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99807U - 创口闭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创口闭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99807U
CN209499807U CN201821693927.8U CN201821693927U CN209499807U CN 209499807 U CN209499807 U CN 209499807U CN 201821693927 U CN201821693927 U CN 201821693927U CN 209499807 U CN209499807 U CN 209499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seat
adjusting rod
wound
limit
clo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939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ichuang Medical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ichuang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ichuang Medical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ichuang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939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99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99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9980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创口闭合装置,包括左底板和右底板,左底板和右底板之间间隔设有创口闭合单元;创口闭合单元包括设置在左底板上的左固定座和设置在右底板上的右固定座;左固定座内设有螺纹孔,右固定座内设有与螺纹孔同轴的过孔;过孔内套装设有与其旋转配合并与螺纹孔螺纹配合的调节杆;相邻的至少两个创口闭合单元组成一组创口闭合组,属于同一个创口闭合组的相邻两个左固定座之间以及属于同一个创口闭合组的相邻两个右固定座之间设有连接件相连;还包括固定架,所有的左固定座和右固定座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架上。

Description

创口闭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创口闭合装置。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04905834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创口闭合装置,具体的,该创口闭合装置包括:左、右底板,所述左、右底板的下表面包括粘贴层;所述左底板的上表面包括若干第一类固定座;所述右底板的上表面包括若干第二类固定座;若干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二端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一类固定座包括螺孔和导槽,所述螺孔内的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组成可相互配合的第一螺纹组;所述第二类固定座包括能够容纳所述调节杆杆身的导槽和过孔;所述调节杆穿过所述第二类固定座上导槽和过孔,并且所述调节杆的第一端旋入所述第一类固定座上的螺孔,所述第一类固定座和/或所述第二类固定座被分成若干组,每组内固定座间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由挠性材料制成,所述连接件与固定座连接处包括缺口。
该创口闭合装置具有能够避免使用药线缝合创口和能够适用于非直线型的创口的技术效果,同时,其在调节杆和第二类固定座处设计互相配合的锁齿以实现调节杆无法在第二类固定座内反向旋转,从而达到防止调节杆松动的目的。由其附图7可知,其锁齿为设置在调节杆上的三角形棘齿和设置在第二类固定座上的齿槽,其利用的原理为创口具有向外张开的力,利用该力将锁齿嵌入到齿槽内。但是,由于创口皮肤具有一定的柔性,医务人员在处理创口过程中,位于第一类固定座和第二类固定座之间的皮肤可能存在沿着调节杆轴向方向的缩进,这个时候就会导致锁齿和齿槽脱离,进而导致调节杆锁定失效,调节杆存在松动的可能。另外,锁齿和齿槽均只设计为一个,调节杆转动一周,锁齿与齿槽仅有一个相互啮合的位置,而第一类固定座和调节杆上均设置疏牙螺纹,调节杆转动一周,第一类固定座和第二类固定座之间的间距变化等于疏牙螺纹的螺距,即调节杆转动一周,第一类固定座和第二类固定座之间的间距变化较大,无法满足创口闭合程度的微调要求。
