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96359U - 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96359U
CN209596359U CN201920099386.4U CN201920099386U CN209596359U CN 209596359 U CN209596359 U CN 209596359U CN 201920099386 U CN201920099386 U CN 201920099386U CN 209596359 U CN209596359 U CN 209596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heostenosis
tube body
autogenous cutting
bending tube
access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993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正光
高李玉
杜芝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ining Cent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09938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96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96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963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解决了现有气管插管、T管、金属气导管均对气管切开后造成的上气道狭窄或阻塞再通无法介入治疗,对呼吸机脱机后的康复训练、长期气切带管病人的康复训练等也没有更好的技术支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气切导管,所述气切导管包括气切开口和弯形管体,所述弯形管体的侧壁位于所述气切开口下方的位置开设有介入孔,所述弯形管体的侧壁还设置有供氧口。本实用新型具有对上气道狭窄或阻塞再通介入治疗效果好,对气切病人康复训练进行有效技术支持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切手术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简称气切)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或硅胶套管,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但一般病人在长期气切后会出现上气道狭窄的并发症,且目前现有的气管插管、T管、金属气导管对上气道狭窄并没有更好地解决办法,同时对病人的上气道阻塞再通、或者呼吸机脱机后的康复训练,现有的气管插管、T管、金属气导管也没有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对上气道狭窄和或上气道阻塞再通进行介入治疗的气切导管,而且能对呼吸机脱机后的康复训练、长期气切带管病人的康复训练提供技术支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气管插管、T管、金属气导管均对气管切开后造成的上气道狭窄或阻塞再通无法介入治疗,对呼吸机脱机后的康复训练、长期气切带管病人的康复训练等也没有更好的技术支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包括气切导管,所述气切导管包括气切开口和弯形管体,所述弯形管体的侧壁位于所述气切开口下方的位置开设有介入孔,所述弯形管体的侧壁还设置有供氧口。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为:在气切导管上设置介入孔,通过介入孔可进行气管的介入治疗,而供氧口用于插入氧气管从而给患者输入氧气,具体操作时,将气切导管插入直至到达需要操作的气管部位,将气管镜和治疗器械通过介入孔插入并在气管镜观察下到达需要手术的部位,操作手术器械从而进行狭窄粘接处的机械剥离。
另一方面,在进行气切病人脱机后的早期康复训练或者长期气切带管病人的康复训练时,将供氧口的氧气管封闭,所述介入孔作为吸气和呼气通道,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所述介入孔位于所述气切开口的下方1-2cm处,位于这个位置能保证介入治疗操作方便,又能有效满足气切病人脱机后的早期康复训练或者长期气切带管病人的康复训练时的吸气和呼气要求。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供氧口与所述介入孔分布于所述弯形管体相对的两侧,供氧口与介入孔位于相对的两侧,这样供氧口上的氧气管不会对医生的介入治疗操作造成阻碍而影响手术。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所述介入孔位于所述弯形管体的弯曲外凸部,这样在插入手术器械和气管镜时,不需要较大的弯曲,即手术器械和气管镜能更顺畅地进入到手术需要的气管位置。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所述供氧口位于所述气切开口的下方0.5-1.0cm处。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所述介入孔的形状为椭圆形,椭圆形在长轴方向上,即距离患者喉部的纵向空间上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方便医生介入治疗时插入气管镜和手术器械。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所述介入孔的长轴为1-1.5cm,所述介入孔的短轴小于等于所述弯形管体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所述气切开口上设置端盖进行密封,防止氧气泄漏。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所述气切导管的长度为7-10cm,这样的长度使得气切导管的插入端能到达气管位置,而另一端能伸出患者的喉部外,方便介入治疗。
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所述供氧口处接入氧气管,所述氧气管的一端连接氧气供给装置,另一端紧贴所述管体内壁形成独立的供氧通道。
独立的供氧通道可以有效防止在介入手术插入气管镜和手术器械时的漏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切导管上设置介入孔,在上气道狭窄或上气道阻塞再通术时可提供介入治疗通道,方便手术器械和气管镜进入进行机械剥离;而在进行气切病人脱机后的早期康复训练或者长期气切带管病人的康复训练时,介入孔起到提供吸气呼气通道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的氧气管紧贴所述气切导管内壁并延伸至所述气切导管的插入端,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漏氧;
3.本实用新型的供氧口和介入孔位于气切导管相对的两侧,这样在介入治疗操作时,氧气管不会对手术操作造成阻碍影响手术。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气切导管,2-介入孔,3-供氧口,4-氧气管,5-端盖,6-生胶带,7-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虚线表示被遮挡部。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包括气切导管1,所述气切导管1包括气切开口和弯形管体,所述弯形管体的侧壁位于所述气切开口下方的位置开设有介入孔2,所述弯形管体的侧壁还设置有供氧口3。
在气切导管1上设置介入孔2,通过介入孔2可进行气管的介入治疗,而供氧口3用于插入氧气管4从而给患者输入氧气,具体操作时,将气切导管1插入直至到达需要操作的气管部位,将气管镜和治疗器械通过介入孔2插入并在气管镜观察下到达需要手术的部位,操作手术器械从而进行狭窄粘接处的机械剥离。
另一方面,在进行气切病人脱机后的早期康复训练或者长期气切带管病人的康复训练时,将供氧口3的氧气管4封闭,所述介入孔2作为吸气和呼气通道,方便实用。
所述气切导管1的插入端从下向上倾斜加长形成凸出部7,在凸出部7的顶部设置成圆弧形边,这样使得插入时更顺畅又不会对上气道产生损伤。
所述介入孔2位于所述气切开口的下方1-1.5cm处,位于这个位置能保证介入治疗操作方便,又能有效满足气切病人脱机后的早期康复训练或者长期气切带管病人的康复训练时的吸气和呼气要求。
所述供氧口3处接入氧气管4,所述氧气管4的一端连接氧气供给装置,另一端紧贴所述管体内壁并延伸至所述管体的插入端形成独立的供氧通道。
独立的供氧通道可以有效防止在介入手术插入气管镜和手术器械时的漏氧。
供氧口3与所述介入孔2分布于所述弯形管体相对的两侧,供氧口3与介入孔2位于相对的两侧,这样供氧口3上的氧气管4不会对医生的介入治疗操作造成阻碍而影响手术。
所述介入孔2位于所述弯形管体的弯曲外凸部,这样在插入手术器械和气管镜时,不需要较大的弯曲,即手术器械和气管镜能更顺畅地进入到手术需要的气管位置。
所述供氧口3位于所述气切开口的下方0.5-1.0cm处。
所述介入孔2的形状为椭圆形,椭圆形在长轴方向上,即距离患者喉部的纵向空间上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方便医生介入治疗时插入气管镜和手术器械。
所述介入孔2的长轴为1cm,所述介入孔2的短轴小于等于所述弯形管体的直径。
所述气切开口上设置端盖5,在端盖5和气切开口之间采用生胶带6进行密封,防止氧气泄漏。
所述气切导管1的长度为7-8cm,这样的长度使得气切导管1的插入端能到达气管位置,而另一端能伸出患者的喉部外,方便介入治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气切导管1的长度为9-10cm,所述介入孔2位于所述气切开口的下方1.5-2.0cm处,所述介入孔2的长轴为1.5cm。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包括气切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切导管(1)包括气切开口和弯形管体,所述弯形管体的侧壁位于所述气切开口下方的位置开设有介入孔(2),所述弯形管体的侧壁还设置有供氧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孔(2)位于所述气切开口的下方1-2cm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供氧口(3)与所述介入孔(2)分布于所述弯形管体相对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孔(2)位于所述弯形管体的弯曲外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口(3)位于所述气切开口的下方0.5-1.0cm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孔(2)的形状为椭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孔(2)的长轴为1-1.5cm,所述介入孔(2)的短轴小于等于所述弯形管体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切开口上设置端盖(5)进行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切导管(1)的长度为7-1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口(3)插入氧气管(4),所述氧气管(4)的一端连接氧气供给装置,另一端紧贴所述弯形管体的内壁形成独立的供氧通道。
CN201920099386.4U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96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9386.4U CN209596359U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9386.4U CN209596359U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96359U true CN209596359U (zh) 2019-11-08

