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99843U - 腔内内膜剥脱装置 - Google Patents

腔内内膜剥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99843U
CN209499843U CN201721635041.3U CN201721635041U CN209499843U CN 209499843 U CN209499843 U CN 209499843U CN 201721635041 U CN201721635041 U CN 201721635041U CN 209499843 U CN209499843 U CN 209499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intracavitary
thorn
main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350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6350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99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99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9984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腔内内膜剥脱装置,包括:第一管,其第一端为能将内膜剥离腔内壁的剥离头;第二管,其第一端从第一管的第二端伸入并能从第一管的第一端伸出,其与第一管活动配合并能往复旋转;出口,其设置于该第二管的第一端的外壁;通道,其一端连通该出口,其另一端向该第二管内壁方向延伸并贯穿该第二管内壁;刺,其活动设置于该通道内,其包括主刺端;驱动件,其活动套装于该第二管内,其能驱动该刺的主刺端伸出该出口。使用本实用新型手术时,无需切开血管,手术创口小(微创),能避免因切开、缝合造成的人为狭窄。能将增生的血管内膜整体剥除,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

Description

腔内内膜剥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特别是腔内内膜剥脱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动脉硬化闭塞病变发病率逐年增高,例如,常见的股浅动脉内膜斑块。手术时,需要先用内膜预切器械将内膜与中膜进行剥离分开,达到预定切除位置后,再用内膜切除器械将内膜连同斑块一同切除。使用现有的内膜预切器械及内膜切除器械进行外科手术,需要切开血管内腔,手术创口大,容易引起因切开、缝合造成的人为狭窄,而传统剥脱环在内膜片远端的处理上又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若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腔内技术,则存在内膜继续增生、血管再狭窄的可能。而新面世的血管腔内旋切刀,则存在操作复杂、较为费时等缺陷。
为此,期望寻求一种技术方案,以至少减轻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创、内膜预切及内膜切除连续操作的腔内内膜剥脱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腔内内膜剥脱装置,包括:
第一管,其第一端为能将内膜剥离腔内壁的剥离头;
第二管,其第一端从该第一管的第二端伸入并能从该第一管的第一端伸出,其与该第一管活动配合并能往复旋转;
出口,其设置于该第二管的第一端的外壁;
通道,其一端连通该出口,其另一端向该第二管内壁方向延伸并贯穿该第二管内壁;
刺,其活动设置于该通道内,其包括主刺端;
驱动件,其活动套装于该第二管内,其能驱动该刺的主刺端伸出该出口。
所述驱动件在该第二管内旋转驱动该刺的主刺端伸出该出口。
所述刺与该主刺端相对的那端端面具有拨动承接部,所述驱动件与该拨动承接部相对应的位置具有凸起的拨动部;或者,所述刺与该主刺端相对的那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驱动件活动连接。
所述驱动件在该第二管内沿该第二管轴向向该第二管的第一端方向移动驱动该刺的主刺端伸出该出口。
所述刺与该主刺端相对的那端端面具有推送承接部,所述驱动件与该推送承接部相对应的位置具有推送部。
所述推送部能伸入所述通道;或者,所述推送部形成有推动所述推送承接部的楔形结构。
所述刺具有沿与所述主刺端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倒刺,并且当该主刺端伸出该出口后,该刺与该主刺端相对的那端被限制于该通道内。
所述第一管的第二端端面具有环绕自身内孔的呈环状的凹槽,该凹槽内活动套装有间隔布置的硬质环、软质环以及从该第一管的第二端伸入并套装于该凹槽内的硬度调节管。
所述硬度调节管与所述第一管通过螺纹副活动连接而能在该凹槽内往复旋转。
还包括周向环绕于所述第一管的第一端外壁的、呈环状的、具有弹性的回收件及收紧线,该回收件的一端与该第一管固定,该回收件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一管的第一端端面方向延伸并能由收紧线收紧闭合,该收紧线的两自由端向所述第一管的第二端方向延伸。
还包括活动连接于该第一管并能往复旋转的回收旋钮,所述收紧线的两自由端与该回收旋钮连接,旋转回收旋钮,该收紧线缠绕于该回收旋钮。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管的第一端外壁的、用于将该第二管的第一端定位于腔内狭窄起始端的标记环。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有益技术效果。
