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21212U - 扩孔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扩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21212U
CN209621212U CN201822197873.2U CN201822197873U CN209621212U CN 209621212 U CN209621212 U CN 209621212U CN 201822197873 U CN201822197873 U CN 201822197873U CN 209621212 U CN209621212 U CN 209621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bearing
wall
main shaf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978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松
张盼军
王海
吴益泉
张海宇
刘艳辉
张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8221978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21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21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21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扩孔设备,属于扩孔技术领域。包括: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与主轴(83)的第一端(831)接触,且与壳体(81)的第一端(811)连接。密封盖(82)的内壁与主轴(83)连接,密封盖(82)的外壁与壳体(81)的第二端(812)接触。上接头(84)、第一钻杆(4)、第一钻机(3)和第一泥浆泵(1)依次连接,主轴(83)、扩孔器(7)、第二钻杆(6)、第二钻机(5)和第二泥浆泵(2)依次连接;第一钻机(3)、第一钻杆(4)、上接头(84)、主轴(83)、扩孔器(7)、第二钻杆(6)和第二钻机(5)在轴向上均设置有互相连通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中的扩孔设备能够提高扩孔速度。

Description

扩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扩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扩孔设备。
背景技术
油气管道在经过江河时,需要先在江河所在的地层钻较长的导向孔,然后对钻出的导向孔进行扩孔(扩大已钻出的导向孔的直径),最后将油气管道放入扩孔后的导向孔中。
目前,扩孔设备包括钻机、钻杆和扩孔器。钻杆的一端与钻机连接,钻杆的另一端与扩孔器连接。在需要对导向孔进行扩孔时,将该扩孔设备放入该导向孔的一端内,扩孔器上设置有刀头,当钻机带动钻杆进行转动,继而带动扩孔器进行转动时,扩孔器上的刀头可以对该导向孔的孔壁进行切削,从而可以实现对该导向孔的扩孔。
然而,上述扩孔设备通常只能用于对长度较短的导向孔进行扩孔,当通过该扩孔设备对长度较长的导向孔进行扩孔时,扩孔速度慢,因而扩孔阻力大,容易使钻杆发生断裂,且容易对扩孔器造成较大磨损。并且,在扩孔速度较慢的情况下,会造成扩孔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导向孔的坍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扩孔设备,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扩孔速度慢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扩孔设备,所述扩孔设备包括:第一泥浆泵、第二泥浆泵、第一钻机、第一钻杆、第二钻机、第二钻杆、扩孔器和万向节,所述万向节包括壳体、密封盖、主轴和上接头;
所述壳体和所述密封盖均套设在所述主轴上,所述上接头的第一端夹设在所述主轴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之间,且所述上接头的第一端与所述主轴的第一端接触,所述上接头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密封盖的外壁接触,所述密封盖的内壁与所述主轴连接,所述上接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钻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轴的第二端与所述扩孔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钻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钻机连接,所述第二钻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扩孔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钻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钻机连接,所述第一泥浆泵与所述第一钻机连接,所述第二泥浆泵与所述第二钻机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钻机、所述第一钻杆、所述上接头、所述主轴、所述扩孔器、所述第二钻杆和所述第二钻机在轴向上均设置有通孔,且所述第一钻机、所述第一钻杆、所述上接头、所述主轴、所述扩孔器、所述第二钻杆和所述第二钻机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在径向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上接头的第一端在径向上设置有第一盲孔,所述万向节还包括:第一螺钉;
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盲孔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位于所述第一盲孔内。
可选地,所述万向节还包括:第一密封圈;
所述第一密封圈夹设在所述主轴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接头的第一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主轴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外沿,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外沿和第三外沿,所述万向节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均夹设在所述主轴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且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外沿接触,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外沿接触,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外沿接触,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端与所述密封盖的第一端接触。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四外沿,所述万向节还包括:第三轴承;
所述第三轴承夹设在所述主轴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且所述第三轴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二端接触,所述第三轴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外沿接触。
