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2838U - 热保护器的加热夹具、加热组件及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保护器的加热夹具、加热组件及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62838U CN209562838U CN201821681569.9U CN201821681569U CN209562838U CN 209562838 U CN209562838 U CN 209562838U CN 201821681569 U CN201821681569 U CN 201821681569U CN 209562838 U CN209562838 U CN 2095628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ermal protector
- module
- detection
- heating
-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06010037660 Pyrexia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06010053615 Thermal burn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369 Bras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1 br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925 dental car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30 filament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热保护器的加热夹具、加热组件及检测装置,属于热保护器检测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的热保护器的加热夹具,包括:导热部件,设置有用于放置热保护器的腔体;加热线圈,绕设在导热部件四周,用于对导热部件进行加热,以使导热部件将热量传导给热保护器。本申请提供的热保护器的加热夹具,利用加热线圈的电磁感应,可实现导热部件内部形成涡流,以实现加热导热部件,然后导热部件将热量传导给热保护器,实现对热保护器的加热,从而实现至少对热保护器的加热方面做出改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热保护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热保护器的加热夹具、加热组件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热保护器是一种感温控制元件,广泛用于电器产品上需要温度保护的位置。以空调为例,热保护器具体应用有以下几处:空调内外风机、电加热组件、压缩机、变压器和控制器主板等。以热保护器应用于空调风机为例,将热保护器接口的两根线串联在空调风机的供电电路上,且该热保护器的本体紧密贴合在风机的外壳上。当温度正常时热保护器内部处于正常导通状态,风机供电电路正常导通;当温度超过热保护器的临界温度后,热保护器断开,相应地使得风机的供电电路自动切断,实现产品的过热保护。
可以理解的是,热保护器在电器产品上属于非常重要的器件。为了保证电器产品的热保护可靠性,在热保护器应用于电器产品前,需要对热保护器进行相关测试,比如:对热保护器进行寿命和性能测试,其中,寿命测试要求:循环通断预设次数,且每次的通断功能正常;性能测试要求:保护时的温度值要在标称值的预设温度范围。
通过上述对热保护器测试的说明可知,对热保护器进行测试时,为了实现热保护器的通断,需要对热保护器进行加热。因而,有必要围绕对热保护器的加热、检测等至少一方面方面做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热保护器的加热夹具、加热组件及检测装置,以实现对热保护器的加热、检测等至少一方面做出改进。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保护器的加热夹具,包括:
导热部件,设置有用于放置热保护器的腔体;
加热线圈,绕设在所述导热部件四周,用于对所述导热部件进行加热,以使所述导热部件将热量传导给所述热保护器。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为至少一个,且一个所述腔体仅能放置一个所述热保护器。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部件由铜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夹具还包括:
绝缘部件,设置在所述加热线圈和所述导热部件中间。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部件由陶瓷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夹具还包括:
隔热外壳,用于防止所述加热夹具发热导致烫伤。
第二方面,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保护器的加热组件,包括: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夹具;以及
供电模块,与所述加热线圈连接,用于向所述加热线圈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为: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端和次级端,所述次级端与所述加热线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
散热模块,用于对所述供电模块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模块为:散热风扇,用于对所述供电模块进行吹风散热。
第三方面,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保护器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
至少一个第一检测模块,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与至少一个所述加热组件形成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对应的所述加热组件中的所述热保护器的通断;
显示屏;以及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显示屏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发送的所述热保护器的通断检测结果,并将所述热保护器的通断检测结果通过所述显示屏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
接线板,所述接线板包括至少一组接线口,一组所述接线口用于与一个所述热保护器的两个接线端进行连接;
至少一个负载,至少一个所述负载和至少一组所述接线口一一对应形成至少一个串联线路,当所述热保护器的两个接线端与所述接线板上的一组所述接线口连接时,所述接线口所对应的所述负载与所述热保护器形成串联;
至少一个检测单元,至少一个所述检测单元一一对应对至少一个所述串联线路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端并接在所述负载两端,所述继电器的触点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电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串联线路上,用于对所述串联线路的电流进行检测;
