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58643U -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58643U
CN209558643U CN201822123096.7U CN201822123096U CN209558643U CN 209558643 U CN209558643 U CN 209558643U CN 201822123096 U CN201822123096 U CN 201822123096U CN 209558643 U CN209558643 U CN 209558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deflector
air conditioner
air
ventilation end
hou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230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敏
马列
翟富兴
陈良锐
陈志航
张滔
吴君
黄剑云
周何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2309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58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58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58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出风口处,第一导风板上设有多个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一微孔,第一微孔在第一导风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通风端和第二通风端,第一通风端的过流面积为S1,第二通风端的过流面积为S2,S1和S2满足:S1<S2,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沿出风方向,第一通风端位于第二通风端的上游;在第二位置,沿出风方向,第一通风端位于第二通风端的下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提高了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下送风的差异性,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Description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无风感形式,基本是采用在导风板上设置微孔以将风打散,无风感出风形式单一,不同人群对无风感的多元化需求无法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壳体组件,所述空调器的壳体组件提高了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下送风的差异性,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壳体组件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多个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一微孔,所述第一微孔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通风端和第二通风端,所述第一通风端的过流面积为S1,所述第二通风端的过流面积为S2,所述S1和S2满足:S1<S2,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沿出风方向,所述第一通风端位于所述第二通风端的上游;在所述第二位置,沿出风方向,所述第一通风端位于所述第二通风端的下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当第一导风板位于第一位置时,空调器的第一出风口处可实现大范围无风感送风,当第一导风板位于第二位置时,空调器的第一出风口处可实现远距离无风感送风,从而提高了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下送风的差异性,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多个第一子导风板,多个所述第一子导风板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导风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微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间隔开的第二出风口,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
可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多个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二微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微孔在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三通风端和第四通风端,所述第三通风端的过流面积为S3,所述第四通风端的过流面积为S4,所述S3和S4满足:S3<S4;在所述第二位置,沿出风方向,所述第三通风端位于所述第四通风端的上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微孔在所述第二导风板上均匀分布。
可选地,在从所述第三通风端到所述第四通风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微孔的内表面呈曲面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微孔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上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从所述第一通风端到所述第二通风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微孔的内表面呈曲面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从所述第一通风端到所述第二通风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微孔的过流面积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当第一导风板位于第一位置时,空调器的第一出风口处可实现大范围无风感送风,当第一导风板位于第二位置时,空调器的第一出风口处可实现远距离无风感送风,从而提高了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下送风的差异性,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微孔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一微孔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第一微孔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第一微孔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第一微孔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二微孔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二微孔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第二微孔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第二微孔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第二微孔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组件100;
壳体1;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
第一导风板2;第一子导风板21;第一微孔22;第一通风端221;第二通风端222;
第二导风板3;第二子导风板31;第二微孔32;第三通风端321;第四通风端3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其中,壳体组件100可用在空调器上,该空调器可以为移动式空调器,也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当空调器为分体式空调器时,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室外机。在下面的描述中,以空调器为分体式空调器为例进行说明,且下述的空调器的具体结构为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可以包括壳体1和第一导风板2。
