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95380U - 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95380U
CN209595380U CN201920167538.XU CN201920167538U CN209595380U CN 209595380 U CN209595380 U CN 209595380U CN 201920167538 U CN201920167538 U CN 201920167538U CN 209595380 U CN209595380 U CN 209595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ight
support
pillow
height adjustment
adjustme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675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弓彦枫
杨爱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eng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g Ma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g Ma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g Ma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675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95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95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95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枕头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包括下衬、竖直安装于下衬两侧的导向杆和盖于下衬上的上衬,上衬具有头枕部和颈枕部;还包括高度调节组件、中央控制器、传感器组件、控制面板和电源。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度调节组件可分别对头枕部和颈枕部的高度进行调节,可合理分布头部、颈部以及肩部的压力,提高睡眠舒适度,有助于改善颈椎病;通过传感器组件感应枕头不同位置的压力大小,并将反馈信号传输给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对高度调节组件发出指令,进而可实现头枕部和颈枕部高度调节的自动控制;高度调节组件在调节上衬高度的过程中,通过导向杆定位引导上衬在竖直方向的移动,提升上衬高度调节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枕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
背景技术
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缓解疲劳,提高日间的工作、学习效率。人体颈椎和脊柱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睡眠过程中维持颈椎合适的生理弯曲和肩颈部的肌肉放松对于高质量的睡眠至关重要。
枕头作为一种睡眠工具,具有辅助调节头颈高度、提高睡眠舒适度的作用。在每天长达7-10小时的睡眠中,不舒适或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会加剧颈椎生理弯曲变化,导致肌肉疲劳。长期使用不适合的枕头会造成肌骨慢性劳损,损害颈椎。
目前,传统意义上的枕头只是用于支撑头部,忽略了颈部支撑及肩部的姿态,这也是现有枕头导致睡眠不舒适的重要原因之一。现有少数能够调节高度的枕头也仅限于整体调节,而且人在睡眠翻身时,头部和颈部对枕头高度变化的需求并不一致,就无法实现各局部位置的自适应高度调节。因此迫切需要能够独立调节头部和颈部高度、调整肩部姿态的枕头,以满足支撑头颈以及肩部的不同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枕头无法独立调节头部和颈部高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包括具有容置腔室的下衬、垂直所述下衬之底面并安装于所述下衬两侧的导向杆和盖于所述下衬上并与各所述导向杆之自由端相连的上衬,所述上衬具有用于支撑头部的头枕部和用于支撑颈部的颈枕部;所述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还包括用于分别调节所述头枕部高度与所述颈枕部高度的高度调节组件、用于控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中央控制器、安装于上衬上的传感器组件、安装于下衬一侧的控制面板和设于所述容置腔室中的电源;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室中,所述高度调节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所述控制面板和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上衬上的压力传感器与红外传感器,以及安装于下衬上的声音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和所述声音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室一侧的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相连的若干输出轴、分别与各所述