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96439U - 呼吸供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呼吸供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96439U
CN209596439U CN201821557950.4U CN201821557950U CN209596439U CN 209596439 U CN209596439 U CN 209596439U CN 201821557950 U CN201821557950 U CN 201821557950U CN 209596439 U CN209596439 U CN 209596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human body
gas source
pipe
unidire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5795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国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55795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96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96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964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呼吸供气装置,包含人体密封支持部件、中空管路、气源供气维持部件三大部分,三部分按顺序中空密封连通,使气源与人体之间形成人体可获得由气源来供气的中空通路,其特征是:在所述中空通路的壁上设置抽排液开口并密封中空连通加装抽排液装置;优选所述抽排液开口设置于所述中空通路的近人体端,且开口向下,形成集液腔室,更优选:单向排液阀管(260)的进液端口设置于可变容积腔室的底部。改进:附加一种由人体呼吸能量控制的,人体进气出气分离控制部件,改进曲管置脑后,并对头戴式改进。改进:人体密封支持部件与人体之间的密封方式为鼻孔鼻塞式密封,且为可更换式。改进所述中空管路的远人体端与气源供气维持部件间,为标准可切换式。

Description

呼吸供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是给人体提供呼吸供气条件的装置。特别是呼吸供气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有氧呼吸是人类生存的一项基本生命特征,人体大部分时候都处于大气环境的包围之中,可以自由呼吸,在这种人类的自由呼吸过程中,人类大部分时间,利用鼻子偶尔用口直接从大气吸进新鲜的空气,人体利用其中所含的氧气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当人体呼气时,人体也是大部分时间用鼻子,偶尔用口将产生的废气排出体外,排入大气环境,从而完成一次呼吸过程。空气中的氧气从大气到人体的输送扩散路径是:由大气直接到人体;废气从人体到大气的传输扩散的路径是:由人体直接到大气。
人体能够进入的环境,有的并没有适宜人体呼吸的供气条件,这种不适宜人类呼吸的环境,基本分为两大类。
最常见的第一大类不适宜人体呼吸的环境是:有氧但有害的特定气体环境,比如人体在充满粉尘或有毒有害气体的车间厂房等特定空间内工作或停留,在这种特定空间环境里,空气中虽然富含有适合人体呼吸的氧气,但气体中同时夹杂了大量粉尘或有毒有害气体,这种粉尘或有毒有害气体吸入人体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为人体是一个综合的生命体,这种环境如果人体直接呼吸,轻者对身体有损害,重的有生命危险。
针对这种有氧但有害的特定呼吸供气环境,现有技术较常用的呼吸供气装置是过滤类的呼吸供气装置,通常采用带口罩或过滤面罩等的过滤方式进行供气,优点是气源和使用时间不受限,成本较低,但缺点是如采用低成本的过滤材质如棉纱等,可能过滤分离不彻底,残存有害成分较多对人体仍有危害,如用活性炭等高级过滤材料,其成本又相应提高,且过滤材料本身对过滤物质有吸收容量限值,吸收容量达极限后,失去过滤功能,必须更换,而被更换下来的过滤材质也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这种呼吸供气方式的人体所需氧气从大气到人体的流动过程是:氧气先从大气扩散至这种厂房车间等特定空间,再经过口罩或过滤器等的过滤,最后通过口或鼻进入人体;人体产生的废气由人体到大气的流动传输过程是,由人体排出后,经过口罩或过滤器等的过滤,进入车间厂房等特定空间,再进一步向大气扩散。
第二大类不适宜人体呼吸供气的环境是:无氧的特殊环境,如水面以下,或缺氧的山洞井底等这类环境是属于根本没有可供呼吸的空气或空气中缺乏氧气的环境,人体处在这种环境中,直接呼吸根本吸不到氧气。
针对这种无氧的特殊环境,必需给人体提供一个供氧的特殊条件,让人能够呼吸到空气中氧气,才能维持和保证人的生命,现有技术常用的是由管路连通的呼吸供气装置来提供这种基本条件。其主要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气源供气维持部件、第二部分是管壁不漏气液且抗外界压力的中空管路、第三部分是人体密封支持部件。所述中空管路的远人体端与气源供气维持部件中空密封连通,所述中空管路的近人体端与人体密封支持部件中空密封连通,因为三部分相互中空密封连通,使气源与人体之间形成气液可在其中流动的中空通路,在现有技术中,这种中空通路中的中空管路根据需要一般可选用可弯曲或可伸缩的管型。
这种呼吸供气装置如果按气源供气维持部件有没有临时性气源作为分类标准,可分为有临时气源的临时贮气式呼吸供气装置和没有临时气源的大气直通式呼吸供气装置两种。
