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22267U - 一种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22267U
CN209422267U CN201821030610.6U CN201821030610U CN209422267U CN 209422267 U CN209422267 U CN 209422267U CN 201821030610 U CN201821030610 U CN 201821030610U CN 209422267 U CN209422267 U CN 209422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fixed
bed board
plate
y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306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杲旸
陈治
张静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0306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22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22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222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包括下底板、一组电动缸、一组驱动电机、病床暂存箱、支撑架、床板、支撑腿和万向轮;一种使用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包括病床、床板、固定支撑板、床板固定装置和床板转运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与该手术交换车配合使用的病床,能够自动将手术交换车上的病人转运至病床上,病人无需移动,节省人力,同时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防止在搬运病人过程中,给手术后的病人造成二次伤害,此病床将病人转运的过程中,只需将手术交换车并排防止病床的一侧,启动病床的床板转运装置,自动将放置在手术交换车上的活动床板搬运至病床上,过程安全可靠,只需一名医务人员即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
背景技术
病床也可称为医疗床、护理床等,是病人在休养时使用的病床,主要使用场合有各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近年来,医院中住院人数的增加以及医护情况的改善,现在医院中接纳病人的比重也日益增加。现在一般医院中进行手术完的病人,首先需要医务人员将病人从手术床上搬下来,通过手术交换车将病人转运到病房,再由家属或者医务人员将病人从手术交换车上搬运至病床上,对于重症患者其主要考虑的就是将病人从病床上转移到手术交换车上,有的病床是可以脱离床架的,转移时候主要依靠人力抬出床面,结构上仍离不开人力,有时候需要好几个医护人员才可以;如果碰到不能移动的病床,需要大力气的医护人员才可以将病人搬到手术交换车上,对于医护人员需要很强的体力消耗;对于病人更是一种折腾,尤其对于外科手术中的病人、妇产科等病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即便原有的行动可以便利,由于病房环境所限,手术后的病人在转移过程中,极容易因为搬移过程的震动带来手术缝合处的不安全感染以及伤口破裂。因此,从目前情况看,对于实施过手术的病患,一般需要经过将病患从手术台上搬下,然后再搬到病床上,对于刚刚进行手术的病患来说,因行动不便只能通过医务人员或者家属来帮忙,增加了病患手术后潜在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解决了手术后或者行动不便的病人,从手术交换车到病床的搬运的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包括下底板、一组电动缸、一组驱动电机、病床暂存箱、支撑架、床板、支撑腿和万向轮,所述支撑腿设置在下底板下端面的四个角部上,所述电动缸设置在下底板上端面的四个角部上,所述驱动电机与电动缸连接,所述病床暂存箱设置在一组电动缸上,所述支撑架设置在病床暂存箱上端面上,所述床板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腿的下端面上设有万向轮。
进一步的,上述的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所述病床暂存箱内设有一组滚筒,所述滚筒设置在病床暂存箱的左右两端,所述床板可在一组滚筒上移动。
一种使用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包括病床、床板、固定支撑板、床板固定装置和床板转运装置,所述固定支撑板固定在病床上,所述床板设置在床板固定装置上,所述床板转运装置可将床板转运至病床上,所述床板固定装置和床板转运装置设置在固定支撑板上;其中,所述床板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左右对称设置在固定支撑板上,所述床板可设置在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电动缸、第一连接杆、第一支撑杆和床板支撑板,所述电动缸固定在固定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电动缸的伸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的两个端部,所述床板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杆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有第一滚轮。
进一步的,上述的使用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的病床,所述床板支撑板为矩形板状,所述床板支撑板的下端面与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床板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床板的左右两个端部设置于第一凹槽中。
进一步的,上述的使用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的病床,所述病床包括床架、床头、床脚、床腿和滚轮组件,所述床架的一端与靠近床头的床腿铰接,并且床架的另一端与靠近床脚的床腿卡接,所述床头和床脚分别设置在床腿上,所述滚轮组件设置在床腿的下端部,所述固定支撑板固定在床腿上,并且固定支撑板设置于床架下方,所述固定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滚轮设置于第一导轨中,并且第一滚轮可在第一导轨中左右滚动。
进一步的,上述的使用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的病床,所述床板转运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剪叉机构、第二固定块、第一床板支撑杆和第二床板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固定支撑板上,所述剪叉机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块上,并且剪叉机构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床板支撑杆和第二床板支撑杆设置在第二固定块的左右两个端面上,并且第一床板支撑杆和第二床板支撑杆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上述的使用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的病床,所述剪叉机构上设有一组第二滚轮,所述固定支撑板上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滚轮设置在第二导轨内,并且第二滚轮可在第二导轨内滚动。
