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6071U - 高速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高速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16071U
CN209516071U CN201920600714.4U CN201920600714U CN209516071U CN 209516071 U CN209516071 U CN 209516071U CN 201920600714 U CN201920600714 U CN 201920600714U CN 209516071 U CN209516071 U CN 209516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ground terminal
several
shield
high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007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牧
曾铁武
赵乾普
颜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enzhou Yihua Conne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Yihua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Yihua Conne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Yihua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007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16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16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16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高速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若干信号端子组与若干接地端子组,所述信号端子组包括绝缘体及固定在绝缘体内的若干信号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组包括屏蔽体及固定在屏蔽体内的接地端子,所述若干信号端子组的所述信号端子排列形成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下排端子包括若干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若干接地端子组将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形成隔离屏蔽,使得屏蔽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高速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连接器领域。
背景技术
许多电子装置藉连接器达成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在几个电路板上加工一电子装置,再藉连接器将电路板连接在一起制造方便且成本低。习惯上将其中一电路板称之为背板,其它与背板连接之电路板称之为子板。由于电子装置越来越小且其数据处理速度越来越快,连接器必须在更小的空间内传输更多、更快的数据讯号且不降低讯号的品质。能够达到前述要求的高密度、高速连接器开始被使用。然而,由于讯号端子之间的距离小且讯号的传输速度高,电磁干扰及串音干扰的问题较为严重。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高速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屏蔽效果更佳的高速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速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若干信号端子组与若干接地端子组,所述信号端子组包括绝缘体及固定在绝缘体内的若干信号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组包括屏蔽体及固定在屏蔽体内的接地端子,所述若干信号端子组的所述信号端子排列形成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下排端子包括若干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若干接地端子组将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形成隔离屏蔽。
进一步,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延伸超出所述屏蔽体的接触部,各所述信号端子包括延伸超出所述绝缘体的对接部,各所述接触部与各所述对接部均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由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分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由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分隔。
进一步,所述高速连接器还包括接地件,所述接地件连接于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
