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51321U - 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51321U CN209451321U CN201822114925.5U CN201822114925U CN209451321U CN 209451321 U CN209451321 U CN 209451321U CN 201822114925 U CN201822114925 U CN 201822114925U CN 209451321 U CN209451321 U CN 2094513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evaporation
- pond
- heat treatment
- desulfurization waste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该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包括对待处理的原水进行预热处理的水池和对所述水池内预热后的所述原水进行蒸发处理的蒸发塔,所述水池中设置有多个换热装置,所述水池设置在所述蒸发塔的下方,所述水池与所述蒸发塔内进出水管道连通,所述蒸发塔由上至下设置有多层,每层中设置有对原水进行蒸发处理的多个蒸发单元,所述蒸发单元通过布设在所述蒸发塔内的管道与所述水池连通,所述蒸发塔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其对应的蒸发单元相连通,所述蒸发塔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内设置有散热装置。本申请解决了现有脱硫废水处理设备蒸发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厂废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短缺的加剧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废水处理在火力发电厂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火电厂的废水回收具有节水和环保双重效益,通过废水的回收,实现废水资源化,已经成为火电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节约用水,国家相继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全民节水行动计划。从经济运行和保护水环境出发,节约发电水耗,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现火电厂节水减排,最终实现废水零排放意义重大。
脱硫废水作为电厂的末端废水,其成分复杂、悬浮物含量高、硬度大、氯离子含量高、水质呈弱酸性,处理难度大,是实现废水零排放的难点。目前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一般采用“预处理+减量化浓缩+结晶固化”技术路线。预处理是目前零排放技术的基础,通过投加石灰乳、碳酸钠、絮凝剂等药剂,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硬度离子及悬浮物等,确保系统运行过程中不产生无机盐垢类;减量化浓缩是零排放技术的关键和核心,也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结晶固化主要是通过蒸发结晶,彻底将脱硫废水中的溶解性固体截留在蒸发残液中,最终以晶体盐的形式析出。
目前,脱硫废水浓缩减量技术有:蒸发池、多效蒸发、MVR、膜法及烟道喷雾蒸发等。简要介绍如下:
(1)蒸发池,采用自然蒸发,其处理效率取决于蒸发池的废水水量,处理废水成本低,但需要做防渗处理,否则造成附近土壤及地下水体污染。处理水量大时,所需土地面积增加,处理成本也随之增加,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总量少的含盐废水。为提高蒸发池的蒸发速率,减少其占地面积,有人提出采用机械雾化蒸发,利用高速旋转的扇叶或高压喷嘴将废水雾化成细小的液滴,通过与空气对流进行蒸发,但存在液滴的风吹损失,造成周边环境的盐污染。
(2)多效蒸发技术:一般采用软化预处理+多效蒸发+蒸发结晶工艺路线,软化预处理去除硬度离子、重金属离子、悬浮物等之后,进入到多效蒸发浓缩装置进行减量,最后结晶分盐或产出杂盐,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在多效蒸发装置中,由新鲜蒸汽加热第一效产生的二次蒸汽不进入冷凝器,而是进入操作压力较低的第二效换热器,作为第二效的加热介质,得以再次利用。这样新鲜蒸汽消耗能够有效降低约50%,重复利用此原理,可进一步降低新鲜蒸汽消耗。该技术存在蒸发设备易结垢问题,且在蒸发前需要增加软化预处理,因此消耗了大量药剂,运行费用高。
(3)MVR技术:是将从蒸发器出来的二次蒸汽经压缩机绝热压缩后送入蒸发器的加热室,二次蒸汽经压缩后温度升高,在加热室内冷凝释放热量,使料液吸收热量汽化再产生二次蒸汽经分离后进入压缩机,循环往复,蒸汽就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热效率。该技术特点是节省蒸汽,只在开工时使用少量的新鲜蒸汽。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少,但运行过程中消耗大量高品位电能,并且蒸发设备及压缩机投资较高,同时维护费用较高。因此该技术适用于不生产蒸汽的场合,而电厂有大量的低品位的蒸汽能源,故在燃煤电厂经济上不适用,不推荐在燃煤电厂使用。