进一步的,上述的使用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的病床,所述床板转运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床板支撑杆和第四床板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互相平行设置于固定支撑板上,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互相平行设置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滑块套设在在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二滑块套设在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三床板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块的上端面上,所述第四床板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块的上端面上。
进一步的,上述的使用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的病床,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板。
进一步的,上述的使用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的病床,所述病床上设有陪护床,所述陪护床包括陪护床床身、陪护床床腿和锁紧组件,所述陪护床床身铰接在病床的床腿上,所述陪护床床腿设有两个,并且陪护床床腿的上端部铰接在陪护床床身远离陪护床的一端,所述锁紧组件设置在病床的边缘与陪护床床身设有陪护床床腿的边缘之间,所述陪护床床身上设有卡槽,所述陪护床床腿可卡入卡槽中。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能够自动将手术交换车上的病人转运至病床上,病人无需移动,节省人力,同时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防止在搬运病人过程中,给手术后的病人造成二次伤害,此病床将病人转运的过程中,只需将手术交换车并排防止病床的一侧,启动病床的床板转运装置,自动将放置在手术交换车上的活动床板搬运至病床上,过程安全可靠,只需一名医务人员即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板固定装置和床板转运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板转运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板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板固定装置和床板转运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板转运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板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板转运装置实施例一的左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板转运装置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板转运装置实施例二的左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板固定装置和床板转运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板转运装置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病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实施例四的左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紧组件的俯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滚轮组件的爆炸图;
图中:病床1、床架11、第三导轨111、床头12、床脚13、床腿14、滚轮组件10、第一连接板101、支撑座102、滚轮103、转轴104、调节手轮105、高度调整座106、螺杆107、上支撑板108、下支撑板109、滚轮连接板1010、U型开口1011、基座1012、高度调整垫块1013、限位槽1014、床板2、固定支撑板3、第一导轨31、床板固定装置4、第一固定单元41、电动缸二411、第一连接杆412、第一支撑杆413、床板支撑板414、第一滚轮415、第一凹槽416、第二固定单元42、床板转运装置5、第一固定块51、剪叉机构52、第二固定块53、第一床板支撑杆54、第二床板支撑杆55、第二滚轮56、第一固定板571、第二固定板572、第一丝杆573、第二丝杆574、第一滑块575、第二滑块576、第三床板支撑杆577、第四床板支撑杆578、第一连接板579、小桌6、第三滚轮61、陪护床7、陪护床床身71、卡槽711、陪护床床腿72、锁紧组件73、第一支撑板731、第二支撑板732、螺柱733、手柄734、压紧板735、转轴736、下底板21、电动缸一22、驱动电机23、病床暂存箱24、滚筒251、支撑架25、支撑腿26、万向轮27、输液架8、支撑杆81、挂钩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的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包括下底板21、一组电动缸一22、一组驱动电机23、病床暂存箱24、支撑架25、床板2、支撑腿26和万向轮27,所述支撑腿26设置在下底板21下端面的四个角部上,所述电动缸一22设置在下底板21上端面的四个角部上,所述驱动电机23与电动缸一22连接,所述病床暂存箱24设置在一组电动缸一22上,所述支撑架25设置在病床暂存箱24上端面上,所述床板2设置在支撑架25上,所述支撑腿26的下端面上设有万向轮27。所述病床暂存箱24内设有一组滚筒251,所述滚筒251设置在病床暂存箱24的左右两端,所述床板2可在一组滚筒251上移动。
如图5、9所示的使用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包括病床1、床板2、固定支撑板3、床板固定装置4和床板转运装置5,所述固定支撑板3固定在病床1上,所述床板2设置在床板固定装置4上,所述床板转运装置5可将床板2转运至病床1上,所述床板固定装置4和床板转运装置5设置在固定支撑板3上;其中,所述床板固定装置4包括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所述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左右对称设置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床板2可设置在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之间。此外,如图6所示的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包括电动缸二411、第一连接杆412、第一支撑杆413和床板支撑板414,所述电动缸二411固定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第一连接杆412与电动缸二411的伸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13设置在第一连接杆412的两个端部,所述床板支撑板414设置在第一支撑杆413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支撑杆413上设有第一滚轮415。所述床板支撑板414为矩形板状,所述床板支撑板414的下端面与第一支撑杆413固定连接,所述床板支撑板414上设有第一凹槽416,所述第一凹槽416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床板2的左右两个端部设置于第一凹槽416中。
