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7465U - 全入耳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全入耳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17465U
CN209517465U CN201920544676.5U CN201920544676U CN209517465U CN 209517465 U CN209517465 U CN 209517465U CN 201920544676 U CN201920544676 U CN 201920544676U CN 209517465 U CN209517465 U CN 209517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ation part
connector
full
unit
dynamic i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46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飞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446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17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17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17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全入耳式耳机,包括耳塞体及位于所述耳塞体一侧的座体,所述耳塞体包括耳机套和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动铁单元以及与所述动铁单元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所述动铁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依次设于所述耳机套内且所述第一连接器位于所述耳机套朝向所述座体的一侧,所述座体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拆分时,所述耳塞体能够整个放入耳道中。上述提供的全入耳式耳机,在将所述座体拆下后,所述耳机套能整个放入耳道中,不影响用户的睡眠并且可以作为睡眠耳塞进行使用。

Description

全入耳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尤其涉及一种全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拆卸耳机通常包括耳机和耳机线两部分,耳机与耳机线的可拆卸连接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单独更换耳机或者单独更换耳机线的需求,功能单一;而且现有的可拆卸耳机通常只是将耳机的导音管大小设置成能够放入用户耳道中,而耳机的另一部分仍然是露在耳道的外面。因此,当用户以躺卧的姿势佩戴现有的可拆卸式耳机时,因耳机的一部分是露在外面,若用户睡着后,没有及时将耳机取下,露在外面的耳机会因为抵持到其他物品而使得置于耳道内部的耳机进一步抵持用户的耳道,造成耳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用户佩戴的不舒适,影响了用户的睡眠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全入耳式耳机,旨在将可拆卸的部分取下后,耳机能够整个放入用户的耳道,不但不会影响用户的睡眠,而且还能帮助用户屏蔽外部噪音,提升用户的睡眠质量。
一种全入耳式耳机,包括耳塞体及位于所述耳塞体一侧的座体,所述耳塞体包括耳机套和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动铁单元以及与所述动铁单元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所述动铁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依次设于所述耳机套内且所述第一连接器位于所述耳机套朝向所述座体的一侧,所述座体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拆分时,所述耳塞体能够整个放入耳道中。
在至少一个方式中,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动铁安装件及第一安装件,所述动铁安装件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安装件设有第二容置腔;所述动铁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所述第一连接器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动铁安装件和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
在至少一个方式中,所述动铁单元和所述第一容置腔、以及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之间均设有硅胶层,以使所述全入耳式耳机更好的隔绝外部声音。
在至少一个方式中,所述动铁安装件和所述第一安装件的对应端设有相互匹配的套接部和套接槽,所述动铁安装件通过所述套接部与所述套接槽的配合与所述第一安装件可拆卸的连接。
在至少一个方式中,所述动铁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动铁单元对应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匹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以使所述动铁单元发声。
在至少一个方式中,所述动铁安装件和所述第一安装件为圆柱体形;所述动铁安装件的轴线和所述第一安装件的轴线相互平行,或者所述动铁安装件的轴线和所述第一安装件的轴线在一条直线。
在至少一个方式中,所述座体包括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二连接器设于所述第二安装件朝向所述耳机套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件还包括耳机线,所述耳机线用于与电子装置或蓝牙接收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为连接器母座,所述第二连接器为连接器公座。
在至少一个方式中,所述动铁安装件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安装件横截面的直径且所述动铁安装件的直径范围为3mm~7mm,所述动铁安装件和所述第一安装件的长度之和的范围为11mm~17mm;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长度范围为2mm~4mm,所述第二安装件的长度范围为3mm~6mm。
在至少一个方式中,所述耳机套采用软胶材料制成,包括用于套设在所述发声单元表面的安装筒及与所述安装筒一端连接的隔音壁,所述安装筒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发声单元匹配的台阶且所述安装筒设于所述隔音壁内,所述安装筒的外壁和所述隔音壁的内壁之间形成空腔,以使所述全入耳式耳机更好的适配耳道。
