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70272U - 线圈轴套和集热部件和户外炉 - Google Patents

线圈轴套和集热部件和户外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70272U
CN209470272U CN201822001281.9U CN201822001281U CN209470272U CN 209470272 U CN209470272 U CN 209470272U CN 201822001281 U CN201822001281 U CN 201822001281U CN 209470272 U CN209470272 U CN 209470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axle sleeve
collecting part
coil axle
cyclic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012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 Bo Metallic Article Co Ltd Of Ningbo City
Original Assignee
Jin Bo Metallic Article Co Ltd Of Ningbo C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 Bo Metallic Article Co Ltd Of Ningbo City filed Critical Jin Bo Metallic Article Co Ltd Of Ningbo City
Priority to CN2018220012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70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70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70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户外炉,包括集热部件(20),集热部件(20)装于炉体上且围设在炉体明火部的外周,集热部件包括线圈轴套(10)和装于环状安装区(4)内的集热体(5),线圈轴套包括上挡部(1)、下挡部(2)、连接上挡部(1)和下挡部(2)的中连接部(3),上挡部(1)、下挡部(2)和中连接部(3)之间形成环状安装区(4),环状安装区(4)形成有径向开口。线圈轴套为集热部件的组成部件,该集热部件设置在户外炉上后,能有效起到防风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线圈轴套和集热部件和户外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炊具技术领域,具体讲是指一种线圈轴套和集热部件和户外炉。
背景技术
目前,较为常见的户外炉在野外起风的状态下使用时,户外炉的明火有可能被吹灭。为防止该现象发生,较为常见的户外炉一般设置有防止明火熄灭的结构,而该结构中以集热部件的设置较为常见。而目前的集热部件设置后一般会对明火的火量造成干扰阻碍,导致整个加热效率降低。为此集热部件的结构设计,以及集热部件的组成部件的结构设计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圈轴套,该线圈轴套为集热部件的组成部件,该集热部件设置在户外炉上后,能有效起到防风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加热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轴套,该线圈轴套包括上挡部、下挡部、连接上挡部和下挡部的中连接部,所述的上挡部、下挡部和中连接部之间形成环状安装区,所述的环状安装区形成有径向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径向开口的朝向线圈轴套的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挡部为环状挡体,环状挡体与环状安装区相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中连接部为多个沿环状安装区间隔围设的连接体,间隔设置的连接体之间留有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下挡部为沿环状安装区间隔围设的多个挡体,所述的挡体与位置相对应的连接体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下挡部也为环状挡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集热部件,该集热部件包括所述的线圈轴套、装于环状安装区内的集热体。
所述的集热体为集热丝,所述的集热丝缠绕在线圈轴套的环状安装区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户外炉,该户外炉包括所述的集热部件,所述的集热部件装于炉体上,所述的集热部件围设在炉体明火部的外周。
所述的集热部件装于炉体的顶开口端。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轴套结构设计巧妙,且设计环状安装区,与集热部件的其他部件配装后形成环状的集热部件,该集热部件装于炉体上后,集热部件能围设在炉体明火部的外周,集热部件本身具备集热功能,能在起风状态下保持对明火的保护,防止了明火被吹灭的现象发生,且与现有技术相比,集热部件围设在明火部的外围,集热部件不会对明火造成干扰阻碍,保障了明火的火量。故在明火火量不被削弱及仍具有集热部件热辐射的双重作用下,线圈轴套和集热部件和户外炉具有较高的加热效率,能有效实现快速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户外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户外炉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集热部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圈轴套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图中所示:
10线圈轴套,1上挡部,2下挡部,3中连接部,4环状安装区,5集热体,20集热部件,6炉盘,6.1安装部,6.11安装腔,7燃烧片,7.1明火帽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户外炉,该户外炉包括顶开口的炉盘6和装于炉盘6上的燃烧片7。所述的燃烧片7上设置明火帽孔7.1,明火帽孔7.1包括设置在片体上的且向上凸的半圆弧凹腔,该半圆弧凹腔上设置竖直的通孔以供明火冒出。
本实用新型的户外炉炉体安装有集热部件20,所述的集热部件20围设在炉体明火部的外周。炉体明火部在本实施例中指整个炉体的明火部分,集热部件20围绕明火部的外周围一圈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炉盘6的顶开口端设置安装部6.1,所述的安装部6.1形成有供集热部件20安装的安装腔6.11,所述的安装腔6.11设置径向开口且该径向开口朝向户外炉炉体内部。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6.1呈环状,而安装腔6.11也呈环状。此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集热部件20安装在炉盘6的顶开口端的安装部6.1的安装腔6.11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集热部件20包括线圈轴套10和集热体5。其中线圈轴套10包括上挡部1、下挡部2、连接上挡部1和下挡部2的中连接部3。所述的上挡部1、下挡部2和中连接部3之间形成环状安装区4,所述的环状安装区4形成有径向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径向开口的朝向线圈轴套的外部,当然所述的径向开口也可朝向线圈轴套的内部,其中径向开口朝向线圈轴套的外部为一种优选方案。
作为线圈轴套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上挡部1为环状挡体,所述的中连接部3为多个沿环状安装区4间隔围设的连接体,所述的下挡部2为沿环状安装区4间隔围设的多个挡体,所述的挡体与位置相对应的连接体连接。参考图4。
作为线圈轴套的另一种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的下挡部2也为环状挡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集热体5为集热丝,所述的集热丝缠绕在线圈轴套10的环状安装区4中。参考图3。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集热体5为集热线圈,所述的集热线圈套装在环状安装区4中。
作为集热体5的选择,所述的集热体5可以选择金属集热体或陶瓷集热体。作为金属集热体可以选择铁质集热体、钢质集热体、陶瓷集热体。

