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01345U - 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 - Google Patents

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01345U
CN209601345U CN201921275571.0U CN201921275571U CN209601345U CN 209601345 U CN209601345 U CN 209601345U CN 201921275571 U CN201921275571 U CN 201921275571U CN 209601345 U CN209601345 U CN 209601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dation
foundation structure
annular
gutt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755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巨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Asia Pacific Ceramsi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Asia Pacific Cerams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Asia Pacific Ceramsi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Asia Pacific Cerams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755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01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01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0134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包括混凝土基础、第一环形基础结构、第二环形基础结构;所述混凝土基础和第一环形基础结构之间预留第一引水槽;所述第一环形基础结构与第二环形基础结构之间预留第二引水槽;集成于所述混凝土基础周向和/或第一环形基础结构周向和/或第二环形基础结构周向的侧面网板结构;搭建于所述混凝土基础和第一环形基础结构之间、第一环形基础结构与第二环形基础结构之间的支撑网板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堆积平台设计有混凝土基础、第一环形基础结构和第二环形基础结构通过合理安装侧面网板结构和支撑网板结构,能够改变堆积平台的堆积面积,以此来适应不同的堆放要求,操作方便、可控性更好。

Description

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粒支撑剂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陶粒支撑剂生产后存放时使用的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
背景技术
陶粒支撑剂的制备是将铝矾土和其他助剂混合均匀进行配料,然后将混合均匀的配料输送至造粒机内造粒,获得的陶粒生颗粒再进行高温烧结,最后冷却筛分,最终成品输送保存。
在陶粒支撑剂生产后,需要在指定地点存在,而为了防止陶粒支撑剂被雨水浸泡,如果生产量较小时,会在厂区搭建库房,但如果生产量较大,库房的数量会增多,还会严重占用生产空间,提高了生产成本;
另外,现有技术中还有用于陶粒支撑剂临时存放的露天平台,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雨天时如果有效引流雨水,避免雨水长时间附着在产品上,并避免雨水长时间浸泡产品。
但是,经过仔细研究现有技术中的陶粒支撑剂露天堆放平台(CN205060620U)不难发现,该类露天堆放平台仅为简易的建筑基础,并在建筑基础预留了引流槽,通过具有一定坡度的建筑基础将雨水引流至引流槽内,最终实现雨水的排放,但是下雨的同时会伴随着风的吹动,该装置没有考虑到从堆积的产品侧面产生的作用力时如何保证产品不会掉落至建筑基础的外部;另外,现有技术中的露天堆放平台无法根据生产量的改变而调整堆积基础的面积,适用性不好。
因此,基于现有技术中堆放平台存在的一些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对其改进,并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不同堆积量的存放要求、操作便捷、有效引流雨水、且能够有效对抗来自侧面风力的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不同堆积量的存放要求、操作便捷、有效引流雨水、且能够有效对抗来自侧面风力的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包括:
混凝土基础;
围绕于所述混凝土基础外圈、并与所述混凝土基础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基础结构;以及
围绕于所述第一环形基础结构外圈、并与所述第一环形基础结构间隔设置的第二环形基础结构;
所述混凝土基础和第一环形基础结构之间预留第一引水槽;
所述第一环形基础结构与第二环形基础结构之间预留第二引水槽;
该堆积平台组件还包括:
集成于所述混凝土基础周向和/或第一环形基础结构周向和/或第二环形基础结构周向的侧面网板结构;
搭建于所述混凝土基础和第一环形基础结构之间、第一环形基础结构与第二环形基础结构之间的支撑网板结构;
所述第二引水槽具有集水坑;
所述第一引水槽与所述第二引水槽连通以将雨水引入第二引水槽;
所述第二引水槽内雨水汇集于所述集水坑;
所述集水坑连通有排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基础上表面形成为第一坡面,所述第一坡面的坡度为3°~7°;
所述第一环形基础结构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二坡面,所述第二坡面的坡度为3°~7°;
所述第二环形基础结构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三坡面,所述第三坡面的坡度为3°~7°;
所述第一引水槽的上表面形成为第四坡面,所述第四坡面的坡度为5°~10°;
所述第二引水槽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五坡面,所述第五坡面的坡度为5°~10°
所述第一引水槽和第二引水槽的倾斜方向均朝向所述集水坑。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基础、第一环形基础结构和第二环形基础结构上均预埋有槽钢组件;
所述槽钢组件通过两块槽口相对的槽钢组成一插接孔;
所述侧面网板结构的两端安装于所述插接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侧面网板结构包括插接于所述插接孔内的立柱、以及固连于两根立柱之间的第一网板;
所述第一网板的孔径小于陶粒支撑剂的粒径。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基础和第一环形基础结构相对一侧、第一环形基础结构与第二环形基础结构相对一侧均形成有支撑网板嵌入槽;
所述支撑网板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固连有第二网板;
所述支撑杆嵌入并支撑于所述支撑网板嵌入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下部沿水平方向向外凸出有横杆;
所述立柱插接于所述插接孔时,所述横杆支撑于所述槽钢组件的上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堆积平台设计有混凝土基础、第一环形基础结构和第二环形基础结构通过合理安装侧面网板结构和支撑网板结构,能够改变堆积平台的堆积面积,以此来适应不同的堆放要求,操作方便、可控性更好;