在至少一个方式中,所述耳机套采用海绵材料制成,包括用于套设在所述发声单元表面的安装筒及与所述安装筒连接的隔音壁,所述安装筒设于所述隔音壁内,所述安装筒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发声单元匹配的台阶且所述内壁上设有硅胶层,以加大所述内壁和所述发声单元之间的摩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入耳式耳机包括耳塞体及位于所述耳塞体一端的第二安装件,所述耳塞体包括耳机套和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动铁单元以及与所述动铁单元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所述动铁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依次设于所述耳机套内且所述第一连接器位于所述耳机套朝向所述座体的一侧,所述座体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拆分时,所述耳塞体能够整个放入耳道中。通过上述的全入耳式耳机,用户在使用时,即使睡着后,所述全入耳式耳机因为整个放入耳道中,没有过多的外露部分,不会影响用户的睡眠并且具有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入耳式耳机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耳塞体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全入耳式耳机的发声单元与第二安装件连接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发声单元与第二安装件连接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发声单元的分解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发声单元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全入耳式耳机的耳机套的立体图。
图8为图7所示的耳机套沿VIII-VIII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全入耳式耳机另一实施方式的耳机套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耳机套沿X-X方向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全入耳式耳机 100
耳塞体 1
发声单元 10
动铁单元 11
第一连接端 111
第二连接端 112
动铁安装件 12
第一容置腔 121
套接部 122
发声孔 123
第一连接器 13
第一端子 131
第二端子 132
插接孔 133
第一安装件 14
第二容置腔 141
套接槽 142
耳机套 20
安装筒 21
台阶 211
隔音壁 22
空腔 23
座体 3
第二安装件 30
第二连接器 31
耳机线 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全入耳式耳机100,包括耳塞体1及位于所述耳塞体1一侧的座体3,所述耳塞体1包括耳机套20和发声单元10,所述发声单元10设于所述耳机套20内且所述发声单元10的一侧与所述座体3可拆卸的连接,将所述座体3从所述发声单元10上拆卸下来时,所述耳塞体1能够整个放入耳道中。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所述座体3连接于所述发声单元10的一侧,所述发声单元10设于所述耳机套20中时,所述座体3部分露在耳道的外部。
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发声单元10包括动铁单元11、动铁安装件12、第一连接器13及第一安装件14,所述动铁单元11设于所述动铁安装件12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3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14中。所述动铁安装件12和所述第一安装件14连接,所述动铁单元11和所述第一连接器13电连接,所述动铁单元11与第一连接器13依次设于耳机套20内且所述第一连接器13位于所述耳机套20朝向所述座体3的一侧。组装时,先将所述动铁单元11、所述第一连接器13分别装入所述动铁安装件12、所述第一安装件14中,再将动铁单元11与第一连接器13的端子通过直接焊接或接线实现两者的电连接。因此,所述动铁安装件12和所述第一安装件14采用分体设置可以降低安装的难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动铁安装件12和所述第一安装件14也可设计为一体成型,将所述动铁单元11和所述第一连接器13先进行电连接后,再将二者一起安装至所述动铁安装件12和所述第一安装件14中,从而达到简化组装工序,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3为连接器母座。
请参阅图5,所述动铁单元11用于发出声音且大致呈长方体形,所述动铁单元11的右端设有第一连接端111和第二连接端11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端11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12上下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动铁单元11还可替换为其他形状并且所述动铁单元11上设置的连接端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动铁安装件1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置腔121,所述动铁单元11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21中。所述动铁安装件12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件14的一端延伸有套接部122,所述套接部122的直径小于所述动铁安装件12的直径且所述动铁安装件12通过所述套接部122与所述第一安装件14可拆卸的连接。所述动铁安装件12大致呈圆柱体形。所述动铁安装件12在所述套接部122的相对一端开设有发声孔123,所述动铁单元11发出的声音能够通过所述发声孔123穿入用户的耳部中。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孔123中还可安装防尘阻尼网(图未标示),以优化频响曲线且还可以起防尘作用。所述动铁安装件12的横截面的直径范围优选设置为3mm~7mm,其中,所述动铁安装件12横截面的直径的最优值为4mm。
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第一连接器13用于驱动所述动铁单元11发声且所述第一连接器13大致呈一圆柱体形,所述第一连接器13在与所述动铁单元11相对应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1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12相匹配的第一端子131和第二端子132。所述第一端子131和所述第二端子132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1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12电连接,以驱动所述动铁单元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器13在背离所述第一端子131和所述第二端子132的一侧开设有插接孔133,所述座体3通过插入所述插接孔133中,从而与所述发声单元1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器13上的端子数量及端子的位置可与所述动铁单元11上的连接端相匹配,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第一安装件14大致呈圆柱体形且所述第一安装件14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动铁安装件12横截面的直径。