输出轴相连的若干转轴、用于调节所述头枕部高度的第一支撑板和用于调节所述颈枕部高度的第二支撑板;所述头枕部对应位置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转轴,所述颈枕部对应位置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板安装于与所述头枕部相对应的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支撑板安装于与所述颈枕部相对应的所述转轴上,各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转动设于所述下衬上,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还包括用于将各所述转轴与对应所述输出轴连接的联轴器和设于各所述输出轴上的力矩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头枕部对应位置与所述颈枕部对应位置的若干丝杆、分别安装于各所述丝杆上的若干滑块、分别设于各所述丝杆一端对应位置的支座、分别连接各所述丝杆对应的所述滑块与所述支座的弹性片、用于引导各所述滑块滑动的滑轨和驱动各所述丝杆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室的一侧,各所述支座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室中,各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转动设于所述下衬上,各所述滑轨设于所述容置腔室中,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头枕部高度的若干第一支撑块、用于调节所述颈枕部高度的若干第二支撑块和用于分别驱动各所述第一支撑块与各所述第二支撑块沿竖直方向升降的若干伺服机构;各所述第一支撑块与对应所述伺服机构相连,各所述第二支撑块与对应所述伺服机构相连,各所述伺服机构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腔室中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若干定位槽,各所述伺服机构设于所述定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上衬的若干连杆、分别支撑各所述连杆两端的丝杆螺母、用于调节各所述丝杆螺母高度的丝杆轴、分别设于各所述丝杆轴下端的第一锥形齿轮、分别与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分别与各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相连的输出转轴和分别驱动各所述输出转轴转动的动力机构;各所述动力机构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若干对呈X型设置的支撑片、分别转动连接各对所述支撑片的支撑轴、用于支撑各所述支撑轴的支撑座和分别驱动各对所述支撑片下端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输出机构;各所述支撑座固定于对应所述输出机构上,所述输出机构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上衬的若干横杆、分别支撑各所述横杆的若干对支撑杆、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室中的若干传动丝杆和分别驱动各所述传动丝杆转动的动力传输机构,各对所述支撑杆呈倒V型设置,各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对应所述横杆铰接,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铰接有滑动块,各所述滑动块安装于对应所述传动丝杆上;于各对所述支撑杆中:与一个所述支撑杆铰接的所述滑动块上开设有具有第一内螺纹的第一螺纹孔,相应所述传动丝杆上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配合的第一外螺纹,与另一个所述支撑杆铰接的所述滑动块上开设有具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螺旋方向相反的第二内螺纹的第二螺纹孔,相应所述传动丝杆上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配合的第二外螺纹,各所述动力传输机构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度调节组件可分别对头枕部和颈枕部的高度进行调节,可合理分布头部、颈部以及肩部的压力,提高睡眠舒适度,有助于改善颈椎病;通过传感器组件感应枕头不同位置的压力大小,并将反馈信号传输给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对高度调节组件发出指令,进而可实现头枕部和颈枕部高度调节的自动控制;高度调节组件在调节上衬高度的过程中,通过导向杆定位引导上衬在竖直方向的移动,提升上衬高度调节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的原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中央控制器;2-控制面板;3-电源;4-压力传感器;5-红外传感器;6-声音传感器;7-导向杆;8-下衬;81-容置腔室;9-上衬;91-头枕部;92-颈枕部;
11-传动机构;12-转轴;13-第一支撑板;14-第二支撑板;15-联轴器;16-力矩传感器;
21-驱动机构;22-丝杆;23-滑块;24-弹性片;25-滑轨;26-支座;
31-底座;32-第一支撑块;33-第二支撑块;34-伺服机构;35-定位槽;
41-动力机构;42-输出转轴;43-第一锥形齿轮;44-第二锥形齿轮;45-丝杆轴;46-丝杆螺母;47-连杆;
