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27894U - 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及储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及储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27894U
CN209427894U CN201821971978.2U CN201821971978U CN209427894U CN 209427894 U CN209427894 U CN 209427894U CN 201821971978 U CN201821971978 U CN 201821971978U CN 209427894 U CN209427894 U CN 2094278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wire
card line
lock
spring
roll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719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jun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719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278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278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278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设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及储能设备,具体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包括卷轮模组和卡线机构,所述卷轮模组包括卷轮,所述卡线机构包括锁扣和第一弹簧;信号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卷轮连接,且所述信号线以其第一端为起始点缠绕在所述卷轮上,所述信号线的第二端为自由端,所述卡线机构能够与所述信号线抵接以限制所述信号线的卷绕动作。本实用新型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及储能设备通过卡线机构的作用实现了信号线的随拉随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及储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及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储能器包括蓄电池等储能组件,是一种电能储存设备。储能器经常会应用在太阳能发电领域中,以将太阳能芯片转化的电能进行储存后使用。目前小型户外太阳能储能器上通常只设置有USB等形式的接口,无额外的USB线等信号接线,所以用户需要自带USB线等信号线才能使用储能器进行充电等作业。
USB线等信号线作为储能器或电源与用户连接常用的构件,其一般是通过人工随意收纳进行储存放置,不仅收纳繁琐、占用空间大且再次使用是也不方便拉伸。针对USB线等信号线的收纳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自动卷收USB线等信号线的卷轮模组,卷轮模组上的卷轮配合发条弹簧,可以实现信号线的自动卷收,其收纳和拉伸方便,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自动卷收信号线的卷轮模组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其仅可实现自动卷收,无法根据实际需用长度进行随拉随停,在具体使用时,信号线的自由端外力较小的情况下,信号线就会被卷收到卷轮上,导致用户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卷轮模组上的USB等信号线不能随拉随停导致信号线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储能器电能输出时只能依靠用户自带USB等信号线,且卷轮模组上的USB等信号线不能随拉随停导致信号线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用于安装信号线,所述卡线装置包括卷轮模组以及卡线机构,所述卷轮模组包括卷轮,所述卡线机构包括锁扣和第一弹簧;
所述信号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卷轮连接,且所述信号线以其第一端为起始点缠绕在所述卷轮上,所述信号线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所述锁扣的第一端能够与信号线接触,所述锁扣的第二端为外力操作端;所述第一弹簧抵压所述锁扣,使所述锁扣的第一端将所述信号线压紧,以限制所述信号线的卷绕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卡线装置还包括卡线壳体,所述卡线壳体上设置有信号线通孔,所述信号线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信号线通孔裸露在所述卡线壳体外;
所述锁扣铰接在所述卡线壳体上,所述第一弹簧抵压所述锁扣,使所述锁扣的第一端将所述信号线压紧在所述卡线壳体上,以限制信号线的卷绕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卡线壳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卡线壳体对应开口位置设置有重叠的外对合段和内对合段,所述外对合段和内对合段之间预留有间隔空隙,所述间隔空隙与所述开口连通;
所述信号线通孔包括开口以及间隔空隙,所述外对合段上设置有锁扣孔,所述锁扣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锁扣孔设置在所述间隔空隙内,所述信号线穿设在锁扣第一端与所述内对合段之间,且所述锁扣的第一端能够将信号线压紧在所述内对合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锁扣对应所述第一弹簧设置有第一弹簧导向柱,所述第一弹簧靠近所述锁扣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弹簧导向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卡线壳体上还设置有锁扣挡块,所述锁扣挡块用于限制所述锁扣的第一端背离所述信号线的移动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卡线装置还包括解锁按钮,所述解锁按钮与所述锁扣的第二端连接,通过所述解锁按钮能够向锁扣的第二端施加外力,以推动锁扣第一端远离所述信号线。