进一步,所述接地件包括第一接地件与第二接地件,所述第一接地件连接于所述上排端子中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所述第二接地件连接于所述下排端子中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
进一步,所述接地件包括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若干接脚,所述接脚设置有弹性末端,所述弹性末端弹性抵接于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所述高速连接器还包括屏蔽盖,各所述信号端子对包括有延伸超出所述绝缘体的对接部,所述屏蔽盖围设于所述上排端子的所述对接部和/或所述下排端子的所述对接部外围并抵接于所述接地件的所述主体部。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侧与第二侧,若干所述接脚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第一侧延伸的若干第一接脚和自所述主体部的第二侧延伸的若干第二接脚,所述第一接脚与所述第二接脚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接脚的弹性末端与所述第二接脚的弹性末端弹性抵接于同一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
进一步,所述屏蔽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所述本体部向两侧凸伸的凸肋,所述接地端子固持于所述本体部,所述绝缘体设置有通槽,所述凸肋与所述通槽配合以将位于绝缘体内的所述若干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屏蔽隔离。
进一步,所述各接地端子组及信号端子组均成片状且沿着一个左右方向堆叠设置,所述接地件及接地端子组将各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的整条链路的周边全部屏蔽隔离。
进一步,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组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信号端子组,其中一个所述接地端子组的所述屏蔽体的凸缘设置有凸柱,另一个所述接地端子组的所述屏蔽体的凸缘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凸柱与所述凹陷部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高速连接器包括接地端子组,接地端子组包括屏蔽体与接地端子,屏蔽体与接地端子共同将信号端子组间隔开,使得屏蔽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高速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高速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高速连接器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画圈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3所示端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画圈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图5所示端子模组的其中一个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单元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单元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信号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信号端子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14是图13所示绝缘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8所示接地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接地端子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17是图16所示屏蔽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3所示接地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速连接器100,其用于安装至电路板(未图示)。高速连接器100被构造为电连接至对接连接器(未图示),以在电路板和对接连接器之间提供导电信号路径。高速连接器100包括对接端部101和安装端部102,安装端部102连接至电路板的顶部表面,对接端部101限定了用于连接至对接连接器的接口。在本实施例中,高速连接器100是直角型连接器,该直角型连接器被构造为朝着平行于电路板的顶部表面的方向接收对接连接器。
高速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于绝缘本体10内部的端子模组20及安装于绝缘本体10外侧的第一屏蔽盖31、第二屏蔽盖32、第三屏蔽盖33、第四屏蔽盖34。绝缘本体10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第一插接部12与第二插接部13,第一插接部12与第二插接部13沿竖直方向间隔且对齐设置。第一插接部12设置有第一接口120,第二插接部13设置有第二接口130。第一屏蔽盖31与第二屏蔽盖32安装于第一插接部12的上下两侧,第三屏蔽盖33与第四屏蔽盖34安装于第二插接部13的上下两侧。本实施例中,竖直方向是指上下方向。