51-输出机构;52-支撑座;53-支撑轴;54-第一支撑片;55-第二支撑片;56-导向槽;57-支撑横梁;
61-动力传输机构;62-传动丝杆;63-滑动块;64-支撑杆;65-横杆;6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各实施例提供的附图中存在的结构可能因视角问题而未标出,不因视为该实施例提供的枕头中不存在此结构。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进行说明。该枕头包括具有容置腔室81的下衬8、垂直该下衬8的底面并设置于下衬8两侧的导向杆7和盖于下衬8上并与各导向杆7相连的上衬9,上衬9可通过导向杆7沿竖直方向实现移动,从而实现上衬9高度的调节。上衬9具有用于支撑头部的头枕部91和用于支撑颈部的颈枕部92,头枕部91设置在上衬9的中间位置,呈向下凹陷的状态;颈枕部92设置在头枕部91的两侧,呈向上凸起的状态。上衬9可将下衬8遮盖,组合成枕头的形状。
该枕头还包括用于分别调节头枕部91高度与颈枕部92高度的高度调节组件(图未标)、设置于容置腔室81中的中央控制器1、设置于容置腔室81中的电源3、设置于下衬8一侧的控制面板2和设置于上衬9上的传感器组件(图未标);高度调节组件设置在容置腔室81中,并分别与头枕部91和颈枕部92实现对应设置;高度调节组件、传感器组件、控制面板2和电源3分别与中央控制器1电性连接。
可选地,上述上衬9为由弹性材料、记忆棉以及抑菌柔性材料支撑的多层特定形状,并辅以海绵等材料以增强舒适性。
可选地,当枕头处于关机状态时,上衬9与下衬8之间通过锁扣(附图未示出)连接在一起,使上衬9与下衬8稳固锁紧。
可选地,中央控制器1可包含数据存储模块、数据通信模块等数据处理模块,数据通信模块可实现有线连接,以及蓝牙、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网)、移动网络等无线连接,用于传输控制参数指令和睡眠监测数据的输出。该中空控制器通过传感器组件,可记录人体基本特征,比如身高、体重、日常平躺时头部和颈部以及肩部的压力特征、日常侧躺时头部和颈部以及肩部的压力特征等;通过控制算法得到个性化最优枕头高度范围。
可选地,该枕头具有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当处于手动模式时,通过控制面板2上的调节按钮可调整枕头不同部位的高度,实现人机交互操作。人机交互操作分为多种模式,可以通过遥控器、手机移动应用、有线连接或操作面板等方式手动调节枕头各个部位的高度等,也可以允许用户采用自动调节方式,自动调节通过中央处理器计算出合理的枕头高度以及弧度。自动模式时,中央控制器1通过传感器组件采集到的信息以及预设信息,自动调节枕头高度。
可选地,头枕部91的高度调节范围在5-20cm,优选为5-15cm,进一步优选为8-15cm;颈枕部92的高度调节范围在5-30cm,优选为5-25cm,进一步优选为10-2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度调节组件可分别对头枕部91和颈枕部92的高度进行调节,可合理分布头部、颈部以及肩部的压力,提高睡眠舒适度,有助于改善颈椎病;通过传感器组件感应枕头不同位置的压力大小,并将反馈信号传输给中央控制器1,中央控制器1对高度调节组件发出指令,进而可实现头枕部91和颈枕部92高度调节的自动控制;高度调节组件在调节上衬9高度的过程中,通过导向杆7定位引导上衬9在竖直方向的移动,提升上衬9高度调节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传感器组件包括安装于上衬9上的压力传感器4与红外传感器5、以及安装于下衬8上的声音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4、红外传感器5和声音传感器6分别与中央控制器1电性连接。
此结构,压力传感器4大面积阵列分布在头枕部91及颈枕部92处,可实时监测人体头部、颈部以及肩部的压力,同时监测人体的睡姿,进而可以通过调整枕头的高度而帮助人体改变睡姿。一般人体正常睡眠产生于枕头的压力范围为4-6KPa,该压力传感器4的量程为10KPa。
红外传感器5内嵌于颈枕部92外侧,留有1cm缝隙用于检测人体红外信号,在控制回路中作为控制开关的一部分,当检测有人使用枕头时,可启动中央控制器1实现自动控制;当未检测到使用枕头时,实现控制回路的断开,可避免误触控制面板2而使枕头处于工作状态,提高枕头的使用安全性;也可作为中央控制器1读取人体信息的一个重要数据。
声音传感器6设置于下衬8的两侧,通过收集枕头周围的声音信号,判断用户是否打鼾,作为中央控制器1判断是否调整枕头高度的一个信号;以及确定打鼾者的位置,避免因他人打鼾而使枕头错误工作。当声音传感器6检测到用户打鼾后,向中央控制器1发送检测信号,进而自动调整枕头高度,起到止鼾的作用。
当操作面板输入开启信号时,红外传感器5检测到人体红外特征以及压力传感器4检测到压力信号时,并且压力信号不满足预设值范围时,中央控制器1控制高度调节组件运转,调节上衬9的高度,直至压力传感器4输入压力达到预设值。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安装于容置腔室81一侧的传动机构11、与传动机构11相连的若干输出轴(附图未示出)、分别与各输出轴相连的若干转轴12、用于调节头枕部91高度的第一支撑板13和用于调节颈枕部92高度的第二支撑板14;头枕部91对应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转轴12,颈枕部92对应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转轴12,第一支撑板13安装于与头枕部91相对应的转轴12上,第二支撑板14安装于与颈枕部92相对应的转轴12上,各转轴12的另一端转动设于下衬8上,传动机构11与中央控制器1相连。当中央控制器1向传动机构11发出指令后,传动机构11可带动各转轴12实现转动,第一支撑板13和第二支撑板14可分别对头枕部91和颈枕部92的高度进行调节。传动机构11可选为步进电机,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具体地,第一支撑板13的宽度小于第二支撑板14的宽度。由于头枕部91向内凹陷,颈枕部92向外凸起,因此头枕部91与颈枕部92的高度存在差异,通过不同宽度的第一支撑板13和第二支撑板14分别与头枕部91和颈枕部92适配。当转轴12转动时,也一并带动第一支撑板13或者第二支撑板14的转动,第一支撑板13和第二支撑板14的端部的运行轨迹为弧形,可分别将头枕部91和颈枕部92顶起,从而分别调节头枕部91与颈枕部92的高度。
