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41257U - 一种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及低温保存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及低温保存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41257U
CN209541257U CN201822115794.2U CN201822115794U CN209541257U CN 209541257 U CN209541257 U CN 209541257U CN 201822115794 U CN201822115794 U CN 201822115794U CN 209541257 U CN209541257 U CN 209541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box
low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storage
heating tub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157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占杰
袁顺涛
王连成
公涛
李江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157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41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41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41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及低温保存箱,在出风口处设置加热管,加热管的进口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加热管的出口与蒸发器的进口或压缩机的进口连通。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在加热管中流通,从而实现对出风口的化霜。同时,充分利用压缩机排出的热量,不需要额外增加能源供给,有利于降低能耗,并且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及低温保存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及低温保存箱。
背景技术
低温保存箱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排水管、接水槽、进风口、风扇、蒸发器、出风口等都会结霜。如果不能够及时地将这些霜清除掉,会严重影响低温保存箱的制冷效果。
现有的低温保存箱中大多数没有对进风口进行化霜的结构。有的化霜结构是通过加热丝来实现的,需要额外的能源供应,增加能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及低温保存箱,其利用压缩机的热量对出风口进行化霜,节约能源、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包括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进口与冰箱制冷回路中的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所述加热管的出口与冰箱制冷回路中的蒸发器的进口连通,或者,所述加热管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的进口通过电磁阀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低温保存箱,包括制冷回路,所述制冷回路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及蒸发器,还包括如上所述的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的外周设有罩体,所述罩体包括接水盘部、进风口部及出风口部,所述进风口部形成有进风口,所述出风口部形成有所述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部相对于所述接水盘部斜向上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沿冷媒流动方向形成有第一加热管段、第二加热管段、第三加热管段及第四加热管段,所述第一加热管段呈圆周结构设于所述进风口的外侧,所述第二加热管段呈盘管状铺设于所述接水盘部的外侧,所述第三加热管段设于所述排水管的外侧,所述第四加热管呈盘管状铺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罩体的外围设有隔温板,所述加热管被压靠于所述隔温板和所述罩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隔温板和所述罩体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加热管匹配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隔温板与所述罩体粘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及低温保存箱,在出风口处设置加热管,加热管的进口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加热管的出口与蒸发器的进口或压缩机的进口连通。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在加热管中流通,从而实现对出风口的化霜。同时,充分利用压缩机排出的热量,不需要额外增加能源供给,有利于降低能耗,并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制冷回路的结构原理图。
其中,100-加热管,110-第一加热管段,120-第二加热管段,130-第三段加热管,140-第四加热管段,200-风扇,300-进风口部,310-进风口,400-接水盘部,500-排水管,600-制冷回路,610-压缩机,620-冷凝器,630-节流装置,640-蒸发器,650-电磁阀,700-出风口部,710-出风口,800-罩体,900-隔温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参照图1和图2,包括出风口710,出风口710处设有加热管100。加热管100的进口与冰箱制冷回路600中的压缩机610的出口连通,加热管100的出口与冰箱制冷回路600中的蒸发器640的进口连通,或者,加热管100的出口与压缩机610的进口连通。
具体而言,制冷回路600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610、冷凝器620、节流装置630及蒸发器640,参照图3。制冷回路600还包括加热管100,加热管100的进口与压缩机610的出口连通,加热管100的出口与蒸发器640的进口连通,或者,加热管100的出口与压缩机610的进口连通。需要对出风口710化霜时,加热管支路打开,从压缩机610输出的高温高压蒸汽进入到加热管100中,加热管100设于出风口710处,高温高压蒸汽的热量通过加热管100向外散热从而对出风口710进行加热化霜。由于加热管100紧贴出风口710,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热量传递给出风口710,提高化霜效果,避免出风口710处积霜越来越多而将出风口710堵住,影响低温保存箱的使用性能。同时,其充分利用压缩机610排出的热量,不需要额外增加能源供给,有利于降低能耗,并且安全可靠。
当加热管100的出口设置为与蒸发器640的进口连通时,高温高压蒸汽经过加热管100流入到蒸发器640中,还可以均匀地对蒸发器640进行加热,起到对蒸发器640快速化霜的作用。加热管100的出口与蒸发器640的进口连通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
加热管100的进口通过电磁阀650与压缩机610的出口连通,当需要对出风口710进行化霜时,电磁阀650打开,将加热管支路连通。
加热管100的材质优选为导热性能高的铜或铝,提高散热效率。
该出风口化霜装置应用于低温保存箱。具体而言,蒸发器640的外周设有罩体800,罩体800包括接水盘部400、进风口部300及出风口部700,进风口部300形成有进风口310,出风口部700形成有出风口710。接水盘部400设于蒸发器640的下方,对蒸发器640化霜过程中滴落的水滴进行收集。进风口部300相对于接水盘部400斜向上倾斜设置,以避免接水盘部400内的积水从进风口310处外淌。将进风口310、接水盘部400及出风口710与罩体800集成为一体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
低温保存箱在运行过程中,接水盘部400、排水管500、进风口310及蒸发器640都会出现结霜的现象,本实施例在实现出风口710化霜的同时,也对接水盘部400、排水管500、进风口310及蒸发器640进行加热化霜。
