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3415U - 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咀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咀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63415U CN209563415U CN201920150044.0U CN201920150044U CN209563415U CN 209563415 U CN209563415 U CN 209563415U CN 201920150044 U CN201920150044 U CN 201920150044U CN 209563415 U CN209563415 U CN 2095634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et
- butter
- nozzle
- fuel injection
- injection nozz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咀组件,设置在机体内,其特征在于,该喷咀组件包括喷油咀和喷气咀,所述喷气咀包括喷气前壳和喷气后壳,所述喷油咀设置在喷气前壳内,所述喷油咀的前端设有喷油口,所述喷油咀的后端固定在喷气后壳上并与喷气后壳连通,所述喷气前壳围绕喷油咀的喷油口形成有喷气口,所述喷气后壳通过油管连接至黄油机的油缸,所述喷气前壳通过主气管连接至气泵。本实用新型具有黄油雾化喷出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黄油机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咀组件。
背景技术
黄油是用牛奶加工出来的,通过把新鲜牛奶加以搅拌之后将上层的浓稠状物体滤去部分水分之后的产物,主要用作调味品。或者将黄油直接涂抹在面包片上进行食用,黄油营养丰富但含脂量很高,所以过度食用后容易导致肥胖和高胆固醇的问题。
但传统黄油机喷咀的设置,用户在添加黄油时,特别将黄油涂抹在面包片上时,黄油成块被喷射而出且没有经过有效分散,往往稍不注意就导致黄油添加量过大,因此存在一定的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咀组件,具有黄油雾化喷出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咀组件,设置在机体内,该喷咀组件包括喷油咀和喷气咀,所述喷气咀包括喷气前壳和喷气后壳,所述喷油咀设置在喷气前壳内,所述喷油咀的前端设有喷油口,所述喷油咀的后端固定在喷气后壳上并与喷气后壳连通,所述喷气前壳围绕喷油咀的喷油口形成有喷气口,所述喷气后壳通过油管连接至黄油机的油缸,所述喷气前壳通过主气管连接至气泵。
优选的,所述喷油咀的前端呈锥形收缩以形成所述喷油口。
优选的,所述喷油咀的后端与喷气后壳之间安装有防漏硅胶圈。
优选的,所述喷气口与喷油口之间同轴心设置。
优选的,所述喷油咀的端面凸出于喷气前壳端面的距离在0.2mm~0.3mm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本申请中,黄油机油缸内的液态黄油经油管流向喷油咀并喷出至机体外,气泵产生的空气气流经过主气管送入到喷气前壳内,并从喷器口喷出至机体外,由于,喷油咀位于喷气口的中心,中心的液态黄油被喷出的空气气流包围着,两者冲击后使得黄油形成雾化效果,令黄油均匀地进行喷洒,从而达到充分打散黄油,保证黄油喷出量可控,不会出现一次性喷出量过多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黄油熔化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黄油喷射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残留黄油喷射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喷油隔断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喷油隔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喷气隔断组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喷气隔断组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体;2、油箱组件;21、油箱体;211、上油箱;212、下油箱;213、顶盖;214、胶塞;215、斜面;216、透油槽口;217、隔热硅胶片;22、油缸;23、油箱加热片;24、保温加热片;25、浮磁构件;26、进气口;27、第一单向阀;28、出油咀;29、过滤片;3、喷咀组件;31、喷油咀;311、喷油口;32、喷气咀;321、喷气前