传动机构11可实现不同的传动比,从而实现各转轴12不同速率的转动,进而可实现对头枕部91和颈枕部92高度的独立调节。
可选地,转轴12并排设置三个,可以为横向排列,也可以为纵向排列,又可以横向与纵向混合排列等,不仅可以横向调节枕头不同部位的高度,而且也可以纵向调节枕头不同部位的高度。在其它实施例中,转轴12的数量及安装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高度调节组件还包括用于将各转轴12与对应输出轴连接的联轴器15和设于各输出轴上的力矩传感器16。此结构,力矩传感器16通过检测传动机构11的输出力矩,当达到移动力矩可停止工作,避免因转轴12卡死等原因导致传动机构11过载而损坏,延长传动机构11的使用寿命。
该枕头可实现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当选择手动模式时,可以通过控制面板2手动控制高度调节组件,从而对头枕部91或颈枕部92的高度进行调节。当选择自动模式时,且红外传感器5未检测到信号时,枕头保持高度;当红外传感器5检测到信号时,说明此时有人使用枕头,此时通过压力传感器4实时监测压力并传输给中央控制器1,实时对高度调节组件进行自动调节,直至压力传感器4检测到的压力稳定时停止。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进行说明。该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头枕部91对应位置与颈枕部92对应位置的若干丝杆22、分别安装于各丝杆22上的若干滑块23、分别设置于各丝杆22一端对应位置的支座26、分别连接各丝杆22对应的滑块23与支座26的弹性片24、用于引导各滑块23滑动的滑轨25和驱动各丝杆22转动的驱动机构21,该驱动机构21固定于容置腔室81的一侧,各支座26固定于容置腔室81中,各丝杆22的另一端转动设于下衬8上,各滑轨25设于容置腔室81中,驱动机构21与中央控制器1相连。驱动机构21可选为电机,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具体地,各丝杆22分别穿过对应支座26与滑块23,各支座26与对应滑块23之间通过弹性片24连接。此结构,当中央控制器1向各驱动机构21发出指令后,各驱动机构21带动对应丝杆22转动时,滑块23靠近或者远离对应支座26,从而可实现弹性片24的弯曲与恢复原状,从而对头枕部91或者颈枕部92的高度进行调节。
可选地,弹性片24可以采用不同的柔性记忆材料,从而可形成多种弧度、高度;弹性片24的形状、尺寸大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可选地,弹性片24的数量为三个,位于中间的弹性片24可对头枕部91的高度进行调节,位于两侧的弹性片24可对颈枕部92的高度进行调节。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片2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本实施例二的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对应结构相同,在此不重复赘述。
实施例三: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进行说明。该实施例三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用于调节头枕部91高度的若干第一支撑块32、用于调节颈枕部92高度的若干第二支撑块33和用于分别驱动各第一支撑块32与各第二支撑块33沿竖直方向升降的若干伺服机构34;各第一支撑块32与对应伺服机构34相连,各第二支撑块33与对应伺服机构34相连,各伺服机构34与中央控制器1相连。
此结构,当中央控制器1向各伺服机构34发出指令后,各伺服机构34可驱动第一支撑块32或者第二支撑块33沿竖直方向移动,进而可对头枕部91和颈枕部92的高度进行调节。各伺服机构34均为直线电机,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部分伺服机构34具有行程小、驱动力小的特点,该部分伺服机构34与头枕部91形成对应设置,各第一支撑块32设置在对应伺服机构34上;另一部分伺服机构34具有行程大、驱动力大的特点,该部分伺服机构34与颈枕部92形成对应设置,各第二支撑块33设置在对应伺服机构34上。
可选地,第一支撑块32和第二支撑块33的数量分别为4个,若干第一支撑块32用于对头枕部91的高度进行调节,若干第二支撑块33用于对颈枕部92的高度进行调节。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块32和第二支撑块33的数量、形状、尺寸大小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高度调节组件还包括设于容置腔室81中的底座31,底座31上开设有若干定位槽35,各伺服机构34设于定位槽35中。此结构,通过定位槽35可起到对伺服机构34的定位安装及固定,各伺服机构34的安装精度高;也可以手动调节各伺服机构34在定位槽35中的位置,使头枕部91和颈枕部92的高度具有较大的调节范围。可选地,底座31由弹性材料制成,可提高枕头的舒适度,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本实施例三的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对应结构相同,在此不重复赘述。
