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70403U - 一种样品采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样品采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70403U
CN209570403U CN201822088635.8U CN201822088635U CN209570403U CN 209570403 U CN209570403 U CN 209570403U CN 201822088635 U CN201822088635 U CN 201822088635U CN 209570403 U CN209570403 U CN 209570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chamber
collecting apparatus
sample collecting
channel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886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高发
闫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ruik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rui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ruik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rui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886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70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70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70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样品采集装置,包括壳体和用于吸收气体的吸收件,壳体设有进气口、出气口、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检测腔,吸收件设置在检测腔内,检测腔开设有检测窗,检测窗上覆盖有遮蔽层;第一通道与进气口连通,第二通道与出气口连通,检测腔的一侧设置有连通第一通道与检测腔的第一通路,检测腔的另一侧设置有连通第二通道与检测腔的第二通路,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一通路的导向作用,被测者呼出的气体从检测腔一侧被导入检测腔内,然后从检测腔另一侧通过第二通路和第二通道排出,有助于气体与检测腔内的吸收件充分接触反应,从而提高样品收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样品采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样品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领域中,采用呼气试验的方法对某些疾病进行诊断,具有快速、安全、无痛的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例如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给被测者口服同位素标记碳(13C、14C)的尿素药物,药物进入人体分解之后产生的含同位素标记的CO2随被测者呼吸而呼出,收集呼出气体样本,检测该同位素标记的CO2的含量,相应得出被测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杆以及感染的程度。现有技术中,在收集被测者呼出气体时,仅是将样品载体简单置于承载工具上,然后再对着样品载体呼气使样品载体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成为待测样品,其收集效率较低。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样品收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将进入的气体进行导向的导样品采集装置,可将被测者呼出的气体导入设有吸收件的腔体中,从而提高样品收集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样品采集装置,包括壳体和用于吸收气体的吸收件,所述壳体设有进气口、出气口、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检测腔,所述吸收件设置在所述检测腔内,所述检测腔开设有检测窗,所述检测窗上覆盖有遮蔽层;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一通道、所述检测腔、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出气口依次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检测腔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检测腔的第一通路,所述检测腔的另一侧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检测腔的第二通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腔为圆形的腔体结构,各所述第一通路沿所述检测腔一侧的周向间隔排布,各所述第二通路沿所述检测腔另一侧的周向间隔排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路包括第一通气槽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通气槽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第一通气槽与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气槽的另一端与所述检测腔连通;所述第二通路包括第二通气槽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第二通气槽的一端,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二通气槽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气槽的另一端与所述检测腔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气槽和所述第二通气槽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层将所述检测窗、第一通孔的外孔端、第二通孔的外孔端、所述第一通气槽的槽口和第二通气槽的槽口均覆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外侧面在所述检测窗的周边设置有凹陷结构,所述第一通气槽和所述第二通气槽开设在所述凹陷结构的底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陷结构自所述壳体的表面下陷并形成有与所述检测窗相贯通的凹陷口,所述遮蔽层贴附于所述凹陷口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组合件和第二组合件,所述第一组合件和所述第二组合件组装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检测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