进风口310处设有风扇200,如果进风口310处的积霜不能够及时清除,积霜有可能会将风扇200绊住或冻住,影响低温保存箱的正常使用。进风口310沿其纵向方向有一定的宽度,如果将加热管100设于进风口310的内侧,会影响进风口310的进风效果,并且也不利于安装,所以加热管100优选为设于进风口310的外侧。
具体而言,加热管100沿冷媒流动方向形成有第一加热管段110、第二加热管段120、第三加热管段130及第四加热管段140。第一加热管段110呈圆周结构设于进风口310的外侧,用于对风扇进风口310进行加热化霜。第二加热管段120呈盘管状结构铺设于接水盘部400的外侧,用于对接水盘部400进行加热化霜。第三加热管段缠绕于排水管500的外侧,用于对排水管500进行加热化霜。第四加热管部140呈盘管状结构铺设于出风口710的外侧,用于对出风口710进行加热化霜。
化霜时,电磁阀650开启,加热管支路打开,从压缩机610输出的高温高压蒸汽进入到加热管100中,依次流经第一加热管段110、第三加热管段130、第二加热管段120、第四加热管段140、蒸发器640,最后回流至压缩机610中。高温高压蒸汽的热量通过加热管100向外散热,从而实现对进风口310、排水管500、接水盘部400、出风口710及蒸发器640的加热化霜。
罩体800的外围设有隔温板900,加热管100被压靠于隔温板900和罩体800之间。
隔温板900可以有效避免加热管100散发的热量与外界交换,使热量都传递至需要化霜的出风口710、进风口310、接水盘部400、排水管500及蒸发器640,提高化霜效果。具体的,第一加热管段110被压靠于隔温板900与进风口310的外侧,第二加热管段120被压靠于隔温板900和接水盘部400之间,第四加热管段140被压靠于隔温板900和出风口710之间。
隔温板900与罩体800之间粘接,便于安装且成本低。
隔温板900和罩体800上分别设有与加热管100匹配的凹槽(未图示),具体的,进风口310的外侧设有与第一加热管段110匹配的凹槽,接水盘部400的外侧设有与第二加热管段120匹配的凹槽,出风口710的外侧设有与第四加热管段140匹配的凹槽。当装配加热管100时,凹槽起到初步定位的作用,便于安装。同时,凹槽结构也使得第一加热管段110与进风口310外侧、第二加热管段120与接水盘部400之间、第四加热管段140与出风口7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
风扇200、第一加热管段110及进风口310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便于装配及进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包括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进口与冰箱制冷回路中的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所述加热管的出口与冰箱制冷回路中的蒸发器的进口连通,或者,所述加热管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的进口通过电磁阀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通。
3.一种低温保存箱,包括制冷回路,所述制冷回路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及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温保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外周设有罩体,所述罩体包括接水盘部、进风口部及出风口部,所述进风口部形成有进风口,所述出风口部形成有所述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温保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部相对于所述接水盘部斜向上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温保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沿冷媒流动方向形成有第一加热管段、第二加热管段、第三加热管段及第四加热管段,所述第一加热管段呈圆周结构设于所述进风口的外侧,所述第二加热管段呈盘管状铺设于所述接水盘部的外侧,所述第三加热管段设于所述排水管的外侧,所述第四加热管呈盘管状铺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温保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外围设有隔温板,所述加热管被压靠于所述隔温板和所述罩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温保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板和所述罩体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加热管匹配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温保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板与所述罩体粘接。
CN201822115794.2U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及低温保存箱 Active CN209541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5794.2U CN209541257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及低温保存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5794.2U CN209541257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及低温保存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41257U true CN209541257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64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15794.2U Active CN209541257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及低温保存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41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3688B (zh) 一种冰箱的热气除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7063321A1 (zh) 基于超疏水翅片管换热器的空气源热泵喷淋除霜装置
CN104110920B (zh) 一种回收利用压缩机余热的空气源热泵系统
CN103429974A (zh) 闪蒸除霜系统
CN106288611A (zh) 制冷设备及防内胆结霜的方法
CN203785152U (zh) 一种蒸发冷凝式冷暖空调
CN105020815A (zh) 一种蒸发冷凝式冷暖空调
CN208920476U (zh) 空调器
US20230358460A1 (en) Carbon dioxide heat pump evaporator
CN102252385A (zh) 双回路空调系统
US20170211871A1 (en) Sealed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Defrosting an Evaporator
CN209541258U (zh) 一种风冷冰箱的风扇进风口化霜装置及风冷冰箱
CN209541257U (zh) 一种低温保存箱的出风口化霜结构及低温保存箱
CN105485986B (zh) 一种除霜部件及室外机
CN105588241B (zh) 一种冰蓄冷空调及冰蓄冷方法
CN104279647A (zh)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CN106369884A (zh) 蒸发器、冷风机、制冷或热泵装置及系统
CN204084942U (zh) 一种带多功能辅助装置的风冷冷热水机组
JP2020133933A (ja) 除霜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冷蔵庫
CN102305496B (zh) 一种风冷热泵机组
CN204176803U (zh)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CN210107846U (zh) 风冷冰箱
CN207936598U (zh) 一种带分支管路的冷库一体机除霜水处理系统
CN208653043U (zh) 一种冷库用高效冷风机
CN206739685U (zh) 翅片蒸发器及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