有临时气源的临时贮气式呼吸供气装置的种类中最常见的如潜水员所用呼吸供气装置,这种呼吸供气装置的最明显标志是,可随身移动的贮气罐和其中的压缩空气,人们将贮气罐中的压缩空气,作为临时有限气源,再另外附加减压装置,用于将压缩气体经减压后,再经中空管路即气管,和人体密封维持部件即面罩等装置送达到人体。这种供气方式,成本较高而且有时间限制,因为可随身移动的贮气容器有容量限制,而人体耗氧量是随时间增长的,当呼吸供气达到一定时间后,贮气量用尽,呼吸供气条件也就终止了,所以呼吸供气时间受限。
此种呼吸供气装置中的氧气由大气至人体的流动传输过程是:人们将大气中的部分空气或单独氧气经过压缩,压缩进贮气罐等有限容积的随身容器内,再经过人体携带搬运或其他方式搬运至这种无氧的特殊环境,再通过减压装置、中空管路、人体密封支持部件等呼吸供气装置进入人体供给人体的呼吸,废气由人体到大气的排出过程,一般由面罩的排废气装置直接排入人体的所处的环境中,再经过废气的自然流动或扩散最终回归大气。也有的单设废气收集装置进行收集。
现有的没有临时气源的大气直通式呼吸供气装置,一般是通过气源供气维持部件、中空管路和人体密封支持部件,将大气与人体直接相连通,建立起大气与人体之间的可以隔离外界环境的直连通路。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5602077U[中文]公开的一种鼻吸式游泳潜水呼吸器,其就是一种没有临时气源而是直接将人体与大气相连通的呼吸供气装置,其也主要分为气源供气维持部件,中空管路,人体密封支持部件这三部分。
在此实用新型中,所述气源供气维持部件主要指浮盒,因为浮盒有浮力作用,保证此呼吸供气装置获得新鲜的空气,所述中空管路,是指鼻罩和浮盒之间中空密封连通的、起到传输气体作用的曲管,所述人体密封支持部件,是指鼻罩和固定绑带等,其中鼻罩的主作用是密封,绑带的主作用是支持固定。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单管呼吸供气装置,如果鼻罩只封闭鼻子,这个呼吸供气装置的工作模式是,当人体的鼻子吸气时,新鲜的空气在人体鼻子的吸力的作用下,空气由大气进入气源维持部件即浮盒的管路中,进而进入中空管路即曲管中,再通过人体密封支持部件即鼻罩最终经过人的鼻孔进入人体,从而参加人的新陈代谢,当人呼气时,人通过嘴,直接将废气排出体外。
以上的由管路连通的呼吸供气装置的的共同的第一个缺点是意外进液后,由于液体阻断供气通道,使呼吸供气系统失效,使人不能呼吸,如果人不能从那种无氧气的环境逃离,会对人造成危害或生命危险。这种意外进液的来源是很多的,如在水环境下的意外进水,人体呼吸时的冷凝水,也有可能是来自人体口或鼻的液体,意外进液只要进入呼吸管路,进而吸进人体,对人都是有害的。
如果以此类由管路连通的呼吸供气装置中的人体的密封支持部件与人体之间的密封方式来分,可划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口密封式,如咬嘴式呼吸器,第二种是鼻密封式,如鼻罩式的呼吸器。第三种是口、鼻同时密封式,如面罩式呼吸器。
以上三种不同与人体密封方式的呼吸供气装置,比对人体的自由呼吸也有以下不足:
第一种口密封式呼吸器,采用口吸气,鼻呼气的方式呼吸,最大缺点是这不符合人类本来固有的大部分时间用鼻偶尔用口吸或呼气的本性,易呛水,人也不易适应。
第二类鼻密封式的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5602077U[中文]公开的一种鼻吸式游泳潜水呼吸器,其说明书中有用鼻吸气用口呼气的表述,在这个实用新型中,使用者只能用鼻吸气,口呼气的方式来进行呼吸,因为使用鼻吸气以后,如果还用鼻将废气排入管路,当人体再次吸气时,所吸入的气体,还是人体排出的废气,因此人体不能及时得到足够的氧气。所以为了获得的空气中的氧气,鼻吸气以后,只能用口将废气排出体外,因为人体在参与呼吸时,鼻子,只能吸气不能参与呼气,口只能作为呼气通路来使用,这与人体的正常呼吸方式相差较远,不符合人体的天性。
第三种口鼻同时密封式的面罩式呼吸供气装置,例如潜水员所用的呼吸供气装置,虽然口鼻都能正常的吸气或呼气,但其必需有主动供气源,和废气收集排出装置,当失去主动供气动力时,人体所呼出的气体和所吸入的气体也都是同一管路中的相同气体,在管路中靠气体的自由扩散,人是得不到所需的氧气的,因此限制了此类呼吸供装置在无主动供气源的环境下的使用。
人呼和吸在相同中空管路中的空气时,人不能及时得到氧气的原理如下:因为人的肺活量是有限的,而且每次平常呼吸所能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的量比总肺活量更要少一些。在管路中,氧气的自然扩散速度是很慢的,因此不能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求速度。
另外一个针对鼻罩或面罩式呼吸供气装置的缺点与不足是这个实用新型采用罩密封的方式,呼气时增大废气体积留存比例;
上面列举的实用新型,一种游泳潜水呼吸器的另一个不足是,使用环境较为单一限制了人作为一个整体的行动自由,此实用新型只能用在游泳,潜水领域的呼吸供气,没有针对车间厂房等其他应用环境的进一步应用改进。
这个实用新型中的氧气由大气到人体的流动伟输通路为:氧气由大气至流动到浮盒,至曲管,至鼻罩,再至人体,废气由人体到大气的排出过程是:废气由人体的口部排出直接排出到体外,再由气体的自由扩散作用,扩散至大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的、接近自然呼吸的、人体有一定范围行动自由的、也可适应多种不同环境的呼吸供气装置。也就是相当于人体呼吸管路的延长,由人体延长到,最近的可呼吸环境中去,当出现意外进液阻断时,也可以排除阻碍,重新建立连通,从而让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得到保障,同时又尽量减小对人正常吸呼及自由行动的干扰的一种呼吸供气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呼吸供气装置,至少包含三大部分,人体密封支持部件、管壁不漏气液且抗外界压力的中空管路、气源供气维持部件,所述中空管路的近人体端与人体密封支持部件相中空密封连通,所述中空管路的远人体端与气源供气维持部件相中空密封连通,因为三部分相互中空密封连通,使气源与人体之间形成人体可获得由气源来供气的中空通路,在所述的气源与人体之间的中空通路的壁上设置抽排液开口并密封中空连通加装抽排液装置;所述抽排液装置至少由单向抽液阀管,单向排液阀管,和容积可变腔室等组成,即所述单向抽液阀管的进液端与所述气源和人体之间的中空通路壁上的抽排液开口相中空密封连通。单向抽液阀管的出液端与所述容积可变腔室中空密封连通,单向排液阀管的进液端与所述容积可变腔室中空密封连通。其作用是当中空通路中有意外进液以后,可以用抽排液装置将意外进液抽排出来,恢复中空通路的畅通。