窗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合件上,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内侧面在所述检测窗周围设置有凸壁,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内侧面设置有环槽,所述第一组合件和所述第二组合件组装后,所述凸壁位于所述环槽内,所述吸收件的边沿被压紧于所述凸壁和所述环槽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壁为环形凸壁,所述环形凸壁和所述检测窗的边沿之间设置有限位台,所述环槽围成的区域形成安装台,所述吸收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所述安装台嵌在所述环形凸壁内,且所述吸收件夹于所述安装台和所述限位台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组合件上设置有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所述第二组合件上设置有第三凹腔和第四凹腔,所述第一凹腔和所述第三凹腔位置相互对应并组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凹腔和所述第四凹腔位置相互对应并组成所述第二通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收件包括向外凸起的弧形吸收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道中还固定设置有指示片,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指示片的位置开设有观察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道包括扩张段和收缩段,所述扩张段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收缩段之间,所述扩张段的宽度自所述进气口向所述收缩段的方向逐渐扩大,所述收缩段位于所述进气段和所述检测腔之间,所述收缩段的宽度自所述进气段的端部向所述检测腔的方向逐渐收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通道包括有扩展段,所述扩展段的宽度自所述检测腔向所述出气口的方向逐渐扩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层为固态闪烁膜或固态闪烁片或软薄膜或薄片或硬质盖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固态闪烁体,所述固态闪烁体为附着在所述吸收件上的颗粒状固态闪烁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样品采集装置的壳体包括进气口、出气口、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检测腔,吸收件设置在检测腔内,检测腔开设有检测窗,检测窗上覆盖有遮蔽层,进气口、第一通道、检测腔、第二通道和出气口依次连通;因而,通过第一通道的导向作用,被测者呼出的气体可从检测腔一侧被导入检测腔内,然后从检测腔另一侧通过第二通道排出,再加上遮蔽层的阻挡作用,有助于气体与检测腔内的吸收件充分接触反应,从而提高样品收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组合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组合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组合件的内侧面示意图;
图5为图3所述的第一组合件的外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样品采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10、出气口20、第一通道30、第二通道40和检测腔50,样品采集装置还包括用于吸收气体的吸收件60,图中虚线部分示出了位于样品采集装置内部的第一通道30、第二通道40和检测腔50,吸收件60设置在检测腔50内,检测腔50开设有检测窗51,以便检测仪器对接进行检测,检测窗51上可覆盖有遮蔽层(图中未示出),其可为软薄膜、薄片或硬质盖板等等,遮蔽层可将检测腔50内的吸收件60与外界隔开,有助于待测气体样品充分被吸收件吸收。进气口10、第一通道30、检测腔50、第二通道40与出气口20依次连通。检测腔5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将第一通道30与检测腔50连通的第一通路70,检测腔50的另一侧设置有多个将第二通道40与检测腔50连通的第二通路80,因此,通过第一通道30和第一通路70导向作用,被测者呼出的气体从检测腔50一侧被导入检测腔50内,然后从检测腔50另一侧通过第二通路80和第二通道40排出,再加上遮蔽层的阻挡作用,有助于气体与检测腔50内的吸收件60充分接触反应,从而提高样品收集效率。
本实施例中,检测腔50为圆形的腔体结构,各第一通路70沿检测腔50一侧的周向间隔排布,各第二通路80沿检测腔50另一侧的周向间隔排布。第一通道30包括扩张段和收缩段,扩张段位于进气口10和收缩段之间,收缩段位于扩张段和检测腔50之间;扩张段具有扩散作用,该扩张段的宽度自进气口10向收缩段的方向逐渐扩大,可对自进气口10吹入的气体起扩散作用,从而便于吹气;收缩段的宽度自扩张段的端部向检测腔50的方向逐渐收缩,可更好地将扩张段中的气体导向检测腔中;第二通道40包括有扩展段,该扩展段的宽度自检测腔50向出气口20的方向逐渐扩大,便于检测腔50中的气体均匀扩散到第二通道40中,方便气体排出。待测者呼出的气体填充第一通道30后从检测腔50一侧周向上的各第一通路70进入检测腔50,再从检测腔50另一侧周向上的各第二通路80排向第二通道40,使得从每个第一通路70进入检测腔50的气流压力基本相同,避免检测腔50内气体分布不均,有助于气体均匀接触吸收件60从而充分接触反应,进而提高样品收集效率。
样品采集装置的壳体内还设置有指示片(图中未示出,可参考下文及图3)指示片上附有指示剂,该指示剂可为PH指示剂,例如酚酞、酚红等;样品采集装置对应该指示片的位置设置有凹坑91,凹坑91上开设有观察口92,观察口92处覆盖有透明的用于封闭观察口92的封闭层,通过该观察口92可观察到样品采集装置内部的指示片,指示片的作用将在下文中说明。
上述遮蔽层可以为固态闪烁体,该固态闪烁体可以固态闪烁膜或固态闪烁片的方式覆盖在检测窗51上面,吸收件60中的待测样品可通过激发该固态闪烁体来使固态闪烁体发出光信号,以供闪烁探测器进行检测。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为实现检测目的,固态闪烁体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式,例如,可以将颗粒状固态闪烁体附着在吸收件上。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组合件B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组合件A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同时参考图2、3并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的样品采集装置的壳体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装配而成,本实施例提供了分体式结构的方案之一,样品采集装置包括第一组合件A和第二组合件B,第一组合件A和第二组合件B组装形成第一通道30、第二通道40和检测腔50。其中,第一组合件A上设置有第一凹腔31和第二凹腔41,第二组合件B上设置有第三凹腔32和第四凹腔42,第一凹腔31和第三凹腔32位置相互对应并组成第一通道30;第二凹腔41和第四凹腔42位置相互对应并组成第二通道40。