另外,该创口闭合装置的固定座采用蛇形布置,即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轴向支撑件呈交错设置,其目的是为了底下那层有弹性的胶带在剥离离型纸时不会拉伸变形,同时保留了一定的弹性拉伸空间,便于患者躯干皮肤的收放和四肢关节活动。但是由于其采用的蛇形布置的结构,相互之间会存在牵连影响,导致患者躯干皮肤的收放和四肢关节的无法完全自由活动,该牵连作用甚至会对伤口的闭合造成影响,降低伤口闭合和愈合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口闭合装置,不仅能够防止调节杆松动,而且能够满足创口闭合程度微调的技术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创口闭合装置,包括左底板和右底板,所述左底板和右底板之间间隔设有创口闭合单元;
所述创口闭合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底板上的左固定座和设置在所述右底板上的右固定座;所述左固定座内设有螺纹孔,所述右固定座内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同轴的过孔;
所述过孔的内壁光滑,且所述过孔内套装设有与其旋转配合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右固定座之间设有用于防止调节杆相对于所述右固定座产生轴向位移的限位结构;或,所述过孔的内壁上设有螺旋方向与所述螺纹孔相反的内螺纹,所述过孔与所述螺纹孔之间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外螺纹并分别与所述过孔和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
相邻的至少两个所述创口闭合单元组成一组创口闭合组,属于同一个所述创口闭合组的相邻两个所述左固定座之间以及属于同一个所述创口闭合组的相邻两个所述右固定座之间设有连接件相连;
还包括固定架,所有的所述左固定座和右固定座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
进一步,所述右固定座与所述调节杆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调节杆反向转动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右固定座上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上设有限位齿Ⅰ,所述调节杆的外周壁上环形均布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限位齿Ⅰ啮合的限位齿槽Ⅰ;或,所述限位座上设有限位齿槽Ⅱ,所述调节杆的外周壁上环形均布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限位齿槽Ⅱ啮合的限位齿Ⅱ。
进一步,所述限位座上设有限位齿Ⅰ,所述调节杆的外周壁上环形均布设有与所述限位齿Ⅰ啮合的限位齿槽Ⅰ,且所述限位齿槽Ⅰ包括位于所述调节杆正转方向所在侧的限位面和位于所述调节杆反转方向所在侧的过渡面,以同时过所述限位面与过渡面之间的相交线以及所述调节杆的轴线的径向面为基准面,所述限位面和过渡面均位于所述基准面的反转所在侧,且所述限位面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过渡面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夹角;所述限位齿Ⅰ上与所述限位面对应设有限位齿面、与所述过渡面对应设有限位齿过渡面。
进一步,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右固定座所在的一端端部设有把手。
进一步,所述左固定座上与所述调节杆对应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调节杆进而判断创口闭合距离的定位线。
进一步,所述调节杆上套装设有位于所述左固定座和右固定座之间的加压吸水垫。
进一步,所述加压吸水垫上设有用于方便其从所述调节杆上取下或将其套在所述调节杆上的缺口槽。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内侧边设有向外侧凹陷的V型凹槽,所述连接件的外侧设有向外侧凸起的弧形凸起,所述V型凹槽的槽底以及所述V型凹槽的两侧槽口均设有圆弧过渡。
进一步,所述过孔的内壁光滑,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杆上且外径大于所述过孔的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位于所述过孔背向所述左固定座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右固定座上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顶面设有上端开口并与所述调节杆配合的弧形槽Ⅰ,所述调节杆上设有外径大于所述弧形槽Ⅰ内径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所述弧形槽Ⅰ面向所述左固定座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限位座位于所述过孔和所述限位凸起之间,且所述限位座与所述限位凸起之间设有轴向间隙,所述轴向间隙沿着所述调节杆轴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限位齿槽Ⅰ的轴向厚度。