优选:所述气源和人体之间的中空通路的壁上的用于中空密封连通抽排液装置的抽排液开口设置于,所述中空通路的近人体端,且开口向下,使单向抽液阀管的进液端口与抽液阀之间的单向抽液阀管部分形成临时集液腔室。抽排液装置的最主要目的是提前排除从而防止,意外进液进入人体的呼吸道,防止给人体带来损害,而当意外进液如果不多,进液位于中空管路的其他位置时,并不会给人体带来损害,所以在中空管路的近人体端开口并连接抽排液装置,在意外进液进入人体前将其抽排出中空管路即可,更有助于集液和抽排液。
进一步优选:所述抽排液装置的单向排液阀管的进液端口设置于,所述可变容积腔室的底部。作用是当抽排液装置抽进来的是气液混合物时,液体的重力作用,进液会向可变容积腔室的底端聚集,单向排液阀管的开口设于此处,能更好更快的将意外进液排除干净。
为了增加更接近于人体的自然呼吸方式,也就是呼吸时的舒适性,改进:附加一种由人体呼吸能量控制的,人体进气出气分离控制部件,即在气源和人体之间形成的中空通路的近人体端特别是中空管路的近人体端设置呼吸能可控单向进气阀门,单向进气阀门将气源和人体之间的中空通路分隔成近人体一侧中空通路部分和远人体一侧中空通路部分,在单向进气阀门分隔的近人体一侧中空通路部分的壁上,开口密封连接相当于分叉密封连接出气管路,在所述出气管路的近人体端处加装,呼吸能量可控制的单向出气阀门;这样由单向进气阀门所分隔的远人体一侧中空通路部分中的中空管路部分,成为单向的进气管路,由单向出气阀门所分隔的出气管路的远人体端部分,成为单向的出气管路,由单向进气阀门所分隔的近人体一侧中空通路部分加上由单向出气阀门所分隔的出气管路的近人体端部分共同构成进气和出气共用的中空通路部分。作用是当人体呼气后,再次吸气时,由于进出气经过不同的管路,能够更好的获得新鲜空气。也就是能够使在呼吸的过程中,新鲜空气的量占总吸气量的比例增加。
优选:所述出气管路的远人体端开口与进气管路的远人体端开口共同中空密封连通于气源供气维持部件上。如果出气管口开口于人体之外的环境那么对人体所外处的这种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出气管路的远人体端开口直接开口于人的体外环境,人呼吸的废气会直接排入环境,有的环境是不允许的;另外当人处于一定的特殊环境时,外界环境与呼吸供气装置内部的压力有一定压力差的情况下,会造成出气困难,或出气阀门开启或关闭困难的情况。或当处于水下等液体环境时,也有可能增加意外进液的可能性。而出气端开口并密封连接于气源供气维持部件,则会避免以上问题。至于出气管路的远人体端与进气管路的远人体端共同中空密封连通于气源供气维持部件上,也有一定的简便性。因为出气管路与进气管路分开设置就会显得很繁杂。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的近人体端,分别加装,头部弯管,使中空管路的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绕置于人体脑后,再通过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的其他部分再与气源供气维持部件相中空密封连通。其作用是:进出气的管路绕于人体脑后,这样就不防碍视线和胳膊和手的操作。
进一步优选,在所述人体密封支持部件中的人体支持部件为:在中空管路近人体端,加装支持部件:左面部支架、右面部支架,两支架的底端相连,共同支持于中空管路近人体端,左面部支架,止于左面颊,右面部支架,止于右面颊。其作用是使头戴式呼吸供气装置,其在头部配带时更加稳固。
改进:所述人体密封支持部件与人体之间的密封方式为采用鼻孔鼻塞式密封,即在所述中空管路的近人体端分叉中空密封连通左鼻塞管,右鼻塞管,再通过鼻塞与人体的左右鼻孔外缘直接中空密封接触而起到中空密封连通作用。所起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减小,呼吸管路中的进气和出气共用空间中的废气的量与总吸气量的比例,减少对人体呼吸换气量的要求,有助于人体的呼吸的舒适性。
进一步优选:所述中空管路近人体端与左右鼻塞管之间设置可更换型中空密封连通支持部件,使鼻塞管和鼻塞为可更换型的。适于不同鼻孔间距和不同鼻孔大小的人使用。因为随着人的年龄的不同,头部的大小的不同,会造成的人鼻孔的大小和间距有很大差别,如果鼻塞管和鼻塞是可以更换的,就可以境加呼吸供气装置的适应人群。
改进:所述中空管路的远人体端与气源供气维持部件的中空密封连通处,设置标准的可切换型的气源插头(座);在一些特定的不适宜人体呼吸的环境中,加装:主动通风管路型的气源供气维持部件,在主动通风管路上,旁路常闭密封加装,可为一个但不仅限于一个的标准的气源插座(头),以便于可以和中空管路远人体端所设置的标准气源插头(座)相配合,使中空管路可以和主动通风管路型的气源供气维持部件之间及其他类型的具有标准气源插座(头)的气源供气维持部件之间,都可以相互切换的中空密封连通。这样,呼吸供气装置中的人可以随向身携带的部分,可以在不同使用环境之间切换使用。这种可切换的有益之处在于:可以扩大呼吸供气装置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就增加了人的活动范围和人的活动自由。在切换的时候人可以采取临时闭气的方式,自由移动,切换好以后再呼吸。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第一个实施例的面罩式的呼吸供气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是第二种实施例的鼻孔密封便携式呼吸供气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3是第三种实施例的鼻孔密封式的头戴式的呼吸供气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中标记列表如下:
100.中空管路近人体端管,101.口鼻面罩,110.左鼻塞管,160.右鼻塞管,120.左系带,170.右系带,127.系带连接支架,130.左面部支架,180.右面部支架,210.单向抽液阀管,260.单向排液阀管,201.活塞筒,206.活塞,310.单向进气连接端管,311. 单向进气阀,360.单向出气连接端管,361.单向出气阀,306.临时集液杯管,320.头部左弯管,370.头部右弯管,410.进气曲管,460.出气曲管,500.气源切换插头,510. 气源切换插头进气管连接端,560.气源切换插头出气管连接端,600.送风管,610.鼓风机, 601.进风管,620.气源切换第一插座,621.气源切换第一插座挡门,622.气源切换第一插座弹簧,630.气源切换第二插座,606.出风管,700.浮盒进出气管,710.浮盒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三幅图中的具体实施例中,指出的部件标记列表如下:
中空管路近人体端管100,口鼻面罩101,左鼻塞管110,右鼻塞管160,左系带120,右系带170,系带连接支架127,左面部支架130,右面部支架180,单向抽液阀管210,单向排液阀管260,活塞筒201,活塞206,单向进气连接端管310,单向进气阀311,单向出气连接端管360,单向出气阀361,临时集液杯管306,头部左弯管320,头部右弯管370,进气曲管410,出气曲管460,气源切换插头500,气源切换插头进气管连接端 510,气源切换插头出气管连接端560,送风管600,鼓风机610,进风管601,气源切换第一插座620,气源切换第一插座挡门621,气源切换第一插座弹簧622,气源切换第二插座630,出风管606,浮盒进出气管700,浮盒腔室710。
图1图2图3中的三个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呼吸供气装置的三种变形形式,都可以分为气源供气维持部件、中空管路和人体密封支持部件三大主部分。三部分相互中空密封连通形成气源和人体之间的中空通路。三大部分的划分以大约的功能来区分,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但三部分,相互密封中空连通构成气源与人体之间的中空通路,是必须的。除了三大主部分之外,还有两个附属部分:抽排液装置以及附属于人体密封支持部件中的起人体支持固定作用的部件,以下展开详细介绍。
在图1中如果,浮盒进出气管700,气源切换插头500相中空密封连通:
那么进气中空通路的依次顺序为:浮盒进出气管700,气源切换插头500,气源切换插头进气管连接端510,进气曲管410,单向进气连接端管310,单向进气阀311,中空管路近人体端管100,口鼻面罩101,
出气中空通路的依次顺序为:口鼻面罩101,中空管路近人体端管100,单向出气阀361,单向出气连接端管360,出气曲管460,气源切换插头出气管连接端560,气源切换插头500,浮盒进出气管700,
在图2中如果浮盒进出气管700,气源切换插头500,相中空密封连通:
那么进气中空通路的依次顺序为:浮盒进出气管700,气源切换插头500,气源切换插头进气管连接端510,进气曲管410,单向进气连接端管310,单向进气阀311,中空管路近人体端管100,左鼻塞管110和右鼻塞管160。
出气中空通路的依次顺序为:左鼻塞管110和右鼻塞管160,中空管路近人体端管100,单向出气阀361,单向出气连接端管360,出气曲管460,气源切换插头出气管连接端560,气源切换插头500,浮盒进出气管700。
在图3中如果,浮盒进出气管700,气源切换插头500相中空密封连通:
那么进气中空通路的依次顺序为:浮盒进出气管700,气源切换插头500,气源切换插头进气管连接端510,进气曲管410,单向进气连接端管310,头部左弯管320,单向进气阀311,中空管路近人体端管100,左鼻塞管110和右鼻塞管160,
出气中空通路的依次顺序为:左鼻塞管110和右鼻塞管160,中空管路近人体端管100,单向出气阀361,头部右弯管370,单向出气连接端管360,出气曲管460,气源切换插头出气管连接端560,气源切换插头500,浮盒进出气管700,
图1图2和图3中的三个实施例中其主动通风型气源供气维持部件中的主部件为:进风管601,鼓风机610,送风管600,出风管606,这些主部件,顺序中空密封连通,形成主动通风通道。在鼓风机610的作用下,空气在主动通风通道内流动。
在送风管600的壁上,侧开有气源切换第一插座620和气源切换第二插座630,等标准辅助连通供气装置。其中在图中气源切换第一插座620中的气源切换第一插座弹簧622,顶住气源切换第一插座挡门621,当不插入气源切换插头500的时候,气源切换第一插座挡门 621,为常闭的状态,保证主动通风通路与外界环境的密封隔离,当插入气源切换插头500的时候,气源切换第一插座挡门621扭转压缩气源切换第一插座弹簧622,且为打开的状态。这时气源切换插头500通过气源切换第一插座620与整个主动型的气源供气维持部件形成中空密封连通,从而让整个进出气的中空管路与主动通风型的气源维持部件相形成中空密封连通。也就同时使人体和气源之间,建立中空通路。这种气源切换插头插座及密封的形式,可以选用已知的技术中的各种形式,这里不过多描述。
在图1中如果气源切换第一插座620,气源切换插头500相中空密封连通:
那么进气中空通路的依次顺序为:进风管601,鼓风机610,送风管600,气源切换第一插座620,气源切换插头500,气源切换插头进气管连接端510,进气曲管410,单向进气连接端管310,单向进气阀311,中空管路近人体端管100,口鼻面罩101。
出气中空通路的依次顺序为:口鼻面罩101,中空管路近人体端管100,单向出气阀361,单向出气连接端管360,出气曲管460,气源切换插头出气管连接端560,气源切换插头500,气源切换第一插座620,出风管606。
在图2中,如果气源切换第二插座630,气源切换插头500,相中空密封连通:
那么进气中空通路的依次顺序为:进风管601,鼓风机610,送风管600,气源切换第二插座630,气源切换插头500,气源切换插头进气管连接端510,进气曲管410,单向进气连接端管310,单向进气阀311,中空管路近人体端管100,左鼻塞管110和右鼻塞管160。
出气中空通路的依次顺序为:左鼻塞管110和右鼻塞管160,中空管路近人体端管100,单向出气阀361,单向出气连接端管360,出气曲管460,气源切换插头出气管连接端560,气源切换插头500,气源切换第二插座630,送风管600,出风管606。