可选地,所述万向节还包括:第一隔套和第二隔套;
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所述主轴的外壁接触,所述第一隔套夹设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主轴的外壁之间,且所述第一隔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接触,所述第一隔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轴承的第一端接触;
所述第二隔套夹设在所述主轴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且所述第二隔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轴承的第二端接触,所述第二隔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一端接触。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万向节还包括:第一黄油嘴;
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所述密封盖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
所述第一黄油嘴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通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黄油嘴在轴向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黄油嘴用于与注油枪连接。
可选地,所述万向节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靠近所述第三通孔的部位,且位于所述第一黄油嘴与所述第三通孔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接触;
或者,
所述万向节还包括:第一油杯,所述第一油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中靠近所述第三通孔的部位连接,所述第一油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通孔中靠近所述第二通孔的部位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所述万向节还包括:第二黄油嘴;
所述第三轴承的第二端、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二轴套的外壁与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一端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六通孔连通,所述第六通孔位于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
所述第二黄油嘴位于所述第五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五通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黄油嘴在轴向上设置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二黄油嘴用于与注油枪连接。
可选地,所述万向节还包括:第三密封圈;
所述第三密封圈夹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密封盖的外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万向节还包括:第四密封圈;
所述第四密封圈夹设在所述主轴的外壁与所述密封盖的内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密封盖的侧壁上靠近所述密封盖的第二端的部位上设置有第八通孔,所述主轴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盲孔,所述万向节还包括:第二螺钉;
所述第八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盲孔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第八通孔后位于所述第二盲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带来以下有益效果:在通过该扩孔设备扩孔时,可以将该扩孔设备中的扩孔器放入导向孔的第二端内,之后,第一钻机可以带动第一钻杆转动并拉着第一钻杆向靠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继而带动万向节中的上接头转动并拉着该万向节向靠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之后带动扩孔器转动并拉着扩孔器向靠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同时,第二钻机可以带动第二钻杆转动并推动第二钻杆向靠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继而带动扩孔器转动并推动扩孔器向靠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这样,扩孔器就可以在第一钻机提供的拉力和第二钻机提供的推力的共同作用下快速从该导向孔的第二端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旋进,从而提高了扩孔速度。另外,由于第一泥浆泵与第一钻机连接,第二泥浆泵与第二钻机连接,第一钻机、第一钻杆、上接头、主轴、扩孔器、第二钻杆和第二钻机在轴向上均设置有通孔,且第一钻机、第一钻杆、上接头、主轴、扩孔器、第二钻杆和第二钻机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连通,如此,在通过该扩孔设备扩孔时,第一泥浆泵和第二泥浆泵可以为该扩孔设备提供充足的泥浆,第一泥浆泵提供的泥浆可以在流经第一钻机、第一钻杆和万向节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之后流入扩孔器,同时,第二泥浆泵提供的泥浆在流经第二钻机和第二钻杆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之后流入扩孔器。流入扩孔器的泥浆可以从扩孔器的侧壁上的通孔流出,流出的泥浆不仅会冲洗该导向孔的孔壁,发挥其较大的水力切割作用,还会对扩孔器的刀头上的泥浆等进行冲洗,便于刀头更好地对该导向孔的孔壁进行切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扩孔速度。并且,从扩孔器的侧壁上的通孔流出的泥浆还会将扩孔器的刀头切削下来的部分碎屑包裹起来,使这些被包裹的碎屑悬浮在泥浆中,最后被泥浆带出该导向孔,如此可以使得扩出的孔的质量较高。并且,从扩孔器的侧壁上的通孔流出的泥浆还可以起到保护该导向孔的孔壁的作用,使该导向孔的孔壁不容易发生坍塌。