CN209636181U - 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36181U
CN209636181U CN201920216712.5U CN201920216712U CN209636181U CN 209636181 U CN209636181 U CN 209636181U CN 201920216712 U CN201920216712 U CN 201920216712U CN 209636181 U CN209636181 U CN 209636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combustion chamber
radiation waste
convection current
delivery cond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167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敏
匡建平
刘水刚
杜常宗
张亚宁
张镓铄
夏支文
袁继禹
贺树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Shen Y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Shen Y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Shen Y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Shen Y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167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36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36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36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包括:压力壳体、排渣装置、燃烧室、粗合成气出口、辐射废锅、输气导管、对流废锅、连接装置和除灰装置;排渣装置、燃烧室、粗合成气出口、辐射废锅、输气导管和对流废锅均依次设置于压力壳体的内部;燃烧室设置于排渣装置的上方;燃烧室内壁的中下方,沿周向均匀设置若干烧嘴;辐射废锅的下端与燃烧室由粗合成气出口连接;辐射废锅的上端与对流废锅由输气导管相连接;对流废锅与输气导管的连接点低于辐射废锅与输气导管的连接点;压力壳体分别与燃烧室、辐射废锅、输气导管和对流废锅的侧壁外部之间均设有若干连接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煤气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
背景技术
虽然我国正在逐步开展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但是中国煤炭产量仍然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煤炭在中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仍处于主导地位,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仍然接近60%。为了响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推动的要求,高效、清洁的煤气化技术是目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气流床气化技术是发展洁净煤气化技术的重要途径,相应地,气流床结构也是实现气流床气化技术的基础,目前气流床煤气化技术主要分为干煤粉进料和水煤浆进料两种方式。干煤粉加压气流床气化技术因煤种适用性广,气化效率高是目前煤气化技术中的主要选择,代表性技术包括Shell气化炉、航天炉、神宁炉、东方炉、两段炉等。与水煤浆进料方式相比,干煤粉气化技术具有煤种适应性广、原料更易获得等优势,因此,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也逐渐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中,目前以激冷流程为主,高温合成气经水激冷,逐步输送至下游。激冷流程具有投资低、操作维护简单的优势,但是激冷流程煤气化技术存在能源利用率低、水耗高的缺点,尤其在某些地区受环境保护的限制,工厂不可新增小型锅炉,蒸汽必须依赖外购,对化工生产带来较大困难。因此,能够副产蒸汽的气化炉倍受欢迎。