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5959U -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15959U
CN209515959U CN201920629147.5U CN201920629147U CN209515959U CN 209515959 U CN209515959 U CN 209515959U CN 201920629147 U CN201920629147 U CN 201920629147U CN 209515959 U CN209515959 U CN 2095159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nt cavity
coupling window
dielectric waveguide
waveguide filter
reson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91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雪松
段宗金
陈炯锋
李永进
郭泳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or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EN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EN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ENTECH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06291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159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159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159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所述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谐振腔设置在所述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的上端;所述第一谐振腔与所述第二谐振腔、第三谐振腔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耦合窗口、交叉耦合窗口,所述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之间设置有第二耦合窗口。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在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之间产生两个传输零点,从而在设计较复杂滤波器时可满足滤波器的传输零点的数量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滤波器行业发展,对产品体积、重量要求越来越高。介质波导滤波器可以大幅减少产品尺寸,且有高Q值、高隔离、易加工等优点,可以很好地解决滤波器小型化的问题。
目前的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前三个谐振腔即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以及第三谐振腔间只能产生1个传输零点,在设计较复杂滤波器时传输零点数量往往不够,只能通过增加滤波阶数来补充传输零点不够的问题,这样会导致产品的重量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可以在前三个谐振腔即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以及第三谐振腔间产生两个传输零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所述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谐振腔设置在所述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的上端;所述第一谐振腔与所述第二谐振腔、第三谐振腔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耦合窗口、交叉耦合窗口,所述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之间设置有第二耦合窗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焊接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谐振腔焊接在所述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耦合窗口和交叉耦合窗口都为一方形的介质块,所述介质块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谐振腔的宽度延伸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耦合窗口和交叉耦合窗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耦合窗口的两侧,且呈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耦合窗口的大小与所述交叉耦合窗口的大小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耦合窗口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之间的通孔,所述第一耦合窗口和交叉耦合窗口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的外表面均覆盖有金属层。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层为银层或铜层。
进一步地,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三谐振腔的第四谐振腔、第五谐振腔和第六谐振腔,所述第五谐振腔和第六谐振腔相互连接,且第五谐振腔和第六谐振腔设置在所述第三谐振腔和第四谐振腔的上端,第六谐振腔靠近所述第一谐振腔。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在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之间产生两个传输零点,从而在设计较复杂滤波器时可满足滤波器的传输零点的数量要求,不会增加产品的重量,同时满足了滤波器带外抑制指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另一个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第一谐振腔10、第二谐振腔20和第三谐振腔30。第一谐振腔10、第二谐振腔20和第三谐振腔30均为实心的陶瓷介质腔,且三者的形状均为方形。第一谐振腔10、第二谐振腔20以及第三谐振腔30的宽度互为相等。
第二谐振腔20和第三谐振腔30相互连接,第一谐振腔10设置在第二谐振腔20和第三谐振腔30的上端。第一谐振腔10的上端具有输入耦合孔11,输入耦合孔11上安装有输入连接器12用于与其他电子设备电连接以输入信号。输入耦合孔11为通孔,可以理解地,输入耦合孔11也可以是盲孔。
第一谐振腔10与第二谐振腔20、第三谐振腔30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耦合窗口40、交叉耦合窗口41,因而第一谐振腔10和第二谐振腔20、第三谐振腔30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耦合窗口40、交叉耦合窗口41耦合信号,第二谐振腔20和第三谐振腔30之间设置有第二耦合窗口42,因而第二谐振腔20和第三谐振腔30之间通过第二耦合窗口42耦合信号。通过该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可以在第一谐振腔10、第二谐振腔20和第三谐振腔30之间产生两个传输零点,从而在设计较复杂滤波器时可满足滤波器的传输零点的数量要求,不会增加产品的重量,同时满足了滤波器带外抑制指标。
本实施例中,第一谐振腔10、第二谐振腔20和第三谐振腔30的外表面均覆盖有金属层。金属层为银层,可以理解地,金属层还可以是例如铜层等其他金属层。
第二谐振腔20和第三谐振腔30焊接连接,第一谐振腔10焊接在第二谐振腔20和第三谐振腔30的上端。可以理解地,第二谐振腔20和第三谐振腔30也可以一体成型,便于制造。
优选地,第一耦合窗口40和交叉耦合窗口41都为一方形的介质块,介质块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谐振腔10的宽度延伸方向相同。第一耦合窗口40和交叉耦合窗口41分别位于第二耦合窗口42的两侧,且呈相对设置。第一耦合窗口40的大小与交叉耦合窗口41的大小相等。可以理解地,通过调整交叉耦合窗口41的大小可以调节两个零点的位置与强度。
优选地,第二耦合窗口42为设置在第二谐振腔20和第三谐振腔30之间的通孔。通孔偏向第二谐振腔20和第三谐振腔30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介质波导滤波器还包括连接到第三谐振腔30的第四谐振腔50、第五谐振腔60和第六谐振腔70。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介质波导滤波器为六阶滤波器。第二谐振腔20和第四谐振腔50分别位于第三谐振腔30的两端。第五谐振腔60和第六谐振腔70相互连接,且第五谐振腔60和第六谐振腔70设置在第三谐振腔30和第四谐振腔50的上端,第六谐振腔70靠近第一谐振腔10。
第三谐振腔30和第四谐振腔50之间设有第三耦合窗口80,因而第三谐振腔30和第四谐振腔50之间通过第三耦合窗口80耦合信号。第三耦合窗口80为设置在第三谐振腔30和第四谐振腔50之间的通孔。
