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38538U - 设有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者屋面的变形缝排水构造 - Google Patents

设有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者屋面的变形缝排水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38538U
CN209538538U CN201920218314.7U CN201920218314U CN209538538U CN 209538538 U CN209538538 U CN 209538538U CN 201920218314 U CN201920218314 U CN 201920218314U CN 209538538 U CN209538538 U CN 209538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rmation joint
steel plate
drainpipe
drain structure
drainag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1831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筱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1831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38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38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38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有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者屋面的变形缝排水构造,包括变形缝、位于变形缝上方的排水沟槽,所述变形缝内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沟槽的水通过排水管流出。本实用新型在变形缝的上方设置排水沟槽,变形缝内设置排水管,排水沟槽内的水通过排水管直接排出,良好的排水功能使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屋面的防水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设有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者屋面的变形缝排水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形缝构造领域,尤其涉及设有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者屋面的变形缝排水构造。
背景技术
由于受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将产生附加应力,这种应力常常使建筑物产生裂缝甚至被破坏。为减少应力对建筑物的影响,在设计时预先在变形敏感的部位将结构断开,预留缝隙,即变形缝,以保证建筑物被断开的各部分有足够的变形空间而不使建筑物破损或产生裂缝。
传统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屋面防渗漏措施是对室外地面或屋面的变形缝进行构造处理,以降低渗漏几率。例如专利号为201520317756.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室外楼面变形缝处防漏水构造,包括变形缝以及开设于变形缝两侧的排水沟,变形缝中设置有遇水膨胀的橡胶条,且变形缝上方覆盖有防水卷材,排水沟侧壁表面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层水泥砂浆、防水涂料和第二层水泥砂浆,所述的排水沟上方铺装盖板,该盖板与排水沟之间通过固定件固连。此专利在变形缝中设置橡胶条防水、在变形缝上方覆盖防水卷材,通过排水沟排水,长久使用后防渗漏效果差强人意。
基于上述方案,业内人士提出在排水沟底部、变形缝底部设置排水系统,来提高变形缝处防水的可靠性。例如公开号为CN 109113280 A的公开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铺装平屋面变形缝的构造,包括铺有屋面防水卷材的屋面结构、活动盖板面材、防水卷材和附加防水卷材,屋面结构上设置有变形缝,变形缝上部开口处铺设防水卷材和附加防水卷材,防水卷材和附加防水卷材与屋面防水卷材搭接形成连续的防水界面,活动盖板面材铺设于变形缝开口处防水卷材的上方,变形缝两侧设置架空区,架空区底部和变形缝底部设置排水系统。
上述公开文献虽然是采用排水方式来提高变形缝处防水的可靠性,但是变形缝内仍是以防水为主,还存在结构复杂、不便施工的缺陷。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变形缝构造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者屋面的变形缝排水构造,在变形缝的上方设置排水沟槽,变形缝内设置排水管,排水沟槽内的水通过排水管直接排出,良好的排水功能使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屋面的防水效果更好。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者屋面的变形缝排水构造,包括变形缝、位于变形缝上方的排水沟槽,所述变形缝内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沟槽的水通过排水管流出。