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29910U - 一种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及训练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及训练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29910U
CN209529910U CN201821748518.3U CN201821748518U CN209529910U CN 209529910 U CN209529910 U CN 209529910U CN 201821748518 U CN201821748518 U CN 201821748518U CN 209529910 U CN209529910 U CN 209529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lice
active region
muscle
training
training cloth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485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ot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 Ze Mus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 Ze Mus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 Ze Mus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485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29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29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29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肌肉电刺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及训练服系统,人体工学训练服包括:使用弹力面料的训练服本体,所述训练服本体为训练上衣和训练裤的一体式结构,且在所述训练服本体上设置有10个电极片作用区、包括10个以上接头的中控区域;每一电极片作用区内设置有电极片,且每一电极片作用区的电极片形状与该作用区对应的人体肌肉结构匹配;每个电极片通过各自的弹力导线与该电极片所属的接头接通。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电极片作用区的电极片在使用中不影响使用者运动自由度,也不容易引起穿者不适。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及训练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训练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及训练服系统。
背景技术
肌肉电刺激技术,即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简称EMS)。传统的体育训练方式中,肌肉的收缩和动作,是由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生物电信号传递指令来控制肌肉完成的,当大脑产生的电刺激通过脊髓达到肌肉之后,就能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产生运动。EMS要做的就是代替大脑信号,通过外部电流直接刺激运动神经,让肌肉引发收缩运动,即使身体没有运动,所刺激肌肉也同样能够处于运动的状态。
当前,将EMS用于人体瘦身减脂技术中,例如EMS技术减脂服越来越多。现有的EMS技术减脂服装主要分为减脂马甲及减脂紧身服两种。减脂马甲是一种带有电极片的马甲,使用者可通过马甲外部的控制系统调剂运行模式、强度(从0至99)等参数。减脂紧身服重量较低,按键集中,便于使用者操作及穿着,并扩大了使用者的活动范围。
然而,减脂马甲及减脂紧身服存在的缺陷如下:
第一、电极片形状单一,面积较大,影响使用者运动的自由度;
第二、电极片覆盖面积过大,产生的电流会刺激作用肌肉以外的部位,引起穿着者的不适。例:胸部电极片面积大刺激锁骨引起刺痛、腹部面积大刺激胃部引起恶心等。
为此,提供一种不影响使用者运动自由度,且穿着舒服的人体工学训练服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极片过大,影响使用者运动自由度,且容易引起穿者不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包括:
使用弹力面料的训练服本体,所述训练服本体为训练上衣和训练裤的一体式结构,且在所述训练服本体上设置有N个电极片作用区、包括M个接头的中控区域;
每一电极片作用区内设置有电极片,且每一电极片作用区的电极片形状与该作用区对应的人体肌肉结构匹配;
每个电极片通过各自的弹力导线与该电极片所属的接头连通即导通;
N、M为大于等于6的自然数。
可选地,电极片作用区包括:胸部作用区、腹部作用区、肩胛部作用区、背阔肌作用区、腰横带部作用区、臀部作用区、大腿前侧作用区、大腿后侧作用区、大臂前侧作用区和/或大臂后侧作用区。
可选地,在所述人体工学训练服为男款训练服时,所述胸部作用区的电极片位于胸大肌中部,所述胸部作用区的电极片与胸大肌轮廓匹配;
在所述人体工学训练服为女款训练服时,所述胸部作用区的电极片位于胸大肌上部;所述胸部作用区的电极片与胸大肌轮廓匹配。
可选地,人体肌肉结构包括:腹肌、腹直肌、斜方肌、背阔肌、胸腰筋膜、臀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肱二头肌和/或肱三头肌;
