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45600U - 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45600U
CN209545600U CN201920167188.7U CN201920167188U CN209545600U CN 209545600 U CN209545600 U CN 209545600U CN 201920167188 U CN201920167188 U CN 201920167188U CN 209545600 U CN209545600 U CN 209545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fixt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odule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671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海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Xintong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Xintong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Xintong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Xintong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671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45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45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45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通过将信号发生器、连接模块、待测夹具、信号接收器进行串联,使得信号发生器发出的信号能够依次经过连接模块、待测夹具,被信号接收器接收,从而可以通过比较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与信号接收器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功率,计算待测夹具的功率损耗。相比现有技术,由于信号发生器发射功率是可调控的,因此不需要制作多个金板,分别储存模块的不同频段发射功率,从而可以避免反复制作大量金板。并且,因为信号发生器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相比金板高很多,不像金板/模块的发射功率容易受到器件的工作温度、射频器件负载等各方面影响,因此进一步提升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无线通信模块夹具功率损耗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厂生产无线通信模块时,一般流程是:贴片、下载软件、校准、测试。其中对于模块射频性能一致性影响最大的是:模块校准,射频校准的正确性会直接影响模块的性能。
如何来正确的校准模块,关键的一步夹具线损的测量,正确的夹具线损能够保证模块的射频性能可以达到正确的预定值。
现有的夹具线损测量方式,是在金板中储存终端以某种规则下的发射功率,然后再把模块放置在夹具上,以同样规则控制终端发射,仪器测试到的功率和模块中存储的发射功率间的差异,就是夹具线损。现有的夹具线损测量方式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步骤一、制作金板,将模块焊接在测试PCB(印刷电路板)上,测试PCB通过射频线缆连接到仪器,计算机控制模块按一定规则发射功率,模块记录仪器测量到的功率。
步骤二、测量夹具线损,把做好的常规金板放在夹具上,计算机控制模块按原有规则发射功率,比较模块中记录功率和本次测量功率的差值,作为夹具线损。
但模块的发射功率容易受到器件的工作温度、射频器件负载等各方面影响,经常会导致产线线损误差太大,导致生产的无线模块发射功率与要求差异偏大;且同一外观尺寸的模块,因为频段定义的不同,都需要单独制作金板。尤其是对现在的LTE(长期演进)项目,金板制作的工作量特别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测量夹具线损方法中金版制作量大、工序繁琐且测试易受温度、射频器件负载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测量结果误差大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准确的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包括:
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包括第一天线接口及第二天线接口,所述第一天线接口与所述第二天线接口连接;
待测夹具,所述待测夹具包括第三天线接口和第四天线接口;
将所述连接模块设置于待测夹具上,所述第一天线接口与所述第三天线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天线接口与所述第四天线接口连接;
信号发生器,与所述第三天线接口连接;
信号接收器,与所述第四天线接口连接;
通过信号发生器输出射频信号,所述射频信号经由所述第三天线接口、所述第一天线接口、所述第二天线接口、所述第四天线接口传输后被所述信号接收器接收。
其中,可以但不限于通过计算机控制信号发生器输出所述射频信号。
其中,可以但不限于通过计算机控制信号接收器接收所述射频信号。
其中,所述待测的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是单一的无线通信模块,也可以是包括无线通信模块的的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可以采用不同的通信制式,比如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WCDMA(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WIFI(无线局域网),BT(英国电信),SRD(短距离无线通信)等。
较佳地,所述连接模块为金板PCBA(印刷电路板组件),所述金板PCBA的管脚定义及外观尺寸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管脚定义及外观尺寸相同。
较佳地,所述连接模块为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或包含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无线通信设备。
较佳地,所述连接模块内所述第一天线接口及所述第二天线接口通过射频线连接。
其中,当需测试的无线通信模块仅有一个天线接口时,则连接模块必须为金板PCBA,并且,在制作金板PCBA时,需增加一个天线接口。
较佳地,所述第一天线接口与所述第三天线接口为主天线接口,所述第二天线接口与所述第四天线接口为分集天线接口;
或,所述第一天线接口与所述第三天线接口为分集天线接口,所述第二天线接口与所述第四天线接口为主天线接口。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接口与所述第三天线接口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射频线相连接;所述第二天线接口与所述第四天线接口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射频线相连接。
较佳地,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第三天线接口通过第一射频线相接,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第四天线接口通过第二射频线相接,所述第一射频线与所述第二射频线为同一规格的射频线。