第一AD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流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连接,将所述电流传感器发送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控制电路模块,各个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模块一一对应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连接,当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模块接收到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时,接收到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模块对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通断进行相应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模块为: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的触点端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串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导热部件进行温度检测,并将温度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第二控制电路模块,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二通断控制信号,并对所述供电模块的供电通断进行相应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括:
温度传感器,用于对所述导热部件进行温度检测;
第二AD模块,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连接,将所述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模块为: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线圈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触点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入端串接。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热保护器断开时,根据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进行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为触控显示屏。
本申请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热保护器的加热夹具,利用加热线圈的电磁感应,可实现导热部件内部形成涡流,以实现加热导热部件,然后导热部件将热量传导给热保护器,实现对热保护器的加热,从而实现至少对热保护器的加热方面做出改进。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保护器的加热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保护器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保护器的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保护器的加热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加热夹具1包括:
导热部件11,设置有用于放置热保护器2的腔体;
加热线圈12,绕设在所述导热部件11四周,用于对所述导热部件11进行加热,以使所述导热部件11将热量传导给所述热保护器2。
上述方案中,导热部件11设置有用于放置热保护器2的腔体,热保护器2放置在腔体中时,热保护器2至少有一部分能与腔体内表面进行接触,在加热线圈12上施加交流电后,加热线圈12能够产生电磁感应,导热部件11位于加热线圈12的电磁感应区,导热部件11能够形成涡流效应,实现导热部件11被加热,然后导热部件11将热量传导给热保护器2,实现对热保护器2的加热,从而实现至少对热保护器2的加热方面做出改进。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腔体为至少一个,且一个所述腔体仅能放置一个所述热保护器2。
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需求具体设置用于放置热保护器2的腔体数量,当腔体为多个时,每个腔体作为放置热保护器2的一个工位,比如,设置五个,五个腔体中对应放置五个热保护器2,可实现同时加热五个热保护器2,每个腔体四周均能与热保护器2形成有效接触,增大热量传导面积,实现快速加热。
在实际应用中,导体材料可以形成涡流效应,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热部件11应由导体材料制成。在具体应用中,所述导热部件11可由金属材料制成,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部件11由铜制成。铜具有较好的导电和导热效果,比如,导热部件11使用黄铜制成时,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有助于提升对热保护器2的加热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夹具1还包括:
绝缘部件13,设置在所述加热线圈12和所述导热部件11中间。
在实际应用中,加热线圈12和导热部件11作为导体,两者需要分离开,两者若发生接触会使电流直接通过导热部件11进行传导,而热保护器2又设置在导热部件11中,会使热保护器2带电,进而存在人体触电的危险。为了解决所述加热线圈12和所述导热部件11出现电接触的风险,上述实施例方案在所述加热线圈12和所述导热部件11中间设置绝缘部件13进行解决,进而可避免所述加热线圈12和所述导热部件11出现电接触导致存在的触电危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部件13由陶瓷制成。在具体应用中,采用陶瓷制成绝缘部件13,一方面可以实现避免所述加热线圈12和所述导热部件11两者间的电接触;另一方面,陶瓷制成绝缘部件13能较好地适应于热环境下,在导热部件11发热时,陶瓷制成绝缘部件13其性能不受到导热部件11发热的影响。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夹具1还包括:
隔热外壳14,用于防止所述加热夹具1发热导致烫伤。
在实际应用中,隔热外壳14可以采用隔热材料制成,当加热线圈12上施加交流电,对所述导热部件11进行加热时,加热夹具1整体上要温度上升,如果温度较高,在人体触碰时,可能对人体造成烫伤,通过上述实施例方案,利用隔热外壳14进行隔热保护,解决人体触碰时存在的烫伤问题。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热保护器2的加热夹具1,利用加热线圈12的电磁感应,可实现导热部件11内部形成涡流,以实现加热导热部件11,然后导热部件11将热量传导给热保护器2,实现对热保护器2的加热,从而实现至少对热保护器2的加热方面做出改进。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保护器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加热组件3包括: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夹具1;以及
供电模块21,与所述加热线圈12连接,用于向所述加热线圈12供电。