所述腹部作用区的电极片的上部形状与从上到下的第二块腹肌上部轮廓匹配,所述腹部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外侧形状与腹直肌外侧轮廓匹配;
和/或,
所述肩胛部作用区的电极片位于斜方肌中部接近人体大脊椎,所述肩胛部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斜方肌轮廓一致;
和/或,
所述背阔肌作用区的电极片位于背阔肌中部接近人体大脊椎,所述背阔肌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背阔肌轮廓一致;
和/或,
所述腰横带部作用区的电极片位于胸腰筋膜中接近人体大脊椎,所述腰横带部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胸腰筋膜轮廓一致;
和/或,
所述臀部作用区的电极片位于臀大肌接近人体大脊椎,所述臀部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臀大肌轮廓一致;
和/或,
所述大腿前侧作用区的电极片为圆角矩形,覆盖股直肌、部分股外侧肌以及股内侧肌部位;
和/或,
所述大腿后侧作用区的电极片为圆角矩形,覆盖二头肌中部、半腱肌、半膜肌部位;
和/或,
所述大臂前侧作用区的电极片为圆角矩形,所述大臂前侧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肱二头肌轮廓一致;
所述大臂后侧作用区的电极片为圆角矩形,所述大臂后侧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肱三头肌轮廓一致。
可选地,所述中控区域的每一个接头端部设置有凹槽式的暗扣结构。
可选地,所述中控区域的接头包括:前胸左接头、前胸右接头、大臂左接头、大臂右接头、后背左接头、后背右接头、中背左接头、中背右接头、腹部左接头、腹部右接头、后腰左接头、后腰右接头、臀部左接头、臀部右接头、腿部左接头和/或腿部右接头。
可选地,每一电极片连接的弹力导线的部分弯曲设置。
可选地,每一电极作用区的电极片均是通过热压贴合于训练服内的银铜纤维结构的电极片。
可选地,所述训练服本体上每一电极片作用区还覆盖有保护所述电极片的拼布;所述拼布结构与所述电极片作用区的结构匹配。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肌肉电刺激的训练服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有匹配所述中控区域的每一个接头端部的插头,所述插头和每一个接头端部的暗扣结构卡接时,控制装置与电极片电连接并导通。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人体工学训练服相对于现有技术,改进了训练服本体的结构,同时使得训练服本体中设置的电极片的形状和大小更符合用户的人体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贴合肌肉,使得电极片上经过的微电流可较好的刺激各电极片对应的肌肉,以提高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舒适感,提高了训练服的可穿着性,且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极片过大,影响使用者运动自由度,且容易引起穿者不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体工学训练服的中控区域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男款人体工学训练服的正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男款人体工学训练服的后视图;
图3(a)和图3(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男款人体工学训练服中电极片形状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女款人体工学训练服的正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女款人体工学训练服的后视图;
图5(a)和图5(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女款人体工学训练服中电极片形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本实施例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分男款人体工学训练服(如图2(a)和图2(b)所示,简称男款训练服)和女款人体工学训练服(如图4(a)和图4(b)所示,简称女款训练服),其中男款和女款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均可包括:使用弹力面料的训练服本体,所述训练服本体为训练上衣和训练裤的一体式结构,且在所述训练服本体上设置有N个电极片作用区、包括M个接头的中控区域;
每一电极片作用区内设置有电极片,且每一电极片作用区的电极片形状与该作用区对应的人体肌肉结构匹配;
每个电极片通过各自的弹力导线与该电极片所属的接头连通;
N、M为大于等于6的自然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中控区域10的接头可包括:前胸左接头A10、前胸右接头A4、大臂左接头A12、大臂右接头A3、后背左接头A11、后背右接头A2、中背左接头A9、中背右接头A1、腹部左接头A8、腹部右接头A6、后腰左接头A7、后腰右接头A5、臀部左接头A13、臀部右接头A14、腿部左接头A15、腿部右接头A16。
在图1中每一接头端部设置有凹槽式的暗扣结构(如可为纽扣式的暗扣结构),图中未示出,每一接头的虚线可为连接电极片的弹力导线。每一电极片连接的弹力导线的部分弯曲设置。也就是说,弹力导线的长度大于衣服长度,由此,可保持弹性和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电极作用区的电极片均是通过热压贴合于训练服内的银铜纤维结构的电极片。每一电极片通过各自的导电线即弹力导线连接到中控区域的一接头。
