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9533U -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9533U
CN209419533U CN201920147855.5U CN201920147855U CN209419533U CN 209419533 U CN209419533 U CN 209419533U CN 201920147855 U CN201920147855 U CN 201920147855U CN 209419533 U CN209419533 U CN 209419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module
lower lock
lock block
fixed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478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雨军
陶爱兵
张欢欢
沈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Huik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Xiuchu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Innova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Xiuchu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Innovati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Xiuchu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478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9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9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95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属于光伏组件安装领域。该光伏组件、支架系统、固定单元;支架系统包括主直支撑杆、斜支撑杆、横杆和纵杆;固定单元包括上压块、下压块和紧固件,固定单元将光伏组件固定在支架系统上;下压块包括一个水平框和两个第一限位部,两个第一限位部的顶端均带有向内的突出部;光伏组件的边框上有与下压块配合的固定槽,光伏组件的边框位于下压块上,下压块的第一限位部用于阻挡光伏组件下滑;解决了现在安装光伏组件时需要至少两个工人,人工成本高的问题;达到了减少光伏组件安装时所需的人工,提高安装效率的效果;光伏组件产品的载荷能力、抗雪压、抵抗台风和抗振动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光伏组件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开发利用新能源成为当今能源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由于太阳能具有无污染、无地域限制、取之不尽等有限,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越来越受欢迎。
光伏组件通常利用安装支架安装于太阳光照射最好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安装支架的表面为倾斜面,光伏组件安装在此倾斜面上。常规带有边框的光伏组件在安装时也需要至少两人,这是由于光伏组件放置到支架上后滑落,需要一个人扶着光伏组件直至压块安装完成。常规无边框的双玻组件,在斜面安装就更加困难,需要非常谨慎的保持位置,避免磕碰损失爆板等,因此也需要大量的安装工时才能完成。
另外光伏组件实际使用情况场景非常多元化,基于场地成本的考虑,很多地方都是平时不用的区域。因此面临对产品的高抗载荷的挑战,比如暴雪地区,或者抗台风,或者山上等。这也是经常看到有光伏组件因为天灾出现整串或者更大的方阵出现松脱或者破坏的现象。因此如何通过设计来改变就是我们本方案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该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包括光伏组件、支架系统、固定单元;
支架系统包括主直支撑杆、斜支撑杆、横杆和纵杆,主直支撑杆和斜支撑杆用于撑起由若干个横杆和若干个纵杆构成的光伏组件承载网;
固定单元包括上压块、下压块和紧固件,上压块和下压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支架系统上,光伏组件的边框固定于上压块与下压块之间;
其中
上压块包括一个底板、两个定位边和两个侧板,两个侧板的底端分别垂直于底板表面的两端;一个定位边垂直于一个侧板的顶端外侧;
下压块包括一个水平框和两个第一限位部,两个第一限位部的底端分别垂直于水平框表面的两端,两个第一限位部的顶端均带有向内的突出部;
光伏组件的边框上有与下压块的第一限位部配合的固定槽,光伏组件的边框位于下压块上第一限位部的内侧,下压块的第一限位部用于阻挡光伏组件下滑。
可选的,下压块还包括两个第二限位部,两个第二限位部的底端分别垂直于水平框底面的两端。
可选的,两个第二限位部的底端分别垂直于水平框底面的两端,两个第二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横杆的宽度和纵杆的宽度;
