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61732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61732U
CN209461732U CN201920227629.8U CN201920227629U CN209461732U CN 209461732 U CN209461732 U CN 209461732U CN 201920227629 U CN201920227629 U CN 201920227629U CN 209461732 U CN209461732 U CN 209461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oplastron
collets
plate
electric connector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2762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伦
杨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2762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61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61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61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至少一对高速端子、一对低速端子、遮蔽盖以及屏蔽件,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舌板,每一高速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一连接部,每一低速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弯折延伸进入基部,且排列成相互平行的两排,遮蔽盖遮盖第一连接部后侧,屏蔽件具有板状部设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板状部的两侧分别弯折延伸有延伸臂与遮蔽盖电性连接,板状部和两个延伸臂以及遮蔽盖共同围成一个屏蔽空间,第一连接部收容于屏蔽空间,第二连接部位于屏蔽空间外,能够增强第一连接部的抗外界干扰能力,提高了电连接器的屏蔽效果,从而能够满足高速端子的高频传输要求。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高速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常用的电连接器结构,通常包括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的外围包覆有遮蔽壳,绝缘本体上设有一排高速信号端子及位于高速信号端子下方的一排低速信号端子,每个高速信号端子与每个低速信号端子均包括接触部、自接触部向后延伸的水平连接部、焊接部以及用于连接水平连接部与焊接部的竖直连接部,高速信号端子的接触部位于低速信号端子的前方,高速信号端子的竖直连接部位于低速信号端子的竖直连接部的后方,使得高速信号端子的整体长度较长,从而使得高速信号端子的信号传输路径较长,串音影响较大,而遮蔽壳仅能屏蔽高速信号端子一侧的信号干扰,屏蔽功能较为局限,导致屏蔽效果较差,无法满足高速信号端子的高频传输要求。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高速端子的高频传输要求,提高传输速率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设于所述基部前方的一舌板;至少一对高速端子和一对低速端子,每一所述高速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焊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一第一连接部,每一所述低速端子包括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二焊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的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间隔排列于所述舌板上以形成前后两排,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弯折延伸进入所述基部,且排列成相互平行的两排;一遮蔽盖,罩设于所述基部,并遮盖所述第一连接部后侧;一屏蔽件,具有一板状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自所述板状部的两侧分别弯折延伸有一延伸臂与所述遮蔽盖机械接触且电性连接,所述板状部和两个所述延伸臂以及所述遮蔽盖共同围成一个屏蔽空间,所述第一连接部收容于所述屏蔽空间,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屏蔽空间外。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收容于所述舌板且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连接的一第一水平部以及收容于所述基部且与所述第一焊接部连接的一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收容于所述舌板且与所述第二接触部连接的一第二水平部以及收容于所述基部且与所述第二焊接部连接的一第二竖直部,所述板状部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第二竖直部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上方,所述第一竖直部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后侧。
进一步,所述延伸臂自所述板状部的侧缘朝向所述第一竖直部弯折形成,所述延伸臂的板面贯穿设有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后侧设有弹性的一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遮蔽盖的内壁面弹性抵接。
进一步,所述基部设有一第一绝缘块及一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竖直部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竖直部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块,所述板状部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与所述第二绝缘块之间,所述板状部与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绝缘块中的至少一者固定。