壳体1具有第一出风口11,第一导风板2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出风口11处。例如,第一导风板2的两端分别设有枢转轴,第一出风口11的与枢转轴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枢转孔,通过枢转轴与枢转孔的枢转配合,从而实现第一导风板2的可转动设置。
第一导风板2上设有多个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一微孔22,第一微孔22在第一导风板2的厚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通风端221和第二通风端222,第一通风端221的过流面积为S1,第二通风端222的过流面积为S2,S1和S2满足:S1<S2。也就是说,第一导风板2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22,在第一导风板2的厚度方向上,每个第一微孔22均贯穿第一导风板2且每个第一微孔22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通风端221和第二通风端222,第一通风端221和第二通风端222的过流面积不等,具体地,第二通风端222的过流面积大于第一通风端221的过流面积。
第一导风板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沿出风方向,第一通风端221位于第二通风端222的上游;在第二位置,沿出风方向,第一通风端221位于第二通风端222的下游。具体而言,通过第一导风板2在第一出风口11处的可转动设置,可使得第一导风板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沿出风方向第一通风端221位于第二通风端222的上游即气流先通过第一通风端221流入第一微孔22、再从第二通风端222流出;在第一导风板2转动180°后,可使得第一导风板2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时沿出风方向第一通风端221位于第二通风端222的下游即气流先通过第二通风端222流入第一微孔、再从第一通风端221流出。
例如,如图2-图6所示,第一通风端221的孔径为D1,第二通风端222的孔径为D2,D1、D2满足:1mm<D1<D2<15mm。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导风板2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导风板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空调器内的气流由第一通风端221流向第二通风端222接着排向室内环境,由于S1和S2满足:S1<S2,第一微孔22可实现对气流进行扩张,从而使得空调器在第一出风口11处可实现大范围无风感送风;当第一导风板2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导风板2关闭第一出风口11,空调器内的气流由第二通风端222流向第一通风端221接着排向室内环境,由于S1和S2满足:S1<S2,第一微孔22可实现对气流进行收缩,从而使得空调器在第一出风口11处可实现远距离无风感送风,进而提高了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下送风的差异性,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当第一导风板2位于第一位置时,空调器在第一出风口11处可实现大范围无风感送风,当第一导风板2位于第二位置时,空调器在第一出风口11处可实现远距离无风感送风,从而提高了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下送风的差异性,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导风板2包括多个第一子导风板21,多个第一子导风板21彼此间隔开地设在第一出风口11处,至少一个第一子导风板21上设有第一微孔22。其中,多个可以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第一子导风板21上设有第一微孔22可以理解为一个第一子导风板21上设有第一微孔22或者两个及两个以上第一子导风板21上设有第一微孔22。由此,通过使得第一导风板2包括多个第一子导风板21,有利于第一导风板2快速实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例如,第一导风板2包括第一子导风板2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四个。
具体地,每个第一子导风板21上均设有第一微孔22。进一步地,位于每个第一子导风板21上的多个第一微孔22在第一子导风板上均匀间隔开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具有与第一出风口11间隔开的第二出风口12,壳体组件100包括第二导风板3,第二导风板3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出风口12处。由此,通过控制第一导风板2和第二导风板3的打开或关闭状态,可使得空调器具有多种出风模式。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导风板3包括多个第二子导风板31,多个第二子导风板31彼此间隔开地设在第二出风口12处。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出风口12位于第一出风口11的下方。由此,可增加空调器在上下方向上的出风量,同时有利于减小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的占地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导风板3上设有多个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二微孔32。由此,当第二导风板3关闭第二出风口12时,空调器内的部分气流可通过第二微孔32流向室内空间,从而空调器可在第二出风口12处实现无风感出风。例如,第二微孔32可以形成为圆孔、多边形孔或者椭圆形孔。
可选地,如图8-图12所示,第二微孔32在第二导风板3的厚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三通风端321和第四通风端322,第三通风端321的过流面积为S3,第四通风端322的过流面积为S4,S3和S4满足:S3<S4;在第二位置,沿出风方向,第三通风端321位于第四通风端322的上游。其中,在第二位置,沿出风方向,第三通风端321位于第四通风端322的上游,可以理解为,当第一导风板2在第一位置时,第二导风板3关闭第二出风口12,且沿出风的方向,第三通风端321位于第四通风端322的上游,从而使得空调器在该工作模式下,第一出风口11处远距离无风感送风,第二出风口12处大范围无风感送风,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例如,第三通风端321的孔径为D3,第四通风端322的孔径为D4,D3、D4满足:1mm<D3<D4<15mm。
例如,第二导风板3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在第三位置,沿出风方向,第三通风端321位于第四通风端322的上游;在第四位置,沿出风方向,第三通风端321位于第四通风端322的下游,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导风板2和第二导风板3的作用下,空调器可具有四种无风感出风模式:当第一导风板2在第一位置、第二导风板3在第三位置时,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处均大范围风感送风;如图1和图2所示,当第一导风板2在第一位置、第二导风板3在第四位置时,第一出风口11处大范围无风送风、第二出风口12处远距离无风感送风;当第一导风板2在第二位置、第二导风板3在第三位置时,第一出风口11处远距离无风感送风、第二出风口12处大范围无风感送风;当第一导风板2在第二位置、第二导风板3在第四位置时,第一出风口11处远距离无风感送风、第二出风口12处远距离无风感送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第二微孔32在第二导风板3上均匀分布。由此,当第二导风件关闭第二出风口12时,气流可通过多个第二微孔32排向室内空间,从而让空调器风道内集中的气流均匀疏散成多股分散的气流排向室内空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可选地,参照图8-图12所示,在从第三通风端321到第四通风端322的方向上,第二微孔32的内表面呈曲面延伸。由此,有利于实现第三通风端321的过流面积S3小于第四通风端322的过流面积S4。例如,如图9和图12所示,在从第三通风端321到第四通风端322的方向上,第二微孔32的过流面积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从而可使得第二微孔32的外观美观,科技感强;又如,如图11所示,在从第三通风端321到第四通风端322的方向上,第二微孔32的过流面积逐渐增大;再如,如图8所示,在从第三通风端321到第四通风端322的方向上,第二微孔32的过流面积先不变再逐渐增大,或者如图10所示,在从第三通风端321到第四通风端322的方向上,第二微孔32的过流面积先逐渐增大后保持不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第一微孔22在第一导风板2上均匀分布。