上述方案在具体应用中,供电模块21用于向加热线圈12供电,将供电模块21接入电源,比如,将供电模块21接入交流电,其能够提供加热线圈12所需的合适工作电源。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模块21为: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端和次级端,所述次级端与所述加热线圈12连接。
上述实施例方案,采用变压器向加热线圈12供电,为加热线圈12提供合适的工作电源。可形成采用变压器次级的纯电阻电路方式进行加热。比如,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变压器的次级采用φ7的粗铜丝绕制。这种方式控制电路简单,在需要调节温度时只需改变变压器初级端电源的通断,或者改变初级的输入电压即可。以次级端输出加热电压U=3V,整个次级R=0.2Ω为例,总功率可达P=U2/R=9/0.2=45W。采取这种低电压的纯电阻电路方式加热更加安全。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
散热模块22,用于对所述供电模块21进行散热。
在实际应用中,供电模块21向加热线圈12供电时,自身会进行发热。通过散热模块22可将供电模块21产生的热量散出,实现对供电模块21的保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模块22为:散热风扇,用于对所述供电模块21进行吹风散热。
上述实施例方案在具体应用中,在供电模块21向加热线圈12供电时,散热风扇对着供电模块21吹风,实现风冷散热。比如,供电模块21为变压器时,变压器向加热线圈12供电,变压器自身产生热量,散热风扇对着变压器吹风,可将变压器产生的热量吹走。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保护器的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检测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3;
至少一个第一检测模块31,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检测模块31与至少一个所述加热组件3形成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31用于检测所对应的所述加热组件3中的所述热保护器2的通断;
显示屏32;以及
控制器33,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31和所述显示屏32连接,用于接收第一检测模块31发送的所述热保护器2的通断检测结果,并将所述热保护器2的通断检测结果通过所述显示屏32进行显示。
上述实施例方案在具体应用中,当有多个所述加热组件3及对应的多个第一检测模块31时,每个加热组件3可适用于一种类型的热保护器2,多个加热组件3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热保护器2,或者,各个加热组件3也可以适用于同一类型的热保护器2。比如,第一个加热组件3适用于A类型的热保护器,第二个加热组件3适用于B类型的热保护器,或者,第一个加热组件3和第二个加热组件3均适用于A类型的热保护器。
第一检测模块31与加热组件3形成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加热组件3都对应有一个第一检测模块31。在需要对热保护器2进行测试时,将热保护器2放入加热夹具1的腔体中,然后将热保护器2的两个接线端与第一检测模块31进行连接。加热组件3得电时,加热夹具1对放置于其中的热保护器2进行加热,当加热温度超过热保护器2的临界温度时,热保护器2断开,第一检测模块31检测到热保护器2的断开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器33,控制器33在显示屏32上显示该热保护器2的断开结果。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显示屏32为触控显示屏,可实现操作人员进行触控操作。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控制器33为PLC控制器。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31包括:
接线板311,所述接线板311包括至少一组接线口,一组所述接线口用于与一个所述热保护器2的两个接线端进行连接;
至少一个负载312,至少一个所述负载312和至少一组所述接线口一一对应形成至少一个串联线路,当所述热保护器2的两个接线端与所述接线板311上的一组所述接线口连接时,所述接线口所对应的所述负载312与所述热保护器2形成串联;
至少一个检测单元,至少一个所述检测单元一一对应对至少一个所述串联线路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器33。
上述实施例方案,接线板311包括至少一组接线口,在具体应用中,一组所述接线口用于与一个所述热保护器2的两个接线端进行连接。在需要对热保护器2进行检测时,将热保护器2放置于加热夹具1的腔体中,然后将热保护器2的两个接线端与一组接线口进行连接,形成了负载312与热保护器2的串联,在具体应用中,所述负载312可以为电阻。
加热组件3得电时,加热夹具1对放置于其中的热保护器2进行加热,当加热温度超过热保护器2的临界温度时,热保护器2断开,串联电路断开,检测单元由此检测到热保护器2的断开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器33,控制器33在显示屏32上显示该热保护器2的断开结果。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继电器313A,所述继电器313A的线圈端并接在所述负载312两端,所述继电器313A的触点端与所述控制器33连接。
上述实施例方案,以继电器313A作为检测单元,继电器313A的线圈端并接在负载312两端,热保护器2正常时,热保护器2导通,串联的负载312得电,相应的,并接在负载312两端的继电器313A得电,继电器313A触点端吸合导通,控制器33接收到的得电信号表示热保护器2导通;随着热保护器2被加热到其临界温度,热保护器2断开,串联的负载312失电,相应的,并接在负载312两端的继电器313A失电,继电器313A触点端断开,控制器33接收到的失电信号表示热保护器2断开,由此形成对热保护器2的通断进行检测。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检测单元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电流传感器313B,设置在所述串联线路上,用于对所述串联线路的电流进行检测;
第一AD模块313C,分别与所述电流传感器313B和所述控制器33连接,将所述电流传感器313B发送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33。
上述实施例方案,以电流传感器313B为检测单元,电流传感器313B对串联电路进行检测,热保护器2正常时,热保护器2导通,串联电路中形成有电流通过,能被电流传感器313B检测到,控制器33接收到的检测信号表示热保护器2导通;随着热保护器2被加热到其临界温度,热保护器2断开,串联电路失电,控制器33接收到的检测信号表示热保护器2断开,由此形成对热保护器2的通断进行检测。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控制电路模块34,各个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模块34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3连接,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模块34一一对应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检测模块31连接,当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模块34接收到所述控制器33发送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时,接收到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模块34对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31的通断进行相应控制。
