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96279U - 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装置及电子产品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装置及电子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96279U
CN209496279U CN201920180345.8U CN201920180345U CN209496279U CN 209496279 U CN209496279 U CN 209496279U CN 201920180345 U CN201920180345 U CN 201920180345U CN 209496279 U CN209496279 U CN 2094962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
capacitor
signal
circuit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803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国乾
叶国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e Yu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e Yu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e Yu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e Yu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803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962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96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962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装置及电子产品。本实用新型方案通过设置无极输入处理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转换、分离及处理,得到处理器可以识别的数据,并在分离及处理的过程中,提高了处理器处理结果的精度,处理器再将处理结果发送至执行单元进行执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联网设备在干扰环境下工作不稳定,无法及时,精准响应控制指令的问题,达到了加强物联网通讯的即时性及稳定性,提高了物联网设备控制精准程度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装置及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装置及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物联网设备还处在智能化的初期,大量物联网设备在布置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对环境的适应性,例如大户型的家庭、办公楼等环境下,物联网设备通常在布置过程中需要多条电源及数据线路,且若存在多个物联网设备,为了保证彼此之间的通讯,数据线路会更加复杂。
面对这样的复杂环境,国内自主研发了M-NET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网络化智能控制系统,电源及数据信号在同一线路传输,且每个节点模块都可以进行独立编程,在物联网设备中应用广泛,然而M-NET技术并没有对电路设计作出针对性的指导,且由于电源及数据信号在同一线路传输,数据信号在同一线路中还进行双向传输,造成在实际使用中数据传输的即时性及稳定性无法保障,无法进行精准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物联网设备布线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差,而使用M-NET技术的物联网设备即时性及稳定性较差,无法进行精准控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包括无极输入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器、工作电源电路及执行单元;所述无极输入处理电路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执行单元连接,所述工作电源电路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所述处理器及所述执行单元连接;其中,
所述无极输入处理电路,用于接收物联网总线传输的未区分极性连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通讯信号发送至所述信号处理电路;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用于接收所述通讯信号,并分离所述通讯信号中的供电电压,将所述供电电压发送至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及对分离后的通讯信号进行区分得到区分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对区分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物联网总线传输的未区分极性连接的信号包含的数据信息,并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向所述执行单元发送对应控制指令;
所述执行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对应操作;
所述工作电源电路,接收所述供电电压,并为所述处理器及所述执行单元供电。
优选地,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还包括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第一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第二端与所述执行单元连接;其中,
所述隔离电路,用于通过强、弱电隔离的方式对所述执行单元进行隔离。
优选地,所述无极输入处理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及第一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还与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正极还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负极还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及所述第一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四二极管正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还包括信号发生单元、信号触发按钮;所述工作电源电路还与所所述信号发生单元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单元还与所述信号触发按钮及所述处理器连接;其中,
所述工作电源电路,还用于为所述信号发生单元供电;
所述信号触发按钮,用于在用户按下按钮时,发送触发信号至所述信号发生单元;
所述信号发生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触发信号,并将所述触发信号转换为第二区分信号后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优选地,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还包括监控电路、存储单元及手动执行按钮;所述监控电路、所述存储单元及所述手动执行按钮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其中,
所述监控电路,用于监控所述处理器,并在所述处理器运行出错时重启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第二区分信号;
所述手动执行按钮,用于发送第三区分信号至所述处理器。
优选地,所述监控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八电阻及第九电容;其中,
所述第八电阻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第七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第一端与所述第九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九电容第一端还与所述集成电路第三端、所述集成电路第八端及电源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第二端还与所述集成电路第四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同步整流芯片、电源接口、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及保护模块;其中,
所述电源接口第四端与混合传输总线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口第三端与所述混合传输总线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口第二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第一端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源接口第三端还与所述第二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第二端与所述电源接口第四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口第一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负极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负极还与所述第三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第二端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七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负极还与所述第一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第二端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八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端还与所述保护模块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口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六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负极与所述第七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正极接地,所述第七二极管正极还与所述第二电容第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工作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及第八二极管;其中,