所述训练服本体上每一电极片作用区还覆盖有保护所述电极片的拼布;所述拼布结构与所述电极片作用区的结构匹配,用以保护电极片不外漏,不与外接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人体工学训练服为男款训练服时,男款-胸部作用区的电极片31位于胸大肌中部,男款-胸部作用区的电极片与胸大肌轮廓匹配,如图3(a)所示;男款-胸部作用区的电极片31根据胸大肌轮廓设计,能够有效刺激胸大肌运动;解决了现有电极片过大,刺激锁骨引起使用者不适的问题。
在所述人体工学训练服为女款训练服时,女款-胸部作用区的电极片51位于胸大肌上部;女款-胸部作用区的电极片51与胸大肌轮廓匹配,如图5(a)。女款-胸部作用区具体作用位置为胸大肌上部,其电极片根据胸大肌轮廓设计,能够有效刺激胸大肌运动;解决了现有电极片过大,刺激锁骨和乳房引起使用者不适的问题。
其他电极作用区男款训练服和女款训练服均相同。
具体地,参见图2(a)和图2(b)所示,男款训练服的电极片作用区包括:胸部作用区21、腹部作用区23、肩胛部作用区25、背阔肌作用区27、腰横带部作用区28、臀部作用区29、大腿前侧作用区24、大腿后侧作用区30、大臂前侧作用区22、大臂后侧作用区26。
相应地,图3(a)和图3(b)中示出了男款训练服中各电极作用区内电极片的形状。
人体肌肉结构包括:腹肌、腹直肌、斜方肌、背阔肌、胸腰筋膜、臀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肱二头肌和/或肱三头肌等;
本实施例的男款训练服中,男款-腹部作用区的电极片33的上部形状与从上到下的第二块腹肌上部轮廓匹配,男款-腹部作用区的电极片33的外侧形状与腹直肌外侧轮廓匹配;男款-腹部作用区具体作用位置为腹肌及腹外斜肌,从腹肌由上到下第二块肌肉起,至第四块结束;腹外斜肌前侧。电极片上部形状根据第二块腹肌上部轮廓进行设计,外侧形状根据腹直肌外侧轮廓进行设计,解决了现有电极片过长刺激人体胃部引起不适的问题。
男款-肩胛部作用区的电极片35位于斜方肌中部接近人体大脊椎,所述肩胛部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斜方肌轮廓一致;男款-肩胛部作用区具体作用位置为斜方肌中部近人体中线部位,其电极片形状根据斜方肌轮廓进行设计,保证穿着者进行背部训练时,电极片位置不变。
男款-背阔肌作用区的电极片37位于背阔肌中部接近人体大脊椎,所述背阔肌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背阔肌轮廓一致;男款-背阔肌作用区具体作用位置为背阔肌,具体位置为背阔肌中部近人体中线部位。电极片形状根据背阔肌轮廓进行设计,保证穿着者进行背部训练时,电极片位置不变。
男款-腰横带部作用区的电极片38位于胸腰筋膜中接近人体大脊椎,所述腰横带部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胸腰筋膜轮廓一致;男款-腰横带部作用区的具体作用位置为胸腰筋膜中近人体中线部位即人体大脊椎,其对应电极片形状根据胸腰筋膜轮廓进行设计,电流脉冲信号作用于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深层)。
男款-臀部作用区的电极片39位于臀大肌接近人体大脊椎,所述臀部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臀大肌轮廓一致。也就是说,男款-臀部作用区的具体作用位置为臀大肌,位置向人体中线靠近。电极片形状根据臀大肌轮廓进行设计,保证穿着者做蹲起运动等收缩臀部肌肉时,电极片位置不偏移。
男款-大腿前侧作用区的电极片34为圆角矩形,覆盖股直肌、部分股外侧肌以及股内侧肌部位;男款-大腿前侧作用区的具体作用位置为股直肌中部、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其对应电极片形状为圆角矩形,覆盖股直肌、部分股外侧肌以及股内侧肌。
男款-大腿后侧作用区的电极片40为圆角矩形,覆盖二头肌中部、半腱肌、半膜肌部位。男款-大腿后侧作用区具体作用位置为股二头肌中部、半腱肌、半膜肌。电极片形状为圆角矩形。
男款-大臂前侧作用区的电极片32为圆角矩形,与肱二头肌同宽,所述大臂前侧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肱二头肌轮廓一致;
男款-大臂后侧作用区的电极片36为圆角矩形,与肱三头肌同宽,所述大臂后侧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肱三头肌轮廓一致。
此外,图5(a)和图5(b)中示出了女款训练服中各电极作用区内电极片的形状。
女款训练服的电极片作用区包括:胸部作用区41、腹部作用区43、肩胛部作用区45、背阔肌作用区47、腰横带部作用区48、臀部作用区49、大腿前侧作用区44、大腿后侧作用区50、大臂前侧作用区42、大臂后侧作用区46。
本实施例的女款训练服中,女款-腹部作用区的电极片53的上部形状与从上到下的第二块腹肌上部轮廓匹配,女款-腹部作用区的电极片53的外侧形状与腹直肌外侧轮廓匹配;
女款-肩胛部作用区的电极片55位于斜方肌中部接近人体大脊椎,所述肩胛部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斜方肌轮廓一致;
女款-背阔肌作用区的电极片57位于背阔肌中部接近人体大脊椎,所述背阔肌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背阔肌轮廓一致;
女款-腰横带部作用区的电极片58位于胸腰筋膜中接近人体大脊椎,所述腰横带部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胸腰筋膜轮廓一致;
女款-臀部作用区的电极片59位于臀大肌接近人体大脊椎,所述臀部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臀大肌轮廓一致;
女款-大腿前侧作用区的电极片54为圆角矩形,覆盖股直肌、部分股外侧肌以及股内侧肌部位;
女款-大腿后侧作用区的电极片60为圆角矩形,覆盖二头肌中部、半腱肌、半膜肌部位;
女款-大臂前侧作用区的电极片52为圆角矩形,所述大臂前侧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肱二头肌轮廓一致;