现有带废锅能副产蒸汽的干煤粉多烧嘴气流床煤气化技术以壳牌炉为代表,但是该技术的主要缺陷在于投资高、总体在线率较低。该技术虽然采用了废锅回收显热,但是仅仅采用了对流废锅,热合成气必须先与冷合成气混合降温,激冷后的粗合成气经过对流废锅换热,从大约850℃降温至340℃,该温度区间热品位低,设备投资昂贵,投入产出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以解决现有煤气化生产能源利用率低、水耗高、设备在线率低等问题。本结构中包括了辐射废锅与对流废锅,首先利用辐射废锅吸收高温合成气的显热,将合成气温度降低至700℃以下,再经对流废锅进一步降温至350℃。由于采用了辐射废锅技术,省去了类似工艺流程(如壳牌炉)中的激冷气压缩机和大量配套管线,显著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且可以副产更多的蒸汽。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包括:压力壳体、排渣装置、燃烧室、粗合成气出口、辐射废锅、输气导管、对流废锅、连接装置和除灰装置;
所述排渣装置、所述燃烧室、所述粗合成气出口、所述辐射废锅、所述输气导管和所述对流废锅均依次设置于所述压力壳体的内部;
所述燃烧室设置于所述排渣装置的上方;
所述燃烧室内壁的中下方,沿周向均匀设置若干烧嘴;
所述辐射废锅的下端与所述燃烧室由所述粗合成气出口连接;
所述辐射废锅的上端与所述对流废锅由所述输气导管相连接;
所述对流废锅与所述输气导管的连接点低于所述辐射废锅与所述输气导管的连接点;
所述压力壳体分别与所述燃烧室、所述辐射废锅、所述输气导管和所述对流废锅的侧壁外部之间均设有若干连接装置。
可选地,所述烧嘴与所述燃烧室的径向呈0°-6°的夹角;
所述烧嘴的数量为3-6个。
可选地,所述输气导管由所述辐射废锅向所述对流废锅斜向下设置,且所述输气导管的轴线与所述辐射废锅的轴线呈角度γ,所述角度γ为45°;
所述辐射废锅的轴线与所述对流废锅的轴线相平行,且所述辐射废锅与所述对流废锅的轴间距为8m-15m。
可选地,所述辐射废锅、所述粗合成气出口、所述燃烧室与所述排渣装置沿同一轴线设置。
可选地,所述燃烧室的底端还设有排渣口;
所述燃烧室内径尺寸与所述排渣口内径尺寸的比例为3-5:1;
所述燃烧室内径尺寸与所述粗合成气出口直段内径尺寸的比例为3-4:1;
所述燃烧室的高度尺寸与所述燃烧室内径尺寸的比例为3:1。
可选地,所述燃烧室的顶部呈锥形,且所述顶部与水平方向呈夹角α,所述夹角α为30°;
所述粗合成气出口的上段呈倒锥形,且所述上段与竖直方向呈夹角β,所述夹角β为10°-20°;
所述粗合成气出口的直段高度尺寸与所述粗合成气出口直段内径尺寸的比例为2:1。
可选地,所述辐射废锅包括: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和若干翅片组水冷壁;
所述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设置于所述辐射废锅内;
所述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的高度尺寸与所述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内径尺寸的比例为5-10:1;
各所述翅片组水冷壁设置于所述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内,沿所述辐射废锅的径向设置,且所述翅片组水冷壁沿所述辐射废锅的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翅片组水冷壁的组数为8-24组。
可选地,所述对流废锅包括:第二筒形膜式水冷壁和若干螺旋盘管水冷壁;
所述第二筒形膜式水冷壁设置于所述对流废锅内;
各所述螺旋盘管水冷壁依次由上至下设置于所述第二筒形膜式水冷壁内;
所述螺旋盘管水冷壁的数量为3-5组;
每组所述螺旋盘管水冷壁设置4-7圈水冷壁。
可选地,各所述除灰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对流废锅螺旋盘管水冷壁的顶部、所述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和所述第二筒形膜式水冷壁的外部。