如图16所示的病床1包括床架11、床头12、床脚13、床腿14和滚轮组件10,所述床架11的一端与靠近床头12的床腿14铰接,并且床架11的另一端与靠近床脚13的床腿14卡接,所述床头12和床脚13分别设置在床腿14上,所述滚轮组件10设置在床腿14的下端部,所述固定支撑板3固定在床腿14上,并且固定支撑板3设置于床架11下方,所述固定支撑板3上设有第一导轨31,所述第一滚轮415设置于第一导轨31中,并且第一滚轮415可在第一导轨31中左右滚动。其中,如图21所示的所述滚轮组件10包括第一连接板101、支撑座102、滚轮103、转轴104、调节手轮105、高度调整座106和螺杆107,所述滚轮103套设在转轴104的外壁上,所述转轴104设置在支撑座102上,所述第一连接板101与支撑座102铆接,并且第一连接板101设置在床腿14的下端面上,所述调节手轮105设置在支撑座102内,并且调节手轮105与螺杆107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高度调整座106设置在支撑座102的下端部内,并且高度调整座106和螺杆107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座102包括上支撑板108、下支撑板109和滚轮连接板1010,所述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分别设置在滚轮连接板1010侧壁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并且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之间设有U型开口1011,所述上支撑板108和第一连接板101铆接,所述下支撑板109内设有高度调整座106,所述调节手轮105和螺杆107设置在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之间,并且调节手轮105置于开口1011位置处,所述滚轮连接板1010与滚轮103通过转轴104连接。所述高度调整座106包括基座1012和高度调整垫块1013,所述基座1012设置在高度调整垫块1013内,所述基座1012内设有内螺纹孔,所述螺杆107与基座1012螺纹连接,并且螺杆107的下端部穿过基座1012贴合在高度调整垫块1013的内壁上,所述高度调整垫块1013的外壁上设有限位槽1014,所述下支撑板109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置于限位槽1014中。
此外,如图7、9和10所示的床板转运装置5包括第一固定块51、剪叉机构52、第二固定块53、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所述第一固定块51固定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剪叉机构52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块51上,并且剪叉机构5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块53,所述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设置在第二固定块53的左右两个端面上,并且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对称设置。剪叉机构52上设有一组第二滚轮56,所述固定支撑板3上设有第二导轨32,所述第二滚轮56设置在第二导轨32内,并且第二滚轮56可在第二导轨32内滚动。
再次,如图15所示的所述床架11上设有第三导轨111,所述病床1上设有小桌6,所述小桌6的下端部设有一组第三滚轮61,所述第三滚轮61设置在第三导轨111中,并且第三滚轮61可在第三导轨111中滚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实施例一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工作步骤:
1)将手术交换车与病床1并排放置,将与床腿14卡接的床架11的一端抬起;
2)电动缸一22升起,使得病床暂存箱24与病床1上的床板2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3)启动床板转运装置5,电动缸二411伸出,将第一支撑杆413之间的距离扩大,从而将床板支撑板414之间距离增大;
4)剪叉机构52伸出,将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伸出,并将病床1上的床板2移动至病床暂存箱24内;
5)剪叉机构52收回,将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收回;
6)电动缸一22下降;使得手术交换车上的床板2与病床1的床架11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7)剪叉机构52伸出,将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伸出,并伸入手术交换车的床板2下方;
8)电动缸一22下降继续下降,使得手术交换车上的床板2放置于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上;
9)剪叉机构52收缩,同时将放置在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上的床板2收缩至床架11中;
10)电动缸二411收回,使得床板2的首尾两端卡入床板支撑板414的第一凹槽416中,完成患者的转运。
实施例二
如图1-4所示的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包括下底板21、一组电动缸一22、一组驱动电机23、病床暂存箱24、支撑架25、床板2、支撑腿26和万向轮27,所述支撑腿26设置在下底板21下端面的四个角部上,所述电动缸一22设置在下底板21上端面的四个角部上,所述驱动电机23与电动缸一22连接,所述病床暂存箱24设置在一组电动缸一22上,所述支撑架25设置在病床暂存箱24上端面上,所述床板2设置在支撑架25上,所述支撑腿26的下端面上设有万向轮27。所述病床暂存箱24内设有一组滚筒251,所述滚筒251设置在病床暂存箱24的左右两端,所述床板2可在一组滚筒251上移动。
如图11和13所示的使用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包括病床1、床板2、固定支撑板3、床板固定装置4和床板转运装置5,所述固定支撑板3固定在病床1上,所述床板2设置在床板固定装置4上,所述床板转运装置5可将床板2转运至病床1上,所述床板固定装置4和床板转运装置5设置在固定支撑板3上;其中,所述床板固定装置4包括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所述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左右对称设置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床板2可设置在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之间。此外,如图6所示的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包括电动缸二411、第一连接杆412、第一支撑杆413和床板支撑板414,所述电动缸二411固定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第一连接杆412与电动缸二411的伸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13设置在第一连接杆412的两个端部,所述床板支撑板414设置在第一支撑杆413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支撑杆413上设有第一滚轮415。所述床板支撑板414为矩形板状,所述床板支撑板414的下端面与第一支撑杆413固定连接,所述床板支撑板414上设有第一凹槽416,所述第一凹槽416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床板2的左右两个端部设置于第一凹槽416中。
如图16所示的病床1包括床架11、床头12、床脚13、床腿14和滚轮组件10,所述床架11的一端与靠近床头12的床腿14铰接,并且床架11的另一端与靠近床脚13的床腿14卡接,所述床头12和床脚13分别设置在床腿14上,所述滚轮组件10设置在床腿14的下端部,所述固定支撑板3固定在床腿14上,并且固定支撑板3设置于床架11下方,所述固定支撑板3上设有第一导轨31,所述第一滚轮415设置于第一导轨31中,并且第一滚轮415可在第一导轨31中左右滚动。其中,如图21所示的所述滚轮组件10包括第一连接板101、支撑座102、滚轮103、转轴104、调节手轮105、高度调整座106和螺杆107,所述滚轮103套设在转轴104的外壁上,所述转轴104设置在支撑座102上,所述第一连接板101与支撑座102铆接,并且第一连接板101设置在床腿14的下端面上,所述调节手轮105设置在支撑座102内,并且调节手轮105与螺杆107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高度调整座106设置在支撑座102的下端部内,并且高度调整座106和螺杆107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座102包括上支撑板108、下支撑板109和滚轮连接板1010,所述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分别设置在滚轮连接板1010侧壁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并且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之间设有U型开口1011,所述上支撑板108和第一连接板101铆接,所述下支撑板109内设有高度调整座106,所述调节手轮105和螺杆107设置在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之间,并且调节手轮105置于开口1011位置处,所述滚轮连接板1010与滚轮103通过转轴104连接。所述高度调整座106包括基座1012和高度调整垫块1013,所述基座1012设置在高度调整垫块1013内,所述基座1012内设有内螺纹孔,所述螺杆107与基座1012螺纹连接,并且螺杆107的下端部穿过基座1012贴合在高度调整垫块1013的内壁上,所述高度调整垫块1013的外壁上设有限位槽1014,所述下支撑板109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置于限位槽1014中。