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第二端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三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三端还与所述第四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第二端与电源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六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四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三端还与所述第八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五端与所述第七电阻及所述第六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第一端及所述第八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第二端、第六电容第二端、第七电容第二端、第八电容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五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四电阻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产品,所述电子产品包括如上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无极输入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器、工作电源电路及执行单元,形成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其中,无极输入处理电路对电源及数据信号进行接收,再由信号处理电路将电源及数据信号进行分离,并对双向通讯的数据信号进行区分,区分信号由处理器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执行单元执行,而电源将被工作电源电路接收,并分别给电路中的各个部分供电;通过对电源及双向通讯的数据信号进行区分,进一步通过增加隔离电路及监控电路,并增加部分手动控制的单元,使得执行单元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收到干扰,并实时监控处理器的运算过程,对卡顿及死机等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手动控制的单元也有利于发生意外情况时,对物联网设备进行控制,提高了处理器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即时性及稳定性,解决了由于采用M-NET技术造成的数据传输的即时性及稳定性无法保障,无法进行精准控制的问题,达到了物联网设备之间相互通信实时、稳定且精准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无极输入处理电路 R1~R8 第一电阻至第八电阻
200 信号处理电路 C1~C9 第一电容至第九电容
300 处理器 FB1 保护模块
400 执行单元 D1~D8 第一二极管至第八二极管
500 隔离电路 U1 电源接口
600 监控电路 U2 同步整流芯片
610 存储单元 U3 集成电路
620 手动执行按钮 VCC 电源
700 工作电源电路 800 信号发生单元
900 信号触发按钮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无极输入处理电路100、信号处理电路200、处理器300、工作电源电路700及执行单元400;所述无极输入处理电路100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200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200与所述处理器300连接,所述处理器300与所述执行单元400连接,所述工作电源电路700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200、所述处理器300及所述执行单元400连接;其中,
所述无极输入处理电路100,用于接收物联网总线传输的未区分极性连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通讯信号发送至所述信号处理电路200;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200,用于接收所述通讯信号,并分离所述通讯信号中的供电电压,将所述供电电压发送至所述工作电源电路700,及对分离后的通讯信号进行区分得到区分信号;
所述处理器300,用于对区分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物联网总线传输的未区分极性连接的信号包含的数据信息,并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向所述执行单元400发送对应控制指令;
所述执行单元400,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对应操作;
所述工作电源电路700,接收所述供电电压,并为所述处理器300及所述执行单元400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的M-NET技术,只通过一根线缆就可以同时实现供电及通讯,且供电是不分极性的,故而采用无极输入处理电路100与该线缆连接,用于接收电源信号及通讯信号。
易于理解的是,电源信号及通讯信号使用同一根线缆传输故而信号处理电路200将电源信号与通讯信号进行分离,且同一线缆同时进行传入及传出的工作,故而信号处理电路200还要讲通讯信号中的传入信号及传出信号进行区分。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处理器300对传入的通讯信号进行解析,得到其中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得知物联网连接的其他设备触发的事件,再根据这些事件相应改变自身设备的状态,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执行单元400与照明设备连接,总线接口处通过路由器连接有手环类设备,当手环类设备报告用户进入睡眠后,处理器300解析到该消息后,向执行单元400发送关闭照明设备命令,执行单元400断开照明设备的供电。
需要强调的是,执行设备接收处理器300的控制指令后,根据控制指令执行对应操作但当有非处理器300传入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也可控制执行单元400,而工作电源电路700接收分离后的电源信号,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源信号为12V电压的供电,工作电源电路700会转换为合适的电压后,提供给各个单元,为其供电。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无极输入处理电路100、信号处理电路200、处理器300、工作电源电路700及执行单元400,形成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其中,无极输入处理电路100对电源及数据信号进行接收,再由信号处理电路200将电源及数据信号进行分离,并对双向通讯的数据信号进行区分,区分信号由处理器300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执行单元400执行,而电源将被工作电源电路700接收,并分别给电路中的各个部分供电;通过对电源及双向通讯的数据信号进行区分,提高了处理器300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即时性及稳定性,解决了由于采用M-NET技术造成的数据传输的即时性及稳定性无法保障,无法进行精准控制的问题,达到了物联网设备之间相互通信实时、稳定且精准的技术效果。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还包括隔离电路500;所述隔离电路500第一端与所述处理器300连接,所述隔离电路500第二端与所述执行单元400连接;其中,
所述隔离电路500,用于通过强、弱电隔离的方式对所述执行单元400进行隔离。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信号处理的过程比较多,且涉及电源的处理,故而在使用过程中,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各个部分的模块相互之间存在干扰,故而设置隔离电路500,在本实施例中,隔离电路500的主体芯片为TLP291芯片,其可有效隔离受控设备的感染源,方式外围信号干扰模块正常工作。
如图2所示,所述无极输入处理电路100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及第一电阻R1;其中,
所述第一二极管D1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正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正极还与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正极还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负极还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200及所述第一电阻R1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正极连接。
易于理解的是,无极输入处理电路100的主体为四个二极管,按照上述的连接方式串联,并配合第一电阻R1,在总线传入信号时,接收总线传入的电源信号及通讯信号,并发送给其余的单元进行处理。
如图1所示,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还包括信号发生单元800、信号触发按钮900;所述工作电源电路700还与所所述信号发生单元800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单元800还与所述信号触发按钮900及所述处理器300连接;其中,
所述工作电源电路700,还用于为所述信号发生单元800供电;
所述信号触发按钮900,用于在用户按下按钮时,发送触发信号至所述信号发生单元800;
所述信号发生单元800,用于接收所述触发信号,并将所述触发信号转换为第二区分信号后发送至所述处理器300。
易于理解的是,有是用户需要手动控制物联网设备包括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故而增加触发按钮,其中,信号触发按钮900只会产生导通或者关断的信号,可以视为一个开关,例如一个光线感应开关或者红外感应开关等,具体的触发信号则由信号发生单元800生成,并在生成后发送至处理器300,由处理器300对触发信号进行解析,解析出触发信息后,在控制执行单元400执行对应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通过信号触发按钮900控制物联网设备改变工作状态的事件会发送至物联网设备中的其他单元,并可通过预设的程序及用户设置的规则满足用户定时或者指定事件发生后才生成该信号。
如图1所示,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还包括监控电路600、存储单元610及手动执行按钮620;所述监控电路600、所述存储单元610及所述手动执行按钮620分别与所述处理器300连接;其中,
所述监控电路600,用于监控所述处理器300,并在所述处理器300运行出错时重启所述处理器300;
