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88301U - 一种用于空调的风机结构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空调的风机结构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88301U
CN209588301U CN201822065762.6U CN201822065762U CN209588301U CN 209588301 U CN209588301 U CN 209588301U CN 201822065762 U CN201822065762 U CN 201822065762U CN 209588301 U CN209588301 U CN 209588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frigerant
conditioning
wall
tes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657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伟
孔令波
孙强
耿宝寒
郝本华
程永甫
杨晓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657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88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88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88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的风机结构及空调,包括:扇叶;电机,用于驱动扇叶转动而产生气流,电机包括壳体;检测部,设置于壳体,用于检测空调的制冷剂是否泄漏。将检测部与风机的电机合为一体,使得风机开启且制冷剂泄漏时,泄漏的制冷剂将随着风机产生的气流一起快速流经检测部,从而检测部能够快速接触大量的泄漏的制冷剂,从而使得检测部对可燃制冷剂的泄漏变的更加的敏感,增强了检测的精准度,缩短了检测的响应时间。并且,检测部与风机合为一体后也增强了空调的集成度,节省了装配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空调的风机结构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空调的风机结构及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是常见的家用电器,空调具有装载制冷剂的循环管路,当制冷剂发生泄漏后,空调的制冷效果将会大大降低,并且,当制冷剂具有可燃性时,还会产生爆炸的危险。故对空调制冷剂的泄漏情况进行检测是十分有必要的。现有的制冷剂泄漏检测均是简单设置浓度传感器,检测精准度不高,响应延时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精准检测制冷剂是否泄漏的风机结构及空调。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的风机结构,包括:
扇叶;
电机,用于驱动扇叶转动而产生气流,电机包括壳体;
检测部,设置于壳体,用于检测空调的制冷剂是否泄漏。
进一步地,检测部设置于壳体的外表壁。
进一步地,检测部包括保护罩和检测制冷剂是否泄漏的传感器,保护罩与壳体共同限定出容纳腔,保护罩形成有使外部气流流入容纳腔的通气孔,传感器设置于容纳腔。
进一步地,通气孔的孔轴线方向平行于气流方向。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平行于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侧壁,保护罩设置于侧壁,保护罩包括迎风壁以及与迎风壁相对的背风壁,通气孔包括设置于迎风壁的进气孔以及设置于背风壁的出气孔,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气流由进气孔进入容纳腔并由出气孔导出容纳腔。
进一步地,壳体限定出圆柱形的内部空间,侧壁为壳体的圆周壁。
进一步地,迎风壁的平行于气流方向的截面呈弧形,且迎风壁的中部朝容纳腔凹陷;和/或
背风壁的平行于气流方向的截面呈弧形,且背风壁的中部朝容纳腔凹陷。
进一步地,内部空间与容纳腔贯通。
进一步地,电机还包括:
控制部,电机以及检测部的运行状态均由控制部控制;和或
