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70535U - 一种检测模块与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模块与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70535U
CN209570535U CN201822088662.5U CN201822088662U CN209570535U CN 209570535 U CN209570535 U CN 209570535U CN 201822088662 U CN201822088662 U CN 201822088662U CN 209570535 U CN209570535 U CN 209570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rkroom
detection module
module according
sample
objective 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886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
王琴
汪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ruik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rui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ruik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rui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886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70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70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70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模块与检测设备,其中检测模块包括暗室,暗室上设有连通该暗室的内腔的样品开口,内腔在样品开口被封闭后形成黑暗空间;载物台,载物台用于承载待测试的样品,载物台可相对暗室运动,以从样品开口进入或者离开内腔;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用于在内腔形成黑暗空间后获取待测信息。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暗室、载物台与检测装置,暗室上设有连通该暗室的内腔的样品开口,载物台用于装载待测样品与闪烁体,且载物台可进入暗室的内腔中,协助暗室构造黑暗空间,使得待测样品、闪烁体处于同一黑暗空间内进行检测,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适应于低能射线的检测,有利于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操作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模块与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幽门螺杆菌检测设备,尤其是涉及幽门螺杆菌检测设备中的检测模块。
背景技术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致病因子,而及时、准确地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关键。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检测方式,其中呼吸试验是一种快速、可靠、安全、无痛苦的检测方式,呼吸试验的原理是基于Hp在体内产生大量的尿素酶,困此若给感染Hp的患者口服同位素标记碳的尿素药物(如尿素[14C]),则尿素被分解后产生的同位素标记二氧化碳从肺呼出。收集呼气样本,用仪器检测同位素标记二氧化碳的量,阳性患者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明显增高,检测H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极高,Hp清除后则呼出减少或消失。
目前临床使用的呼气试验包括电离式检测Hp等形式。电离式检测Hp通常采用卡式测量方式,卡式测量方式采用盖-革(GM)计数法,是通过β射线在G-M计数管中直接引起惰性气体电离的方式测量β射线的衰变率,与传统的液体闪烁计数法不同的是,该方法不需要暗室和特殊的铅屏蔽,无需对信号进行特殊放大,无需液态样品,解决了液体闪烁计数法的问题,但该方法测量效率低,测试时间长,并且受本底计数率的影响,准确率低,不利于及时、准确地诊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
因此,需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呼气试验检测效率低和准确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模块,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卡式测量方式测量准确率低和测试时间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检测模块的检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检测模块,包括
暗室,所述暗室上设有连通该暗室的内腔的样品开口,所述内腔在所述样品开口被封闭后形成黑暗空间;
载物台,所述载物台用于承载待测试的样品或装有所述样品的样品装载装置,所述载物台可相对所述暗室运动,以从所述样品开口进入或者离开所述内腔;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内腔形成黑暗空间后获取待测信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载物台上设有遮光结构,当所述载物台进入所述内腔并运动至设定位置后,所述遮光结构封闭所述样品开口;
或者,所述暗室上设有遮光结构,当所述载物台完全进入所述内腔后,所述遮光结构封闭所述样品开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载物台上的遮光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载物台端部的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与所述样品开口所在的暗室端壁贴合以封闭所述样品开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载物台包括载物台主体,所述载物台主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放置样品或装有样品的样品装载装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安装槽的周边上设有与该安装槽连通的缺口,所述缺口包括向该安装槽的外侧伸出的伸出段。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槽底的窗口,所述窗口用于在所述样品或所述样品装载装置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时展露所述样品上的信息区域。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还包括滑轨组件,所述载物台通过所述滑轨组件与所述暗室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滑轨组件包括与所述载物台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暗室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且可相对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滑动的活动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还包括动力模块,所述载物台可在所述动力模块的驱动下相对所述暗室运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动力源与传动装置,所述动力源包括可主动旋转的驱动轴,所述传动装置分别与所述驱动轴、载物台连接,以将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载物台的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齿轮与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载物台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或者,