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51792U - 机器人及其防护盖的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机器人及其防护盖的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51792U
CN209551792U CN201920032176.3U CN201920032176U CN209551792U CN 209551792 U CN209551792 U CN 209551792U CN 201920032176 U CN201920032176 U CN 201920032176U CN 209551792 U CN209551792 U CN 209551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cover
ontology
pendant
inner sidewall
j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321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梅春
李友朋
熊友军
庞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oubixuan Intelligent Robot Co ltd
Shenzhen Ubtec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bte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btec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bte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321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51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51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517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机器人及其防护盖的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外侧壁上开设有插孔的本体、活动设置于本体的第一内侧壁上的连接机构以及设置有连接端和开合端的防护盖。常态下,防护盖盖合于插孔,以此对插孔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其中,连接端通过连接机构悬挂于本体的第一外侧壁上,并能与本体分离,开合端可拆卸式连接于本体上。这样,需使用插孔时,即可将防护盖的开合端从本体上解除连接,并转动防护盖或将防护盖往上翻开,即可快速露出插孔,总体上,该机器人及其防护盖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简单,方便对插孔防水防尘,防护盖不易丢失,且防护盖打开的方式灵活多变,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感,机器人的整体外观美观。

Description

机器人及其防护盖的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机器人及其防护盖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主要由机械身体、记忆或程序功能和核心零部件等组成。它既可接收人类指挥,又可运行预先编排好的程序,还可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指定的原则纲领行动。众所周知,为方便机器人能正常工作,以及确保机器人与外界实现数据传输或进行人工交互,通常需要在机器人的外壳上开设各种插孔,如充电用的插孔,传输数据用的各种型号的USB接口等。这些插孔因需与机器人内腔的电子元器件实现电路连接,故此,它们通常连通着机器人的内腔,并会裸露出一部分导电元件。显然,这些插孔若在非使用状态时,长期裸露在外,容易进灰、进水,存在触电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盖的固定结构,用以解决插孔裸露在外,不便于防水防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护盖的固定结构,该防护盖的固定结构包括:
本体,具有第一内侧壁和第一外侧壁,所述第一外侧壁上开设有插孔;
连接机构,活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内侧壁上;以及,
防护盖,盖合于所述插孔,具有第二内侧壁和第二外侧壁,设置有连接端和开合端,所述连接端通过所述连接机构悬挂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外侧壁上、能与所述本体分离,所述开合端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设置有活动端和自由端,所述活动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内侧壁上,所述自由端连接所述防护盖的所述连接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具有所述活动端和所述自由端的挂件和用以限制所述挂件的所述自由端活动范围的限位结构,所述第一外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内侧壁上凸设有位于所述通孔上方的凸台,所述挂件的所述活动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凸台;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壁上;所述防护盖的所述连接端朝所述挂件的方向凸设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能穿过所述通孔伸至所述限位结构内与所述挂件的所述自由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限位件,设置有两个,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限位板和横向设置的第二限位板;其中,两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上端上,两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另一端相对设置且存在间隙;
挡板,两端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第一限位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内侧壁的一端上;以及,
底板,两端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下端上;
其中,所述底板、所述挡板、两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内侧壁围合形成有活动腔,所述挂件的所述自由端从所述间隙伸至所述活动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挂件为刚性体,所述挂件的所述自由端在所述活动腔内能在两所述限位件之间摆动;