进一步,所述舌板的下方设有一固定座,所述第一绝缘块及所述第二绝缘块安装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绝缘块的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一第一凸出部,所述固定座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一凸出部凹设有一第一凹槽,每一所述第一凸出部卡持于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绝缘块的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一第二凸出部,所述固定座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二凸出部凹设有一第二凹槽,每一所述第二凸出部卡持于对应每一所述第二凹槽。
进一步,自所述板状部的一侧弯折延伸有至少一卡扣部,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绝缘块中至少一者凸设有与所述卡扣部配合的一凸块。
进一步,所述板状部的顶部两侧及底部两侧分别弯折延伸有所述卡扣部,所述第一绝缘块的顶部两侧及底部两侧分别凸设有与对应所述卡扣部配合的所述凸块。
进一步,所述卡扣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延伸臂的延伸方向相同,在所述板状部的同一侧,所述延伸臂位于两个所述卡扣部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平板状,所述第二接触部为弯曲的弹片状。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设于所述基部前方的一第一舌板和一第二舌板,所述第一舌板位于所述第二舌板的上方;一第一导电端子组,包括至少一对高速端子和一对低速端子设于所述第一舌板上,每一所述高速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竖直部以及自所述第一竖直部向下延伸的一第一焊接部,每一所述低速端子包括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二竖直部以及自所述第二竖直部向下延伸的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相比所述第二接触部更靠近所述第一舌板的前端,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收容于所述基部,且沿前后方向排列成相互平行的两排;一第二导电端子组,设于所述第二舌板且延伸至所述基部;一遮蔽盖,罩设于所述基部,并遮盖所述第一竖直部后侧;一屏蔽件,具有一板状部设于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第二竖直部之间,自所述板状部的两侧分别弯折延伸有一延伸臂与所述遮蔽盖机械接触且电性连接,所述板状部和两个所述延伸臂以及所述遮蔽盖共同环绕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四周。
进一步,所述第一竖直部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后侧。
进一步,所述延伸臂自所述板状部的侧缘朝向所述第一竖直部弯折形成,所述延伸臂的板面贯穿设有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后侧设有弹性的一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遮蔽盖的内壁面弹性抵接。
进一步,所述基部设有一第一绝缘块及一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竖直部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竖直部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块,所述板状部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与所述第二绝缘块之间,所述板状部与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绝缘块中的至少一者固定。
进一步,所述基部的下方设有一固定座,所述第一绝缘块及所述第二绝缘块安装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绝缘块的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一第一凸出部,所述固定座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一凸出部凹设有一第一凹槽,每一所述第一凸出部卡持于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绝缘块的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一第二凸出部,所述固定座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二凸出部凹设有一第二凹槽,每一所述第二凸出部卡持于对应每一所述第二凹槽。
进一步,自所述板状部的一侧弯折延伸有至少一卡扣部,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绝缘块中至少一者凸设有与所述卡扣部配合的一凸块。
进一步,所述基部的下方设有一绝缘座,所述绝缘座具有一基座及设于所述基座前方的一第三舌板和一第四舌板,所述第三舌板位于所述第四舌板的上方,所述第三舌板上设有一第三导电端子组、所述第四舌板上设有一第四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的的排布顺序符合USB3.1的传输标准,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组和所述四导电端子组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所述基部向前凸伸有一第一隔板和一第二隔板,所述基座向前凸伸有一第三隔板和一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舌板与所述第二舌板之间,所述第二隔板及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第二舌板与所述第三舌板之间,所述第四隔板位于所述第三舌板与所述第四舌板之间,所述第一隔板上套设有一第一内壳,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上共同套设有一第二内壳,所述第四隔板上套设有一第三内壳,一屏蔽外壳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绝缘座的外围,所述屏蔽外壳遮盖所述第一舌板的上侧和所述第四舌板的下侧,所述外壳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壳、所述第二内壳、所述第三内壳电性接触。