或,
两个第二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横杆或纵杆的两个内边缘之间的距离,下压块中的水平框的宽度大于横杆或纵杆的两个内边缘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当光伏组件卧式安装时,光伏组件的两个长边分别用若干个固定单元固定在光伏组件承载网中的横杆上;
下压块固定于横杆的上方,上压块固定于下压块的上方。
可选的,当光伏组件立式安装时,光伏组件的两个长边边框分别用若干个固定单元固定在光伏组件承载网中的纵杆上,光伏组件的两个短边边框分别用若干个固定单元固定在光伏组件承载网中的横杆上;
下压块固定于横杆的上方,上压块固定于下压块的上方。
可选的,下压块的水平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紧固件包括螺栓、方形螺母、螺母;
方形螺母位于横杆内,和/或,方形螺母位于纵杆内,方形螺母的尺寸大于横杆或纵杆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
螺栓从方形螺母的下方穿过下压块上的第一通孔,螺母固定在螺栓上,且螺母位于下压块的水平框的上方。
可选的,下压块的水平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紧固件包括方头螺栓、螺母;
方头螺栓的头部位于横杆内,和/或,方形螺母位于纵杆内,方头螺栓的头部的尺寸大于横杆或纵杆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
方头螺栓从下向上穿过下压块上的第一通孔,螺母固定在方头螺栓上,且螺母位于下压块的水平框的上方。
可选的,下压块的水平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紧固件包括螺栓、翼形螺母、螺母;
翼形螺母位于横杆内,和/或,翼形螺母位内,翼形螺母的两翼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横杆或纵杆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
螺栓从翼形螺母的下方穿过下压块上的第一通孔,螺母固定在螺栓上,且螺母位于下压块的水平框的上方。
可选的,上压块的底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紧固件中的螺栓从下向上穿过上压块上的第二通孔,利用垫片和螺母将上压块固定于下压块的上方。
可选的,主直支撑杆的一端与光伏组件承载网中作为边框的纵杆连接,主直支撑杆的另一端垂直于安装平面;
斜支撑杆的一端与主直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斜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光伏组件承载网中的纵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包括光伏组件、支架系统和固定单元,光伏组件通过固定单元固定在支架系统中倾斜的光伏组件承载网上,固定单元包括上压块、下压块和紧固件,下压块至少由一个水平框和两个带有突出部的第一限位部,在安装光伏组件时,先将下压块固定在支架系统上,再将光伏组件的边框放置在下压块上,光伏组件的边框上有与下压块的第一限位部配合的固定槽,光伏组件的边框与下压块的第一限位部卡合,阻止光伏组件向下滑动,只需要一个工人就能完成光伏组件的安装工作;解决了现在安装光伏组件时需要至少两个工人,人工成本高的问题;达到了减少光伏组件安装时所需的人工,提高安装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伏组件卧式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横杆/纵杆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压块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压块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压块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压块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伏组件立式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压块的安装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局部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局部示意图;
图1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下压块的安装示意图;
图1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包括光伏组件110、支架系统和固定单元130。
支架系统包括主直支撑杆121、斜支撑杆122、横杆123和纵杆124。
若干个横杆123和若干个纵杆124纵横交叉排列,构成光伏组件承载网。
当光伏组件承载网用于卧式安装光伏组件时,任意两个相邻的横杆123之间的距离与一块光伏组件110的短边长度尺寸相当;或者,当光伏组件承载网用于立式安装光伏组件时,任意两个相邻的横杆123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一块光伏组件110的长边长度。需要说明的是,无论立式安装还是卧式安装,对任意两个相邻的纵杆之间的距离不作任何限制。