第四谐振腔50和和第五谐振腔60之间设有第四耦合窗口81,因而第四谐振腔50和第五谐振腔60之间通过第四耦合窗口81耦合信号。第四耦合窗口81为设置在第四谐振腔50和第五谐振腔60之间的方形的介质块。
第五谐振腔60和第六谐振腔70之间设有第五耦合窗口82,因而第五谐振腔60和第六谐振腔70之间通过第五耦合窗口82耦合信号。第五耦合窗口82为设置在第五谐振腔60和第六谐振腔70之间的通孔。
第六谐振腔70的上端具有输出耦合孔71,输出耦合孔71上安装有输出连接器72用于与其他电子设备连接以输出信号。输出耦合孔71为通孔,可以理解地,输出耦合孔71也可以是盲孔。第六谐振腔70和第四谐振腔50之间也可以设置交叉耦合窗口83,因而第六谐振腔70和第四谐振腔50之间也通过交叉耦合窗口83耦合信号。交叉耦合窗口83为设置在第六谐振腔70和第四谐振腔50之间的方形的介质块。交叉耦合窗口83为两个。
通过该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介质波导滤波器也可以实现在后三个谐振腔间产生两个传输零点,进一步满足滤波器零点数量要求。
优选地,第四谐振腔50与第三谐振腔30焊接连接。第五谐振腔60和第六谐振腔70焊接连接。第五谐振腔60和第六谐振腔70焊接在第三谐振腔30和第四谐振腔50的上端。可以理解地,第四谐振腔50与第三谐振腔30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第五谐振腔60和第六谐振腔70也可以是一体成型,便于制造。
第一谐振腔10、第二谐振腔20、第三谐振腔30、第四谐振腔50、第五谐振腔60、第六谐振腔70的宽度互为相等。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谐振腔设置在所述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的上端;所述第一谐振腔与所述第二谐振腔、第三谐振腔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耦合窗口、交叉耦合窗口,所述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之间设置有第二耦合窗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焊接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腔焊接在所述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窗口和交叉耦合窗口都为一方形的介质块,所述介质块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谐振腔的宽度延伸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窗口和交叉耦合窗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耦合窗口的两侧,且呈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窗口的大小与所述交叉耦合窗口的大小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耦合窗口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之间的通孔,所述第一耦合窗口和交叉耦合窗口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和第三谐振腔的外表面均覆盖有金属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为银层或铜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波导滤波器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三谐振腔的第四谐振腔、第五谐振腔和第六谐振腔,所述第五谐振腔和第六谐振腔相互连接,且第五谐振腔和第六谐振腔设置在所述第三谐振腔和第四谐振腔的上端,第六谐振腔靠近所述第一谐振腔。
CN201920629147.5U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Active CN2095159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9147.5U CN209515959U (zh)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9147.5U CN209515959U (zh)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15959U true CN209515959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88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9147.5U Active CN209515959U (zh)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1595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2703A (zh) * 2020-08-11 2020-11-17 西安烽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CN112467323A (zh) * 2020-11-27 2021-03-09 南宁国人射频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悬置线双模滤波器
CN112736398A (zh) * 2021-01-05 2021-04-30 绵阳领益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介质滤波器的制备方法及介质滤波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2703A (zh) * 2020-08-11 2020-11-17 西安烽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CN112467323A (zh) * 2020-11-27 2021-03-09 南宁国人射频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悬置线双模滤波器
CN112736398A (zh) * 2021-01-05 2021-04-30 绵阳领益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介质滤波器的制备方法及介质滤波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15959U (zh)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Zhu et al. Cross-coupled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filters with improved stopband performance
CN106992346B (zh) 一种具有双传输零点的毫米波矩形腔体滤波器
CN105846024B (zh) 一种siw双层腔体滤波器
CN205680768U (zh) 微带开环滤波器
CN110459843A (zh)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CN105552494B (zh) 一种可调的平面带通‑带阻滤波器
CN103326093A (zh) 新型交叉耦合基片集成波导带通滤波器
CN103413997B (zh) 垂直交指型ltcc带通滤波器
CN110265753A (zh)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CN109860966A (zh) 介质滤波器及5g通信设备
CN104579220A (zh) 多层陶瓷介质片式低通滤波器
CN108448211A (zh) 平板介质波导太赫兹滤波器
CN109755704A (zh) 低结构深宽比的双模矩形波导滤波器及其多阶滤波器件
CN111129669A (zh) 混合电磁耦合全介质滤波器
CN109728389A (zh) 一种双层堆叠式差分微波宽阻带带通滤波器结构
CN209592274U (zh) 介质滤波器及5g通信设备
CN104143675B (zh) 交叉耦合的带通滤波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06463805A (zh) 同轴滤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532201A (zh) 基于环形谐振器的小型化宽阻带双模平衡带通滤波器
CN104377409A (zh) 基于耦合型环形谐振器的小型化差分带通滤波器
CN105896008A (zh) 一种在高频和低频均含有传输零点的紧凑型带通滤波器
CN109728390A (zh) 一种双层堆叠式差分微波带通滤波器
CN113471653B (zh) 一种玻璃基宽阻带微波滤波器
CN205564942U (zh) 一种超宽带巴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5th floor, building 1, Guor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he intersection of Jinxiu middle road and Cuijing Road,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uore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7F, B 7F,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ee road, central high tech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renTech Corporation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