接线端,用于给电机以及检测部引入电流或将检测部产生的信号导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上述任一项的风机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机结构,将检测部与风机的电机合为一体,使得风机开启且制冷剂泄漏时,泄漏的制冷剂将随着风机产生的气流一起快速流经检测部,从而检测部能够快速接触大量的泄漏的制冷剂,从而使得检测部对可燃制冷剂的泄漏变的更加的敏感,增强了检测的精准度,缩短了检测的响应时间。并且,检测部与风机合为一体后也增强了空调的集成度,节省了装配空间。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检测部与电机结合后的一个方向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检测部与电机结合后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检测部与电机结合后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检测部与电机结合后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
制冷设备具体可以为空调、冰箱、冰柜或冷库等可以进行温度调节的装置,为了方便进行描述,以下以制冷设备为空调进行举例说明,应当理解的是,制冷设备不应仅狭义理解为空调。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包括壳体10(可以为空调室内机中的壳体10也可以为空调室外机中的壳体10,为了方便描述,以下以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0进行举例说明)、循环管路以及吸附装置30。壳体10内部限定出容纳空间,循环管路的一部分设置于壳体10的容纳空间内(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循环管路也可以完全位于壳体10中,例如当制冷设备为冰箱时,循环管路完全设置于壳体 10的容纳空间内)。循环管路内设有制冷剂,制冷剂具有可燃性,其可以理解为现有的应用于空调上的所有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吸附装置30位于容纳空间内,配置成当制冷剂泄漏到循环管路外后对制冷剂进行吸附。吸附装置 30对可燃制冷剂具有吸附效果,其具体可表现为物理吸附(如活性炭的吸附方式)或化学吸附(如铁粉对水蒸气的吸附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吸附装置 30主要用于吸附泄漏到容纳空间中的可燃制冷剂。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可燃制冷剂材料为烷烃类,吸附装置30包括吸附剂,吸附剂材料为金属有机框架、高硅分子筛、中空纤维超滤膜、改性活性炭、π- 络合物、沸石分子筛、凹凸棒石黏土中的一种或多种。烷烃的气体分子与上述吸附材料之间的作用力,包括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范德华作用力、氢键、分子与孔隙之间的表面作用力和毛细作用力等,在这些作用力下,气体分子被吸收进入吸附剂内部;吸附量增加时,气体分子发生凝聚变为液态,在孔隙表面作用力下被储存在吸附材料发达的孔隙结构中;在上述过程中,可燃制冷剂被吸附和储存,同时也达到了制冷剂泄漏后被及时处理、防止泄漏至室内的效果。在其它实施例中,制冷剂的材料还可以为其它类别,相应地,吸附剂也可以由其它对应的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通过吸附装置30来对泄漏的可燃制冷剂进行吸附,可以有效的防止泄漏的可燃制冷剂遇见明火而被点燃,降低了制冷设备燃烧甚至爆炸的风险。同时,由于本制冷设备不需要对制冷剂系统进行重新更换和设计,即可实现对制冷剂的泄漏处理,方法易操作,简单可行。当出现可燃制冷剂泄漏并危险解除后,对空调再次维修时也十分简单,仅需要加强循环管路的密封效果,更换吸附剂以及制冷剂即可。
循环管路包括位于容纳空间内的换热部21,换热部21相当于空调的蒸发器或冷凝器。换热部21包括换热管路以及与换热管路连接的用于散热或吸热的翅片213,换热管路呈弯曲迂回状,其包括直线段212以及弯曲段211(在其它实施例中,换热管路可以仅包括弯曲段211,其整体呈螺旋状)。换热管路的弯曲段211弯制成型,并与直线段212通过连接工艺连成一体,由于弯曲段211 在弯制时将产生变形,且弯曲段211与直线段212连接时可能出现密封性不达标的现象,故换热管路的弯曲段211以及弯曲段211与直线段212的接缝处为制冷剂泄漏风险较大的部位。为了有效防止制冷剂泄漏后产生危险,吸附装置 30可以设置于弯曲段211处或弯曲段211与直线段212的连接处,用于吸附弯曲段211或弯曲段211与直线段212的连接处泄漏出的制冷剂。吸附装置30 具体布置位置如何视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吸附装置30可以紧贴弯曲段211设置,也可以与弯曲段211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吸附装置30还可以设置于翅片213,具体可以紧贴翅片213或与翅片213间隔设置。其他实施例中,吸附装置30 还可以布置在其它可燃制冷剂容易泄漏的地方。