任意两个相邻的横杆或任意两个相邻的纵杆之间可以放下一块光伏组件,此外还留有放置固定单元的尺寸间隙以及少许尺寸余量。
在一个例子中,横杆123和纵杆124的结构相同,横杆123和纵杆124的截面相同。横杆和纵杆均由一个下板21、两个上板22、两个外边缘23和两个内边缘24组成,如图2所示。两个外边缘23的底端分别垂直于下板21表面的两端,一个上板22垂直于一个外边缘23的顶端内侧,一个内边缘24垂直于一个上板22的底面;内边缘24与外边缘23垂直,下板21与上板22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横杆和纵杆的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结构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主直支撑杆121用于撑起由若干个横杆和若干个纵杆构成的光伏组件承载网。
主直支撑杆121的一端与光伏组件承载网中作为边框的纵杆连接。具体地,每根主直支撑杆121的一端与光伏组件承载网中最外侧的纵杆连接。
可选的,支架系统至少包括2根主直支撑杆。
主直支撑杆121的另一端垂直于光伏组件安装系统所在的安装平面。
斜支撑杆122的一端与主直支撑杆121的下端连接,斜支撑杆的另一端与光伏组件承载网中的纵杆连接。
可选的,斜支撑杆122的一端通过铰链与主直支撑杆121的下端连接。斜支撑杆122与主直支撑杆121之间的夹角可以调节。
可选的,横杆、纵杆、主直支撑杆和斜支撑杆通过紧固件和三角件固定为支架系统。
固定单元包括上压块、下压块和紧固件,上压块和下压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支架系统上,光伏组件的边框固定于上压块和下压块之间;实现了将光伏组件固定于支架系统上的效果。
其中,上压块包括一个底板41、两个定位边42和两个侧板43,如图3所示。两个侧板43的底端分别垂直于底板41表面的两端,一个定位边42垂直于一个侧板43的顶端外侧。
可选的,定位边42的底面还设置有突起部,光伏组件的边框上设置有对应的槽,当上压块放置在光伏组件的上方时,上压块的定位边42上的突起部放入光伏组件的边框的槽内,对光伏组件起限位、固定作用。
可选的,定位边42的底面为波浪状。当定位边42的底面与光伏组件的边框接触时,波浪状的底面可以起到防滑作用。
下压块包括一个水平框51和两个第一限位部52,两个第一限位部52的底端分别垂直于水平框51表面的两端,两个第一限位部52的顶端均带有向内的突出部,如图4所示。
在一种情况下,下压块的水平框51的宽度大于横杆/纵杆的两个外边缘23 之间的距离。
在另一种情况下,下压块的水平框51的宽度小于横杆/纵杆的两个外边缘 23之间的距离,且下压块的水平框51的宽度大于横杆/纵杆的两个内边缘24之间的距离。
光伏组件的边框上有与下压块的第一限位部52配合的固定槽,光伏组件的边框安装位置位于下压块上第一限位部52的内侧。由于支架系统中的光伏组件承载网是倾斜的,将光伏组件的边框放在下压块上后,光伏组件边框上的固定槽与下压块上第一限位部52相互卡合,利用下压块的第一限位部52阻挡光伏组件下滑。
可选的,下压块还包括两个第二限位部53,两个第二限位部53垂直于水平框51的底面。
在一种情况下,两个第二限位部53的底端分别垂直于水平框51底面的两端,两个第二限位部53之间的距离等于水平框51的宽度,如图5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下压块的水平框51的宽度大于横杆/纵杆的两个外边缘23之间的距离。
当下压块安装在横杆/纵杆上时,横杆/纵杆位于下压块的水平框51的下方,且位于两个第二限位部53之间。
在另一种情况下,两个第二限位部53的底端垂直于水平框51的底面,两个第二限位部53之间的距离小于水平框51的宽度,且两个第二限位部53之间的距离小于横杆/纵杆上两个内边缘24之间的距离,如图6所示;在此种情况下,下压块的水平框51的宽度大于横杆/纵杆的两个外边缘23之间的距离,或,下压块的水平框51的宽度小于横杆/纵杆的两个外边缘23之间的距离,且大于横杆/纵杆的两个内边缘24之间的距离。当下压块安装在横杆/纵杆上时,下压块的两个第二限位部53位于横杆/纵杆的两个内边缘24之间。
目前光伏组件在安装时主要有两种方式:立式安装和卧式安装。不论是立式安装还是卧式安装,支架系统中的横杆都作为承载体。
如图1所示,光伏组件卧式安装在支架系统上,光伏组件的两个长边分别用若干个固定单元130固定在光伏组件承载网中的横杆上。
固定单元中的下压块固定于支架系统中横杆的上方,放上光伏组件,光伏组件的长边边框在下压块的上方,再将上压块固定于下压块的上方。
可选的,利用螺栓和螺母将上压块和下压块同时固定在支架系统中的横杆上。
可选的,固定单元的数量为4个,每个长边利用2个固定单元固定在横杆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固定单元的数量不作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固定单元的数量。
可选的,当光伏组件卧式安装在支架系统上时,光伏组件的两个短边分别利用若干个固定单元固定在光伏组件承载网中的纵杆上。
如图7所示,光伏组件立式安装在支架系统上,光伏组件110的两个长边边框分别用若干个固定单元130固定在光伏组件承载网中的纵杆124上,光伏组件的两个短边边框分别用若干个固定单元130固定在光伏组件承载网中的横杆123上;固定单元120中的下压块固定于光伏组件承载网中的横杆的上方,放上光伏组件,光伏组件的长边边框/短边边框在下压块的上方,再将固定单元 120中的上压块固定于下压块的上方。此时,光伏组件的长边边框处的固定单元中的下压块起到强度支撑作用。