壳;322、喷气后壳;33、防漏硅胶圈;34、喷气口;35、油管;4、气泵;41、第一出气口;42、第二出气口;5、进气管;6、主气管;7、第一三通管;8、支气管;9、第二三通管;10、第二单向阀;11、喷气隔断组件;111、支架;112、扣板;113、卡接板;114、横骨;115、开关件;116、触发块;12、喷油隔断组件;121、安装架;122、滑块;123、伺服电机;124、驱动轴;125、凸轮;126、挡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咀组件,应用于黄油机中,如图1所示,该黄油机包括机体1、油箱组件2、喷咀组件3、气泵4和控制电路板,油箱组件2、喷咀组件3、气泵4和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机体1内,气泵4能够将油箱组件2中黄油从喷咀组件3中压出,进而气泵4产生的空气气流将喷出的液态黄油包围,两者冲击以将黄油形成雾化效果,本申请能够通过控制气泵4的时间,实现黄油的定量添加,并且经过喷洒并雾化后的黄油用量更加可控。
油箱组件2包括设置在机体1内的油箱体21和油缸22,油箱体21用于放置黄油条,油缸22连通于油箱体21底部,油箱体21的底部设置有油箱加热片23,油缸22用于接收热熔后的黄油。
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油箱体21包括上油箱211和下油箱212,上油箱211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上油箱211内具有四方形的容置腔,容置腔的大小与固态的黄油条相适配。上油箱211的顶部具有进料口,进料口上扣合有顶盖213,上油箱211围绕进料口设置有扣位,顶盖213盖合在进料口上并与扣位相扣合,实现顶盖213在上油箱211上的固定,其中,顶盖213内设置有胶塞214,胶塞214与上油箱211的内壁贴合,提高了顶盖213与上油箱211之间的气密性。
下油箱212顶部通过螺丝固定在上油箱211底部,下油箱212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下油箱212内部与上油箱211内部相通,下油箱212形状与上油箱211相同。下油箱212的底部逐渐收窄以在两侧形成斜面215,油箱加热片23固定在斜面215上,其中,下油箱212的底部成四方形设置,下油箱212底部的形状与固态黄油条的形状相适配,下油箱212的底部开设有若干透油槽口216。由此,油箱加热片23产生的热量通过下油箱212传递至黄油条,以方便黄油条热熔成液态,并通过透油槽口216滴落至油缸22中。
值得说明的是,油箱体2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感应器,具体地,第一温度感应器设置在下油箱212的斜面215上,第一温度感应器用于获取油箱体21内黄油的第一温度值,第一温度感应器连接于控制电路板。
油缸22由金属材质制成,油缸22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下油箱212底部并与下油箱212相通,下油箱212与油缸22之间设置有隔热硅胶片217,以防止下油箱212与油缸22之间相互传热。
其中,油缸22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加热片24,油缸22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二温度感应器,第二温度感应器和保温加热片24均连接至控制电路板,第二温度感应器用于获取油缸22内黄油的第二温度值并传输至控制电路板,进而控制电路板能够根据第二温度值控制保温加热片24动作,保温加热片24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油缸22,能够将油缸22内液态黄油的温度进行保持,避免液态黄油发生凝固的现象。
油缸22内设置有浮磁构件25,浮磁构件25包括磁石、以及夹持在磁石两侧的两片塑胶片,两片塑胶片的周边通过超声波热熔在一起,以将磁石进行包裹。浮磁构件25放置在油缸22内,并漂浮在液态黄油的上层,浮磁构件25随着油缸22内液态黄油的液位升降而升降。其中,油缸22的外壁在预定高度位置设置有用于检测浮磁构件25的磁力感应器,磁力感应器连接至控制电路板,当油缸22内液态黄油液位升至预定高度位置时,磁力感应器检测到浮磁构件25的存在,进而输出一磁力感应信号至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控制油箱加热片23动作,调节油箱加热片23的功率以减慢或停止加热熔化黄油。