2、本实用新型的堆积平台通过插接固定的侧面网板结构对堆积后的产品的侧向进行保护,避免风力将产品吹到基础外部,避免了浪费。
3、本实用新型的堆积平台侧面网板结构以插接固定的方式装配于基础上,便于拆装,有效降低劳动力;
4、本实用新型的堆积平台的支撑网板结构采用嵌入式装配方式,能够在安装后与对应的基础面齐平,且具有很好的支撑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的侧面网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的槽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的支撑网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的支撑网板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混凝土基础;2、第一环形基础结构;3、第二环形基础结构;4、第一引水槽;5、第二引水槽;6、槽钢组件;7、支撑网板结构;8、侧面网板结构;9、支撑网板嵌入槽;
501、集水坑;502、排水管;
601、槽钢;602、插接孔;
701、支撑杆;702、第二网板;
801、立柱;802、横杆;803、第一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至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包括:
混凝土基础1;
围绕于混凝土基础1外圈、并与混凝土基础1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以及
围绕于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外圈、并与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间隔设置的第二环形基础结构3;
混凝土基础1和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之间预留第一引水槽4;
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与第二环形基础结构3之间预留第二引水槽5;
该堆积平台组件还包括:
集成于混凝土基础1周向和/或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周向和/或第二环形基础结构2周向的侧面网板结构8;
搭建于混凝土基础1和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之间、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与第二环形基础结构3之间的支撑网板结构7;
第二引水槽5具有集水坑501;
第一引水槽4与第二引水槽5连通以将雨水引入第二引水槽5;
第二引水槽5内雨水汇集于集水坑501;
集水坑501连通有排水管502。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陶粒支撑剂生产后临时存放的堆积平台组件,其中,需要少量堆积产品时,直接在混凝土基础1的周向安装侧面网板结构8,将陶粒支撑剂堆放在混凝土基础1上即可,随着雨水的渗透,雨水会有产品缝隙留置混凝土基础1上,然后逐渐进入第二引水槽5,有第二引水槽5和第一引水槽4是连通的,进入第二引水槽5的雨水会逐渐进入第一引水槽4内,最终在集水坑501内堆积直至排放。而当需要堆积的产品的量逐渐增大时,可以在混凝土基础1和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之间搭建支撑网板结构7,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和第二环形基础结构3之间搭建支撑网板结构7,这样就可以增大堆积面积,同理,可以在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或第二环形基础结构3周向安装侧面网板结构8,对周向起到防护;而对应的支撑网板结构7对堆积的陶粒支撑剂进行支撑;在平台组件上预留有第一引水槽4和第二引水槽5,无论选用上述哪种堆积方式,都可以保证雨水引流至集水坑501内,最终被排放,该结构适用性更好。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混凝土基础1上表面形成为第一坡面,第一坡面的坡度为3°~7°;
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二坡面,第二坡面的坡度为3°~7°;
第二环形基础结构3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三坡面,第三坡面的坡度为3°~7°;
第一引水槽4的上表面形成为第四坡面,第四坡面的坡度为5°~10°;
第二引水槽5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五坡面,第五坡面的坡度为5°~10°
第一引水槽4和第二引水槽5的倾斜方向均朝向集水坑501。
考虑到雨水流淌到基础上时需要避免雨水在基础表面积水,因此就会在对应表面设计坡面,即为上述的第一坡面、第二坡面、第三坡面、第四坡面和第五坡面,其中,考虑到顺利并快速地形成引流,以及不会影响陶粒支撑剂的堆放,坡度如上。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混凝土基础1、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和第二环形基础结构3上均预埋有槽钢组件6;
槽钢组件6通过两块槽口相对的槽钢601组成一插接孔602;
侧面网板结构8的两端安装于插接孔602内。
其中,上述的侧面网板结构8包括插接于插接孔602内的立柱801、以及固连于两根立柱801之间的第一网板803;
第一网板803的孔径小于陶粒支撑剂的粒径。
本实施例公开的侧面网板结构8采用插接方式装配,为了方便插接,在对应基础的四个转角处均预埋有两根槽钢601,槽钢601的槽面相对设置地形成为一个插接孔602,这样安装时就可以直接将立柱801插接在插接孔602内形成插接固定。另外,立柱801的下部沿水平方向向外凸出有横杆802;立柱801插接于插接孔602时,横杆802支撑于槽钢组件6的上端。横杆802能够起到支撑和定位作用,确保多根立柱801插接后高度一致。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混凝土基础1和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相对一侧、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与第二环形基础结构3相对一侧均形成有支撑网板嵌入槽9;支撑网板结构7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杆701,两根支撑杆701之间固连有第二网板702;支撑杆701嵌入并支撑于支撑网板嵌入槽9内。支撑网板结构7采用嵌装的方式集成在相邻基础之间,并且通过第二网板702将雨水引入对应的引水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堆积平台设计有混凝土基础1、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和第二环形基础结构3通过合理安装侧面网板结构8和支撑网板结构7,能够改变堆积平台的堆积面积,以此来适应不同的堆放要求,操作方便、可控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堆积平台通过插接固定的侧面网板结构8对堆积后的产品的侧向进行保护,避免风力将产品吹到基础外部,避免了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堆积平台侧面网板结构8以插接固定的方式装配于基础上,便于拆装,有效降低劳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堆积平台的支撑网板结构7采用嵌入式装配方式,能够在安装后与对应的基础面齐平,且具有很好的支撑能力。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6)