Family

ID=68400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9938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96359U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963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13527B1 (en) Bibronchial double lumen tube
US6612305B2 (en) Integral balloon tracheostomy tube
WO2002092144A3 (en) Anatomical airway ventilation intubating and resuscitating device
KR20110028270A (ko) 확장기 로딩 카테터 및 트라치 튜브
CN108498928B (zh) 一种可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支气管堵塞的气管插管套件
US7328701B2 (en) Variable size endotracheal tube
KR101409236B1 (ko) 기관절개술 튜브용 폐색구
EP3495011B1 (en) Tracheal cannula and speaking-respiration system for mecanical respiration
US20210275766A1 (en)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a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US20190030271A1 (en) Device For Securing Airway And Ventilation During Surgery of the Head and Neck
AU2003246470A1 (en) A probe for medical use
CN108837264A (zh) 一种可引导定位的组合式支气管导管
CN209596359U (zh) 一种气管狭窄介入导管
CN110237386A (zh) 一种低损伤的气管导管
CN104147671A (zh) 一种可提高气道内介入诊疗安全性的气管套管
CN207755617U (zh) 一种可给药的双腔支气管导管
US10279137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 medical ventilator system
CN102553048B (zh) 带套囊引导管芯
CN2910241Y (zh) 新型的气道食道双通喉罩
CN208243895U (zh) 一种新型气道介入治疗用单腔带球囊气管插管
CN208927330U (zh) 可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支气管堵塞的气管插管套件
CN208525606U (zh) 扩张支撑型鼻咽通气道
WO2021258052A1 (en)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a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CN2857966Y (zh) 新型的单腔喉罩
CN215083790U (zh) 一种呼吸介入急救用通气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225

Address after: Suini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629000 ship mountain Desheng Road No. 127

Patentee after: SUINING CENTRAL HOSPITAL

Address before: 610000 No.1, floor 4, unit 1, building 2, No.5, West 1st section, 2nd Ring Road, Wuho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 Zhenggu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8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