女款-大臂后侧作用区的电极片56为圆角矩形,所述大臂后侧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肱三头肌轮廓一致。
本实施例的训练服装衣身使用的面料为氨纶、锦纶混纺的弹力面料,具有特别的伸展性和恢复性,其剪裁包括,躯干拼布、上肢拼布。其中躯干拼布包括通过弹力缝纫线相互连接的前身拼布、后身拼布;上肢拼布包括通过弹力缝纫线相互连接的手臂前侧拼布及手臂后侧拼布。
此外,电极片材料为100%银铜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采用热压工艺贴合于衣身之上,同时将弹性导电线包缝于衣身,实现整体电路串通的目的。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肌肉电刺激的训练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意所述的人体工学训练服,以及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有匹配所述中控区域的每一个接头端部的插头。
电极片通过弹性导电线(弹力导线)包缝于衣身,实现整体电路串导通,本实施例中,弹力导电线是导电的,电极片也是导电的。把弹力导电线和电极片连接在一起,这样弹性导电线和电极片就导通了→弹力导线连接到中控部分的钮扣(暗扣结构)→中控的部分的钮扣又与插头连接→插头连接到设备,这样就形成了闭环通路。
本实施例的人体工学训练服相对于现有技术,改进了训练服本体的结构,同时使得训练服本体中设置的电极片的形状和大小更符合用户的人体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贴合肌肉,使得电极片上经过的微电流可较好的刺激各电极片对应的肌肉,以提高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舒适感,提高了训练服的可穿着性,且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极片过大,影响使用者运动自由度,且容易引起穿者不适的问题。
需要理解的是,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路线和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的各种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弹力面料的训练服本体,所述训练服本体为包括训练上衣和训练裤的一体式结构,所述训练服本体上设置有N个电极片作用区、包括M个接头的中控区域;
每一电极片作用区内设置有电极片,且每一电极片作用区的电极片形状与该作用区对应的人体肌肉结构匹配;每一电极片作用区的电极片产生的电流作用于所述电极片作用区;
每个电极片通过各自的弹力导线与该电极片所属的接头连通,且每一电极片对应的弹力导线的长度大于电极片所属区域内训练服的长度;
所述训练服本体上每一电极片作用区还覆盖有保护所述电极片的拼布,所述拼布与所述电极片作用区的结构匹配,保护电极片不与外界接触;
N、M为大于等于6的自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其特征在于,
电极片作用区包括:胸部作用区、腹部作用区、肩胛部作用区、背阔肌作用区、腰横带部作用区、臀部作用区、大腿前侧作用区、大腿后侧作用区、大臂前侧作用区和/或大臂后侧作用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人体工学训练服为男款训练服时,所述胸部作用区的电极片位于胸大肌中部,所述胸部作用区的电极片与胸大肌轮廓匹配;
在所述人体工学训练服为女款训练服时,所述胸部作用区的电极片位于胸大肌上部;所述胸部作用区的电极片与胸大肌轮廓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其特征在于,
人体肌肉结构包括:腹肌、腹直肌、斜方肌、背阔肌、胸腰筋膜、臀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肱二头肌和/或肱三头肌;
所述腹部作用区的电极片的上部形状与从上到下的第二块腹肌上部轮廓匹配,所述腹部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外侧形状与腹直肌外侧轮廓匹配;
和/或,
所述肩胛部作用区的电极片位于斜方肌中部接近人体大脊椎,所述肩胛部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斜方肌轮廓一致;
和/或,
所述背阔肌作用区的电极片位于背阔肌中部接近人体大脊椎,所述背阔肌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背阔肌轮廓一致;
和/或,
所述腰横带部作用区的电极片位于胸腰筋膜中接近人体大脊椎,所述腰横带部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胸腰筋膜轮廓一致;
和/或,
所述臀部作用区的电极片位于臀大肌接近人体大脊椎,所述臀部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臀大肌轮廓一致;
和/或,
所述大腿前侧作用区的电极片为圆角矩形,覆盖股直肌、部分股外侧肌以及股内侧肌部位;
和/或,
所述大腿后侧作用区的电极片为圆角矩形,覆盖二头肌中部、半腱肌、半膜肌部位;
和/或,
所述大臂前侧作用区的电极片为圆角矩形,所述大臂前侧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肱二头肌轮廓一致;
和/或,所述大臂后侧作用区的电极片为圆角矩形,所述大臂后侧作用区的电极片的形状与肱三头肌轮廓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控区域的每一个接头端部设置有凹槽式的暗扣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控区域的接头包括:前胸左接头、前胸右接头、大臂左接头、大臂右接头、后背左接头、后背右接头、中背左接头、中背右接头、腹部左接头、腹部右接头、后腰左接头、后腰右接头、臀部左接头、臀部右接头、腿部左接头和/或腿部右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其特征在于,