(4)膜法技术:典型工艺流程为石灰软化预处理+过滤+离子交换+高效反渗透。该技术同样要求脱硫废水首先经过完善的预处理,去除悬浮物、硬度、有机物、硅、微量重金属等。目前,燃煤电厂脱硫废水膜浓缩环节中的技术方案包括特殊流道反渗透技术、碟管式反渗透技术、正渗透技术以及高效反渗透技术等。该技术对进水水质要求高,必须对废水进行完善的软化处理,预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药剂,且膜的运行成本比较昂贵,运行控制复杂,药剂需要随时调整,否则容易造成膜的污堵,且常用的碟管式反渗透和高效反渗透存在日常维护难度较大,并且工程造价偏高,清洗维护周期长等问题。
(5)烟道喷雾蒸发技术:烟道喷雾蒸发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烟道直接喷雾蒸发和旁路烟道喷雾蒸发技术。
烟道直接喷雾蒸发是将电厂废水送至除尘器前烟道内,经双流体喷嘴雾化,利用烟道内高温烟气将废水蒸发,废水中不溶物、无机盐等由除尘器捕捉收集,并且以干灰的形式排出电厂,从而达到不排放废水的目的。该工艺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在电厂已有实际应用。但存在烟道内积灰严重、喷头易堵塞、雾化效果差等问题,导致不能够长周期稳定运行,且容易造成电除尘低温腐蚀,影响机组正常运行。总之,该技术目前还不成熟,仍需对喷嘴堵塞及积灰等问题进一步的研究解决。
旁路烟道蒸发技术是考虑不影响电厂发电机组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利用锅炉空预器前的高温烟气作为脱硫废水蒸发的热源,将高温烟气引入旁路烟道中,与雾化的脱硫废水进行充分直接接触换热,从而实现脱硫废水的完全蒸发。旁路烟道烟气出口接入除尘器入口烟道,所得固体颗粒混入烟气中,随着烟气中的粉尘一起被收集,以底灰的形式从除尘器灰斗排出。该技术已实现工业化应用,能够长周期稳定运行,但适用于废水量较小的情况,因此建议喷入旁路烟道前先进行浓缩处理,降低对电厂锅炉运行效率的影响。
因此,现阶段的脱硫废水处理,尤其是电厂废水零排放工艺急需克服加热设备结垢问题以及蒸发设备蒸发效率低、运行成本费用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以解决现有脱硫废水处理设备的蒸发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包括:对待处理的原水进行预热处理的水池和对所述水池内预热后的所述原水进行蒸发处理的蒸发塔,所述水池中设置有多个换热装置,所述水池设置在所述蒸发塔的下方,所述水池与所述蒸发塔内的进出水管道连通,所述蒸发塔由上至下设置有多层,每层中设置有对原水进行蒸发处理的多个蒸发单元,所述蒸发单元通过布设在所述蒸发塔内的管道与所述水池连通,所述蒸发塔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其对应的蒸发单元相连通,所述蒸发塔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内设置有散热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塔的内部中心位置设有矩形通道,所述通道的顶部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多个所述蒸发单元分层布设于所述通道与所述蒸发塔的内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每层设置有多个所述蒸发单元,每层的所述蒸发单元沿所述通道的外侧均匀排布,多层的所述蒸发单元与所述通道之间呈枝杈状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单元的底部内壁向所述通道一侧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单元包括第一进水管道、第一出水管道和布水装置,所述布水装置包括均匀布设的多个喷嘴,所述第一进水管道与所述布水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单元还包括除雾装置,所述除雾装置设置在所述布水装置与所述通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水池包括预热区、沉淀区、与所述预热区连通的第二进水管道和与所述沉淀区连通的第二出水管道,所述预热区与所述沉淀区之间通过隔板进行隔离,所述水池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预热区连通的进水口,所述水池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沉淀区连通的外排口,所述预热区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循环水泵,所述第二进水管道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循环水泵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道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进水管道连通,将原水通入所述蒸发单元内,所述第二出水管道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出水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沉淀区连通,将回水通入所述沉淀区内。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风扇、电机和减速机,所述风扇的转轴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减速机设置在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扇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可调控开合度的百叶窗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新型蒸发浓缩系统还包括对所述水池的沉淀区中浓水的浓度进行检测的电导率仪,所述电导率仪包括电导率仪主机和测量电极,所述电导率仪主机设置在所述水池的外部,所述电导率仪的测量电极伸入到所述沉淀区内。