以处理股浅动脉斑块为例,使用本实用新型手术时,穿刺股动脉,置入合适大小的血管鞘,操纵导丝通过血管狭窄段,造影观察并定位狭窄段起始端位置,交换引入第一、二管的第一端,并预置2把perclose血管缝合器备用。然后推进第二管,手动操作驱动件,驱动刺的主刺端伸出出口并刺入斑块内,再顺主刺端所指方向稍旋转第二管,将斑块撕离血管壁,形成人为夹层。接着推进第二管,在路图引导下,剥离头伸入内膜与血管壁之间,将内膜连同斑块完整剥离血管壁。再同时撤出第一、二管的第一端,撤出血管时立即收紧perclose缝合器,缝合穿刺点。可见,使用本实用新型手术时,无需切开血管内腔,手术创口小(微创),能避免因切开、缝合造成的人为狭窄,将增生的血管内膜整体剥除,可极大地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同时,内膜预切及内膜切除连续操作,一气呵成,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使用本实用新型手术,操作简单,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腔内内膜剥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呈现的第二管的第一端的轴向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2沿A-A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2沿B-B向的剖视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刺与驱动件连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沿C向的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刺与驱动件连接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沿D向的视图。
图11为图9沿E向的视图。
图12为图2所呈现的第二管的第二端的轴向局部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呈现的第二管的第一端的轴向局部剖视图。
图16为图14沿F-F向的剖视图。
图17为图15沿G-G向的剖视图。
图18为驱动件朝向第二管的第一端那端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沿H向的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刺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沿I向的视图。
图22为图18、19所呈现的推送部进入通道内推动刺移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驱动件朝向第二管的第一端那端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沿J向的视图。
图25为图23、24所呈现的推送部进入通道内推动刺移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14所呈现的第二管的第一端的另一种轴向局部剖视图。
图27为图14所呈现的第二管的第二端的轴向局部剖视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的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推杆连接件)。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管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所呈现的第二管的第一端的轴向局部剖视图。
图31为图29沿K-K向的剖视图。
图32为图29沿L-L向的剖视图。
图33为图29沿L-L向的另一种结构剖视图(本图的刺与驱动件连接结构与图32所呈现的结构不同)。
图34为图29所呈现的第二管的第二端的轴向局部剖视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图35所呈现的第一管的第一端的轴向局部剖视图。
图37为图35所呈现的第一管的第二端的轴向局部剖视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收件处于待收紧状态的状态示意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收件处于收紧状态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功效,并可依照本说明书的内容来实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除非特别说明,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不代表顺序,也不代表与之搭配的术语的重要性。
图1示例性示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众多腔内内膜剥脱装置中的一种腔内内膜剥脱装置的实施例。一并参见图2-5,该腔内内膜剥脱装置包括第一管1、第二管2、出口21、通道24、刺3、驱动件4。
一并参见图35、36,第一管1的第一端为能将内膜剥离腔内壁的剥离头11。剥离头11的内壁呈楔形较佳,以更利于将内膜剥离腔内壁。第一管1采用软质材料制成较佳。第一管1为圆筒结构较佳。
一并参见图2-5,第二管2的第一端从第一管1的第二端伸入,并能从第一管1的第一端伸出。第二管2与第一管1活动配合并能往复旋转。在图2-5所呈现的实施例中,第二管2为圆筒结构较佳。
为便于第二管2在腔内导入,第二管2的第一端设置有呈锥状的导向尖端23。
出口21设置于第二管2的第一端的外壁。
一并参见图5,通道24一端连通出口21,其另一端向第二管2内壁方向延伸并贯穿第二管2内壁。
一并参见图6、7,刺3活动设置于通道24内,其包括主刺端31。较佳的,主刺端31为尖状结构。
驱动件4活动套装于第二管2内,其能驱动刺3的主刺端31伸出出口21。驱动件4为圆筒状较佳。
图2-5所呈现的实施例中,驱动件4在第二管2内旋转驱动刺3的主刺端31伸出出口21。
一并参见图5-7,刺3与主刺端31相对的那端端面具有拨动承接部32,驱动件4与拨动承接部32相对应的位置具有凸起的拨动部41。拨动承接部32可以为位于相应端面的内凹的凹腔。当驱动件4在第二管2内旋转时,拨动部41抵靠于拨动承接部32,推动刺3沿通道24向出口21方向移动,并最终使主刺端31伸出出口21并刺入内膜内,再顺主刺端31所指方向稍旋转第二管2,将内膜撕离血管壁,形成人为夹层。