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同步带、主动轮与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同步带绕在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上,所述载物台与所述同步带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丝杆与丝杆座,所述丝杆座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杆座与所述载物台固定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丝杆座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包括可主动伸缩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载物台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为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动子与所述载物台固定连接,所述直线电机的定子与所述暗室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暗室上设置连通所述内腔的辅助开口,所述暗室的外侧连接有完全覆盖所述辅助开口的遮光罩,所述动力源位于所述暗室的外侧,并安装在所述遮光罩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还包括第一位置传感器与第二位置传感器,当所述载物台进入所述暗室并运动至第一设定位置时,触发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当所述载物台移出所述暗室并运动至第二设定位置时,触发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与第二位置传感器之间的第三位置传感器,当所述载物台进入所述暗室运动至第三设定位置时,触发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暗室由一体成型工艺制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暗室包括至少两块侧板,所述侧板相互拼接并围绕形成所述内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暗室包括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包括上侧壁,自所述上侧壁的后侧弯折而成的后侧壁,以及分别自所述上侧壁的左右两侧弯折而成的左侧壁与右侧壁,所述后侧壁与所述左侧壁之间相连接,以及所述后侧壁与所述右侧壁之间相连接;
所述第二侧板包括下侧壁,所述下侧壁分别与所述后侧壁、左侧壁与右侧壁相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后侧壁上朝向所述左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弯折部,朝向所述右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弯折部,所述左侧壁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右侧壁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
所述左侧壁上朝向所述下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弯折部,所述右侧壁上朝向所述下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弯折部,所述下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三弯折部、第四弯折部贴合并通过紧固件锁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第二侧板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下侧壁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之间具有安装空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暗室上还设置有连通该暗室的内腔的检测开口,所述检测装置的探测端与所述检测开口相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还包括遮光连接件,所述遮光连接件与所述检测装置之间,以及所述遮光连接件与所述暗室之间均相互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遮光连接件包括第一遮光管,所述第一遮光管遮光连接于所述检测开口处,所述检测装置插接在所述第一遮光管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遮光连接件还包括遮光板,所述第一遮光管自所述遮光板上伸出,所述遮光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遮光管的过孔,其中,所述遮光板与所述暗室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一遮光管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检测开口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遮光连接件还包括相对所述第一遮光管设置在所述遮光板的对侧的第二遮光管,所述第二遮光管与所述第一遮光管连通,所述第一遮光管伸出所述暗室外,所述第二遮光管伸入所述暗室内,所述检测装置同时插接在所述第一遮光管与所述第二遮光管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第一遮光管一体连接于所述检测开口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遮光连接件包括连接在所述检测装置上的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与所述暗室的侧壁贴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检测装置的探测端与进入所述暗室后的所述待测试的样品之间设置有固态闪烁体,所述待测信息包括所述样品激发所述固态闪烁体后形成的光信号。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固态闪烁体设置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探测端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固态闪烁体附着于所述待测试的样品。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样品装载装置设置有用于装载所述样品的装载槽,所述固态闪烁体设置于所述装载槽的槽口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样品装载装置设有吹气口、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吹气口、所述进气通道、所述装载槽和所述出气通道依次相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固态闪烁体为固态闪烁膜,所述固态闪烁膜贴附于所述装载槽的槽口处。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检测装置为闪烁探测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闪烁探测器包括光电倍增管,所述光电倍增管的阴极端连接于所述检测开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还包括扫码装置,所述扫码装置用于识别所述样品的标识信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还包括固定件与活动件,其中,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暗室连接并相对所述暗室固定;所述活动件可相对所述固定件运动,且可在运动至第一设定位置后锁止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扫码装置可相对所述活动件运动,且可在运动至第二设定位置后锁止在所述活动件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活动件可相对所述固定件转动,所述扫码装置可相对所述活动件沿直线方向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活动件上设有圆弧槽,所述圆弧槽的圆心与所述活动件的转动轨迹同心,其中,
还包括螺钉与螺母,所述固定件上设有过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圆弧槽、所述过孔后与所述螺母连接;