本实用新型在变形缝的上方设置排水沟槽,变形缝内设置排水管,排水沟槽内的水通过排水管直接排出,良好的排水功能使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屋面)的防水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管的上端部伸入排水沟槽,所述排水管的下端部伸出变形缝。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伸入排水沟槽,并且在排水管的上端部设置过滤件,防止排水沟槽内的杂质随排水进入排水管,造成排水管的堵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管由上管段、软管、下管段组成,所述上管段、软管、下管段依次连接,所述上管段的上端部伸入排水沟槽,所述下管段的下端部伸出变形缝。本实用新型的软管长度大于变形缝长度的2/3,建筑结构在挤压变形缝的同时,软管也发生变形,既不影响软管的正常排水,也不影响变形缝自身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形缝与排水管之间的空腔内填塞有岩棉。岩棉是经过高温融熔加工成的人工无机纤维,具有不燃烧的特点,本实用新型在变形缝内填塞岩棉,使地下室顶板面、屋面在变形缝处具有防火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形缝的顶部设有上抵持件,所述变形缝的底部设有下抵持件,所述上抵持件和下抵持件将岩棉夹持在中间。由于变形缝内的岩棉需要固定,本实用新型在变形缝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抵持件,顶部的抵持件和底部的抵持件将岩棉夹持在中间,阻止了岩棉的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排水沟槽的槽壁和槽底均设置钢板,所述岩棉的上端抵持在槽底的钢板上,所述排水管贯穿槽底的钢板并伸入槽壁的钢板与槽底的钢板所形成的排水槽。作为上抵持件的槽底钢板限制了岩棉向上移动,并且本实用新型在排水沟槽的槽壁和槽底均设置钢板,且钢板内外涂刷防水材料,还能提高排水沟槽的防水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槽壁的钢板、槽底的钢板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成型工艺,既便于排水沟槽内钢板的安装,又能进一步提高排水沟槽的防水性能。优选采用一整块钢板冲压形成与排水沟槽内腔形状一致的形状,钢板冲压后的形成排水槽,排水槽与排水管连通,所述排水槽位于排水沟槽内,钢板弯折后固设在排水沟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抵持件为不锈钢板,所述不锈钢板固定在地下室顶板面或屋面的混凝土主体上。本实用新型的下抵持件采用不锈钢板,不锈钢板与混凝土主体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具有不锈钢板便于加工、固定方便的优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管段的底端与软管的顶端、软管的底端与下管道的顶端均通过套管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套管连接,连接更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沟槽的顶面设有排水篦子。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篦子具有过滤截留的作用,通过排水篦子将排水中携带的体积较大的污染物(如塑料袋,纸壳,食品垃圾等)提前过滤截留,防止污染物进入排水沟槽后堵塞排水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防排结合的变形缝防水方式,采用变形缝直接排水的方式,在变形缝的上方设置排水沟槽,变形缝内设置排水管,排水沟槽内的水通过排水管直接排出,良好的排水功能使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屋面)的防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的变形缝排水构造;
图2为槽壁的钢板、槽底的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不锈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排水沟槽;11、槽壁的钢板;12、槽底的钢板;13、固定件;20、变形缝;21、上管段;22、软管;23、下管段;24、套管;25、过滤件;30、排水篦子;40、岩棉;50、不锈钢板;100、密封膏;200、膨胀螺栓;300、混凝土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为了解决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者房屋的屋面变形缝的防水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者屋面的变形缝排水构造,包括变形缝20、位于变形缝20上方的排水沟槽10,变形缝20内设有排水管,排水沟槽10的水通过排水管流出。本实施例在变形缝20的上方设置排水沟槽10,变形缝20内设置排水管,排水沟槽10内的水通过排水管直接排出,良好的排水功能使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屋面)的防水效果更好。
所谓变形缝20,是把混凝土主体300在变形敏感的部位断开后形成的,传统的变形缝20构造是在变形缝20内设置防水材料来达到防水效果,本实施例采用排水方式直接将水排出,使屋面或地下室顶板面在变形缝处的防水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混凝土主体300上具有两个向上延伸的凸出肋,两个凸出肋之间形成排水沟槽10,每个凸出肋的旁侧设有构造层。以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为例,如图1所示,在地下室的混凝土主体300和地面之间一系列构造层次从下至上分别是找坡层、保温层、找平层、防水层、保护层、地面面层。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详细公开了排水管的结构。