进一步,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右固定座上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顶面设有上端开口并与所述调节杆配合的弧形凹槽Ⅱ,所述限位凸环位于所述过孔与所述限位块之间,且所述过孔与所述限位块之间的间距与所述限位凸环的轴向宽度匹配。
进一步,所述限位座位于所述限位块背向所述左固定座的一侧,且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凸环与所述限位座之间。
进一步,所述调节杆背向所述左固定座的一端设有芯杆,所述芯杆上与其单自由度滑动配合套装设有滑动套,所述限位座上设有所述限位齿Ⅰ,所述滑动套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齿Ⅰ啮合的所述限位齿槽Ⅰ;或所述限位座上设有限位齿槽Ⅱ,所述滑动套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齿槽Ⅱ啮合的所述限位齿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创口闭合装置,通过将相邻的至少两组创口闭合单元组合成创口闭合组,并将相邻两个左固定座之间以及相邻两个右固定座之间采用连接件相连,将所有的左固定座和右固定座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架上;如此,在从离型纸剥离过程中,由于固定架的弹性小,故而设置在左底板和右底板下方的胶带不会变形,在本实用新型的闭合装置施加在创口皮肤上后,将固定架从左固定座和右固定座上取下即可,克服了现有的蛇形布置结构相互之间存在牵拉受限影响的问题,在患者躯干以及四肢关节处,可以采用相连两个创口闭合组错开躯干及关节的活动位置,可以避免存在的牵连作用,故患者躯干皮肤的收放和四肢关节的活动完全自由。
通过在右固定座和调节杆之间设置用于防止调节杆反转的限位机构,利用设置在限位座与调节杆之间并相互啮合的限位齿Ⅰ和限位齿槽Ⅰ或限位齿Ⅱ和限位齿槽Ⅱ,可实现对调节杆的旋转限位,防止调节杆反转;另外,调节杆上环形均布设置限位齿槽Ⅰ或限位齿Ⅱ,即调节杆旋转较小的角度即可实现限位啮合,可使调节杆在较小的轴向移动距离的条件下即可实现限位啮合,对创口闭合位置的控制更加精确。
通过在调节杆上设置限位齿槽Ⅰ,并将限位齿槽Ⅰ的限位面和过渡面均设置在基准面的反转方向所在侧,并将限位面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小于过渡面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如此,当调节杆正转时,利用过渡面与限位齿过渡面之间的配合关系,无法锁定调节杆,调节杆可实现正向转动;当调节杆反转时,利用限位面与限位齿面之间的配合关系,可以锁定调节杆,防止调节杆反转。
通过设置加压吸水垫,可实现对创口加压,压迫伤口尽快排出渗出液;并可实现引流止血,把渗出液吸收后,保持装置底部的胶带干燥,减少脱胶风险。
通过在限位座与限位凸起之间设置轴向间隙,并使轴向间隙大于限位齿槽Ⅰ的宽度,如此,当需要调节杆反转时,可以拉动调节杆,使限位齿槽Ⅰ的位置位于轴向间隙处,此时限位齿槽Ⅰ与限位齿Ⅰ之间错开,即可实现调节杆反转;或,通过将限位凸环轴向限位在过孔与限位块之间,并在调节杆上套装与其单自由度滑动配合的滑动套,如此,利用滑动套与芯杆之间的滑动配合关系,即可方便地调节限位齿Ⅰ和限位齿槽Ⅰ或者限位齿Ⅱ和限位齿槽Ⅱ之间的位置关系,当限位齿Ⅰ和限位齿槽Ⅰ之间或者限位齿Ⅱ和限位齿槽Ⅱ之间错开时,可方便地实现调节杆正反转,当需要锁定调节杆时,移动滑动套将限位齿Ⅰ和限位齿槽Ⅰ或者限位齿Ⅱ和限位齿槽Ⅱ啮合在一起即可,整个过程中,都不会对调节杆的轴向位置产生影响,即不会对创口的闭合宽度造成影响,可以更精确方便地调节创口宽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创口闭合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创口闭合装置去除固定架后的正视图;
图3为创口闭合组的结构示意图,该创口闭合组包括两个创口闭合单元;
图4为左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右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右固定座的正视图;
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
图8为调节杆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B-B剖视图;