或者,所述挂件为弹性体,所述挂件的所述自由端在所述活动腔内能在两所述限位件之间摆动,和/或能顺次从所述活动腔、所述通孔被拉至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外侧壁外。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外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所述插孔和所述通孔;所述防护盖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槽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和所述防护盖的所述第二内侧壁之间形成有便于所述防护盖与所述安装槽定位盖合的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的至少一个定位槽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内侧壁上的至少一个定位件;各所述定位件插接于对应的所述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各所述定位件为从所述第二内侧壁上凸设而出的锥形凸起,各所述定位槽与对应的所述定位件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包括外壳,所述机器人还包括上述的防护盖的固定结构,所述外壳为所述本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器人及其防护盖的固定结构,通过将防护盖的连接端通过连接结构悬挂于本体的第一外侧壁上并能与本体分离,将防护盖的开合端可拆卸式连接于本体上,这样,常态下,防护盖即可盖合于本体的第一外侧壁上开设的插孔,以此对插孔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需使用插孔时,即可将防护盖的开合端从本体上解除连接,并转动防护盖或将防护盖往上翻开,即可快速露出插孔,总体上,该机器人及其防护盖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简单,方便对插孔防水防尘,防护盖不易丢失,且防护盖打开的方式灵活多变,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感,机器人的整体外观美观。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盖安装于后壳上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盖的固定结构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盖的固定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0-本体/后壳、110-第一内侧壁、111-凸台、120-第一外侧壁、121-安装槽、1211-插孔、1212-通孔、1213-定位槽、1214-卡扣孔;
200-连接机构、210-挂件、211-活动端、212-自由端、220-限位结构、221-限位件、2211-第一限位板、2212-第二限位板、222-挡板、223-间隙、224-活动腔;
300-防护盖、310-第二内侧壁、311-定位件、320-第二外侧壁、330-连接端、331-连接凸起、332-支撑台、340-开合端、34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其中,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或者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应当理解地,下面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为便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总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护盖的固定结构的实现进行详细地描述。
需说明的是,该防护盖的固定结构,可以用在机器人领域中,还可用在其它合适的领域中。另外,该防护盖的固定结构,主要用于防护各种插孔,如USB接口、电源插口等,当然,实际上还可用来防护其它的结构。为方便介绍,以下将以机器人领域的插孔防护盖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该防护盖的固定结构包括本体100、连接机构200以及防护盖300。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本体100具有第一内侧壁110和第一外侧壁120,本体100的第一外侧壁120上开设有插孔1211。通常,插孔1211可以设置多个,其中可以包括不同款式的USB接口、电源插口等。需说明的是,方便起见,防护盖300和连接机构200通常一一对应。另外,当有多个插孔1211时,可以一个插孔1211或者多个插孔1211对应一个防护盖30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0上开设有两个插孔1211,每个插孔1211对应一个防护盖300和一个连接机构200。
在本实施例中,常态下,如插孔1211的非使用状态下,如图1所示,防护盖300盖合于插孔1211,以对插孔1211进行防水防尘保护。防护盖300具有第二内侧壁310和第二外侧壁320,防护盖300设置有连接端330和开合端340。如图4所示,连接机构200活动设置于本体100的第一内侧壁110上,防护盖300的连接端330通过连接机构200悬挂于本体100的第一外侧壁120上并能与本体100分离,防护盖300的开合端340可拆卸式连接于本体100上。这样,当需要使用插孔1211时,将开合端340打开后,基本无需用力即可方便、快速地打开整个防护盖300以露出插孔1211。另外,打开防护盖300后,因连接端330挂于本体100上,故此,防护盖300不会从本体100上掉下,避免丢失。
该防护盖的固定结构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常态下,如图1所示,防护盖300盖合于插孔1211,此时,防护盖300的连接端330悬挂在本体100的第一外侧壁120上,对应地,防护盖300的开合端340固定连接在本体100上;需使用插孔1211时,用户可先手动将防护盖300的开合端340从本体100上拆下,以将防护盖300打开,然后手动将防护盖300往插孔1211的左侧或右侧拉动,此时,防护盖300的连接端330即与本体100分离并向左或向右摆动,或者,手动将防护盖300以连接端330为中心翻开,此时防护盖300的连接端330可以从本体100上分离而被向上翻开,由此,插孔1211即可裸露在外供使用。也即,该防护盖300可以通过向左摆动,或向右摆动,或被向上翻开等方式露出插孔1211。显然,防护盖300的打开方式灵活多变,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受。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盖的固定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连接机构200设置有活动端211和自由端212,其中,活动端211转动连接于本体100的第一内侧壁110上,自由端212连接防护盖300的连接端330,这样,即可方便将防护盖300挂起的同时,还能方便防护盖300实现多种打开方式。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盖的固定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连接机构200包括挂件210和用以限制挂件210的自由端212活动范围的限位结构220。其中,挂件210具有活动端211和自由端212,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挂件210的活动端211和自由端212即分别为连接结构的活动端211和自由端212。
如图2和图3所示,为方便实现防护盖300与连接机构200的连接,本体100的第一外侧壁120上开设有通孔1212。如图4所示,为方便将防护盖300挂起,本体100的第一内侧壁110上凸设有凸台111,其中,凸台111位于通孔1212上方,挂件210的活动端211转动连接于凸台111。再如图4所示,限位结构220设置于本体100的第一内侧壁110上,通常位于凸台111的下方。如图4和图6所示,防护盖300的连接端330朝挂件210的方向凸设有连接凸起331,其中,连接凸起331能穿过通孔1212伸至限位结构220内与挂件210的自由端212相连。
可以理解地,常态下,连接凸起331在限位结构220内连接于挂件210的自由端212;当打开防护盖300时,连接凸起331仍与挂件210的自由端212相连,但可离开限位结构220和通孔1212位于本体100外,或者在限位结构220内随挂件210摆动;当需盖合防护盖300时,可将连接有挂件210的自由端212的连接凸起331顺次插进通孔1212和限位结构220内。