本申请中,油缸22的上端设置有进气口26,进气口26设置在油缸22的上端侧壁上,进气口26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7,第一单向阀27采用单向鸭咀阀,油缸22的下端设置有出油咀28,油缸22内设置有过滤片29,过滤片29设置在出油咀28的上方,过滤片29能够滤除液态黄油中的杂质,以避免堵塞住出油咀28。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喷咀组件3包括设置机体1上的喷油咀31和喷气咀32,喷气咀32包括喷气前壳321和喷气后壳322,喷油咀31设置在喷气前壳321内,喷油咀31的前端呈锥形收缩以形成喷油口311,喷油口311的设置能够保证液态黄油喷射的集中性。喷油咀31的后端固定在喷气后壳322上并与喷气后壳322连通,喷油咀31的后端与喷气后壳322之间安装有防漏硅胶圈33。
喷气前壳321围绕喷油咀31的喷油口311形成有喷气口34,具体地,喷气口34与喷油口311之间同轴心设置,其中,喷油咀31的端面凸出于喷气前壳321端面的距离在0.2mm~0.3mm之间,优选距离为0.2mm。
喷气后壳322通过油管35连接至油缸22的出油咀28,具体地,油管35采用硅胶材质制成,通过油管35的设置,能够保持油缸22与喷气后壳322之间相互连通。油管35内设置有保温加热丝,保温加热丝穿设在油管35内,保温加热丝的一端向下延伸刺穿油管35并伸到油管35外,以连接在控制电路板上,保温加热丝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刺穿喷气后壳322并伸到喷气后壳322外,以连接在控制电路板上,保温加热丝与油管35的刺穿处、以及保温加热丝与喷气后壳322的刺穿处均进行涂胶密封。
油管35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温度感应器,第三温度感应器连接在控制电路板上,第三温度感应器用于获取油管35内黄油的第三温度值并传输至控制电路板,进而控制电路板能够根据第三温度值控制保温加热丝动作,保温加热丝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油管35内的黄油上,在油管35内的黄油凝固成固态时,保温加热丝能够将油管35内固态黄油熔化成液态黄油,在油管35内的黄油成液态时,保温加热丝能够将液态黄油的温度进行保持,避免液态黄油发生凝固的现象。
气泵4具有第一出气口41和第二出气口42,第一出气口41通过进气管5连接至油缸22的进气口26,第二出气口42通过主气管6与喷气前壳321相连通,气泵4产生的空气气流能够通过进气管5输送进入到油缸22和油箱体21内,并通过主气管6输送进入到喷气前壳321中。
在该黄油机插上电源插头后,启动黄油机的电源开关,控制电路板采集第一温度感应器、第二温度感应器、第三温度感应器的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和第三温度值。控制电路板控制油管35内的保温加热丝、保温加热片24、和油箱加热片23通电发热。
保温加热丝把油管35内的固态黄油熔化成液态黄油,以避免堵塞油管35,保温加热片24把油缸22内的固态黄油熔化成液态黄油,油箱加热片23将热量传递至下油箱212,黄油条与下油箱212接触的避免被熔化,熔化后的黄油滴落在油缸22中。
随着油缸22内的黄油增多,浮磁构件25上升至预定高度位置,磁力感应器检测到浮磁构件25,进而输出一磁力感应信号至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控制油箱加热片23动作,调节油箱加热片23的功率以减慢或停止加热熔化黄油。
此时以表示黄油机中的气泵4能够被启动,气泵4产生的空气一方面将液态黄油从喷油咀31喷出至机体1外,另一方面空气气流将喷出的液态黄油包围,两者冲击以将黄油形成雾化效果;由此,本申请能够通过控制气泵4的时间,实现黄油的定量添加,并且经过喷洒并雾化后的黄油用量更加可控,从而达到黄油用量定量、可控的目的。
其中,在喷油咀31喷完黄油后,喷油咀31上有黄油残留,导致喷油咀31上黄油滴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通过额外设置支气管8,进而控制气泵4延迟关闭,进而能够将油管35上半截中的黄油迫出,以避免黄油在喷油咀31中滴落的问题。
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气泵4的第一出气口41上连接有第一三通管7,第一三通管7具有输入口和两个输出口,第一三通管7的输入口连接在气泵4的第一出气口41上,第一三通的其中一个输出口进气管5相连,以使得气泵4与油缸22相通。
第一三通管7的另一个输出口上连接有支气管8,油管35上安装有第二三通管9,第二三通管9具有输入口和两个输出口,第二三通管9的两个输出口连接在油管35上以保持油管35畅通。第二三通管9的输入口与支气管8相连通,其中,第二三通管9的输入口上安装有第二单向阀10,第二单向阀10采用单向鸭咀阀。其中,机体1内设置有用于隔断支气管8并控制气泵4动作的喷气隔断组件11、以及用于隔断油管35的喷油隔断组件12。
具体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喷气隔断组件11包括设置在机体1内以供支气管8穿过的支架111、以及铰接在支架111上的扣板112,支架111的两侧设置有卡接板113,支架111通过卡接板113卡接固定在下油箱212外,支气管8从支架111中穿过。