另外,在扩孔速度较快的情况下,扩孔阻力比较小,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不容易发生断裂,且对扩孔器不容易造成较大的磨损,且在扩孔速度较快的情况下,扩孔时间会大大缩短,此时该导向孔的孔壁将不容易发生坍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孔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万向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万向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泥浆泵,2:第二泥浆泵,3:第一钻机,4:第一钻杆,5:第二钻机,6:第二钻杆,7:扩孔器,8:万向节,41:第一钻杆的第一端,42:第一钻杆的第二端,62:第二钻杆的第二端,71:扩孔器的第一端,72:扩孔器的第二端,81:壳体,82:密封盖,83:主轴,84:上接头,85:第一螺钉,86:第一密封圈,87:第一轴承,88:第二轴承,89:第三轴承,90:第一隔套,91:第二隔套,92:第一黄油嘴,94:第二油杯,95:第二黄油嘴,96:第三密封圈,97:第四密封圈,98:第二螺钉,811:壳体的第一端,812:壳体的第二端,813:第二外沿,814:第三外沿,815:第四外沿,821:密封盖的第一端,822:密封盖的第二端,831:主轴的第一端,832:主轴的第二端,833:第一外沿,841:上接头的第一端,842:上接头的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孔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万向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扩孔设备包括:第一泥浆泵1、第二泥浆泵2、第一钻机3、第一钻杆4、第二钻机5、第二钻杆6、扩孔器7和万向节8,万向节8包括壳体81、密封盖82、主轴83和上接头84。壳体81和密封盖82均套设在主轴83上,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夹设在主轴83的第一端831与壳体81的第一端811之间,且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与主轴83的第一端831接触,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与壳体81的第一端811连接,壳体81的第二端812与密封盖82的外壁接触,密封盖82的内壁与主轴83连接,上接头84的第二端842与第一钻杆4的第一端41连接,主轴83的第二端832与扩孔器7的第一端71连接;第一钻杆4的第二端42与第一钻机3连接,第二钻杆6的第一端与扩孔器7的第二端72连接,第二钻杆6的第二端62与第二钻机5连接,第一泥浆泵1与第一钻机3连接,第二泥浆泵2与第二钻机5连接;其中,第一钻机3、第一钻杆4、上接头84、主轴83、扩孔器7、第二钻杆6和第二钻机5在轴向上均设置有通孔,且第一钻机3、第一钻杆4、上接头84、主轴83、扩孔器7、第二钻杆6和第二钻机5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扩孔设备用于对预先钻挖的尺寸较小的孔(导向孔)进行扩孔。第一钻机3中的一部分组件可以位于地面上,第一钻机3中的另一部分组件可以位于地面下靠近导向孔的第一端的位置处,第二钻机5中的一部分组件可以位于地面上,第二钻机5中的另一部分组件可以位于地面下靠近导向孔的第二端的位置处。第一泥浆泵1和第二泥浆泵2均可以位于地面上设置的泥浆坑中,第一泥浆泵1用于将其所在的泥浆坑中的泥浆吸送至第一钻机3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中,第二泥浆泵2用于将其所在的泥浆坑中的泥浆吸送至第二钻机5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中。第一钻机3和第二钻机5用于为扩孔器7的扩孔提供动力。在扩孔过程中,由于壳体81和密封盖82均套设在主轴83上,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与主轴83的第一端831接触,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与壳体81的第一端811连接,壳体81的第二端812与密封盖82的外壁接触,密封盖82的内壁与主轴83连接,所以万向节8中的主轴83和上接头84可以相对转动,因此与万向节8的两端分别连接的第一钻机3和第二钻机5可以同方向转动,也可以反方向转动。另外,第一钻机3和第二钻机5中可以是第一钻机3提供推力,第二钻机5提供拉力,也可以是第一钻机3提供拉力,第二钻机5提供推力,只要保证第一钻机3和第二钻机5提供的动力可以使扩孔器7完成扩孔即可。
另外,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的内径可以略大于主轴83的第一端831的外径,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的外径可以略小于壳体81的第一端811的内径,只要保证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恰好可以夹设在主轴83的第一端831与壳体81的第一端811之间即可。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与壳体81的第一端81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等。
另外,密封盖82的内径可以略大于主轴83的外径,密封盖82的外径可以略小于壳体81的第二端812的内径,只要保证密封盖82恰好可以夹设在主轴83与壳体81的第二端812之间即可。密封盖82的内壁与主轴8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等。
另外,上接头84的第二端842与第一钻杆4的第一端4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上接头84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中靠近第一钻杆4的一部分的孔径可以略大于该通孔中除靠近第一钻杆4的一部分之外的其它部分的孔径。该通孔中靠近第一钻杆4的一部分的孔径可以略大于第一钻杆4的外径,只要保证第一钻杆4的第一端41恰好可以位于该通孔中靠近第一钻杆4的一部分中并与这一部分进行螺纹连接即可。由于第一泥浆泵1吸送至第一钻机3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的泥浆在经过第一钻杆4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后,会先流入上接头84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中靠近第一钻杆4的一部分的孔中,然后再从这一部分的孔中流入上接头84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中除这一部分之外的其它部分的孔中,而这一部分的孔径略大于其它部分的孔径,所以当第一泥浆泵1吸送的泥浆量不变时,这些定量的泥浆在经过第一钻杆4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后会从上接头84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中的较大孔径的孔中流入较小孔径的孔中,这会增大流入上接头84中的泥浆的冲击力。
再者,主轴83的第二端832与扩孔器7的第一端7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主轴83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中靠近扩孔器7的一部分的孔径可以略大于该通孔中除靠近扩孔器7的一部分之外的其它部分的孔径。该通孔中靠近扩孔器7的一部分的孔径可以略大于扩孔器7的第一端71的外径,只要保证扩孔器7的第一端71恰好可以位于该通孔中靠近扩孔器7的一部分中并与这一部分进行螺纹连接即可。由于第二泥浆泵2吸送至第二钻机5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的泥浆在经过第二钻杆6和扩孔器84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后,会先流入主轴83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中靠近扩孔器7的一部分的孔中,然后再从这一部分的孔中流入主轴83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中除这一部分之外的其它部分的孔中,而这一部分的孔径略大于其它部分的孔径,所以当第二泥浆泵2吸送的泥浆量不变时,这些定量的泥浆在经过第二钻杆6和扩孔器84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后会从主轴83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中的较大孔径的孔中流入较小孔径的孔中,这会增大流入主轴83中的泥浆的冲击力。
