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84992U - 一种水坝防洪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坝防洪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84992U
CN209584992U CN201920221153.7U CN201920221153U CN209584992U CN 209584992 U CN209584992 U CN 209584992U CN 201920221153 U CN201920221153 U CN 201920221153U CN 209584992 U CN209584992 U CN 2095849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
water
pond
valve plug
water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211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旻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2211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849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849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8499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坝防洪系统,用于城池、水坝的防洪与排水,包括外水坝与内水坝及二者之间形成容水池,外水坝上设有连通外侧水道的第一过水通道,内水坝上设有连通内侧水道的第二过水通道,容水池内设有阀门罩及其内设有用于封堵第二过水通道的阀塞,阀塞上设有导引柱,阀门罩上设有阀门罩入水口。本实用新型设置内外双层坝体,形成夹套的容水池,在容水池内设置阀门机构,通过水的浮力及推力驱动阀塞的移动,符合自然的规律,当洪水来了通过水流驱动阀塞封堵,将多余的水集聚在容水池与外水坝外,当坝内水聚集后,水流将阀塞推开,打开封堵,流入容水池内,多余的水排出到外水坝外,既能防止洪水,又能排出多余的积水。

Description

一种水坝防洪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水坝防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坝防洪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坝大多是一层坝体,用于阻挡洪水,或者进行水利改造,但是单层坝体的阻水强度高,并且有时坝体需要长时间的阻挡大量水压,需要坝体的稳固性很高,对于坝体的材料及工艺具有极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坝防洪系统,以解决现有水坝、城墙等挡水建筑的防洪及排水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坝防洪系统,包括外水坝与内水坝,所述外水坝与内水坝之间形成容水池,所述外水坝上设有连通外侧水道的第一过水通道,所述内水坝上设有连通内侧水道的第二过水通道,所述容水池内设有罩在第二过水通道入水口的阀门罩,所述阀门罩内设有用于封堵第二过水通道的阀塞,所述阀塞上设有深入第二过水通道的导引柱,所述阀门罩上设有阀门罩入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水通道的高度低于第二过水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塞为密度低于水的材质制成的塞子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引柱与第二过水通道之间隙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引柱为锥形柱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门罩入水口与第二过水通道的高度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塞的封闭侧设有密封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塞的背侧设有缓冲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坝防洪系统通过设置内外双层坝体,形成夹套的容水池,在容水池内设置阀门机构,通过水的浮力及推力驱动阀塞的移动,符合自然的规律,当洪水来了通过水流驱动阀塞封堵,将多余的水集聚在容水池与外水坝外,当坝内水聚集后,水流将阀塞推开,打开封堵,流入容水池内,多余的水排出到外水坝外,从而实现水坝内外的水平衡,既能防止洪水的摧残,又能排出多余的积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坝防洪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中:
1、外水坝;2、内水坝;3、容水池;4、第一过水通道;5、第二过水通道;6、阀门罩;7、阀塞;8、密封层;9、导引柱;10、阀门罩入水口;11、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一种水坝防洪系统,用于城池、水坝的防洪与排水,包括外水坝1与内水坝2,所述外水坝1与内水坝2之间形成容水池3,容水池3内部表面做防水处理,形成大型水池,容水池3的深度不超过外水坝1的高度,容水池3太深会减弱外水坝1的根基,降低外水坝1的挡水强度。
所述外水坝1上设有连通外侧水道的第一过水通道4,所述内水坝2上设有连通内侧水道的第二过水通道5,第一过水通道4将外水坝1外侧的湖、河与容水池3内,第二过水通道5将容水池3与内侧底下水道相连通,当洪水来临时水流通过第一过水通道4流入到容水池3内,降低洪水对外水坝1的水压力。坝内的积水通过第二过水通道5流入到容水池3内,再从第一过水通道4流出到坝外。所述第一过水通道4的高度低于第二过水通道5,降低容水池3内的积水容量,且防止在水少的情况下容水池3内的积水从第二过水通道5倒流的问题。
所述容水池3内设有罩在第二过水通道5入水口的阀门罩6,所述阀门罩6内设有用于封堵第二过水通道5的阀塞7,所述阀塞7的封闭侧设有密封层8,密封层8用于封堵阀塞7与第二过水通道5之间的缝隙。所述阀塞7的背侧设有缓冲层11,缓冲层11用于缓解阀塞7与阀门罩6之间的碰撞冲击。所述阀塞7为密度低于水的材质制成的塞子结构,如木塞子、空心塞子等,所述阀塞7上设有深入第二过水通道5的导引柱9,所述阀门罩6上设有阀门罩入水口10。所述阀门罩入水口10与第二过水通道5的高度相同,便于阀门罩6内的水位处于阀塞7的位置,使水少的情况下阀门罩6内的水位能够将阀塞7浮起,起到保护阀塞7的作用。
