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88101U - 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88101U
CN209588101U CN201920201603.6U CN201920201603U CN209588101U CN 209588101 U CN209588101 U CN 209588101U CN 201920201603 U CN201920201603 U CN 201920201603U CN 209588101 U CN209588101 U CN 209588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ombustion chamber
fuel element
suction part
wind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016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玉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2016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88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88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881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吸风部、燃烧室和防风罩,还包括罩设在外部的升降支架,其中,吸风部包括侧向开口的风口部、与风口部另一端连通的下漏部;燃烧室包括顺次叠加并套接的若干燃烧单元,在燃烧室的最下端且位于燃烧单元内嵌设漏渣板;防风罩包括六面体框架,框架的左侧面、后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有挡风板,框架的前侧面、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处于镂空状态,且框架的下端面与燃烧室的上端连通;升降支架包括由若干升降杆组成的六面体型框架,其中,吸风部位于矩形框架内并与其底端连接,防风罩的下端与矩形框架的上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携带方便,燃烧效率高,可广泛应用在燃烧设备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用于野外蒸煮食物的柴火炉,包括小型的和体积稍大的,其中,体积较小的便于用户携带,但是往往不能一次性满足用户野外就餐的需求,需要分几次进行蒸煮才行,且由于其体积的限制,不能实现氧气的充分供给,导致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达到有效燃烧的目的;现有技术中一些体积较大的柴火炉存在的缺点是不便携带,且在燃烧的过程中还存在的缺点是防风效果差,且不能达到有效节能的目的。
因此,一种便于携带、燃烧热效率高且燃烧功率大的柴火炉有待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吸风部、燃烧室和防风罩,还包括罩设在外部的升降支架,其中,
所述吸风部包括侧向开口的风口部、与风口部另一端连通的下漏部,用于使得风口部进入的空气流通到下漏部,进而实现通过下漏部进入到燃烧室助燃;
所述燃烧室包括顺次叠加并套接的若干燃烧单元,在所述燃烧室的最下端且位于燃烧单元内嵌设漏渣板,所述燃烧室用于容置燃料并实现有氧燃烧,燃烧后产生的灰渣从漏渣板漏下后经由下漏部运动到外部实现排渣;
所述防风罩包括六面体框架,所述框架的左侧面、后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有挡风板,所述框架的前侧面、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处于镂空状态,且所述框架的下端面与燃烧室的上端连通;
所述升降支架包括由若干升降杆组成的六面体型框架,其中,所述吸风部位于矩形框架内并与其底端连接,所述防风罩的下端与矩形框架的上端连接,所述升降支架用于实现自由升降。
优选地,所述燃烧单元分别设为外径依次递增的圆柱筒状结构,在所述燃烧单元且非最下端燃烧单元的内壁上周向设有若干连接肋片,在与设有连接肋片相对的燃烧单元的外壁上设有限位部,所述连接肋片和限位部相互卡接,用于实现燃烧单元之间的连接和伸缩。
优选地,所述连接肋片位于燃烧单元的下端部位置,并竖直固接在燃烧单元上;所述限位部设为限位片状结构,并水平固接在另一燃烧单元上,所述连接肋片垂直卡接在限位片上。
优选地,所述吸风部的风口部设为喇叭型,所述吸风部的下漏部设为立方体型,其中,所述下漏部的上端设有开口一,所述开口一与燃烧单元连接并连通;所述下漏部的侧部设有开口二,所述开口二与吸风部的收缩端连接并连通,所述吸风部的喇叭端朝向侧部。
