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8520U - 双玻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双玻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8520U
CN209418520U CN201920476913.9U CN201920476913U CN209418520U CN 209418520 U CN209418520 U CN 209418520U CN 201920476913 U CN201920476913 U CN 201920476913U CN 209418520 U CN209418520 U CN 209418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gent belt
glass
photovoltaic modulies
double glass
switch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769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麦可
陈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ko Electric(Jiangsu)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mu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mu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mu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769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8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8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8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在前板玻璃和背板玻璃之间设置电池层和胶接层,胶接层将前板玻璃、电池层和背板玻璃粘接成一个多层结构整体,电池层包括铺设在前板玻璃内表面的N个电池组和电池组一端外侧的汇流带,汇流带具有N个与电池组对应并联的开关部,N个开关部连接N+1个汇流段构成汇流带,在开关部中相邻汇流段之间焊接旁路开关件,旁路开关件为单向导通器件,汇流带上表面高出电池层的凸起结构对应容纳在背板玻璃上的凹槽内,凹槽的深度和槽型与凸起结构相适配,其中N≥1。本实用新型中汇流带上表面高出电池层的凸起结构对应容纳在背板玻璃上的凹槽内,解决了在背板玻璃上钻孔连接外部接线盒导致的缺陷,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双玻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双玻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电池是一种把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型电池。目前通常使用的是以硅为基底的硅光伏电池,包括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光伏电池。按照应用要求,光伏电池经过一定的组合,将达到一定的额定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的多个光伏电池封装成可作为电源使用的组件称为光伏组件。当光伏组件中一串联支路中的光伏电池被遮蔽、没有太阳照射时,被遮蔽的光伏电池将会消耗其他有光照的光伏电池所产生的能量并会发热,这种情形称为热斑效应。热斑效应会严重损害光伏电池,甚至影响整个光伏组件。为了防止光伏电池由于热斑效应而遭到损害,通常在光伏电池串的正负极间并联一个旁路二极管,利用旁路二极管的导通功能对并联的光伏电池进行保护。
如图1所示,双玻光伏组件是指由两片玻璃和太阳能电池片8组成复合层,电池片8之间由导线串、并联汇集到引线端所形成的光伏电池组件。双玻光伏组件与传统光伏组件相比具有生命周期长、发电效率高、耐候性和可靠性好、结构简单、更易清洁、绝缘性良好、制作便捷等诸多优点。现有技术的双玻光伏组件通常使用光伏接线盒5对光伏电池串7进行保护,在光伏接线盒5内设置旁路二极管,降低光伏电池串7断路的可能性,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和发电效率。但是,现有技术中光伏接线盒5采用外挂式连接在光伏组件背部,为了使汇流带与光伏接线盒5连接,需要在背板玻璃2上钻孔,背板玻璃2厚度小,钻孔容易导致玻璃损坏,成品率低,导致制作难度高,人工和材料成本高。而且,采用外挂式光伏接线盒5导致结构复杂,封装工艺繁琐。光伏接线盒5中旁路二极管的反向漏电流较大,发热损耗较大,不仅需要加设散热结构,也影响光伏发电效率,旁路二极管在导通对热斑进行保护时温度上升,反向漏电流快速增大,易发生反向击穿失效。