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38310U - 一种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38310U
CN209538310U CN201822003292.0U CN201822003292U CN209538310U CN 209538310 U CN209538310 U CN 209538310U CN 201822003292 U CN201822003292 U CN 201822003292U CN 209538310 U CN209538310 U CN 209538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guarding
water tap
leakage water
convenient
nozzl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032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shan Wei'en Sanitary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shan Wei'en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shan Wei'en Sanitary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shan Wei'en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0329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38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38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38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包括密封胶圈和螺丝;所述出水管为U型的弯管结构;所述网咀接头为圆筒结构,外圆上下端环形分布割有四处平面,便于手部给力,内孔为阶梯孔结构,右端开设有一处大径为四毫米的螺纹孔,与内孔相通,内孔最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起泡器通过螺纹连接于网咀接头底端;焊接接头的设置,有利于对密封胶圈和塑料卡扣进行连接,增加焊接接头和塑料卡扣连接时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固定型结构,增加可以旋转的功能,并且杜绝传统连接结构下由于密封性不够所导致的漏水问题,更能够减少传统结构组装时出现返工碰划伤,不容易维护维修,增加维护成本的问题,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龙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水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有节水的功效,水龙头在打开把手开关接通内部水路后,水流通过阀芯进入到出水管内,再经过起泡器流出,出水管和网咀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并使用胶水固定。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出水管和网咀接头之间的连接没有密封胶圈,由于水压较大,浇水涂抹不均匀时会导致密封性不够,产生漏水现象,且胶水固定后成为一个整体,无法做相对径向转动。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以解决出水管和网咀接头之间的连接没有密封胶圈,由于水压较大,浇水涂抹不均匀时会导致密封性不够,产生漏水现象,且胶水固定后成为一个整体,无法做相对径向转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包括出水管,网咀接头,起泡器,焊接接头,塑料卡扣,密封胶圈和螺丝;所述出水管为U型的弯管结构;所述网咀接头为圆筒结构,外圆上下端环形分布割有四处平面,便于手部给力,内孔为阶梯孔结构,右端开设有一处大径为四毫米的螺纹孔,与内孔相通,内孔最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起泡器通过螺纹连接于网咀接头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焊接接头为圆管结构,外圆上设有台阶。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卡扣为圆环结构,且右端开设有一处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胶圈套装于焊接接头下方的轴颈上。
进一步的,所述螺丝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网咀接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焊接接头的设置,有利于对密封胶圈和塑料卡扣进行连接,增加焊接接头和塑料卡扣连接时的密封性,使网咀接头安装和拆卸方便,便于调整和维护维修。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固定型结构,增加可以旋转的功能,并且杜绝传统连接结构下由于密封性不够所导致的漏水问题,更能够减少传统结构组装时出现返工碰划伤,不容易维护维修,增加维护成本的问题,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水龙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出水管,2-网咀接头,3-起泡器,4-焊接接头,5-塑料卡扣,6-密封胶圈,7-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包括出水管1,网咀接头2,起泡器3,焊接接头4,塑料卡扣5,密封胶圈6和螺丝7;所述出水管1为U型的弯管结构;所述网咀接头2为圆筒结构,外圆上下端环形分布割有四处平面,便于手部给力,内孔为阶梯孔结构,右端开设有一处大径为四毫米的螺纹孔,与内孔相通,内孔最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起泡器3通过螺纹连接于网咀接头2底端。
其中,焊接接头4为圆管结构,外圆上设有台阶,分别用来固定塑料卡扣5和密封胶圈6。
其中,塑料卡扣5为圆环结构,且右端开设有一处圆孔。
其中,密封胶圈6套装于焊接接头4下方的轴颈上,增加密封性。
其中,螺丝7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网咀接头2上,将网咀接头2固定于塑料卡扣5上。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螺丝7为M4丝堵,在现有结构基础上增加焊接接头4、塑料卡扣5、密封胶圈6和螺丝7各一处,塑料卡扣5和密封胶圈6套在焊接接头4的轴颈上,再将网咀接头2套在焊接接头4上,并通过螺丝7将网咀接头2与塑料卡扣5连接在一起,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型结构,网咀接头2组装拆卸灵活,增加可以旋转的功能,可对网咀接头2在焊接接头4上进行旋转转向,杜绝了传动结构,产生旋转即破坏密封性导致漏水的现象,密封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5)

1.一种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该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包括出水管(1),网咀接头(2),起泡器(3),焊接接头(4),塑料卡扣(5),密封胶圈(6)和螺丝(7);所述出水管(1)为U型的弯管结构;所述网咀接头(2)为圆筒结构,外圆上下端环形分布割有四处平面,便于手部给力,内孔为阶梯孔结构,右端开设有一处大径为四毫米的螺纹孔,与内孔相通,内孔最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起泡器(3)通过螺纹连接于网咀接头(2)底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接头(4)为圆管结构,外圆上设有台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卡扣(5)为圆环结构,且右端开设有一处圆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圈(6)套装于焊接接头(4)下方的轴颈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7)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网咀接头(2)上。
CN201822003292.0U 2018-12-01 2018-12-01 一种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 Active CN209538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3292.0U CN209538310U (zh) 2018-12-01 2018-12-01 一种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3292.0U CN209538310U (zh) 2018-12-01 2018-12-01 一种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38310U true CN209538310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63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03292.0U Active CN209538310U (zh) 2018-12-01 2018-12-01 一种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383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67949U (zh) 一种单向止回阀
CN201126043Y (zh) 一种六通多用阀
CN209538310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防漏水龙头
CN203532817U (zh) 提拉式调水量可变阀门
CN102704540B (zh) 一种在自来水系统中装置的自动蓄能式储水器
CN208565648U (zh) 一种出水装置
CN217762184U (zh) 一种新型浴缸边龙头的切换结构
CN203213254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喷嘴结构
CN202514377U (zh) 一种全方位浇灌出水口
CN205173549U (zh) 一种设有流量检测口和流量调节锁定功能的球阀
CN202392179U (zh) T型带提拉过滤球阀
CN208619707U (zh) 一种锥面密封截止阀
CN208311532U (zh) 一种分级调水装置
CN210687102U (zh) 三通球阀
CN207394100U (zh) 一种应用于厨房过滤、节约用水的二次锁紧式水龙头
CN208750035U (zh) 一种节水水龙头
CN205918941U (zh) 锥形三通换向阀
CN206770707U (zh) 一种水龙头
CN201014041Y (zh) 改进结构的温控水龙头
CN201071967Y (zh) 旋转调控式节水龙头
CN210196591U (zh) 一种出水口方向可方便调节的角阀
CN109973686A (zh) 一种恒温阀芯结构及淋浴水龙头
CN202732985U (zh) 一种以注塑方式连接的全方位浇灌出水口
CN209362749U (zh) 一种用于装入小顶喷内的节水结构及小顶喷
CN206786194U (zh) 一种水龙头和外接接头的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