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00645U - 一种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00645U
CN209500645U CN201821601809.XU CN201821601809U CN209500645U CN 209500645 U CN209500645 U CN 209500645U CN 201821601809 U CN201821601809 U CN 201821601809U CN 209500645 U CN209500645 U CN 209500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fork
bicycle
fixing frame
climb
fork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018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咸光
丁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OREVER BICY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OREVER BICY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OREVER BICY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OREVER BICY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018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006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00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006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该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包括可以上下移动自行车前叉的前叉安装固定架,实现了达到真实模拟野外上下陂的效果,增加了使用者的训练趣味性,并且由于前叉安装固定架本身还可以在自行车本体所在的平面内前后转动抵消了自行车前叉上下移动产生的自行车前叉和自行车后部固定架之间的距离变化,使得用于固定自行车后部的后部固定架可相对固定不动,结构相对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训练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
背景技术
传统自行车训练台普遍缺乏趣味性,训练效果单一,无法进行互动式智能仿真训练效果,无法激发运动者的热情,运动者被强迫的进行单调乏味的机械性体育锻炼,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智能自行车训练台。但是这些现有产品存在安全稳定性不佳,无计算机连接、无APP控制,且兼容性不佳等问题,或者不能真正做到模仿户外骑行遇到的真实情况。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 103239850A就公开了一种模拟自行车户外骑行功能的仿真自行车训练台,包括后轮固定架、前轮支撑架以及位于后轮固定架和前轮支撑架之间的连接架,后轮固定架具有高度调节装置、宽度调节装置、避震器和后轮阻力控制装置,连接架长度能够调节,前轮支撑架能够在水平面上转动,数据交互表头设有传感器、数字处理控制单元和无线信号收发装置,无线信号收发装置通过网络连接计算机,数字处理控制单元控制后轮阻力控制装置。但是该训练台仅能根据游戏过程中的坡度变化而形成不同的阻力模拟,并不能做到真正模拟自行车户外骑行的真实环境情况,例如上坡和下坡。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该训练台不但能真实模仿户外骑行遇到的真实情况,而且具有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机械结构更趋合理,安全稳定性更佳,能兼容市场大部分自行车骑行台及软件的优点。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包括自行车本体,所述自行车本体包括自行车前叉和自行车后部,用于安装所述自行车前叉的前叉固定架和用于安装所述自行车后部的后部固定架,所述前叉固定架包括前叉固定架主体和前叉固定架底座,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相对于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在所述自行车本体所在的平面内可前后转动,从而调整所述自行车前叉与所述后部固定架之间的距离,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内部安装有上下往返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上下往返机构连接所述自行车前叉和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接收从外部计算机发送的指令并根据该指令控制所述上下往返机构进行上下往返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所述自行车前叉进行上下往返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往返机构包括电动马达、螺旋式杆、与所述螺旋式杆平行的平滑导杆、往返座和支撑轴,所述电动马达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和所述螺旋式杆,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所述电动马达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螺旋式杆转动,所述往返座套接在所述螺旋式杆和所述平滑导杆上,所述往返座套由所述螺旋式杆转动带动进行上下往返移动,所述支撑轴连接在所述往返座上,其两端从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的相对侧伸出,用于连接所述前叉。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往返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的位置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往返座在所述螺旋式杆上的位置,从而使得所述控制机构能够精确地将所述往返座定位到所述螺旋式杆上的特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的底面呈弧形,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上表面为相应的弧形凹槽,所述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的底面与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的上表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前叉安装固定架还包括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相对于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在所述自行车本体所在的平面内前后转动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的弧形底面上的一对弹性楔形凸起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的弧形凹槽表面的一对相应的楔形凹槽,用于当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相对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向前转动到一定角度时,在前的一个楔形凸起进入相应的楔形凹槽使得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相对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的向前转动停止,当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相对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向后转动到一定角度时,在后的一个楔形凸起进入相应的楔形凹槽使得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相对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的向前转动停止。