需说明的是,为方便连接凸起331插接到限位结构220内,如图4和图6所示,于防护盖300的连接端330,防护盖300的第二内侧壁310上朝通孔1212方向凸设有支撑台332,连接凸起331设置在支撑台332的靠近通孔1212的侧端上。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挂件210为一连杆,其活动端211和自由端212均开设有连接孔(图未示),其中,凸台111插接于活动端211的连接孔内并通过连接件(图未示)实现与挂件210间的活动连接,连接凸起331插接于自由端212的连接孔内并通过另一连接件(图未示)以将防护盖300的连接端330连接到挂件210上。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盖的固定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限位结构220包括限位件221、挡板222以及底板(图未示)。其中,限位件221设置有两个,底板(图未示)、挡板222、两限位件221与第一内侧壁110围合形成有供挂件210的自由端212活动的活动腔224。具体地,如图5所示,各限位件221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限位板2211和横向设置的第二限位板2212。两第二限位板221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第一限位板2211的上端上,也即,两限位件221均呈“7”字形结构。另外,两第二限位板2212的另一端相对设置且存在间隙223,这样,即可方便将挂件210的自由端212从间隙223伸至活动腔224内。可以理解地,为使挂件210的自由端212在活动腔224内摆动更加顺畅,通常,间隙223的大小应大于连杆挂件210宽度,可以为挂件210的宽度的数倍。
再如图4所示,挡板222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第一限位板2211的远离第一内侧壁110的一端上。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挡板222的顶端高过挂件210的自由端212的端部,这样,以便将挂件210的自由端212限制在活动腔224内,从而确保防护盖300的安装稳定性,以及在预设的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过度活动而出现卡壳的现象。另外,底板(图未示)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第一限位板2211的下端上,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即可将挂件210的自由端212限制在一个中空的盒体内。需说明的是,实际上,限位结构220还可采用其它形状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总体上,该限位结构220的结构简单紧凑,利于提高防护盖300盖合的顺畅性和稳定性。
可以理解地,当挂件210为刚性体时,挂件210的自由端212在活动腔224内能在两限位件221之间摆动,此种情况下,防护盖300通常也只能通过向左或向右摆动以露出插孔1211。或者,当挂件210为弹性体时,挂件210的自由端212在活动腔224内能在两限位件221之间摆动,和/或能顺次从活动腔224、通孔1212被拉至本体100的第一外侧壁120外。显然,该防护盖的固定结构中防护盖300的打开方式灵活多变,通用性好。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盖的固定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为确保整体的外观美观性,本体100的第一外侧壁120上开设有安装槽121。其中,插孔1211和通孔1212均开设于安装槽121的槽底上,防护盖300设置于安装槽121内并与安装槽121适配。可以理解地,防护盖300的形状与安装槽121的形状相同。对应地,防护盖30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安装槽121的槽深,这样,防护盖300即不会从整个本体100中凸出而影响整体外观。
需说明的是,如图3和图6所示,为实现防护盖300的开合端340与本体100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安装槽121的槽底上还开设有卡扣孔1214,在防护盖300的第二内侧壁310上,防护盖300的开合端340还设有卡扣341,其中,卡扣341插接在卡扣孔1214内,可拆卸式卡接于卡扣孔1214。当需要打开防护盖300时,只需解除卡扣341和卡扣孔1214之间的卡接关系即可。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盖的固定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方便将防护盖300盖合到安装槽121时,能事先准确定好位再盖合,安装槽121的槽底和防护盖300的第二内侧壁310之间形成有定位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定位槽1213和至少一个定位件311。其中,各定位槽1213开设在本体100的安装槽121的槽底上,各定位件311设置在防护盖300的第二内侧壁310上,且各定位件311设于对应的定位槽1213内。当然,实际上,各定位槽1213还可开设在防护盖300的第二内侧壁310上,对应地,各定位件311还可设置在本体100的安装槽121的槽底上。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防护盖300与安装槽121快速对位,确保防护盖300能顺畅安装盖合,如图6所示,各定位件311为从第二内侧壁310上凸设而出的锥形凸起,各定位槽1213与对应的定位件311适配,可以理解地,锥形凸起可起到导向插接到定位槽1213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器人,包括外壳,该机器人还包括上述的防护盖的固定结构。其中,该防护盖的固定结构与上述各实施例中提供的防护盖的固定结构的结构基本相同,两者所起的作用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本体100具体为外壳,还可更具体为后壳100,也即,插孔1211通常开设在后壳100上,防护盖300设置在后壳100上。当然,实际上,插孔1211还可开设在外壳的其它部位上,并不限于后壳100上。采用上述防护盖的固定结构的机器人,能对插孔1211防水防尘,且防护盖300能避免丢失,开合的方式灵活多变,用户体验感好,总体结构简单紧凑,安全性高,整体外观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防护盖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具有第一内侧壁和第一外侧壁,所述第一外侧壁上开设有插孔;
连接机构,活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内侧壁上;以及,
防护盖,盖合于所述插孔,具有第二内侧壁和第二外侧壁,设置有连接端和开合端,所述连接端通过所述连接机构悬挂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外侧壁上、能与所述本体分离,所述开合端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本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盖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设置有活动端和自由端,所述活动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内侧壁上,所述自由端连接所述防护盖的所述连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盖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具有所述活动端和所述自由端的挂件和用以限制所述挂件的所述自由端活动范围的限位结构,所述第一外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内侧壁上凸设有位于所述通孔上方的凸台,所述挂件的所述活动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凸台;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壁上;所述防护盖的所述连接端朝所述挂件的方向凸设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能穿过所述通孔伸至所述限位结构内与所述挂件的所述自由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盖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限位件,设置有两个,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限位板和横向设置的第二限位板;其中,两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上端上,两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另一端相对设置且存在间隙;