实施例四: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进行说明。该实施例四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分别安装于容置腔室81两侧的动力机构41、与各动力机构41相连的若干输出转轴42、固定于各输出转轴42自由端的第一锥型齿轮、与各第一锥形齿轮43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44、与各第二锥形齿轮44相连的丝杆轴45、转动设于各丝杆轴45自由端的丝杆螺母46和连接两个丝杆螺母46的连杆47,各动力机构41分别与中央控制器1相连。各动力机构41均为步进电机,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具体地,第一锥形齿轮43与第二锥形齿轮44为垂直设置,丝杆轴45可在丝杆螺母46上实现转动,从而实现丝杆轴45沿竖直方向的伸长与缩短。此结构,当中央控制器1向动力机构41发出指令后,动力机构41带动输出转轴42转动,通过第一锥形齿轮43与第二锥形齿轮44之间的啮合,从而可带动连杆47的上下移动,进而可对头枕部91和颈枕部92进行高度调节。
输出转轴42的数量、连杆47的数量,以及对应的第一锥形齿轮43、第二锥形齿轮44和丝杆轴45的数量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本实施例四的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对应结构相同,在此不重复赘述。
实施例五: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进行说明。该实施例五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高度调节组件包括设于容置腔室81中的输出机构51、安装于输出机构51上的若干支撑座52、安装于各支撑座52上的支撑轴53、转动设于各支撑轴53上的第一支撑片54和转动设于各支撑轴53上的第二支撑片55;各第一支撑片54与对应第二支撑片55呈X型设置,各第一支撑片54靠近容置腔室81底面的一端与输出机构51相连,各第二支撑片55靠近容置腔室81底面的一端与输出机构51相连,输出机构51与中央控制器1相连。该输出机构51可为直线电机,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具体地,输出机构51上间隔设有若干具有支撑轴53的支撑座52,各第一支撑片54的中部转动设于对应支撑轴53上,各第二支撑片55的中部转动设于对应支撑轴53上,且各第一支撑片54与对应第二支撑片55呈X型设置,各第一支撑片54的下端与输出机构51的传动丝杆相连,各第二支撑片55的下端与输出机构51的传动丝杆相连。此结构,当中央控制器1向输出机构51发出指令后,输出机构51可分别带动各第一支撑片54和各第二支撑片55绕对应的支撑轴53转动,从而实现各第一支撑片54与对应第二支撑片55构成的X形架的升降,从而可分别对头枕部91和颈枕部92进行高度调节。
可选地,于各第一支撑片54与对应第二支撑片55形成的X形结构中,第一支撑片54的上端与第二支撑片55的上端通过支撑横梁57连接,支撑横梁57上开设有分别供第一支撑片54的上端插入,以及供第二支撑片55的上端插入的滑动槽(图未示),第一支撑片54的上端和第二支撑片55的上端可在对应的滑动槽中滑动。当第一支撑片54与第二支撑片55相对转动远离或靠近时,可以调整支撑横梁57在竖直方向的高度,进而可对头枕部91或颈枕部92的高度进行调节。
可选地,输出机构51上设置有若干导向槽56,输出机构51的传动丝杆可在对应的导向槽56中移动,从而提高第一支撑片54与第二支撑片55的转动可靠性。
第一支撑片54、第二支撑片55和支撑座5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本实施例五的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对应结构相同,在此不重复赘述。
实施例六: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进行说明。该实施例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用于支撑上衬9的若干横杆65、分别支撑各横杆65的若干对支撑杆64、安装于容置腔室81中的若干传动丝杆62和分别驱动各传动丝杆62转动的动力传输机构61,各对支撑杆64呈倒V型设置,各支撑杆64的上端与对应横杆65铰接,各支撑杆64的下端铰接有滑动块63,各滑动块63安装于对应传动丝杆62上。
于各对支撑杆64中:与一个支撑杆64铰接的滑动块63上开设有具有第一内螺纹(图未示)的第一螺纹孔(图未示),相应传动丝杆62上对应设有与该第一内螺纹配合的第一外螺纹(图未示);与另一个支撑杆64铰接的滑动块63上开设有具有与第一内螺纹螺旋方向相反的第二内螺纹(图未示)的第二螺纹孔(图未示),相应传动丝杆62上对应设有与第二内螺纹配合的第二外螺纹(图未示),动力传输机构61与中央控制器1相连。该动力传输机构61可为回转电机,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具体地,当第一内螺纹为左旋螺纹时,第一外螺纹为右旋螺纹,第二外螺纹为左旋螺纹,第二内螺纹为右旋螺纹;或者第一内螺纹为右旋螺纹时,第一外螺纹为左旋螺纹,第二外螺纹为右旋螺纹,第二内螺纹为左旋螺纹,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此结构,当中央控制器1向动力传输机构61发出指令后,动力传输机构61带动传动丝杆62转动。由于第一内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因此传动丝杆62可带动与各对支撑杆64连接的滑动块63的靠近或远离。当传动丝杆62正向转动时,两个相邻的滑动块63移动靠近,从而在支撑杆64的作用下将横杆65顶起,进而可调整头枕部91与颈枕部92的高度;当传动丝杆62反向转动时,两个相邻的滑动块63移动远离,降低横杆65的高度。
可选地,支撑杆64的最大行程可实现展平,横杆65上对应于支撑杆64的位置设置有凹槽66,支撑杆64可收纳于凹槽66中,进而减小空间体积。