所述存储单元610,用于存储所述第二区分信号;
所述手动执行按钮620,用于发送第三区分信号至所述处理器300。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处理器300可能由于处理能力不足、供电不稳定或者程序出错等原因,造成处理器300死机或者休眠无法唤醒等无法正常工作的状态,故而设置监控电路600监控处理器300的运行状态,当处理器300无法正常工作时,重启处理器300使之可以正常工作。
值得强调的是,存储单元610存储有信号发生单元800生成后发送的信号,共可存储64条逻辑指令,等待处理器300处理完当前指令后,按照顺序将逻辑指令依次发送至处理器300编译,而手动执行按钮620可以直接发送预设信号给处理器300编译并由执行单元400执行,此按钮通常用于发送常用指令或者重置、重启及关闭物联网设备,其与信号触发按钮900的区别在于只能发送预设的区分信号,功能比较有限然而更加快捷且稳定。
如图3所示,所述监控电路600包括集成电路U3、第八电阻R8及第九电容C9;其中,
所述第八电阻R8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3第七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第一端与所述第九电容C9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C9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九电容C9第一端还与所述集成电路U3第三端、所述集成电路U3第八端及电源VCC连接,所述第九电容C9第二端还与所述集成电路U3第四端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监控电路600通过集成电路U3X5045构成,其为一个简单的保护电路能有效保证主单元程序稳定运行,避免模块运行出错,即使出错,保护程序会立即重启主单元。
如图4所示,所述工作电源电路700包括同步整流芯片U2、电源接口U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及保护模块FB1;其中,
所述电源接口U1第四端与无极输入处理电路100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口U1第三端与所述无极输入处理电路100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口U1第二端与所述保护模块FB1第一端连接,所述保护模块FB1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源接口U1第三端还与所述第二电阻R2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第二端与所述电源接口U1第四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口U1第一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D5正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负极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2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负极还与所述第三电阻R3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第二端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2第七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负极还与所述第一电容C1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第二端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2第八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第二端还与所述保护模块FB1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口U1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六二极管D6正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D6负极与所述第七二极管D7负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正极接地,所述第七二极管D7正极还与所述第二电容C2第一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工作电源电路700还包括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及第八二极管D8;其中,
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2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第二端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2第三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2第三端还与所述第四电阻R4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第二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2第六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4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第二端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2第四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第二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2第三端还与所述第八二极管D8负极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正极与所述第五电阻R5第二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U2第五端与所述第七电阻R7及所述第六电阻R6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容C5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C6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C7第一端及所述第八电容C8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第二端、第六电容C6第二端、第七电容C7第二端、第八电容C8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R7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五电阻R5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四电阻R4第二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工作电源电路700有MP1482电源芯片组成,工作电压为宽压直流9~24V,其为内置了两颗MOS管降压芯片,且属于直流型的控制方式,通过占空比变化控制输出电压的变化,从而达到负反馈控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无极输入处理电路100、信号处理电路200、处理器300、工作电源电路700及执行单元400,形成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其中,无极输入处理电路100对电源及数据信号进行接收,再由信号处理电路200将电源及数据信号进行分离,并对双向通讯的数据信号进行区分,区分信号由处理器300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执行单元400执行,而电源将被工作电源电路700接收,并分别给电路中的各个部分供电;通过对电源及双向通讯的数据信号进行区分,进一步通过增加隔离电路500及监控电路600,并增加部分手动控制的单元,使得执行单元400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收到干扰,并实时监控处理器300的运算过程,对卡顿及死机等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手动控制的单元也有利于发生意外情况时,对物联网设备进行控制,提高了处理器300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即时性及稳定性,解决了由于采用M-NET技术造成的数据传输的即时性及稳定性无法保障,无法进行精准控制的问题,达到了物联网设备之间相互通信实时、稳定且精准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该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该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产品,该电子产品包括如如上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该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产品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包括无极输入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器、工作电源电路及执行单元;所述无极输入处理电路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执行单元连接,所述工作电源电路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所述处理器及所述执行单元连接;其中,
所述无极输入处理电路,用于接收物联网总线传输的未区分极性连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通讯信号发送至所述信号处理电路;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用于接收所述通讯信号,并分离所述通讯信号中的供电电压,将所述供电电压发送至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及对分离后的通讯信号进行区分得到区分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对区分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物联网总线传输的未区分极性连接的信号包含的数据信息,并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向所述执行单元发送对应控制指令;
所述执行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对应操作;
所述工作电源电路,接收所述供电电压,并为所述处理器及所述执行单元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还包括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第一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第二端与所述执行单元连接;其中,
