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27247U -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27247U
CN209627247U CN201920525387.0U CN201920525387U CN209627247U CN 209627247 U CN209627247 U CN 209627247U CN 201920525387 U CN201920525387 U CN 201920525387U CN 209627247 U CN209627247 U CN 2096272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y switch
connect
side winding
switch
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253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争
杨晓梅
吉宇
费益军
徐晓轶
陈铭明
袁宇波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Tongming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Nanto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Nanto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253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272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272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272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Ac Conver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用于三相交流端口与直流端口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电压电阻变换器、与每一个电压电阻变换器串联连接的原边绕组、一个副边绕组和电压电流变换器,其中,每个原边绕组具有一个磁芯,每个副边绕组具有一个磁芯,每一电压电阻变换器及其串联连接的原边绕组形成了一相桥壁,所述变压器的交流侧采用星形连接方式,每一个电压电阻变换器的一输入端与一相交流输入端连接,另外一输入端与星形的中心点连接,每一电压电阻变换器的输出端与对应的原边绕组连接;所述副边绕组与所述电压电流变换器连接,电压电流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端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能解决单相变换器功率脉冲问题,不再需要很大的储能电容。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交流三相端与直流端之间的电力电子变压器。
背景技术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广泛接入,对电力系统潮流的可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变压器只能进行变压和隔离,不能进行潮流调节。因此近年来,电力电子变压器技术被广泛研究,并有可能在未来智能电网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早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如图1,将50Hz交流信号直接通过双向开关斩波获得高频信号,然后通过高频变压器隔离。这种方式实现最简单,但是功能很有限,不能进行调频。因此,主流的电力电子变压器拓扑如图2,采用3级结构,设置中间直流环节,可以完全解耦输入输出的交流控制。
此外,目前研究的电力电子变压器主要以配电变压器为主,原边通常为中压配电网,具有较高电压。由于目前的电力电子器件还无法承受这么高的电压,常用的做法是采用电路串联的方式。比如级联多电平变换器(CHB),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等。下图中,图3是级联多电平形式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图4是在高压侧采用MMC的电力电子变压器。
在传统的方案中,当采用电路串联方式时,需要将三相电源分成三个单相电源来处理,每个单相电源采用多个电路串联来承受较高的电压。当单相电源的电压和电流均为正弦波时,变换器传输的功率是脉动的。为了平衡功率流,通常需要采用较大的储能电容,增加成本且降低功率密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该变压器能解决单相变换器功率脉冲问题,不再需要很大的储能电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用于交流三相端与直流端之间,包括三个电压电阻变换器、与每一个所述电压电阻变换器串联连接的原边绕组、一个副边绕组和电压电流变换器,其中,每个原边绕组具有一个磁芯,所述副边绕组具有一个磁芯,所述变压器的交流侧采用星形连接方式,每一电压电阻变换器及其串联连接的原边绕组形成了一相桥壁,每一个所述电压电阻变换器的一输入端与一相交流输入端连接,另外一输入端与所述星形的中心点连接,每一所述电压电阻变换器的输出端与对应的原边绕组连接;
所述副边绕组与所述电压电流变换器连接,所述电压电流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端口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电阻变换器包括:第一电容、第一双向开关、第二双向开关、第三双向开关、第四双向开关,其中,每一所述双向开关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一电容并联连接在所述一相交流输入端与所述星形的中心点之间,所述第一双向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一相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双向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星形的中心点连接,所述第三双向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一相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双向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星形的中心点连接,所述第一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双向开关的第一端的连接点还与所述电压电阻变换器串联连接的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双向开关的第一端的连接点还与所述电压电阻变换器串联连接的原边绕组的另外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双向开关、第二双向开关、第三双向开关、第四双向开关的控制端与对应的控制端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电流变换器包括:第五双向开关、第六双向开关、第七双向开关、第八双向开关、第二电容,其中,每一所述双向开关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五双向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副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双向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双相关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副边绕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双向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副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双向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副边绕组的另外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双向开关的第一端的连接点与所述直流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双向开关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直流端的另外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五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双向开关的第一端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七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双向开关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五双向开关、第六双向开关、第七双向开关、第八双向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对应的控制端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向开关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对应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为所述双向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为所述双向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射极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射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变压器交流侧采用星形连接,原边采用多个绕组,每个绕组有一个磁芯,每个绕组对应一个HV_R变换器;副边将所有磁芯组合起来绕制,只有一个绕组,对应一个电压电流变换器。