进一步地,所述解锁按钮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面,所述锁扣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接触且以凸轮形式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卡线装置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解锁按钮接触,所述第二弹簧能够使所述解锁按钮自动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解锁按钮上设置有第二弹簧导向柱,所述第二弹簧靠近所述解锁按钮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弹簧导向柱上。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与太阳能芯片连接,所述储能设备设置有至少一个上述所述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包括卷轮模组和卡线机构,所述卷轮模组包括卷轮,所述卡线机构包括锁扣和第一弹簧。本实用新型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的信号线缠绕在卷轮上,根据实际需用长度将信号线的自由端向外拉伸到位后,可通过卡线机构与信号线抵接接触;而后信号线在卡线机构摩擦力的作用下,信号线不会被卷轮卷绕收起,也即信号线可以维持需用长度。本实用新型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通过卡线机构的作用实现了信号线的随拉随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设备设置有上述所述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相比现有技术,首先,其具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的有益效果;其次,在储能设备上设置了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用户在使用储能设备的电能时,可以直接采用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的信号线,不需要自己额外携带,方便了用户利用储能设备的充电,且避免了用户遗忘信号线,导致无法充电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卡线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的解锁按钮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解锁按钮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的解锁按钮与卡线机构的配合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三组组合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储能器安装有三个解锁按钮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储能器安装一个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的外部示意图。
图标:1-卷轮模组;11-卷轮;12-下壳;13-上壳;14-内对合段;15-外对合段;2-信号线;21-充电头;3-卡线机构;31-锁扣;311-锁扣的第一端;312-锁扣的第二端;313-第二接触面;32-转轴;33-锁扣挡块;34-第一弹簧;35-第一弹簧导向柱;36-第一弹簧安装槽;4-解锁按钮;41-第一接触面;42-按压段;43-工作段;44-复位段;5-第二弹簧;51-第二弹簧固定盖;52-第二弹簧导向柱;6-储能器;61-外壳;62-解锁按钮安装孔;63-充电头安装槽;7-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使用新型中所述的信号线2是具有充电功能和/或信号传输功能的线,其可以是USB插口的USB线等。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用于安装信号线。具体的卡线装置包括卷轮模组1以及卡线机构3,卷轮模组1包括卷轮11。信号线2收纳在卷轮11上,具体的,信号线2的第一端与卷轮11连接,且信号线2以其第一端为起始点缠绕在卷轮11上,信号线2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卡线机构3能够与所述信号线2抵接以限制所述信号线2的卷绕动作。其中,卷轮模组1的卷轮11可配合发条弹簧以使卷轮11自动缠绕信号线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卡线装置还包括卡线壳体,具体的卡线壳体包括下壳12和上壳13。下壳12和上壳13分别转动连接在卷轮11轴向的两端,且,下壳12和上壳13可对接连接,以形成信号线2的缠绕空隙。可以理解的是,下壳12和上壳13可促使信号线2缠绕在下壳12和上壳13之间,从而防止信号线2从卷轮11轴向的两端滑落。
同时,为了方便信号线2自由端的定向穿出以及信号线2与卡线机构3的抵接,所述下壳12或上壳13上设置有信号线通孔,信号线2的第二端穿过信号线通孔裸露在卡线壳体外,卡线机构3与信号线通孔设置在同一壳体上,以使得卡线机构3能够配合卡线壳体将信号线2压紧,从而限制信号线2的卷绕动作。
图1中示意性的展示了下壳12设置信号线通孔的形式,相应的卡线机构3设置在下壳12上。信号线通孔可以如图5所示,下壳12呈大致圆形,其上设置有开口,下壳12对应开口两端设置有重叠的外对合段15和内对合段14,且开口两侧的外对合段15和内对合段14沿壳体的径向间隔设置,信号线2的第二端从开口位置穿出后,经过外对合段15和内对合段14形成的间隔空隙后裸露在下壳12外,也即下壳12的开口以及对合段的间隔空隙作为信号线通孔。其中,外对合段15和内对合段14优选与下壳是一体构造。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形式的信号线通孔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信号线2拉出或收起时可在间隔空隙的作用下定向滑动,方便了信号线2的缠绕或拉出。同时信号线2在外对合段15和内对合段14之间的间隔空隙不会发生变化,所以无论是信号线2的那一部分穿在该间隔空隙内,卡线机构3与间隔空隙内的信号线2的相对位置都是确定的,方便了卡线机构3与信号线2的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卡线壳体不限于上述的下壳12和上壳13的形式,例如采用卷轮11放置在整体一个壳体内的形式,卷轮11的两端分别与整体壳体的两端转动连接,其效果与下壳12和上壳13的形式相同;具体卡线壳体的形状也不限于大致圆形,其也可根据需要做适应性改进。