在图3中如果,气源切换第二插座630,气源切换插头500相中空密封连通:
那么进气中空通路的依次顺序为:进风管601,鼓风机610,送风管600,气源切换第二插座630,气源切换插头500,气源切换插头进气管连接端510,进气曲管410,单向进气连接端管310,头部左弯管320,单向进气阀311,中空管路近人体端管100,左鼻塞管110和右鼻塞管160。
出气中空通路的依次顺序为:左鼻塞管110和右鼻塞管160,中空管路近人体端管100,单向出气阀361,头部右弯管370,单向出气连接端管360,出气曲管460,气源切换插头出气管连接端560,气源切换插头500,气源切换第二插座630,送风管600,出风管606。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中,气源切换插头500与,
在图1中的,气源切换第二插座630和气源切换插头500相中空密封连通的情况:
在图2中气源切换第一插座620和气源切换插头500,相中空密封连通的情况:
在图3中气源切换第一插座620和气源切换插头500相中空密封连通的情况:
以上这三种情况的,气源和人体之间的中空通路各部件的的依次顺序,因为都有类似性,这里省略,不再详述。
图1图2图3所示的三个实施例,证明体现了下面的概括性技术特征:即在所述的气源与人体之间的中空通路的壁上设置抽排液开口并密封中空连通加装抽排液装置;所述抽排液装置至少由单向抽液阀管210,单向排液阀管260,和容积可变腔室等组成,即所述单向抽液阀管210的进液端与所述气源和人体之间的中空通路壁上的抽排液开口相中空密封连通。单向抽液阀管210的出液端与所述容积可变腔室中空密封连通,单向排液阀管260的进液端与所述容积可变腔室中空密封连通。可变容积腔室的作用是,通过容积的改变从而造成腔室内部压力的改变,从而当抽液阀管中的抽液阀的进液端的压力大于出液端的时候,抽液阀打开,意外进液进入可变容积腔室,当排液阀管中的排液阀的进液端一侧的压力大于,排液阀出液端一侧的压力时,排液阀打开,将意外进液排出,其作用是当中空通路中有意外进液以后,可以用抽排液装置将意外进液抽排出来,恢复中空通路的畅通。如果不安装抽排液装置,则由于气源和人体之间的中空通路是中空密封的,当有意外进液进入时,就会堵住中空通路,如果进入人体,就会给人体带来危害。
所述的气源与人体之间的中空通路的壁上开口并附装抽排液装置,是个大根念,也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气源和人体之间的中空通路,其壁上,可以选择三个部件的壁都是可以开口并附加装抽排液装置,都有一定的抽排液的作用。只是效果不同。
这三个实施例,在符合以上大的原则性技术特性的同时,作了一定的优选,即:所述气源和人体之间的中空通路的壁上的用于中空密封连通抽排液装置的抽排液开口设置于,所述中空通路的近人体端,且开口向下,使单向抽液阀管210的进液端口与抽液阀之间的单向抽液阀管部分形成临时集液腔室。
抽排液装置的最主要目的是提前排除从而防止,意外进液进入人体的呼吸道,防止给人体带来损害,而当意外进液如果不多,进液位于中空管路的其他位置时,短时内暂时性的并不会给人体带来损害,所以在中空管路的近人体端开口并连接抽排液装置,只要在意外进液进入人体前将其抽排出中空通路即可,这样更有助于集液和抽排液。
不符合以上技术特征的情况下的计论,假如抽排液开口开设于,中空管路的远人体端,或气源供气维持部件的壁上,虽然也可以排出一定的意外进液,但对中空通路的近人体端的意外进液不能排出,意外进液还会进入人体呼吸道,从而给人体带来铖害,
另外假如中空通路壁上的抽排液开口不向下,也就是不开口在中空通路的管壁的底部,则当中空通路中的意外进液也空气混合时,由于,意外进液的重力作用,意外进液向底下部聚集,所以意外进液不能被抽排液装置很好的排出。
在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中和图2中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设置的抽排液的开口,位于中空管路近人体端管100的侧壁上,其中图2中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抽排液开口设置于,当呼吸供气装置平置时的底壁上,图3中的开口设置于,中空管路近人体端管100的底端壁上,且都位于中空通路的近人体端。
图1和图2中的第一实施例中,单向抽液阀管210,的进液端与所述的中空通路的近人体端管100侧壁上的抽排液开口密封中空连通。单向抽液阀管210的出液端与所述可变容积腔室的上部中空密封连通。
在图3的实施例中,头部左弯管320的近人体端口与头部右弯管370的近人体端口左右横向布置,中空通路近人体端管100与单向抽液阀管210上下布置,此结构类似于十字四通的方式相互中空密封连通,如有意外进液就会向单向抽液阀管210的进液端口处聚集,再之后被抽进可变容积腔室内部。如果中空通路近人体端管100与左头部弯管和右头部右弯管的近人体部十字连通之后与抽排液装置连接的部分较长,就相应形成了临时集液杯管306,其作用就是起到临时存贮意外进液的作用。由于在中空通路近人体端管100与抽液单向阀管210 的进液端是中空密封连通,其实也可以将临时集液杯管306看作是属于抽排液装置中的抽液阀管中抽液单向阀前部的上文所述的集液腔室。
在图1所示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如果设置在口鼻面罩101的下部的壁上,也是可以能满足总体要求的。
图1图2图3的三个实放例也都满足,以下的要求:所述抽排液装置的单向排液阀管260的进液端口设置于,所述可变容积腔室的底部。只不过三个实施例的具体的结构形式有所不同。
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中,活塞筒201,活塞206,横向布置,共同构成可变容积腔室,单向抽液阀管210的出液端阀管开口于可变容积腔室的上端,单向排液阀管260的进液口开口设置于可变容积腔室的下端,也相当于底端。活塞206在活塞筒201内可密封往复运动,由于容积改变造成的可变容积腔室内压力的改变,当容积变大压力变小时,单向排液阀关闭,单向进液阀打开,意外进液流入可变容积腔室;当可变容积腔室的容积变小压力变大时,抽液阀关闭,排液阀打开,将意外进液从可变容积腔室内由单向排液阀管排出。这属于已知成熟技术,各种技术要求不在这里详述。