进一步,所述板状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三舌板的上表面平齐或凸出所述第三舌板的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高速端子与所述低速端子之间设有所述屏蔽件,所述屏蔽件具有所述板状部设于所述高速端子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低速端子的第二连接部之间,自所述板状部的两侧分别弯折延伸有一延伸臂与所述遮蔽盖机械接触并电性连接,所述板状部和两个所述延伸臂以及所述遮蔽盖共同围成一个屏蔽空间,所述第一连接部收容于所述屏蔽空间,从而减少了信号传输时的串音影响,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屏蔽空间外,所述板状部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隔离开,有效改善所述低速端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对所述高速端子产生的串音干扰,并且所述屏蔽空间由所述屏蔽件的三个壁面与所述遮蔽盖的一个壁面共同连接成无缝的环形空间,从而能够对所述高速端子的第一连接部的各个侧面的杂音信号进行屏蔽,增强了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抗外界干扰能力,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的屏蔽效果,从而能够满足高速端子的高频传输要求,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的传输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部分组合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未安装屏蔽外壳前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图5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5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9为屏蔽件固定至第一绝缘块上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绝缘块、第二绝缘块、固定座组装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绝缘本体1 基部11 第一收容腔111
第一收容腔112 收容空间113 台阶部114 第一舌板12
第一固持部121 固定块122 第二舌板13 第二固持部131
第一隔板14 第二隔板15 滑槽151 第一绝缘块16
第一凸出部161 凸块162 限位块163 卡槽164
第二绝缘块17 第二凸出部171 第一内壳18 第二内壳19
绝缘座2 基座21 第三舌板22 第四舌板23
第三隔板24 卡勾部241 第四隔板25 第三内壳26
固定座3 容置空间31 第一凹槽311 第二凹槽312
第一导电端子组4 高速端子41 第一接触部411 第一连接部412
第一水平部4121 第一竖直部4122 第一焊接部413 低速端子42
第二接触部421 第二连接部422 第二水平部4221 第二竖直部4222
第二焊接部423 第二导电端子组5 第三导电端子组6 第四导电端子组7
屏蔽件8 板状部81 延伸臂82 让位槽821
抵接部822 卡扣部83 固定脚84 屏蔽空间85
屏蔽外壳91 凸起911 遮蔽盖92 卡扣臂9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此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连接器100,用以焊接至一电路板(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一绝缘座2和一固定座3均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下方,所述固定座3位于所述绝缘座2的后侧,一屏蔽件8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一屏蔽外壳91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和所述绝缘座2及所述固定座3的外围,以及一遮蔽盖92扣持于所述屏蔽外壳91的后侧。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遮蔽盖92的顶部两侧及底部两侧分别朝向所述屏蔽外壳91延伸有一卡扣臂921,所述屏蔽外壳91的后端的顶部两侧及底部两侧分别凸设有一凸起911,每一所述卡扣臂921扣持于对应每一所述凸起911。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一基部11、与所述基部11分开成型的两个舌板,两个所述舌板均凸出于所述基部11的前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部11上设有两个所述舌板且与两个所述舌板分开成型,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基部11仅设有一个所述舌板,所述舌板可以与所述基部11一体成型,只要所述舌板凸出于所述基部11的前端即可。本实施例的所述两个舌板以上下位置关系分别为一第一舌板12和一第二舌板13,所述第一舌板12位于所述第二舌板13的上方,所述第一舌板12向后延伸一第一固持部121,所述第二舌板13向后延伸一第二固持部131,所述基部11设有自其前端面向后贯穿的一第一收容腔111及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1下方的一第二收容腔112,所述第一固持部121对应固持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1内,所述第一舌板12凸出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1外,所述第二固持部131对应固持于所述第二收容腔112内,所述第二舌板13凸出于所述第二收容腔112外。所述第一舌板12的底部固定有一固定块122,所述基部11的前端面间隔向前凸伸有一第一隔板14、一第二隔板15,所述第一隔板14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1与所述第二收容腔112之间,所述第二隔板15自所述基部11的前端面的底部向前凸伸形成且位于所述第二收容腔112的下方。所述基部11的下表面于所述第二隔板15的后侧向下凸伸形成台阶部114。所述基部11的后端凹设有一收容空间113,一第一绝缘块16与一第二绝缘块17插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13并向下凸出于所述收容空间113。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所述绝缘座2具有一基座21,自所述基座21的前端面一体向前凸伸有一第三舌板22和一第四舌板23,所述第三舌板22位于所述第四舌板23的上方,所述基座21的前端面顶部向前凸伸有一第三隔板24位于所述第三舌板22的正上方,所述基座21的前端面于所述第三舌板22与所述第四舌板23之间凸伸有一第四隔板25,所述第二隔板15的两侧面的中部分别向内凹陷形成一滑槽151,所述第三隔板24上表面的两侧朝向所述第二隔板15凸伸有一卡勾部241,每一所述卡勾部241对应卡持于每一所述滑槽151内,使得所述第二隔板15与所述第三隔板24固定于一体,从而使所述绝缘座2与所述绝缘本体1组装固定在一起,所述台阶部114位于所述基座21的顶部后侧。
请参阅图1,图5和图6,所述第一隔板14上套设有一第一内壳18,所述第二隔板15、所述第三隔板24组装在一起并共同套设有一第二内壳19,所述第四隔板25上套设有一第三内壳26,所述第一内壳18、所述第二内壳19、所述第三内壳26均与所述屏蔽外壳91电性接触。
请参阅图10,所述固定座3的后端凹设有一容置空间31,所述容置空间31与所述收容空间113相连通,所述收容空间113和所述容置空间31共同收容并固持第一绝缘块16和第二绝缘块17,所述第一绝缘块16的底部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一第一凸出部161,所述容置空间31的两侧内壁底部对应所述第一凸出部161向内凹设有一第一凹槽311,每一所述第一凸出部161卡持于对应每一所述第一凹槽311内,使所述第一绝缘块16与所述固定座3固定,防止所述第一绝缘块16从所述固定座3脱离;所述第二绝缘块17的底部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一第二凸出部171,所述容置空间31的两侧内壁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凸出部171向内凹设有一第二凹槽312,每一所述第二凸出部171卡持于对应每一所述第二凹槽312内,使所述第二绝缘块17与所述固定座3固定,防止所述第二绝缘块17从所述固定座3脱离。
