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98899U - 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98899U
CN209498899U CN201822167978.3U CN201822167978U CN209498899U CN 209498899 U CN209498899 U CN 209498899U CN 201822167978 U CN201822167978 U CN 201822167978U CN 209498899 U CN209498899 U CN 2094988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ortion
side frame
shell
binding face
op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6797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州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6797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988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98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988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壳,用于保护可折叠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部均由硬质透明材料制成,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设置。连接部连接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具有开口,连接部具有位于容纳腔内的弧形贴合面,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贴合面,第二壳体具有第二贴合面,弧形贴合面连接于第一贴合面以及第二贴合面之间并形成适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屏幕贴合的连续贴合面。本申请提供的保护壳,通过形成连续的贴合面,可以与外折的柔性显示屏贴合,由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部均由硬质透明材料制成,用户可以直接透过保护壳对柔性显示屏进行操作。

Description

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现有的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可折叠式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这类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跌落、碰撞等各种风险,但现有的电子设备,尤其是可折叠式的电子设备缺少对于显示屏的保护,对于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显示屏的外观等都存在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壳,以保护折叠式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壳,用于保护可折叠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部,第一壳体由硬质透明材料制成,第二壳体由硬质透明材料制成,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设置。连接部由硬质透明材料制成,连接部连接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具有开口,连接部具有位于容纳腔内的弧形贴合面,第一壳体具有朝向第二壳体的第一贴合面,第二壳体具有朝向第一壳体的第二贴合面,弧形贴合面连接于第一贴合面以及第二贴合面之间并形成适于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屏幕贴合的连续贴合面。
本申请提供的保护壳,通过第一贴合面、第二贴合面以及折弯贴合面形成连续贴合面,可以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屏幕贴合,由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部均由硬质透明材料制成,用户可以直接透过保护壳对柔性显示屏进行操作。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沿B-B线的剖面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脱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折叠式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设置有柔性显示屏的可折叠式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这类电子设备缺少对于柔性显示屏的保护,同时常规的皮套等设备较为笨重,不易携带并且无法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尤其是在折叠状态下,电子设备的体积较大,使用时容易出现拿取不稳导致的跌落等情形。因此,发明人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保护壳。下面将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各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壳100,包括第一壳体200、第二壳体300以及连接部400,其中,连接部400连接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之间,并形成容纳腔110,容纳腔110用于收容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设备。
作为一种示例,图2示出了一种处于折叠状态的可折叠电子设备10的结构。图1所示的保护壳100可用于保护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参阅图2,可折叠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壳体组件20以及柔性显示屏30,其中,壳体组件20包括第一承载部21、第二承载部22以及转轴连接部23,所述转轴连接部23与所述第一承载部21和所述第二承载部22转动连接,并位于第一承载部21和第二承载部22之间,所述第一承载部21和所述第二承载部22可绕所述转轴连接部23相对折叠或展开。在第一承载部21和第二承载部22相对折叠的过程中,转轴连接部23可以发生弯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部21和第二承载部22沿转轴连接部23呈轴对称,即第一承载部21和第二承载部22在折叠状态时,第一承载部21和第二承载部22可以完全重叠。