优选地,所述防风罩中框架的下端面且与燃烧室连接的位置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接在框架的内部,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有连通燃烧室的通孔,在所述支撑板上还周向并间距设有若干支撑架。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设为固定竖立在支撑板上的板状结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位于同一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升降支架的下端且位于其内部位置固接连接部,所述下漏部的下端固接在连接部上;所述升降支架上的升降杆设为伸缩杆结构,用于实现升降支架的升降。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设为间距排列在六面体型框架上的若干横杆,所述下漏部的下端位于横杆上,且在所述下漏部的下端设有开口三,用于实现燃烧后灰渣的下落排出。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设置了可以伸缩的燃烧室,并根据具体需求设置若干节燃烧单元,从而在实现节能燃烧的基础上实现了无烟燃烧,且燃烧热效率高,环保性良好;
(2)设置了可以伸缩的升降支架,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伸缩,便于外出携带;
(3)设置了喇叭型开口的吸风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的效率,促进燃料的有氧燃烧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燃烧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的正面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2是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中燃烧室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所示:1、吸风部,11、风口部,12、下漏部,2、燃烧室,21、燃烧单元,22、连接肋片,23、漏渣板,3、防风罩,31、框架,32、挡风板,4、升降支架,41、升降杆,42、连接部,421、横杆,5、支撑板,51、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3,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吸风部1、燃烧室2和防风罩3,还包括罩设在外部的升降支架4,其中,
吸风部1包括侧向开口的风口部11、与风口部11另一端连通的下漏部12,用于使得风口部11进入的空气流通到下漏部12,进而实现通过下漏部12进入到燃烧室2助燃;
燃烧室2包括顺次叠加并套接的若干燃烧单元21,在燃烧室2的最下端且位于燃烧单元21内嵌设漏渣板23,燃烧室2用于容置燃料并实现有氧燃烧,燃烧后产生的灰渣从漏渣板23漏下后经由下漏部12运动到外部实现排渣;
防风罩3包括六面体框架31,框架31的左侧面、后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有挡风板32,框架31的前侧面、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处于镂空状态,且框架31的下端面与燃烧室2的上端连通;
升降支架4包括由若干升降杆41组成的六面体型框架,其中,吸风部1位于矩形框架内并与其底端连接,防风罩3的下端与矩形框架的上端连接,升降支架4用于实现自由升降。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将柴火或其他燃烧用燃料放入到燃烧室2中,点燃柴火,使其在燃烧室2内燃烧起来,而后,将蒸煮食物用器具放置在防风罩3上,实现对器具内食物的加热;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燃烧需要的氧气的运行过程为:空气先由风口部11进入到下漏部12,而后在燃烧室2内部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在做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为燃料燃烧提供氧气;由于燃烧单元21之间是相互套接的,在套接处空出一定的间隔,且与外界相互连通,故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一部分空气从间隔处进入到燃烧室2内部,从而促进燃烧室2内的有氧燃烧,防止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从而实现无烟燃烧。
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携带时,将升降杆41进行收缩,并将燃烧室2进行收缩,从而缩小占用空间,使得携带更加方便。
由于在对燃烧室2的伸缩结构进行设置时,各节燃烧单元21是相互套接的,故在每两节的燃烧单元21端部均有几公分的重叠部分,在柴火等燃料在燃烧室2内燃烧时,重叠部分的保温效果较佳,根据冷热气流的对流换热作用,下部的热空气会上升,上部的冷空气由于对流和密度大的关系会下降,从而提高燃烧的效率,实现有氧气且完全燃烧,从而降低灰渣的产生率。
燃烧单元21分别设为外径依次递增的圆柱筒状结构,在燃烧单元21且非最下端燃烧单元21的内壁上周向设有若干连接肋片22,在与设有连接肋片22相对的燃烧单元21的外壁上设有限位部24,连接肋片22和限位部24相互卡接,用于实现燃烧单元21之间的连接和伸缩。
在需要调节燃烧室2的长度时,直接移动燃烧单元21,并将位于燃烧单元21上的连接肋片22卡接在限位部24上,从而实现固定各个燃烧单元21的作用;在不需要使用的过程中,对燃烧单元21进行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得燃烧单元21叠加起来,从而实现燃烧单元21的伸缩。