所述第一安装件14内部开设有第二容置腔141,所述第一连接器13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41中。所述第一安装件14在与所述动铁安装件12对应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套接部122相匹配的套接槽142,所述套接槽142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14的内部,所述动铁安装件12通过所述套接部122与所述套接槽142的配合与所述第一安装件14可拆卸的连接。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件14连接至所述动铁安装件12上后,所述第一安装件14和所述动铁安装件12的长度之和的范围为11mm~17mm,其中,最优值为13mm。所述动铁安装件12的轴线和所述第一安装件14的轴线相互平行,或者所述动铁安装件12的轴线和所述第一安装件14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以使得所述全入耳式耳机100能够更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提升用户佩戴的舒适感。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根据所述全入耳式耳机100的设计需要,所述动铁安装件12和所述第一安装件14的轴线也可不在一条直线上。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安装件14和所述动铁安装件12还可替换为其他形状。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套接部122设于所述动铁安装件12上,所述套接槽142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14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套接部122和所述套接槽142的位置也可互换,使其也能够达到将所述动铁安装件12和所述第一安装件14进行可拆卸的连接。
优选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动铁单元11和所述第一连接器13分别设于所述动铁安装件12的第一容置腔121和所述第一安装件14的第二容置腔141中。所述动铁单元11和所述第一容置腔121之间、以及所述第一连接器13和所述第二容置腔141之间均设有硅胶隔音层,当所述全入耳式耳机100取下座体3后,可以充当睡眠耳塞,以能够更好的隔绝外部的声音。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硅胶也替换为其他具有同等效果或作用的材料。
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耳机套20套设于所述发声单元10的表面,以和所述发声单元10一起置于用户的耳道中。所述耳机套20包括内部是中空的安装筒21和隔音壁22,所述安装筒21的一端与所述隔音壁22连接且所述安装筒21设于所述隔音壁22内。所述安装筒21的轮廓大致呈圆柱体形,以能够套设在所述动铁安装件12和所述第一安装件14的表面。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隔音壁22大致呈圆台状,用于与耳道接触从而达到隔音的效果。所述隔音壁22直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筒21连接并用于塞入用户的耳道,在所述隔音壁22直径较大的一端,所述座体3可以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3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筒21的外壁和所述隔音壁22的内壁之间形成空腔23,通过形成所述空腔23,使得隔音壁22能够根据用户的耳道形状相应的产生形变,以能够更好的适配不同用户的耳道,提升用户的舒适感。
请参阅图8,所述安装筒21内部轮廓为与所述动铁安装件12和所述第一安装件14相适配,从而形成了台阶211,以使所述安装筒21更好的贴合所述动铁安装件12和所述第一安装件14的表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套20采用软胶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是,制成所述耳机套20的材料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筒21和所述隔音壁22能够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9和图1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套20与图7和图8中的结构基本相似。但是区别在于,所述耳机套20可采用海绵材料制成,由于海绵变形的空间较大,所述安装筒21和所述隔音壁22之间可以无需设置所述空腔23,直接使所述安装筒21的外壁和所述隔音壁22的内壁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所述发声单元10置于由海绵材料制成的所述耳机套20中出现脱落的现象,在所述安装筒21的内壁上设置硅胶层(图未标示),以增大所述安装筒21和所述发声单元10之间的摩擦,另一方面,增加硅胶层后,还可以进一步提升隔音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所述发声单元10脱落,所述硅胶层也可替换为其他具有等同效果或作用的材料。
请再参阅图5和图6,所述座体3用于与所述发声单元10中的第一连接器13进行连接以驱动发声单元10发声,所述座体3包括第二安装件30和第二连接器31,第二连接器31设于第二安装件30朝向耳机套20的一侧,而且第二连接器31与第一连接器13可拆卸连接。将第一连接器13与第二连接器31拆分时,耳塞体1能够整个放入耳道中,从而作为隔绝外部噪音的睡眠耳塞。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件30的外形大致呈圆柱体形,所述第二连接器31设于所述第二安装件3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3的对应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器31为连接器公座。所述第二安装件30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3连接时,所述第二连接器31插入所述插接孔133中,以进行连接。所述座体3还包括耳机线32,所述耳机线32从所述第二安装件30的外壁延伸出。所述耳机线32的末端可以连接音频插头从而与手机等电子装置(图未标示)连接,使所述全入耳式耳机100作为有线耳机进行使用。所述耳机线32还可与蓝牙接收器(图未标示)连接,使所述全入耳式耳机100成为蓝牙耳机。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器31的长度范围为2mm~4mm。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31长度的最优值为2.75mm。所述第二安装件30的长度范围为3mm~6mm。其中,所述第二安装件30长度的最优值为4mm。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3、第二连接器31优选为微型射频同轴连接器(MMCX连接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3可为连接器公座,所述第二连接器31可为母座连接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全入耳式耳机100,通过采用小型化设计的发声单元10,使所述耳机套20能够完全包裹所述发声单元10,使得所述全入耳式耳机100在取下所述第二安装件30后,能够将所述耳机套20及置于所述耳机套20中的发声单元10整个放入用户的耳道。