由于吸附装置30在制冷剂泄漏后会自动吸附制冷剂,故当空调内没有设置检测制冷剂是否有泄漏的装置时,吸附装置30也能够较好的进行工作。但为了能够准确判断制冷剂泄漏的时机,使得吸附效果更好,一种实施例中,空调还包括检测部40以及控制器50。检测部40用于检测制冷剂是否泄漏出循环管路,具体可以包括压力检测器或浓度传感器。压力检测器用于检测循环管路内的压力,并配置成当检测到循环管路中的压力小于预设的压力阈值时产生制冷剂已泄漏的信号,即当制冷剂泄漏后,循环管路中的压强变小,压力传感器感测到循环管路中的制冷剂的压力小于预设的阈值后,默认制冷剂已经泄漏并产生制冷剂泄漏的信号,并将此信号传递给控制器50。浓度检测器用于检测容纳空间内的泄漏的可燃制冷剂的浓度,并配置成当检测到制冷剂的浓度高于预设的浓度阈值时产生制冷剂已泄漏的信号,并将此信号传递给控制器50。应当理解的是,检测部40还可以为现有的所有能够检测到制冷剂出现泄漏的结构,并不仅局限于上述的压力传感器以及浓度传感器。控制器50与所述检测部40连接,配置成根据检测部40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泄漏状态而控制空调的运行。具体地,控制器50可以在收到制冷剂泄漏的信号后控制空调的送风风机、压缩机或其它电器元件关闭,并控制空调的挡风板关闭而使空调的壳体10相对封闭。
一种实施例中,为了使检测部40能够更加精准的检测可燃制冷剂是否泄漏,可以将检测部40与空调的风机结合起来形成风机结构。空调的风机包括扇叶以及电机500。电机500用于驱动扇叶转动而产生气流,电机500包括壳体 510。检测部40设置于电机500的壳体510,用于检测空调的制冷剂是否泄漏 (检测部40可以用于检测可燃性的制冷剂是否泄漏,也可以检测非可燃性的制冷剂是否泄漏)。将检测部40与风机的电机500合为一体,使得风机开启且制冷剂泄漏时,泄漏的制冷剂将随着风机产生的气流一起快速流经检测部40,从而检测部40能够快速接触大量的泄漏的制冷剂,从而使得检测部40对可燃制冷剂的泄漏变的更加的敏感,增强了检测的精准度,缩短了检测的响应时间。
检测部40可以设置于电机500壳体510的内表壁,也可以设置于电机500 壳体510的外表壁,为了不妨碍电机500的内部转子的运动,检测部40可以设置于壳体510的外表壁。进一步地,检测部40包括保护罩410和检测制冷剂是否泄漏的传感器,保护罩410与壳体510共同限定出容纳传感器的容纳腔,保护罩410形成有使外部气流流入容纳腔的通气孔420,传感器设置于容纳腔。保护罩410可以有效地保护传感器,通气孔420可以使气流流经传感器而检测制冷剂是否泄漏。保护罩410的容纳腔与电机500壳体510的内部空间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相互贯通。当保护罩410的容纳腔与电机500壳体510的内部空间相互独立时,保护罩410可以与电机500壳体510的外壁面螺纹连接或焊接。当保护罩410的容纳腔与电机500壳体510的内部空间相互贯通时,电机 500壳体510与保护罩410可以一体成型,容纳腔可以被冲压成型,这样的结构使得在安装检测部40的传感器时,可以将传感器由电机500壳体510的内部空间导入到容纳腔中。
为了使得风机产生的气流能够更好的被导入到容纳腔中,可以使通气孔 420的孔轴线方向平行于气流方向,即通气孔420面向气流的流动方向。进一步地,壳体510可以包括平行于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侧壁(当壳体510限定出圆柱形的内部空间时,侧壁为壳体510的圆周壁511),保护罩410设置于侧壁,保护罩410包括面向风机产生的气流的迎风壁411以及与迎风壁411相对的背风壁412,通气孔420包括设置于迎风壁411的进气孔以及设置于背风壁412 的出气孔,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气流由进气孔进入容纳腔并由出气孔导出容纳腔。进气孔以及出气孔的设置可以使得容纳腔中产生对流,让气流可以更加通畅的流过传感器。
如图6所示,迎风壁411的平行于气流方向的截面呈弧形,且迎风壁411 的中部朝容纳腔凹陷,这样可以使得进入保护罩410的容纳腔中的气流可以被朝中间集中,传感器接触的气流的密度变大。进一步地,背风壁412的平行于气流方向的截面呈弧形,且背风壁412的中部朝容纳腔凹陷。这样可以使得导出容纳腔中的气流被发散,降低了由容纳腔中导出的气流的密度,这样当泄漏的制冷剂具有可燃性时能够降低其爆炸的风险。
当检测部40与空调的风机结合后,电机500的控制部可以除了控制电机 500的工作情况外,还可以同时控制传感器的工作情况。电机500以及传感器的运行状态均由控制部控制。并且,电机500的接线端520除了用于给电机500 以及传感器引入电流外,还可以将传感器产生的信号导出。