结合图3至图18所示,端子模组20包括沿横向间隔排列的若干信号端子组40与若干接地端子组50,其中,两个接地端子组50之间设置两个信号端子组40。信号端子组40包括绝缘体41及一体成型于绝缘体41的第一信号端子对42与第二信号端子对43,第一信号端子对42与第二信号端子对43沿竖直方向排列。第一信号端子对42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列的两根第一信号端子44,第一信号端子44包括第一对接部441、第一安装部442及连接第一对接部441与第一安装部442的第一连接部443,第一信号端子对42的两个第一对接部441沿竖直方向排列且左右方向错位设置。第一连接部443一体成型于绝缘体41,第一对接部441与第一安装部442延伸超出绝缘体41,第一对接部441延伸进入第一插接部12的第一接口120,第一安装部442用于安装至电路板;第一对接部441沿插接方向延伸,第一安装部442竖直延伸。
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43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列的两根第二信号端子45,第二信号端子45包括第二对接部451、第二安装部452及连接第二对接部451与第二安装部452的第二连接部453,第二信号端子对43的两个第二对接部451沿竖直方向排列且左右方向错位设置。第二连接部453一体成型于绝缘体41,第二对接部451与第二安装部452延伸超出绝缘体41,第二对接部451延伸进入第二插接部13的第二接口130,第二安装部452用于安装至电路板;第二对接部451沿插接方向延伸,第二安装部452竖直延伸。
所述接地端子组50包括屏蔽体51及一体成型于屏蔽体51的第一接地端子对52与第二接地端子对53,第一接地端子对52与第二接地端子对53沿竖直方向排列。第一接地端子对52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列的两根第一接地端子54,第一接地端子54包括第一接触部541、第一装配部542及连接第一接触部541与第一装配部542的第一中间部543,第一接地端子对52的两个第一接触部541沿竖直方向排列且左右方向错位设置。第一中间部543一体成型于屏蔽体51,第一接触部541与第一装配部542延伸超出屏蔽体51,第一接触部541延伸进入第一插接部12的第一接口120,第一装配部542用于安装至电路板;第一接触部541沿插接方向延伸,第一装配部542竖直延伸。
第二接地端子对53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列的两根第二接地端子55,第二接地端子55包括第二接触部551、第二装配部552及连接第二接触部551与第二装配部552的第二中间部553,第二接地端子对53的两个第二接触部551沿竖直方向排列且左右方向错位设置。第二中间部553一体成型于屏蔽体51,第二接触部551与第二装配部552延伸超出屏蔽体51,第二接触部551延伸进入第二插接部13的第二接口130,第二装配部552用于安装至电路板;第二接触部551沿插接方向延伸,第二装配部552竖直延伸。
若干信号端子组40的第一信号端子对42排列形成第一上排端子与第一下排端子。第一上排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46,相邻两个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46之间由屏蔽体51和第一接地端子54隔开,相邻两个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46的第一对接部441之间由第一接地端子54的第一接触部541分隔,即,第一接触部541排列于第一上排端子的第一对接部441中。第一下排端子包括若干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47,相邻两个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47之间由屏蔽体51和第一接地端子54隔开,相邻两个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47的第一对接部441之间由第一接地端子54的第一接触部541分隔,即,第一接触部541排列于第一下排端子的第一对接部441中。第一上排端子中的第一对接部441、第一上排端子中的第一接触部541、第一下排端子中的第一对接部441及第一下排端子中的第一接触部541均延伸进入第一插接部12的第一接口120,第一对接部441和第一接触部541均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
若干信号端子组40的第二信号端子对43排列形成第二上排端子与第二下排端子。第二上排端子包括若干第三差分信号端子对48,相邻两个第三差分信号端子对48之间由屏蔽体51和第二接地端子55隔开,相邻两个第三差分信号端子对48的第二对接部451之间由第二接地端子55的第二接触部551分隔,即,第二接触部551排列于第二上排端子的第二对接部451中。第二下排端子包括若干第四差分信号端子对49,相邻两个第四差分信号端子对49之间由屏蔽体51和第二接地端子55隔开,相邻两个第四差分信号端子对49的第二对接部451之间由第二接地端子55的第二接触部551分隔,即,第二接触部551排列于第二下排端子的第二对接部451中。第二上排端子中的第二对接部451、第二上排端子中的第二接触部551、第二下排端子中的第二对接部451及第二下排端子中的第二接触部551均延伸进入第二插接部13的第二接口130,第二对接部451和第二接触部551均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
结合图3至图6及图18所示,高速连接器还包括四个接地件60,分别为第一接地件61、第二接地件62、第三接地件63及第四接地件64,第一接地件61将第一上排端子中的若干第一接触部541连接在一起,第二接地件62将第一下排端子中的若干第一接触部541连接在一起,第三接地件63将第二上排端子中的若干第二接触部551连接在一起,第四接地件64将第二下排端子中的若干第二接触部551连接在一起。接地件60为导体,接地件60将同一排端子中的接地端子的接触部连接起来,使得屏蔽接地效果更佳。接地件60包括主体部65及自主体部65延伸的若干接脚66,主体部65在插接方向上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侧与第二侧,若干接脚66包括自主体部65的第一侧延伸的若干第一接脚67和自主体部65的第二侧延伸的若干第二接脚68,若干第一接脚67与若干第二接脚68一一对称设置,第一接脚67与第二接脚68均设置有弹性末端。