检测窗51设置在第一组合件A上,第一组合件A的内侧面在检测窗51的周围设置有凸壁52,凸壁52可为环形凸壁,第二组合件B的内侧面设置有环槽53,第一组合件A和第二组合件B拼装后,凸壁52位于环槽53内,凸壁52和环槽53围成的空间用于安装吸收件,吸收件60的边沿被压紧于凸壁52和环槽53之间,使得吸收件60固定在检测腔50内,可实现吸收件60的快速拆装。
凸壁52和检测窗51的边沿之间设置有限位台54,环槽53围成的区域形成安装台55,吸收件60设置在安装台55上,第一组合件A和第二组合件B组装后,安装台55嵌在上述环形凸壁内,限位台54的内壁对安装台形成限位结构,防止安装台移位,实现安装的限位,吸收件60的边沿夹于安装台55和限位台54之间,可防止吸收件60移位。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简单变形,可将上述凸壁52和环槽53的位置互换,例如,可在第一组合件A的检测窗51周围设置环槽53,而相应地在第二组合件B上设置凸壁52,凸壁52和滑槽53的作用不变,该变形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吸收件60可由棉质或无纺布基片加上可用于吸附二氧化碳气体的吸附剂制成,用于吸收被测者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件60包括向外凸起的弧形吸收面,可增大吸附面积。
第一组合件A的边沿和第二组合件B的边沿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槽A1和定位凸棱B1,组装时将定位槽A1和定位凸棱B1相对应安装,即可完成组装,实现定位功能,有助于准确、快速地将第一组合件A和第二组合件B进行组装。第一凹腔31和第三凹腔32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柱33和定位孔34,组装时,将定位柱33和定位孔34相对应安装,具有定位和防压的功能。
参考图3,第一通道中还固定设置有指示片90,指示片90上设置有指示剂,可根据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的多少呈现不同的颜色,用于指示被测者呼出的二氧化碳的量,当被测者呼出的气体能够使上述的检测腔内的吸收件吸收检测所需的量时,指示片90显示相应的颜色,可通过多次试验获取相应的颜色数据,制作对照色卡以便对比判断。样品采集装置上对应指示片90的位置处开设有观察口92(见图1),以便从外部观察指示片90的变化判断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否足够,从而提示被测者是否需要继续呼气,具有便捷、直观的特点。指示片90可与进气口10、检测腔50共线,并设置在相对靠近检测腔50的一侧,有利于指示片更准确地反应检测所需的呼出气体的量。
具体的,第一凹腔31内设置有用于安装指示片90的安装部,该安装部有若干个自第一凹腔31凸突出的凸起结构36围成,本实施例的凸起结构为圆柱形凸起结构,并围成圆形安装部,圆形的指示片90置于该安装部中,第二组合件B上第三凹腔32内设置有一凸台35,第一组件A和第二组件B组装后,该凸台35与该安装部抵靠,指示片置于二者围成的空间内,第一通道内的气体通过凸起结构之间的间隙进入安装部与指示片反应。
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组合件A的内侧面示意图,图5为图3所述的第一组合件A的外侧面示意图,同时参考图4、5,第一通路70包括第一通气槽71和第一通孔72,第二通路80包括第二通气槽81和第二通孔82,各第一通孔72和各第二通孔82分别沿凸壁52相对两侧的周向设置,第一通孔72设于第一通气槽71的一端,第一通孔72将第一通道30和第一通气槽71连通,第一通气槽71的另一端与检测腔50连通,从而自第一通道30中的气体可通过各第一通路70进入检测腔50;第二通孔82设于第二通气槽81的一端,第二通孔82将第二通道40与第二通气槽81连通,第二通气槽81的另一端与检测腔50连通,从而检测腔50中的气体可通过各第二通路80排出到第二通道40中。
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通气槽71和各第二通气槽81均设置在第一组合件A的外侧面上,上述遮蔽层将检测窗51、第一通孔72的外孔端、第二通孔82的外孔端、第一通气槽71的槽口和第二通气槽81的槽口均覆盖,由此,可避免气体经检测窗51、上述各通孔以及上述各通气槽的槽口逃逸,有利于使气体更好地与吸收件接触反应。
较佳的,第一组合件A的外侧面在检测窗51的周边可设置有凹陷结构56,上述各第一通气槽71和各第二通气槽81均可设置在该凹陷结构56的底面,该凹陷结构自第一组合件A的表面下陷并形成有与上述检测窗51相贯通的凹陷口,上述遮蔽层可贴附于凹陷口处,由此该遮蔽层也可实现对于检测窗51、第一通孔72的外孔端、第二通孔82的外孔端、第一通气槽71的槽口和第二通气槽81的槽口的覆盖。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第一通路70、第二通路80、检测窗51以及凹陷结构56等也可设置在第二组合件B上。
样品收集装置的外部还可设置条码区,用于打印或粘贴条码,以便检测设备扫描读取样品信息。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用于吸收气体的吸收件,所述壳体设有进气口、出气口、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检测腔,所述吸收件设置在所述检测腔内,所述检测腔开设有检测窗,所述检测窗上覆盖有遮蔽层;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一通道、所述检测腔、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出气口依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腔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检测腔的第一通路,所述检测腔的另一侧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检测腔的第二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腔为圆形的腔体结构,各所述第一通路沿所述检测腔一侧的周向间隔排布,各所述第二通路沿所述检测腔另一侧的周向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路包括第一通气槽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通气槽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第一通气槽与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气槽的另一端与所述检测腔连通;所述第二通路包括第二通气槽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第二通气槽的一端,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二通气槽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气槽的另一端与所述检测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槽和所述第二通气槽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层将所述检测窗、第一通孔的外孔端、第二通孔的外孔端、所述第一通气槽的槽口和第二通气槽的槽口均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在所述检测窗的周边设置有凹陷结构,所述第一通气槽和所述第二通气槽开设在所述凹陷结构的底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自所述壳体的表面下陷并形成有与所述检测窗相贯通的凹陷