最后,第一钻杆4与第一钻机3连接,第一钻杆4用于传递第一钻机3提供的动力,第二钻杆6与第二钻机5连接,第二钻杆6用于传递第二钻机5提供的动力。第一钻杆4的第二端42与第一钻机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第二钻杆6的第一端与扩孔器7的第二端7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第二钻杆6的第二端62与第二钻机5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在通过该扩孔设备扩孔时,可以将该扩孔设备中的扩孔器7放入导向孔的第二端内,之后,第一钻机3可以带动第一钻杆4转动并拉着第一钻杆4向靠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继而带动万向节8中的上接头84转动并拉着万向节8向靠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然后带动扩孔器7转动并拉着扩孔器7向靠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同时,第二钻机5可以带动第二钻杆6转动并推动第二钻杆6向靠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继而带动扩孔器7转动并推动扩孔器7向靠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这样,扩孔器7就可以在第一钻机3提供的拉力和第二钻机5提供的推力的共同作用下快速从该导向孔的第二端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旋进,从而提高了扩孔速度。
另外,由于第一泥浆泵1与第一钻机3连接,第二泥浆泵2与第二钻机5连接,第一钻机3、第一钻杆4、上接头84、主轴83、扩孔器7、第二钻杆6和第二钻机5在轴向上均设置有通孔,且第一钻机3、第一钻杆4、上接头84、主轴83、扩孔器7、第二钻杆6和第二钻机5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连通,如此,在通过该扩孔设备扩孔时,第一泥浆泵1和第二泥浆泵2可以为该扩孔设备提供充足的泥浆,第一泥浆泵1提供的泥浆可以在流经第一钻机3、第一钻杆4和万向节8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之后流入扩孔器7,同时,第二泥浆泵2提供的泥浆可以在流经第二钻机5和第二钻杆6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之后流入扩孔器7。流入扩孔器7的泥浆可以从扩孔器7的侧壁上的通孔流出,流出的泥浆不仅会冲洗该导向孔的孔壁,发挥其较大的水力切割作用,还会对扩孔器7的刀头上的泥浆等进行冲洗,便于刀头更好地对该导向孔的孔壁进行切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扩孔速度。并且,从扩孔器7的侧壁上的通孔流出的泥浆还会将扩孔器7的刀头切削下来的部分碎屑包裹起来,使这些被包裹的碎屑悬浮在泥浆中,最后被泥浆带出该导向孔,如此可以使得扩出的孔的质量较高。并且,从扩孔器7的侧壁上的通孔流出的泥浆还可以起到保护该导向孔的孔壁的作用,使该导向孔的孔壁不容易发生坍塌。另外,在扩孔速度较快的情况下,扩孔阻力比较小,第一钻杆4和第二钻杆6不容易发生断裂,且对扩孔器7不容易造成较大的磨损,且在扩孔速度较快的情况下,扩孔时间会大大缩短,此时该导向孔的孔壁将不容易发生坍塌。
可选地,为了避免上接头84带动壳体81进行移动时,上接头84与壳体81之间发生脱扣,如图3所示,壳体81的第一端811在径向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在径向上设置有第一盲孔,万向节8还可以包括:第一螺钉85。第一通孔的位置与第一盲孔的位置相对,第一螺钉85穿过第一通孔后位于第一盲孔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孔的孔径和第一盲孔的孔径可以略大于第一螺钉85的直径,只要保证第一螺钉85恰好可以穿过第一通孔,并当第一螺钉85穿过第一通孔后恰好可以位于第一盲孔内即可。第一盲孔的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只要保证第一螺钉85穿过第一通孔后位于第一盲孔内时,可以有效避免上接头84与壳体81之间发生脱扣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为了进一步避免上接头84与壳体81之间发生脱扣,第一通孔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相应地,第一盲孔的数量和第一螺钉85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该多个第一螺钉85中的每个第一螺钉85可以穿过该多个第一通孔中对应的一个第一通孔后位于该多个第一盲孔中对应的一个第一盲孔内。
可选地,如图3所示,万向节8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圈86。第一密封圈86夹设在主轴83的第一端831与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密封圈86的内径可以略大于主轴83的第一端831的外径,第一密封圈86的外径可以略小于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的内径,只要保证第一密封圈86恰好可以夹设在主轴83的第一端831与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之间即可。第一密封圈86可以是采用富有弹性、耐磨和耐腐蚀性好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的橡胶材料制成。第一密封圈86可以为O型密封圈、V型密封圈等。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密封圈86夹设在主轴83的第一端831与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之间,由于第一密封圈86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所以流至上接头84和主轴83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中的泥浆不会从主轴83的第一端831与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之间的缝隙流出。
可选地,如图3所示,主轴83的第一端831上设置有第一外沿833,壳体8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外沿813和第三外沿814,万向节8还可以包括:第一轴承87和第二轴承88。第一轴承87和第二轴承88均夹设在主轴83的外壁与壳体81的内壁之间,且第一轴承87的第一端与第一外沿833接触,第一轴承87的第二端与第二外沿813接触,第二轴承88的第一端与第三外沿814接触,第二轴承88的第二端与密封盖82的第一端821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轴承87的内圈的尺寸和第二轴承88的内圈的尺寸均可以略大于主轴83的外径,第一轴承87的外圈的尺寸和第二轴承88的外圈的尺寸均可以略小于壳体81的内径,只要保证第一轴承87和第二轴承88恰好可以夹设在主轴83的外壁与壳体81的内壁之间即可。第一轴承87和第二轴承88均可以为球面滚子推力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等,只要保证第一轴承87和第二轴承88能够承受一定的轴向力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轴承87和第二轴承88均夹设在主轴83的外壁与壳体81的内壁之间,可以便于壳体81与主轴83之间的相对转动。另外,第一轴承87的第一端与第一外沿833接触,第一轴承87的第二端与第二外沿813接触,可以将第一轴承87固定在第一外沿833与第二外沿813之间,第二轴承88的第一端与第三外沿814接触,第二轴承88的第二端与密封盖82的第一端821接触,可以将第二轴承88固定在第三外沿814与密封盖82的第一端821之间,从而可以有效固定第一轴承87和第二轴承88在主轴83上的位置。