挡板,两端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第一限位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内侧壁的一端上;以及,
底板,两端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下端上;
其中,所述底板、所述挡板、两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内侧壁围合形成有活动腔,所述挂件的所述自由端从所述间隙伸至所述活动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盖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件为刚性体,所述挂件的所述自由端在所述活动腔内能在两所述限位件之间摆动;
或者,所述挂件为弹性体,所述挂件的所述自由端在所述活动腔内能在两所述限位件之间摆动,和/或能顺次从所述活动腔、所述通孔被拉至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外侧壁外。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盖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外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所述插孔和所述通孔;所述防护盖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槽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盖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和所述防护盖的所述第二内侧壁之间形成有便于所述防护盖与所述安装槽定位盖合的定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盖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的至少一个定位槽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内侧壁上的至少一个定位件;各所述定位件插接于对应的所述定位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护盖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定位件为从所述第二内侧壁上凸设而出的锥形凸起,各所述定位槽与对应的所述定位件适配。
10.机器人,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盖的固定结构,所述外壳为所述本体。
CN201920032176.3U 2019-01-07 2019-01-07 机器人及其防护盖的固定结构 Active CN209551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2176.3U CN209551792U (zh) 2019-01-07 2019-01-07 机器人及其防护盖的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2176.3U CN209551792U (zh) 2019-01-07 2019-01-07 机器人及其防护盖的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51792U true CN209551792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05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32176.3U Active CN209551792U (zh) 2019-01-07 2019-01-07 机器人及其防护盖的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517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51792U (zh) 机器人及其防护盖的固定结构
CN206172692U (zh) 插座收纳盒以及电源转接装置
CN215764424U (zh) 一种带多功能支架的婴儿监控仪手持端
CN108953890A (zh) 一种具备挂置功能的手机智能遥控器
CN208448627U (zh) 一种可拼接智能毛绒玩具
CN207235061U (zh) 可伸缩耳机结构及耳机
CN208753668U (zh) 一种建筑室内装潢用移动插座
CN207318957U (zh) 接口盖装配结构及智能手表
CN201193143Y (zh) 一种电插头锁盒
CN206533970U (zh) 一种鱼箱可拆卸式手提把手
CN219681659U (zh) 一种方便收纳和摆放的玩具人偶
CN206834465U (zh) 一种抽屉式家用电器的供电装置
CN220947322U (zh) 一种金属拼装工艺组件
CN205369439U (zh) 一种隐藏式冲厕水箱的控制连接装置
CN218005804U (zh) 一种水电预埋线盒保护盖
CN219595832U (zh) 一种便于安装展示的玩具人偶
CN211084351U (zh) 一种计算机机房的通风构架
CN207897017U (zh) 一种带挂绳的指环支架
CN109550262A (zh) 一种儿童手抓球
CN213074836U (zh) 一种空心支架结构的化妆镜
CN211656357U (zh)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
CN212007292U (zh) 一种电工仪表的安装背板
JPH0637582Y2 (ja) 電線接続装置
CN220000492U (zh) 一种多功能外挂旋转散炮盆
CN209912277U (zh) 一种初中数学教学用教具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6th and 22nd Floors, C1 Building, Nanshan Zhiyuan, 1001 Xueyu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UBTEC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6th and 22nd Floors, C1 Building, Nanshan Zhiyuan, 1001 Xueyu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UBTECH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5

Address after: Room 601, 6th Floor, Building 13, No. 3 Jinghai Fifth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ongzhou),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Youbixuan Intelligent Robo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6th and 22nd Floors, C1 Building, Nanshan Zhiyuan, 1001 Xueyu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UBTECH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