由以上技术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包括:压力壳体、排渣装置、燃烧室、粗合成气出口、辐射废锅、输气导管、对流废锅、连接装置和除灰装置;所述排渣装置、所述燃烧室、所述粗合成气出口、所述辐射废锅、所述输气导管和所述对流废锅均依次设置于所述压力壳体的内部;所述燃烧室设置于所述排渣装置的上方;所述燃烧室内壁的中下方,沿周向均匀设置若干烧嘴;所述辐射废锅的下端与所述燃烧室由所述粗合成气出口连接;所述辐射废锅的上端与所述对流废锅由所述输气导管相连接;所述对流废锅与所述输气导管的连接点低于所述辐射废锅与所述输气导管的连接点;所述压力壳体分别与所述燃烧室、所述辐射废锅、所述输气导管和所述对流废锅的侧壁外部之间均设有若干连接装置。本申请所提供的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能够显著提高能效和煤炭利用率,且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烧嘴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烧嘴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翅片组水冷壁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其中,1-压力壳体,2-排渣装置,3-燃烧室,31-烧嘴,32-排渣口,4-粗合成气出口,5-辐射废锅,51-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52-翅片组水冷壁,6-输气导管,7-对流废锅,71-第二筒形膜式水冷壁,72-螺旋盘管水冷壁,8-连接装置,9-除灰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的示意图,以及烧嘴分布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包括:压力壳体1、排渣装置2、燃烧室3、粗合成气出口4、辐射废锅5、输气导管6、对流废锅7、连接装置8和除灰装置9;
所述排渣装置2、所述燃烧室3、所述粗合成气出口4、所述辐射废锅5、所述输气导管6和所述对流废锅7均依次设置于所述压力壳体1的内部;
所述燃烧室3设置于所述排渣装置2的上方;
所述燃烧室3内壁的中下方,沿周向均匀设置若干烧嘴31;
所述辐射废锅5的下端与所述燃烧室3由所述粗合成气出口4连接;
所述辐射废锅5的上端与所述对流废锅7由所述输气导管6相连接;
所述对流废锅7与所述输气导管6的连接点低于所述辐射废锅5与所述输气导管6的连接点;
所述压力壳体1分别与所述燃烧室3、所述辐射废锅5、所述输气导管6和所述对流废锅7的侧壁外部之间均设有若干连接装置8。
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上行辐射废锅设计,煤粉经燃烧室3燃烧后所产生的熔渣直接从排渣装置2排出,而高温粗合成气经粗合成气出口4上升至辐射废锅5进行换热处理,避免了大量的熔渣通过辐射废锅段导致可能发生结垢和堵塞。通过辐射废锅的成分现在仅为高温合成气以及部分飞灰,显著减轻了辐射废锅的堵塞风险,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采用辐射废锅+对流废锅设计,真正做到了灰渣分离、干法排灰,能够显著减轻了黑水处理的负担,减少了气化外排水量,达到更好的环保效果;而且,相比半废锅技术(仅有辐射废锅或者仅有对流废锅)能产生更多的蒸汽,显著提高能效和煤炭利用率。
压力壳体1包括:燃烧室球形封头、燃烧室壳体、中间锥体、辐射废锅壳体、辐射废锅球形封头、输气导管壳体、对流废锅壳体和对流废锅锥形封头,压力壳体1的各部分壳体之间采用全焊透焊缝连接。
排渣装置2的内部存在一定液位的冷却水,煤粉燃烧后的灰渣经冷却水水浴后排出气化炉。
燃烧室3、辐射废锅5、输气导管6和对流废锅7的各段水冷壁的进出口集箱通过连接装置8连接至压力壳体1上相应的管接头上,同时,连接装置8能够对各段起到支撑作用。
本申请设置多个烧嘴31,与单烧嘴气化技术相比,多烧嘴可以让煤粉和氧气在气化炉内形成更强的湍流效果,从而提高碳转化率至1-5个百分点,同时,多烧嘴气化炉煤种适应性广,结构易于放大,且不会降低碳转化率。
请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烧嘴分布结构示意图。
所述烧嘴31与所述燃烧室3的径向呈0°-6°的夹角;
所述烧嘴31的数量为3-6个。
本申请所提供的烧嘴31通过与燃烧室3的径向存在夹角,从而令煤粉和氧化剂进入燃烧室3后形成一定旋流场,增强反应物料的传热和传质效果。
同时,为了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保护烧嘴,在烧嘴周围设置环状保护罩,保护罩采用盘管结构,通过循环水作为冷却介质。
请参见图1,可选地,所述输气导管6由所述辐射废锅5向所述对流废锅7斜向下设置,且所述输气导管6的轴线与所述辐射废锅5的轴线呈角度γ,所述角度γ为45°;
所述辐射废锅5的轴线与所述对流废锅7的轴线相平行,且所述辐射废锅5与所述对流废锅7的轴间距为8m-15m。
输气导管6内设有筒形水冷壁,且输气导管6的筒形水冷壁的上、下段进出口均连接至相应的环形集箱,输气导管6的筒形水冷壁的上、下段之间通过膨胀节组件实现柔性连接,以消除热膨胀位移差。
进一步地,所述辐射废锅5、所述粗合成气出口4、所述燃烧室3与所述排渣装置2沿同一轴线设置。
本申请所提供的位置结构,能够保证熔渣顺畅从排渣装置2排出,粗合成气能够顺畅上升至辐射废锅5,减少熔渣和飞灰堆积、结垢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燃烧室3的底端还设有排渣口32;
