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61551U - 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 - Google Patents

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61551U
CN209461551U CN201822022275.1U CN201822022275U CN209461551U CN 209461551 U CN209461551 U CN 209461551U CN 201822022275 U CN201822022275 U CN 201822022275U CN 209461551 U CN209461551 U CN 209461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substrate
dirt
proof boot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222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gshang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gshang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gshang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gshang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222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61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61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61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包括固定连接基片、第一连接基片和第二连接基片,所述固定连接基片外套接有绝缘板,所述固定连接基片的端部设有第一软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基片的顶端设有第二软连接片,且第二软连接片侧面设有第二连接基片,所述第二连接基片上开设有连接环,且连接环内设有拨动片,所述第二连接基片的上端设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防尘套,且防尘套上开设有锁紧孔,所述防尘套上设有隔尘槽,所述连接环内连接有电池端子。该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防止电池端子从连接片上脱离,影响连接片对电池连接的稳定性能,提高连接片的导电效果。

Description

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电池连接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
背景技术
目前充电汽车越来越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其充电电池是新能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充电电池是由多个电池通过电池连接片连接组成,电池之间的连接片对整个电池尤为重要,电池连接片起到导出电流的作用。
现有的两块电池之间的连接基本上采用是硬铜板再用螺栓或螺丝进行固定,或是简单的电池连接片进行固定,汽车在行驶颠簸的路段时,连接片之间的螺栓容易发生松动现象,影响两个电池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能,且连接片不具有防尘功能,连接片与电池端子容易落入灰尘,同样影响两个电池之间的导电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汽车在行驶颠簸的路段时,连接片之间的螺栓容易发生松动现象,影响两个电池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能,且连接片不具有防尘功能,连接片与电池端子容易落入灰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包括固定连接基片、第一连接基片和第二连接基片,所述固定连接基片外套接有绝缘板,所述固定连接基片的端部设有第一软连接片,且第一软连接片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基片,所述第一连接基片的顶端设有第二软连接片,且第二软连接片侧面设有第二连接基片,所述第二连接基片上开设有连接环,且连接环内设有拨动片,所述第二连接基片的上端设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防尘套,且防尘套上开设有锁紧孔,并且锁紧孔内设有固定螺栓,所述防尘套上设有隔尘槽,且防尘套上开设有卡合孔,所述连接环内连接有电池端子。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基片设置有2个,且2个第一连接基片均通过第一软连接片与固定连接基片两端为垂直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基片设置有2个,且2个第二连接基片均通过第二软连接片与第一连接基片端部水平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环的内径大于电池端子直径,且连接环内设置的拨动片外径小于电池端子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防尘套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板构成转动结构,且固定板和防尘套材料均为绝缘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防尘套为扇形结构,且防尘套上开设的卡合孔直径等于电池端子的直径,并且防尘套外直径大于连接环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
1.固定连接基片两端通过第一软连接片连接的第一连接基片垂直连接,第一连接基片通过第二软连接基片连接的第二连接基片水平,便于第二连接基片上开设的连接环与电池端子进行连接,连接环内设置的拨动片的外径小于电池端子的直径,使连接环可以与电池端子进行卡合连接,防止电池端子从连接环内脱离,影响连接片对电池连接的稳定性能,提高连接片的导电效果;
2.第二连接片顶端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栓连接的防尘套,防尘套上端面设置的隔尘槽,防尘套的直径大于连接环的直径,且防尘套的内径等于电池端子的直径,可以防止灰尘落入连接环和电池端子的连接处,进一步提高连接片的导电性能,同时,防尘套的内径等于电池端子的直径,在固定螺栓的固定下,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端子和连接片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和防尘套连接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尘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连接基片;2、绝缘板;3、第一软连接片;4、第一连接基片;5、第二软连接片;6、第二连接基片;7、连接环;8、拨动片;9、固定板;10、螺纹孔;11、防尘套;12、锁紧孔;13、固定螺栓;14、隔尘槽;15、卡合孔;16、电池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包括固定连接基片1、绝缘板2、第一软连接片3、第一连接基片4、第二软连接片5、第二连接基片6、连接环7、拨动片8、固定板9、螺纹孔10、防尘套11、锁紧孔12、固定螺栓13、隔尘槽14、卡合孔15和电池端子16,固定连接基片1外套接有绝缘板2,固定连接基片1的端部设有第一软连接片3,且第一软连接片3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基片4,第一连接基片4的顶端设有第二软连接片5,且第二软连接片5侧面设有第二连接基片6,第二连接基片6上开设有连接环7,且连接环7内设有拨动片8,第二连接基片6的上端设有固定板9,且固定板9上开设有螺纹孔10,固定板9上设有防尘套11,且防尘套11上开设有锁紧孔12,并且锁紧孔12内设有固定螺栓13,防尘套11上设有隔尘槽14,且防尘套11上开设有卡合孔15,连接环7内连接有电池端子16。
第一连接基片4设置有2个,且2个第一连接基片4均通过第一软连接片3与固定连接基片1两端为垂直连接,第一连接基片4和固定连接基片1的垂直连接,便于提高连接片连接稳定性和导电性。
第二连接基片6设置有2个,且2个第二连接基片6均通过第二软连接片5与第一连接基片4端部水平连接,便于第二连接基片6与第一连接基片4的活动,防止因连接片过硬,影响连接片的导电性能。
连接环7的内径大于电池端子16直径,且连接环7内设置的拨动片8外径小于电池端子16的直径,便于电池端子16插接到连接环7内,且拨动片8既可以对电池端子16进行导电,也可以对电池端子16进行固定。
防尘套11通过固定螺栓13与固定板9构成转动结构,且固定板9和防尘套11材料均为绝缘橡胶材质,松动固定螺栓13,便可以实现防尘套11在固定板9上进行转动。
防尘套11为扇形结构,且防尘套11上开设的卡合孔15直径等于电池端子16的直径,并且防尘套11外直径大于连接环7的直径,可以防止灰尘落入连接环7和电池端子16的连接处,进一步提高连接片的导电性能,同时,防尘套11的内径等于电池端子16的直径,在固定螺栓13的固定下,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端子16和连接片的连接稳定性。
工作原理:根据图1-3所示,在使用时,将固定连接基片1一端的第二连接基片6上的连接环7套接在电池端子16上,电池端子16拨动拨动片8,因拨动片8外径小于电池端子16的直径,拨动片8可以对电池端子16进行固定,松动固定螺栓13,将第二连接基片6上端的固定板9上设置的防尘套11转动,因防尘套11的内径等于电池端子16的直径,将防尘套11卡合到电池端子16上,转动固定螺栓13,将防尘套11固定在固定板9上,防尘套11可以对电池端子16进行再次固定,同时,防尘套11上端设置的隔尘槽14可以进行对灰尘的收集,防止灰尘落入连接环7和电池端子16的连接处,进一步提高连接片的导电性能,同时,将固定连接基片1的另一端重复上述步骤与另一个电池进行连接,进而实现连接片便可以对两块电池进行连接。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包括固定连接基片(1)、第一连接基片(4)和第二连接基片(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基片(1)外套接有绝缘板(2),所述固定连接基片(1)的端部设有第一软连接片(3),且第一软连接片(3)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基片(4),所述第一连接基片(4)的顶端设有第二软连接片(5),且第二软连接片(5)侧面设有第二连接基片(6),所述第二连接基片(6)上开设有连接环(7),且连接环(7)内设有拨动片(8),所述第二连接基片(6)的上端设有固定板(9),且固定板(9)上开设有螺纹孔(10),所述固定板(9)上设有防尘套(11),且防尘套(11)上开设有锁紧孔(12),并且锁紧孔(12)内设有固定螺栓(13),所述防尘套(11)上设有隔尘槽(14),且防尘套(11)上开设有卡合孔(15),所述连接环(7)内连接有电池端子(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基片(4)设置有2个,且2个第一连接基片(4)均通过第一软连接片(3)与固定连接基片(1)两端为垂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基片(6)设置有2个,且2个第二连接基片(6)均通过第二软连接片(5)与第一连接基片(4)端部水平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7)的内径大于电池端子(16)直径,且连接环(7)内设置的拨动片(8)外径小于电池端子(16)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套(11)通过固定螺栓(13)与固定板(9)构成转动结构,且固定板(9)和防尘套(11)材料均为绝缘橡胶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套(11)为扇形结构,且防尘套(11)上开设的卡合孔(15)直径等于电池端子(16)的直径,并且防尘套(11)外直径大于连接环(7)的直径。
CN201822022275.1U 2018-12-04 2018-12-04 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 Active CN209461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22275.1U CN209461551U (zh) 2018-12-04 2018-12-04 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22275.1U CN209461551U (zh) 2018-12-04 2018-12-04 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61551U true CN209461551U (zh) 2019-10-01