图8呈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刺3与驱动件4连接的另一种结构实施例。图8中,刺3与主刺端31相对的那端通过第一转轴6与驱动件4活动连接。一并参见图9-1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刺的另一种结构实施例,图10为图9沿D向的视图,图11为图9沿E向的视图。刺3与主刺端31相对的那端设置有第一通孔34,其朝向驱动件4的那面设置有槽35,该槽的底面与驱动件4相应位置的外壁相适配较佳。为便于与图9-11所呈现的刺3相活动连接,例如,可以在驱动件4的一端端面附近的外壁开沿该外壁周向延伸的槽,该槽与该端面之间的距离与槽35的宽度相适配或小于槽35的宽度,该然后设置贯穿该端面和槽的第二通孔(图中未示出),第一转轴6活动穿装于第一通孔34和第二通孔内,从而将刺3与主刺端31相对的那端通过第一转轴6与驱动件4活动连接。当驱动件4在第二管2内旋转时,主刺端31位于通道内,刺3绕第一转轴6转动,并且在第一转轴6的推动下,刺3沿通道24向出口21方向移动,并最终使主刺端31伸出出口21并刺入内膜内,再顺主刺端31所指方向稍旋转第二管2,将内膜撕离血管壁,形成人为夹层。
参见图12,图12为图2所呈现的第二管的第二端的轴向局部剖视图。驱动件4与第二管2之间设置有棘轮机构8。
一并参见图13,棘轮机构8包括与第二管2内壁活动连接的棘爪81以及套装于驱动件4的棘轮82。
为了方便旋转驱动件4,第二管2的第二端形成有旋钮连接部22,驱动件旋钮7套装固定于驱动件4,并与旋钮连接部22活动连接并能够绕自身轴线往复旋转。在设置有旋钮连接部22的情况下,较佳的,棘爪81与旋钮连接部22的内壁活动连接,棘轮82套装于驱动件4。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管的另一种结构的实施例。图15为图14所呈现的第二管的第一端的轴向局部剖视图。图16为图14沿F-F向的剖视图。图17为图15沿G-G向的剖视图。驱动件4在第二管2内能沿第二管2轴向向第二管2的第一端方向移动驱动刺3的主刺端31伸出出口21。
一并参见图18-21,刺3与主刺端31相对的那端端面具有推送承接部36,驱动件4与推送承接部36相对应的位置具有推送部b。图15、17、18、19呈现的实施例中,推送部b呈圆柱状,其能伸入通道24内,这种结构下,推送部b由软质材料制成较佳。一并参见图22,当驱动件4在第二管2内沿第二管2轴向向第二管2的第一端方向移动时,推送部b伸入通道24内,推送部b抵靠于推送承接部36,推动刺3沿通道24向出口21方向移动,并最终使主刺端31伸出出口21并刺入内膜内,再顺主刺端31所指方向稍旋转第二管2,将内膜撕离血管壁,形成人为夹层。
参见图23、24,图23、24呈现了驱动件朝向第二管的第一端那端的另一种结构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图18、19所呈现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推送部b形成有推动推送承接部36的楔形结构b1。一并参见图25、26,当驱动件4在第二管2内沿第二管2轴向向第二管2的第一端方向移动时,楔形结构b1抵靠于推送承接部36,推动刺3沿通道24向出口21方向移动,并最终使主刺端31伸出出口21并刺入内膜内,再顺主刺端31所指方向稍旋转第二管2,将内膜撕离血管壁,形成人为夹层。
一并参见图27、28,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管2与驱动件4之间的推送机构9,该推送机构9包括固定于第二管2的推杆连接件a以及推杆91;推杆91为杠杆,推杆91的一端与推杆连接件a活动连接的点为杠杆的支点;推杆91两端之间与驱动件4活动连接。比如,推杆91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转轴92活动连接能够绕第二转轴92向第二管2的第一端或第二端方向转动,推杆91两端之间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腰形孔94,驱动件4外壁设置有凸起部93,凸起部93活动穿装于腰形孔94内。推动推杆91,推杆91绕第二转轴92向第二管2的第一端方向转动,凸起部93沿腰形孔94向第二转轴92方向移动,从而推动驱动件4向第二管2的第一端方向移动。较佳的,凸起部93呈圆柱状。
参见图28,推杆91有两根,通过连接杆95与推杆91的第二端连接形成门型结构,有利于推动时平衡施力于驱动件4。
参见图6、9、20,在一些实施例中,刺3具有沿与主刺端31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倒刺33,并且当主刺端31伸出出口21后,刺3与主刺端31相对的那端被限制于通道24内,以便刺入时倒刺33钩住内膜,避免主刺端31从内膜脱落,更利于将内膜撕离血管壁。比如,这种结构下,手术时,第二管2可向倒刺33所指方向旋转,以更可靠地将内膜撕离血管壁。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管的再一种实施例。一并参见图30-34,该实施例与图2所呈现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还设置有限位部25,限位部25的一端与第二管2的第一端内壁连接,另一端向第二管2的第二端方向延伸,在限位部25外壁与第二管2的内壁之间具有呈圆筒状的间隙,驱动件4位于该间隙内,能够绕该限位部25旋转。除此之外,其他均与图2所呈现的实施例相同。
限位部25与第二管2一体制成较佳,比如,在第二管2的第二端端面具有环绕自身内孔的呈圆环状的凹槽,该凹槽与第二管2的内孔之间的部分形成限位部25。限位部25呈圆筒状较佳。
图14所呈现的实施例中,还设置有限位部25,限位部25的一端与第二管2的第一端内壁连接,另一端向第二管2的第二端方向延伸,在限位部25外壁与第二管2的内壁之间具有呈圆筒状的间隙,驱动件4位于该间隙内,能够沿该限位部25轴向往复移动,这种情况下,限位部25起稳定结构、限位导向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图14所呈现的实施例的第二管2也可以采用图2所呈现的实施例的第二管2的结构,即不含限位部25。