所述燃烧室3内径尺寸与所述排渣口32内径尺寸的比例为3-5:1;
所述燃烧室3内径尺寸与所述粗合成气出口4直段内径尺寸的比例为3-4:1;
所述燃烧室3的高度尺寸与所述燃烧室3内径尺寸的比例为3:1。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3的顶部呈锥形,且所述顶部与水平方向呈夹角α,所述夹角α为30°;
所述粗合成气出口4的上段呈倒锥形,且所述上段与竖直方向呈夹角β,所述夹角β为10°-20°;
所述粗合成气出口4的直段高度尺寸与所述粗合成气出口4直段内径尺寸的比例为2:1。
燃烧室3内设有筒形水冷壁,且所述筒形水冷壁的进口和出口均匀布置在燃烧室3所对应的进、出口环形集箱上,燃烧室3下方的排渣口32与排渣口32底端锥形及筒形部分均采用盘管结构,循环介质的循环回路通过盘管与集箱上设置的引入、引出管实现。燃烧室3的顶端与粗合成气出口4均采用盘管结构,循环介质的循环回路通过盘管与集箱上设置的引入、引出管实现。上述进、出口环形集箱通过连接装置8连接至压力壳体1的相应管接头。
其中,燃烧室3的筒形水冷壁和各盘管(包括粗合成气出口4)向火侧(即接触高温合成气侧)均浇筑耐火材料。
请参阅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翅片组水冷壁分布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所述辐射废锅5包括: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51和若干翅片组水冷壁52;
所述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51设置于所述辐射废锅5内;
所述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51的高度尺寸与所述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51内径尺寸的比例为5-10:1;
各所述翅片组水冷壁52设置于所述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51内,沿所述辐射废锅5的径向设置,且所述翅片组水冷壁52沿所述辐射废锅5的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翅片组水冷壁52的组数为8-24组。
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51与翅片组水冷壁52内均通以循环锅炉水作为冷却介质,吸收合成气的显热并产生高压饱和蒸汽。
具体地,所述翅片组水冷壁52采用大翅片管组与小翅片管组交叉均布的结构,大翅片管组与小翅片管组分别为4-12组,大翅片管组单组布置7-11根管子,小翅片管组单组布置4-6根管子。翅片组水冷壁52为双面水冷屏,且水冷屏的长度尺寸与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51的长度尺寸相接近。翅片组水冷壁52与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51共同吸收高温合成气的辐射热量。
可选地,所述对流废锅7包括:第二筒形膜式水冷壁71和若干螺旋盘管水冷壁72;
所述第二筒形膜式水冷壁71设置于所述对流废锅7内;
各所述螺旋盘管水冷壁72依次由上至下设置于所述第二筒形膜式水冷壁71内;
所述螺旋盘管水冷壁72的数量为3-5组;
每组所述螺旋盘管水冷壁72设置4-7圈水冷壁。
对流废锅7设置于辐射废锅5之后,合成气经过辐射废锅5初步降温后,能够冷却至700℃,经斜向下的输气导管6,进入对流废锅7,经过对流废锅7内的第二筒形膜式水冷壁71和螺旋盘管水冷壁72的循环水强制水冷换热,产生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
其中,各组螺旋盘管水冷壁72的各圈盘管均同轴布置,且螺旋起点保证在同一水平面上,各圈之间保证一定距离,从而令合成气中的飞灰能够顺利通过,避免搭桥积灰。
第二筒形膜式水冷壁71的进、出口分别连接至相应的环形集箱上,各组螺旋盘管水冷壁72的引入管和引出管分别连接在相应回路的进口直集箱和出口直集箱上,各进、出口集箱通过连接装置8连接至压力壳体1相应的管接头上。
可选地,各所述除灰装置9分别设置于所述螺旋盘管水冷壁72的顶部、所述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51和所述第二筒形膜式水冷壁71的外部。
具体地,除灰装置9包括吹扫除灰装置和振打除灰装置。吹扫除灰装置通常设置在对流废锅7的螺旋盘管水冷壁72的顶部,通入吹扫气以消除螺旋盘管水冷壁72顶部的积灰。振打除灰装置设置于辐射废锅5和对流废锅7的外部,通过周期性振打,以击落附着在管子上的积灰。