请参阅图2,图8和图10,所述第一舌板12上设有一第一导电端子组4,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4包括两对高速端子41和一对低速端子42,且两对高速端子41于所述第一舌板12上排列成同一排,一对所述低速端子42于所述第一舌板12上排列成另一排,所述高速端子41用以传输高速信号,所述低速端子42用以传输低速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组4还包括位于两对所述高速端子41之间的一根第一接地端子(未标号),以及位于一对所述低速端子42两侧的一电源端子(未标号)和一第二接地端子(未标号)。
请参阅图2,图8和图9,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每一所述高速端子41均具有一第一接触部411、一第一焊接部41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411和所述第一焊接部413的一第一连接部412,所述第一连接部412包括自所述第一接触部411向上弯折再水平延伸的一第一水平部4121以及自所述第一水平部4121向下弯折再竖直延伸的一第一竖直部4122,所述第一水平部4121埋入成型于所述第一舌板12,所述第一竖直部4122埋入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6,所述第一焊接部413自所述第一竖直部4122向下延伸形成且凸出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6。所述第一接触部411为平板状,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411于所述第一舌板12的下表面排列成一排。
请参阅图2,图6和图8,所述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以及每一所述低速端子42均具有一第二接触部421、一第二焊接部423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421和所述第二焊接部423的一第二连接部422,所述第二连接部422自所述第二接触部421向后水平延伸的一第二水平部4221以及自所述第二水平部4221向下弯折再竖直延伸的一第二竖直部4222,所述第二水平部4221埋入成型于一固定块122,所述固定块122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舌板12的底部的后端,所述第二竖直部4222埋入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块17,所述第一竖直部4122和所述第二竖直部4222均位于所述第一舌板12外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3和所述容置空间31,且沿前后方向排列成相互平行的两排,所述第一竖直部4122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4222的后侧。所述第二接触部421为弯曲的弹片状,两个所述第二接触部421于所述第一舌板12的下表面排列成另一排,所述第一接触部411相比所述第二接触部421更靠近所述第一舌板12的前端,即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411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部421间隔排列于所述第一舌板12的下表面以形成前后两排。
请参阅图2,图3和图10,所述第二舌板13上设有一第二导电端子组5,所述第三舌板22上设有一第三导电端子组6,所述第四舌板23上设有一第四导电端子组7,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4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5的排布顺序符合USB3.1的传输标准,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组6和所述四导电端子组7的结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组6和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组7的排布顺序符合USB3.0的传输标准,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组6和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组7的排布顺序可以符合USB3.1的传输标准。
请参阅图2,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由上至下堆叠设置的所述第一舌板12、所述第二舌板13、所述第三舌板22以及所述第四舌板23,位于所述第一舌板12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4位于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最上层,使得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5、第三导电端子组6以及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组7的长度。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4中的所述高速端子41与所述低速端子42之间设有所述屏蔽件8,所述屏蔽件8具有一板状部81设于所述第一竖直部4122与所述第二竖直部4222之间,自所述板状部81的两侧分别弯折延伸有一延伸臂82与所述遮蔽盖92机械接触且电性连接,所述遮蔽盖92遮盖所述第一竖直部4122的后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板状部81的顶端凸出所述第三舌板22的上表面,在其他实施中,所述板状部81的顶端可以与所述第三舌板22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板状部81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最上层的所述高速端子41的第一竖直部4122和所述低速端子42的第二竖直部4222隔开,有效改善在所述低速端子42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对所述高速端子41产生的串音干扰,所述板状部81和两个所述延伸臂82以及所述遮蔽盖92共同环绕于所述第一竖直部4122的四周,能够实现对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最上层的所述高速端子41的第一竖直部4122各个侧面的杂音信号进行屏蔽,增强所述第一竖直部4122的抗外界干扰能力,提高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屏蔽效果,从而满足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最上层的所述高速端子41的高频传输要求,提高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传输速率。