或者,还包括螺母与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的螺柱,所述螺柱穿过所述圆弧槽后与所述螺母连接;
或者,还包括螺钉,所述固定件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圆弧槽后与所述螺纹孔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还包括螺钉与螺母,所述活动件上设有条形槽,所述扫码装置上设有过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条形槽、所述过孔后与所述螺母连接;
或者,还包括螺钉,所述活动件上设有条形槽,所述扫码装置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条形槽后与所述螺纹孔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活动件可相对所述固定件转动,所述扫码装置件可相对所述活动件转动;
或者,所述活动件可相对所述固定件沿直线方向移动,所述扫码装置可相对所述活动件转动;
或者,所述活动件可相对所述固定件沿直线方向移动,所述扫码装置可相对所述活动件沿直线方向移动。
一种检测设备,包括上述检测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暗室、载物台与检测装置,暗室上设有连通该暗室的内腔的样品开口,载物台用于装载待测样品或装有样品的样品装载装置,且载物台可进入暗室的内腔中,使得待测试的样品可处于黑暗空间内供检测装置近距离进行检测,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适应于样品所放射出的低能射线的检测,有利于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操作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检测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检测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暗室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暗室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载物台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载物台另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暗室与检测装置连接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暗室与检测装置连接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暗室与检测装置连接的第五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暗室与检测装置连接的第六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滑轨组件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动力模块、载物台与暗室连接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载物台、滑轨组件与齿条连接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位置调整机构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位置调整机构第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16是扫码装置与暗室连接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参照图1、图2,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检测模块的立体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检测模块包括暗室1、载物台2与检测装置3,暗室1上设有连通该暗室的内腔的样品开口,载物台2可相对暗室1运动,以从样品开口进入或者离开内腔,实现样品的自动进样与出样,同时,内腔在样品开口被封闭后形成黑暗空间,以满足基于固态闪烁体的检测技术的环境需求。检测装置3在内腔形成黑暗空间后获取待测信息。此外,检测模块还包括用于驱动载物台2运动的动力模块4,以及用于对样品的标识进行识别的扫码装置5,以下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参照图3、图4,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暗室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暗室1优选为矩形的盒体结构,其内部具有用于存放样品的内腔。暗室1的前侧面上设有连通该内腔的样品开口101,载物台2可通过该样品开口101进出内腔。暗室1的上侧壁还设有检测开口102,其用于与检测装置3连接,实现对暗室内待测信息的采集。
为了达到无光检测的目的,暗室1除了样品开口101外不得有其他的光线泄漏点(检测开口102在正常使用时一直与检测装置3连接,可视为不透光结构),基于此,暗室1可以采用铸造等一体成型工艺制成,或者暗室1也可以由多块侧壁拼接而成,本实施例采用后者,具体的,暗室1包括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均有钣金件折弯而成,其中第一侧板11包括上侧壁111,自上侧壁111的后侧弯折而成的后侧壁112,以及分别自上侧壁111的左右两侧弯折而成的左侧壁113与右侧壁114。由于上侧壁111、后侧壁112、左侧壁113与右侧壁114均由一块板材折弯而成,故后侧壁112、左侧壁113、右侧壁114分别与上侧壁111的连接处均不存在光线的泄漏点。
后侧壁112上朝向左侧壁11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弯折部(未示出),朝向右侧壁11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弯折部115,左侧壁113与第一弯折部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右侧壁114与第二弯折部115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实现后侧壁112与左侧壁113之间,以及后侧壁112与右侧壁114之间的遮光连接。
第二侧板12包括下侧壁121,以及分别自下侧壁121的左右两侧弯折而成的支撑架122。下侧壁121分别与后侧壁112、左侧壁113、右侧壁114遮光连接,从而围绕形成暗室1的主体结构。支撑架122之间具有安装空间,用于安装动力装置等其他构件。
左侧壁113上朝向下侧壁1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弯折部116,右侧壁114上朝向下侧壁121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弯折部117,下侧壁121分别与第三弯折部116、第四弯折部117贴合并通过紧固件锁紧,下侧壁121与后侧壁112、左侧壁113、右侧壁114之间的遮光连接。下侧壁121与后侧壁112、左侧壁113、右侧壁114之间还可以设置密封圈,以进一步增加遮光能力。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暗室1除样品开口101外不存在其他的光线泄漏点,保证测试时无光或黑暗环境的构建。
在暗室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由三块以上的侧板构成暗室,比如将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的上侧壁111、后侧壁112、左侧壁113、右侧壁114中的任意一块或者多块单独分割,本实用新型对侧板的数量不做限制。此外,后侧壁112与左侧壁113之间,以及后侧壁112与右侧壁114之间也可以采用紧固件进行固定,下侧壁121与后侧壁112、左侧壁113、右侧壁114之间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如图4所示,下侧壁121上设有若干的辅助开口123,辅助开口123用于实现暗室与外部的功能设备的连接,功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动力模块、扫码装置、位置传感器等。
参照图5、图6,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载物台不同方向上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载物台2包括载物台主体,载物台主体作为载物台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使载物台具有足够的位置放置样品或装载有样品的样品装载装置,同时其体积更为紧凑以便于载物台进出于暗室,本实施例中的载物台主体优选采用近似平板的结构。