两个相邻的支撑杆64之间形成“人”型结构,该“人”形结构的摆放固定位置和方向可以多变,包括横向、纵向及斜向等不同方向放置,数量可以根据应用需求从2-20个进行调整,优选地范围是2-8个“人”形结构,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本实施例六的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对应结构相同,在此不重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容置腔室的下衬、垂直所述下衬之底面并安装于所述下衬两侧的导向杆和盖于所述下衬上并与各所述导向杆之自由端相连的上衬,所述上衬具有用于支撑头部的头枕部和用于支撑颈部的颈枕部;所述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还包括用于分别调节所述头枕部高度与所述颈枕部高度的高度调节组件、用于控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中央控制器、安装于上衬上的传感器组件、安装于下衬一侧的控制面板和设于所述容置腔室中的电源;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室中,所述高度调节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所述控制面板和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上衬上的压力传感器与红外传感器、以及安装于下衬上的声音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和所述声音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室一侧的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相连的若干输出轴、分别与各所述输出轴相连的若干转轴、用于调节所述头枕部高度的第一支撑板和用于调节所述颈枕部高度的第二支撑板;所述头枕部对应位置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转轴,所述颈枕部对应位置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板安装于与所述头枕部相对应的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二支撑板安装于与所述颈枕部相对应的所述转轴上,各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转动设于所述下衬上,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还包括用于将各所述转轴与对应所述输出轴连接的联轴器和设于各所述输出轴上的力矩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头枕部对应位置与所述颈枕部对应位置的若干丝杆、分别安装于各所述丝杆上的若干滑块、分别设于各所述丝杆一端对应位置的支座、分别连接各所述丝杆对应的所述滑块与所述支座的弹性片、用于引导各所述滑块滑动的滑轨和驱动各所述丝杆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室的一侧,各所述支座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室中,各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转动设于所述下衬上,各所述滑轨设于所述容置腔室中,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头枕部高度的若干第一支撑块、用于调节所述颈枕部高度的若干第二支撑块和用于分别驱动各所述第一支撑块与各所述第二支撑块沿竖直方向升降的若干伺服机构;各所述第一支撑块与对应所述伺服机构相连,各所述第二支撑块与对应所述伺服机构相连,各所述伺服机构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腔室中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若干定位槽,各所述伺服机构设于所述定位槽中。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上衬的若干连杆、分别支撑各所述连杆两端的丝杆螺母、用于调节各所述丝杆螺母高度的丝杆轴、分别设于各所述丝杆轴下端的第一锥形齿轮、分别与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分别与各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相连的输出转轴和分别驱动各所述输出转轴转动的动力机构;各所述动力机构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相连。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若干对呈X型设置的支撑片、分别转动连接各对所述支撑片的支撑轴、用于支撑各所述支撑轴的支撑座和分别驱动各对所述支撑片下端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输出机构;各所述支撑座固定于对应所述输出机构上,所述输出机构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相连。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上衬的若干横杆、分别支撑各所述横杆的若干对支撑杆、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室中的若干传动丝杆和分别驱动各所述传动丝杆转动的动力传输机构,各对所述支撑杆呈倒V型设置,各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对应所述横杆铰接,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铰接有滑动块,各所述滑动块安装于对应所述传动丝杆上;于各对所述支撑杆中:与一个所述支撑杆铰接的所述滑动块上开设有具有第一内螺纹的第一螺纹孔,相应所述传动丝杆上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配合的第一外螺纹,与另一个所述支撑杆铰接的所述滑动块上开设有具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螺旋方向相反的第二内螺纹的第二螺纹孔,相应所述传动丝杆上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配合的第二外螺纹,各所述动力传输机构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相连。