进一步地,所述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还包括设置在后部固定架的阻力装置,所述阻力装置与所述控制机构无线连接,用于增加或减小骑行过程中的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上底部设置有四个高度可调节的脚。
本使用新型的模拟自行车上下陂训练台由于采用了可以上下移动自行车前叉的前叉安装固定架,实现了达到真实模拟野外上下陂的效果,增加了使用者的训练趣味性;并且由于前叉安装固定架本身还可以前后转动抵消了自行车前叉上下往返移动时自行车前叉和自行车后部固定架之间的距离变化,使得用于固定自行车后部的后部固定架可相对固定不动,结构比较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做简单地介绍,很显然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体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a-2b是本实用新型的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的前叉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理解,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在该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包括自行车本体1,自行车本体1包括自行车前叉11和自行车后部,用于安装所述自行车前叉11的前叉安装固定架2和用于安装所述自行车后部的后部固定架3,前叉安装固定架2和自行车后部固定架3是独立的两个部分。前叉安装固定架2与外部计算机4连接,该连接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电线连接。
参见图2a-2d,前叉安装固定架2包括前叉固定架主体21和前叉固定架底座22。前叉固定架主体21相对于前叉固定架底座22在自行车本体1所在的平面内可前后转动,从而调整自行车前叉11与自行车的后部固定架3之间的距离。
前叉固定架主体21包括上下往返机构23和控制机构24。参见图2a和2c,上下往返机构23包括电动马达231、螺旋式杆232、与所述螺旋式杆232平行的平滑导杆233、往返座234和支撑轴235。电动马达231位于前叉固定架主体21的顶端,无线或电线连接控制机构24,并且与螺旋式杆232连接,或者螺旋式杆232本身是电动马达231的一部分。控制机构24根据从外部计算机4接收到的指令控制电动马达231转动由此带动螺旋式杆232转动。往返座234上设置有两个孔,分别套接在螺旋式杆232和平滑导杆233上。与螺旋式杆232套接的孔的内表面设有与螺旋式杆232相对应的螺纹使得螺旋式杆232转动时带动往返座234进行上下往返移动,与平滑导杆233套接的孔的内表面是平滑的。支撑轴235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往返座234上,并且长度足够长使得其两端能够从前叉固定架主体21的相对侧伸出(参见图2a),用于安装自行车的前叉11。
上下往返机构23还包括与控制机构24连接的位置感应器(图中未示出)。该位置感应器用于感应往返座234在螺旋式杆232和/或平滑导杆233上的位置,从而使得控制机构24能够精确地将往返座234定位在螺旋式杆232和/或平滑导杆233上的特定位置。上下往返机构23还可包括设置在平滑导杆233上的一对限位凸块2331(参见图2b),该限位凸块2331用于限定往返座234的上移的最高位置和下移的最低位置。可编程控制机构24使得往返座234达到的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设为终点,将该最高位置和该最低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设为起点,控制机构24可根据外部计算机4上的APP中出现的坡度,控制往返座234从起点移动的相对距离。当打开计算机4上自行设计的APP软件时,控制机构24从计算机4接收的指令,根据APP软件中的情景控制往返座234的移动情况。例如平地时,不运行电动马达231,螺旋式杆232不转动,往返座234位于起点;上坡时,通过电动马达231转动带动螺旋式杆232旋转使得往返座234进行向上的移动;下坡时,通过电动马达231反向转动带动螺旋式杆232反向旋转使得往返座234进行向下的移动。
参见图2a,前叉固定架主体21的底面呈弧形,安装在前叉固定架底座22的呈弧形凹槽的上表面内,使得前叉固定架主体21在自行车本体所在的平面内相对于前叉固定架底座22可以前后转动(从骑在自行车的运动者的角度方向来看,是前后转动),这样在自行车后部固定架3固定不动时,前叉固定架主体21向前的移动可以抵消自行车前叉从起点向上移动时导致的自行车前叉11和自行车后部固定架3之间的距离变大,前叉固定架主体21向后的移动可以抵消自行车前叉从起点向下移动时导致的自行车前叉11和自行车后部固定架3之间的距离变大。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平台使用这样的前叉固定架可使得用于固定自行车后部的后部固定架相对固定不动,结构比较简单。
为了使前叉固定架主体21相对于前叉固定架底座22的前后转动有一定的限度,例如+30°至-30°,前叉固定架2还包括用于限定它们的相对旋转角度的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21的弧形底面上的一对弹性楔形凸起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22的弧形凹槽表面的一对相应的楔形凹槽。当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21相对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22向前转动到最大角度(例如30°)时,弧形底面上的后面的一个楔形凸起滑入弧形凹槽表面上的相应楔形凹槽,使得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21相对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22停止向前转动。当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21相对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22向后转动到最大角度(例如30°)时,弧形底面上的前面的一个楔形凸起滑入弧形凹槽表面上的相应楔形凹槽,使得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21相对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22停止向后转动。