其中,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第三天线接口还可以通过其他通信线缆相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第四天线接口还可以通过其他通信线缆相连接。
较佳的,所述连接模块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待测夹具的第三天线接口通过第三射频线连接,所述连接模块的第二接口与所述待测夹具的第四天线接口通过第四射频线连接,所述第三射频线与所述第四射频线为同一规格的射频线。
较佳的,所述连接模块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待测夹具的第三天线接口通过夹具内部结构连接,所述连接模块的第二接口与所述待测夹具的第四天线接口通过夹具内部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通信模块线损测试系统通过将信号发生器、连接模块、待测夹具、信号接收器进行串联,使得信号发生器发出的信号能够依次经过连接模块、待测夹具,被信号接收器接收,从而可以通过比较所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与所述信号接收器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功率,计算所述待测夹具的功率损耗。相比现有技术,由于通过信号发生器进行信号发射,其发射功率是可调控的(可变的),因此不需要制作多个金板,在各金板中分别储存模块的不同频段发射功率,从而可以避免反复制作大量金板。并且,因为信号发生器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相比金板要高很多,信号发生器发射的功率更稳定,不像金板/模块的发射功率容易受到器件的工作温度、射频器件负载等各方面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升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即在保证结果测试准确性的同时,使测试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的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模块的夹具线损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待测夹具14、信号发生器11、信号接收器16、处理模块17及连接模块,本实施例中,该连接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的金板PCBA13;金板PCBA 13的管脚定义及外观尺寸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管脚定义及外观尺寸相同。
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仅提供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但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该连接模块还可以以其他形式实现,如所述无线通信模块。
金板PCBA13包括第一天线接口131和第二天线接口132,待测夹具14包括第三天线接口12和第四天线接口15;金板PCBA13设置于待测夹具14上,第一天线接口131与第三天线接口12通过顶针连接,第二天线接口131与第四天线接口15通过顶针连接;
应当理解,如果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仅有一个天线接口,则连接模块不能直接使用无线通信模块,而需要制作金板PCBA,并且,在制作金板PCBA时,需要增加一个天线接口,以便可以连通信号发生器和信号接收器。从而使得只有一个天线接口的无线通信设备,同样能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夹具线损测试。
信号发生器11与第三天线接口12连接,信号接收器16与第四天线接口15连接;信号发生器11用于输出射频信号,所述射频信号经由第三天线接口12、第一天线接口131、第二天线接口132、第四天线接口15传输后被信号接收器16接收。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信号发生器、连接模块、待测夹具、信号接收器进行串联,使得信号发生器发出的信号能够依次经过连接模块、待测夹具,被信号接收器接收,从而可以通过比较所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射频信号的功率与所述信号接收器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功率,计算所述待测夹具的功率损耗。相比现有技术,由于通过信号发生器进行信号发射,其发射功率是可调控的(可变的),因此不需要制作多个金板,在各金板中分别储存模块的不同频段发射功率,从而可以避免反复制作大量金板。并且,因为信号发生器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相比金板要高很多,信号发生器发射的功率更稳定,不像金板/模块的发射功率容易受到器件的工作温度、射频器件负载等各方面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升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即在保证结果测试准确性的同时,使测试效率更高。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可以采用不同的通信制式,比如GSM,WCDMA,TD-SCDMA,CDMA,WIFI,BT,SRD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天线接口131与所述第三天线接口12为主天线接口,第二天线接口132与第四天线接口15为分集天线接口,但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有其他的方式,如,第一天线接口与第三天线接口为分集天线接口,第二天线接口与第四天线接口为主天线接口。
为了使射频信号在待测夹具14与金板PCBA13之间的传输不受外界干扰,使传输信号更稳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天线接口131与第三天线接口132通过射频线或夹具内部结构(如顶针)连接;第二天线接口132与第四天线接口15通过射频线相连接。但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第一天线接口与第三天线接口之间、第二天线接口与第四天线接口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需要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为了使射频信号在信号发生器11与第三天线接口12之间、在第四天线接口15与信号接收器16之间的传输不受外界干扰,使传输信号更稳定,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发生器11与第三天线接口12、信号接收器16与第四天线接口15之间通过射频线相接,但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其他通信线缆相连接。
为了测试不同频段的射频信号,本实施例中,可以控制信号发生器11逐个频段输出射频信号,所述射频信号经由第三天线接口12、第一天线接口131、第二天线接口132、第四天线接口15传输后被信号接收器16逐个频段接收;从而可以根据每个频段信号发生器11输出的射频信号的功率及每个频段信号接收器16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功率,逐个频段计算所述待测夹具的功率损耗(线损)。