如图1所示,排水管的上端部伸入排水沟槽10,排水管的下端部伸出变形缝20。本实施例的排水管伸入排水沟槽10,优选在排水管的上端部设置过滤件25,过滤件25能防止排水沟槽10内的杂质随排水进入排水管,造成排水管的堵塞。
考虑到变形缝20内的排水管不能影响到变形缝20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的排水管由上管段21、软管22、下管段23组成,上管段21、软管22、下管段23依次连接,上管段21的上端部伸入排水沟槽10,下管段23的下端部伸出变形缝20。本实施例的软管22长度大于变形缝20长度的2/3,建筑结构在挤压变形缝20的同时,软管22也发生变形,既不影响软管22的正常排水,也不影响变形缝20自身工作。
优选上管段21的底端与软管22的顶端通过套管24连接,软管22的底端与下管道的顶端通过套管24连接。本实施例采用套管24连接,连接更方便。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排水沟槽10的顶面设有排水篦子30。本实施例的排水篦子30具有过滤截留的作用,通过排水篦子30将排水中携带的体积较大的污染物(如塑料袋,纸壳,食品垃圾等)提前过滤截留,防止污染物进入排水沟槽10后堵塞排水管。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公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公开了变形缝20内填塞的岩棉40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形缝20与排水管之间的空腔内填塞有岩棉40。岩棉40是经过高温融熔加工成的人工无机纤维,具有不燃烧的特点,本实施例在变形缝20内填塞岩棉40,使室外地面、屋面具有防火功能。
由于岩棉40的上端和下端需要固定,本实施例在变形缝20的顶部设有上抵持件,变形缝20的底部设有下抵持件,上抵持件和下抵持件将岩棉40夹持在中间。由于变形缝20内的岩棉40需要固定,本实施例在变形缝20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抵持件,顶部的抵持件和底部的抵持件将岩棉40夹持在中间,阻止了岩棉40的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排水沟槽10的槽壁和槽底均设置钢板,岩棉40的上端抵持在槽底的钢板12上,排水管贯穿槽底的钢板12并伸入槽壁的钢板11与槽底的钢板12所形成的排水槽。作为上抵持件的槽底钢板限制了岩棉40向上移动,并且本实施例在排水沟槽10的槽壁和槽底均设置钢板,钢板还能提高排水沟槽10的防水性能。
如图2所示,优选槽壁的钢板11、槽底的钢板12一体成型。本实施例采用一体成型工艺,既便于排水沟槽10内钢板的安装,又能进一步提高排水沟槽10的防水性能。优选采用一整块钢板冲压形成与排水沟槽10内腔形状一致的形状,钢板冲压后的形成一排水槽,排水槽与排水管连通,排水槽位于排水沟槽10内,钢板弯折后固设在排水沟槽10内。
如图2所示,槽壁的钢板11上具有三角形凸起,该三角形凸起能够起到变形的作用。除了槽壁和槽底设有钢板外,槽顶也设有钢板,槽顶钢板是从槽壁的钢板11向外侧延伸形成的,槽顶钢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混凝土主体上,槽顶钢板与槽底的钢板12平行,槽顶钢板的端部垂直向下弯折,向下弯折的钢板与构造层次(防水层)之间采用密封膏100封严。
在实际施工时,槽顶钢板、槽壁的钢板11、槽底的钢板12一体成型,优选槽顶钢板与地面面层通过固定件13固定,固定件13的作用是地下室顶板防水保护层的收头固定,同样也用膨胀螺栓固定于混凝土主体上固定件13的结构如图3所示,优选固定件13为L型结构,固定件13与槽顶钢板通过膨胀螺栓200固定,膨胀螺栓200伸入混凝土主体300内。
如图1所示,下抵持件为不锈钢板50,不锈钢板50固定在地下室顶板或屋面的混凝土主体300上。本实施例的下抵持件采用不锈钢板50,不锈钢板50与混凝土主体300采用膨胀螺栓200固定,具有不锈钢板50便于加工、固定方便的优点。不锈钢板50的结构如图4所示,不锈钢板50上具有两个三角形凸起,两个三角形凸起与岩棉40的下端接触,不锈钢板50上的三角形凸起和槽底的钢板12将岩棉40夹持在中间,限制了岩棉40的进一步移动。
本实施例的不锈钢板50与混凝土主体300通过膨胀螺栓200固定,不锈钢板50上的两个三角形凸起还能起到变形作用。当变形缝20产生变形时,不锈钢板50上的两个三角形凸起也随之产生形变,这样无论变形缝20和不锈钢板50上的三角形凸起如何变化,用于固定不锈钢板50的膨胀螺栓200的位置都不会产生变化,不锈钢板50与混凝土主体300的固定更牢靠。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设有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者屋面的变形缝排水构造,包括变形缝(20)、位于变形缝(20)上方的排水沟槽(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20)内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沟槽(10)的水通过排水管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缝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上端部伸入排水沟槽(10),所述排水管的下端部伸出变形缝(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缝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由上管段(21)、软管(22)、下管段(23)组成,所述上管段(21)、软管(22)、下管段(23)依次连接,所述上管段(21)的上端部伸入排水沟槽(10),所述下管段(23)的下端部伸出变形缝(2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变形缝