光伏组件上的光伏接线盒5将各组光伏电池汇流到一起,使得外部引线和汇流带较长,材料消耗大、成本高,而且,外部引线和光伏接线盒5暴露在外界环境中,耐候性差,容易发生人为误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双玻光伏组件存在的外接光伏接线盒导致的制作封装复杂、制作成本高、发热损耗大、易发生二极管击穿、外部引线和汇流带较长、功能单一等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的双玻光伏组件,能够简化制作工艺和封装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组件连接结构,解决背板玻璃因钻孔导致的缺陷,提高背板玻璃的成品率和双玻光伏组件的生产效率,省去双玻光伏组件的外部引线,外部结构更加简单,材料消耗小,可靠性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在前板玻璃和背板玻璃之间设置电池层和胶接层,胶接层将前板玻璃、电池层和背板玻璃粘接成一个多层结构整体,电池层包括铺设在前板玻璃内表面的N个电池组和电池组一端外侧的汇流带,汇流带具有N个与电池组对应并联的开关部,N个开关部连接N+1个汇流段构成汇流带,在开关部中相邻汇流段之间焊接旁路开关件,旁路开关件为单向导通器件,汇流带上表面高出电池层的凸起结构对应容纳在背板玻璃上的凹槽内,凹槽的深度和槽型与凸起结构相适配,其中N≥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凹槽为一个条形的连通槽,或者由N个彼此独立的凹坑组成,或者由一个条形的连通槽和槽底的N个彼此独立的凹坑组成。
凹坑分布的位置与凸起结构的形状相互对应。
前板玻璃在对应汇流带的位置处开有一个条形辅助槽,汇流带的底表面容置在辅助槽内。
汇流带的两个外端分别设置一个引线端子,两个引线端子为相互配合的一对插接件,或者两个引线端子均为转接件,两个转接件通过一个电连接件连通电路。
转接件包括防护盒和内部的电插座,电插座与汇流带的端部焊接,电插座贴靠在前板玻璃和背板玻璃的侧壁上,插口朝上或朝下。
电连接件为内部串设电线、两端为金属头的U型结构或弯曲的Z型结构。
旁路开关件嵌置或间隙配合在框形的PCB板内,PCB板下表面通过焊接铜片与汇流段焊接。
在开关部中相邻的汇流段端部为几字型,旁路开关件嵌置在两个几字型结构之间,底部通过若干焊接点与相邻两个几字型结构的下阶面焊接。
旁路开关件采用MOS芯片开关,或者是MOS芯片开关和RFID芯片组成的串联电路,或者是MOS芯片开关、RFID芯片和检测传感器组成的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旁路开关件焊接在相邻汇流段之间形成汇流带,旁路开关件与对应的电池组并联,代替现有的光伏接线盒,简化了封装工艺和光伏组件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将各个电池组通过引线引入接线盒的问题,节省资源,降低制作成本。本实用新型仅通过汇流带即可实现对电池组的热斑保护,通过层压工艺快速制成光伏组件,使光伏组件的制作工艺发生重大变革。旁路开关件利用汇流带进行散热,不需要现有技术中接线盒内的散热铜片,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和光伏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汇流带上表面高出电池层的凸起结构对应容纳在背板玻璃上的凹槽内,凹槽的深度和槽型与凸起结构相适配,通过凹槽容纳汇流带的凸起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背板玻璃上钻孔来连接外部接线盒导致的缺陷,降低背板玻璃因钻孔导致的破损率,提高背板玻璃的成品率和双玻光伏组件的生产效率。前板玻璃可根据汇流带的厚度等因素,在对应汇流带的位置处开设一个辅助槽,汇流带的底表面可以容置在辅助槽内,辅助槽用于辅助背板玻璃合适的容纳汇流带,以避免汇流带的厚度对前板玻璃和背板玻璃的粘接造成干扰,也可以解决背板玻璃过多蚀刻出现的承受力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化学蚀刻工艺加工背板玻璃上的凹槽和前板玻璃上的辅助槽,工艺更加简单,精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在汇流带的两个外端采用引线端子,使得双玻光伏组件省去外部引线,外部整体结构更加简单,解决了因外部引线造成的环境和人为误损坏,材料消耗小、成本低、可靠性好。通过一个电连接件连通两个转接件的电路,通过插拔即可实现两块双玻光伏组件的连接或断开,操作更加方便,电连接件适度变形,防止刚性连接造成的损坏,提高设备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旁路开关件集成MOS芯片开关,实现低能耗、高效能、高温反偏能力强、不易击穿等效果。本实用新型在MOS芯片开关的基础上加设RFID芯片形成集成芯片开关,能够准确定位、智能监测各个旁路开关件的导通状态。