具体地,载物台主体包括基板21,以及设于基板21的两侧并向基板21的底面方向伸出的侧板22,基板21的底面上还伸出有与侧板22平行的挡板211,挡板211优选为两处,分别与相近的侧板22之间形成固定槽,该固定槽内可以用于安装滑轨组件,以实现载物台2与暗室1的滑动连接。
基板21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槽212,该安装槽212用于放置待测试的样品或用于放置装载有样品的样品装载装置。载物台2可与未示出的样品装载装置配合使用,待测试的样品可置于样品装载装置的装载槽中,固态闪烁膜可贴设在装载槽的槽口处并可紧贴样品,然后将样品装载装置放置在载物台2上,载物台2最后进入暗室1参与检测。具体的,该样品装载装置(图中未示出)除了具有装载样品的功能外,其还可以具有气体采集功能,即该样品装载装置可以为让待测者吹气并可收集待测者所呼出气体的样品采集装置,比如集气卡等。此样品采集装置可设有吹气口、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吹气口、进气通道、装载槽和出气通道可依次连通,固态闪烁膜可事先贴设于装载槽的槽口处,从而,待测者在服用了含同位素标记碳的尿素药物(比如尿素[14C]药物)后,待测者体内会通过分解该尿素药物呼出带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则当待测者对着吹气口吹气后,该样品采集装置的装载槽中预先放置的样品载体可吸收该带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成为待测试的样品,由此完成样品采集。进而,该样品采集装置可以放置在载物台2的安装槽上随同载物台2进入暗室1内以供检测装置3对待测试的样品进行闪烁检测。载物台2进入暗室1后,检测装置3的探测端会对准放置有待测试样品的安装槽212或装载槽的槽口,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样品载体本质上是一种吸收件,其可由棉质或无纺布基片加上可用于吸附二氧化碳气体的吸附剂制成,由此可吸收被测者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安装槽212既可以是自基板21的表面向内凹陷的凹槽,也可以是由突出于基板21表面的连续挡边或者断续挡边围绕形成的槽位。
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槽212除了可以放置上述样品装载装置,还可以对该样品装载装置进行固定,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12的形状与样品装载装置的外形相吻合,通过安装槽212的槽壁对样品装载装置进行限位。
在安装槽212的槽底与槽壁的连接处还设置有一圈凸起215,该凸起215用于承载上述样品装载装置,以使该样品装载装置与安装槽212的槽底之间形成间隙。
安装槽212的周边上设有与该安装槽连通的缺口213,缺口213包括向该安装槽212的外侧伸出的伸出段,该伸出段用于供用户的手指或者其他工具伸入以取出样品装载装置。进一步地,缺口213还包括向该安装槽212的内部伸入的伸入段,伸入段沿安装槽的底部方向贯穿安装槽212的槽底。当样品装载装置放置于安装槽212内时,样品装载装置覆盖在伸入段的上方,故用户的手指或者其他工具可以通过缺口213伸入至样品装载装置周边的下方,可以更方便的取出上述样品装载装置。
进一步的,安装槽212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组缺口213,同一组内的缺口213对称分布在安装槽212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12的槽底上还设置有贯穿槽底的窗口214,该窗口214可用于扫码装置对待测试样品或样品装载装置的扫描,具体地,当上述样品装载装置放置于安装槽212内时,窗口214正对于该样品装载装置或待测试的样品上的信息区域,此时扫码装置5便可以对信息区域进行扫描。此处信息区域可以是一维码或者二维码等。
本实施例中,载物台2还可以在进入暗室1后封闭暗室的样品开口101,避免外部的光线进入暗室以造成干扰。为实现这一目的,载物台主体的一端设有作为遮光结构的遮光板23,遮光板23平行于载物台主体的端面,且遮光板23包括伸出于载物台主体外侧的遮光部231。使用时,载物台2承载上述样品装载装置或待测试的样品进入暗室1并运动至设定位置后,遮光板23上的遮光部231与样品开口101所在的暗室端壁贴合,实现载物台2与暗室1的遮光连接。遮光部231朝向载物台主体的一侧表面上密封贴合有密封圈等密封件,以进一步增加遮光能力。
作为封闭样品开口101的其他实施例,遮光结构也可以安装在暗室1上,通过旋转或者平移的方式封闭/打开样品开口101,在此实施例中,遮光结构在载物台2完全纳入暗室1的内腔后封闭样品开口101。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3与暗室1之间为遮光连接,以避免外界光线从二者的连接处进入暗室1,从而影响测量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遮光连接件,遮光连接件与检测装置3之间,以及遮光连接件与暗室1之间均为遮光连接,从而最终实现暗室1与检测装置3之间的无光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两种解决遮光连接件与暗室1、检测装置3之间进行遮光连接的思路:
一、遮光连接件包括有第一遮光管,该第一遮光管首先与暗室1进行连接,保证第一遮光管与暗室1的连接处没有光线泄漏,然后将检测装置3上具有探测窗口的探测端插入第一遮光管中,通过第一遮光管的管壁建立无光通道,保证第一遮光管与检测装置的连接处没有光线泄漏。
第一遮光管可以是独立于暗室1的部件,通过其他部件与暗室1连接,也可以通过一体连接工艺直接固定于暗室1之上。此处的其他部件可以是遮光板,第一遮光管从遮光板上伸出,遮光板则与暗室1的侧壁贴合安装。此处的一体连接工艺可以是注塑、铸造等一体成型工艺,也可以是焊接、粘接等工艺。
第二、遮光连接件包括一体连接在检测装置3上的遮光板,遮光板与暗室1的侧壁贴合,此处的一体连接工艺与上述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在遮光连接件与检测装置3的连接处,以及遮光连接件与暗室1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器件如密封圈等,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遮光能力。
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装置3所获取的待测信息为具有放射能力的样品激发闪烁体后的生成的光信号,具体的,所称的闪烁体为能被待测试样品中的14C所放射的β-粒子激发的固态闪烁体。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中的检测装置3可为闪烁探测器,闪烁探测器为可对闪烁体受激发所产生的光信号进行检测的装置,本实施例优选为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的阴极端即为探测端。该固体闪烁体可设置于检测装置3的探测端与进入暗室1后的待测样品之间,较佳的,该检测装置3的探测端可贴近固态闪烁体,以便提升检测准确率。具体来说,该固态闪烁体可以固态闪烁片的方式设置于检测装置3的探测端处,或者该固态闪烁体可以固态闪烁膜的方式包裹于待测试样品的外表面,或者待测试样品上混合有固态闪烁粉末,又或者固态闪烁体可以固态闪烁片的方式设置在样品装载装置的装载槽的槽口处。通过采用固态闪烁体来实现闪烁检测,可以提升检测操作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另外,通过将待测试样品和固态闪烁体共同置于同一暗室1内来实现检测,可以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固态闪烁体既可使用市售产品如晶体闪烁体、塑料闪烁体、闪烁微粒、闪烁体粉末等,也可以使用自制的各类固态闪烁体。选用的闪烁体材料需要能被14C的β射线激发,且发射的光谱范围应与闪烁探测器的探测响应范围一致。典型的光电倍增管型的检测装置可选用塑料闪烁体如丙稀酸塑料闪烁体、聚苯乙烯闪烁体、聚萘脂闪烁体等,也可选用2,5-二苯恶唑(PPO)1,4-双2,5-苯基恶唑苯(POPOP)、对联三苯等闪烁体制作的涂层、微粒等等。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固态闪烁体的形状、大小和厚薄进行限制,当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暗室与检测装置连接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暗室1的顶部侧壁上通过一体连接工艺固定有第一遮光管13,第一遮光管13与顶部侧壁垂直连接,并朝暗室1的外侧伸出,第一遮光管13通过检测开口102与暗室1的内部空间连通。
光电倍增管上具有探测窗口的阴极端插入至第一遮光管13内,使得探测窗口朝向暗室的内部空间。光电倍增管的外壁与第一遮光管1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未示出的密封圈进行密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遮光管13伸入至暗室内部,第一遮光管13通过开口与外界连通,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遮光管13既包括伸出暗室外侧的外管,还包括伸入暗室内部的内管,以进一步增加无光通道的长度。