由此,当第一导风板2关闭第一出风口11时,气流可通过多个第一微孔22排向室内空间,从而让空调器风道内集中的气流均匀疏散成多股分散的气流排向室内空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7所示,在从第一通风端221到第二通风端222的方向上,第一微孔22的内表面呈曲面延伸。由此,有利于实现第一通风端221的过流面积S1小于第二通风端222的过流面积S2。例如,如图4和图7所示,在从第第一通风端221到第二通风端222的方向上,第一微孔22的过流面积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从而可使得第一微孔22的外观美观,科技感强;又如,如图6所示,在从第一通风端221到第二通风端222的方向上,第一微孔22的过流面积逐渐增大;再如,如图3所示,在从第一通风端221到第二通风端222的方向上,第一微孔22的过流面积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增大,或者,如图5所示,在从第一通风端221到第二通风端222的方向上,第一微孔22的过流面积先逐渐增大后保持不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100,当第一导风板2位于第一位置时,空调器可实现大范围无风感送风,当第一导风板2位于第二位置时,空调器可实现远距离无风感送风,从而提高了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下送风的差异性,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出风口;
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多个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一微孔,所述第一微孔在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通风端和第二通风端,所述第一通风端的过流面积为S1,所述第二通风端的过流面积为S2,所述S1和S2满足:S1<S2,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所述第一位置,沿出风方向,所述第一通风端位于所述第二通风端的上游;
在所述第二位置,沿出风方向,所述第一通风端位于所述第二通风端的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多个第一子导风板,多个所述第一子导风板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导风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微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间隔开的第二出风口,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多个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其的第二微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孔在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三通风端和第四通风端,所述第三通风端的过流面积为S3,所述第四通风端的过流面积为S4,所述S3和S4满足:S3<S4;
在所述第二位置,沿出风方向,所述第三通风端位于所述第四通风端的上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微孔在所述第二导风板上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第三通风端到所述第四通风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微孔的内表面呈曲面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微孔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上均匀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第一通风端到所述第二通风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微孔的内表面呈曲面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第一通风端到所述第二通风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微孔的过流面积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
CN201822123096.7U 2018-12-17 2018-12-17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09558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3096.7U CN209558643U (zh) 2018-12-17 2018-12-17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3096.7U CN209558643U (zh) 2018-12-17 2018-12-17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58643U true CN209558643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02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23096.7U Active CN209558643U (zh) 2018-12-17 2018-12-17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586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0107A (zh) * 2018-12-17 2019-03-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0107A (zh) * 2018-12-17 2019-03-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520107B (zh) * 2018-12-17 2023-12-1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1106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2036842B (zh) 空气喷嘴
CN106440221B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N203642435U (zh) 一种空调及其导风装置
CN209558643U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520107A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55575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735861U (zh) 微风式导风板
CN106287937B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控制方法
CN208832683U (zh) 一种无风感组件以及无风感空调
CN208920243U (zh) 空调器
CN20714654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5641420U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08567039U (zh) 微风式空调出风结构
CN205102273U (zh) 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759047B (zh) 微风式挂壁空调器
CN209147247U (zh) 多层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CN208920244U (zh) 空调器
CN20857949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735860U (zh) 微风式挂壁空调器
CN205641410U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04115165U (zh) 一种空调风道的风量调节装置
CN108759046A (zh) 微风式导风板
CN110878962B (zh) 异向导风结构、空调器及其出风控制方法
CN208579497U (zh) 风管机的导风板和具有其的风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