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29719U - 麻醉术后呕吐袋 - Google Patents

麻醉术后呕吐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29719U
CN209529719U CN201820496626.XU CN201820496626U CN209529719U CN 209529719 U CN209529719 U CN 209529719U CN 201820496626 U CN201820496626 U CN 201820496626U CN 209529719 U CN209529719 U CN 209529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inner bag
annular groove
wall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966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雅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8204966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29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29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297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麻醉术后呕吐袋,包括内袋,外袋,分离组件及引导件,内袋袋口设有第一密封条,内袋内设有膨化物;外袋套设于内袋外,袋口处设置有第二密封条;分离组件设置于内袋内,包括分离板、上套管及下套管,分离板上设有多个过滤孔,上套管与分离板上表面边沿相连接,外壁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下套管与分离板下表面边沿位置相连接,外壁上设有第二环形凹槽,内袋及外袋通过第一约束件及一第二约束件固定于第一环形凹槽及第二环形凹槽内;引导件适于贴合于人体嘴部,并与内袋内壁相连。效果:通过设置引导件可将呕吐物引导入内袋内,内袋内的分离组件可有效实现固液分离,且液体能够被固化,再利用内外袋的双重密封效果,密封效果好。

Description

麻醉术后呕吐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麻醉术后呕吐袋。
背景技术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术后恶心与呕吐是全麻后很常见的问题,造成患者的不适而影响休息,其发生率为20%~30%,既往有相关病史、女性和吸入麻醉相对发生率高。术后或尤其是全麻病人,大多会有呕吐现象,且病人平卧,呕吐时候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传统的方法是,用塑料袋承接呕吐物,在承接呕吐物的过程中,呕吐物易掉落到病床上,从而污染床单、被罩等,给医护人员及家属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麻醉术后呕吐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麻醉术后呕吐袋,包括:
内袋,所述内袋上端设置有第一袋口,所述第一袋口处设置有第一密封条,内袋内部设置有膨化物;
外袋,所述外袋套设于所述内袋外,上端设置有第二袋口,所述第二袋口处设置有第二密封条,外壁上设置有系紧带;
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设置于所述内袋内,包括分离板、上套管及下套管,所述分离板的中部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上套管的下端与所述分离板上表面的边沿位置相连接,外壁上凹设有一第一环形凹槽,所述下套管的上端与所述分离板下表面的边沿位置相连接,外壁上凹设有一第二环形凹槽,所述内袋及外袋均通过一第一约束件及一第二约束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及第二环形凹槽内;
引导件,所述引导件上端适于贴合于人体嘴部,下端与所述内袋内壁的中上部相连,所述引导件上设置有耳挂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麻醉术后呕吐袋,包括内袋,外袋、分离组件及引导件,内袋的袋口设有第一密封条,内部设有膨化物,外袋套设于内袋外,袋口设有第二密封条,分离组件设于内袋内,且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及第二环形凹槽,内袋与外袋通过第一约束件及第二约束件固定于第一环形凹槽及第二环形凹槽内,引导件与内袋内壁的中上端相连,如此,在为患者承接呕吐物时,可将引导件罩设在患者嘴部,并贴合皮肤,呕吐物即可通过引导件的引导进入至内袋内,从而能够避免呕吐物掉落至病床上而造成污染;通过在内袋外套设外袋,则在内袋破损的情况下呕吐物不会流出;另外,在呕吐物中的液体可被膨化物固化后,也便于后续清洁处理;并且,内外袋通过第一约束件及第二约束件固定于分离组件上的第一环形凹槽及第二环形凹槽内,从而使得分离组件与内外袋之间的安装方式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节约省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麻醉术后呕吐袋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套管及下套管内部均为中空结构,并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装设有活性炭,所述上套管及下套管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约束件及第二约束件均为束缚带,且所述束缚带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及第二环形凹槽的宽度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板、上套管及下套管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袋外壁上端的正面设置有第一折痕,背面于所述第一折痕上方设置有公型按扣,所述第一折痕下方设置有第二折痕,且所述第一折痕及所述第二袋口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一折痕及所述第二折痕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二折痕下方设置有母型按扣,所述母型按扣与所述公型按扣相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袋及外袋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袋及外袋均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件为透明的弹性橡胶制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袋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内袋10;