前叉固定架底座22底部设置有四个高度可调节的脚221,当用于放置前叉固定架底座2的地面不平整时可随意调节四个脚的任一个,使得前叉固定架底座22处于水平位置。另外,每个脚221的底部还设置有具有防滑和减震作用的脚垫,增加前叉固定架底座22放置在地面上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还可包括与控制机构24连接(无线连接)的阻力装置(图中未示出),阻力装置可放置在自行车后部固定架中,例如与自行车后轮接触,用于增加或减小自行车骑行过程中的阻力。这样的阻力装置可以是例如CN205434907U中公开的轮轴阻尼机构。阻力装置也可以是本领域中已知的其他可以增加阻力的装置,例如,CN205391557U中公开的电磁阻尼调节器。当自行车的前叉受控向上移动时,控制器同时控制阻力装置增加自行车骑行过程中的正阻力,使自行车上的运动者需要更大的力骑行,当自行车的前叉受控向下移动时,控制器同时控制阻力装置增加自行车骑行过程中的负阻力,使自行车上的运动者不需要力就可骑行。这样阻力装置配合上下往返机构23的上下移动使得运动者在骑行过程中能更真实地感受到野外各种路况上下坡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还可包括测速传感器,并且该测速传感器可与外部计算机无线连接,将测得的自行车速度显示在外部计算机屏幕上使得运动者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骑行速度,以便获得更真实的骑行体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该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包括自行车本体,所述自行车本体包括自行车前叉和自行车后部,用于安装所述自行车前叉的前叉固定架和用于安装所述自行车后部的后部固定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叉固定架包括前叉固定架主体和前叉固定架底座,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相对于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在所述自行车本体所在的平面内可前后转动,从而调整所述自行车前叉与所述后部固定架之间的距离,
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内部安装有上下往返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上下往返机构连接所述自行车前叉和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接收从外部计算机发送的指令并根据该指令控制所述上下往返机构进行上下往返移动,从而带动所述自行车前叉进行上下往返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往返机构包括电动马达、螺旋式杆、与所述螺旋式杆平行的平滑导杆、往返座和支撑轴,
所述电动马达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和所述螺旋式杆,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电动马达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螺旋式杆转动,
所述往返座套接在所述螺旋式杆和所述平滑导杆上,所述往返座套由所述螺旋式杆转动带动进行上下往返移动,
所述支撑轴连接在所述往返座上,其两端从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的相对侧伸出,用于安装所述前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往返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的位置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往返座在所述螺旋式杆上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的底面呈弧形,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的上表面为相应的弧形凹槽,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的底面与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的上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安装固定架还包括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相对于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在所述自行车本体所在的平面内前后转动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前叉固定架主体的弧形底面上的一对弹性楔形凸起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的弧形凹槽表面的一对相应的楔形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还包括设置在后部固定架的阻力装置,所述阻力装置与所述控制机构无线连接,用于增加或减小骑行过程中的阻力。
8.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固定架底座上底部设置有四个高度可调节的脚。
CN201821601809.XU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 Active CN2095006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1809.XU CN209500645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1809.XU CN209500645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00645U true CN209500645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91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01809.XU Active CN209500645U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006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3153A (zh) * 2018-09-29 2019-01-11 上海永久自行车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3153A (zh) * 2018-09-29 2019-01-11 上海永久自行车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5301B2 (en) Universal support platform for exercise bicycles and exercise system with virtual reality synchronicity
CN203043417U (zh) 多自由度骑行台
CN1296109C (zh) 把手组件
CN102814025B (zh) 一种可摇摆和俯仰的智能竞赛/健身车
CN107866033A (zh) 一种组合式骑行跑步机
CN102961849A (zh) 多自由度骑行台
CN109646879A (zh) 一种动感单车
CN209500645U (zh) 一种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
CN107970567A (zh) 多通道健身自行车
CN202715186U (zh) 可摇摆和俯仰的智能竞赛/健身车
CN102755724A (zh) 自行车健身辅助架组结构
CN203753272U (zh) 一种车辆模拟驾驶器
CN114768212B (zh) 多自由度单车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73153A (zh) 一种模拟自行车上下坡训练台
CN217745554U (zh) 模拟骑行装置以及vr模拟骑行装置
CN210698715U (zh) 一种自行车模拟训练器
CN106581989A (zh) 一种仿真骑行台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39850B (zh) 模拟自行车户外骑行功能的仿真自行车训练台
CN211798550U (zh) 一种颠动健身车
CN217593760U (zh) 可变换骑行姿态的模拟骑行装置及vr模拟骑行装置
CN207913103U (zh) 多通道健身自行车
CN210078723U (zh) 三维六自由度动感健身单车
CN107397651A (zh) 一种被动式脚踝康复仪
CN203264221U (zh) 模拟自行车户外骑行功能的仿真自行车训练台
CN206660448U (zh) 一种基于vr眼镜的单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