可选地,如图3所示,壳体8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四外沿815,万向节8还可以包括:第三轴承89。第三轴承89夹设在主轴83的外壁与壳体81的内壁之间,且第三轴承89的第一端与第一轴承87的第二端接触,第三轴承89的第二端与第四外沿815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轴承89的内圈的尺寸可以略大于主轴83的外径,第三轴承89的外圈的尺寸可以略小于壳体81的内径,只要保证第三轴承89恰好可以夹设在主轴83的外壁与壳体81的内壁之间即可。第三轴承89可以为圆柱轴承、球轴承等,只要保证第三轴承89能够承受一定的径向力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第三轴承89夹设在主轴83的外壁与壳体81的内壁之间,可以便于壳体81与主轴83之间的相对转动。第三轴承89的第一端与第一轴承87的第二端接触,第三轴承89的第二端与第四外沿815接触,可以将第三轴承89固定在第一轴承87的第二端与第四外沿815之间,从而可以有效固定第三轴承89在主轴83上的位置。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固定第一轴承87、第二轴承88和第三轴承89在主轴83上的位置,如图3所示,万向节8还可以包括:第一隔套90和第二隔套91。第一轴承87的内圈与主轴83的外壁接触,第一隔套90夹设在第一轴承87的外圈与主轴83的外壁之间,且第一隔套90的第一端与第一轴承87的内圈接触,第一隔套90的第二端与第三轴承89的第一端接触;第二隔套91夹设在主轴83的外壁与壳体81的内壁之间,且第二隔套91的第一端与第三轴承89的第二端接触,第二隔套91的第二端与第二轴承88的第一端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套90的结构可以为空心柱状体结构。第一隔套90的内径可以略大于主轴83的外径,第一隔套90的外径可以小于第一轴承87的外圈的尺寸,只要保证第一隔套90恰好可以套设在主轴83上,且位于第一轴承87的外圈与主轴83的外壁之间即可。第一隔套90的长度可以根据第一轴承87的内圈与第三轴承89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来设置,只要保证第一隔套90在套设在主轴83上之后,第一隔套90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轴承87的内圈接触,第一隔套90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三轴承89的第一端接触即可。
另外,第二隔套91的结构可以为空心柱状体结构。第二隔套91的内径可以略大于主轴83的外径,第二隔套91的外径可以小于壳体81的内径,只要保证第二隔套91恰好可以套设在主轴83上,且位于主轴83的外壁与壳体81的内壁之间即可。第二隔套91的长度可以根据第三轴承89的第二端与第二轴承88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来设置,只要保证第二隔套91在套设在主轴83上之后,第二隔套91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三轴承89的第二端接触,第二隔套91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轴承88的第一端接触即可。
可选地,如图3所示,壳体81的侧壁上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万向节8还可以包括:第一黄油嘴92。第二轴承88的内圈、第二轴承88的外圈、密封盖82的第一端821与壳体8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与第三通孔连通,第三通孔位于第二通孔与第一腔体之间;第一黄油嘴92位于第二通孔内且与第二通孔进行螺纹连接,第一黄油嘴92在轴向上设置有第四通孔,第一黄油嘴92用于与注油枪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腔体用于存储润滑油。
另外,第二通孔的孔径可以略大于第一黄油嘴92的外径,只要保证第一黄油嘴92恰好可以位于第二通孔内且与第二通孔可以进行螺纹连接即可。第四通孔的孔径可以根据黄油枪的枪口的尺寸来设置,只要保证后续通过黄油枪向第一腔体注入润滑油时,黄油枪的枪口能够伸进第四通孔内,且黄油枪的枪口与第四通孔之间不会有间隙,不会使注入第一腔体的润滑油从黄油枪的枪口与第四通孔之间的间隙流出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三通孔的孔径可以略小于第一黄油嘴92的外径。
值得说明的是,在需要向第一腔体注入润滑油时,黄油枪的枪口可以略伸进第四通孔内,当黄油枪的枪口与第四通孔之间没有间隙时,就可以使用黄油枪通过第四通孔和第三通孔向第一腔体注入润滑油。由于第一腔体是由第二轴承88的内圈、第二轴承88的外圈、密封盖82的第一端821和壳体81的内壁形成的,所以注入第一腔体中的润滑油可以对第二轴承88进行润滑,从而可以便于第二轴承88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相对运动。在第二轴承88的内圈与外圈容易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主轴83与壳体81之间的相对运动也就变得较为容易。
可选地,为了避免注入第一腔体的润滑油从第一黄油嘴92与第二通孔之间的螺纹缝隙流出去,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万向节8可以包括: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二通孔中靠近第三通孔的部位,且位于第一黄油嘴92与第三通孔之间,第二密封圈的外壁与第二通孔的孔壁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密封圈可以是采用富有弹性、耐磨和耐腐蚀性好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的橡胶材料制成。第二密封圈可以为O型密封圈、V型密封圈等。第二密封圈的外径可以等于或略小于第二通孔的孔径且大于第三通孔的孔径,只要保证第二密封圈在恰好位于第二通孔中靠近第三通孔的部位,且位于第一黄油嘴92与第三通孔之间时,第二密封圈的外壁可以与第二通孔的孔壁紧密接触即可。这样,注入第一腔体的润滑油不会从第二密封圈的外壁与第二通孔的孔壁之间流过,继而也就不会从第一黄油嘴92与第二通孔之间的螺纹缝隙流出去,从而可以避免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在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万向节8还可以包括:第一油杯,第一油杯的第一端与第二通孔中靠近第三通孔的部位连接,第一油杯的第二端与第三通孔中靠近第二通孔的部位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油杯的第一端的尺寸可以略小于第二通孔的孔径,第一油杯的第二端的尺寸可以略小于第三通孔的孔径,只要保证第一油杯的第一端恰好可以与第二通孔中靠近第三通孔的部位连接,且第一油杯的第二端恰好可以与第三通孔中靠近第二通孔的部位连接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油杯具有自密封功能,在第一油杯的第一端与第二通孔中靠近第三通孔的部位连接,第一油杯的第二端与第三通孔中靠近第二通孔的部位连接的情况下,注入第一腔体的润滑油不会从第一油杯与第三通孔之间流过,继而也就不会从第一黄油嘴92与第二通孔之间的螺纹缝隙流出去,从而可以避免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可选地,如图3所示,壳体81的侧壁上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万向节8还可以包括:第二黄油嘴95。第三轴承89的第二端、壳体81的内壁、第二轴套的外壁与第二轴承88的第一端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第六通孔连通,第六通孔位于第五通孔与第二腔体之间;第二黄油嘴95位于第五通孔内且与第五通孔进行螺纹连接,第二黄油嘴95在轴向上设置有第七通孔,第二黄油嘴95用于与注油枪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腔体用于存储润滑油。