当洪水来临时,外水坝1的外侧水位上升,水从第一过水通道4流入到容水池3内,容水池3内的水通过阀门罩入水口10流入到阀门罩6内,阀塞7由于轻于水,因此浸在水中的阀塞7会向上漂浮,容易推动,水流从阀门罩入水口10进入,推动阀塞7向第二过水通道5移动,从而堵住第二过水通道5的进水口,当水充满阀门罩6内,水压会将阀塞7锁死在第二过水通道5的入水口,从而实现封堵,洪水会聚集在高于内水坝2的内侧很多的容水池3内,从而保护内水坝2的内侧土地上不会受到洪水的摧残。
当洪水退去后,外水坝1的水位下降,容水池3内的水从第一过水通道4流出,阀门罩6内的水从阀门罩入水口10流出,由于第一过水通道4的位置低于第二过水通道5,因此内水坝2的内侧水位高于容水池3的水位,使内水坝2内的底下水流从第二过水通道5向外流出,将阀塞7推开,打开第二过水通道5的入水口,实现内水坝2的内侧水流排水,从而实现调节水坝内外水平衡的问题,防止水坝内侧的土地积水的问题。
所述导引柱9与第二过水通道5之间隙连接,导引柱9用于引导阀塞7沿着第二过水通道5移动,降低导引柱9与第二过水通道5之间的摩擦,便于阀塞7的移动。所述导引柱9为锥形柱体,使导引柱9具有水位微调作用,当导引柱9在第二过水通道5移动时,阀塞7可在前后移动的过程中具有水平微调移动,可平衡阀塞7收到到水平力,起到保护导引柱9的作用。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水坝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水坝与内水坝,所述外水坝与内水坝之间形成容水池,所述外水坝上设有连通外侧水道的第一过水通道,所述内水坝上设有连通内侧水道的第二过水通道,所述容水池内设有罩在第二过水通道入水口的阀门罩,所述阀门罩内设有用于封堵第二过水通道的阀塞,所述阀塞上设有深入第二过水通道的导引柱,所述阀门罩上设有阀门罩入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坝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水通道的高度低于第二过水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坝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塞为密度低于水的材质制成的塞子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坝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柱与第二过水通道之间隙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坝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柱为锥形柱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坝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罩入水口与第二过水通道的高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坝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塞的封闭侧设有密封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坝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塞的背侧设有缓冲层。
CN201920221153.7U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水坝防洪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849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1153.7U CN209584992U (zh)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水坝防洪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1153.7U CN209584992U (zh)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水坝防洪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84992U true CN209584992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54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2115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84992U (zh)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水坝防洪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849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53164U (zh) 引水隧洞进水口分层取水结构
CN104234013B (zh) 一种水库大坝
CN112281770B (zh) 采用底孔与表孔联合泄洪消能的泄洪结构
CN209523161U (zh) 一种生态断头浜导流结构
CN109778800B (zh) 渐变跌坎型消力池
CN111809579B (zh) 一种自掺气三元水跃消力池
CN209584992U (zh) 一种水坝防洪系统
CN108316259A (zh) 导流隧洞单设临时堵头联合闸门下闸封堵布置及方法
CN204311430U (zh) 一种水囊式水力升船装置
CN110056069A (zh) 一种高压防洪下水道排水系统
CN204715194U (zh) 带小型景观闸门的桥
CN204753527U (zh) 链轮式水力自控翻板闸门
CN104099908B (zh) 重力式拦沙导沙结构
CN210459143U (zh) 一种利用导流堤及船闸实现过鱼功能的组合结构
CN203096696U (zh) 一种高低复合型壅水堰
CN210013229U (zh) 一种透水型沉箱
CN207727508U (zh) 一种用于断头河活水的柔性拓扑导流墙
CN207919510U (zh) 导流隧洞利用永久堵头首段联合闸门下闸封堵布置
CN215165356U (zh) 一种用于中小型水工建筑物的消能放空结构
CN108086264B (zh) 集约式洪灌渠道
CN205636668U (zh) 挡流板截流装置
CN104499472B (zh) 一种水囊式水力升船装置
CN107859009A (zh) 导流隧洞利用永久堵头首段联合闸门下闸封堵布置及方法
CN213926160U (zh) 一种中型闸坝面流消能实用堰结构
CN106836145A (zh) 高心墙堆石坝防渗墙与廊道滑动柔性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