在本申请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将待处理的脱硫废水经过预热区中的换热装置进行预热后,通过循环水泵将原水泵入蒸发塔的各蒸发单元中进行喷淋蒸发处理,蒸发后的二次蒸汽通过出风口排出到蒸发塔外部,浓缩液回流入沉淀区中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区的上清液溢流到预热区内重新进行喷淋蒸发处理,对脱硫废水进行处理的整个过程都采用外部自然冷风和电厂的低品质余热,系统不存在设备节后停机的隐患,达到了保证较高蒸发效率的同时节省设备运行成本的目的,整个脱硫废水的蒸发浓缩系统结构简单、布置紧凑,保证了设备长周期高效稳定的运行,进而解决了现有脱硫废水处理设备的蒸发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的正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中蒸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该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包括水池2和蒸发塔1,水池2中设置有多个换热装置4,水池2设置在蒸发塔1的下方,蒸发塔1的内部由上至下设置有多层,每层中设置有对原水进行蒸发处理的多个蒸发单元 7,蒸发单元7通过布设在蒸发塔1内的管道与水池2连通,蒸发塔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口701,进风口701与其对应的蒸发单元7相连通,蒸发塔 1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11,出风口11内设置有散热装置10。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塔1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长方体结构,蒸发塔1的高度为9m,蒸发塔1的内部的层数为八层,每层的高度为1m,每层上设置的蒸发单元7的数量为六个,蒸发塔1内由上至下的蒸发单元7的数量为四十八个。
如图3所示,进风口701处安装有可调控开合度的百叶窗结构,通过调节百叶窗上叶片的开合角度,可控制外部冷空气的进风量,进而控制蒸发效率。
如图1所述,蒸发塔1的内部中心位置沿竖直方向设有空心通道15,通道15的顶部与出风口11连通,每层上的多个蒸发单元7设置于通道15与蒸发塔1的内壁之间,并沿通道15的外侧均匀排布,多层的蒸发单元7与通道 15之间呈枝杈状分布。多个蒸发单元7的设置以及各蒸发单元7在蒸发塔1 内的布设方式,保证蒸发塔1具有良好的蒸发效率。
如图如图1、图3所示,蒸发单元7的底部内壁向通道15一侧倾斜设置,喷淋蒸发后各蒸发单元7中的回水沿底部内壁回流入沉淀区14中,保证回水的充分回流。
如图3所示,蒸发单元7包括第一进水管道702、第一出水管道705、布水装置703和除雾装置704,布水装置703包括多个喷嘴,多个喷嘴在竖直方向上均匀排布,除雾装置704设置在布水装置703与通道15之间,第一进水管道702与布水装置703连接。布水装置703通过多个喷嘴将预热后的原水以雾滴状喷出,大量的雾滴状原水与进风口701中通入的冷空气充分接触,并发生接触传热,同时部分带有热量的废水发生蒸发传热,将潜热释放到空气中,实现了预热的废水与冷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废水得以部分蒸发,经过换热后的热空气处于饱和状态,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若直接排放,在阴雨天气或者冬季会出现蒸发塔1冒白烟的现象,造成视觉污染,所以带有二次蒸汽的饱和湿空气经除雾装置704去除大颗粒雾滴,实现了气液的分离,最后经出风口11 排入大气,实现了脱硫废水的一次蒸发浓缩处理。喷淋蒸发后的回水经第一出水管道705回流至水池2的沉淀区14中,回水不断增加,当沉淀区14的液位高于隔板12的高度时,沉淀区14内的上清液流至水池2的预热区13中进行重新预热和蒸发处理。
具体的,如图1所示,散热装置10包括风扇、电机和减速机,风扇的转轴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减速机设置在电机与所述风扇之间。散热装置 10开启时,外部冷空气经各蒸发单元7的进风口701进入到蒸发单元7内,预热后的原水经布水装置703喷出,瞬间与冷空气完成快速换热,从而实现原水的蒸发。
如图1至3所示,水池2包括预热区13、沉淀区14、与预热区13连通的第二进水管道6和与沉淀区14连通的第二出水管道8,预热区13与沉淀区14 之间通过隔板12进行隔离,水池2的上部设置有与预热区13连通的进水口3,水池2的下部设置有与沉淀区14连通的外排口9,预热区13的上部设置有四个循环水泵5,第二进水管道6的一端与对应的循环水泵5连接,第二进水管道6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进水管道702连通,将原水通入蒸发单元7内,第二出水管道8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出水管道705连通,第二出水管道8的另一端与沉淀区14连通,将回水通入沉淀区14内。通过控制循环水泵5和散热装置10的启停,实现循环水和外部冷空气的循环流动接触,达到将一定量脱硫废水蒸发浓缩减量的目的。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进水管道的数量为四路,分别与四个循环水泵5连接,四个循环水泵5的流量均为300t/h,每个循环水泵5为蒸发塔1中两层(共十二个蒸发单元7)提供原水,第一进水管道的数量为四十八路,对应与四十八个蒸发单元7中的布水装置703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水池2的外部设置有电导率仪,电导率仪的测量电极伸入到所述水池2的沉淀区14内,通过电导率仪对水池2的沉淀区14 中浓水的浓度进行测量,当水池2的沉淀区14中浓水的电导值大于预设阈值 (可按浓缩倍率自行设定)时,开启外排口9,将沉淀区14中的浓水排出,进入到下一级废水浓缩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该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对废水进行蒸发浓缩的步骤为:
步骤S1:原水(经过预处理的脱硫废水)通过进水口3进入水池2中,利用电厂低品位余热和多个换热装置4对原水进行预热,预热温度达到50℃后依次经循环水泵5、第二进水管道6和第一进水管道702提升至各蒸发单元 7的布水装置703中,并通过布水装置703中的喷嘴将预热后的原水均匀喷出;
步骤S2:开启散热装置10,外部冷空气通过与蒸发单元7连通的进风口 701进入到蒸发单元7的内部,并与喷嘴喷出的预热后的原水实现快速换热蒸发,经过换热后的热空气处于饱和状态,含有大量的水蒸汽,经除雾装置704 去除大颗粒雾滴后经出风口11排入大气;
步骤S3:蒸发后部分回水依次经第一出水管道705和第二出水管道8自流至水池2的沉淀区14中,随着回水量的增多,沉淀区14中上清液溢流至水池2的预热区13中进行再次预热;随着沉淀区14的回水浓度越来越高,利用电导率仪测量沉淀区14中浓水的浓度,若电导值达到预设阈值,则打开外排口9,通过水泵将沉淀区14中的浓水全部抽出进入下级废水处理系统处理;
步骤S4:定期对蒸发单元7内的除雾装置704进行反冲洗,以保证其稳定高效的除雾效果,反冲洗水依次经第一出水管道705和第二出水管道8自流至水池2的沉淀区14中进行沉淀处理;
步骤S5:若水池2中预热区13的液位低于最低液位时,通过进水口3 向预热区13内补充原水,重复以上操作,实现脱硫废水的循环蒸发浓缩处理。
本申请的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经过预处理的脱硫废水经过水池2中换热装置4的预热后,通过循环水泵5、第二进水管道6、第一进水管道702和布水装置703进入蒸发单元7中蒸发,蒸发后回水依次经第一出水管道705和第二出水管道8自流至水池2的沉淀区14中进行沉淀,沉淀区14中的上清液溢流至预热区13进行重新预热后循环至蒸发单元7中再次进行蒸发浓缩处理,沉淀区14中底部浓水经水泵抽出后进入下级废水处理系统处理。整个系统外观美观,整体性强,蒸发塔1的内部结构布置紧凑,蒸发单元7以模块化形式设置,方便拆卸和安装。本申请利用自然冷风和低品位余热对脱硫废水进行蒸发浓缩处理,节省能源,系统运行成本低;设备不存在结垢停机风险,大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系统能够长周期稳定运行,而且蒸发过程稳定高效,实现了脱硫废水的浓缩减量化。本申请运行稳定、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待处理的原水进行预热处理的水池(2)和对所述水池(2)内预热后的所述原水进行蒸发处理的蒸发塔(1),所述水池(2)中设置有多个换热装置(4),所述水池(2)设置在所述蒸发塔(1)的下方,所述水池(2)与所述蒸发塔(1)内的进出水管道连通,所述蒸发塔(1)由上至下设置有多层,每层中设置有对原水进行蒸发处理的多个蒸发单元(7),所述蒸发单元(7)通过布设在所述蒸发塔(1)内的管道与所述水池(2)连通,所述蒸发塔(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口(701),所述进风口(701)与其对应的蒸发单元(7)相连通,所述蒸发塔(1)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11),所述出风口(11)内设置有散热装置(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塔(1)的内部中心位置设有矩形通道(15),所述通道(15)的顶部与所述出风口(11)连通,多个所述蒸发单元(7)分层布设于所述通道(15)与所述蒸发塔(1)的内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层设置有多个所述蒸发单元(7),每层的所述蒸发单元(7)沿所述通道(15)的外侧均匀排布,多层的所述蒸发单元(7)与所述通道(15)之间呈枝杈状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单元(7)的底部内壁向所述通道(15)一侧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单元(7)包括第一进水管道(702)、第一出水管道(705)和布水装置(703),所述布水装置(703)包括均匀布设的多个喷嘴,所述第一进水管道(702)与所述布水装置(70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单元(7)还包括除雾装置(704),所述除雾装置(704)设置在所述布水装置(703)与所述通道(1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2)包括预热区(13)、沉淀区(14)、与所述预热区(13)连通的第二进水管道(6)和与所述沉淀区(14)连通的第二出水管道(8),所述预热区(13)与所述沉淀区(14)之间通过隔板(12)进行隔离,所述水池(2)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预热区(13)连通的进水口(3),所述水池(2)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沉淀区(14)连通的外排口(9),所述预热区(13)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循环水泵(5),所述第二进水管道(6)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循环水泵(5)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