当制冷设备具有检测部40后,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吸附装置30可以包括光催化剂以及催化灯。光催化剂见光后,其表面产生活性极强的自由基。通过活性自由基与可燃制冷剂分子的加合、取代、电子转移过程,将烷烃类可燃制冷剂进行氧化降解,生成CO2和H2O,从而降低可燃制冷剂泄漏的浓度。光催化剂可以在被自然光照射后产生效用,也可以在被催化灯的照射下产生效用。光催化剂在常态下被放置在背光处,当检测部40检测到可燃制冷剂泄漏后,催化灯打开并照射光催化剂,以使得光催化剂能够吸附烷烃类制冷剂。当检测部40后续检测到制冷剂的浓度降低到预设的浓度阈值后,催化灯关闭,以使得光催化反应结束。具体地,光催化剂的成分可以由改性TiO2类物质为主,例如,光催化剂的材料可以为N、Fe、TiO2复合物,也可以为Fe3O4、C、TiO2复合物,还可以为石墨烯、TiO2复合物,亦可以为上述各复合物的组合。光催化剂可以呈固态,为了增大其被照射的面积,光催化剂可以呈粉末状。催化灯可以为 LED灯或OLED灯。
吸附装置30可以为单独的一个部件,也可以为多个部件的组合。当其为单独的部件时,其可以仅为具有吸附能力的块状材料或膜状材料等。块状吸附材料以及膜状吸附材料可以布置在空调的循环管路的密封性较低的部位(如上述的换热管路的弯曲段211处)。当其为多个部件组合时,其可以包括具有吸附能力的吸附剂以及装载吸附剂的载体。
为了使得吸附装置30的吸附能力不会因使用年限的延长而降低,吸附装置 30可以包括密封部和吸附剂,密封部配置成当制冷剂未泄漏出循环管路时密封吸附剂,以防止吸附剂长时间暴露而失效,当制冷剂泄漏出循环管路后使吸附剂外露,以使得吸附剂对泄漏的制冷剂进行吸附。即在常态下,制冷剂没有泄漏,密封部将吸附剂密封保存,使得吸附剂不会因为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而由于吸附了空气中的杂质而失去吸附能力。当制冷剂出现泄漏后,密封部开启,从而使密封部中的吸附剂吸收泄漏的制冷剂。具体地,密封部的开启以及关闭可以由控制器50进行控制,且在上述的检测部40未产生制冷剂泄漏的信号时,控制器50控制密封部进行密封,当上述检测部40产生制冷剂泄漏的信号时,控制器50控制密封部开启。
密封部可以为现有的任意能够同时具有密封状态以及开启状态的结构,例如,其可以为简单的具有开合机构的盒体,也可以为能将吸附剂包裹住的具有密封性且能够被撕扯开的密封袋等等。吸附剂可以被动吸附制冷剂也可以主动吸附制冷剂。当吸附剂被动吸附制冷剂时,其仅吸附流经其布置位置周边的制冷剂。吸附剂主动吸附制冷剂时,其可以被喷射向制冷剂泄漏的地方。
当吸附剂被动吸附制冷剂时,一种实施例中,吸附装置30可以为呈带状的吸附带,并贴合于循环管路,使得循环管路中泄漏的制冷剂第一时间被吸附带吸附。吸附带可以完全贴合于循环管路的外表面,也可以仅贴合于循环管路的易泄漏处,例如吸附带可以贴合于换热部21的弯曲段211处、弯曲段211与直线段212的接缝处或换热部21的翅片213处。为了方便贴附,吸附带可以沿循环管路的延伸方向贴合于循环管路;为了使吸附带贴附后密闭性更好,吸附带也可以螺旋缠绕于循环管路。具体地,吸附带可以包括具有密封性的载体带以及用于吸附制冷剂的吸附剂,吸附剂设置于载体带的贴合于循环管路的表面,使得吸附剂被载体带盖住,以防止吸附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而失效。为了使吸附剂能够被遮盖的更加的严实,在一种实施例中,吸附带还可以包括具有密封性的载体带、具有透气性的包覆带以及用于吸附制冷剂的吸附剂。包覆带的第一面贴合于循环管路,第二面连接载体带的面向循环管路的表面,包覆带与载体带之间形成长条状的容纳腔,吸附剂置于容纳腔中,当吸附带缠绕于循环管路上后,泄漏的制冷剂可以透过包覆带被吸附剂吸附。
当吸附剂主动吸附制冷剂时,一种实施例中,吸附装置30还可以包括喷射装置90,喷射装置90用于将吸附剂喷射向制冷剂泄漏处(“制冷剂泄漏处”指的是预估的制冷剂可能的泄漏点,例如上述中的换热部21的弯曲段211或翅片213处)。喷射装置90可以与密封部一体设置,例如密封部与喷射装置90 两者合成的整体可以为内部具有正压的喷射瓶,当发生泄漏后,打开喷射瓶的开口,其内部储存的吸附剂被喷射出。为了使得吸附剂喷射均匀,可以使喷射瓶内气体和呈粉末状或呈液态的吸附剂一起被喷出。进一步地,为了增强防火效果,可以使喷射瓶内装载惰性气体,惰性气体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制冷剂的浓度,另一方面其也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喷射装置90也可以为风机结构,即当出现制冷剂泄漏后,密封部打开并露出呈粉末状的吸附剂,喷射装置90的风机开启,产生气流,将吸附剂导向制冷剂泄漏处。
吸附剂可以呈束状喷射也可以呈扇形喷射,呈束状喷射时,制冷剂可以集中喷向循环管路的易泄漏部位,增强吸附效率。当制冷剂呈扇形喷射时,制冷剂由一个面积较小的喷射点喷出,喷射面积随喷射距离逐渐扩大,形成锥形的喷射空间,使得每个吸附装置30能够吸附的范围变大,更加有效地防止了制冷剂溢出壳体10。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每个吸附装置30的覆盖范围更广,还可以使吸附装置30连接转向装置80,转向装置80配置成在密封部喷射吸附剂时驱动密封部转动,以改变吸附剂的喷射方向,使得吸附剂在容纳空间内进行扫射。为了防止吸附剂泄漏到壳体10外,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在空调内设置联动装置60,当检测部40产生制冷剂泄漏的信号后,控制器50控制联动装置60 密封容纳空间,以防止喷射的吸附剂外漏。当壳体10为空调室内机时,可以在壳体10的进风口以及出风口设置联动挡板,当检测部40检测到制冷剂泄漏后,控制器50控制联动装置60的联动挡板关闭壳体10的进风口以及出风口,以实现对容纳空间的封闭。