另外,第五通孔的孔径可以略大于第二黄油嘴95的外径,只要保证第二黄油嘴95恰好可以位于第五通孔内且与第五通孔可以进行螺纹连接即可。第七通孔的孔径可以根据黄油枪的枪口的尺寸来设置,只要保证后续通过黄油枪向第二腔体注入润滑油时,黄油枪的枪口能够伸进第七通孔内,且黄油枪的枪口与第七通孔之间不会有间隙,不会使注入第二腔体的润滑油从黄油枪的枪口与第七通孔之间的间隙流出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第六通孔的孔径可以略小于第二黄油嘴95的外径。
值得说明的是,在需要向第二腔体注入润滑油时,黄油枪的枪口可以略伸进第七通孔内,当黄油枪的枪口与第七通孔之间没有间隙时,就可以使用黄油枪通过第七通孔和第五通孔向第二腔体注入润滑油。由于第二腔体是由第三轴承89的第二端、壳体81的内壁、第二轴套的外壁和第二轴承88的第一端形成的,所以注入第二腔体中的润滑油可以对第二轴承88和第三轴承89进行润滑,从而可以便于第三轴承89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便于第二轴承88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相对运动。在第二轴承88的内圈与外圈容易相对运动且第三轴承89的内圈与外圈容易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主轴83与壳体81之间的相对运动也就变得较为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轴承87的内圈、第一轴承87的外圈、第一轴套的外壁与第三轴承89的第一端之间形成有第三腔体。注入第二腔体中的润滑油可以从第三轴承89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缝隙流入第三腔体,流入第三腔体中的润滑油可以对第一轴承87进行润滑,这样可以便于第一轴承87的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使得主轴83与壳体81之间的相对运动变得较为容易。
可选地,为了避免注入第二腔体的润滑油从第二黄油嘴95与第五通孔之间的螺纹缝隙流出去,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万向节8可以包括:密封圈,该密封圈位于第五通孔中靠近第六通孔的部位,且位于第二黄油嘴95与第六通孔之间,该密封圈的外壁与第五通孔的孔壁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该密封圈可以是采用富有弹性、耐磨和耐腐蚀性好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的橡胶材料制成。该密封圈可以为O型密封圈、V型密封圈等。该密封圈的外径可以等于或略小于第五通孔的孔径且大于第六通孔的孔径,只要保证该密封圈在恰好位于第五通孔中靠近第六通孔的部位,且位于第二黄油嘴95与第六通孔之间时,该密封圈的外壁可以与第五通孔的孔壁紧密接触即可。这样,注入第二腔体的润滑油不会从该密封圈的外壁与第五通孔的孔壁之间流过,继而也就不会从第二黄油嘴95与第五通孔之间的螺纹缝隙流出去,从而可以避免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在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如图3所示,万向节8还可以包括:第二油杯94,第二油杯94的第一端与第五通孔中靠近第六通孔的部位连接,第二油杯94的第二端与第六通孔中靠近第五通孔的部位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油杯94的第一端的尺寸可以略小于第五通孔的孔径,第二油杯94的第二端的尺寸可以略小于第六通孔的孔径,只要保证第二油杯94的第一端恰好可以与第五通孔中靠近第六通孔的部位连接,且第二油杯94的第二端恰好可以与第六通孔中靠近第五通孔的部位连接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油杯94具有自密封功能,在第二油杯94的第一端与第五通孔中靠近第六通孔的部位连接,第二油杯94的第二端与第六通孔中靠近第五通孔的部位连接的情况下,注入第二腔体的润滑油不会从第二油杯94与第六通孔之间流过,继而也就不会从第二黄油嘴95与第五通孔之间的螺纹缝隙流出去,从而可以避免造成润滑油的浪费。
可选地,如图3所示,万向节8还可以包括:第三密封圈96。第三密封圈96夹设在壳体81的第二端812与密封盖82的外壁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密封圈96的内径可以略大于密封盖82的外径,第三密封圈96的外径可以略小于壳体81的第二端812的内径,只要保证第三密封圈96恰好可以夹设在壳体81的第二端812与密封盖82的外壁之间即可。第三密封圈96可以是采用富有弹性、耐磨和耐腐蚀性好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的橡胶材料制成。第三密封圈96可以为O型密封圈、V型密封圈等。
值得说明的是,第三密封圈96夹设在壳体81的第二端812与密封盖82的外壁之间,由于第三密封圈96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所以从扩孔器7的侧壁上的通孔流出的泥浆不会从壳体81的第二端812与密封盖82的外壁之间的缝隙流入第一腔体,从而不会污染第一腔体中存储的润滑油,也不会对第二轴承88造成损坏。
可选地,如图3所示,万向节8还可以包括:第四密封圈97。第四密封圈97夹设在主轴83的外壁与密封盖82的内壁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密封圈97的内径可以略大于主轴83的外径,第四密封圈97的外径可以略小于密封盖82的内径,只要保证第四密封圈97恰好可以夹设在主轴83的外壁与密封盖82的内壁之间即可。第四密封圈97可以是采用富有弹性、耐磨和耐腐蚀性好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的橡胶材料制成。第四密封圈97可以为O型密封圈、V型密封圈等。
值得说明的是,第四密封圈97夹设在主轴83的外壁与密封盖82的内壁之间,由于第四密封圈97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所以第一腔体中存储的润滑油不会流入主轴83与密封盖82之间的缝隙,避免了对主轴83和密封盖82上的丝扣造成损坏。
可选地,如图3所示,为了避免主轴83带动密封盖82进行移动时,主轴83与密封盖82之间发生脱扣,密封盖82的侧壁上靠近密封盖82的第二端822的部位上设置有第八通孔,主轴8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盲孔,万向节8还可以包括:第二螺钉98。第八通孔的位置与第二盲孔的位置相对,第二螺钉98穿过第八通孔后位于第二盲孔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八通孔的孔径和第二盲孔的孔径可以略大于第二螺钉98的直径,只要保证第二螺钉98恰好可以穿过第八通孔,并当第二螺钉98穿过第八通孔后恰好可以位于第二盲孔内即可。第二盲孔的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只要保证第二螺钉98穿过第八通孔后位于第二盲孔内时,可以有效避免主轴83与密封盖82之间发生脱扣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为了进一步避免主轴83与密封盖82之间发生脱扣,第八通孔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相应地,第二盲孔的数量和第二螺钉98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该多个第二螺钉98中的每个第一螺钉85可以穿过该多个第八通孔中对应的一个第八通孔后位于该多个第二盲孔中对应的一个第二盲孔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通过该扩孔设备扩孔时,可以将该扩孔设备中的扩孔器7放入导向孔的第二端内,之后,第一钻机3可以带动第一钻杆4转动并拉着第一钻杆4向靠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继而带动万向节8中的上接头84转动并拉着万向节8向靠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然后带动扩孔器7转动并拉着扩孔器7向靠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同时,第二钻机5可以带动第二钻杆6转动并推动第二钻杆6向靠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继而带动扩孔器7转动并推动扩孔器7向靠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这样,扩孔器7就可以在第一钻机3提供的拉力和第二钻机5提供的推力的共同作用下快速从该导向孔的第二端向该导向孔的第一端旋进,从而提高了扩孔速度。