道(6)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进水管道(702)连通,将原水通入所述蒸发单元(7)内,所述第二出水管道(8)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出水管道(705)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道(8)的另一端与所述沉淀区(14)连通,将回水通入所述沉淀区(14)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10)包括风扇、电机和减速机,所述风扇的转轴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减速机设置在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扇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701)处设置有可调控开合度的百叶窗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蒸发浓缩系统还包括对所述水池(2)的沉淀区(14)中浓水的浓度进行检测的电导率仪,所述电导率仪包括电导率仪主机和测量电极,所述电导率仪主机设置在所述水池(2)的外部,所述电导率仪的测量电极伸入到所述沉淀区(14)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14925.5U CN209451321U (zh) | 2018-12-17 | 2018-12-17 | 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14925.5U CN209451321U (zh) | 2018-12-17 | 2018-12-17 | 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51321U true CN209451321U (zh) | 2019-10-01 |
Family
ID=68040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114925.5U Active CN209451321U (zh) | 2018-12-17 | 2018-12-17 | 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51321U (zh) |
-
2018
- 2018-12-17 CN CN201822114925.5U patent/CN2094513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85198B (zh) | 高效经济火电厂末端脱硫废水软化、蒸发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3982903B (zh) | 一种利用烟气余热处理末端废水的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7792909B (zh) | 一种利用烟气余热浓缩脱硫废水的浓液干燥系统 | |
CN203715317U (zh) | 一种高盐水低温循环蒸发结晶装置 | |
CN109607907A (zh) | 一种脱硫废水多热源耦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105776706B (zh) | 一种烟道多级蒸发处理脱硫废水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7954560A (zh) | 蒸汽再压缩蒸发浓缩联合烟道喷雾技术处理废水的工艺 | |
CN203741071U (zh) | 蒸发浓缩设备 | |
CN208599198U (zh) | 新型工业蒸发塔 | |
CN107337245A (zh) | 一种利用烟气余热浓缩脱硫废水的喷雾系统 | |
CN112239242B (zh) | 一种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5036223A (zh) |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3657122A (zh) | 一种六效蒸发装置 | |
CN107777820A (zh) | 将空冷岛乏汽余热用于火力发电厂废水零排放处理的工艺 | |
CN108970368A (zh) | 一种零水耗湿法脱硫装置及其脱硫工艺 | |
CN203591603U (zh) | 一种六效蒸发装置 | |
CN113501612A (zh) | 一种节能环保型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 |
CN210559480U (zh) | 基于低温喷淋脱硫的废水蒸发浓缩装置 | |
CN207933087U (zh) |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及脱硫废水蒸发系统 | |
CN203737036U (zh) | 一种协同增强pm2.5脱除和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装置 | |
CN205590492U (zh) | 一种烟道多级蒸发处理脱硫废水的装置 | |
CN209451321U (zh) | 利用余热处理脱硫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 | |
CN108126507A (zh) | 用于湿法脱硫的水处理工艺系统及方法 | |
CN209383589U (zh) | 一种脱硫废水多热源耦合处理系统 | |
CN108159868B (zh) | 一种脱硫废水与烟囱白烟羽协同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