为了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以下壳12上设置卡线机构3为例,对卡线机构3的一种具体结构说明。
参考附图1或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的卡线机构3包括锁扣31和第一弹簧34。锁扣31铰接在下壳12上,锁扣31能够以其铰接位置转动,锁扣的第一端311能够与信号线2接触,锁扣的第二端312为外力操作端;具体可采用转轴32铰接的形式,下壳12上安装有转轴32,锁扣31靠近第一端预留有中心孔,转轴32穿设在中心孔内,以实现锁扣31的铰接转动。第一弹簧34的作用是推动锁扣31以其铰接位置转动,以使锁扣的第一端311将信号线2压紧在下壳12上。具体第一弹簧34的固定,可以是在下壳12外侧设置第一弹簧安装槽36,第一弹簧34设置在第一弹簧安装槽36内。
参照图5所示,锁扣31优选固定在外对合段15上,也即转轴32与外对合段15固定连接,外对合段15上设置有锁扣孔,锁扣的第一端311穿过锁扣孔设置在对合段的间隔空隙内。具体信号线2穿过时,信号线2穿设在锁扣的第一端311与所述内对合段14之间,且所述锁扣的第一端与内对合段14的最小距离不大于信号线2的厚度(信号线2厚度指的是信号线2沿外对合段15到内对合段14方向的距离),以使锁扣的第一端311能够将信号线2压紧在所述内对合段14上。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对合段内的信号线2与内对合段14的相对位置固定,锁扣的第一端311设置在对合段的间隔空隙内,所以无论信号线哪一部分处于对合段间隔空隙内,锁扣的第一端311与信号线2的相对关系也是确定的,方便了锁扣的第一端311抵接信号线2。
参考附图1,所述下壳12外侧固定有锁扣挡块33,锁扣挡块33的作用是限制所述锁扣的第二端312的位移,由于锁扣31是一体结构,且其转动时,锁扣的第一端311和第二端相对于转轴32是同步运动,所以通过限制锁扣的第二端312的位移可相应限制锁扣的第一端311背离信号线2的移动距离。可以理解的是,锁扣挡块33使得锁扣的第一端311的转动在一定范围内,即确保了锁扣的第一端311可以抵接压紧信号线2,使信号线2随拉随停,也可以使锁扣的第一端311与信号线2分离,以使信号线2被卷轮11自动卷收;同时又使得锁扣31不至于旋转过大,避免锁扣31复位困难或第一弹簧34脱离等情况的发生。
针对锁扣挡块33的形式,第一弹簧安装槽36可以设置在所述锁扣挡块33上。第一弹簧安装槽36是面向锁扣31开口的槽孔,所述第一弹簧34被压缩安装在第一弹簧安装槽36内,且其一端与锁扣31接触。在第一弹簧34的弹力作用下,锁扣的第一端311会靠近信号线2转动(图1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此时,锁扣的第一端311可将信号线2挤压在内对合段14上,在锁扣31与内对合段14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信号线2不能被卷轮11继续收纳,从而可让信号线2停留在任意位置。在向锁扣31施加外力时(外力的方向应当是图1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施加位置应当是锁扣的第二端312),在外力的作用下,锁扣的第一端311背离信号线2转动(图1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此时,第一弹簧34被压缩,锁扣的第一端311脱离信号线2,信号线2可在卷轮11的作用下继续收纳。
其中,为了确保第一弹簧34与锁扣31接触的稳定性,所述锁扣31对应第一弹簧34设置有第一弹簧导向柱35,第一弹簧34靠近锁扣31的一端套设在第一弹簧导向柱35上。具体安装时,先将第一弹簧34套设在第一弹簧导向柱35上,而后将第一弹簧34压缩装入第一弹簧安装槽36内。
锁扣的第一端311与信号线2接触的端面可定义为摩擦面,为了加强锁扣31第二端与信号线2的固定作用,所述摩擦面可设置凸点等提高摩擦系数的构造。
参见图3或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卡线装置还包括解锁按钮4,解锁按钮4与锁扣31连接,且能够通过所述解锁按钮4向锁扣的第二端312施加外力,以推动锁扣的第一端311远离所述信号线2。也即,解锁按钮4用于向锁扣31施加外力,使锁扣31能够远离信号线2,以使信号线2不再受锁扣31摩擦力的作用,方便信号线2被卷轮模组1自动卷收。
参照图5,解锁按钮4和锁扣31可采用凸轮形式相配合,具体的,解锁按钮4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面41,锁扣31上设置有第二接触面313,第一接触面41与第二接触面313接触并以凸轮形式配合。其中,所述的凸轮形式指的是凸轮原理的驱动方式,其是以第一接触面41和第二接触面313的曲线轮廓的变化以在两者的相对运动中促使被动件(该实施例中被动件是锁扣的第二端312)动作。
为了实现解锁按钮4的自动复位,参加图3或4所示,卡线装置还包括第二弹簧5,第二弹簧5与解锁按钮4接触,第二弹簧5能够使解锁按钮4自动复位。
具体的在实际安装时,第二弹簧5和解锁按钮4应当配合支撑机构,例如图3或4所示,在本实施例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应用在储能器6中时,解锁按钮4和第二弹簧5的支撑机构可借助于储能器6的外壳61,如图3所示,储能器6的外壳61的内壁固定有第二弹簧固定盖51,第二弹簧固定盖51呈阶梯型,第二弹簧固定盖51靠近外壳61的阶梯面与外壳61固定连接,第二弹簧固定盖51远离外壳61的阶梯面用于固定第二弹簧5的第一端;储能器6外壳61上设置有解锁按钮安装孔62,解锁按钮4包括按压段42、工作段43以及连接两者的复位段44,其中按压段42穿设在解锁按钮安装孔62内、工作段43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面41,复位段44与第二弹簧固定盖51远离外壳61的阶梯面平行间隔设置,第二弹簧5的第二端与复位段44接触。
为了保证第二弹簧5与解锁按钮4接触的稳定性,解锁按钮4的复位段44上设置有第二弹簧导向柱52,第二弹簧5靠近解锁按钮4的一端套设在第二弹簧导向柱52上。
解锁按钮与卡线击机构的动作过程为:向解锁按钮4的按压段42的外部端面施加外力,使解锁按钮4的按压段沿解锁按钮安装孔62向外壳61内部移动,此时第二弹簧5被压缩,同时,第一接触面41将力传递给第二接触面313,从而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二接触面313带动锁扣31压缩第一弹簧34,锁扣的第一端311远离信号线2转动(图1所述的逆时针方向或图5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此时锁扣的第一端311的摩擦面与信号线2脱离,信号线2在卷轮模组1的作用下收纳;当作用在解锁按钮4的外力撤除时,锁扣31在第一弹簧34的作用下转动(图1所示的顺时针或图5所示的逆时针方向),以使锁扣31第一端的摩擦面将信号线2挤压并产生摩擦力,实现信号线2的随拉随停,与此同时,解锁按钮4在第二弹簧5的作用下复位。