本实用新型利用变压器的耦合,三相之间的功率互相补充,解决单相变换器功率脉动问题,因而变压器内部不再需要储能电容,此外,本实用新型利用双向开关,采用单级拓扑,大大简化系统的复杂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另一电路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另一电路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另一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电压电阻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双向开关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请参照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用于三相交流端与直流端之间,其包括:三个电压电阻变换器HV_R、与每一个所述电压电阻变换器HV_R串联连接的原边绕组、一个副边绕组和电压电流变换器LV_I,其中,每个原边绕组具有一个磁芯,每个副边绕组具有一个磁芯,每一电压电阻变换器HV_R及其串联连接的原边绕组形成了一相桥壁,所述变压器的交流侧采用星形连接方式,每一个所述电压电阻的变换器HV_R的一输入端与一相交流输入端连接,另外一输入端与所述星形的中心点连接,每一所述电压电阻变换器HV_R的输出端与对应的原边绕组连接;所述副边绕组与所述电压电流变换器LV_I连接,所述电压电流变换器LV_I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端口连接。
图6示出了电压电阻变换器HV_R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压电阻变换器HV_R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双向开关S11、第二双向开关S12、第三双向开关S13、第四双向开关S14,其中,每一所述双向开关S11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一电容C1并联连接在所述一相交流输入端与所述星形的中心点之间,所述第一双向开关S11的第一端与所述一相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双向开关S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双向开关S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双向开关S12的第二端与所述星形的中心点连接,所述第三双向开关S13的第一端与所述一相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双向开关S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双向开关S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双向开关S14的第二端与所述星形的中心点连接,所述第一双向开关S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双向开关S12的第一端的连接点还与所述电压电阻变换器HV_R串联连接的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双向开关S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双向开关S14的第一端的连接点还与所述电压电阻变换器HV_R串联连接的原边绕组的另外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双向开关S11、第二双向开关S12、第三双向开关S13、第四双向开关S14的控制端与对应的控制端连接。
图7示出了电压电流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压电流变换器LV_I包括:第五双向开关S21、第六双向开关S22、第七双向开关S23、第八双向开关S24、第二电容C2,其中,每一所述双向开关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五双向开关S21的第一端与所述副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双向开关S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双向开关S2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双相关开关S22的第二端与所述副边绕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双向开关S23的第一端与所述副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双向开关S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双向开关S2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双向开关S24的第二端与所述副边绕组的另外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双向开关S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双向开关S22的第一端的连接点与所述直流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双向开关S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双向开关S24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直流端的另外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五双向开关S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双向开关S22的第一端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七双向开关S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双向开关S24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五双向开关S21、第六双向开关S22、第七双向开关S23、第八双向开关S24的控制端分别与对应的控制端连接。
图8示出了双向开关的电路图,所述双向开关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2,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的栅极和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2的栅极分别与对应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为所述双向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为所述双向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1的射极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Q2的射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变压器原边采用多个绕组,每个绕组有一个磁芯,每个绕组对应一个HV_R变换器;副边将所有磁芯组合起来绕制,只有一个绕组,对应一个电压电流变换器。本实用新型利用变压器的耦合,三相之间的功率互相补充,解决单相变换器功率脉动问题,因而变压器内部不再需要储能电容,此外,本实用新型利用双向开关,采用单级拓扑,大大简化系统的复杂程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用于三相交流端口与直流端口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电压电阻变换器、与每一个所述电压电阻变换器串联连接的原边绕组、一个副边绕组和电压电流变换器,其中,每个原边绕组具有一个磁芯,所述副边绕组具有一个磁芯,
所述变压器的交流侧采用星形连接方式,每一电压电阻变换器及其串联连接的原边绕组形成了一相桥壁,每一个所述电压电阻变换器的一输入端与一相交流输入端连接,另外一输入端与所述星形的中心点连接,每一所述电压电阻变换器的输出端与对应的原边绕组连接;