所述隔离电路,用于通过强、弱电隔离的方式对所述执行单元进行隔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极输入处理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及第一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还与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正极还与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负极还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及所述第一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四二极管正极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还包括信号发生单元、信号触发按钮;所述工作电源电路还与所所述信号发生单元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单元还与所述信号触发按钮及所述处理器连接;其中,
所述工作电源电路,还用于为所述信号发生单元供电;
所述信号触发按钮,用于在用户按下按钮时,发送触发信号至所述信号发生单元;
所述信号发生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触发信号,并将所述触发信号转换为第二区分信号后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还包括监控电路、存储单元及手动执行按钮;所述监控电路、所述存储单元及所述手动执行按钮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其中,
所述监控电路,用于监控所述处理器,并在所述处理器运行出错时重启所述处理器;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第二区分信号;
所述手动执行按钮,用于发送第三区分信号至所述处理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八电阻及第九电容;其中,
所述第八电阻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第七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第一端与所述第九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九电容第一端还与所述集成电路第三端、所述集成电路第八端及电源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第二端还与所述集成电路第四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同步整流芯片、电源接口、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及保护模块;其中,
所述电源接口第四端与混合传输总线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口第三端与所述混合传输总线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口第二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第一端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源接口第三端还与所述第二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第二端与所述电源接口第四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口第一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负极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负极还与所述第三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第二端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七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负极还与所述第一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第二端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八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端还与所述保护模块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接口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六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负极与所述第七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正极接地,所述第七二极管正极还与所述第二电容第一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及第八二极管;其中,
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第二端与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三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三端还与所述第四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第二端与电源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六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第二端接地,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四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三端还与所述第八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同步整流芯片第五端与所述第七电阻及所述第六电阻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第一端及所述第八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第二端、第六电容第二端、第七电容第二端、第八电容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五电阻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四电阻第二端连接。
9.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
10.一种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产品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
CN201920180345.8U 2019-01-30 2019-01-30 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装置及电子产品 Active CN209496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0345.8U CN209496279U (zh) 2019-01-30 2019-01-30 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装置及电子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0345.8U CN209496279U (zh) 2019-01-30 2019-01-30 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装置及电子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96279U true CN209496279U (zh) 2019-10-15

Family

ID=68156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80345.8U Active CN209496279U (zh) 2019-01-30 2019-01-30 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装置及电子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962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2614A (zh) * 2020-04-28 2021-10-01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交互设备及语音交互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2614A (zh) * 2020-04-28 2021-10-01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交互设备及语音交互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7316A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341180B (zh) 一种光模块及光模块控制方法、装置
CN104932373A (zh) 一种智能工业网络协议无线转换器
CN104331040A (zh) 一种基于无线技术的智能自组网技术
CN209496279U (zh) 物联网设备控制电路、装置及电子产品
CN201029023Y (zh) 一种智能开关电源通信协议转换器
CN101820314B (zh) 单线双向通信光耦隔离电路
CN105717902A (zh) 一种基于knx总线的网关系统及智能家居系统
CN208444183U (zh) 装配工作台防差错控制系统
CN208368863U (zh) 一体式接口装置
CN101587351A (zh) 智能电子设备可靠通讯的方法
CN106027347A (zh) 适用于智能家居系统的嵌入式智能网关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7272524B (zh) 智能设备控制装置和系统
CN207209640U (zh) 一种电梯远程监控系统
CN212331053U (zh) 一种机器人联网的电路
CN108363336A (zh) 一种远程控制与本地控制的智能化切换装置
CN10630424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转发器及网关
CN209765328U (zh) 一种基于EtherCAT工业级远程IO模块
CN210578532U (zh) 一种电路及多通道装置
CN202615153U (zh) ZigBee无线采集通讯装置
CN207283172U (zh) 无功补偿控制组网系统
CN205679989U (zh)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消防设备控制系统
CN211063625U (zh) 一种智能家居kts-box主机
CN201374120Y (zh) 单线双向通信光耦隔离电路
CN205264960U (zh) 一种智能插座及智能家居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