本实施例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的信号线2的第二端(自由端)连接有充电头21,以方便用户将充电设备等与信号线2连接。本实施例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集成在储能器6上时,卷轮模组1以及卡线机构3设置在储能器6的外壳61内;所述储能器6的外壳61上设置有充电头安装槽63,充电头21能够安装在在所述充电头安装槽63内。
同时,本实施例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可以多组组合使用,在组合使用时,可将多个卷轮模组1依次排列并可安装到同一固定支架7上,如图6示意性的展示了3个卷轮模组依次设置集成到同一支架上。图7所示的是针对3个卷轮模组,储能器6的外壳61上相应设置3组解锁按钮4以及相应配件的形式,其中,第二弹簧固定盖51可以采用一块整体的形式。可以理解的是,多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可以使得储能器6引出多根信号线2,而多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的卷轮模组集成到同一固定支架7上,具体安装时,可将多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先安装到固定支架7上,再将固定支架7固定在储能器6的外壳61上,安装方便、快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的信号线2缠绕在卷轮11上,将信号线2的自由端向外拉伸至需用长度后,可通过卡线机构3与信号线2抵接接触,信号线2在卡线机构3摩擦力的作用下,信号线2不会被卷轮11卷绕收起,也即信号线2可以维持需用长度。本实用新型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通过卡线机构3的作用实现了信号线2的随拉随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设备,储能设备可以是储能器6,储能器6上设置有实施例一提供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
其中,所述储能器6可以是与太阳能芯片连接的太阳能储能器,储能器6优选为与太阳能芯片分体的结构,以方便储能器6和太阳能芯片的运输。具体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与储能器6的安装通过实施例一的描述可以清楚的获知,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储能设备现有技术,首先,其具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的有益效果;其次,在储能设备上设置了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用户在使用储能设备的电能时,可以直接采用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的信号线2,不需要自己额外携带,方便了用户对储能设备电能的使用,且避免了用户遗忘信号线,导致无法充电情况的发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用于安装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装置包括卷轮模组以及卡线机构,所述卷轮模组包括卷轮,所述卡线机构包括锁扣和第一弹簧;
所述信号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卷轮连接,且所述信号线以其第一端为起始点缠绕在所述卷轮上,所述信号线的第二端为自由端;
所述锁扣的第一端能够与信号线接触,所述锁扣的第二端为外力操作端;所述第一弹簧抵压所述锁扣,使所述锁扣的第一端将所述信号线压紧,以限制所述信号线的卷绕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装置还包括卡线壳体,所述卡线壳体上设置有信号线通孔,所述信号线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信号线通孔裸露在所述卡线壳体外;
所述锁扣铰接在所述卡线壳体上,所述第一弹簧抵压所述锁扣,使所述锁扣的第一端将所述信号线压紧在所述卡线壳体上,以限制信号线的卷绕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壳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卡线壳体对应开口位置设置有重叠的外对合段和内对合段,所述外对合段和内对合段之间预留有间隔空隙,所述间隔空隙与所述开口连通;
所述信号线通孔包括所述开口以及间隔空隙,所述外对合段上设置有锁扣孔,所述锁扣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锁扣孔设置在所述间隔空隙内,所述信号线穿设在锁扣第一端与所述内对合段之间,且所述锁扣的第一端能够将信号线压紧在所述内对合段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对应所述第一弹簧设置有第一弹簧导向柱,所述第一弹簧靠近所述锁扣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弹簧导向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壳体上还设置有锁扣挡块,所述锁扣挡块用于限制所述锁扣的第一端背离所述信号线的移动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装置还包括解锁按钮,所述解锁按钮与所述锁扣的第二端连接,通过所述解锁按钮能够向锁扣的第二端施加外力,以推动锁扣第一端远离所述信号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按钮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面,所述锁扣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接触且以凸轮形式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装置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解锁按钮接触,所述第二弹簧能够使所述解锁按钮自动复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按钮上设置有第二弹簧导向柱,所述第二弹簧靠近所述解锁按钮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弹簧导向柱上。