可选的,光伏组件的长边边框利用2个固定单元130固定于纵杆上,光伏组件的短边边框利用1个固定单元130固定于横杆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固定单元的数量不作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固定单元的数量。
可选的,利用螺栓和螺母将上压块和下压块同时固定在支架系统中的横杆和纵杆上。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横杆两侧的光伏组件可以共用一个固定单元,即同一横杆两侧的光伏组件的边框放置在同一个下压块上,再利用同一个上压块固定横杆两侧的光伏组件,如图8所示;此时,一个固定单元起到固定两组光伏组件的作用。同一纵杆两侧的光伏组件可以共用一个固定单元,即同一纵杆两侧的光伏组件的边框放置在同一个下压块上,再利用同一个上压块固定纵杆两侧的光伏组件;此时,一个固定单元起到固定两组光伏组件的作用。
下压块的水平框5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可选的,下压块的水平框5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
在一种情况下,紧固件包括螺栓91、方形螺母92、螺母93。
若下压块的结构如图4所示,当下压块固定于横杆上时,方形螺母92位于横杆的内边缘的下方;当下压块固定于纵杆上时,方形螺母92位于纵杆的内边缘的下方。
如图9所示,方形螺母92位于杆20的内边缘的下方,杆20是横杆或纵杆。
方形螺母92的直径大于杆20上两个内边缘之间的距离。方形螺母92对螺栓91起限位作用。
螺栓91从方形螺母92的下方穿过并固定,再穿过下压块50上的第一通孔,螺母93固定在螺栓91上,且螺母93位于下压块50的水平框的上方。通过螺栓91、方形螺母92和螺母93将下压块50预先固定于横杆和/或纵杆上。
下压块50的水平框被螺栓91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均可以放置一块光伏组件的一个边框。
安装光伏组件时,将光伏组件的边框放置在下压块50上,如图10所示,光伏组件的边框10上设置有与下压块50的第一限位部52配合的固定槽,当光伏组件倾斜放置在支架系统上时,光伏组件上两个平行的边框位于两个相邻的横杆或两个相邻的纵杆上固定的下压块上,在下压块50上第一限位部52的作用下,光伏组件无法向下滑动,工人可以去搬运别的光伏组件,或者取上压块固定光伏组件,光伏组件的安装过程只需要一个工人,无需再单独安排一个工人一直扶住光伏组件来防止光伏组件向下滑动。
上压块的底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紧固件中的螺栓从下向上穿过上压块上的第二通孔,利用垫片和螺母将上压块固定于下压块的上方。
可选的,固定上压块的螺栓与固定下压块的螺栓为同一个螺栓,上压块上的第二通孔的位置与下压块上第一通孔的位置对应。该螺栓可以是螺栓或方头螺栓。
如图10所示,当紧固件包括螺栓91、方形螺母92、螺母93时,下压块50 固定在横杆或纵杆上,光伏组件的边框10放置在下压块50上,将上压块40放置在光伏组件的边框10上,上压块40的第二通孔穿过螺栓91。具体地,上压块40的定位边位于光伏组件的边框10的上方,光伏组件的边框10上设置有于上压块40上定位边下方的突起部配合的凹槽,上压块40上定位边下方的突起部放入光伏组件的边框10的上凹槽。再将垫片94穿过螺栓91,垫片94位于上压块40的底板与两个侧板围成的凹槽内且位于底板的上方,拧上螺母95。此时,上压块40位于光伏组件的边框10的上方,光伏组件的边框10位于下压块50 的上方,固定单元将光伏组件固定于支架系统上。
若下压块的结构如图5所示,下压块的安装方式与图9类似,图9中的下压块50替换为图5所示的下压块,固定单元固定光伏组件于支架系统上的安装方式与图10类似,图10中的下压块50替换为图5所示的下压块。
若下压块的结构如图6所示,下压块的安装方式和固定单元固定光伏组件于支架系统上的安装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内容直接得到,即如图11 所示,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下压块50的水平框宽度小于杆20的两个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杆20的两个内边缘之间的距离。图11中的下压块50的水平框的宽度还可以大于杆20的两个外边缘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种情况下,紧固件包括方头螺栓1011、螺母1012。
若下压块的结构如图5所示,当下压块固定于横杆上时,方头螺栓1011的头部位于横杆的内边缘的下方;当下压块固定于纵杆上时,方头螺栓1011的头部位于纵杆的内边缘的下方。
如图12所示,方头螺栓1011位于杆20内,且位于杆20的内边缘的下方,杆20是横杆或纵杆。
方头螺栓1011的头部的直径大于杆20的两个内边缘之间的距离。方头螺栓1011的头部起到限位作用。
方头螺栓1011从下到上穿过下压块50上的第一通孔,螺母1012固定在方头螺栓上,且螺母1012位于下压块50的水平框上。通过方头螺栓1011、螺母 1012将下压块50固定于横杆和/或纵杆上。
下压块50的水平框被方头螺栓1011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均可以放置一块光伏组件的一个边框。
安装光伏组件时,将光伏组件的边框放置在下压块50上,如图13所示,光伏组件的边框10上设置有与下压块50的第一限位部52配合的固定槽,当光伏组件倾斜放置在支架系统上时,光伏组件上两个平行的边框位于两个相邻的横杆或两个相邻的纵杆上固定的下压块上,在下压块50上第一限位部52的作用下,光伏组件无法向下滑动,工人可以去搬运别的光伏组件,或者取上压块固定光伏组件,光伏组件的安装过程只需要一个工人,无需再单独安排一个工人一直扶住光伏组件来防止光伏组件向下滑动。