压力壳体1与各段进出口集箱之间设置导向装置,用以限制集箱的水平偏转和径向位移,保证设备运行过程中结构只能够沿轴向自由移动。
压力壳体1和燃烧室3筒形水冷壁进口环形集箱之间设置有密封环板,以隔离汽水空间,避免排渣装置2中水汽窜入燃烧室3与压力壳体1之间的环形空间中造成水冷壁或壳体的腐蚀。密封环板上设置充气环管线,向环形空间中充入CO2或N2以平衡炉膛和环形空间之间的压差。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包括:压力壳体1、排渣装置2、燃烧室3、粗合成气出口4、辐射废锅5、输气导管6、对流废锅7、连接装置8和除灰装置9;所述排渣装置2、所述燃烧室3、所述粗合成气出口4、所述辐射废锅5、所述输气导管6和所述对流废锅7均依次设置于所述压力壳体1的内部;所述燃烧室3设置于所述排渣装置2的上方;所述燃烧室3内壁的中下方,沿周向均匀设置若干烧嘴31;所述辐射废锅5的下端与所述燃烧室3由所述粗合成气出口4连接;所述辐射废锅5的上端与所述对流废锅7由所述输气导管6相连接;所述对流废锅7与所述输气导管6的连接点低于所述辐射废锅5与所述输气导管6的连接点;所述压力壳体1分别与所述燃烧室3、所述辐射废锅5、所述输气导管6和对流废锅7的侧壁外部之间均设有若干连接装置8。能够通过多个烧嘴31结构、辐射废锅5与对流废锅7协同作用的结构,有效减轻积灰堵塞风险,产生更多蒸汽,显著提高能效和煤炭利用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壳体(1)、排渣装置(2)、燃烧室(3)、粗合成气出口(4)、辐射废锅(5)、输气导管(6)、对流废锅(7)、连接装置(8)和除灰装置(9);
所述排渣装置(2)、所述燃烧室(3)、所述粗合成气出口(4)、所述辐射废锅(5)、所述输气导管(6)和所述对流废锅(7)均依次设置于所述压力壳体(1)的内部;
所述燃烧室(3)设置于所述排渣装置(2)的上方;
所述燃烧室(3)内壁的中下方,沿周向均匀设置若干烧嘴(31);
所述辐射废锅(5)的下端与所述燃烧室(3)由所述粗合成气出口(4)连接;
所述辐射废锅(5)的上端与所述对流废锅(7)由所述输气导管(6)相连接;
所述对流废锅(7)与所述输气导管(6)的连接点低于所述辐射废锅(5)与所述输气导管(6)的连接点;
所述压力壳体(1)分别与所述燃烧室(3)、所述辐射废锅(5)、所述输气导管(6)和所述对流废锅(7)的侧壁外部之间均设有若干连接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烧嘴(31)与所述燃烧室(3)的径向呈0°-6°的夹角;
所述烧嘴(31)的数量为3-6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导管(6)由所述辐射废锅(5)向所述对流废锅(7)斜向下设置,且所述输气导管(6)的轴线与所述辐射废锅(5)的轴线呈角度γ,所述角度γ为45°;
所述辐射废锅(5)的轴线与所述对流废锅(7)的轴线相平行,且所述辐射废锅(5)与所述对流废锅(7)的轴间距为8m-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废锅(5)、所述粗合成气出口(4)、所述燃烧室(3)与所述排渣装置(2)沿同一轴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3)的底端还设有排渣口(32);
所述燃烧室(3)内径尺寸与所述排渣口(32)内径尺寸的比例为3-5:1;
所述燃烧室(3)内径尺寸与所述粗合成气出口(4)直段内径尺寸的比例为3-4:1;
所述燃烧室(3)的高度尺寸与所述燃烧室(3)内径尺寸的比例为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3)的顶部呈锥形,且所述顶部与水平方向呈夹角α,所述夹角α为30°;
所述粗合成气出口(4)的上段呈倒锥形,且所述上段与竖直方向呈夹角β,所述夹角β为10°-20°;
所述粗合成气出口(4)的直段高度尺寸与所述粗合成气出口(4)直段内径尺寸的比例为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废锅(5)包括: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51)和若干翅片组水冷壁(52);
所述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51)设置于所述辐射废锅(5)内;
所述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51)的高度尺寸与所述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51)内径尺寸的比例为5-10:1;