柔性显示屏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显示区31、弯折显示区33和第二显示区32,所述第一显示区31铺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部21,所述弯折显示区33铺设于所述转轴连接部23,所述第二显示区32铺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部22。所述第一承载部21和所述第二承载部22相对折叠时,所述柔性显示屏30形成所述电子设备10的外观面,外观面是指电子设备10的朝向用户并外露的表面。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第一壳体200由硬质透明材料制成,其中,第一壳体200例如可以由硬质硅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碳酸脂(PC)、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MS)等材料制成。第一壳体200由于采用硬质透明材质制成,其具有一定的硬度,可以使得第一壳体200保持平展状态。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0为大致的矩形板状结构。第一壳体200具有第一贴合面201以及与第一贴合面201相背的第一操控面202,其中第一贴合面201适于与柔性显示屏30的第一显示区31进行贴合并朝向第二壳体3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贴合面201可以设置成光滑的平面,以防止在与柔性显示屏30的第一显示区31贴合时划伤柔性显示屏,同时在设置保护壳100时,不易在第一贴合面201与柔性显示屏30的第一显示区31之间形成气泡,影响用户操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贴合面201也可以设置成具有一定的摩擦力的形式,以使得当第一贴合面201与柔性显示屏30贴合时,不易产生相对滑动。例如在第一贴合面201形成部分微小的颗粒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20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框部210、第二侧框部220、第五侧框部230以及第六侧框部240,第五侧框部230以及第六侧框部240连接于第一侧框部210和第二侧框部220之间。且第一侧框部21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侧框部22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第五侧框部230的延伸方向与第六侧框部24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
第二壳体300由硬质透明材料制成,第二壳体300与第一壳体200相对设置,其中,第二壳体300例如可以由硬质硅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碳酸脂(PC)、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MS)等材料制成。第二壳体300由于采用硬质透明材质制成,其具有一定的硬度,可以使得第二壳体300保持平展状态。
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00为大致的矩形板状结构。第二壳体300具有第二贴合面301以及与第二贴合面301相背的第二操控面302,其中第二贴合面301适于与柔性显示屏30的第二显示区32进行贴合并朝向第一壳体20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贴合面301可以设置成光滑的平面,以防止在与柔性显示屏30的第二显示区32贴合时划伤柔性显示屏,同时在设置保护壳100时,不易在第二贴合面301与柔性显示屏30之间形成气泡,影响用户操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贴合面301也可以设置成具有一定的摩擦力的形式,以使得当第二贴合面301与柔性显示屏30贴合时,不易产生相对滑动。例如在第二贴合面301形成部分微小的颗粒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200的横截面积与第二壳体300的横截面积可以相等,且第一壳体200在第二壳体300的投影可以与第二壳体300重合。即:第一贴合面201与第二贴合面301相互平行,且第一贴合面201在第二贴合面301的投影与第二贴合面301完全重合。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应用于对称式的可折叠式电子设备,并能与柔性显示屏完美贴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300具有相对的第三侧框部310、第四侧框部320、第七侧框部330以及第八侧框部340,其中,第三侧框部310与第四侧框部320相对设置,第七侧框部330与第八侧框部340相对设置。并且,第七侧框部330以及第八侧框部340连接于第三侧框部310和第四侧框部320之间。且第三侧框部310的延伸方向与第四侧框部32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第七侧框部330的延伸方向与第八侧框部34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并且,第一侧框部210与第三侧框部310相对且位置对应,第二侧框部220与第四侧框部320相对且位置对应,第五侧框部230与第七侧框部330相对且位置对应,第六侧框部240与第八侧框部340相对且位置对应。
连接部400由硬质透明材料制成,连接部400连接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之间形成容纳腔110,容纳腔110具有开口120,连接部400具有位于容纳腔110内的弧形贴合面401,弧形贴合面401连接于第一贴合面201以及第二贴合面301之间并形成适于与柔性显示屏30贴合的连续贴合面101,连续贴合面101是连续的曲面,连续贴合面101适于与可折叠电子设备10的屏幕相贴合。弧形贴合面401适于与柔性显示屏30的弯折显示区33贴合。其中连续贴合面101可以用于与柔性显示屏30外折时形成的大致为U形的显示面进行贴合。可以理解的是,柔性显示屏30的显示面即是可折叠电子设备10的外观面。
连接部400连接于第一侧框部210和第三侧框部310,并在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之间形成容纳腔1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口120形成于第二侧框部220与第四侧框部320之间,并用于供可折叠电子设备10插入容纳腔110中。即:开口120位于与连接部400相对的位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设备10从开口120处插入容纳腔110时,柔性显示屏30的弯折部分不会与保护壳100发生碰撞或摩擦,可以有效的保护柔性显示屏30,当柔性显示屏30插入保护壳100之后,柔性显示屏30的弯折显示区33与弧形贴合面401贴合,同时柔性显示屏30的其余部分于第一贴合面201以及第二贴合面301贴合。
连接部400还具有与弧形贴合面401相对的折弯操控面402,折弯操控面402连接于第一操控面202和第二操控面302之间,并与第一操控面202、第二操控面302形成连续的操控面,即操控面为连续的曲面。这样用户在透过保护壳100对装配于容纳腔110内的折叠式电子设备进行操控时更加方便。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折弯操控面402也可以不和第一操控面202、第二操控面302形成连续的操控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200、第二壳体300以及连接部400的厚度可以相等,以使得用户在操控操控面时,不会有凹凸不平的触感,利于进行滑动式操作。由于柔性显示屏30的弯折显示区33较容易受到损伤,在碰撞或跌落时造成裂纹等情形,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400的厚度可以设置得比第一壳体200以及第二壳体300更厚的形式,这样设置对于柔性显示屏30的弯折显示区33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装配入容纳腔110内的折叠式电子设备10从第五侧框部230和第七侧框部330对应的位置脱出,或者,从第六侧框部240和第八侧框部340对应的位置脱出。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设置,将第五侧框部230与第七侧框部330的间隙、第六侧框部240与第八侧框部340的间隙设置成小于开口120的形式,这样可折叠电子设备10在装入容纳腔110后,也能稳定的被固持于容纳腔110内。