通过上述实施例方案,可以实现安全检测的目的。在具体应用中,在将热保护器2接在接线口上时,通过控制第一控制电路模块34导通,实现检测单元得电,进行检测;也可在检测到热保护器2断开时,通过控制第一控制电路模块34断开,实现检测单元失电。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模块34包括: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端与所述控制器33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的触点端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31串联连接。
上述实施例方案,以第一接触器为例对第一控制电路模块34进行进一步说明。在具体应用中,比如,在热保护器2接在接线口上时,控制第一接触器的线圈端得电,第一接触器的触点端相应导通,相应地,串联的检测单元得电,进行检测;又比如,也可在检测到热保护器2断开时,控制第一接触器的线圈端失电,第一接触器的触点端相应断开,相应地,串联的检测单元失电。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导热部件11进行温度检测,并将温度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器33;
第二控制电路模块36,用于接收控制器33发送的第二通断控制信号,并对所述供电模块21的供电通断进行相应控制。
通过上述实施例方案,控制第二控制电路模块36的通断,对供电模块21的供电通断进行相应控制,在具体应用中,通过配合第二检测模块的温度检测结果,可实现由操作人员控制第二控制电路模块36的通断,以达到控制加热温度的目的。比如,控制第二控制电路模块36导通,供电模块21相应得电,加热夹具1对放置于其中的热保护器2进行加热,第二检测模块检测到温度变化,当温度超过热保护器2的预设温度时,控制第二控制电路模块36断开,使供电模块21的供电断开,停止对热保护器2的加热。通过上述实施例方案可以根据热保护器2的具体临界温度灵活的设定试验参数,进而可实现对热保护器的性能测试要求:保护时的温度值要在标称值的预设温度范围;也实现了热源安全的设计。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括:
温度传感器351,用于对所述导热部件11进行温度检测;
第二AD模块352,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351和所述控制器33连接,将所述温度传感器351发送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33。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方案是对第二检测模块的具体说明,在具体应用中,温度传感器351可以贴合导热部件11设置,也可以是在导热部件11中设置开孔,将温度传感器351放置到开孔中,当导热部件11被加热时,导热部件11传导热量,同时传导给温度传感器351和热保护器2,温度传感器351检测到的温度即为对热保护器2的加热温度。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模块36为: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线圈端与所述控制器33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触点端与所述供电模块21的输入端串接。
上述实施例方案,以第二接触器为例对第二控制电路模块36进行进一步说明。在具体应用中,通过配合对热保护器2的加热温度检测结果,可实现由操作人员控制第二接触器的通断,以达到控制加热温度的目的。比如,当温度传感器351检测到加热温度超过热保护器2的临界温度时,相关操作人员可控制第二接触器失电断开,使供电模块21的供电断开,停止对热保护器2的加热。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报警器37,与所述控制器33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模块31检测到所述热保护器2断开时,根据所述控制器33的控制进行报警。
在具体应用中,报警器37可采用声和/或光报警方式实现,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方案可实现热保护器2的通断触发报警,在实际应用中,对热保护器2进行检测时,当对热保护器2的加热温度到达其临界温度时,热保护器2断开,由此触发了报警,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报警控制供电模块21失电,停止对热保护器2进行加热,当热保护器2得到降温恢复到导通状态时,触发停止报警,如此循环,实现对热保护器2的寿命检测。
综上,通过上述相关检测装置方案,能够方便各个型号热保护器2的功能和性能试验,能为热保护器2的入厂检验提供安全可靠的试验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1)
1.一种热保护器的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热部件,设置有用于放置热保护器的腔体;
加热线圈,绕设在所述导热部件四周,用于对所述导热部件进行加热,以使所述导热部件将热量传导给所述热保护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为至少一个,且一个所述腔体仅能放置一个所述热保护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由铜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夹具还包括:
绝缘部件,设置在所述加热线圈和所述导热部件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件由陶瓷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夹具还包括:
隔热外壳,用于防止所述加热夹具发热导致烫伤。
7.一种热保护器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夹具;以及
供电模块,与所述加热线圈连接,用于向所述加热线圈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模块为: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端和次级端,所述次级端与所述加热线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
散热模块,用于对所述供电模块进行散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模块为:散热风扇,用于对所述供电模块进行吹风散热。
11.一种热保护器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
至少一个第一检测模块,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与至少一个所述加热组件形成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对应的所述加热组件中的所述热保护器的通断;
显示屏;以及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显示屏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发送的所述热保护器的通断检测结果,并将所述热保护器的通断检测结果通过所述显示屏进行显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
接线板,所述接线板包括至少一组接线口,一组所述接线口用于与一个所述热保护器的两个接线端进行连接;