图10为调节杆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调节杆反向锁定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为调节杆未锁定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创口闭合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创口闭合装置,包括左底板和右底板,左底板和右底板之间间隔设有创口闭合单元。本实施例的创口闭合单元包括设置在左底板上的左固定座1和设置在右底板上的右固定座2;左固定座1内设有螺纹孔3,右固定座2内设有与螺纹孔3同轴的过孔4。当过孔4 的内壁光滑时,过孔4内套装设有与其旋转配合并与螺纹孔3螺纹配合的调节杆5,调节杆5与右固定座2之间设有用于防止调节杆5相对于右固定座2产生轴向位移的限位结构;或,过孔4的内壁上设有螺旋方向与螺纹孔3相反的内螺纹,过孔4与螺纹孔3之间设有调节杆5,调节杆5上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外螺纹并分别与过孔4和螺纹孔3螺纹配合。本实施例的过孔4的内壁光滑,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调节杆5上且外径大于过孔4的限位凸环10,限位凸环10位于过孔 4背向左固定座1的一侧。本实施例的调节杆5位于右固定座2所在的一端端部设有把手9,把手呈纺锤形、环形、圆饼形以及圆锥形等均可,本实施例的把手9呈纺锤形,且把手9外周以双螺纹盘旋形状,用来增加操作时手指对螺杆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的左固定座1上还与调节杆5对应设有定位孔1a,定位孔1a上设有用于定位调节杆5进而判断创口闭合距离的定位线1b。本实施例的定位线1b设置在定位孔1a面向右固定座2的一侧端部。
本实施例相邻的至少两个创口闭合单元组成一组创口闭合组,属于同一个创口闭合组的相邻两个左固定座1之间以及属于同一个创口闭合组的相邻两个右固定座2之间设有连接件16相连。本实施例的创口闭合装置还包括固定架17,所有的左固定座1和右固定座2 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架17上。具体的,所有的左固定座1和右固定座2与固定架17之间均卡接连接,左固定座1和右固定座2与固定架17之间均具有一定的卡接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可直接将左固定座1和右固定座2从固定架17上拆卸下来,具有结构简单和操作方便的优点。固定架17包括分别与左固定座1对应的左侧架17a 和与右固定座2对应的右侧架17b,左侧架和右侧架的一端或两端连接固定。通过设置固定架17,可将多个创口闭合组固定在固定架17 上,而后可根据创口的大小选择合适长度的创口闭合组或选择合适数量的创口闭合组,使用更加方便。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连接件16的内侧边设有向外侧凹陷的V型凹槽16a,连接件16的外侧设有向外侧凸起的弧形凸起16b,V型凹槽16a的槽底以及V型凹槽16a的两侧槽口均设有圆弧过渡。连接件具有一定的挠性,通过设置相邻左固定座1以及相邻右固定座2之间的间距,可使同一组创口闭合组在沿着调节杆轴线的方向上具有一定挠性,在垂直于调节杆轴线的方向上具有一定刚性,从而适用于非直线创口。
本实施例的创口闭合装置,通过将相邻的至少两组创口闭合单元组合成创口闭合组,并将相邻两个左固定座之间以及相邻两个右固定座之间采用连接件相连,将所有的左固定座和右固定座均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架上;如此,在从离型纸剥离过程中,由于固定架的弹性小,故而设置在左底板和右底板下方的胶带不会变形,在本实施例的闭合装置施加在创口皮肤上后,将固定架从左固定座和右固定座上取下即可,克服了现有的蛇形布置结构相互之间存在牵拉受限影响的问题,在患者躯干以及四肢关节处,可以采用相连两个创口闭合组错开躯干及关节的活动位置,可以避免存在的牵连作用,故患者躯干皮肤的收放和四肢关节的活动完全自由。
本实施例的右固定座2与调节杆5之间设有用于防止调节杆5反向转动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右固定座2上的限位座 6,限位座6上设有限位齿Ⅰ7,调节杆5的外周壁上环形均布设有至少两个与限位齿Ⅰ7啮合的限位齿槽Ⅰ8;或,限位座6上设有限位齿槽Ⅱ,调节杆5的外周壁上环形均布设有至少两个与限位齿槽Ⅱ啮合的限位齿Ⅱ。具体的,本实施例的限位座6上设有限位齿Ⅰ7,调节杆5的外周壁上环形均布设有与限位齿Ⅰ7啮合的限位齿槽Ⅰ8,且限位齿槽Ⅰ8包括位于调节杆5正转方向所在侧的限位面8a和位于调节杆5反转方向所在侧的过渡面8b,以同时过限位面8a与过渡面8b之间的相交线以及调节杆5的轴线的径向面为基准面,限位面 8a和过渡面8b均位于基准面的反转所在侧,且限位面8a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小于过渡面8b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限位齿Ⅰ7上与限位面8a对应设有限位齿面、与过渡面8b对应设有限位齿过渡面。
进一步,调节杆5上套装设有位于左固定座1和右固定座2之间的加压吸水垫15。通过设置加压吸水垫,可实现对创口加压,压迫伤口尽快排出渗出液;并可实现引流止血,把渗出液吸收后,保持装置底部的胶带干燥,减少脱胶风险。本实施例的加压吸水垫15上设有用于方便其从调节杆5上取下或将其套在调节杆5上的缺口槽15a。