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20)与排水管之间的空腔内填塞有岩棉(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缝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20)的顶部设有上抵持件,所述变形缝(20)的底部设有下抵持件,所述上抵持件和下抵持件将岩棉(40)夹持在中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缝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排水沟槽(10)的槽壁和槽底均设置钢板,所述岩棉(40)的上端抵持在槽底的钢板(12)上,所述排水管贯穿槽底的钢板(12)并伸入槽壁的钢板(11)与槽底的钢板(12)所形成的排水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形缝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壁的钢板(11)、槽底的钢板(12)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形缝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抵持件为不锈钢板(50),所述不锈钢板(50)固定在地下室顶板或屋面的混凝土主体(300)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形缝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段(21)的底端与软管(22)的顶端、软管(22)的底端与下管道的顶端均通过套管(2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变形缝排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槽(10)的顶面设有排水篦子(30)。
CN201920218314.7U 2019-02-21 2019-02-21 设有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者屋面的变形缝排水构造 Active CN209538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18314.7U CN209538538U (zh) 2019-02-21 2019-02-21 设有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者屋面的变形缝排水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18314.7U CN209538538U (zh) 2019-02-21 2019-02-21 设有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者屋面的变形缝排水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38538U true CN209538538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73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18314.7U Active CN209538538U (zh) 2019-02-21 2019-02-21 设有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者屋面的变形缝排水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385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63452U (zh) 一种双层排水保温屋面结构
CN206352400U (zh) 正置式屋面女儿墙部位防水局部维修结构
CN106284431A (zh) 根据水的现象发明构造做法是完整的防水理论
CN109518892A (zh) 一种钢结构屋面高突物周边防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9538538U (zh) 设有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者屋面的变形缝排水构造
CN109881847A (zh) 设有地下室顶板室外地面或者屋面的变形缝排水构造
CN109403558A (zh) 一种用于建筑防积水渗漏的强防水屋面结构
CN208996334U (zh) 一种屋面变形缝防水构造
CN207905592U (zh) 一种凸窗防水顶板
CN211396332U (zh) 一种建筑设计屋顶檐口防水装置
CN210737942U (zh) 檐沟防水处理结构
CN201121369Y (zh) 一种伸缩缝排水构造
CN209163261U (zh) 屋面落水口防渗漏安装结构
CN208280330U (zh) 具有高差的钢结构连廊与混凝土结构交接处防水结构体系
CN110439193A (zh) 上人屋面变形缝及排水沟融合结构
CN217711433U (zh) 一种管道出屋面防水施工结构
CN110284670A (zh) 屋面排水结构
CN218759051U (zh) 溢流回水槽
CN218714423U (zh) 屋面排水结构
CN103774803B (zh) 横排式双层排水落水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11200646U (zh) 一种古建筑用防水排水设计结构
CN217175415U (zh) 一种屋顶与墙体收缩缝施工节点
CN220954260U (zh) 一种建筑防水结构
CN218116987U (zh) 一种倒置式屋面雨水斗施工结构
CN211775193U (zh) 一种具有保温层的倒置式屋面平箅式直落雨水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