Family

ID=68038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22275.1U Active CN209461551U (zh) 2018-12-04 2018-12-04 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615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68991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宝
CN209461551U (zh) 具有稳定连接功能的电池连接片
CN201011661Y (zh) 抗震动力电池组
CN204793408U (zh) 插针连接器
CN208460844U (zh) 一种锂电池组
CN206738194U (zh) 一种移动电源式多功能微型电风扇
CN209570630U (zh) 一种便于安装且防水的户外电表箱
CN208889712U (zh) 一种电池转换装置
CN209963793U (zh) 一种便携式车载充电器
CN208939222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的防水保护机构
CN206775463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伏接线盒
CN205829260U (zh) 一种直插式旋转电源充电器
CN207037351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07021306U (zh) 一种两用电池仓
CN201608548U (zh) 便携式电源
CN213637641U (zh) 具有太阳能板的充电结构
CN210468009U (zh) 一种锂电池组组装结构
CN211429490U (zh) 一种带太阳能充电的蓝牙耳机盒及蓝牙耳机
CN220628936U (zh) 一种多充电接头的电池保护板
CN209497286U (zh) 一种防水易拆装的多功能座充
CN215897359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太阳能充电器
CN217545627U (zh) 一种新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户外移动电源结构
CN209591775U (zh) 一种变压器分接头插接装置
CN207398389U (zh) 一种小型代步车、电动轮椅usb充电连接线束
CN208028248U (zh) 一种石墨烯插座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