请参阅图5,图6和图7,所述延伸臂82自所述板状部81的侧缘朝向所述第一竖直部4122弯折形成,所述延伸臂82的板面贯穿设有一让位槽821,所述让位槽821的后侧设有弹性的一抵接部822,所述让位槽821的后边缘为所述抵接部822的前边缘,所述抵接部822与所述遮蔽盖92的内壁面弹性抵接。当所述遮蔽盖92自后向前扣持于所述屏蔽外壳91的后端时,所述抵接部822与所述遮蔽盖92的内壁面弹性抵接,此时所述遮蔽盖92的内壁面向前对所述抵接部822施加压力,使所述抵接部822向前变形,从而使所述抵接部822与所述遮蔽盖92紧密接触,设置所述让位槽821以提供所述抵接部822弹性变形的空间,使所述抵接部822具有足够的弹性与所述遮蔽盖92相抵接,从而保证所述屏蔽件8良好的屏蔽效果。
请参阅图9,所述板状部81的顶部两侧及底部两侧分别朝向所述第一竖直部4122弯折延伸有一卡扣部83,所述第一绝缘块16的两侧面的顶部及底部分别对应凸设有一凸块162,每一所述卡扣部83与对应每一所述凸块162扣持固定,限制所述板状部81的前后移动和上下移动,从而将所述屏蔽件8牢固地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6上,以防止所述屏蔽件8过度位移而影响与所述遮蔽盖92的电性连接。所述卡扣部83与所述凸块162扣持固定后的示意图见图9中对位于所述遮蔽盖92顶部的所述卡扣臂921局部剖的位置。所述卡扣部8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延伸臂82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在所述板状部81的同一侧,所述延伸臂82位于两个所述卡扣部83之间,这样设置便于将所述屏蔽件8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绝缘块16上,不影响所述延伸臂82与所述遮蔽盖92的机械接触,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板状部81也可以和所述第二绝缘块17固定,且采用的固定方式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2和图9,所述第一绝缘块16朝向所述板状部81的一侧底部凸设有四个限位块163,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块163之间形成一卡槽164,所述板状部81的底部向下延伸有三个固定脚84,每一所述固定脚84卡持于对应每一所述卡槽164,限制所述板状部81向下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163的个数可以为两个或三个以上。
请参阅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为多层式堆叠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仅设有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绝缘本体1仅包括所述基部11和一个所述第一舌板12,而未设置所述绝缘座2、所述固定座3以及第二舌板13、第三舌板22以及所述第四舌板23,即所述电连接器100为单层式结构。所述第一舌板12的所述高速端子41、所述低速端子42之间设有所述屏蔽件8,所述屏蔽件8仅固定于所述基部11内,所述屏蔽件8具有所述板状部81位于所述高速端子41的第一连接部412与所述低速端子42的第二连接部422之间,自所述板状部81的两侧分别弯折延伸有所述延伸臂82与所述遮蔽盖92机械接触且电性连接,所述遮蔽盖92遮盖所述第一连接部412的后侧,所述板状部81和两个所述延伸臂82以及所述遮蔽盖92共同围成一个屏蔽空间85,所述第一连接部412收容于所述屏蔽空间85,所述第一连接部412收容于所述屏蔽空间85,从而减少了信号传输时的串音影响,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422位于所述屏蔽空间85外,所述板状部81将所述第一连接部4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22隔离开,有效改善所述低速端子42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对所述高速端子41产生的串音干扰,并且所述屏蔽空间85由所述屏蔽件8的三个壁面与所述遮蔽盖92的一个壁面共同连接成无缝的环形空间,从而能够对所述高速端子41的第一连接部412的各个侧面的杂音信号进行屏蔽,增强了所述第一连接部412的抗外界干扰能力,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屏蔽效果,从而能够满足所述高速端子41的高频传输要求,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传输速率。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组装过程如下: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4的所述高速端子41的所述第一水平部4121埋入成型于所述第一舌板12上,所述第一接触部411露出所述第一舌板12的下表面,所述高速端子41的所述第一竖直部4122埋入成型所述第一绝缘块16,将所述屏蔽件8自前向后组装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6上,所述板状部81贴合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6的前表面,所述固定脚84卡持于所述卡槽164,并使每一所述卡扣部83扣持于对应每一所述凸块162,所述低速端子42的所述第二水平部4221埋入成型于所述固定块122,所述第二竖直部4222埋入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块17,然后将所述固定块122和所述低速端子42整体自后向前组装至所述第一舌板12上,使所述第二接触部421位于所述第一舌板12的下表面,将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5与所述第二舌板13固定,然后将所述第二舌板13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5整体自后向前组装至所述基部11,使所述第二固持部131对应固持于所述第二收容腔112内,将所述第一舌板12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4整体自后向前组装至所述基部11,使所述第一固持部121对应固持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1内,然后将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组6安装于所述第三舌板22上,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组7安装于所述第四舌板23上,然后将所述基部11自后向前安装于所述基座21的顶部,使每一所述卡勾部241卡持于对应每一所述滑槽151,使得所述第二隔板15与所述第三隔板24固定于一体,从而使所述绝缘座2与所述绝缘本体1组装固定在一起,所述台阶部114位于所述基座21的顶部后侧,然后将所述固定座3自下而上组装至所述基座21的后侧,使所述第一绝缘块16的第一凸出部161卡持于对应所述固定座3的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二绝缘块17的第二凸出部171卡持于对应所述固定座3的第二凹槽312,然后将所述屏蔽外壳91自所述基部11的前端自前向后套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及所述绝缘座2上,将所述遮蔽盖92自后向前扣持于所述屏蔽外壳91的后侧,所述延伸臂82弹性抵持所述遮蔽盖92的内壁面,然后将所述第一内壳18自前向后套装于所述第一隔板14上,使所述第一内壳18与所述基部11固定,所述第二内壳19自前向后套装于所述第二隔板15、所述第三隔板24上,所述第二内壳19分别与所述基部11和所述基座21固定,所述第三内壳26自前向后套装于所述第四隔板25上,所述第三内壳26与所述基座21固定,使所述第一内壳18、所述第二内壳19、所述第三内壳26分别抵接所述屏蔽外壳91的侧壁。