CN201920167538.XU 2019-01-30 2019-01-30 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 Active CN209595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7538.XU CN209595380U (zh) 2019-01-30 2019-01-30 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7538.XU CN209595380U (zh) 2019-01-30 2019-01-30 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95380U true CN209595380U (zh) 2019-11-08

Family

ID=68402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67538.XU Active CN209595380U (zh) 2019-01-30 2019-01-30 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953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8925A (zh) * 2019-01-30 2019-04-09 深圳航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
CN112001286A (zh) * 2020-08-14 2020-11-27 燕山大学 基于压力图像进行睡姿识别处理的颈枕高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8925A (zh) * 2019-01-30 2019-04-09 深圳航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
CN112001286A (zh) * 2020-08-14 2020-11-27 燕山大学 基于压力图像进行睡姿识别处理的颈枕高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2001286B (zh) * 2020-08-14 2022-07-08 燕山大学 基于压力图像进行睡姿识别处理的颈枕高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88925A (zh) 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
WO2023040172A1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及其调节高度方法
CN209595380U (zh) 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
CN107174350A (zh) 一种用于脊柱外科的可调式颈椎前路手术体位摆放装置
CN101987058A (zh) 独立纵列囊式智能柔性自动翻身护理床
CN206852453U (zh) 可调节角度的枕头
CN101637346B (zh) 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电动按摩枕
WO2011069349A1 (zh) 一种可升降枕芯结构
CN205198904U (zh) 一种可调节座椅
CN110326928A (zh) 一种多角度可调式保健床
CN201312661Y (zh) 倒睡保健床垫
CN201480849U (zh) 一种自动调整高度的电动按摩枕
CN208710325U (zh) 可伸缩自动翻身枕
CN105686532A (zh) 一种智能升降枕
CN203897828U (zh) 可自动调节睡枕高度的智能床的机械结构
CN209172816U (zh) 一种可调节的恒温手术床
CN203348855U (zh) 自动平板电脑支架
CN203315136U (zh) 腰椎颈椎调理床
CN219397964U (zh) 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康复治疗床
CN201281208Y (zh) 一种电脑托架
CN212913664U (zh) 一种护理卧位调节装置
CN221204886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
WO2020154958A1 (zh) 自适应调节高度的枕头
CN211934491U (zh) 止鼾枕
CN220046352U (zh) 一种康复床腰部支撑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03

Address after: 518000 Tewei Logistics Warehousing 203, Shuguang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311, 3 / F, block r4-a, Virtual University Park, 019 Gaoxin South 4th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NGBA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