上压块的底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紧固件中的螺栓从下向上穿过上压块上的第二通孔,利用垫片和螺母将上压块固定于下压块的上方。
可选的,固定上压块的螺栓与固定下压块的螺栓为同一个螺栓,上压块上的第二通孔的位置与下压块上第一通孔的位置对应。该螺栓可以是螺栓或方头螺栓。
如图13所示,当紧固件包括方头螺栓1011、螺母1012时,下压块50固定在横杆或纵杆上,光伏组件的边框10放置在下压块50上,将上压块40放置在光伏组件的边框10上,上压块40的第二通孔穿过螺栓91。具体地,上压块40 的定位边位于光伏组件的边框10的上方,光伏组件的边框10上设置有于上压块40上定位边下方的突起部配合的凹槽,上压块40上定位边下方的突起部放入光伏组件的边框10的上凹槽。再将垫片94穿过螺栓91,垫片94位于上压块 40的底板上方,拧上螺母95。此时,上压块40位于光伏组件的边框10的上方,光伏组件的边框10位于下压块50的上方,固定单元将光伏组件固定于支架系统上。其中,垫片94的直径小于上压块40的是底板40的宽度。
若下压块的结构如图4所示,下压块的安装方式与图12类似,图12中的下压块50替换为图4所示的下压块,固定单元固定光伏组件于支架系统上的安装方式与图13类似,图13中的下压块50替换为图4所示的下压块。
若下压块的结构如图6所示,将图13中的下压块50替换为图6所示的下压块,可以得到光伏组件安装局部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此不作限定。
在又一种情况下,紧固件包括螺栓、翼形螺母、螺母。下压块的水平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上压块的底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若下压块的结构如图4所示,下压块的安装方式与图9类似。
当下压块固定于横杆上时,翼形螺母位于横杆的内边缘的下方;当下压块固定于纵杆上时,翼形螺母位于纵杆的内边缘的下方。翼形螺母的两翼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横杆/纵杆上两个内边缘之间的距离。翼形螺母对螺栓的头部起限位作用
螺栓从翼形螺母的下方穿过下压块上的第一通孔,螺母固定在螺栓上,且螺母位于下压块的水平框的上方。通过螺栓、翼形螺母和螺母将下压块固定于横杆和/或纵杆上。下压块的水平框被螺栓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均可以放置一块光伏组件的一个边框。在下压块上放置光伏组件,再安装上压块,下压块、光伏组件和上压块在横杆/纵杆上的安装方式与图10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若下压块的结构如图5所示,下压块的安装方式也与图12类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图12、图13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直接得到光伏组件固定于支架系统上的安装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若下压块的结构如图6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内容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直接得到下压块、光伏组件固定于支架系统上的安装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0、图11、图13所示,上压块40具有抗台风功能的边框结构,整体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具备抗台风的高抗风载荷性能,实际实物模拟测试达到 5400Pa的载荷,光伏组件安装系统没有任何异常,对应17级的台风强度,光伏组件安装系统无松脱的载荷失效风险。
需要说的是,在固定下压块时,从横杆或纵杆的两端将螺栓和方头螺母(翼形螺母)滑入,或者,将方头螺母的头部滑入,待螺栓滑动至预定位置时,放上下压块,再拧紧螺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包括光伏组件、支架系统和固定单元,光伏组件通过固定单元固定在支架系统中倾斜的光伏组件承载网上,固定单元包括上压块、下压块和紧固件,下压块至少由一个水平框和两个带有突出部的第一限位部,在安装光伏组件时,先将下压块固定在支架系统上,再将光伏组件的边框放置在下压块上,光伏组件的边框上有与下压块的第一限位部配合的固定槽,光伏组件的边框与下压块的第一限位部卡合,阻止光伏组件向下滑动,只需要一个工人就能完成光伏组件的安装工作;解决了现在安装光伏组件时需要至少两个工人,人工成本高的问题;达到了减少光伏组件安装时所需的人工,提高安装效率的效果。
另外,由于上下压块本身对光伏组件的边框进行了限制,通过力量的传递限制,强化了组件的抗形变的能力。通过固定单元中下压块和上压看的结构令光伏组件承受载荷的能力获得极大的提升。光伏组件在台风环境下使用时不会有松脱风险,在暴雪环境下使用使也不会因为载荷过大而导致边框移动形变过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支架系统、固定单元;
所述支架系统包括主直支撑杆、斜支撑杆、横杆和纵杆,所述主直支撑杆和所述斜支撑杆用于撑起由若干个横杆和若干个纵杆构成的光伏组件承载网;