所述第一舌板12、所述第二舌板13、所述第三舌板22、所述第四舌板23由上至下堆叠形成四层,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能够与多个插头(未图示)进行对接,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可以仅设有一个舌板,仅与一个所述插头对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4、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5、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组6以及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组7均凸出于所述固定座3以焊接至所述电路板,以在所述插头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形成完整的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有下列有益效果:
1.所述高速端子41与所述低速端子42之间设有所述屏蔽件8,所述屏蔽件8具有所述板状部81设于所述高速端子41的第一连接部412与所述低速端子42的第二连接部422之间,自所述板状部81的两侧分别弯折延伸有一延伸臂82与所述遮蔽盖92机械接触且电性连接,所述遮蔽盖92遮盖所述第一连接部412的后侧,所述板状部81和两个所述延伸臂82以及所述遮蔽盖92共同围成一个屏蔽空间85,所述第一连接部412收容于所述屏蔽空间85,从而减少了信号传输时的串音影响,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422位于所述屏蔽空间85外,所述板状部81将所述第一连接部4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22隔离开,有效改善所述低速端子42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对所述高速端子41产生的串音干扰,并且所述屏蔽空间85由所述屏蔽件8的三个壁面与所述遮蔽盖92的一个壁面共同连接成无缝的环形空间,从而能够对所述高速端子41的第一连接部412的各个侧面的杂音信号进行屏蔽,增强了所述第一连接部412的抗外界干扰能力,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屏蔽效果,从而能够满足所述高速端子41的高频传输要求,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传输速率。
2.所述延伸臂82的板面贯穿设有所述让位槽821,所述让位槽821的后侧设有弹性的所述抵接部822,所述让位槽821的后边缘为所述抵接部822的前边缘,当所述遮蔽盖92自后向前扣持于所述屏蔽外壳91的后端时,所述抵接部822与所述遮蔽盖92的内壁面弹性抵接,设置所述让位槽821以提供所述抵接部822弹性变形的空间,使所述抵接部822具有足够的弹性与所述遮蔽盖92相抵接,从而保证所述屏蔽件8良好的屏蔽效果。
3.所述高速端子41的第一竖直部4122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6,所述屏蔽件8的板状部81贴合所述第一绝缘块16的前表面,所述板状部81的固持脚卡持于对应所述第一绝缘块16的卡槽164,并且所述板状部81的顶部两侧及底部两侧分别延伸有所述卡扣部83扣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6上的所述凸块162,使所述屏蔽件8不容易脱离所述第一绝缘块16,以防止所述屏蔽件8过度位移而影响与所述遮蔽盖92的机械接触。
4.所述固定座3的后端凹设有所述容置空间31用以收容并固持第一绝缘块16和第二绝缘块17,所述容置空间31的两侧内壁底部分别向内凹设有所述第一凹槽311和所述第二凹槽312,所述第一绝缘块16的底部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卡持于对应所述第一凹槽311的所述第一凸出部161,使所述第一绝缘块16与所述固定座3固定,所述第二绝缘块17的底部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卡持于对应所述第二凹槽312的所述第二凸出部171,使所述第二绝缘块17与所述固定座3固定。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设于所述基部前方的一舌板;
至少一对高速端子和一对低速端子,每一所述高速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焊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一第一连接部,每一所述低速端子包括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二焊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的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间隔排列于所述舌板上以形成前后两排,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弯折延伸进入所述基部,且排列成相互平行的两排;
一遮蔽盖,罩设于所述基部,并遮盖所述第一连接部后侧;
一屏蔽件,具有一板状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自所述板状部的两侧分别弯折延伸有一延伸臂与所述遮蔽盖机械接触且电性连接,所述板状部和两个所述延伸臂以及所述遮蔽盖共同围成一个屏蔽空间,所述第一连接部收容于所述屏蔽空间,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屏蔽空间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收容于所述舌板且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连接的一第一水平部以及收容于所述基部且与所述第一焊接部连接的一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收容于所述舌板且与所述第二接触部连接的一第二水平部以及收容于所述基部且与所述第二焊接部连接的一第二竖直部,所述板状部位于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第二竖直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上