机体1上开设有按压口,扣板112位于按压口中以与机体1表面齐平,扣板112的外壁上安装有防滑垫,扣板112的内壁上设置有横骨114,通过按压扣板112,扣板112在支架111上摆动,横骨114能够与支气管8抵触以用于隔断支气管8的回路。
值得说明的是,机体1在支架111的两侧安装有开关件115,扣板112的两侧设置有用于触发开关件115的触发块116,开关件115采用触发开关,触发块116可由橡胶材质制成或硬塑料材质制成,开关件115连接于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响应于开关件115所输出的触发信号能够控制气泵4启动,由此,当按压扣板112,横骨114隔断支气管8的回路时,触发块116能够刚好触发开关件115。两个开关件115设置在支架111的两侧,提高按压扣板112触发开关件115的稳定性。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喷油隔断组件12包括设置在机体1的安装架121,安装架121固定设置在油缸22外,安装架121内设置有容置空腔,油管35从安装架121的容置空腔中穿过,安装架121在容置空腔中滑动安装有滑块122,滑块122可沿着容置空腔滑动,进而滑块122能够挤压油管35以对油管35进行隔断。其中,安装架121上固定设置有伺服电机123,伺服电机123连接于控制电路板,伺服电机123的输出轴上同轴安装有驱动轴124,驱动轴124上固定有凸轮125,凸轮125的外轮面抵触在滑块122的上端面,滑块122的下端面抵触在油管35上以压紧油管35并将油管35隔断。其中,滑块122的上端面设置有挡肩126,挡肩126位于滑块122的一侧,档块用于与凸轮125抵触有限制凸轮125过度转动。
由此,当控制电路板接收到开关件115所输出的触发信号时,控制电路板控制气泵4启动的同时,控制电路板相应控制伺服电机123转动,伺服电机123控制凸轮125转动,凸轮125松开对滑块122的限制,以使得滑块122能够沿着安装架121滑动。气泵4产生的空气气流流经第一三通管7,由于支气管8被堵塞,空气气流直接流向油缸22的进气口26,通过第一单向阀27,进入油缸22内,空气气流进入油缸22后,挤入下油箱212内,上升至上油箱211顶部并积聚气压,把变成液态的黄油,从油缸22的出油咀28排出,经油管35流向喷油咀31,喷出至机体1外;
其中,气泵4产生的空气气流经过由主气管6送入到喷气前壳321内,从喷气口34喷出至机体1外,由于,喷油咀31位于喷气口34的中心,中心的液态黄油被喷出的空气气流包围着,两者冲击后,做成雾化效果,令黄油均匀地进行喷洒,因此,扣板112按压的时间为气泵4的开启时间,达到对黄油喷洒定量控制的目的。
当用户放开扣板112后,支气管8将扣板112弹开,扣板112上的触发块116不再触发开关件115,此时,控制电路板控制伺服马达转动复位,伺服马达带动凸轮125转动,凸轮125的外轮面抵触在滑块122的上端面上,进而将滑块122推向油管35,以将油管35压紧并隔断,阻止液态黄油从油缸22中排出;
控制电路板控制气泵4继续运行预定时间后关闭,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定时间为1.5s。此时,空气流向支气管8,通过第二三通管99进入到油管35中,进而把油管35上半截的液态黄油从喷油咀31中排出,清空了油管35从第二三通管99起至喷油咀31这一段的黄油,避免黄油从喷油咀31中溢出而滴落。
在预定时间后,黄油喷洒完毕,控制电路板控制气泵4关闭,控制电路板继续收集第一温度感应器、第二温度感应器、第三温度感应器的数据、以及浮磁构件25的位置,从而进行加热为油缸22补油,保温备用或自动熄机安排。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咀组件,设置在机体(1)内,其特征在于,该喷咀组件(3)包括喷油咀(31)和喷气咀(32),所述喷气咀(32)包括喷气前壳(321)和喷气后壳(322),所述喷油咀(31)设置在喷气前壳(321)内,所述喷油咀(31)的前端设有喷油口(311),所述喷油咀(31)的后端固定在喷气后壳(322)上并与喷气后壳(322)连通,所述喷气前壳(321)围绕喷油咀(31)的喷油口(311)形成有喷气口(34),所述喷气后壳(322)通过油管(35)连接至黄油机的油缸(22),所述喷气前壳(321)通过主气管(6)连接至气泵(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咀(31)的前端呈锥形收缩以形成所述喷油口(3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咀(31)的后端与喷气后壳(322)之间安装有防漏硅胶圈(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口(34)与喷油口(311)之间同轴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咀(31)的端面凸出于喷气前壳(321)端面的距离在0.2mm~0.3mm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50044.0U