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58078U - 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58078U
CN209458078U CN201920142065.8U CN201920142065U CN209458078U CN 209458078 U CN209458078 U CN 209458078U CN 201920142065 U CN201920142065 U CN 201920142065U CN 209458078 U CN209458078 U CN 209458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bucket
bucket
cooling
cavity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420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纯
孟大伟
吕桂强
侯卫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420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580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58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58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其包括腔体,腔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双级制冷机,双级制冷机包括支撑管、一级冷头和二级冷头,一级冷头和二级冷头依次设置在支撑管上,支撑管插入到腔体内,并且一级冷头和二级冷头均位于腔体内,腔体的上部开口,所述腔体内由上向下依次设置有导流组件、冷却组件和隔离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依次减小,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依次套设,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的内壁上设置有活性炭层。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温泵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
背景技术
低温泵是利用低温表面冷凝气体的真空泵,又称冷凝泵。低温泵可以获得抽气速率最大、极限压力最低的清洁真空,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研究和生产,以及分子束研究、真空镀膜设备、真空表面分析仪器、离子注入机和空间模拟装置等方面。
在低温泵内设有由液氦或制冷机冷却到极低温度的冷板。它使气体凝结,并保持凝结物的蒸汽压力低于泵的极限压力,从而达到抽气作用。低温抽气的主要作用是低温冷凝、低温吸附和低温捕集。低温冷凝:气体分子冷凝在冷板表面上或冷凝在已冷凝的气体层上,其平衡压力基本上等于冷凝物的蒸气压。抽空气时,冷板温度必须低于25K;抽氢时,冷板温度更低。低温冷凝抽气冷凝层厚度可达10毫米左右。低温吸附:气体分子以一个单分子层厚被吸附到涂在冷板上的吸附剂表面上。吸附的平衡压力比相同温度下的蒸气压力低得多。如在20K时氢的蒸气压力等于大气压力,用20K的活性炭吸氢时吸附平衡压力则低于10-8帕。这样就可能在较高温度下通过低温吸附来进行抽气。低温捕集:在抽气温度下不能冷凝的气体分子,被不断增长的可冷凝气体层埋葬和吸附。
现技术中的低温泵,包括设置在顶端的法兰,与法兰连接的腔体、与腔体下端连接的制冷机,设置在腔体内部的圆盘式气体吸附组件。由于圆盘式气体吸附组件粘结活性炭或其它吸附剂数量较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其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包括腔体,腔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双级制冷机,双级制冷机包括支撑管、一级冷头和二级冷头,一级冷头和二级冷头依次设置在支撑管上,支撑管插入到腔体内,并且一级冷头和二级冷头均位于腔体内,腔体的上部开口,所述腔体内由上向下依次设置有导流组件、冷却组件和隔离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依次减小,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依次套设,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的内壁上设置有活性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依次套设置在一起,并且二级冷头位于第三冷却桶上,二级冷头对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进行降温,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活性炭层,由于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的侧壁的面积较大,从而设置有活性炭层的量较大,从而能够提高吸附效率,同时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分别对外层的热进行隔离,从而在第三冷却桶内的温度更容易控制在较低的温度,进一步通过温度降低提高吸附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冷却桶的内壁上设置有凸棱,凸棱沿着第三冷却桶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活性炭层位于凸棱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棱设置在第三冷却桶的内壁上,由于凸棱形成的第三冷却桶的内壁面积加大,从而进一步提高活性炭层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凸棱形成波浪曲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浪曲线形式的多个凸棱,能够使凸棱上的活性炭层接触气体分子的概率更加接近,从而利用效率相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均为圆柱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均为圆柱形,从而使其周向分布在二级冷头的周向上,温度分布比较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的下部开口,所述第一冷却桶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盖板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的下部开口,通气孔能够使气体进入到各冷却桶内,加快对气体分子的吸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的下部开口均抵接在盖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的上部开设置有流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上部开设的流通孔,使气体分子还能够在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之间进行移动,使难以吸附的分子进入到第三冷却桶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多个呈环状的导流片,多个导流片所呈环形的半径依次递减,导流片依次相套在一起,导流片呈锥形,且导流片的较大开口朝向腔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片呈锥形,使气体在进入到隔离桶内时沿着倾斜方向进入,再反弹到冷却组件上,加快气体的冷凝。