至少一个负载,至少一个所述负载和至少一组所述接线口一一对应形成至少一个串联线路,当所述热保护器的两个接线端与所述接线板上的一组所述接线口连接时,所述接线口所对应的所述负载与所述热保护器形成串联;
至少一个检测单元,至少一个所述检测单元一一对应对至少一个所述串联线路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端并接在所述负载两端,所述继电器的触点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电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串联线路上,用于对所述串联线路的电流进行检测;
第一AD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流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连接,将所述电流传感器发送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控制电路模块,各个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模块一一对应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连接,当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模块接收到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通断控制信号时,接收到所述第一通断控制信号的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模块对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通断进行相应控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模块为: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线圈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的触点端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串联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1-16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导热部件进行温度检测,并将温度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第二控制电路模块,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二通断控制信号,并对所述供电模块的供电通断进行相应控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括:
温度传感器,用于对所述导热部件进行温度检测;
第二AD模块,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连接,将所述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模块为: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线圈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触点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入端串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热保护器断开时,根据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进行报警。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为触控显示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81569.9U CN209562838U (zh) | 2018-10-17 | 2018-10-17 | 热保护器的加热夹具、加热组件及检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81569.9U CN209562838U (zh) | 2018-10-17 | 2018-10-17 | 热保护器的加热夹具、加热组件及检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62838U true CN209562838U (zh) | 2019-10-29 |
Family
ID=68298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681569.9U Active CN209562838U (zh) | 2018-10-17 | 2018-10-17 | 热保护器的加热夹具、加热组件及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62838U (zh) |
-
2018
- 2018-10-17 CN CN201821681569.9U patent/CN20956283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12681B2 (en) | Circuit interrupter with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function for power cord | |
US10256579B2 (en) | Plug connector part having temperature sensors | |
US3947656A (en) | Temperature controlled cartridge heater | |
US9362690B2 (en) | Electric connector and temperature-sensing mechanism within | |
CN103855551A (zh) | 防过热电源缆线和方法 | |
DK0427433T3 (da) | Elektriske strålevarmeapparater | |
CN203733715U (zh) | 一种多功能电机保护器 | |
US4278874A (en) | Heating circuits | |
CN108199123A (zh) | 加热装置和系统 | |
CN103346533A (zh) |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电路结构 | |
CN209562838U (zh) | 热保护器的加热夹具、加热组件及检测装置 | |
US6921884B2 (en) | Self-heating thermal protector | |
CN108112099A (zh) | 一种浮空平台抗超低温系统 | |
CN105449635B (zh) | 具有过温保护装置的漏电保护器 | |
CN110289594A (zh) | 一种电子设备的过热保护系统、方法及装置 | |
CN203932973U (zh) | 漏电保护装置 | |
CN209626950U (zh) | 一种智能型温度保险丝 | |
CN104851744A (zh) | 一种主动发热式过热保护装置 | |
JP3204027U (ja) | 過熱過電流保護装置 | |
GB2047487A (en) | Heating circuits | |
CN210425147U (zh) | 过热温度保护装置及电磁炉 | |
JP6233756B2 (ja) | 温度検出を備えたユニバーサルシリアルバス | |
GB2028608A (en) | Heating circuits | |
CN103578850B (zh) | 多功能电机保护器 | |
CN209389702U (zh) | 陶瓷ptc高脉冲功率负载保护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