所述第一插接部12包括上下对齐的第一侧壁121与第二侧壁122,第一侧壁121设置有若干上下贯通的第一贯穿槽123,第二侧壁122设置有若干上下贯通的第二贯穿槽124。第一接地件61安装于第一侧壁121的外壁面且第一接地件61的第一接脚67与第二接脚68自第一贯穿槽123延伸进入第一插接部12的第一接口120,第一接脚67的弹性末端与第二接脚68的弹性末端均弹性抵接于位于第一上排端子中的第一接触部541;第二接地件62安装于第二侧壁122的外壁面且第二接地件62的第一接脚67与第二接脚68自第二贯穿槽124延伸进入第一插接部12的第一接口120,第一接脚67的弹性末端与第二接脚68的弹性末端均弹性抵接于位于第一下排端子中的第一接触部541。
所述第二插接部13包括上下对齐的第三侧壁131与第四侧壁132,第三侧壁131设置有若干上下贯通的第三贯穿槽133,第四侧壁132设置有若干上下贯通的第四贯穿槽134。第三接地件63安装于第三侧壁131的外壁面且第三接地件63的第一接脚67与第二接脚68自第三贯穿槽133延伸进入第二插接部13的第二接口130,第一接脚67的弹性末端与第二接脚68的弹性末端均弹性抵接于位于第二上排端子中的第二接触部551;第四接地件64安装于第四侧壁132的外壁面且第四接地件64的第一接脚67与第二接脚68自第四贯穿槽134延伸进入第二插接部13的第二接口130,第一接脚67的弹性末端与第二接脚68的弹性末端均弹性抵接于位于第二下排端子中的第二接触部551。接地件60的一对对称设置的第一接脚67的弹性末端与第二接脚68的弹性末端均弹性抵接于同一接地端子的接触部。第一屏蔽盖31抵接于第一接地件61的主体部65并将第一接地件61固持于第一侧壁121,第二屏蔽盖32抵接于第二接地件62的主体部65并将第二接地件62固持于第二侧壁122,第三屏蔽盖33抵接于第三接地件63的主体部65并将第三接地件63固持于第三侧壁131,第四屏蔽盖34抵接于第四接地件64的主体部65并将第四接地件64固持于第四侧壁132。
高速连接器100还包括设置于端子模组20内的导电垫片组(未图示),导电垫片组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列的五个导电垫片,其自上向下依次为第四导电垫片、第一导电垫片、第二导电垫片、第三导电垫片、第五导电垫片。若干信号端子组40与若干接地端子组50间隔排列,两个接地端子组50之间设置有两个信号端子组40。绝缘体41设置有沿竖直方向排列的三个通槽,其自上向下依次为第一通槽411、第二通槽412、第三通槽413,其中,第一通槽411位于一对第一信号端子44之间,第二通槽412位于第一信号端子对42与第二信号端子对43之间,第三通槽413位于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5之间;三个通槽均基本沿着各信号端子的连接部的全长度上延伸(仅位于全长度的两端位置和/或中间位置局部填充有绝缘体)。第一导电垫片位于两个信号端子组40之间且与其两侧的信号端子组40的绝缘体41的第一通槽411均对齐,第二导电垫片位于两个信号端子组40之间且与其两侧的信号端子组40的绝缘体41的第二通槽412均对齐,第三导电垫片位于两个信号端子组40之间且与其两侧的信号端子组40的绝缘体41的第三通槽413均对齐。屏蔽体51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本体部510及自本体部510的一侧横向凸伸的三个相邻设置的凸肋,第一接地端子对52与第二接地端子对53均一体成型于本体部510,三个凸肋自上向下依次为第一凸肋511、第二凸肋512、第三凸肋513。屏蔽体51还包括自本体部510的另一侧横向凸伸的三个相邻设置的凸肋,三个凸肋自上向下依次为第四凸肋514、第五凸肋515、第六凸肋516。第四凸肋514在横向方向上与第一凸肋511对称设置,第五凸肋515在横向方向上与第二凸肋512对称设置,第六凸肋516在横向方向上与第三凸肋513对称设置。
屏蔽体51的第一凸肋511与第四凸肋514分别穿过位于屏蔽体51两侧的对应绝缘体41的第一通槽411并与第一导电垫片抵接,第一凸肋511与第四凸肋514分别将对应绝缘体41中的第一信号端子对42中的两根第一信号端子44隔绝开。屏蔽体51的第二凸肋512与第五凸肋515分别穿过位于屏蔽体51两侧的对应绝缘体41的第二通槽412并与第二导电垫片抵接,第二凸肋512与第五凸肋515分别将对应绝缘体41中的第一信号端子对42与第二信号端子对43隔绝开。屏蔽体51的第三凸肋513与第六凸肋516分别穿过位于屏蔽体51两侧的对应绝缘体41的第三通槽413并与第三导电垫片抵接,第三凸肋513与第六凸肋516分别将对应绝缘体41中的第二信号端子对43中的两根第二信号端子45隔绝开。相邻两个接地端子组50之间设置有两个信号端子组40,即,相邻两个屏蔽体51之间设置有两个绝缘体41。相邻两个信号端子组40的同一排的两个信号端子形成差分信号端子对。其中一个屏蔽体51的第一凸肋511与另一个屏蔽体51的第四凸肋514通过第一导电垫片电性连接,其中一个屏蔽体51的第二凸肋512与另一个屏蔽体51的第五凸肋515通过第二导电垫片电性连接,其中一个屏蔽体51的第三凸肋513与另一个屏蔽体51的第六凸肋516通过第三导电垫片电性连接,第一、第二、第三导电垫片使得两个屏蔽体51的凸肋之间可以充分接触,屏蔽效果更好。导电垫片为导体,例如,可以是片状金属件、或者带有弹片的片状金属件、或者导电塑胶、或者塑胶表面电镀具有屏蔽功能的屏蔽层、或者导电泡棉等。接地端子组50的屏蔽体51在横向方向上将信号端子组40两两隔绝开,以提供信号端子组40周围的屏蔽,保证信号端子组40的电气特性;另外,屏蔽体51的凸肋又将相邻信号端子组40中的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隔绝开,提供了相邻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屏蔽。