进一步,限位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右固定座2上的限位凸起 11,限位凸起11的顶面设有上端开口并与调节杆5配合的弧形槽Ⅰ 12,调节杆5上设有外径大于弧形槽Ⅰ12内径的限位环13,限位环 13位于弧形槽Ⅰ12面向左固定座1的一侧。此时,限位座6位于过孔4和限位凸起11之间,且限位座6与限位凸起11之间设有轴向间隙14,轴向间隙14沿着调节杆5轴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等于限位齿槽Ⅰ8的轴向厚度。通过在限位座与限位凸起之间设置轴向间隙,并使轴向间隙大于限位齿槽Ⅰ的宽度,如此,当需要调节杆反转时,可以拉动调节杆,使限位齿槽Ⅰ的位置位于轴向间隙处,此时限位齿槽Ⅰ与限位齿Ⅰ之间错开,即可实现调节杆反转;
当然,如图10-12所示,还可以将限位结构设置为:限位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右固定座2上的限位块18,限位块18的顶面设有上端开口并与调节杆5配合的弧形凹槽Ⅱ19,限位凸环10位于过孔4 与限位块18之间,且过孔4与限位块18之间的间距与限位凸环10 的轴向宽度匹配,如此,调节杆5即被轴向固定在过孔4与限位块 18之间。此时,限位座6位于限位块18背向左固定座1的一侧,且限位块18位于限位凸环10与限位座6之间。调节杆5背向左固定座 1的一端设有芯杆5a,芯杆5a上与其单自由度滑动配合套装设有滑动套5b,限位座6上设有限位齿Ⅰ7,滑动套5b上设有与限位齿Ⅰ7 啮合的限位齿槽Ⅰ8;或限位座6上设有限位齿槽Ⅱ,滑动套5b上设有与限位齿槽Ⅱ啮合的限位齿Ⅱ。芯杆5a与滑动套5b之间的单自由度配合关系可以采用现有的多种结构实现,如芯杆5a上可设置花键齿,滑动套5b上可设置花键槽等,本实施例的芯杆5a上设有滑动键,滑动套5b内设有与滑动键配合的滑动槽。通过将限位凸环轴向限位在过孔与限位块之间,并在调节杆上套装与其单自由度滑动配合的滑动套,如此,利用滑动套与芯杆之间的滑动配合关系,即可方便地调节限位齿Ⅰ和限位齿槽Ⅰ或者限位齿Ⅱ和限位齿槽Ⅱ之间的位置关系,当限位齿Ⅰ和限位齿槽Ⅰ之间或者限位齿Ⅱ和限位齿槽Ⅱ之间错开时,可方便地实现调节杆正反转,当需要锁定调节杆时,移动滑动套将限位齿Ⅰ和限位齿槽Ⅰ或者限位齿Ⅱ和限位齿槽Ⅱ啮合在一起即可,整个过程中,都不会对调节杆的轴向位置产生影响,即不会对创口的闭合宽度造成影响,可以更精确方便地调节创口宽度。
本实施例的其他优选实施方式与公开号为CN104905834B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创口闭合装置相同,不再一一累述。
注:本文所述正转,即为调节杆5以正转方向旋转时,左固定座 1和右固定座2之间的间距缩短;反转,即为调节杆5以反转方向旋转时,左固定座1和右固定座2之间的间距增大;
本文所述的内侧为朝向左固定座1和右固定座2之间的一侧,外侧为位于左固定座1和右固定座2之外的一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32)

1.一种创口闭合装置,包括左底板和右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底板和右底板之间间隔设有创口闭合单元;
所述创口闭合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底板上的左固定座(1)和设置在所述右底板上的右固定座(2);所述左固定座(1)内设有螺纹孔(3),所述右固定座(2)内设有与所述螺纹孔(3)同轴的过孔(4);
所述过孔(4)的内壁光滑,且所述过孔(4)内套装设有与其旋转配合并与所述螺纹孔(3)螺纹配合的调节杆(5),所述调节杆(5)与所述右固定座(2)之间设有用于防止调节杆(5)相对于所述右固定座(2)产生轴向位移的限位结构;
相邻的至少两个所述创口闭合单元组成一组创口闭合组,属于同一个所述创口闭合组的相邻两个所述左固定座(1)之间以及属于同一个所述创口闭合组的相邻两个所述右固定座(2)之间设有连接件(16)相连;
还包括固定架(17),所有的所述左固定座(1)和右固定座(2)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架(1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固定座(2)与所述调节杆(5)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调节杆(5)反向转动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右固定座(2)上的限位座(6),所述限位座(6)上设有限位齿Ⅰ(7),所述调节杆(5)的外周壁上环形均布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限位齿Ⅰ(7)啮合的限位齿槽Ⅰ(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固定座(2)与所述调节杆(5)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调节杆(5)反向转动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右固定座(2)上的限位座(6),所述限位座(6)上设有限位齿槽Ⅱ,所述调节杆(5)的外周壁上环形均布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限位齿槽Ⅱ啮合的限位齿