图2中的活塞筒201,活塞206为纵向开口向下布置,共同构成可变容积腔室,单向抽液阀管210的进液端与,中空通路近人体端管100侧底壁上的抽揣排液开口中空密封连通。活塞筒201,的顶壁与单向抽液阀管210的出液端中空密封连通,单向排液阀管的260内置于活塞206上,其进液端向上开口于活塞206的顶端,这样意外进液也容易排出。
图3中的可变容积腔室由容积可变的密封弹性腔体构成,其布置于近人体端管100的底部,单向抽液阀管210的进液端与所述近人体端管100的底部中空密封连通,单向抽液阀管210的出液端与所述密封弹性体的腔体的顶部中空密封连通,单向排液阀管260布置于弹性腔体的的底端,其排液阀管的进液口位于弹性腔体的最低处,意外进液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向腔室的底部聚集,再由排液阀管260排出。
假设排液阀管的进液端开口,不开于所述可变容积腔室的底部,当抽进来的意外进液也 是一种气液混合物时,由于液体的密度比气体大的多,液体向腔室的底部聚集,排液阀管的 进液端开口不开于此处,当排液时,先得把腔室内的气体排出,才能排出意外进液,而且, 腔室内有气液的剩余时,也会剩佘意外进液,所以抽排液效率低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和优选的基础是,只具有进气中空通路的单进气型的呼吸供气装置,具体到 图1图2图3中的三个实施例中来说,就是在三个实施例中分别忽略进气单向阀311和出气管路部分,仅 使用进气中空通路部分,并且图1中的口鼻面罩只密封鼻子的情况下,则三个呼吸器完全可以当成,鼻吸 气口呼气的单管呼吸装置来使用,在这个单进气管型的呼吸供气的基础上,改进与优选:增加了以下技 术特征,概括论述如下:
附加一种由人体呼吸能量控制的,人体进气出气分离控制部件,即在气源和人体之间形成的中空通路 的近人体端特别是中空管路的近人体端设置呼吸能可控单向进气阀门311,单向进气阀门311将气源和人 体之间的中空通路分隔成近人体一侧中空通路部分和远人体一侧中空通路部分,在单向进气阀门311分隔 的近人体一侧中空通路部分的壁上,开口密封连接相当于分叉密封连接出气管路,在所述出气管路的近人 体端处加装,呼吸能量可控制的单向出气阀门361;这样由单向进气阀门(311)所分隔的远人体一侧中空通路部分中的中空管路部分,成为单向的进气管路,由单向出气阀门361所分隔的出气管路的远人体端部 分,成为单向的出气管路,由单向进气阀门311所分隔的近人体一侧中空通路部分加上由单向出气阀门361 所分隔的出气管路的近人体端部分共同构成进气和出气共用的中空通路部分。
作用是当人体呼气后,再次吸气时,由于进出气经过不同的管路,能够更好的获得新鲜 空气。也就是能够使在呼吸的过程中,新鲜空气的量占总吸气量的比例增加。
如果不加装这呼呼吸能可控的进出气的分离的控制部件,呼吸供气装置只能当成单进气管路呼吸供气 装置使用,使用者人体只能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违背人的天然的呼吸习性。
进一步优选,所述出气管路的远人体端开口与进气管路的远人体端开口共同中空密封连通于气源供气 维持部件上。也就是出气管路,让它与进气管路一起,中空密封连通于气源供气维持部件上,这样在一些 特殊的条件下,也可以正常使用,比如外部压力环境与呼吸供气装置内的压力差较大,和一些意外进液或 一些有毒的特殊环境,能够防止和减小意外进液或毒气反向进入呼吸供气装置的机会,而在单向出气阀的 内外压力差较大,或人体所处环境外部的处于对呼吸有害的液体或气体时,这种方式更可靠。
如果出气管口开口于人体之外的环境那么对人体所处的这种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出 气管路的远人体端开口直接开口于人体外环境,人呼吸的废气会直排入环境,有的环境是不 允许的,另外当人处于一定的特殊环境时,外界环境与呼吸供气装置内部的压力有一定压力 差的情况下,会造成出气困难,或出气阀门开启或关闭困难的情况。或当处于水下等液体环 境时,也有可能增加意外进液的可能性。而出气端开口并密封连接于气源供气维持部件,则 会避免以上问题。至于出气管路的远人体端与进气管路的远人体端共同中空密封连通于气源 供气维持部件上,也有一定的简便性。因为出气管路与进气管路分开设置就会显得很繁杂。
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图中虚线所画的出气管路部分,只有在一定使用条件下是可以去掉的,比 如,人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气压,和呼吸气内的气压基本一致,单向出气阀能够很好工作的条件下,是可以 的。这得根据具体情况作选择。
在图3所示的第三个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的近人体端,分别加装,头部弯管,使中空管路的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绕置于人体脑后,再通过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的其他部分再与气源供气维持部件相中空密封连通。这样可以减少对视线和手及前臂的干扰。
其作用是:进出气的管路绕于人体脑后,这样就不防碍视线和胳膊和手的操作。
图3中,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头部左弯管320,头部左弯管370,也有一定的系带的作用,当然在这个基础,也可以再另加系带,在图3中的也起到辅助支持的作用,左面部支加130 和右面部支架180所起作用为辅助支持作用,
在图1图2所示的二种呼吸供气装置的实施例中,属于人体密封支持部件的有:中空管路近人体端管100,它即具有中空管路的特性,也具有人体密封支持部件的特性,口鼻面罩 101,左系带120,右系带170,系带连接支架127共同作用下,起到呼吸供气装置与人体之间的密封支持作用,
在图3所示的第三个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所述人体密封支持部件中的人体支持部件为:在中空管路近人体端,加装支持部件:左面部支架130、右面部支架180,两支架的底端相连,共同支持于中空管路近人体端,左面部支架130,止于左面颊,右面部支架180,止于右面颊。