例如:可以将第五侧框部230朝向第七侧框部330弯折,同时将第七侧框部330朝向第五侧框部230弯折。同样的,可以将第六侧框部240朝向第八侧框部340弯折,同时将第八侧框部340朝向第六侧框部240弯折。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可折叠电子设备10的稳定,还可以使可折叠电子设备10产生的热量能及时逸散,避免可折叠电子设备10过热,影响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保护壳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围沿部500以及第二围沿部600,其中第一围沿部500连接于第五侧框部230和第七侧框部330,第二围沿部600连接于第六侧框部240和第八侧框部340。第一围沿部500用于防止装配于容纳腔110内的可折叠电子设备10从第五侧框部230与第七侧框部330之间的间隙脱出,第二围沿部600用于防止装配于容纳腔110内的可折叠电子设备10从第六侧框部240与第八侧框部340之间的间隙脱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围沿部500和第二围沿部600均可以设置成连续式结构,即第一围沿部500可以将第五侧框部230与第七侧框部330之间的间隙完全密封,第二围沿部600可以将第六侧框部240与第八侧框部340之间的间隙完全密封,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使得保护壳100能对装配入容纳腔110内的折叠式电子设备10进行全方位的保护,避免在跌落、碰撞等情形中,导致折叠式电子设备10出现损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围沿部500以及第二围沿部600均与连接部400连接成一体,这样第一壳体200、第二壳体300、连接部400、第一围沿部500以及第二围沿部600可以一体注塑成型。同时第一围沿部500设置有第一缺口510,第一缺口510与开口120连通,第二围沿部600设置有第二缺口610,第二缺口610与开口120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缺口510和第二缺口610均可以设置成弧形缺口,通过设置第一缺口510和第二缺口610,用户在对装配于容纳腔110内的可折叠电子设备10进行操控时,手指可以更加方便的靠近开口120,并按压操控可折叠电子设备10上的实体按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围沿部500也可以仅部分密封第五侧框部230与第七侧框部330之间的间隙,第二围沿部600也可以仅部分密封第六侧框部240与第八侧框部340之间的间隙,这种设置方式,可以节省第一围沿部500和第二围沿部600的材料,节约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围沿部500和第二围沿部600也可以设置成镂空式结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折叠式电子设备10装配入容纳腔110中时,用户对折叠式电子设备10的操控使用所产生的热量可以从第一围沿部500和第二围沿部600的镂空式结构散出,避免折叠式电子设备10出现过热的情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围沿部500以及第二围沿部600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设置通孔130,通孔130连通容纳腔110。可以理解的是,通孔13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通孔130可以设置成与折叠式电子设备10的USB端口、耳机孔、麦克风孔、扬声器孔等相互配合的形式,以便于用户将折叠式电子设备10装配于容纳腔110内时,可以将数据线、耳机线等设备通过通孔130与折叠式电子设备10连接。或者,便于电子设备采集音频信号或播放音频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阅图6,保护壳100还包括防脱带700,防脱带700可以连接于第一壳体200或第二壳体300,并选择性的打开或封闭开口120。其中,封闭开口120是指阻断装配于容纳腔110内的折叠式电子设备10从开口120脱出的路径,防脱带700封闭开口120时,即可以是全部封闭开口120,也可以仅封闭开口120的一部分。
防脱带700由柔性的可弯折的材料制成,防脱带7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710和第二端720,第一端710连接于第一壳体200的第一操控面202,第二端720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体300的第二操控面302。当需要打开开口120时,第二端720从第二壳体300拆卸开,当需要封闭开口120时将第二端720与第二壳体300连接即可。将防脱带700连接于第一操控面202和第二操控面302的好处在于,不会影响折叠式电子设备10从开口120进出容纳腔110。
作为一种示例,图6示出了一种防脱带700的结构,第一端710与第一壳体200一体注塑成型,第二端720设置有第一连接扣721,第二壳体300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扣721配合的第二连接扣722,第一连接扣721和第二连接扣722可以可拆卸的扣合在一起。进而实现与第二壳体300的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防脱带700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与第二壳体300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磁性吸附的方式与第二壳体300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阅图7,第二围沿部600可以连接于第六侧框部240和第八侧框部340,第一围沿部500可以连接于第二侧框部220和第四侧框部320。这样第五侧框部230与第七侧框部330相对并形成开口120,即开口120与连接部400位于相邻的位置。
这种设置方式,具有以下优点:用户在使用装配入容纳腔110内的折叠式电子设备10时,通常会手握与连接部400相邻的两个位置,即第五侧框部230与第七侧框部330对应的位置,以及第六侧框部240与第八侧框部340对应的位置,这样人的手会封闭开口120,可以防止折叠式电子设备10从开口120脱出。同时,折叠式电子设备10的音量加减键、电源键或者其他物理按键也便于从开口120露出,方便用户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100可以用于收容如图2所示的折叠式电子设备10,尤其是外折式电子设备,并且在收容过程中,用户可以透过保护壳100对柔性显示屏30进行操控,即可以有效保护折叠式电子设备10的柔性显示屏30,也不会影响折叠式电子设备10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保护壳,用于保护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由硬质透明材料制成;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由硬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由硬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开口,所述连接部具有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弧形贴合面,所述第一壳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贴合面,所述弧形贴合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贴合面以及所述第二贴合面之间并形成适于