一种实施例中,空调内还设置有报警装置70,由控制器50进行控制,并配置成当检测部40产生制冷剂泄漏后的信号时进行报警。特别地,报警装置 70可以进行语言报警,语言信息用于向用户表达空调的可燃制冷剂已泄漏的危险信号。即报警声并不是单纯的声响,而是用户可以识别的语言信息,具体为何种语言视用户所在国家的语种而定。利用语言信息进行报警可以使得用户能够知晓危险信号,并能够指导用户进行安全防护,且能够安抚用户情绪,不会引起用户恐慌。
一种实施例中,空调还设置有送风系统,送风系统由控制器50进行控制,并配置成当检测部40产生制冷剂泄漏的信号时,产生将泄漏的可燃制冷剂导向吸附剂的气流。即当吸附剂为被动吸附时,送风系统能够通过产生的气流将泄漏的制冷剂导向吸附剂,增强吸附剂的吸附效率。当吸附剂为主动吸附时,送风系统产生的气流与吸附剂喷射的气流形成对冲,亦可增强吸附剂的吸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送风系统可以为相对于传统空调器而言额外增加的部件,也可以为空调本身的送风装置,即送风系统可以包括空调本身的用于将壳体10内的换热气流导出到室内的风机,控制器50可以通过控制此风机进行移动或转向从而实现将气流导向吸附装置30的目的。
当泄漏的制冷剂的容量过多时,将导致吸附装置30饱和从而无法再进行吸附,为了防止泄漏的制冷剂容量过多,在一种实施例中,空调还包括吸储部,吸储部具有呈负压状态的存储腔,吸储部配置成当检测部40产生制冷剂泄漏的信号后将循环管路中的制冷剂吸取到存储腔中。具体地,吸储部可以为真空罐,真空罐与循环管路利用阀门连接,常态时真空罐的吸储腔不与循环管路贯通,当检测部40检测到制冷剂泄漏时,可以使控制器50控制真空罐与循环管路之间的阀门打开,真空罐立即将循环管路中的制冷剂进行吸收存储。
由于循环管路中的节点众多,各节点之间的制冷剂的压强会有差别,难以将循环管路中的所有制冷剂由一个出口进行吸取,故上述的真空罐可以并联出多根管路来分别与循环管路的多个节点处连接,并在发现可燃制冷剂出现泄漏后同时对多个节点进行吸取。由于制冷剂常态下呈气态,故需要较大的罐体才能对其进行吸取,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在室外机中设置上述真空罐,并将该真空罐与室内的循环管路连接,当检测到制冷剂泄漏后,停止制冷剂的循环流动,并将室内以及室外的制冷剂进行分隔,位于室外的真空罐仅将位于室内的循环管路中的制冷剂进行吸取,这样可以减小真空罐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风机结构。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空调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扇叶;
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扇叶转动而产生气流,所述电机包括壳体;
检测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用于检测所述空调的制冷剂是否泄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包括保护罩和检测所述制冷剂是否泄漏的传感器,所述保护罩与所述壳体共同限定出容纳腔,所述保护罩形成有使外部气流流入所述容纳腔的通气孔,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孔的孔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气流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平行于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侧壁,所述保护罩设置于所述侧壁,所述保护罩包括迎风壁以及与所述迎风壁相对的背风壁,所述通气孔包括设置于所述迎风壁的进气孔以及设置于所述背风壁的出气孔,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气流由所述进气孔进入所述容纳腔并由所述出气孔导出所述容纳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限定出圆柱形的内部空间,所述侧壁为所述壳体的圆周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迎风壁的平行于所述气流方向的截面呈弧形,且所述迎风壁的中部朝所述容纳腔凹陷;和/或