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片的下部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表面平行于导流片的中心线,固定板固定在腔体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片的下部设置有的固定板与导流片的中心线重合,减小固定板对气流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活性炭层,由于第一冷却桶、第二冷却桶和第三冷却桶的侧壁的面积较大,从而设置有活性炭层的量较大,从而能够提高吸附效率;
2.通过凸棱设置在第三冷却桶的内壁上,由于凸棱形成的第三冷却桶的内壁面积加大,从而进一步提高活性炭层的面积;
3.通过设置波浪曲线形式的多个凸棱,能够使凸棱上的活性炭层接触气体分子的概率更加接近,从而利用效率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冷却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省略盲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固定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中图2的A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腔体;11、法兰;2、双级制冷机;21、支撑管;22、一级冷头;23、二级冷头;3、盲板;31、凸台一;4、固定装置;41、连接件一;411、滑槽;412、钩部一;413、通孔;42、连接件二;421、钩部二;422、螺柱;43、螺母;44、凸台二;5、隔离桶;51、封闭腔;6、冷却组件;61、第一冷却桶;62、第二冷却桶;63、第三冷却桶;631、凸棱;64、隔温腔;7、盖板;71、通气孔;72、流通孔;8、导流组件;81、导流片;82、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包括腔体1,腔体1为圆柱形空心结构,腔体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双级制冷机2,双级制冷机2插入到腔体1内,且固定在腔体1的下部的端面上,腔体1的上部为开口,并且设置在腔体1上端部的边缘的周向上设置圆环形的法兰11,在法兰11的端面上设置有盲板3,盲板3为圆形,盲板3盖在腔体1的开口位置,使腔体1封闭,盲板3的周向上分布有多个固定装置4,固定装置4卡在法兰11和盲板3上。
参考图2,双级制冷机2包括支撑管21、一级冷头22和二级冷头23,支撑管21为圆柱形,且支撑管21的中心线与腔体1的中心线重合,支撑管21插入到腔体1的内部,一级冷头22和二级冷头23分别位于支撑管21长度方向的两个位置,且二级冷头23位于一级冷头22的上方,二级冷头23的降温大于一级冷头22的降温,在腔体1内设置有隔离桶5,隔离桶5为圆柱形,且隔离桶5的中心线支撑管21的中心线重合,支撑管21插入到隔离桶5中,隔离桶5的底部固定在一级冷头22上,隔离桶5的底部外侧与腔体1的内侧形成封闭腔51,在封闭腔51内通过一级冷头22进行降温,使封闭腔51内的温度80-100K,同时隔离桶5的温度维持在65-100K,使隔离桶5的内侧能够对水分子进行冷凝并对进入到隔离桶5内的气体进行预降温。
参考图2和图3,在隔离桶5内设置有冷却组件6,冷却组件6包括第一冷却桶61、第二冷却桶62和第三冷却桶63,第一冷却桶61、第二冷却桶62和第三冷却桶63均为圆柱形,第一冷却桶61、第二冷却桶62和第三冷却桶63的直径依次减小,并且第一冷却桶61、第二冷却桶62和第三冷却桶63的中心线重合,使第一冷却桶61套在第二冷却桶62上,第二冷却桶62套设置在第三冷却桶63上,并且在第一冷却桶61和第二冷却桶62之间以及第三冷却桶63与第二冷却桶62之间均形成隔温腔64。
参考图3,在第三冷却桶63的内壁上设置有向第三冷却桶63中心凸起的凸棱631,凸棱631沿着第三冷却桶63周向分布有多个,且多个凸棱631形成波浪曲线,使凸棱631的表面平滑过渡,在凸棱631的表面上粘接有活性炭层,活性炭层能够对低温下的氖、氢气体进行吸附。活性炭层均匀粘接,并且在第一冷却桶61和第二冷却桶62的内壁上也均匀粘接活性炭层,在第一冷却桶61的外壁为光滑表面能够减小热量的吸收及对热量的反射。
参考图2和图3,第一冷却桶61、第二冷却桶62和第三冷却桶63的开口均朝下设置,在第一冷却桶61、第二冷却桶62和第三冷却桶63中心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在二级冷头23上,二级冷却头使冷却组件6的最低温度达到25K,从而使第三冷却桶63内的温度能够使氖、氢的吸附效率提高。在第一冷却桶61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7,盖板7上开设有通气孔71,通气孔71在盖板7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气孔71能够使气体进入到第三冷却桶63和隔温腔64内,第二冷却桶62和第三冷却桶63的开口均抵接在盖板7上,使隔温腔64、第三冷却桶63均分成各个腔室。第一冷却桶61、第二冷却桶62和第三冷却桶63的底部均开设有流通孔72,气体在第一冷却桶61、第二冷却桶62和第三冷却桶63之间进行移动并吸收。
参考图4,在腔体1内的上部设置有导流组件8,导流组件8包括多个呈环状的导流片81,多个导流片81所呈环形的半径依次递减,多个导流片81的中心重合,并且多个导流片81依次相套在一起,导流片81的中心与腔体1的中心重合,相邻的两个导流片81之间形成气体流道,导流片81均呈圆锥形,且导流片81的较大开口朝向腔体1。多个导流片81的下部设置有固定板82,固定板82的表面平行于导流片81的中心线,固定板82向腔体1的内壁方向延伸并固定在腔体1上,多个导流片81固定安装在固定板82上。
参考图5,固定装置4包括连接件一41和连接件二42,连接件一41上开设有滑槽411,连接件二42配合安装在滑槽411内,连接件二42为杆状,连接件二42的横截面为矩形,且连接件二42在滑槽411内沿着连接件二42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件二42的一端插入到滑槽411内,另一端一体设置有钩部二421,连接件二42插入到滑槽411内的一端设置有螺柱422,螺柱422与连接件二42一体设置形成,并且在连接件一41上开设有通孔413,通孔413的中心线与沿着螺柱422的中心线重合,在连接件二42插入到滑槽411内时,螺柱422穿过通孔413并螺纹连接有螺母43,在连接件一41上一体设置有钩部一412,钩部一412与钩部二421上下相对设置。