Claims (10)

1.一种线圈轴套,其特征在于:该线圈轴套包括上挡部(1)、下挡部(2)、连接上挡部(1)和下挡部(2)的中连接部(3),所述的上挡部(1)、下挡部(2)和中连接部(3)之间形成环状安装区(4),所述的环状安装区(4)形成有径向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开口的朝向线圈轴套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挡部(1)为环状挡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连接部(3)为多个沿环状安装区(4)间隔围设的连接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挡部(2)为沿环状安装区(4)间隔围设的多个挡体,所述的挡体与位置相对应的连接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挡部(2)也为环状挡体。
7.一种集热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轴套(10)、装于环状安装区(4)内的集热体(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体(5)为集热丝,所述的集热丝缠绕在线圈轴套(10)的环状安装区(4)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集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体(5)为金属集热体或陶瓷集热体。
10.一种户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9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集热部件(20),所述的集热部件(20)装于炉体上,所述的集热部件(20)围设在炉体明火部的外周。
CN201822001281.9U 2018-11-30 2018-11-30 线圈轴套和集热部件和户外炉 Active CN209470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1281.9U CN209470272U (zh) 2018-11-30 2018-11-30 线圈轴套和集热部件和户外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1281.9U CN209470272U (zh) 2018-11-30 2018-11-30 线圈轴套和集热部件和户外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70272U true CN209470272U (zh) 2019-10-08

Family

ID=68088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01281.9U Active CN209470272U (zh) 2018-11-30 2018-11-30 线圈轴套和集热部件和户外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702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70272U (zh) 线圈轴套和集热部件和户外炉
CN203286609U (zh) 一种节能防风燃气灶炉架
CN209495381U (zh) 户外炉
CN207112884U (zh) 一种防风吹熄的燃气灶
CN101363639B (zh) 金属燃烧板
CN216790263U (zh) 一种灶用聚能罩
CN201819311U (zh) 一种远红外取暖器发热体
CN205425786U (zh) 设置分离式加热板的高温炉
CN205807511U (zh) 一种双旋火燃烧器
CN205074634U (zh) 一种钎焊炉用马弗定位装置
CN206131058U (zh) 合金烘烤炉自动点火装置
CN204513546U (zh) 高热电取暖炉
CN105240878B (zh) 一种新型铸铁电炉盘
CN201463018U (zh) 一种用于燃气炉具的节能支座
CN215929640U (zh) 一种气炉炉架结构
CN205919378U (zh) 一种电磁炉隔热结构
CN104456561A (zh) 灶具燃烧器总程
CN214064987U (zh) 一种具有防风板的户外用明火炉
CN207729588U (zh) 一种油炉燃烧管装置的上部外筒安装结构
CN207827870U (zh)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用石墨挡环阻热装置
CN215570617U (zh) 一种节能高效燃气煲仔炉
CN208832456U (zh) 一种聚能罩、燃烧器及其燃气灶
CN202470127U (zh) 家用高效节能炉芯
CN204830861U (zh) 一种热辐射元件布置结构
CN201764548U (zh) 节能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