方,所述第一竖直部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后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自所述板状部的侧缘朝向所述第一竖直部弯折形成,所述延伸臂的板面贯穿设有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后侧设有弹性的一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遮蔽盖的内壁面弹性抵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设有一第一绝缘块及一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竖直部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竖直部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块,所述板状部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与所述第二绝缘块之间,所述板状部与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绝缘块中的至少一者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的下方设有一固定座,所述第一绝缘块及所述第二绝缘块安装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绝缘块的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一第一凸出部,所述固定座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一凸出部凹设有一第一凹槽,每一所述第一凸出部卡持于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绝缘块的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一第二凸出部,所述固定座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二凸出部凹设有一第二凹槽,每一所述第二凸出部卡持于对应每一所述第二凹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板状部的一侧弯折延伸有至少一卡扣部,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绝缘块中至少一者凸设有与所述卡扣部配合的一凸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的顶部两侧及底部两侧分别弯折延伸有所述卡扣部,所述第一绝缘块的顶部两侧及底部两侧分别凸设有与对应所述卡扣部配合的所述凸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延伸臂的延伸方向相同,在所述板状部的同一侧,所述延伸臂位于两个所述卡扣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平板状,所述第二接触部为弯曲的弹片状。
1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设于所述基部前方的一第一舌板和一第二舌板,所述第一舌板位于所述第二舌板的上方;
一第一导电端子组,包括至少一对高速端子和一对低速端子设于所述第一舌板上,每一所述高速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竖直部以及自所述第一竖直部向下延伸的一第一焊接部,每一所述低速端子包括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二竖直部以及自所述第二竖直部向下延伸的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相比所述第二接触部更靠近所述第一舌板的前端,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收容于所述基部,且沿前后方向排列成相互平行的两排;
一第二导电端子组,设于所述第二舌板且延伸至所述基部;
一遮蔽盖,罩设于所述基部,并遮盖所述第一竖直部后侧;
一屏蔽件,具有一板状部设于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第二竖直部之间,自所述板状部的两侧分别弯折延伸有一延伸臂与所述遮蔽盖机械接触且电性连接,所述板状部和两个所述延伸臂以及所述遮蔽盖共同环绕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四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部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后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自所述板状部的侧缘朝向所述第一竖直部弯折形成,所述延伸臂的板面贯穿设有一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后侧设有弹性的一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遮蔽盖的内壁面弹性抵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设有一第一绝缘块及一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竖直部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竖直部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块,所述板状部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与所述第二绝缘块之间,所述板状部与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绝缘块中的至少一者固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块朝向所述板状部的一侧底部凸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块,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形成一卡槽,所述板状部的底部向下延伸有与所述卡槽对应的一固定脚,所述固定脚卡持于所述卡槽。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下方设有一固定座,所述第一绝缘块及所述第二绝缘块安装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绝缘块的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一第一凸出部,所述固定座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一凸出部凹设有一第一凹槽,每一所述第一凸出部卡持于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绝缘块的两侧分别向外凸设有一第二凸出部,所述固定座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二凸出部凹设有一第二凹槽,每一所述第二凸出部卡持于对应每一所述第二凹槽。