参考1和图6,在盲板3背向法兰11的一面沿着盲板3的边缘方向设置有凸台一31,凸台高于盲板3的上表面,在法兰11背向盲板3的一面边缘设置有凸台二44,凸台二44向下凸出于法兰11的下表面,钩部一412钩在凸台一31处,钩部二421钩在凸台二44外,再通过螺母43使连接件二42向连接件一41运动,从而使钩部一412和钩部二421之间的距离减小,进而完成对盲板3与法兰11的连接。盲板3通过固定装置4固定在腔体1上,盲板3能够在使腔体1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封闭,防止对腔体1内造成污染,同时固定装置4能够在后期与法兰11连接时使用,并且在安装法兰11时,法兰11通过固定装置4安装在法兰11的周向上,对法兰11的制造精度要求低,安装的角度容易调节。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包括腔体(1),腔体(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双级制冷机(2),双级制冷机(2)包括支撑管(21)、一级冷头(22)和二级冷头(23),一级冷头(22)和二级冷头(23)依次设置在支撑管(21)上,支撑管(21)插入到腔体(1)内,并且一级冷头(22)和二级冷头(23)均位于腔体(1)内,腔体(1)的上部开口,所述腔体(1)内由上向下依次设置有导流组件(8)、冷却组件(6)和隔离桶(5),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6)包括第一冷却桶(61)、第二冷却桶(62)和第三冷却桶(63);第一冷却桶(61)、第二冷却桶(62)和第三冷却桶(63)依次减小,第一冷却桶(61)、第二冷却桶(62)和第三冷却桶(63)依次套设,第一冷却桶(61)、第二冷却桶(62)和第三冷却桶(63)的内壁上设置有活性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却桶(63)的内壁上设置有凸棱(631),凸棱(631)沿着第三冷却桶(63)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活性炭层位于凸棱(63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棱(631)形成波浪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桶(61)、第二冷却桶(62)和第三冷却桶(63)均为圆柱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桶(61)、第二冷却桶(62)和第三冷却桶(63)的下部开口,所述第一冷却桶(61)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7),盖板(7)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7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桶(62)和第三冷却桶(63)的下部开口均抵接在盖板(7)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冷却桶(61)、第二冷却桶(62)和第三冷却桶(63)的上部开设置有流通孔(7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8)包括多个呈环状的导流片(81),多个导流片(81)所呈环形的半径依次递减,导流片(81)依次相套在一起,导流片(81)呈锥形,且导流片(81)的较大开口朝向腔体(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81)的下部设置有固定板(82),固定板(82)的表面平行于导流片(81)的中心线,固定板(82)固定在腔体(1)的内壁上。
CN201920142065.8U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 Active CN209458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2065.8U CN209458078U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2065.8U CN209458078U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58078U true CN209458078U (zh) 2019-10-01

Family

ID=68045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42065.8U Active CN209458078U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580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5339A (zh) * 2019-11-25 2020-04-1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一种柱状内置式低温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5339A (zh) * 2019-11-25 2020-04-1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一种柱状内置式低温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47810B (zh) 基于吸附和半导体制冷的小型空气取水装置及其方法
CN106438276B (zh) 低温泵
CN209458078U (zh) 一种高性能低温泵结构
CN105179199B (zh) 一种低温泵
WO2019062037A1 (zh) 一种高吸留极限的低温泵
CN209458079U (zh) 一种低温泵结构
CN104653433A (zh) 一种大型内置式液氦低温泵的吸附结构组件
CN103868294B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压缩机
CN205154537U (zh) 一种提高气体抽气容量的低温泵
CN104006581A (zh) 新型氨制冷冷凝器
CN111120255B (zh) 内置式低温泵
CN106958519B (zh) 低温泵
CN208380781U (zh) 一种低温泵冷凝吸附装置
CN101782058A (zh) 一种嵌入式液氦低温吸附泵
CN209348128U (zh) 一种化工品生产用除湿装置
CN102769991A (zh) 插入式低温冷凝板装置
JP2010196632A (ja) クライオポンプ
CN101468721B (zh) 空间冷屏蔽系统过热蒸汽二次扩压分流机构
CN206192042U (zh) 药剂制冷装置
CN219572724U (zh) 一种空气分离用液氧蒸发冷凝换热设备
CN220793523U (zh) 一种循环式冷水机
CN110608149B (zh) 一种低温泵
CN212202389U (zh) 内置式低温泵
CN112087918A (zh) 一种吹胀式铝均温板的制作方法
CN206310787U (zh) 高温热泵冷热互换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