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第三天线接口通过第一射频线相接,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第四天线接口通过第二射频线相接,所述第一射频线与所述第二射频线为同一规格的射频线,通过使用同一规格的射频线,从而避免计算功率损耗的误差。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包括第一天线接口及第二天线接口,所述第一天线接口与所述第二天线接口连接;
待测夹具,所述待测夹具包括第三天线接口和第四天线接口;
将所述连接模块设置于待测夹具上,所述第一天线接口与所述第三天线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天线接口与所述第四天线接口连接;
信号发生器,与所述第三天线接口连接;
信号接收器,与所述第四天线接口连接;
通过信号发生器输出射频信号,所述射频信号经由所述第三天线接口、所述第一天线接口、所述第二天线接口、所述第四天线接口传输后被所述信号接收器接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为金板PCBA,所述金板PCBA的管脚定义及外观尺寸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管脚定义及外观尺寸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为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或包含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无线通信设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的第一天线接口与所述第二天线接口通过射频线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接口与所述第三天线接口为主天线接口,所述第二天线接口与所述第四天线接口为分集天线接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接口与所述第三天线接口为分集天线接口,所述第二天线接口与所述第四天线接口为主天线接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第三天线接口通过第一射频线相接,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第四天线接口通过第二射频线相接,所述第一射频线与所述第二射频线为同一规格的射频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待测夹具的第三天线接口通过第三射频线连接,所述连接模块的第二接口与所述待测夹具的第四天线接口通过第四射频线连接,所述第三射频线与所述第四射频线为同一规格的射频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待测夹具的第三天线接口通过夹具内部结构连接,所述连接模块的第二接口与所述待测夹具的第四天线接口通过夹具内部结构连接。
CN201920167188.7U 2019-01-30 2019-01-30 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 Active CN209545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7188.7U CN209545600U (zh) 2019-01-30 2019-01-30 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7188.7U CN209545600U (zh) 2019-01-30 2019-01-30 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45600U true CN209545600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72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67188.7U Active CN209545600U (zh) 2019-01-30 2019-01-30 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456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7672A (zh) * 2020-02-11 2020-06-09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线损点检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7672A (zh) * 2020-02-11 2020-06-09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线损点检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57672B (zh) * 2020-02-11 2022-11-15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线损点检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9359B (zh) 一种wifi模块射频校准方法
EP2521282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patial radio-frequency performance testing based on multiple-antenna system
CN101459477B (zh) 一种手机天线辐射性能自动测试方法
CN101437317B (zh) 用于多模移动通信终端的无线射频指标验证装置及方法
US1196235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sting wireless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terminal
CN109413686A (zh) 基站自动化测试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2130725A (zh) 一种多天线系统空间射频性能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1854218A (zh) 一种无线终端射频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6162722B (zh) 一种互干扰快速测试方法与系统
CN102412913B (zh) 一种测试系统和移动通讯终端的天线调试方法
CN109890046A (zh) 测试无线通信设备的夹具功率损耗的方法及系统
CN106464389A (zh) 一种天线测试装置、系统、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7359944B (zh) 蓝牙设备射频测试系统
CN103728502B (zh) 一种天线测试的方法和系统、以及无线终端
CN207283563U (zh) 蓝牙设备射频测试系统
CN105873108A (zh) Lte终端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
CN210112014U (zh) 一种wifi功率测试系统
CN209545600U (zh) 无线通信模块夹具线损测试系统
CN206432996U (zh) 无线终端射频性能测试系统
CN108900261A (zh) 一种1800m射频一致性接收互调测试方法及装置
CN204349995U (zh) 一种gsm数字直放站全自动调测系统
CN110011943A (zh) 电子产品调试设备的调试方法和装置
CN106506765A (zh) 提高天线测试精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09120356A (zh) 一种基于无源rfid的高准确度的射频路损测量方法和系统
CN108833029A (zh) 一种1800m射频一致性发射互调测试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