为了提高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的利用率,降低热量与外界的热交换,可将燃烧室2最上端的一节燃烧单元2的上端口设置成边缘带有一定宽度的封口板结构,即为从燃烧单元21的上端俯视来看,在燃烧单元21的上端口设置了一个环形且与燃烧单元21主体相互固接的部件。
连接肋片22位于燃烧单元21的下端部位置,并竖直固接在燃烧单元21上;限位部24设为限位片状结构,并水平固接在另一燃烧单元21上,连接肋片22垂直卡接在限位片上。
在具体制作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可将限位部24设置在燃烧单元21的不同高度处,从而实现两个燃烧单元21不同程度的叠加,进而实现燃烧室2不同的伸缩程度;在具体装配连接时,由于连接肋片22竖向设于燃烧单元21的壁面上,而限位片横向且与连接肋片22相互对应的设置在不同的燃烧单元21上,即为限位片与连接肋片22位于相互垂直卡接并位于相互对应的燃烧单元21的壁面上,从而实现燃烧单元21的伸缩与固定;在需要调节燃烧室2的长度时,只需要将限位片固接在不同高度处的燃烧单元21的壁面上即可。
吸风部1的风口部11设为喇叭型,吸风部1的下漏部12设为立方体型,其中,下漏部12的上端设有开口一,开口一与燃烧单元21连接并连通;下漏部12的侧部设有开口二,开口二与吸风部1的收缩端连接并连通,吸风部1的喇叭端朝向侧部。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外界的空气在燃烧室2内部吸力的作用下,从喇叭开口端进入到吸风部1的风口部11内,而后,空气经由风口部11的收缩端并经过下漏部12的开口二进入到下漏部12内,而后经过下漏部12的上部开口一进入到燃烧单元21,从而实现抽吸外界空气的目的。为了提高抽吸风力的作用程度,将风口部11的吸风口设为喇叭型结构,从而增强了在燃料燃烧过程中造成的抽吸空气的目的。
防风罩3中框架31的下端面且与燃烧室2连接的位置设有支撑板5,支撑板5固接在框架31的内部,支撑板5的中部设有连通燃烧室2的通孔,在支撑板5上还周向并间距设有若干支撑架51。
在进行蒸煮东西的过程中,将蒸煮用器皿放置在框架31上,并为了实现支撑的作用,在与燃烧单元21上端固接的位置设置了支撑板5,并在支撑板5上设置了支撑架51,从而使得器皿的底端被支撑在支撑架51上,进而实现了通过本实用新型来蒸煮东西食物的目的。
在整个燃料燃烧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产生的热能,起到一定的节能作用,故在燃烧室2的上端位置设置了支撑板5,且支撑板5的一部分遮盖在燃烧单元21上端,从而减轻燃料燃烧差产生的热量从燃烧单元21的上端开口出的散失,使其被充分转化成器皿内蒸煮食物的热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支撑架51设为固定竖立在支撑板5上的板状结构,支撑架51的上端位于同一平面上。
为了进一步优化支撑架51的结构,并为了使得其能稳定支撑住蒸煮食物用的器皿,可将板状支撑架51的上端设为内凹型弧形结构,从而使得器皿的下端能卡接在弧形结构内,提高稳定性;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器皿的稳定性,首先,支撑架51的上端面位于框架3 1内,且其上端面位于框架31上端面的下方位置,从而利用框架31的周向环绕作用实现对器皿的侧向稳定性。
升降支架4的下端且位于其内部位置固接连接部42,下漏部12的下端固接在连接部42上;升降支架4上的升降杆41设为伸缩杆结构,用于实现升降支架4的升降。
在具体制作的过程中,升降杆41可选用常见的矩形管状,也可设为圆形伸缩杆结构,从而实现升降支架4的升降,并为了实现固定,将连接部42固定焊接在框架下端位置,且连接部42间距设置,从而使得燃烧后产生的灰渣能从连接部42之间的缝隙处漏出。
连接部42设为间距排列在六面体型框架上的若干横杆421,下漏部12的下端位于横杆421上,且在下漏部12的下端设有开口三,用于实现燃烧后灰渣的下落排出。
在进行选材时,可将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均设置为不锈钢材质,并将固定连接均设置为焊接形式,从而便于制作。

Claims (8)

1.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吸风部、燃烧室和防风罩,还包括罩设在外部的升降支架,其中,
所述吸风部包括侧向开口的风口部、与风口部另一端连通的下漏部,用于使得风口部进入的空气流通到下漏部,进而实现通过下漏部进入到燃烧室助燃;
所述燃烧室包括顺次叠加并套接的若干燃烧单元,在所述燃烧室的最下端且位于燃烧单元内嵌设漏渣板,所述燃烧室用于容置燃料并实现有氧燃烧,燃烧后产生的灰渣从漏渣板漏下后经由下漏部运动到外部实现排渣;
所述防风罩包括六面体框架,所述框架的左侧面、后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有挡风板,所述框架的前侧面、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处于镂空状态,且所述框架的下端面与燃烧室的上端连通;