所述固定单元包括上压块、下压块和紧固件,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支架系统上,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固定于所述上压块与所述下压块之间;
其中,所述上压块包括一个底板、两个定位边和两个侧板,两个侧板的底端分别垂直于所述底板表面的两端;一个定位边垂直于一个侧板的顶端外侧;
所述下压块包括一个水平框和两个第一限位部,两个第一限位部的底端分别垂直于所述水平框表面的两端,两个第一限位部的顶端均带有向内的突出部;
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上有与所述下压块的第一限位部配合的固定槽,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位于所述下压块上第一限位部的内侧,所述下压块的第一限位部用于阻挡所述光伏组件下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块还包括两个第二限位部,两个第二限位部的底端垂直于所述水平框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限位部的底端分别垂直于所述水平框底面的两端,两个第二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横杆的宽度和纵杆的宽度;
或,
所述两个第二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横杆或纵杆的两个内边缘之间的距离,所述下压块中的水平框的宽度大于所述横杆或纵杆的两个内边缘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光伏组件卧式安装时,所述光伏组件的两个长边分别用若干个固定单元固定在所述光伏组件承载网中的横杆上;
所述下压块固定于所述横杆的上方,所述上压块固定于所述下压块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光伏组件立式安装时,所述光伏组件的两个长边边框分别用若干个固定单元固定在所述光伏组件承载网中的纵杆上,所述光伏组件的两个短边边框分别用若干个固定单元固定在所述光伏组件承载网中的横杆上;
所述下压块固定于所述横杆的上方,所述上压块固定于所述下压块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块的水平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方形螺母、螺母;
所述方形螺母位于横杆内,和/或,所述方形螺母位于纵杆内,所述方形螺母的尺寸大于横杆或纵杆的内边缘之间;
所述螺栓从所述方形螺母的下方穿过所述下压块上的第一通孔,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螺栓上,且所述螺母位于所述下压块的水平框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块的水平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所述紧固件包括方头螺栓、螺母;
所述方头螺栓的头部位于横杆内,和/或,所述方头螺栓位于纵杆内,所述方头螺栓的头部的尺寸大于横杆或纵杆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
所述方头螺栓从下向上穿过所述下压块上的第一通孔,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方头螺栓上,且所述螺母位于所述下压块的水平框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块的水平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翼形螺母、螺母;
所述翼形螺母位于横杆内,和/或,所述翼形螺母位于纵杆内,所述翼形螺母的两翼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横杆或纵杆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
所述螺栓从所述翼形螺母的下方穿过所述下压块上的第一通孔,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螺栓上,且所述螺母位于所述下压块的水平框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块的底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所述紧固件中的螺栓从下向上穿过所述上压块上的第二通孔,利用垫片和螺母将所述上压块固定于所述下压块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直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光伏组件承载网中作为边框的纵杆连接,所述主直支撑杆的另一端垂直于安装平面;
所述斜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主直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所述斜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光伏组件承载网中的纵杆连接。