第一袋口11;
加强筋12;
外袋20;
第二袋口21;
公型按扣22
第一折痕23;
第二折痕24;
母型按扣25;
系紧带26;
分离组件30;
分离板31;
过滤孔311;
上套管32;
容纳腔322;
通孔323;
第一环形凹槽321;
下套管33;
第二环形凹槽331;
引导件40;
耳挂件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麻醉术后呕吐袋,包括内袋10,外袋20,分离组件30及引导件40。
具体的,内袋10上端设置有第一袋口11,第一袋口11处设置有第一密封条,第一密封条用于密封内袋10,内袋10内部设置有膨化物;
外袋20套设于内袋10外,上端设置有第二袋口21,第二袋口21处设置有第二密封条,外壁上设置有系紧带26,系紧带26用于将外袋20固定于患者头部,第二密封条用于密封外袋20。
分离组件30设置于内袋10内,包括分离板31、上套管32及下套管33,分离板31的中部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过滤孔311,上套管32的下端与分离板31上表面的边沿位置相连接,外壁上凹设有一第一环形凹槽321,下套管33的上端与分离板31下表面的边沿位置相连接,外壁上凹设有一第二环形凹槽331,优选地,在实际生产中,分离板31、上套管32及下套管33可采用一体成型,从而提高连接强度。内袋10及外袋20均通过一第一约束件及一第二约束件固定于第一环形凹槽321及第二环形凹槽331内,第一约束件及第二约束件均为束缚带,且束缚带的宽度与第一环形凹槽321及第二环形凹槽331的宽度相适配,如此,不仅固定效果好,且操作方便,并且,为提高固定效果,第一环形凹槽321及第二环形凹槽331的深度可适当的增加,相应的,第一约束件及第二约束件可适当的多缠绕几圈,以使内袋10及外袋20可被更加牢固的固定在第一环形凹槽321及第二环形凹槽331内。
引导件40上端适于贴合于人体嘴部,下端与内袋10内壁的中上部相连,因此,通过引导件40可引导呕吐物进入至内袋10内,引导件40上设置有耳挂件41。
当患者需要呕吐时,医护人员将引导件40套在患者的嘴部,并将耳挂件41挂设于患者耳部,以对引导部进行固定,再利用外袋20上的系紧带26将外袋20固定在患者的头部,并使得患者的嘴部连通引导件40均位于第二袋口21内,如此,患者的呕吐物经过引导件40的引导作用进入至内袋10内,患者呕吐完成后,从患者嘴部取下引导件40,由于引导件40的下端与内袋10的中上端相连接,因此,可以直接将引导件40丢弃入内袋10内而不会影响内袋10第一袋口11处第一密封条的密封作用。进入至内袋10内的呕吐物在分离板31的分离过滤作用下,液体流入至内袋10的底部,并由膨化物进行固化,如此,则便于后续清洁处理;在利用第一密封条密封内袋10后,再利用外袋20袋口处的第二密封条将外袋20进行密封,如此,即可以起到二次密封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麻醉术后呕吐袋,包括内袋10,外袋20、分离组件30及引导件40,内袋10的袋口设有第一密封条,内部设有膨化物,外袋20套设于内袋10外,袋口设有第二密封条,分离组件30设于内袋10内,且外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321及第二环形凹槽331,内袋10与外袋20通过第一约束件及第二约束件固定于第一环形凹槽321及第二环形凹槽331内,引导件40与内袋10内壁的中上端相连,如此,在为患者承接呕吐物时,可将引导件40罩设在患者嘴部,并贴合皮肤,呕吐物即可通过引导件40的引导进入至内袋10内,从而能够避免呕吐物掉落至病床上而造成污染;通过在内袋10外套设外袋20,则在内袋10破损的情况下呕吐物也不会流出;另外,在呕吐物中的液体可被膨化物固化后,也便于后续清洁处理;并且,内外袋20通过第一约束件及第二约束件固定于分离组件30上的第一环形凹槽321及第二环形凹槽331内,从而使得分离组件30与内外袋20之间的安装方式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节约省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上套管32及下套管33内部均为中空结构,并形成有容纳腔322,容纳腔322内装设有活性炭,上套管32及下套管33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容纳腔322连通的通孔323。
也就是说,通过在上套管32及下套管33内的容纳腔322内装设活性炭,从而能够起到吸收异味的作用,如此,在后续清洁处理中,若内外袋20均破损,由于活性炭的作用,也能够减少异味散发至空气中,从而减小对空气的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外袋20外壁上端的正面设置有第一折痕23,背面于第一折痕23上方设置有公型按扣22,第一折痕23下方设置有第二折痕24,且第一折痕23及第二袋口21之间的间距与第一折痕23及第二折痕24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二折痕24下方设置有母型按扣25,母型按扣25与公型按扣22相匹配。
也就是说,在利用外袋20的第二袋口21处的第二密封条将外袋20密封后,可以将外袋20进一步沿着第一折痕23折叠外袋20,使得外袋20背面的公型按扣22翻转至外袋20正面,在进一步地,沿着第二折痕24折叠,从而将公型按扣22扣入至母型按扣25内,如此,即可对外袋20二次密封,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中,内袋10及外袋20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加强筋12,加强筋12与内袋10及外袋20一体成型,通过设置加强筋12,能够提高内袋10及外袋20的强度,避免其破损影响而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内袋10及外袋20均由可降解材料制成,如此,内袋10及外袋20可自然降解,从而起到环保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引导件40为透明的弹性橡胶制作。那么,当贴合于患者嘴角时,引导件40与患者的面部为柔性接触,从而可以提高舒适性,并且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还能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从而更好的与患者嘴部相贴合,且透明的引导件40便于医护人员或者家属观察引导件40内呕吐物的流动情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麻醉术后呕吐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袋,所述内袋上端设置有第一袋口,所述第一袋口处设置有第一密封条,内袋内部设置有膨化物;