口,所述遮蔽层贴附于所述凹陷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组合件和第二组合件,所述第一组合件和所述第二组合件组装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检测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窗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合件上,所述第一组合件的内侧面在所述检测窗周围设置有凸壁,所述第二组合件的内侧面设置有环槽,所述第一组合件和所述第二组合件组装后,所述凸壁位于所述环槽内,所述吸收件的边沿被压紧于所述凸壁和所述环槽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壁为环形凸壁,所述环形凸壁和所述检测窗的边沿之间设置有限位台,所述环槽围成的区域形成安装台,所述吸收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所述安装台嵌在所述环形凸壁内,且所述吸收件夹于所述安装台和所述限位台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件上设置有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所述第二组合件上设置有第三凹腔和第四凹腔,所述第一凹腔和所述第三凹腔位置相互对应并组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凹腔和所述第四凹腔位置相互对应并组成所述第二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件包括向外凸起的弧形吸收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中还固定设置有指示片,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指示片的位置开设有观察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扩张段和收缩段,所述扩张段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收缩段之间,所述扩张段的宽度自所述进气口向所述收缩段的方向逐渐扩大,所述收缩段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检测腔之间,所述收缩段的宽度自所述进气段的端部向所述检测腔的方向逐渐收缩。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包括有扩展段,所述扩展段的宽度自所述检测腔向所述出气口的方向逐渐扩大。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层为固态闪烁膜或固态闪烁片或软薄膜或薄片或硬质盖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态闪烁体,所述固态闪烁体为附着在所述吸收件上的颗粒状固态闪烁体。
CN201822088635.8U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样品采集装置 Active CN209570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8635.8U CN209570403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样品采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8635.8U CN209570403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样品采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70403U true CN209570403U (zh) 2019-11-01

Family

ID=68321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88635.8U Active CN209570403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样品采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704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0610A (zh) * 2018-12-12 2019-03-29 深圳市福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样品采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0610A (zh) * 2018-12-12 2019-03-29 深圳市福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样品采集装置
CN109540610B (zh) * 2018-12-12 2024-01-30 深圳市福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样品采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75592A (en) Carbon dioxide detector and shield
US6265221B1 (en) Device for trapping and assaying C14 labelled carbon dioxide and method of use
CN209570403U (zh) 一种样品采集装置
US20070078307A1 (en) Sensor for tissue gas detection and technique for using the same
CN109540880A (zh) 一种生物反应型室内甲醛检测方法
CN109540610A (zh) 一种样品采集装置
CN211927805U (zh) 一种诊断早期肺癌的呼吸检测装置
CN209570533U (zh) 一种双重遮光的暗室连接结构与检测设备
CN101491440B (zh) 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
WO2015112074A1 (en) A manual resuscitator and capnograph assembly
CN201164466Y (zh) 二氧化碳集气卡
CN209884147U (zh) 一种便携式呼出气采集装置
CN109009127A (zh) 一种简易的正电子核素实时检测面罩及检测方法
CN208031231U (zh) 一种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呼气卡
TW201604533A (zh) 可攜式電子分析裝置、可攜式分析裝置以及套組
JP6155004B2 (ja) フェースマスク機構及びこのフェースマスク機構を用いたpet検査方法
CN219369278U (zh) 集气采样卡
KR100490378B1 (ko) C-14 요소 호기 검사법을 이용하여 헬리코박터파이로리를 진단하는데 사용되는 헬리코박터 파이로리검출 시스템
CN209513675U (zh) 一种暗室结构与检测设备
CN106353272B (zh) 智能呼气分子诊断系统的透射式光学检测装置
CN210037618U (zh) 一种幽门螺杆菌快速诊断试剂盒
TW201735863A (zh) 呼氣檢查裝置
CN209421917U (zh) 一种用于正电子核素计数检测仪的面罩
CN209570534U (zh) 一种暗室组件与检测设备
CN209513676U (zh) 一种暗室连接结构与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