其作用是使头戴式呼吸供气装置,其在头部配带时更加稳固。
只有鼻塞和人体的接触,可能造成,支持不稳固。
在图2图3所示的两个实施例中,均为鼻密封式的呼吸供气装置,进一步改进:所述人体密封支持部件与人体之间的密封方式为采用鼻孔鼻塞式密封,即在所述中空管路的近人体端分叉中空密封连通左鼻塞管110,右鼻塞管160,再通过鼻塞与人体的左右鼻孔外缘直接中空密封接触而起到中空密封连通作用。这个优选的好处是,减小了进出气共用的中空通路的相对体积,更有利于人体获得新鲜空气。也就是最大限度的减小,呼吸管路中的进气和出气共用空间中的废气的量与总吸气量的比例,减少对人体呼吸换气量的要求,有助于人体的呼吸的舒适性。
图1中的实施例就是采用非鼻塞式密封的结构,而采用面罩式的密封方式,其进出气共用体积比例会稍大。因为人的面罩密封的形式,很难做到与人体面部的完全贴合,面罩内壁和人体面部之间,会有间隙存在,这种间隙,就属于进出气的共用空间,影响人体呼吸时,新鲜空气的占比。
优选:所述中空管路近人体端与左右鼻塞管之间设置可更换型中空密封连通支持部件,使鼻塞管和鼻塞为可更换型的。这种改进更有利于同一呼吸器对于不同年龄和不同鼻孔大小的人使用。因为随着人的年龄的不同,头部的大小的不同,会造成人的鼻孔的大小和间距有很大差别,如果鼻塞管和鼻塞是可以更换的,就可以增加呼吸供气装置的适应人群。
如果这种鼻塞为不可更换型的,那么,整个呼吸供器装置,就只能成为某一类型鼻孔大小和间距的人的专属用品,不适用于更多的人群使用。
图1图2图3所示的三个实施例中都证明并符合以下要求:
进一步改进,所述中空管路的远人体端与气源供气维持部件的中空密封连通处,设置标准的可切换型的气源插头(座);在一些特定的不适宜人体呼吸的环境中,加装:主动通风管路型的气源供气维持部件,在主动通风管路上,旁路常闭密封加装,可为一个但不仅限于一个的标准的气源插座(头),以便于可以和中空管路远人体端所设置的标准气源插头(座)相配合,使中空管路可以和主动通风管路型的气源供气维持部件之间及其他类型的具有标准气源插座(头)的气源供气维持部件之间,都可以相互切换的中空密封连通。
图1图2图3中的三个实施例中,气源切换插头500,分别与浮盒进出气管700、气源切换第一插座620、气源切换第二插座630之间,分别的中空密封连通,就体现了这种可切换的特征。
这样,呼吸供气装置中的人可以随身携带的部分,可以在不同使用环境之间切换使用。这种可切换的有益之处在于:可以扩大呼吸供气装置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就增加了人的活动范围和人的活动自由。在切换的时候人可以采取临时闭气的方式,自由移动,切换好以后再呼吸。
如果没有这种可切换性,那么呼吸也会限制在某一个环境的下的特定用品,同时也限制了使用者的行动自由。
总之,以上的例举和讨论,基本针对这三种实施例展开,但只要符合了本实用新型的概括性要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讨论的是意外进液的排出,而对于意外进入的固体物质却没有说明,在这里注明一下,在气源与人体之间的密封的中空通路的所有可能向外界开放的端口处,加装过滤丝网,就可以保证进入呼吸供气装置内部的物质都是气体、液体或不会干扰到抽排液装置工作的小直径固体微粒,这种固体微粒同意外进液一起,可以被抽排液装置排出,这是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在这里注明一下。

Claims (10)

1.一种呼吸供气装置,至少包含三大部分,人体密封支持部件、管壁不漏气液且抗外界压力的中空管路、气源供气维持部件,所述中空管路的近人体端与人体密封支持部件相中空密封连通,所述中空管路的远人体端与气源供气维持部件相中空密封连通,因为三部分相互中空密封连通,使气源与人体之间形成人体可获得由气源来供气的中空通路,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气源与人体之间的中空通路的壁上设置抽排液开口并密封中空连通加装抽排液装置;所述抽排液装置至少由单向抽液阀管(210),单向排液阀管(260),和容积可变腔室等组成,即所述单向抽液阀管(210)的进液端与所述气源和人体之间的中空通路壁上的抽排液开口相中空密封连通,单向抽液阀管(210)的出液端与所述容积可变腔室中空密封连通,单向排液阀管(260)的进液端与所述容积可变腔室中空密封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供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源和人体之间的中空通路的壁上的用于中空密封连通抽排液装置的抽排液开口设置于,所述中空通路的近人体端,且开口向下,使单向抽液阀管(210)的进液端口与抽液阀之间的单向抽液阀管部分形成临时集液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供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抽排液装置的单向排液阀管(260)的进液端口设置于,所述可变容积腔室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种所述的呼吸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附加一种由人体呼吸能量控制的,人体进气出气分离控制部件,即在气源和人体之间形成的中空通路的近人体端特别是中空管路的近人体端设置呼吸能可控单向进气阀门(311),单向进气阀门(311)将气源和人体之间的中空通路分隔成近人体一侧中空通路部分和远人体一侧中空通路部分,在单向进气阀门(311)分隔的近人体一侧中空通路部分的壁上,开口密封连接相当于分叉密封连接出气管路,在所述出气管路的近人体端处加装,呼吸能量可控制的单向出气阀门(361);这样由单向进气阀门(311)所分隔的远人体一侧中空通路部分中的中空管路部分,成为单向的进气管路,由单向出气阀门(361)所分隔的出气管路的远人体端部分,成为单向的出气管路,由单向进气阀门(311)所分隔的近人体一侧中空通路部分加上由单向出气阀门(361)所分隔的出气管路的