实施例四
参照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暗室与检测装置连接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遮光连接件包括第一遮光管61与遮光板62,第一遮光管61与遮光板62垂直连接,且遮光板62上设有连通第一遮光管61的过孔,具体地,遮光板62为固定于第一遮光管61末端的环形板,遮光板62上设置有若干的安装孔。
遮光板62与暗室1的顶部侧壁贴合,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进行锁止,光电倍增管上具有探测窗口的探测端插入至第一遮光管61内,使得探测窗口朝向暗室的内部空间。光电倍增管的外壁与第一遮光管61的内壁之间,以及遮光板62与暗室1的顶部侧壁之间设置有未示出的密封圈进行密封。
本实施例中遮光板62与顶部侧壁的外表面贴合,第一遮光管61朝暗室1的外部伸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遮光连接件的安装方案还具有其他变形,包括:遮光板62与顶部侧壁的外表面贴合,第一遮光管61朝暗室1的内部伸出;或者遮光板62与顶部侧壁的内表面贴合,第一遮光管61朝暗室1的外部伸出;或者遮光板62与顶部侧壁的内表面贴合,第一遮光管61朝暗室1的内部伸出。
本实施例中采用独立于暗室1与光电倍增管之外的遮光连接件进行连接,通过更换不同结构与尺寸的遮光连接件,可以适配不同的暗室1与光电倍增管。
实施例五
参照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暗室与检测装置连接的第五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遮光连接件除上述的第一遮光管61、遮光板62之外,还设有第二遮光管63,第一遮光管61、第二遮光管63分别位于遮光板62的相对侧,并分别与遮光板62垂直连接,遮光板62上设有连通第一遮光管61、第二遮光管63的过孔,具体地,遮光板62为固定于第一遮光管61、第二遮光管63连接处的环形板,遮光板62上设置有若干的安装孔。
遮光板62与暗室1的顶部侧壁贴合,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进行锁止,第一遮光管61伸出暗室外,第二遮光管63伸入暗室1内。光电倍增管上具有探测窗口的探测端通过第一遮光管61插入至第二遮光管63内,使得探测窗口朝向暗室的内部空间。光电倍增管的外壁与第一遮光管61的内壁之间,以及光电倍增管的外壁与第二遮光管63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未示出的密封圈进行密封。
本实施例中遮光板62与顶部侧壁的外表面贴合,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遮光板62也可以与顶部侧壁的内表面贴合。
实施例六
参照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暗室与检测装置连接的第六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光电倍增管的外侧一体连接有遮光板31,遮光板31上设有若干的安装孔。遮光板31与暗室1的顶部侧壁贴合,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进行锁止。遮光板31与暗室1的顶部侧壁之间设置有未示出的密封圈进行密封。
参照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滑轨组件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滑轨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71、第二固定部72与活动部73。其中第一固定部71安装在载物台2上的固定槽内,第二固定部72安装于暗室1的下侧壁121上,活动部73位于第一固定部71与第二固定部72之间,通过若干未示出的滚珠实现与第一固定部71、第二固定部72的滑动连接,进而当滑轨组件分别与暗室1、载物台2装配完成后,载物台2可以相对暗室1自由滑动。
参照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动力模块第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的暗室1仅示出了用于固定滑轨与旋转电机的部分,具体为暗室1的第二侧板12部分。
动力模块4包括具可主动旋转的驱动轴的动力源,以及可将驱动轴的旋转转化为载物台的移动的传动装置。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动力源为固定在上述安装空间内的旋转电机43,传动装置包括齿轮41与齿条42,其中齿轮41与旋转电机43的驱动轴固定连接,齿条42与载物台2固定连接,齿轮41与齿条42啮合,随着驱动轴的旋转,齿轮41将带动齿条42移动,进而带动载物台2移动。
本实施例中旋转电机43设于下侧壁121的下表面,安装于支撑架122之间的安装空间内,相对于将旋转电机43安装在暗室1内的方式,有助于缩小暗室1的体积,同时又能利用暗室1的支撑架122之间的空间,有助于提高检测模块整体的空间利用率。齿轮41自第二侧板12上的辅助开口123伸出后与载物台2上的齿条42啮合。参照图1,暗室1的外侧设置有遮光罩44,遮光罩44通过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在下侧壁上,并完全覆盖辅助开口123,旋转电机43则安装于遮光罩44内,避免外界光线从辅助开口123进入暗室1。
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载物台运动的自动化控制,本实施例还设置有位置检测器件,参照图12与图13,下侧壁121上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81、第二位置传感器82与第三位置传感器83,第一位置传感器81设置于下侧壁121的中部,第二位置传感器82设置于下侧壁121上靠近样品出口101的位置,第三位置传感器83则设于第一位置传感器81、第二位置传感器82之间,并靠近第一位置传感器81。载物台2的基板21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触发片215与第二触发片216,第一位置传感器81与第三位置传感器83位于第一触发片215的移动路径上,第二位置传感器82位于第二触发片216的移动路径上。
当载物台2进入暗室1并运动至第一设定位置时,第一触发片215触发第一位置传感器81,此时意味着载物台2已经运动至暗室内部的极限位置;当载物台2移出暗室运动至第二设定位置时,第二触发片216触发第二位置传感器82,此时意味着载物台2已经运动至暗室外部的极限位置;当载物台2进入暗室并运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时,第一触发片215触发第三位置传感器83,进而触发扫码装置5。在本实用新型动力模块的其他实施例中,传动装置包括同步带、主动轮与从动轮,主动轮与旋转电机43的驱动轴固定连接,同步带绕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上,载物台2与同步带固定连接,随着旋转轴的正反旋转,同步带将带动载物台2反复移动。
同步带、主动轮与从动轮可以设置在暗室内部,以减少暗室上供传动装置穿过的开口,增加暗室的遮光性能;主动轮与从动轮也可以设置暗室的外侧,同步带的部分带体穿过暗室上的空隙后进入暗室内部以连接载物台,如此可以减小暗室的体积,简化暗室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动力模块的其他实施例中,传动装置包括丝杆与丝杆座,丝杆座与旋转电机43的驱动轴固定连接,丝杆座与载物台2固定连接,丝杆与丝杆座螺纹连接,随着旋转轴的正反旋转,丝杆座将带动载物台2反复移动。
旋转电机也可由旋转气缸代替。
在本实用新型动力模块的其他实施例中,动力模块采用电缸,电缸的驱动轴与载物台连接,通过驱动轴的主动伸缩带动载物台往复移动,可以省去上述实施例中用于进行运动转换的传动装置。
电缸还可以由伸缩气缸等具有可主动伸缩的驱动轴的动力器件代替。
在本实用新型动力模块的其他实施例中,动力模块采用直线电机,直线电机的动子与载物台2固定连接,直线电机的定子与第二侧板12固定连接,当直线电机通电后,动子将带动载物台2反复移动。
上述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动力模块第一实施例相同,或者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经过简单调整得到,在此不作赘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扫码装置5,扫码装置5用于扫描样品装载装置(或样品)上的条码,从而对样品装载装置(样品)进行识别。扫码装置5优选安装在遮光罩44内,其扫描头通过暗室1底壁上的辅助开口123与载物台2上的窗口214对样品装载装置的底部条码进行扫描。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用于对扫码装置5进行位置调整的位置调整机构,其包括固定件与活动件,其中固定件用于将位置调整机构整体固定于暗室1上,活动件则用于安装扫码装置5。