1.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凝土基础(1);
围绕于所述混凝土基础(1)外圈、并与所述混凝土基础(1)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以及
围绕于所述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外圈、并与所述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间隔设置的第二环形基础结构(3);
所述混凝土基础(1)和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之间预留第一引水槽(4);
所述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与第二环形基础结构(3)之间预留第二引水槽(5);
该堆积平台组件还包括:
集成于所述混凝土基础(1)周向和/或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周向和/或第二环形基础结构(3)周向的侧面网板结构(8);
搭建于所述混凝土基础(1)和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之间、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与第二环形基础结构(3)之间的支撑网板结构(7);
所述第二引水槽(5)具有集水坑(501);
所述第一引水槽(4)与所述第二引水槽(5)连通以将雨水引入第二引水槽(5);
所述第二引水槽(5)内雨水汇集于所述集水坑(501);
所述集水坑(501)连通有排水管(5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础(1)上表面形成为第一坡面,所述第一坡面的坡度为3°~7°;
所述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二坡面,所述第二坡面的坡度为3°~7°;
所述第二环形基础结构(3)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三坡面,所述第三坡面的坡度为3°~7°;
所述第一引水槽(4)的上表面形成为第四坡面,所述第四坡面的坡度为5°~10°;
所述第二引水槽(5)的上表面形成为第五坡面,所述第五坡面的坡度为5°~10°
所述第一引水槽(4)和第二引水槽(5)的倾斜方向均朝向所述集水坑(5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础(1)、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和第二环形基础结构(3)上均预埋有槽钢组件(6);
所述槽钢组件(6)通过两块槽口相对的槽钢(601)组成一插接孔(602);
所述侧面网板结构(8)的两端安装于所述插接孔(60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网板结构(8)包括插接于所述插接孔(602)内的立柱(801)、以及固连于两根立柱(801)之间的第一网板(803);
所述第一网板(803)的孔径小于陶粒支撑剂的粒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础(1)和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相对一侧、第一环形基础结构(2)与第二环形基础结构(3)相对一侧均形成有支撑网板嵌入槽(9);
所述支撑网板结构(7)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杆(701),两根所述支撑杆(701)之间固连有第二网板(702);
所述支撑杆(701)嵌入并支撑于所述支撑网板嵌入槽(9)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801)的下部沿水平方向向外凸出有横杆(802);
所述立柱(801)插接于所述插接孔(602)时,所述横杆(802)支撑于所述槽钢组件(6)的上端。
CN201921275571.0U 2019-08-07 2019-08-07 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01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5571.0U CN209601345U (zh) 2019-08-07 2019-08-07 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5571.0U CN209601345U (zh) 2019-08-07 2019-08-07 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01345U true CN209601345U (zh) 2019-11-08

Family

ID=68408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7557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01345U (zh) 2019-08-07 2019-08-07 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013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05016U (zh) 一种桥梁用绿化种植槽及桥梁绿化装饰
CN203575202U (zh) 一种框架牵引式垂直绿化系统
CN209099373U (zh) 一种生态护坡
CN206245326U (zh) 一种建筑基坑的排水系统
CN104968860A (zh) 降低强风压且可以集蓄雨水的环保型结构物及其制造方法
CN209601345U (zh) 陶粒支撑剂堆积平台组件
CN205839818U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下水压释放抗浮系统
CN109403370B (zh) 一种现浇绿化混凝土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03080814U (zh) 一种塑料防护排水板
CN206371176U (zh) 一种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
CN201334668Y (zh) 毛竹排桩
CN207118351U (zh) 苗圃底层疏水板
CN209523182U (zh) 一种十字支撑柱结构的排水板
CN108004877A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广场道路路基结构
CN208363111U (zh) 岩石边坡防护系统
CN209907548U (zh) 一种装配式竖直混凝土雨水口
CN202850001U (zh) 排蓄水板
CN207144328U (zh) 一种用于移动式房屋的屋顶排水结构
CN205100351U (zh) 一种制作工艺简单的排水竖井结构
CN207659819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广场道路路基结构
CN219621791U (zh) 一种新型桩板挡墙结构
CN217679542U (zh) 一种热带地区贮灰场大流量排水竖井
CN219808390U (zh) 一种用于砂质边坡的生态护坡
CN208685676U (zh) 地下构筑物隔根防水结构
CN206328749U (zh) 水泥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