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齿槽Ⅰ(8)包括位于所述调节杆(5)正转方向所在侧的限位面(8a)和位于所述调节杆(5)反转方向所在侧的过渡面(8b),以同时过所述限位面(8a)与过渡面(8b)之间的相交线以及所述调节杆(5)的轴线的径向面为基准面,所述限位面(8a)和过渡面(8b)均位于所述基准面的反转所在侧,且所述限位面(8a)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过渡面(8b)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夹角;所述限位齿Ⅰ(7)上与所述限位面(8a)对应设有限位齿面、与所述过渡面(8b)对应设有限位齿过渡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5)位于所述右固定座(2)所在的一端端部设有把手(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座(1)上与所述调节杆(5)对应设有定位孔(1a),所述定位孔(1a)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调节杆(5)进而判断创口闭合距离的定位线(1b)。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5)上套装设有位于所述左固定座(1)和右固定座(2)之间的加压吸水垫(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吸水垫(15)上设有用于方便其从所述调节杆(5)上取下或将其套在所述调节杆(5)上的缺口槽(15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6)的内侧边设有向外侧凹陷的V型凹槽(16a),所述连接件(16)的外侧设有向外侧凸起的弧形凸起(16b),所述V型凹槽(16a)的槽底以及所述V型凹槽(16a)的两侧槽口均设有圆弧过渡。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9任一项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杆(5)上且外径大于所述过孔(4)的限位凸环(10),所述限位凸环(10)位于所述过孔(4)背向所述左固定座(1)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右固定座(2)上的限位凸起(11),所述限位凸起(11)的顶面设有上端开口并与所述调节杆(5)配合的弧形槽Ⅰ(12),所述调节杆(5)上设有外径大于所述弧形槽Ⅰ(12)内径的限位环(13),所述限位环(13)位于所述弧形槽Ⅰ(12)面向所述左固定座(1)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杆(5)上且外径大于所述过孔(4)的限位凸环(10),所述限位凸环(10)位于所述过孔(4)背向所述左固定座(1)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右固定座(2)上的限位凸起(11),所述限位凸起(11)的顶面设有上端开口并与所述调节杆(5)配合的弧形槽Ⅰ(12),所述调节杆(5)上设有外径大于所述弧形槽Ⅰ(12)内径的限位环(13),所述限位环(13)位于所述弧形槽Ⅰ(12)面向所述左固定座(1)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6)位于所述过孔(4)和所述限位凸起(11)之间,且所述限位座(6)与所述限位凸起(11)之间设有轴向间隙(14),所述轴向间隙(14)沿着所述调节杆(5)轴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限位齿槽Ⅰ(8)的轴向厚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右固定座(2)上的限位块(18),所述限位块(18)的顶面设有上端开口并与所述调节杆(5)配合的弧形凹槽Ⅱ(19),所述限位凸环(10)位于所述过孔(4)与所述限位块(18)之间,且所述过孔(4)与所述限位块(18)之间的间距与所述限位凸环(10)的轴向宽度匹配。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右固定座(2)上的限位块(18),所述限位块(18)的顶面设有上端开口并与所述调节杆(5)配合的弧形凹槽Ⅱ(19),所述限位凸环(10)位于所述过孔(4)与所述限位块(18)之间,且所述过孔(4)与所述限位块(18)之间的间距与所述限位凸环(10)的轴向宽度匹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6)位于所述限位块(18)背向所述左固定座(1)的一侧,且所述限位块(18)位于所述限位凸环(10)与所述限位座(6)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5)背向所述左固定座(1)的一端设有芯杆(5a),所述芯杆(5a)上与其单自由度滑动配合套装设有滑动套(5b),所述滑动套(5b)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齿Ⅰ(7)啮合的所述限位齿槽Ⅰ(8)。