在本实用新型中,活动件可相对固定件运动,且可在运动至第一设定位置后锁止在固定件上,同样的,扫码装置5可以相对活动件运动,且可在运动至第二设定位置后锁止在活动件上。通过活动件相对固定件的运动,以及扫码装置5相对活动件的运动,可以最终实现扫码装置5的位置调整。
本实用新型中所称的“运动”包括沿曲线方向的移动与沿直线方向的移动,其中沿曲线方向的移动优选为沿一完整圆周方向的移动,即转动。
以下结合实施例与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4、图15,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位置调整机构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位置调整机构包括固定件51与活动件52。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51与活动件52分别为板状结构。固定件51与活动件5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转轴孔,当二者的转轴孔重合并穿入转轴时,活动件52可以相对固定件51绕该转轴转动。该转轴即可以相对固定件51与活动件52拆分,也可以固定在固定件51与活动件52中的任意一个之上。
活动件52上设置有圆弧槽521,圆弧槽521的圆心与活动件52的转动轨迹同心。固定件51上设有过孔511,过孔511位于活动件52的转动轨迹上。当过孔511与圆弧槽521重合时,可以设置未示出的螺钉穿过过孔511与圆弧槽521,并在螺钉的端部旋上未示出螺母,如此,当螺母旋松时,活动件52便可以在圆弧槽521的行程范围内相对固定件51转动;当螺母旋紧时,活动件52便被锁止在固定件51上。螺母既可以相对固定件51拆分,也可以固定在固定件51之上,螺母也可以由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的过孔511代替。
也可以直接在固定件51上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螺柱,螺柱在穿过圆弧槽521后与螺母连接,其同样可以实现锁止与解锁的操作。
此外,圆弧槽也可以设置在固定件51上。
活动件52上还设置有条形槽522,该条形槽一方面用于固定扫码装置5,另一方面又可用于扫码装置5的位置调整。条形槽522的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包括但不限于图示的竖直方向、水平方向以及倾斜方向等。此外,固定件51上的条形槽522可以是多条,并且多条条形槽522可以沿不同的方向分布,扫码装置5可以选择不同方向的条形槽522进行安装,从而可以沿不同的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扫码装置5上可以设置过孔,螺钉穿过条形槽522、过孔后与螺母连接,也可以在扫码装置5上设置螺纹孔,螺钉穿过条形槽522后与螺纹孔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活动件52可相对固定件51转动,同时扫码装置5也可相对活动件52转动,其中活动件52相对固定件51的转动结构、锁止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扫码装置5相对活动件52的转动结构、锁止结构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即使得扫码装置5与活动件52转动连接,活动件52上设置有区别于圆弧槽521的另一圆弧槽,该圆弧槽的圆心与扫码装置5的转动轴心同心,并在扫码装置5上设置过孔、螺纹孔、螺柱等用于锁止的结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活动件52可相对固定件51沿直线方向移动,同时扫码装置5可相对活动件52转动,其中活动件52相对固定件51沿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即在固定件51与活动件52中的至少一个上开设条形槽,二者通过条形槽进行直线方向上的位置调整。
扫码装置5相对活动件52的转动结构、锁止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活动件52可相对固定件51沿直线方向移动,同时扫码装置5也可相对活动件52沿直线方向移动,沿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中,活动件52的移动方向与扫码装置5的移动方向不相同,使得扫码装置5最终具有更大的调整范围。
参照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扫码装置与暗室连接的立体示意图,图中仅示出了暗室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暗室1的底部上设有连通暗室内部空间的辅助开口123,固定件51与暗室1固定连接,扫码装置5上设置有螺纹孔,其通过条形槽522、螺钉等紧固件固定于活动件52上。通过转动活动件52以及移动扫码装置5,可以调整扫码装置上的扫描窗口的朝向,使其对准侧壁上的辅助开口123。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51具有与侧壁贴合的水平板,以及与该水平板固定连接的第一竖直板,过孔511与转轴孔均位于第一竖直板上。活动件52包括与第一竖直板固定连接的第二竖直板,以及与第二竖直板固定连接的第三竖直板,圆弧槽521位于第二竖直板上,条形槽522位于第三竖直板上。通过合理调整固定件51与活动件52上各部分的弯折方式,可以使得位置调整机构能够充分利用暗室侧壁上的空闲空间,提供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检测模块的检测设备,该检测设备可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使用该检测设备对待测者进行检测的流程可如下:
让待测者服下含同位素标记碳的尿素药物;
让待测者对着上述待测试样品的样品载体或装有该样品载体的样品采集装置进行呼气,待持续呼气时间已经达到设定时间(通常为3分钟)后即可停止呼气;
将采集完气体的待测试样品或样品采集装置放置于检测设备的载物台2上,使载物台2进入暗室1内供检测装置3进行检测;
通过该检测设备上的显示装置显示检测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待测者在服用了带同位素标记碳的尿素药物(比如尿素[14C]药物)后,其体内可从该尿素药物分解出带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之后待测者对样品载体或装有样品载体的样品装载装置呼气,可使样品载体吸收带有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而成为待测试的样品,接着再将待测试的样品或装有样品的上述样品装载装置放置于载物台2的安装槽212上,使载物台2进入暗室1内即可使上述检测装置3完成检测。上述待测试的样品因为吸附了同位素标记碳[14C]的二氧化碳,可放射出低能β射线,该β射线穿透力较弱,从而通过载物台2将待测试的样品和固态闪烁体置于同一暗室内来实现检测,使得待测试的样品放射出的β射线可近距离无阻隔地激发固态闪烁体发出光信号,检测装置3可直接感应上述光信号,另外,暗室结构还提供了较好的遮光条件,由此使得闪烁检测设备进行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较高,操作上也比较简单、方便、安全。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的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43)

1.一种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暗室,所述暗室上设有连通该暗室的内腔的样品开口,所述内腔在所述样品开口被封闭后形成黑暗空间;
载物台,所述载物台用于承载待测试的样品或装有所述样品的样品装载装置,所述载物台可相对所述暗室运动,以从所述样品开口进入或者离开所述内腔;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内腔形成黑暗空间后获取待测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台上设有遮光结构,当所述载物台进入所述内腔并运动至设定位置后,所述遮光结构封闭所述样品开口;