由于没有过多的外露部分,取下所述第二安装件30的全入耳式耳机100置于用户的耳道中,不影响用户的睡眠。并且通过所述耳机套20和在所述发声单元10的动铁安装件12和第一安装件14中填充硅胶,使得所述全入耳式耳机100达到一个很好的隔音效果,可以将其作为睡眠耳塞使用。在将所述第二安装件30连接在所述发声单元10上后,所述全入耳式耳机100又可以作为耳机使用。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全入耳式耳机,包括耳塞体及位于所述耳塞体一侧的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体包括耳机套和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动铁单元以及与所述动铁单元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所述动铁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依次设于所述耳机套内且所述第一连接器位于所述耳机套朝向所述座体的一侧,所述座体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拆分时,所述耳塞体能够整个放入耳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动铁安装件及第一安装件,所述动铁安装件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安装件设有第二容置腔;所述动铁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所述第一连接器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动铁安装件和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单元和所述第一容置腔之间、以及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之间均设有硅胶层,以使所述全入耳式耳机更好的隔绝外部声音。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安装件和所述第一安装件的对应端设有相互匹配的套接部和套接槽,所述动铁安装件通过所述套接部与所述套接槽的配合与所述第一安装件可拆卸的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动铁单元对应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匹配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以使所述动铁单元发声。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安装件和所述第一安装件为圆柱体形;所述动铁安装件的轴线和所述第一安装件的轴线相互平行,或者所述动铁安装件的轴线和所述第一安装件的轴线在一条直线。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二连接器设于所述第二安装件朝向所述耳机套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件还包括耳机线,所述耳机线用于与电子装置或蓝牙接收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为连接器母座,所述第二连接器为连接器公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安装件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安装件横截面的直径且所述动铁安装件的直径范围为3mm~7mm,所述动铁安装件和所述第一安装件的长度之和的范围为11mm~17mm;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长度范围为2mm~4mm,所述第二安装件的长度范围为3mm~6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套采用软胶材料制成,包括用于套设在所述发声单元表面的安装筒及与所述安装筒一端连接的隔音壁,所述安装筒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发声单元匹配的台阶且所述安装筒设于所述隔音壁内,所述安装筒的外壁和所述隔音壁的内壁之间形成空腔,以使所述全入耳式耳机更好的适配耳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套采用海绵材料制成,包括用于套设在所述发声单元表面的安装筒及与所述安装筒连接的隔音壁,所述安装筒设于所述隔音壁内,所述安装筒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发声单元匹配的台阶且所述内壁上设有硅胶层,以加大所述内壁和所述发声单元之间的摩擦。
CN201920544676.5U 2019-04-19 2019-04-19 全入耳式耳机 Active CN209517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4676.5U CN209517465U (zh) 2019-04-19 2019-04-19 全入耳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4676.5U CN209517465U (zh) 2019-04-19 2019-04-19 全入耳式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17465U true CN209517465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88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44676.5U Active CN209517465U (zh) 2019-04-19 2019-04-19 全入耳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17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40455A1 (zh) 一种扬声器装置
CN105307066B (zh) 单声道无线耳机
EP2779690B1 (en) Earphones
CN103475968B (zh) 一种耳机
EP3522560B1 (en) Earphone
US20200029149A1 (en) In ear stereo headphones with integrated charging means
US8442252B2 (en) Behind-the-ear hearing aid with interchangeable ear hook and ear tube
CN203590402U (zh) 一种耳机
CN104244130A (zh) 一种耳机
CN109309886A (zh) 耳机系统
CN202496050U (zh) 入耳式耳机
CN205081917U (zh) 多耳挂切换式耳机
CN209517465U (zh) 全入耳式耳机
CN217607948U (zh) 一种固定耳塞及开放式蓝牙耳机
CN205081916U (zh) 耳挂式耳机
CN204929194U (zh) 一种喇叭音室结构
CN202406261U (zh) 可替换双插头耳机
CN109640205A (zh) 一种应用于骨传导发声装置的橡胶振膜
JP4523065B1 (ja) イヤホン
CN214481205U (zh) 一种可拔插tpyc端口充电的耳挂式蓝牙耳机
CN205081918U (zh) 耳挂式耳机
CN214756822U (zh) 一种耳机及具有该耳机的电子设备
CN111615040B (zh) 一种医疗助听器耳机
CN204906656U (zh) 一种耳机壳体结构
CN216217464U (zh) 多喇叭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