近人体端部分共同构成进气和出气共用的中空通路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供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气管路的远人体端开口与进气管路的远人体端开口共同中空密封连通于气源供气维持部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的近人体端,分别加装,头部弯管,使中空管路的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绕置于人体脑后,再通过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再与气源供气维持部件相中空密封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吸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人体密封支持部件中的人体支持部件为:在中空管路近人体端,加装支持部件:左面部支架(130)、右面部支架(180),两支架的底端相连,共同支持于中空管路近人体端,左面部支架(130),止于左面颊,右面部支架(180),止于右面颊。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种所述的呼吸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密封支持部件与人体之间的密封方式为采用鼻孔鼻塞式密封,即在所述中空管路的近人体端分叉中空密封连通左鼻塞管(110),右鼻塞管(160),再通过鼻塞与人体的左右鼻孔外缘直接中空密封接触而起到中空密封连通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呼吸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路近人体端与左右鼻塞管之间设置可更换型中空密封连通支持部件,使鼻塞管和鼻塞为可更换型的。
10.根所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种所述的呼吸供气装置,其特征为:所述中空管路的远人体端与气源供气维持部件的中空密封连通处,设置标准的可切换型的气源插头或座;在一些不适宜人体呼吸的环境中,加装:主动通风管路型的气源供气维持部件,在主动通风管路上,旁路常闭密封加装,可为一个但不仅限于一个的标准的气源插座或头,以便于可以和中空管路远人体端所设置的标准气源插头或座相配合,使中空管路可以和主动通风管路型的气源供气维持部件之间及旧有类型的具有标准气源插座或头的气源供气维持部件之间,都可以相互切换的中空密封连通。
CN201821557950.4U 2018-09-12 2018-09-12 呼吸供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96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57950.4U CN209596439U (zh) 2018-09-12 2018-09-12 呼吸供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57950.4U CN209596439U (zh) 2018-09-12 2018-09-12 呼吸供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96439U true CN209596439U (zh) 2019-11-08

Family

ID=68393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5795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96439U (zh) 2018-09-12 2018-09-12 呼吸供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964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7290B (zh) 绕颈式空气净化器
CN109011247A (zh) 一种防窒息安全头盔
US20210205640A1 (en) Portable gas supply device and respiratory assistance system
CN103394174A (zh) 随身呼吸空气过滤器
CN208865074U (zh) 一种可携带的气体供应装置及呼吸辅助系统
CN209331224U (zh) 一种口鼻隔离分区口罩
CN114392450A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喷药输氧呼吸面罩
CN209596439U (zh) 呼吸供气装置
CN205586387U (zh) 绕颈式空气净化器
CN202223780U (zh) 一种新型过滤防尘口罩
CN109173110A (zh) 呼吸供气装置
CN106110534A (zh) 一种呼吸过滤口罩
CN104548403A (zh) 供气式口罩装置
CN205884737U (zh) 一种立体送风防护口罩
CN204838108U (zh) 单向输气开放式口罩
GB0203701D0 (en) Respirators
CN205695861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式防尘口罩
CN105639767A (zh) 湿式防霾口罩
CN207085104U (zh) 一种口罩及具有该口罩的消防面具
CN203400428U (zh) 随身呼吸空气过滤器
CN205586380U (zh) 个人空气净化系统
CN204745406U (zh) 供气式口罩装置
CN208405671U (zh) 一种医用吸氧面罩
CN204380016U (zh) 供气式口罩装置
CN204582342U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