或者,所述暗室上设有遮光结构,当所述载物台完全进入所述内腔后,所述遮光结构封闭所述样品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台上的遮光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载物台端部的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与所述样品开口所在的暗室端壁贴合以封闭所述样品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台包括载物台主体,所述载物台主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放置样品或装有样品的样品装载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周边上设有与该安装槽连通的缺口,所述缺口包括向该安装槽的外侧伸出的伸出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槽底的窗口,所述窗口用于在所述样品或所述样品装载装置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时展露所述样品上的信息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轨组件,所述载物台通过所述滑轨组件与所述暗室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组件包括与所述载物台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暗室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且可相对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或所述第二固定部滑动的活动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模块,所述载物台可在所述动力模块的驱动下相对所述暗室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动力源与传动装置,所述动力源包括可主动旋转的驱动轴,所述传动装置分别与所述驱动轴、载物台连接,以将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转化为所述载物台的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齿轮与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载物台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或者,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同步带、主动轮与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同步带绕在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上,所述载物台与所述同步带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丝杆与丝杆座,所述丝杆座与所述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杆座与所述载物台固定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丝杆座螺纹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包括可主动伸缩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载物台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为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动子与所述载物台固定连接,所述直线电机的定子与所述暗室固定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室上设置连通所述内腔的辅助开口,所述暗室的外侧连接有完全覆盖所述辅助开口的遮光罩,所述动力源位于所述暗室的外侧,并安装在所述遮光罩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位置传感器与第二位置传感器,当所述载物台进入所述暗室并运动至第一设定位置时,触发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当所述载物台移出所述暗室并运动至第二设定位置时,触发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与第二位置传感器之间的第三位置传感器,当所述载物台进入所述暗室运动至第三设定位置时,触发所述第三位置传感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室由一体成型工艺制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室包括至少两块侧板,所述侧板相互拼接并围绕形成所述内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室包括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包括上侧壁,自所述上侧壁的后侧弯折而成的后侧壁,以及分别自所述上侧壁的左右两侧弯折而成的左侧壁与右侧壁,所述后侧壁与所述左侧壁之间相连接,以及所述后侧壁与所述右侧壁之间相连接;
所述第二侧板包括下侧壁,所述下侧壁分别与所述后侧壁、左侧壁与右侧壁相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壁上朝向所述左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弯折部,朝向所述右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弯折部,所述左侧壁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右侧壁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
所述左侧壁上朝向所述下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弯折部,所述右侧壁上朝向所述下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弯折部,所述下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三弯折部、第四弯折部贴合并通过紧固件锁紧。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下侧壁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之间具有安装空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室上还设置有连通该暗室的内腔的检测开口,所述检测装置的探测端与所述检测开口相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光连接件,所述遮光连接件与所述检测装置之间,以及所述遮光连接件与所述暗室之间均相互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连接件包括第一遮光管,所述第一遮光管遮光连接于所述检测开口处,所述检测装置插接在所述第一遮光管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连接件还包括遮光板,所述第一遮光管自所述遮光板上伸出,所述遮光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遮光管的过孔,其中,所述遮光板与所述暗室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一遮光管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检测开口连通。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连接件还包括相对所述第一遮光管设置在所述遮光板的对侧的第二遮光管,所述第二遮光管与所述第一遮光管连通,所述第一遮光管伸出所述暗室外,所述第二遮光管伸入所述暗室内,所述检测装置同时插接在所述第一遮光管与所述第二遮光管内。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管一体连接于所述检测开口处。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连接件包括连接在所述检测装置上的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与所述暗室的侧壁贴合。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探测端与进入所述暗室后的所述待测试的样品之间设置有固态闪烁体,所述待测信息包括所述样品激发所述固态闪烁体后形成的光信号。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闪烁体设置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探测端处。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闪烁体附着于所述待测试的样品。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装载装置设置有用于装载所述样品的装载槽,所述固态闪烁体设置于所述装载槽的槽口处。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装载装置设有吹气口、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吹气口、所述进气通道、所述装载槽和所述出气通道依次相通。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闪烁体为固态闪烁膜,所述固态闪烁膜贴附于所述装载槽的槽口处。