若干信号端子组40与若干接地端子组50间隔排列,两个接地端子组50之间设置两个信号端子组40,即,两个绝缘体41相邻设置,两个屏蔽体51位于两个绝缘体41两侧。屏蔽体51包括自本体部510的其中上方的边缘向两侧横向凸伸的第一凸缘81与第二凸缘82,第一凸缘81位于第一、第二、第三凸肋511、512、513的上侧,第二凸缘82位于第四、第五、第六凸肋514、515、516的上侧,第一凸缘81沿横向凸伸有凸柱85,第二凸缘82沿横向凹设有凹陷部86。屏蔽体51还包括自本体部510的下方的边缘向两侧横向凸伸的第三凸缘83与第四凸缘84,第三凸缘83位于第一、第二、第三凸肋511、512、513的下侧,第四凸缘84位于第四、第五、第六凸肋514、515、516的下侧。位于两个绝缘体41两侧的两个屏蔽体51中,其中一个屏蔽体51的第一凸缘81与另一个屏蔽体51的第二凸缘82之间通过第四导电垫片电性连接,第一凸缘81的凸柱85与第二凸缘82的凹陷部86配合,起限位固定作用;位于两个绝缘体41两侧的两个屏蔽体51中,其中一个屏蔽体51的第三凸缘83与另一个屏蔽体51的第四凸缘84之间通过第五导电垫片电性连接,如此设计,两个屏蔽体51进一步将位于其中间的两个信号端子组40与外界干扰隔绝开,结构更稳定,屏蔽效果更佳;另外,第四导电垫片与第五导电垫片使得两个屏蔽体51的凸缘之间可以充分接触,屏蔽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屏蔽体51为导电塑胶,屏蔽体51与第一、第二接地端子对52、53之间通过注塑的方式成型在一起。在其它实施例中,制作屏蔽体51的材料可选为铜合金、铝合金、锌合金或者其它金属材料,也可选为经过表面电镀的塑胶。当屏蔽体51为铜合金、铝合金、锌合金或其它金属材料时,屏蔽体51与第一、第二接地端子对52、53之间可通过压铸、浇铸等方式成型在一起;当屏蔽体51为经过表面电镀的塑胶时,屏蔽体51与第一、第二接地端子对52、53之间可通过注塑的方式成型在一起。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屏蔽体51与第一、第二接地端子对52、53均具有导电屏蔽功能,屏蔽体51与第一、第二接地端子对52、53一体成型形成接地端子组50,接地端子组50将位于其两侧的信号端子组40隔绝开;屏蔽体51的凸肋穿过信号端子组40的绝缘体41的通槽,将相邻信号端子组40中的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隔绝开;第一、第二接地端子对52、53还包括延伸出屏蔽体51的第一、第二接触部541、551,接地件60将若干接地端子组50的接地端子的接触部电性连接起来。因此,差分信号端子对的整条链路的周边全部用屏蔽体51、第一接地端子对52、第二接地端子对53及接地件60进行隔离,相当于在差分信号端子对周围形成一个屏蔽笼,降低串扰,屏蔽效果更佳。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上述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后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若干信号端子组与若干接地端子组,所述信号端子组包括绝缘体及固定在绝缘体内的若干信号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组包括屏蔽体及固定在屏蔽体内的接地端子,所述若干信号端子组的所述信号端子排列形成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下排端子包括若干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所述若干接地端子组将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形成隔离屏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延伸超出所述屏蔽体的接触部,各所述信号端子包括延伸超出所述绝缘体的对接部,各所述接触部与各所述对接部均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由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分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由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分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连接器还包括接地件,所述接地件连接于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包括第一接地件与第二接地件,所述第一接地件连接于所述上排端子中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所述第二接地件连接于所述下排端子中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包括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若干接脚,所述接脚设置有弹性末端,所述弹性末端弹性抵接于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所述高速连接器还包括屏蔽盖,各所述信号端子对包括有延伸超出所述绝缘体的对接部,所述屏蔽盖围设于所述上排端子的所述对接部和/或所述下排端子的所述对接部外围并抵接于所述接地件的所述主体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侧与第二侧,若干所述接脚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第一侧延伸的若干第一接脚和自所述主体部的第二侧延伸的若干第二接脚,所述第一接脚与所述第二接脚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接脚的弹性末端与所述第二接脚的弹性末端弹性抵接于同一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所述本体部向两侧凸伸的凸肋,所述接地端子固持于所述本体部,所述绝缘体设置有通槽,所述凸肋与所述通槽配合以将位于绝缘体内的所述若干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屏蔽隔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接地端子组及信号端子组均成片状且沿着一个左右方向堆叠设置,所述接地件及接地端子组将各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对的整条链路的周边全部屏蔽隔离。