另外,由于第一泥浆泵1与第一钻机3连接,第二泥浆泵2与第二钻机5连接,第一钻机3、第一钻杆4、上接头84、主轴83、扩孔器7、第二钻杆6和第二钻机5在轴向上均设置有通孔,且第一钻机3、第一钻杆4、上接头84、主轴83、扩孔器7、第二钻杆6和第二钻机5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连通,如此,在通过该扩孔设备扩孔时,第一泥浆泵1和第二泥浆泵2可以为该扩孔设备提供充足的泥浆,第一泥浆泵1提供的泥浆可以在流经第一钻机3、第一钻杆4和万向节8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之后流入扩孔器7,同时,第二泥浆泵2提供的泥浆可以在流经第二钻机5和第二钻杆6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之后流入扩孔器7。流入扩孔器7的泥浆可以从扩孔器7的侧壁上的通孔流出,流出的泥浆不仅会冲洗该导向孔的孔壁,发挥其较大的水力切割作用,还会对扩孔器7的刀头上的泥浆等进行冲洗,便于刀头更好地对该导向孔的孔壁进行切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扩孔速度。并且,从扩孔器7的侧壁上的通孔流出的泥浆还会将扩孔器7的刀头切削下来的部分碎屑包裹起来,使这些被包裹的碎屑悬浮在泥浆中,最后被泥浆带出该导向孔,如此可以使得扩出的孔的质量较高。并且,从扩孔器7的侧壁上的通孔流出的泥浆还可以起到保护该导向孔的孔壁的作用,使该导向孔的孔壁不容易发生坍塌。另外,在扩孔速度较快的情况下,扩孔阻力比较小,第一钻杆4和第二钻杆6不容易发生断裂,且对扩孔器7不容易造成较大的磨损,且在扩孔速度较快的情况下,扩孔时间会大大缩短,此时该导向孔的孔壁将不容易发生坍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扩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孔设备包括:第一泥浆泵(1)、第二泥浆泵(2)、第一钻机(3)、第一钻杆(4)、第二钻机(5)、第二钻杆(6)、扩孔器(7)和万向节(8),所述万向节(8)包括壳体(81)、密封盖(82)、主轴(83)和上接头(84);
所述壳体(81)和所述密封盖(82)均套设在所述主轴(83)上,所述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夹设在所述主轴(83)的第一端(831)与所述壳体(81)的第一端(811)之间,且所述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与所述主轴(83)的第一端(831)接触,所述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与所述壳体(81)的第一端(811)连接,所述壳体(81)的第二端(812)与所述密封盖(82)的外壁接触,所述密封盖(82)的内壁与所述主轴(83)连接,所述上接头(84)的第二端(842)与所述第一钻杆(4)的第一端(41)连接,所述主轴(83)的第二端(832)与所述扩孔器(7)的第一端(71)连接;
所述第一钻杆(4)的第二端(42)与所述第一钻机(3)连接,所述第二钻杆(6)的第一端与所述扩孔器(7)的第二端(72)连接,所述第二钻杆(6)的第二端(62)与所述第二钻机(5)连接,所述第一泥浆泵(1)与所述第一钻机(3)连接,所述第二泥浆泵(2)与所述第二钻机(5)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钻机(3)、所述第一钻杆(4)、所述上接头(84)、所述主轴(83)、所述扩孔器(7)、所述第二钻杆(6)和所述第二钻机(5)在轴向上均设置有通孔,且所述第一钻机(3)、所述第一钻杆(4)、所述上接头(84)、所述主轴(83)、所述扩孔器(7)、所述第二钻杆(6)和所述第二钻机(5)在轴向上设置的通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81)的第一端(811)在径向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在径向上设置有第一盲孔,所述万向节(8)还包括:第一螺钉(85);
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盲孔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一螺钉(85)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位于所述第一盲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8)还包括:第一密封圈(86);
所述第一密封圈(86)夹设在所述主轴(83)的第一端(831)与所述上接头(84)的第一端(841)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83)的第一端(831)上设置有第一外沿(833),所述壳体(8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外沿(813)和第三外沿(814),所述万向节(8)还包括:第一轴承(87)和第二轴承(88);
所述第一轴承(87)和所述第二轴承(88)均夹设在所述主轴(83)的外壁与所述壳体(81)的内壁之间,且所述第一轴承(8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外沿(833)接触,所述第一轴承(8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外沿(813)接触,所述第二轴承(8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外沿(814)接触,所述第二轴承(88)的第二端与所述密封盖(82)的第一端(821)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8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四外沿(815),所述万向节(8)还包括:第三轴承(89);
所述第三轴承(89)夹设在所述主轴(83)的外壁与所述壳体(81)的内壁之间,且所述第三轴承(89)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87)的第二端接触,所述第三轴承(8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外沿(815)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8)还包括:第一隔套(90)和第二隔套(91);
所述第一轴承(87)的内圈与所述主轴(83)的外壁接触,所述第一隔套(90)夹设在所述第一轴承(87)的外圈与所述主轴(83)的外壁之间,且所述第一隔套(9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87)的内圈接触,所述第一隔套(9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轴承(89)的第一端接触;