各所述翅片组水冷壁(52)设置于所述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51)内,沿所述辐射废锅(5)的径向设置,且所述翅片组水冷壁(52)沿所述辐射废锅(5)的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翅片组水冷壁(52)的组数为8-24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流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废锅(7)包括:第二筒形膜式水冷壁(71)和若干螺旋盘管水冷壁(72);
所述第二筒形膜式水冷壁(71)设置于所述对流废锅(7)内;
各所述螺旋盘管水冷壁(72)依次由上至下设置于所述第二筒形膜式水冷壁(71)内;
所述螺旋盘管水冷壁(72)的数量为3-5组;
每组所述螺旋盘管水冷壁(72)设置4-7圈水冷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流床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除灰装置(9)分别设置于所述螺旋盘管水冷壁(72)的顶部、所述第一筒形膜式水冷壁(51)和所述第二筒形膜式水冷壁(71)的外部。
CN201920216712.5U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 Active CN209636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16712.5U CN209636181U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16712.5U CN209636181U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36181U true CN209636181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93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16712.5U Active CN209636181U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361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2143A (zh) * 2019-02-20 2019-04-19 宁夏神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2143A (zh) * 2019-02-20 2019-04-19 宁夏神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139383A1 (zh) 适用于超高汽温蒸汽参数的倒置煤粉锅炉布置结构
WO2014082373A1 (zh) 一种热氧喷嘴及其在气化炉中的应用
CN107090311A (zh) 高效热能回收携带流气化炉
CN105627280B (zh) 一种褐煤半焦贫氧燃烧锅炉
CN105737140A (zh) 旋风燃烧装置、燃烧设备和燃烧方法
CN107488470A (zh) 一种等离子体液态排渣的气化炉及方法
CN209636181U (zh) 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
CN105154140B (zh) 一种耦合高温变换的多段气流床煤气化的方法及设备
CN109652143A (zh) 一种多烧嘴上行辐射废锅干煤粉气流床结构
CN110186037A (zh) 一种基于提前热解的旋流煤粉燃烧器
CN110484299A (zh) 一种气流床气化设备
CN104676617A (zh) 一种焚烧锅炉烟道防积灰结构
CN209481593U (zh) 煤气化废热全回收系统
CN204629539U (zh) 焚烧锅炉烟道防积灰结构
CN208025504U (zh) 一种煤粉燃烧器
CN215365619U (zh) 一种与辐射废锅匹配连接的气化炉水冷壁内件结构
CN108342223A (zh) 一种废锅除灰一体式干煤粉气化装置
CN210506234U (zh) 一种气流床气化设备
CN206843382U (zh) 高效热能回收携带流气化炉
CN205447700U (zh) 一种褐煤半焦贫氧燃烧锅炉
CN109827169B (zh) 一种锅炉低温烟气再循环燃烧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209522824U (zh) 高效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锅炉发电系统
CN210176804U (zh) 全废锅流程气化系统
CN206989187U (zh) 一种给煤系统
CN106287680A (zh) 小型生物质成型燃料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