如图12和14所示的床板转运装置5包括第一固定板571、第二固定板572、第一丝杆573、第二丝杆574、第一滑块575、第二滑块576、第三床板支撑杆577和第四床板支撑杆578,所述第一固定板571和第二固定板572互相平行设置于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第一丝杆573和第二丝杆574互相平行设置在第一固定板571和第二固定板572之间,所述第一滑块575套设在在第一丝杆573上,所述第二滑块576套设在第二丝杆574上,所述第三床板支撑杆577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块575的上端面上,所述第四床板支撑杆578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块576的上端面上。并且第一滑块575和第二滑块576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板579。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实施例二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工作步骤:
1)将手术交换车与病床1并排放置,将与床腿14卡接的床架11的一端抬起;
2)电动缸一22升起,使得病床暂存箱24与病床1上的床板2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3)启动床板转运装置5,第一丝杆573和第二丝杆574同时转动,第一滑块575和第二滑块576向靠近手术交换车方向移动,第三床板支撑杆577和第四床板支撑杆578将病床1上的床板2移动至病床暂存箱24内;
4)第一丝杆573和第二丝杆574与步骤3)反向转动,第一滑块575和第二滑块576将第三床板支撑杆577和第四床板支撑杆578移回床架11内;
5)电动缸一22下降;使得手术交换车上的床板2与病床1的床架11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6)启动床板转运装置5,第一丝杆573和第二丝杆574同时转动,第一滑块575和第二滑块576向靠近手术交换车方向移动,第三床板支撑杆577和第四床板支撑杆578移动至床板2的下方;
7)电动缸一22下降继续下降,使得手术交换车上的床板2放置于第三床板支撑杆577和第四床板支撑杆578上;
8)第一丝杆573和第二丝杆574与步骤6)相反方向转动,第一滑块575和第二滑块576向远离手术交换车方向移动,并将床板2移动至床架11内;
9)电动缸二411收回,使得床板2的首尾两端卡入床板支撑板414的第一凹槽416中,完成患者的转运。
实施例三
如图1-4所示的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包括下底板21、一组电动缸一22、一组驱动电机23、病床暂存箱24、支撑架25、床板2、支撑腿26和万向轮27,所述支撑腿26设置在下底板21下端面的四个角部上,所述电动缸一22设置在下底板21上端面的四个角部上,所述驱动电机23与电动缸一22连接,所述病床暂存箱24设置在一组电动缸一22上,所述支撑架25设置在病床暂存箱24上端面上,所述床板2设置在支撑架25上,所述支撑腿26的下端面上设有万向轮27。所述病床暂存箱24内设有一组滚筒251,所述滚筒251设置在病床暂存箱24的左右两端,所述床板2可在一组滚筒251上移动。
如图5、9所示的使用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包括病床1、床板2、固定支撑板3、床板固定装置4和床板转运装置5,所述固定支撑板3固定在病床1上,所述床板2设置在床板固定装置4上,所述床板转运装置5可将床板2转运至病床1上,所述床板固定装置4和床板转运装置5设置在固定支撑板3上;其中,所述床板固定装置4包括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所述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左右对称设置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床板2可设置在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之间。此外,如图6所示的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包括电动缸二411、第一连接杆412、第一支撑杆413和床板支撑板414,所述电动缸二411固定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第一连接杆412与电动缸二411的伸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13设置在第一连接杆412的两个端部,所述床板支撑板414设置在第一支撑杆413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支撑杆413上设有第一滚轮415。所述床板支撑板414为矩形板状,所述床板支撑板414的下端面与第一支撑杆413固定连接,所述床板支撑板414上设有第一凹槽416,所述第一凹槽416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床板2的左右两个端部设置于第一凹槽416中。
如图16所示的病床1包括床架11、床头12、床脚13、床腿14和滚轮组件10,所述床架11的一端与靠近床头12的床腿14铰接,并且床架11的另一端与靠近床脚13的床腿14卡接,所述床头12和床脚13分别设置在床腿14上,所述滚轮组件10设置在床腿14的下端部,所述固定支撑板3固定在床腿14上,并且固定支撑板3设置于床架11下方,所述固定支撑板3上设有第一导轨31,所述第一滚轮415设置于第一导轨31中,并且第一滚轮415可在第一导轨31中左右滚动。其中,如图21所示的所述滚轮组件10包括第一连接板101、支撑座102、滚轮103、转轴104、调节手轮105、高度调整座106和螺杆107,所述滚轮103套设在转轴104的外壁上,所述转轴104设置在支撑座102上,所述第一连接板101与支撑座102铆接,并且第一连接板101设置在床腿14的下端面上,所述调节手轮105设置在支撑座102内,并且调节手轮105与螺杆107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高度调整座106设置在支撑座102的下端部内,并且高度调整座106和螺杆107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座102包括上支撑板108、下支撑板109和滚轮连接板1010,所述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分别设置在滚轮连接板1010侧壁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并且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之间设有U型开口1011,所述上支撑板108和第一连接板101铆接,所述下支撑板109内设有高度调整座106,所述调节手轮105和螺杆107设置在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之间,并且调节手轮105置于开口1011位置处,所述滚轮连接板1010与滚轮103通过转轴104连接。所述高度调整座106包括基座1012和高度调整垫块1013,所述基座1012设置在高度调整垫块1013内,所述基座1012内设有内螺纹孔,所述螺杆107与基座1012螺纹连接,并且螺杆107的下端部穿过基座1012贴合在高度调整垫块1013的内壁上,所述高度调整垫块1013的外壁上设有限位槽1014,所述下支撑板109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置于限位槽1014中。