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组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信号端子组,其中一个所述接地端子组的所述屏蔽体的凸缘设置有凸柱,另一个所述接地端子组的所述屏蔽体的凸缘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凸柱与所述凹陷部配合。
CN201920600714.4U 2019-04-29 2019-04-29 高速连接器 Active CN209516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0714.4U CN209516071U (zh) 2019-04-29 2019-04-29 高速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0714.4U CN209516071U (zh) 2019-04-29 2019-04-29 高速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16071U true CN209516071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88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00714.4U Active CN209516071U (zh) 2019-04-29 2019-04-29 高速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160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0386A (zh) * 2019-04-29 2019-07-05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0386A (zh) * 2019-04-29 2019-07-05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0386A (zh) 高速连接器
KR200486033Y1 (ko) 소켓 전기 커넥터
TWI606653B (zh) 插座電連接器
US9306336B2 (en) High frequency connector
CN101194397B (zh) 电连接器
CN102946029B (zh) 用于插头和插座组件的接地结构件
EP0563942B1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315608B1 (en) Channel isolation shield
CN103094784B (zh) 插座组件
US11444396B2 (en) Board-to-board radio frequency plug and receptacle
CN209516072U (zh) 高速基板连接器
CN209592368U (zh) 基板用连接器
TW201642530A (zh) 插座電連接器
US7918673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ignal and ground terminals
EP2983252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conductive holder members
CN109256647A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10086026A (zh) 电连接器
US2014032297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 frame
US11355875B2 (en) Dual-row cable structure
CN209516106U (zh) 电连接器
US9570821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unit
US6184460B1 (en) Modular box shield for forming a coaxial header
US10193262B2 (en)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an insulator wafer
CN209516071U (zh) 高速连接器
CN209516197U (zh) 一种可增加屏蔽效果的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7

Address after: 325600 Houxi Industrial Zone, Weng Long Town, Yueqing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NZHOU YIHUA CONNECTOR Co.,Ltd.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chnologies Ltd

Address before: 325600 Houxi Industrial Zone, Weng Long Town, Yueqing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ENZHOU YIHUA CONNEC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