参见图35、36,比如,第一管1采用软质材料制成时,第一管1的第二端端面具有环绕自身内孔的呈环状的凹槽12,该凹槽12内活动套装有间隔布置的硬质环c、软质环d(即一个硬质环c,一个软质环d,再一个硬质环c,一个软质环d,依次类推布置)以及从第一管1的第二端伸入并套装于凹槽12内的硬度调节管e。硬度调节管e为圆筒结构较佳。手术时,向血管内腔内推进第一管1,在路图引导下,根据血管走行路径驱动硬度调节管e向第一管1的第一端方向移动,使硬质环c、软质环d压紧,第一管1靠近剥离头11的部分硬度变硬;驱动硬度调节管e向第一管1的第二端方向移动时,第一管1靠近剥离头11的部分硬度变软。从而至少实现第一管1靠近剥离头11的部分硬度软硬度可调。
参见图37,硬度调节管e与第一管1通过螺纹副13活动连接而能在该凹槽12内往复旋转。为方便调节第一管1靠近剥离头11的部分硬度,硬度调节管e未套装于凹槽12内的那端设置有硬度调节旋钮f。硬度调节旋钮f设有与第一管1内孔连通的供第二管2进出的出入口f1。
参见图35-39,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周向环绕于第一管1的第一端外壁的、呈环状的、具有弹性的回收件i及收紧线h,该回收件i的一端与第一管1固定,回收件i的另一端向第一管1的第一端端面方向延伸并能由收紧线h收紧闭合,收紧线h的两自由端向第一管的第二端方向延伸。其中,图39中的箭头表示收紧回收件i时,收紧线h的移动方向。手术时,内膜撕离血管壁形成人为夹层后,固定第二管2,并向前推第一管1,将增生的内膜完整剥离并收纳入第一管1内。然后收紧线h向第一管1的第二端方向拉,回收件i向第一管1的第一端端面方向延伸的那端由收紧线h收紧闭合,拉紧回收件i,顺滑地切断内膜片末端并将剥离下的内膜及斑块完整地收纳于第一管1内。可见,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回收件i及收紧线h的结构,改善了传统剥脱环所导致的远端不可控性,将增生的血管内膜整体剥除并收纳,可极大地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还可以避免术中内膜脱落导致栓塞的风险。同时,内膜预切及内膜切除、回收连续操作,一气呵成,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活动连接于该第一管1并能往复旋转的回收旋钮g,收紧线h的两自由端与该回收旋钮g连接,旋转回收旋钮g,该收紧线缠绕于该回收旋钮g,以方便拉紧回收件i。
为便于对第二管2的第一端伸到腔内狭窄起始端的定位,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管2的第一端外壁的、用于将第二管2的第一端定位于腔内狭窄起始端的标记环5。推进第二管2过程中,当标记环5位于狭窄起始端时,停止推进第二管2,以定位第二管2的第一端推进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适合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进行描述。
上面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腔内内膜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其第一端为能将内膜剥离腔内壁的剥离头;
第二管,其第一端从该第一管的第二端伸入并能从该第一管的第一端伸出,其与该第一管活动配合并能往复旋转;
出口,其设置于该第二管的第一端的外壁;
通道,其一端连通该出口,其另一端向该第二管内壁方向延伸并贯穿该第二管内壁;
刺,其活动设置于该通道内,其包括主刺端;
驱动件,其活动套装于该第二管内,其能驱动该刺的主刺端伸出该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内膜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在该第二管内旋转驱动该刺的主刺端伸出该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内内膜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与该主刺端相对的那端端面具有拨动承接部,所述驱动件与该拨动承接部相对应的位置具有凸起的拨动部;或者,所述刺与该主刺端相对的那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驱动件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内膜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在该第二管内沿该第二管轴向向该第二管的第一端方向移动驱动该刺的主刺端伸出该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内内膜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与该主刺端相对的那端端面具有推送承接部,所述驱动件与该推送承接部相对应的位置具有推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腔内内膜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部能伸入所述通道;或者,所述推送部形成有推动所述推送承接部的楔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内膜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具有沿与所述主刺端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倒刺,并且当该主刺端伸出该出口后,该刺与该主刺端相对的那端被限制于该通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腔内内膜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的第二端端面具有环绕自身内孔的呈环状的凹槽,该凹槽内活动套装有间隔布置的硬质环、软质环以及从该第一管的第二端伸入并套装于该凹槽内的硬度调节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腔内内膜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度调节管与所述第一管通过螺纹副活动连接而能在该凹槽内往复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