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板状部的一侧弯折延伸有至少一卡扣部,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绝缘块中至少一者凸设有与所述卡扣部配合的一凸块。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的顶部两侧及底部两侧分别弯折延伸有所述卡扣部,所述第一绝缘块的顶部两侧及底部两侧分别凸设有与对应所述卡扣部配合的所述凸块。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的下方设有一绝缘座,所述绝缘座具有一基座及设于所述基座前方的一第三舌板和一第四舌板,所述第三舌板位于所述第四舌板的上方,所述第三舌板上设有一第三导电端子组、所述第四舌板上设有一第四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的排布顺序符合USB3.1的传输标准,所述第三导电端子组和所述四导电端子组的结构相同。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向前凸伸有一第一隔板和一第二隔板,所述基座向前凸伸有一第三隔板和一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舌板与所述第二舌板之间,所述第二隔板及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第二舌板与所述第三舌板之间,所述第四隔板位于所述第三舌板与所述第四舌板之间,所述第一隔板上套设有一第一内壳,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上共同套设有一第二内壳,所述第四隔板上套设有一第三内壳,一屏蔽外壳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绝缘座的外围,所述屏蔽外壳遮盖所述第一舌板的上侧和所述第四舌板的下侧,所述外壳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壳、所述第二内壳、所述第三内壳电性接触。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三舌板的上表面平齐或凸出所述第三舌板的上表面。
CN201920227629.8U 2019-02-21 2019-02-21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9461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7629.8U CN209461732U (zh) 2019-02-21 2019-02-21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7629.8U CN209461732U (zh) 2019-02-21 2019-02-21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61732U true CN209461732U (zh) 2019-10-01

Family

ID=68046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27629.8U Active CN209461732U (zh) 2019-02-21 2019-02-21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617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98168A (zh) * 2022-01-24 2022-05-13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98168A (zh) * 2022-01-24 2022-05-13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498168B (zh) * 2022-01-24 2024-02-20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7738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ground terminal with contact portions in contact with a shielding sheet
US962781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good high frequency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US9948041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for providing grounding and reduc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CN206595468U (zh) 电连接器
TWI558006B (zh) 對接的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
US834288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necting bars therein to reduce cross talking
TWI603551B (zh) 電連接器
US8425255B2 (en) Spring assembly with spring members biasing and capacitively coupling jack contacts
US101035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better ant-EMI effect
US2018014546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3014344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high frequency signal transmission environment
US679683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1430990B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合
CN107359450A (zh) 电连接器
CN109390715A (zh) 电连接器
CN109742606A (zh) 电连接器
CN10635666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10994247B (zh) 电连接器
CN110504594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9461732U (zh) 电连接器
CN103972730A (zh) 电连接器
CN214505831U (zh) 电连接器
CN201029176Y (zh) 电连接器
CN110416829B (zh) 电连接器
US9281622B2 (en) Communications jacks having low-coupling conta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