所述升降支架包括由若干升降杆组成的六面体型框架,其中,所述吸风部位于矩形框架内并与其底端连接,所述防风罩的下端与矩形框架的上端连接,所述升降支架用于实现自由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单元分别设为外径依次递增的圆柱筒状结构,在所述燃烧单元且非最下端燃烧单元的内壁上周向设有若干连接肋片,在与设有连接肋片相对的燃烧单元的外壁上设有限位部,所述连接肋片和限位部相互卡接,用于实现燃烧单元之间的连接和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肋片位于燃烧单元的下端部位置,并竖直固接在燃烧单元上;所述限位部设为限位片状结构,并水平固接在另一燃烧单元上,所述连接肋片垂直卡接在限位片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部的风口部设为喇叭型,所述吸风部的下漏部设为立方体型,其中,所述下漏部的上端设有开口一,所述开口一与燃烧单元连接并连通;所述下漏部的侧部设有开口二,所述开口二与吸风部的收缩端连接并连通,所述吸风部的喇叭端朝向侧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罩中框架的下端面且与燃烧室连接的位置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接在框架的内部,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有连通燃烧室的通孔,在所述支撑板上还周向并间距设有若干支撑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设为固定竖立在支撑板上的板状结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位于同一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架的下端且位于其内部位置固接连接部,所述下漏部的下端固接在连接部上;所述升降支架上的升降杆设为伸缩杆结构,用于实现升降支架的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为间距排列在六面体型框架上的若干横杆,所述下漏部的下端位于横杆上,且在所述下漏部的下端设有开口三,用于实现燃烧后灰渣的下落排出。
CN201920201603.6U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88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01603.6U CN209588101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01603.6U CN209588101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88101U true CN209588101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54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0160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88101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881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8150A (zh) * 2019-02-15 2019-05-03 吴玉新 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8150A (zh) * 2019-02-15 2019-05-03 吴玉新 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27554A1 (zh) 一种内燃式野营柴火炉
CN209588101U (zh) 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
CN109708150A (zh) 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
CN212691844U (zh) 一种节能清洁炉具
CN209655371U (zh) 双炉灶式户外炉具
CN208952099U (zh) 一种燃气红外线燃烧器
CN202927887U (zh) 保温节能暖气炉
CN205425021U (zh) 农村废弃物集成化综合利用暖气炉
CN208349355U (zh) 一种天然气炉具
CN207080987U (zh) 一种烧烤炉的燃烧器
CN201209859Y (zh) 一种改进的嵌入式燃气灶用燃烧器
CN200952758Y (zh) 炉具支架
CN215765218U (zh) 一种炊事炉膛
CN201391908Y (zh) 集成抽屉式双回程节能炉灶
CN214664317U (zh) 一种根据原料自调节的热电联产锅炉
CN205372643U (zh) 高效炊事采暖炉
CN213630530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火箭炉
CN211551681U (zh) 一种便携式火箭炉
CN218884268U (zh) 一种基于全预混燃气锅炉的室内温度调节装置
CN218379490U (zh) 一种节能炉
CN2356233Y (zh) 采暖炊事反烧炉
CN213272702U (zh) 一种具有无烟加热结构的折叠木柴炉
CN211476009U (zh) 一种简易煮饭烧水火炉
CN216281525U (zh) 生物质防回火炊事采暖炉
CN206037226U (zh) 一种户外燃气取暖器的燃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