如图7、9和10所示的床板转运装置5包括第一固定块51、剪叉机构52、第二固定块53、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所述第一固定块51固定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剪叉机构52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块51上,并且剪叉机构5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块53,所述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设置在第二固定块53的左右两个端面上,并且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对称设置。剪叉机构52上设有一组第二滚轮56,所述固定支撑板3上设有第二导轨32,所述第二滚轮56设置在第二导轨32内,并且第二滚轮56可在第二导轨32内滚动。
此外,对于需要陪护的患者,为了方便陪护人员休息,设置了陪护床7,如图17和18所示的病床1上设有陪护床7,所述陪护床7包括陪护床床身71、陪护床床腿72和锁紧组件73,所述陪护床床身71铰接在病床1的床腿上,所述陪护床床腿72设有两个,并且陪护床床腿72的上端部铰接在陪护床床身71远离陪护床7的一端,所述锁紧组件73设置在病床1的边缘与陪护床床身71设有陪护床床腿72的边缘之间,所述陪护床床身71上设有卡槽711,所述陪护床床腿72可卡入卡槽711中。其中,如图19和20所示的锁紧组件73包括第一支撑板731、第二支撑板732、螺柱733、手柄734、压紧板735和转轴736,所述第一支撑板731固定在床架11上,所述第二支撑板732固定在陪护床床身71上,所述螺柱733的下端部通过转轴736与第一支撑板731连接,所述手柄734上设有内螺纹,并且手柄734和螺柱733螺纹连接,所述压紧板735套设在螺柱733的外部,并且手柄734可将压紧板735压紧在第二支撑板732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实施例三的工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工作步骤:
1)将手术交换车与病床1并排放置,将与床腿14卡接的床架11的一端抬起;
2)电动缸一22升起,使得病床暂存箱24与病床1上的床板2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3)启动床板转运装置5,电动缸二411伸出,将第一支撑杆413之间的距离扩大,从而将床板支撑板414之间距离增大;
4)剪叉机构52伸出,将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伸出,并将病床1上的床板2移动至病床暂存箱24内;
5)剪叉机构52收回,将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收回;
6)电动缸一22下降;使得手术交换车上的床板2与病床1的床架11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7)剪叉机构52伸出,将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伸出,并伸入手术交换车的床板2下方;
8)电动缸一22下降继续下降,使得手术交换车上的床板2放置于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上;
9)剪叉机构52收缩,同时将放置在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上的床板2收缩至床架11中;
10)电动缸二411收回,使得床板2的首尾两端卡入床板支撑板414的第一凹槽416中,完成患者的转运。
对于陪护床7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陪护床7打开时,将陪护床床腿72打开,转动手柄734,使得压紧板735松开;
2)握住手柄734沿着转轴736转动,使得手柄734脱离第二支撑板732内,使陪护床床身71沿着与陪护床床腿72铰接位置转动,并将陪护床床身71水平放置;
3)将陪护床床腿72支撑在地面上;
4)陪护床7收回时,抬起陪护床床身71,并将陪护床床身71贴合至病床1的侧面;
5)握住手柄734沿着转轴736转动,使得手柄734置于第二支撑板732内,并且使压紧板735贴合在第二支撑板732的外端面上;
6)旋紧手柄734,使得压紧板735压紧在手柄734和第二支撑板732之间,从而将陪护床床身71固定在病床1的侧面;
7)将陪护床床腿72收回至卡槽711内。
实施例四
如图1-4所示的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包括下底板21、一组电动缸一22、一组驱动电机23、病床暂存箱24、支撑架25、床板2、支撑腿26和万向轮27,所述支撑腿26设置在下底板21下端面的四个角部上,所述电动缸一22设置在下底板21上端面的四个角部上,所述驱动电机23与电动缸一22连接,所述病床暂存箱24设置在一组电动缸一22上,所述支撑架25设置在病床暂存箱24上端面上,所述床板2设置在支撑架25上,所述支撑腿26的下端面上设有万向轮27。所述病床暂存箱24内设有一组滚筒251,所述滚筒251设置在病床暂存箱24的左右两端,所述床板2可在一组滚筒251上移动。
如图11和13所示的使用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包括病床1、床板2、固定支撑板3、床板固定装置4和床板转运装置5,所述固定支撑板3固定在病床1上,所述床板2设置在床板固定装置4上,所述床板转运装置5可将床板2转运至病床1上,所述床板固定装置4和床板转运装置5设置在固定支撑板3上;其中,所述床板固定装置4包括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所述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左右对称设置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床板2可设置在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之间。此外,如图6所示的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包括电动缸二411、第一连接杆412、第一支撑杆413和床板支撑板414,所述电动缸二411固定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第一连接杆412与电动缸二411的伸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13设置在第一连接杆412的两个端部,所述床板支撑板414设置在第一支撑杆413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支撑杆413上设有第一滚轮415。所述床板支撑板414为矩形板状,所述床板支撑板414的下端面与第一支撑杆413固定连接,所述床板支撑板414上设有第一凹槽416,所述第一凹槽416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床板2的左右两个端部设置于第一凹槽416中。
如图16所示的病床1包括床架11、床头12、床脚13、床腿14和滚轮组件10,所述床架11的一端与靠近床头12的床腿14铰接,并且床架11的另一端与靠近床脚13的床腿14卡接,所述床头12和床脚13分别设置在床腿14上,所述滚轮组件10设置在床腿14的下端部,所述固定支撑板3固定在床腿14上,并且固定支撑板3设置于床架11下方,所述固定支撑板3上设有第一导轨31,所述第一滚轮415设置于第一导轨31中,并且第一滚轮415可在第一导轨31中左右滚动。其中,如图21所示的所述滚轮组件10包括第一连接板101、支撑座102、滚轮103、转轴104、调节手轮105、高度调整座106和螺杆107,所述滚轮103套设在转轴104的外壁上,所述转轴104设置在支撑座102上,所述第一连接板101与支撑座102铆接,并且第一连接板101设置在床腿14的下端面上,所述调节手轮105设置在支撑座102内,并且调节手轮105与螺杆107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高度调整座106设置在支撑座102的下端部内,并且高度调整座106和螺杆107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座102包括上支撑板108、下支撑板109和滚轮连接板1010,所述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分别设置在滚轮连接板1010侧壁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并且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之间设有U型开口1011,所述上支撑板108和第一连接板101铆接,所述下支撑板109内设有高度调整座106,所述调节手轮105和螺杆107设置在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之间,并且调节手轮105置于开口1011位置处,所述滚轮连接板1010与滚轮103通过转轴104连接。所述高度调整座106包括基座1012和高度调整垫块1013,所述基座1012设置在高度调整垫块1013内,所述基座1012内设有内螺纹孔,所述螺杆107与基座1012螺纹连接,并且螺杆107的下端部穿过基座1012贴合在高度调整垫块1013的内壁上,所述高度调整垫块1013的外壁上设有限位槽1014,所述下支撑板109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置于限位槽1014中。