与每一电极片连接的弹力导线部分弯曲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其特征在于,
每一电极作用区的电极片均是通过热压贴合于训练服内的银铜纤维结构的电极片。
9.一种基于肌肉电刺激的训练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人体工学训练服;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有匹配所述中控区域的每一个接头端部的插头。
CN201821748518.3U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及训练服系统 Active CN209529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8518.3U CN209529910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及训练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8518.3U CN209529910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及训练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29910U true CN209529910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47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48518.3U Active CN209529910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及训练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299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0316A (zh) * 2020-07-08 2020-09-25 广东博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训练马甲套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0316A (zh) * 2020-07-08 2020-09-25 广东博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训练马甲套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38573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raining garments for use in ems
US20100185259A1 (en) Garment for electrically stimulating muscles
DE202011109226U1 (de) Mobiles Trainingssystem für die elektronische Muskelstimulation (EMS)
US11305107B2 (en) EMS garment
CN109453463A (zh) 一种ems生物电燃脂瘦身智能裤及其制作方法
KR102117883B1 (ko) 저주파치료용 의류
CN209529910U (zh) 一种基于肌肉电刺激的人体工学训练服及训练服系统
JP2019150544A (ja) 電気刺激装置用フィットネスウェア
CN213407473U (zh) 一种微电流理疗智能背心
CN201657785U (zh) 电脉冲保健衣服
CN210992612U (zh) 一种ems生物电智能塑形运动服
CN202724456U (zh) 随身健康衣疗衣
KR200409147Y1 (ko) 저주파 슈트
JP2023012462A (ja) 電気刺激装置用フィットネスウェア
CN213307480U (zh) 训练马甲套装
CN205658909U (zh) 肌电采集服装和用该服装进行采集的肌电采集系统
CN210094720U (zh) 一种可检测心率的低频脉冲训练服
US20170266431A1 (en) Electrotherapeutic garment
CN211672516U (zh) 肌肉用具有电刺激功能的服饰
CN205514596U (zh) 一种用于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的紧身衣
CN220735954U (zh) 一种下身可穿戴功能性肌肉刺激装置
CN219743693U (zh) 一种上身可穿戴功能性肌肉刺激装置
WO2021137298A1 (ja) 電気刺激衣類、電気刺激衣類用生地、電気刺激システム
CN213785390U (zh) 一种带ems微电流的内裤
CN211158144U (zh) 电脉冲训练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0

Address after: 510665 room D407, No.61, Zhuji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nly for office us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Bot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room 5203, zone A, 131 North Er village,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ian Ze Music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