35.根据权利要求29至34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为闪烁探测器。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闪烁探测器包括光电倍增管,所述光电倍增管的阴极端与所述检测开口连接。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扫码装置,所述扫码装置用于识别所述样品的标识信息。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与活动件,其中,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暗室连接并相对所述暗室固定;所述活动件可相对所述固定件运动,且可在运动至第一设定位置后锁止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扫码装置可相对所述活动件运动,且可在运动至第二设定位置后锁止在所述活动件上。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可相对所述固定件转动,所述扫码装置可相对所述活动件沿直线方向移动。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上设有圆弧槽,所述圆弧槽的圆心与所述活动件的转动轨迹同心,其中,
还包括螺钉与螺母,所述固定件上设有过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圆弧槽、所述过孔后与所述螺母连接;
或者,还包括螺母与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的螺柱,所述螺柱穿过所述圆弧槽后与所述螺母连接;
或者,还包括螺钉,所述固定件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圆弧槽后与所述螺纹孔连接。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钉与螺母,所述活动件上设有条形槽,所述扫码装置上设有过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条形槽、所述过孔后与所述螺母连接;
或者,还包括螺钉,所述活动件上设有条形槽,所述扫码装置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条形槽后与所述螺纹孔连接。
42.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可相对所述固定件转动,所述扫码装置件可相对所述活动件转动;
或者,所述活动件可相对所述固定件沿直线方向移动,所述扫码装置可相对所述活动件转动;
或者,所述活动件可相对所述固定件沿直线方向移动,所述扫码装置可相对所述活动件沿直线方向移动。
43.一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模块。
CN201822088662.5U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检测模块与检测设备 Active CN209570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8662.5U CN209570535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检测模块与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8662.5U CN209570535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检测模块与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70535U true CN209570535U (zh) 2019-11-01

Family

ID=68321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88662.5U Active CN209570535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检测模块与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7053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2482A (zh) * 2018-11-16 2019-02-15 深圳市福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闪烁检测方法、装置、固态闪烁体和样品采集装置
CN109557121A (zh) * 2018-12-12 2019-04-02 深圳市福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模块与检测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2482A (zh) * 2018-11-16 2019-02-15 深圳市福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闪烁检测方法、装置、固态闪烁体和样品采集装置
CN109342482B (zh) * 2018-11-16 2024-05-28 深圳市福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闪烁检测装置、方法及其应用
CN109557121A (zh) * 2018-12-12 2019-04-02 深圳市福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模块与检测设备
CN109557121B (zh) * 2018-12-12 2024-02-27 深圳市福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模块与检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4138B (zh) 一种多模态小动物分子影像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CN209570535U (zh) 一种检测模块与检测设备
EP1345528A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diovascular imaging, cardiovascular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detecting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N109557121A (zh) 一种检测模块与检测设备
CN104216002A (zh) 一种α、β、γ放射性气溶胶连续取样测量装置
CN202714844U (zh) 一种多模态小动物分子影像成像装置
WO2012171009A1 (en) Compact endocavity diagnostic probes with rotatable detector for enhanced nuclear radiation detection and 3d image reconstruction
CN209570534U (zh) 一种暗室组件与检测设备
CN105676257B (zh) 小型化移动式固体、液体物质中放射性活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5506626U (zh) β射线法三通道大气颗粒物监测设备
CN209446593U (zh) 一种微流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CN209570533U (zh) 一种双重遮光的暗室连接结构与检测设备
CN209656600U (zh) 一种闪烁检测装置
CN209570532U (zh) 一种载物台驱动组件与检测设备
CN109540956A (zh) 一种暗室组件与检测设备
CN110471098A (zh) 基于碳量子点荧光生物传感器的氡辐射剂量检测方法
RU114369U1 (ru) Перенос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скрытых веществ (варианты)
CN209570704U (zh) 一种闪烁检测设备的载物台及闪烁检测设备
CN109655478B (zh) 一种闪烁检测装置
CN113663233A (zh) 一种核医学内放疗辐射剂量检测及诊疗系统
CN209367258U (zh) 一种抽插式更换测试台的屏蔽室
CN209513665U (zh) 一种遮光连接结构与检测设备
CN209513675U (zh) 一种暗室结构与检测设备
CN209636234U (zh) 一种位置调整机构与检测设备
CN211037363U (zh) γ谱仪铅屏蔽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