腔内内膜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周向环绕于所述第一管的第一端外壁的、呈环状的、具有弹性的回收件及收紧线,该回收件的一端与该第一管固定,该回收件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一管的第一端端面方向延伸并能由收紧线收紧闭合,该收紧线的两自由端向所述第一管的第二端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腔内内膜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连接于该第一管并能往复旋转的回收旋钮,所述收紧线的两自由端与该回收旋钮连接,旋转回收旋钮,该收紧线缠绕于该回收旋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腔内内膜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管的第一端外壁的、用于将该第二管的第一端定位于腔内狭窄起始端的标记环。
CN201721635041.3U 2017-11-30 2017-11-30 腔内内膜剥脱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499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35041.3U CN209499843U (zh) 2017-11-30 2017-11-30 腔内内膜剥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35041.3U CN209499843U (zh) 2017-11-30 2017-11-30 腔内内膜剥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99843U true CN209499843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85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35041.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499843U (zh) 2017-11-30 2017-11-30 腔内内膜剥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998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53092A (zh) * 2017-11-30 2018-03-06 彭翼 腔内内膜剥脱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53092A (zh) * 2017-11-30 2018-03-06 彭翼 腔内内膜剥脱装置
CN107753092B (zh) * 2017-11-30 2024-01-19 彭翼 腔内内膜剥脱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944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ture trimming
US5478353A (en) Suture tie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anatomical tissue proximate an opening
US5383886A (en) Methods and 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procedures percutaneously without a trocar
JP5735928B2 (ja) 血管アクセスおよび閉鎖デバイス
US5954733A (en) Suturing instrument with rotatably mounted needle driver and catcher
US5984932A (en) Suturing instrument with one or more spreadable needle holders mounted for arcuate movement
JP2018149331A (ja) 結び目をつける作業が不要な縫合糸及びそれを含むキット
US20160015389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dvancing and anchoring suture in tissue
JP5357035B2 (ja) 縫合糸操作のための形状記憶フィラメント
JP4986007B2 (ja) シングルテール付き縫合方法及び装置
JP2019122790A (ja) 組織閉鎖装置及び方法
US5891164A (en) Surgical needle
US20200069306A1 (en) Suturing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209499843U (zh) 腔内内膜剥脱装置
CN105615934A (zh) 一种管形吻合器
US20200352560A1 (en) Vaginal tissue closure
CN107753092A (zh) 腔内内膜剥脱装置
CN211131231U (zh) 一种管状组织缝扎器
EP0619718A1 (en) Plug devices for sealing punctures
US10265063B1 (en) Deep cavity suture device
CN109199546B (zh) 具有缝合功能的穿刺芯组件及其穿刺器
US20210401428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suture
CN113842183B (zh) 一种消化道闭合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9814206U (zh) 一种消化内镜下缝合装置
CN215994098U (zh) 一种内窥镜推结剪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