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杆(5)上且外径大于所述过孔(4)的限位凸环(10),所述限位凸环(10)位于所述过孔(4)背向所述左固定座(1)的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右固定座(2)上的限位凸起(11),所述限位凸起(11)的顶面设有上端开口并与所述调节杆(5)配合的弧形槽Ⅰ(12),所述调节杆(5)上设有外径大于所述弧形槽Ⅰ(12)内径的限位环(13),所述限位环(13)位于所述弧形槽Ⅰ(12)面向所述左固定座(1)的一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右固定座(2)上的限位块(18),所述限位块(18)的顶面设有上端开口并与所述调节杆(5)配合的弧形凹槽Ⅱ(19),所述限位凸环(10)位于所述过孔(4)与所述限位块(18)之间,且所述过孔(4)与所述限位块(18)之间的间距与所述限位凸环(10)的轴向宽度匹配。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6)位于所述限位块(18)背向所述左固定座(1)的一侧,且所述限位块(18)位于所述限位凸环(10)与所述限位座(6)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5)背向所述左固定座(1)的一端设有芯杆(5a),所述芯杆(5a)上与其单自由度滑动配合套装设有滑动套(5b),所述滑动套(5b)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齿槽Ⅱ啮合的所述限位齿Ⅱ。
24.一种创口闭合装置,包括左底板和右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底板和右底板之间间隔设有创口闭合单元;
所述创口闭合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底板上的左固定座(1)和设置在所述右底板上的右固定座(2);所述左固定座(1)内设有螺纹孔(3),所述右固定座(2)内设有与所述螺纹孔(3)同轴的过孔(4);
所述过孔(4)的内壁上设有螺旋方向与所述螺纹孔(3)相反的内螺纹,所述过孔(4)与所述螺纹孔(3)之间设有调节杆(5),所述调节杆(5)上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外螺纹并分别与所述过孔(4)和所述螺纹孔(3)螺纹配合;
相邻的至少两个所述创口闭合单元组成一组创口闭合组,属于同一个所述创口闭合组的相邻两个所述左固定座(1)之间以及属于同一个所述创口闭合组的相邻两个所述右固定座(2)之间设有连接件(16)相连;
还包括固定架(17),所有的所述左固定座(1)和右固定座(2)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架(17)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固定座(2)与所述调节杆(5)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调节杆(5)反向转动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右固定座(2)上的限位座(6),所述限位座(6)上设有限位齿Ⅰ(7),所述调节杆(5)的外周壁上环形均布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限位齿Ⅰ(7)啮合的限位齿槽Ⅰ(8)。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固定座(2)与所述调节杆(5)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调节杆(5)反向转动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右固定座(2)上的限位座(6),所述限位座(6)上设有限位齿槽Ⅱ,所述调节杆(5)的外周壁上环形均布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限位齿槽Ⅱ啮合的限位齿Ⅱ。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齿槽Ⅰ(8)包括位于所述调节杆(5)正转方向所在侧的限位面(8a)和位于所述调节杆(5)反转方向所在侧的过渡面(8b),以同时过所述限位面(8a)与过渡面(8b)之间的相交线以及所述调节杆(5)的轴线的径向面为基准面,所述限位面(8a)和过渡面(8b)均位于所述基准面的反转所在侧,且所述限位面(8a)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过渡面(8b)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夹角;所述限位齿Ⅰ(7)上与所述限位面(8a)对应设有限位齿面、与所述过渡面(8b)对应设有限位齿过渡面。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5)位于所述右固定座(2)所在的一端端部设有把手(9)。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座(1)上与所述调节杆(5)对应设有定位孔(1a),所述定位孔(1a)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调节杆(5)进而判断创口闭合距离的定位线(1b)。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5)上套装设有位于所述左固定座(1)和右固定座(2)之间的加压吸水垫(15)。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吸水垫(15)上设有用于方便其从所述调节杆(5)上取下或将其套在所述调节杆(5)上的缺口槽(15a)。