如图12和14所示的床板转运装置5包括第一固定板571、第二固定板572、第一丝杆573、第二丝杆574、第一滑块575、第二滑块576、第三床板支撑杆577和第四床板支撑杆578,所述第一固定板571和第二固定板572互相平行设置于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第一丝杆573和第二丝杆574互相平行设置在第一固定板571和第二固定板572之间,所述第一滑块575套设在在第一丝杆573上,所述第二滑块576套设在第二丝杆574上,所述第三床板支撑杆577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块575的上端面上,所述第四床板支撑杆578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块576的上端面上。并且第一滑块575和第二滑块576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板579。
此外,如图17和18所示的病床1上设有陪护床7,所述陪护床7包括陪护床床身71、陪护床床腿72和锁紧组件73,所述陪护床床身71铰接在病床1的床腿上,所述陪护床床腿72设有两个,并且陪护床床腿72的上端部铰接在陪护床床身71远离陪护床7的一端,所述锁紧组件73设置在病床1的边缘与陪护床床身71设有陪护床床腿72的边缘之间,所述陪护床床身71上设有卡槽711,所述陪护床床腿72可卡入卡槽711中。其中,如图19和20所示的锁紧组件73包括第一支撑板731、第二支撑板732、螺柱733、手柄734、压紧板735和转轴736,所述第一支撑板731固定在床架11上,所述第二支撑板732固定在陪护床床身71上,所述螺柱733的下端部通过转轴736与第一支撑板731连接,所述手柄734上设有内螺纹,并且手柄734和螺柱733螺纹连接,所述压紧板735套设在螺柱733的外部,并且手柄734可将压紧板735压紧在第二支撑板732上。
实施例五
如图1、4和18所示的智能型可进行病患转运的病床,包括病床1、床板2、固定支撑板3、床板固定装置4和床板转运装置5,所述固定支撑板3固定在病床1上,所述床板2设置在床板固定装置4上,所述床板转运装置5可将床板2转运至病床1上,所述床板固定装置4和床板转运装置5设置在固定支撑板3上;其中,所述床板固定装置4包括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所述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左右对称设置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床板2可设置在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之间。此外,如图2所示的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包括电动缸411、第一连接杆412、第一支撑杆413和床板支撑板414,所述电动缸411固定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第一连接杆412与电动缸411的伸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13设置在第一连接杆412的两个端部,所述床板支撑板414设置在第一支撑杆413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支撑杆413上设有第一滚轮415。所述床板支撑板414为矩形板状,所述床板支撑板414的下端面与第一支撑杆413固定连接,所述床板支撑板414上设有第一凹槽416,所述第一凹槽416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床板2的左右两个端部设置于第一凹槽416中。
如图12所示的病床1包括床架11、床头12、床脚13、床腿14和滚轮组件10,所述床架11的一端与靠近床头12的床腿14铰接,并且床架11的另一端与靠近床脚13的床腿14卡接,所述床头12和床脚13分别设置在床腿14上,滚轮组件10设置在床腿14的下端部,所述固定支撑板3固定在床腿14上,并且固定支撑板3设置于床架11下方,所述固定支撑板3上设有第一导轨31,所述第一滚轮415设置于第一导轨31中,并且第一滚轮415可在第一导轨31中左右滚动。其中,床头12其中一个支撑的床脚13上设有输液架8,并且输液架为伸缩架,方便医务人员调节输液瓶的高度,在输液架8的上端部设有支撑杆81,支撑杆的左右两个端部设有挂钩82,支撑杆81与输液架8万相连接,可转动支撑杆81,方便医务人员调整输液瓶设置角度。此外,如图17所示的所述滚轮组件10包括第一连接板101、支撑座102、滚轮103、转轴104、调节手轮105、高度调整座106和螺杆107,所述滚轮103套设在转轴104的外壁上,所述转轴104设置在支撑座102上,所述第一连接板101与支撑座102铆接,并且第一连接板101设置在床腿14的下端面上,所述调节手轮105设置在支撑座102内,并且调节手轮105与螺杆107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高度调整座106设置在支撑座102的下端部内,并且高度调整座106和螺杆107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座102包括上支撑板108、下支撑板109和滚轮连接板1010,所述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分别设置在滚轮连接板1010侧壁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并且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之间设有U型开口1011,所述上支撑板108和第一连接板101铆接,所述下支撑板109内设有高度调整座106,所述调节手轮105和螺杆107设置在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之间,并且调节手轮105置于开口1011位置处,所述滚轮连接板1010与滚轮103通过转轴104连接。所述高度调整座106包括基座1012和高度调整垫块1013,所述基座1012设置在高度调整垫块1013内,所述基座1012内设有内螺纹孔,所述螺杆107与基座1012螺纹连接,并且螺杆107的下端部穿过基座1012贴合在高度调整垫块1013的内壁上,所述高度调整垫块1013的外壁上设有限位槽1014,所述下支撑板109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置于限位槽1014中。
如图3、5和6所示的床板转运装置5包括第一固定块51、剪叉机构52、第二固定块53、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所述第一固定块51固定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剪叉机构52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块51上,并且剪叉机构5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块53,所述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设置在第二固定块53的左右两个端面上,并且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对称设置。剪叉机构52上设有一组第二滚轮56,所述固定支撑板3上设有第二导轨32,所述第二滚轮56设置在第二导轨32内,并且第二滚轮56可在第二导轨32内滚动。