所述副边绕组与所述电压电流变换器连接,所述电压电流变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端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电阻变换器包括:第一电容、第一双向开关、第二双向开关、第三双向开关、第四双向开关,其中,每一所述双向开关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一电容并联连接在所述一相交流输入端与所述星形的中心点之间,所述第一双向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一相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双向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星形的中心点连接,所述第三双向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一相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双向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星形的中心点连接,所述第一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双向开关的第一端的连接点还与所述电压电阻变换器串联连接的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双向开关的第一端的连接点还与所述电压电阻变换器串联连接的原边绕组的另外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双向开关、第二双向开关、第三双向开关、第四双向开关的控制端与对应的控制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电流变换器包括:第五双向开关、第六双向开关、第七双向开关、第八双向开关、第二电容,其中,每一所述双向开关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所述第五双向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副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双向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双相关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副边绕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双向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副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双向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副边绕组的另外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双向开关的第一端的连接点与所述直流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双向开关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直流端的另外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五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双向开关的第一端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七双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双向开关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五双向开关、第六双向开关、第七双向开关、第八双向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对应的控制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向开关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对应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为所述双向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为所述双向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射极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射极连接。
CN201920525387.0U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 Active CN2096272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5387.0U CN209627247U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5387.0U CN209627247U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27247U true CN209627247U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58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25387.0U Active CN209627247U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272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4687A (zh) * 2019-04-18 2019-07-19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4687A (zh) * 2019-04-18 2019-07-19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91761U (zh) 一种柔性中压直流配电系统
CN102334274B (zh) 转换器
CN101572495B (zh) 多功能电力电子变压器
CN106655853B (zh) 一种三电平逆变器
CN201369679Y (zh) 电力线路用电子变压器
CN110611435B (zh) 一种级联型灵活交流链变换器拓扑结构
CN110311381A (zh) 一种可穿越直流故障的交直流混合电网电力电子变压器
CN110492514A (zh) 应用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固态变压器拓扑族及设计方法
CN106452133A (zh) 一种构建双极性直流微网的核心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69291B (zh) 一种基于多相变流结构的有源电力滤波器
CN108551266A (zh) 一种适应不对称负载的自平衡电力电子变压器及控制方法
CN106411203B (zh) 一种磁控式分时复用集成型智能配电变压器
CN110535137A (zh) 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智慧能源系统
CN109980948A (zh) 一种三相间耦合五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
CN107134937A (zh) 一种三电平多脉冲输出无变压器型逆变电路
CN109347357A (zh) 一种四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
CN108306324B (zh) 模块化集中式储能系统
CN107153152A (zh) 一种电网适应性测试装置
Akshatha et al. A unified ac-dc microgrid architecture for distribution of ac and dc power on the same line
CN209627247U (zh)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
CN206865369U (zh) 三电平多脉冲输出无变压器型逆变电路
CN103199691A (zh) 一种火力发电机组带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零功率启动方法
WO2019085140A1 (zh) 一种磁集成混合式配电变压器
CN106849671A (zh) 匹配直流微电网三通道交直流隔离型全桥变换器
CN207053406U (zh) 一种串联式中高压电网的电力电子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08

Address after: No. 111, Qingnian Middle Road,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Patentee after: Nantong Tongm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24 No. 215, Shanghai Road, Gulou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Patentee before: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Ltd.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Ji Yu

Inventor after: Fei Yijun

Inventor after: Xu Xiaodie

Inventor after: Chen Mingming

Inventor after: Yuan Yubo

Inventor after: Li Qiang

Inventor before: Wu Zheng

Inventor before: Yang Xiaomei

Inventor before: Ji Yu

Inventor before: Fei Yijun

Inventor before: Xu Xiaodie

Inventor before: Chen Mingming

Inventor before: Yuan Yubo

Inventor before: Li 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