CN201920147855.5U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 Active CN209419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7855.5U CN209419533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7855.5U CN209419533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9533U true CN209419533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44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47855.5U Active CN209419533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95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78432U (zh) 一种用于不同厚度的光伏组件相邻安装的固定装置
CN209419533U (zh)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系统
CN103557422B (zh)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光伏组件支架结构
CN202076285U (zh) 一种用于固定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导轨
CN205883145U (zh) 易于安装的太阳能组件边框结构
CN210927536U (zh) 一种光伏组件固定装置
CN204206074U (zh) 一种斜面屋顶上光伏组件的快速安装支座
CN211089570U (zh) 一种固定光伏组件的铝边框结构
CN208539825U (zh) 一种太阳能板固定框架
CN208539830U (zh) 一种应用于瓦片上的太阳能板固定架
CN206698170U (zh) 一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用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支架
CN105680784A (zh) 双玻太阳能光伏板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
CN208904921U (zh)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CN105897128A (zh) 双玻光伏组件的安装挂件、固定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205725576U (zh) 光伏电站组件固定梁及其安装系统
CN206977368U (zh) 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安装支架
CN110535413A (zh) 一种可调节太阳能光伏板支架
CN214884734U (zh) 一种易于安装的体育场馆用明框幕墙
CN205123664U (zh) 一种用于将双玻组件安装于跟踪支架的安装结构
CN204707073U (zh) 一种光伏组件用垂直安装支架结构
CN210482703U (zh) 一种新型外幕墙安装件
CN220234598U (zh) 可防止积淤的光伏板框
CN203134830U (zh) 设有安装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3143497U (zh) 一种快装式轻质内隔墙安装结构
CN103684224A (zh) 彩钢瓦光伏支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4400 No. 37, Panlongshan Road, Jiangyin City,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Chuangxi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WUXI COOP&INNO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27 No. 128 Linggang Road, Yongzhi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COOP&INNO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WUXI COOP&INNO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7

Address after: 017000 Room 614, Building B, Yichang Modern City, Wenming Road, Dongsheng District, Ordos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Inner Mongolia Huik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400 No. 37, Panlongshan Road, Jiangyin City,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Chuangxi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WUXI COOP&INNO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