所述第二隔套(91)夹设在所述主轴(83)的外壁与所述壳体(81)的内壁之间,且所述第二隔套(9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轴承(89)的第二端接触,所述第二隔套(9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轴承(88)的第一端接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81)的侧壁上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万向节(8)还包括:第一黄油嘴(92);
所述第二轴承(88)的内圈、所述第二轴承(88)的外圈、所述密封盖(82)的第一端(821)与所述壳体(8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
所述第一黄油嘴(92)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通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黄油嘴(92)在轴向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黄油嘴(92)用于与注油枪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扩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8)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靠近所述第三通孔的部位,且位于所述第一黄油嘴(92)与所述第三通孔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接触;
或者,
所述万向节(8)还包括:第一油杯,所述第一油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中靠近所述第三通孔的部位连接,所述第一油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通孔中靠近所述第二通孔的部位连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81)的侧壁上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所述万向节(8)还包括:第二黄油嘴(95);
所述第三轴承(89)的第二端、所述壳体(81)的内壁、所述第二轴套的外壁与所述第二轴承(88)的第一端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六通孔连通,所述第六通孔位于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
所述第二黄油嘴(95)位于所述第五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五通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黄油嘴(95)在轴向上设置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二黄油嘴(95)用于与注油枪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8)还包括:第三密封圈(96);
所述第三密封圈(96)夹设在所述壳体(81)的第二端(812)与所述密封盖(82)的外壁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8)还包括:第四密封圈(97);
所述第四密封圈(97)夹设在所述主轴(83)的外壁与所述密封盖(82)的内壁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82)的侧壁上靠近所述密封盖(82)的第二端(822)的部位上设置有第八通孔,所述主轴(8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盲孔,所述万向节(8)还包括:第二螺钉(98);
所述第八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盲孔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二螺钉(98)穿过所述第八通孔后位于所述第二盲孔内。
CN201822197873.2U 2018-12-25 2018-12-25 扩孔设备 Active CN209621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7873.2U CN209621212U (zh) 2018-12-25 2018-12-25 扩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7873.2U CN209621212U (zh) 2018-12-25 2018-12-25 扩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21212U true CN209621212U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47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97873.2U Active CN209621212U (zh) 2018-12-25 2018-12-25 扩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212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0461A (zh) * 2020-05-09 2020-06-30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水平定向钻用扩孔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0461A (zh) * 2020-05-09 2020-06-30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水平定向钻用扩孔装置
CN111350461B (zh) * 2020-05-09 2020-12-15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水平定向钻用扩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5577B (zh) 螺杆式负压脉冲水力振荡器
CN104818960B (zh) 双壁钻杆内防喷双浮动阀
CN104234651A (zh) 一种用于水平井的耐高温振动工具
CN106837202B (zh) 用于负压取心的地质勘探双层钻杆及其配套钻具
CN103899250A (zh) 一种提高油气井钻井速度的装置
CN103643913A (zh) 冰层空气涡轮反循环连续取心孔底动力钻具
CN209621212U (zh) 扩孔设备
CN205558849U (zh) 利用涡轮产生冲击振荡的井下工具
CN205805469U (zh) 一种绳索取心螺旋转轴式局部反循环取心钻具
CN102943635B (zh) 变径、减磨钻柱扶正器
CN106050177A (zh) 一种防粘滑扭力冲击钻具
CN114109252B (zh) 实现钻柱全旋转定向的控制装置
US6568489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ownhole lubrication replenishment
CN108005603B (zh) 柔性密闭取心工具
CN113775300B (zh) 一种变径稳定器及钻具
CN216342069U (zh) 一种井下高压脉冲水力喷射压裂工具
CN113079701A (zh) 带有下部密封件的泥浆润滑式轴承组件
CN207934806U (zh) 一种新结构的石油及天然气开采用螺杆钻具换向轴
CN104196440B (zh) 一种密封型螺杆钻具传动轴总成
CN106014198B (zh) 一种高效的连续管用钻井装置
CN107816326A (zh) 一种双壁反循环钻井工具
CN105672883B (zh) 一种钻井用提速工具及其提速方法
CN208138666U (zh) 一种旋转接头
CN207485837U (zh) 一种变速器输入轴组件
CN201747321U (zh) 抽油泵分层开采转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