外袋,所述外袋套设于所述内袋外,上端设置有第二袋口,所述第二袋口处设置有第二密封条,外壁上设置有系紧带;
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设置于所述内袋内,包括分离板、上套管及下套管,所述分离板的中部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上套管的下端与所述分离板上表面的边沿位置相连接,外壁上凹设有一第一环形凹槽,所述下套管的上端与所述分离板下表面的边沿位置相连接,外壁上凹设有一第二环形凹槽,所述内袋及外袋均通过一第一约束件及一第二约束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及第二环形凹槽内;
引导件,所述引导件上端适于贴合于人体嘴部,下端与所述内袋内壁的中上部相连,所述引导件上设置有耳挂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术后呕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管及下套管内部均为中空结构,并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装设有活性炭,所述上套管及下套管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麻醉术后呕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约束件及第二约束件均为束缚带,且所述束缚带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及第二环形凹槽的宽度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麻醉术后呕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板、上套管及下套管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术后呕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袋外壁上端的正面设置有第一折痕,背面于所述第一折痕上方设置有公型按扣,所述第一折痕下方设置有第二折痕,且所述第一折痕及所述第二袋口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一折痕及所述第二折痕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二折痕下方设置有母型按扣,所述母型按扣与所述公型按扣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术后呕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袋及外袋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术后呕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袋及外袋均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术后呕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为透明的弹性橡胶制作。
CN201820496626.XU 2018-04-09 2018-04-09 麻醉术后呕吐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29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6626.XU CN209529719U (zh) 2018-04-09 2018-04-09 麻醉术后呕吐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6626.XU CN209529719U (zh) 2018-04-09 2018-04-09 麻醉术后呕吐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29719U true CN209529719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44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9662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29719U (zh) 2018-04-09 2018-04-09 麻醉术后呕吐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297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7076A (zh) * 2021-06-09 2021-09-14 肖安 一种双层变态型化疗病人专用垃圾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7076A (zh) * 2021-06-09 2021-09-14 肖安 一种双层变态型化疗病人专用垃圾袋
CN113387076B (zh) * 2021-06-09 2023-08-15 肖安 一种双层变态型化疗病人专用垃圾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29719U (zh) 麻醉术后呕吐袋
CN210929780U (zh) 一种正压飞沫防护服
US20040200479A1 (en) Laryngeal mask airway
CN207253560U (zh) 一种麻醉吸氧两用面罩
CN200998506Y (zh) 一种新型气管导管
CN206239855U (zh) 一种防漏气口鼻呼吸面罩
CN103316412B (zh) 易于放置可临时折弯型塑料麻醉喉罩
CN209173157U (zh) 一种可固定鼻饲管的无创呼吸面罩
CN209422701U (zh) 一种防漏气双腔鼻咽通气管
CN207667004U (zh) 一种具有乳胶棉的面罩
CN211050600U (zh) 一种新型鼻咽通气装置
CN206950438U (zh) 一种呼吸过滤器
CN211024207U (zh) 一种卧床病人呕吐物收集器
CN201161045Y (zh) 喉罩
CN214970592U (zh) 一种小儿cpap呼吸机防口腔压力泄露带
CN211327552U (zh) 一种心血管科用人工呼吸装置
CN212880541U (zh) 一种具有分泌物存储袋的呼吸面罩
CN212996767U (zh) 一种一次性吸痰护理包组件
CN211658858U (zh) 一种带内胆的吸痰瓶
CN213347083U (zh) 新型无创吸痰装置
CN210698442U (zh) 一种新型喉罩
CN207444309U (zh) 一种幼儿护理用防拔管马甲
CN215653493U (zh) 一种用于面罩的呼吸阀结构
CN215193913U (zh) 一种防痰液侧漏兜
CN214859622U (zh) 中心负压吸痰废液收集袋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