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屏幕相贴合的连续贴合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框部和第二侧框部,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三侧框部和第四侧框部,所述第一侧框部与所述第三侧框部相对,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框部和所述第三侧框部,所述第二侧框部与所述第四侧框部相对并形成所述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还包括第一围沿部以及第二围沿部,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相对的第五侧框部和第六侧框部,所述第五侧框部以及所述第六侧框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框部和所述第二侧框部之间,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相对的第七侧框部和第八侧框部,所述第七侧框部和所述第八侧框部连接于所述第三侧框部和所述第四侧框部之间,所述第一围沿部连接于所述第五侧框部和所述第七侧框部,所述第二围沿部连接于所述第六侧框部和所述第八侧框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框部和第二侧框部以及相对的第五侧框部和第六侧框部,所述第五侧框部以及所述第六侧框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框部和所述第二侧框部之间,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三侧框部和第四侧框部以及相对的第七侧框部和第八侧框部,所述第七侧框部和所述第八侧框部连接于所述第三侧框部和所述第四侧框部之间;
所述第一侧框部与所述第三侧框部相对,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框部和所述第三侧框部,所述第五侧框部与所述第七侧框部相对并形成所述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还包括第一围沿部以及第二围沿部,所述第一围沿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框部和所述第四侧框部,所述第二围沿部连接于所述第六侧框部和所述第八侧框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沿部以及所述第二围沿部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沿部以及所述第二围沿部中的至少一者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容纳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与所述弧形贴合面相对的弧形操控面,所述第一壳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贴合面相对的第一操控面,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二贴合面相对的第二操控面,所述弧形操控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操控面以及所述第二操控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厚度、所述第二壳体的厚度以及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均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还包括防脱带,所述防脱带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并选择性的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带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扣,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扣配合的第二连接扣。
CN201822167978.3U 2018-12-21 2018-12-21 保护壳 Active CN209498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67978.3U CN209498899U (zh) 2018-12-21 2018-12-21 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67978.3U CN209498899U (zh) 2018-12-21 2018-12-21 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98899U true CN209498899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96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67978.3U Active CN209498899U (zh) 2018-12-21 2018-12-21 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988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86285B2 (en) Carrying cases having sound enhancing capability, for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1150882B (zh) 用于便携式终端的扬声器装置
KR101841570B1 (ko) 듀얼디스플레이 접이식단말기
EP2640042A1 (en) Waterproof case for portable terminal
EP1703709A1 (en)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replaceable modules
KR100800769B1 (ko) 멀티미디어 휴대 통신 장치
KR20040021366A (ko) 확장 데이터 입력장치를 구비한 휴대용 정보 단말기
CN210157378U (zh) 扬声器壳和具有该扬声器壳的移动设备
US20130058026A1 (en) Expansion device
US9223339B2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detachable protection cover
CN209017107U (zh) 保护壳以及具有该保护壳的电子设备
US20070184786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games with foldable keypad
CN209498899U (zh) 保护壳
TWI577265B (zh) 配戴式可攜式電子裝置
CN209358617U (zh) 防摔钢化手机壳
CN1638297B (zh) 便携式游戏/通信设备
JP2016005079A (ja) 携帯型端末用ケース
CN208849969U (zh) 户外型蓝牙音箱
CN208572150U (zh) 一种电子设备
KR200474953Y1 (ko) 휴대단말기의 전자파 차단용 액세서리
CN202932238U (zh) 耳机收纳包
KR20050075561A (ko) 휴대용 디지털 통신 장치
JP2001358811A (ja) 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JP2010087638A (ja) 電子機器
JP2006262426A (ja) フィギュア型携帯電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