此外,对于需要陪护的患者,为了方便陪护人员休息,设置了陪护床7,如图13和14所示的病床1上设有陪护床7,所述陪护床7包括陪护床床身71、陪护床床腿72和锁紧组件73,所述陪护床床身71铰接在病床1的床腿上,所述陪护床床腿72设有两个,并且陪护床床腿72的上端部铰接在陪护床床身71远离陪护床7的一端,所述锁紧组件73设置在病床1的边缘与陪护床床身71设有陪护床床腿72的边缘之间,所述陪护床床身71上设有卡槽711,所述陪护床床腿72可卡入卡槽711中。其中,如图15和16所示的锁紧组件73包括第一支撑板731、第二支撑板732、螺柱733、手柄734、压紧板735和转轴736,所述第一支撑板731固定在床架11上,所述第二支撑板732固定在陪护床床身71上,所述螺柱733的下端部通过转轴736与第一支撑板731连接,所述手柄734上设有内螺纹,并且手柄734和螺柱733螺纹连接,所述压紧板735套设在螺柱733的外部,并且手柄734可将压紧板735压紧在第二支撑板732上。
实施例六
如图7、9和19所示智能型可进行病患转运的病床,包括病床1、床板2、固定支撑板3、床板固定装置4和床板转运装置5,所述固定支撑板3固定在病床1上,所述床板2设置在床板固定装置4上,所述床板转运装置5可将床板2转运至病床1上,所述床板固定装置4和床板转运装置5设置在固定支撑板3上;其中,所述床板固定装置4包括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所述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左右对称设置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床板2可设置在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之间。此外,如图2所示的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包括电动缸411、第一连接杆412、第一支撑杆413和床板支撑板414,所述电动缸411固定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第一连接杆412与电动缸411的伸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13设置在第一连接杆412的两个端部,所述床板支撑板414设置在第一支撑杆413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支撑杆413上设有第一滚轮415。所述床板支撑板414为矩形板状,所述床板支撑板414的下端面与第一支撑杆413固定连接,所述床板支撑板414上设有第一凹槽416,所述第一凹槽416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床板2的左右两个端部设置于第一凹槽416中。
如图12所示的病床1包括床架11、床头12、床脚13、床腿14和滚轮组件10,所述床架11的一端与靠近床头12的床腿14铰接,并且床架11的另一端与靠近床脚13的床腿14卡接,所述床头12和床脚13分别设置在床腿14上,所述滚轮组件10设置在床腿14的下端部,所述固定支撑板3固定在床腿14上,并且固定支撑板3设置于床架11下方,所述固定支撑板3上设有第一导轨31,所述第一滚轮415设置于第一导轨31中,并且第一滚轮415可在第一导轨31中左右滚动。其中,床头12其中一个支撑的床脚13上设有输液架8,并且输液架为伸缩架,方便医务人员调节输液瓶的高度,在输液架8的上端部设有支撑杆81,支撑杆的左右两个端部设有挂钩82,支撑杆81与输液架8万相连接,可转动支撑杆81,方便医务人员调整输液瓶设置角度。此外,如图17所示的所述滚轮组件10包括第一连接板101、支撑座102、滚轮103、转轴104、调节手轮105、高度调整座106和螺杆107,所述滚轮103套设在转轴104的外壁上,所述转轴104设置在支撑座102上,所述第一连接板101与支撑座102铆接,并且第一连接板101设置在床腿14的下端面上,所述调节手轮105设置在支撑座102内,并且调节手轮105与螺杆107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高度调整座106设置在支撑座102的下端部内,并且高度调整座106和螺杆107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座102包括上支撑板108、下支撑板109和滚轮连接板1010,所述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分别设置在滚轮连接板1010侧壁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并且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之间设有U型开口1011,所述上支撑板108和第一连接板101铆接,所述下支撑板109内设有高度调整座106,所述调节手轮105和螺杆107设置在上支撑板108和下支撑板109之间,并且调节手轮105置于开口1011位置处,所述滚轮连接板1010与滚轮103通过转轴104连接。所述高度调整座106包括基座1012和高度调整垫块1013,所述基座1012设置在高度调整垫块1013内,所述基座1012内设有内螺纹孔,所述螺杆107与基座1012螺纹连接,并且螺杆107的下端部穿过基座1012贴合在高度调整垫块1013的内壁上,所述高度调整垫块1013的外壁上设有限位槽1014,所述下支撑板109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置于限位槽1014中。
如图8和10所示的床板转运装置5包括第一固定板571、第二固定板572、第一丝杆573、第二丝杆574、第一滑块575、第二滑块576、第三床板支撑杆577和第四床板支撑杆578,所述第一固定板571和第二固定板572互相平行设置于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第一丝杆573和第二丝杆574互相平行设置在第一固定板571和第二固定板572之间,所述第一滑块575套设在在第一丝杆573上,所述第二滑块576套设在第二丝杆574上,所述第三床板支撑杆577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块575的上端面上,所述第四床板支撑杆578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块576的上端面上。并且第一滑块575和第二滑块576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板579。
此外,如图13和14所示的病床1上设有陪护床7,所述陪护床7包括陪护床床身71、陪护床床腿72和锁紧组件73,所述陪护床床身71铰接在病床1的床腿上,所述陪护床床腿72设有两个,并且陪护床床腿72的上端部铰接在陪护床床身71远离陪护床7的一端,所述锁紧组件73设置在病床1的边缘与陪护床床身71设有陪护床床腿72的边缘之间,所述陪护床床身71上设有卡槽711,所述陪护床床腿72可卡入卡槽711中。其中,如图15和16所示的锁紧组件73包括第一支撑板731、第二支撑板732、螺柱733、手柄734、压紧板735和转轴736,所述第一支撑板731固定在床架11上,所述第二支撑板732固定在陪护床床身71上,所述螺柱733的下端部通过转轴736与第一支撑板731连接,所述手柄734上设有内螺纹,并且手柄734和螺柱733螺纹连接,所述压紧板735套设在螺柱733的外部,并且手柄734可将压紧板735压紧在第二支撑板732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底板(21)、一组电动缸一(22)、一组驱动电机(23)、病床暂存箱(24)、支撑架(25)、床板(2)、支撑腿(26)和万向轮(27),所述支撑腿(26)设置在下底板(21)下端面的四个角部上,所述电动缸一(22)设置在下底板(21)上端面的四个角部上,所述驱动电机(23)与电动缸一(22)连接,所述病床暂存箱(24)设置在一组电动缸一(22)上,所述支撑架(25)设置在病床暂存箱(24)上端面上,所述床板(2)设置在支撑架(25)上,所述支撑腿(26)的下端面上设有万向轮(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床暂存箱(24)内设有一组滚筒(251),所述滚筒(251)设置在病床暂存箱(24)的左右两端,所述床板(2)可在一组滚筒(251)上移动。