所述背风壁的平行于所述气流方向的截面呈弧形,且所述背风壁的中部朝所述容纳腔凹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容纳腔贯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
控制部,所述电机以及所述检测部的运行状态均由所述控制部控制;和
接线端,用于给所述电机以及所述检测部引入电流或将所述检测部产生的信号导出。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结构。
CN201822065762.6U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用于空调的风机结构及空调 Active CN209588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5762.6U CN209588301U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用于空调的风机结构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5762.6U CN209588301U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用于空调的风机结构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88301U true CN209588301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48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65762.6U Active CN209588301U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用于空调的风机结构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883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80082B2 (ja) 電子タバコ及び電子タバコキット
CN108351144A (zh) 具有制冷剂稀释的冷藏运输系统
JP490484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09270678U (zh) 一种带双重灭火功能的灭火装置
CN109751709A (zh) 一种制冷设备
JPH0720496B2 (ja) 煙および酸欠保護フ−ド
CN204648467U (zh) 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器
KR101366848B1 (ko) 자동차용 헤드램프 제습장치
BRPI0710142A2 (pt) respiro de eixo de veìculo
CN209459132U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209459133U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209588301U (zh) 一种用于空调的风机结构及空调
CN109124081B (zh) 具有防火和灭火功能的图书馆书架
CN210693045U (zh) 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电气自动化配电柜
CN110401128A (zh) 一种电力设备箱的散热装置
CN107959242A (zh) 防火除湿的配电箱
CN216670225U (zh) 一种具有消防功能的高低温湿热试验箱
CA2813248C (en) Ostomy pouch with filtering system
JP3210478U (ja) 結露防止機能を有する防塵用筐体
CN107415971B (zh) 真空管道列车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1189251B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111189250B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215275507U (zh) 电池柜通气结构、检测系统、消防系统与储能系统
US20230220603A1 (en) Appliance for drying and/or washing laundry equipped with an autonomous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CN107666119A (zh) 一种带有灭火功能的配电柜柜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