32.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6)的内侧边设有向外侧凹陷的V型凹槽(16a),所述连接件(16)的外侧设有向外侧凸起的弧形凸起(16b),所述V型凹槽(16a)的槽底以及所述V型凹槽(16a)的两侧槽口均设有圆弧过渡。
CN201821693927.8U 2018-10-18 2018-10-18 创口闭合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499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93927.8U CN209499807U (zh) 2018-10-18 2018-10-18 创口闭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93927.8U CN209499807U (zh) 2018-10-18 2018-10-18 创口闭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99807U true CN209499807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92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93927.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499807U (zh) 2018-10-18 2018-10-18 创口闭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998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1567A (zh) * 2018-10-18 2019-03-08 浙江海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创口闭合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1567A (zh) * 2018-10-18 2019-03-08 浙江海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创口闭合装置
CN109431567B (zh) * 2018-10-18 2024-01-26 浙江海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创口闭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99807U (zh) 创口闭合装置
CN109431567A (zh) 创口闭合装置
CN203493684U (zh) 一种皮肤伤口助合器
CN206548971U (zh) 一种麻醉科导管方向固定装置
CN107334498B (zh) 一种多头拉钩甲状腺牵开器
CN206482689U (zh) 动物实验台
CN203122498U (zh) 一种皮肤伤口助合器
CN208301737U (zh) 一种手术器械固定装置
CN106943195A (zh) 一种弧形软组织牵拉外固定架
CN205307059U (zh) 一种具有扩张功能的胸腔穿刺管
CN207932221U (zh) 一种医用儿科手术器材存放装置
CN208659460U (zh) 一种骨肿瘤或骨病开窗的活检装置
CN114569966A (zh) 一种体育训练用拉伸装置
CN107550520A (zh) 皮肤科病灶清除装置
CN208481573U (zh) 眼内剪镊及眼部手术套组
CN207286107U (zh) 一种骨科手术用牵引式抓钳
CN212522638U (zh) 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气管切开术辅助牵开装置
CN208259698U (zh) 新式心电图导联线收纳盒
CN213346355U (zh) 一种具有插入式多功能芯体的卫生巾
CN219332272U (zh) 一种多功能的医学护理四点牵开器
CN210749326U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牵开器
CN211986017U (zh) 一种肿瘤内科保守治疗辅助装置
CN203885902U (zh) 毒液抽吸器
CN214343058U (zh) 一种普外科护理用吸痰工具箱的床角挂壁结构
CN211066808U (zh) 一种新式妇科阴式手术持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