CN209563415U (zh) | 2019-01-26 | 2019-01-26 | 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咀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50044.0U CN209563415U (zh) | 2019-01-26 | 2019-01-26 | 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咀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63415U true CN209563415U (zh) | 2019-11-01 |
Family
ID=68333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15004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63415U (zh) | 2019-01-26 | 2019-01-26 | 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咀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63415U (zh) |
-
2019
- 2019-01-26 CN CN201920150044.0U patent/CN20956341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426478B1 (en) | Dispensing machine | |
CA2934868C (en) | Brewable beverage making cup adaptor and cartridge type coffee making machine | |
EP0812559B1 (en) | Coffee extracting apparatus having a control valve for controlling a feed of pressed hot water to an extracting container | |
CN101959445A (zh) | 通过离心法制备饮料的设备和方法 | |
US20100126355A1 (en) | Apparatus,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d consuming soluble drinks | |
CN209563414U (zh) | 一种用于黄油机的油箱组件 | |
CN104784789B (zh) | 口腔喷雾器 | |
CN209563415U (zh) | 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咀组件 | |
CN108402528A (zh) | 一种采用陶瓷驱动网式微孔震动的尼古丁雾化器 | |
US5896805A (en) | Coffee extra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hich coffee grounds are expelled from an extracting container by pressed air | |
CN209563413U (zh) | 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气隔断组件 | |
CN209563416U (zh) | 一种用于黄油机的喷油隔断组件 | |
CN109619132A (zh) | 一种黄油机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6556180U (zh) | 一种智能加湿器 | |
CN204394257U (zh) | 一种饮品冲泡装置 | |
CN207506410U (zh) | 一种使用安全的胶囊饮料机 | |
CN110436059B (zh) | 一种按压式干粉喷雾器 | |
CN210365179U (zh) | 一种按压式干粉喷雾器 | |
CN208338892U (zh) | 一种采用陶瓷驱动网式微孔震动的尼古丁雾化器 | |
CN203106828U (zh) | 带喷射功能的加热器 | |
CN202516003U (zh) | 智能中草药煎药装置 | |
KR102226622B1 (ko) | 일회용 수면침출차컵 | |
KR102063704B1 (ko) | 컵차 제조장치 | |
CN109432818A (zh) | 一种中药萃取方法及装置 | |
CN205007594U (zh) | 一种喷雾干燥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1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