10.一种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与太阳能芯片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设备设置有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
CN201821971978.2U 2018-11-27 2018-11-27 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及储能设备 Active CN2094278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71978.2U CN209427894U (zh) 2018-11-27 2018-11-27 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及储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71978.2U CN209427894U (zh) 2018-11-27 2018-11-27 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及储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27894U true CN209427894U (zh) 2019-09-24

Family

ID=67968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71978.2U Active CN209427894U (zh) 2018-11-27 2018-11-27 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及储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278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27894U (zh) 抽拉信号线卡线装置及储能设备
CN212366891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机充电器
CN209119881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及太阳能充电装置
CN208225017U (zh) 便携式输入装置
CN210007439U (zh) 一种收容充电线的充电座
CN214845442U (zh) 一种智能电表反窃电测试仪
CN209344814U (zh) 储能装置
CN109748149A (zh) 线收纳装置以及储能器
CN110086098A (zh) 一种电气工程用配电箱
CN204927690U (zh) 内紧式快速接线装置
CN215011179U (zh) 一种电池盒用固定装置
CN211545573U (zh) 一种用于数据线收卷装置的机芯
US11601000B2 (en) Mobile device char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mechanical wheel
CN211351072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电子产品连接线
CN208924177U (zh) 一种光伏供电装置
CN209710613U (zh) 一种强弱电隔离保护装置
CN109474866A (zh) 一种分体式蓝牙耳机套件
CN209280776U (zh) 一种智能型多功能仪表
CN220822102U (zh) 一种带有连接指示装置的快充充电器
CN210629546U (zh) 储能站监控61850智能规约转换器
CN210576854U (zh) 一种能够自动收卷的数据线
CN109638910B (zh) 一种移动办公用便携式智慧充电装置
CN215710854U (zh) 一种新型充电流程控制的充电器
CN109066902B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09344813U (zh) 储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1400 Beijing city Huairou area yangsongzhen Fengxiang East Street, No. 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ANERGY OP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99 5 Fengxiang East Street, Yang Song Town,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ERGY SOLAR POWER INVEST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08

Address after: 510000 room B030, office card, maker space, youth hom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base, unit 1004, No. 182, scienc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Hanp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Beijing city Huairou area yangsongzhen Fengxiang East Street, No. 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NERGY OP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4

Address after: No.38, Paradise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Lingf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base of youth home, unit 1004, 182 scienc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Hanpu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1

Address after: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8, Paradise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Lingf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