3.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包括病床(1)、床板(2)、固定支撑板(3)、床板固定装置(4)和床板转运装置(5),所述固定支撑板(3)固定在病床(1)上,所述床板(2)设置在床板固定装置(4)上,所述床板转运装置(5)可将床板(2)转运至病床(1)上,所述床板固定装置(4)和床板转运装置(5)设置在固定支撑板(3)上;其中,所述床板固定装置(4)包括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所述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左右对称设置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床板(2)可设置在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单元(41)和第二固定单元(42)包括电动缸二(411)、第一连接杆(412)、第一支撑杆(413)和床板支撑板(414),所述电动缸二(411)固定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第一连接杆(412)与电动缸二(411)的伸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13)设置在第一连接杆(412)的两个端部,所述床板支撑板(414)设置在第一支撑杆(413)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支撑杆(413)上设有第一滚轮(415);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床(1)包括床架(11)、床头(12)、床脚(13)、床腿(14)和滚轮组件(10),所述床架(11)的一端与靠近床头(12)的床腿(14)铰接,并且床架(11)的另一端与靠近床脚(13)的床腿(14)卡接,所述床头(12)和床脚(13)分别设置在床腿(14)上,所述滚轮组件(10)设置在床腿(14)的下端部,所述固定支撑板(3)固定在床腿(14)上,并且固定支撑板(3)设置于床架(11)下方,所述固定支撑板(3)上设有第一导轨(31),所述第一滚轮(415)设置于第一导轨(31)中,并且第一滚轮(415)可在第一导轨(31)中左右滚动;所述病床(1)上设有陪护床(7),所述陪护床(7)包括陪护床床身(71)、陪护床床腿(72)和锁紧组件(73),所述陪护床床身(71)铰接在病床(1)的床腿上,所述陪护床床腿(72)设有两个,并且陪护床床腿(72)的上端部铰接在陪护床床身(71)远离陪护床(7)的一端,所述锁紧组件(73)设置在病床(1)的边缘与陪护床床身(71)设有陪护床床腿(72)的边缘之间,所述陪护床床身(71)上设有卡槽(711),所述陪护床床腿(72)可卡入卡槽(71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支撑板(414)为矩形板状,所述床板支撑板(414)的下端面与第一支撑杆(413)固定连接,所述床板支撑板(414)上设有第一凹槽(416),所述第一凹槽(416)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床板(2)的左右两个端部设置于第一凹槽(416)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转运装置(5)包括第一固定块(51)、剪叉机构(52)、第二固定块(53)、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所述第一固定块(51)固定在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剪叉机构(52)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块(51)上,并且剪叉机构(5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块(53),所述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设置在第二固定块(53)的左右两个端面上,并且第一床板支撑杆(54)和第二床板支撑杆(55)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机构(52)上设有一组第二滚轮(56),所述固定支撑板(3)上设有第二导轨(32),所述第二滚轮(56)设置在第二导轨(32)内,并且第二滚轮(56)可在第二导轨(32)内滚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转运装置(5)包括第一固定板(571)、第二固定板(572)、第一丝杆(573)、第二丝杆(574)、第一滑块(575)、第二滑块(576)、第三床板支撑杆(577)和第四床板支撑杆(578),所述第一固定板(571)和第二固定板(572)互相平行设置于固定支撑板(3)上,所述第一丝杆(573)和第二丝杆(574)互相平行设置在第一固定板(571)和第二固定板(572)之间,所述第一滑块(575)套设在在第一丝杆(573)上,所述第二滑块(576)套设在第二丝杆(574)上,所述第三床板支撑杆(577)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块(575)的上端面上,所述第四床板支撑杆(578)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块(576)的上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575)和第二滑块(576)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板(579)。
CN201821030610.6U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22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30610.6U CN209422267U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30610.6U CN209422267U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22267U true CN209422267U (zh) 2019-09-24

Family

ID=68000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3061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22267U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222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1312A (zh) * 2018-06-29 2018-12-28 张静芝 一种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
CN111419592A (zh) * 2020-03-20 2020-07-17 北京东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转运床和手术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1312A (zh) * 2018-06-29 2018-12-28 张静芝 一种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
CN111419592A (zh) * 2020-03-20 2020-07-17 北京东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转运床和手术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1312A (zh) 一种自动化的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
CN209422267U (zh) 一种手术交换车及使用该手术交换车的病床
CN209695607U (zh) 一种多功能妇产科护理床
CN109091313A (zh) 一种智能型可进行病患转运的病床
CN206730086U (zh) 新型心内科病床护理车
CN209475003U (zh) 一种多功能妇产科组合床
CN208851836U (zh) 一种急诊科用的可折叠转运担架
CN210277611U (zh) 一种脊柱手术术前翻身用推车床
CN208659813U (zh) 一种便于检查的妇产科病床
CN209004521U (zh) 一种骨科换药架
CN209122716U (zh) 一种过床器
CN206995268U (zh) 一种医用做核磁共振检查充气垫器具
CN206434502U (zh) 防压疮的老年人护理床
CN215193313U (zh) 一种内分泌科用医疗护理支架
CN218652306U (zh) 一种床尾可自由升降调节床
CN214549900U (zh) 一种患者翻身减压病床
CN211535349U (zh) 一种骨科用换药架
CN212679497U (zh) 一种医用基础护理车
CN220459526U (zh) 一种被褥支撑架
CN109009775A (zh) 一种多功能医用护理床
CN216124709U (zh) 一种可高低自动调节的患者用医疗床
CN218923010U (zh) 一种抢救箱
CN213525995U (zh) 一种适用于医疗妇产科用可调节式病床
CN209270197U (zh) 多功能换药床及医用治疗设备
CN219681335U (zh) 一种输液用悬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