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行功能性扩展,加设一种或多种检测传感器,实现光伏组件温度、电流、电压等数据的监测,提高光伏电站的管理和维护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双玻光伏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玻光伏组件的拆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玻光伏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汇流带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背板玻璃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引线端子实施方式一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B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引线端子实施方式二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C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开关部实施方式一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开关部实施方式二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俯视图。
图中:1、前板玻璃;2、背板玻璃;3、电池层;4、胶接层;5、接线盒;6、电池组;7、电池串;8、电池片;9、汇流带;10、开关部;11、汇流段;12、旁路开关件;13、凹槽;14、连通槽;15、凹坑;16、辅助槽;17、引线端子;18、插接件;19、转接件;20、电插座;21、防护盒;22、电连接件;23、PCB板;24、焊接铜片;25、焊接点;26、填充材料;27、几字型结构;28、下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图 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在前板玻璃1和背板玻璃2之间设置电池层3和胶接层4,胶接层4将前板玻璃1、电池层3和背板玻璃2粘接成一个多层结构整体。胶接层4位于电池层3表面上并渗透到电池层3间隙处,胶接层4优选采用EVA胶。前板玻璃1位于最外层,电池层3包括平铺设置在前板玻璃1内表面上的N个电池组6,每个电池组6由两个电池串7串联构成,每个电池串7由M个电池片8串联构成。其中,N、M的取值与前板玻璃1的尺寸相适配,并根据光伏组件的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等因素确定,在图中N=3,M=6。前板玻璃1上所有的电池片8在前板玻璃1内表面上呈矩阵分布,每个电池串7沿直线分布。参照图4所示,在电池组6的一端外侧沿边长方向设置一条具有N个开关部10的汇流带9,N个开关部10为汇流带9的组成部分,N个开关部10连接N+1个汇流段11构成一条汇流带9。汇流带9与各个电池串7相互垂直,电池串7的一端连接在汇流带9上,另一端与对应的同组的电池串7串联。开关部10与电池组6一一对应设置,电池组6内的相互串联的两个电池串7分别连接在开关部10两端的汇流带9上,即开关部10与两个电池串7形成的串联电路两端相互并联。汇流段11的材质为铜等金属。汇流带9的两个外端分别设置一个引线端子17,双玻光伏组件通过左右引线端子17与外部用电设备或者其他相邻的双玻光伏组件连接。开关部10内部具有一个旁路开关件12,旁路开关件12焊接在相邻两个汇流段11的上表面,旁路开关件12为单向导通器件,保护与开关部10并联的串联电路。
如图5和图6所示,汇流带9贴靠在前板玻璃1内侧表面上,开关部10的结构使汇流带9上表面高出电池层3形成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对应容纳在背板玻璃2上的凹槽13内,凹槽13为一个条形的连通槽14,或者由N个彼此独立的凹坑15组成,或者由一个条形的连通槽14和槽底的N个彼此独立的凹坑15组成。凹槽13的深度和槽型与凸起结构相适配,使前板玻璃1与背板玻璃2在安装后相互平行贴靠在一起。参见图2,前板玻璃1可根据汇流带9的厚度等因素,在对应汇流带9的位置处开设一个条形辅助槽16,汇流带9的底表面可以容置在辅助槽16内,辅助槽16用于辅助背板玻璃2合适的容纳汇流带9,以避免汇流带9的厚度对前板玻璃1和背板玻璃2的粘接造成干扰。背板玻璃2上的凹槽13和前板玻璃1上的辅助槽16可以通过化学蚀刻工艺制成。
如图7和图8所示,汇流带9两个外端的引线端子17可以是相互配合的一对插接件18,相邻两块双玻光伏组件在连接时,两块双玻光伏组件的侧边通过对应的插接件18相互对接。
如图9和图10所示,汇流带9两个外端的引线端子17也可以是转接件19,转接件19包括防护盒21和内部的电插座20,电插座20与汇流带9的端部焊接,电插座20贴靠在前板玻璃1和背板玻璃2的侧壁上,插口朝上或朝下。防护盒21设置在电插座20的外部,对电插座20进行防护。相邻两块双玻光伏组件在连接时,通过一个电连接件22连通两个转接件19。电连接件22为内部串设电线、两端为金属头的U型结构或弯曲的Z型结构。电连接件22具有适度弹性,可适当伸展变形。
开关部1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
实施方式一:如图11和图12所示,开关部10内部通过旁路开关件12和框形的PCB板23连接。在每个开关部10中相邻的汇流段11的端部架设旁路开关件12,旁路开关件12为薄片形状,底部通过若干焊接点25与相邻两个汇流段11的上表面焊接,即旁路开关件12作为媒介连接两端的汇流段11。在旁路开关件12的外周为PCB板23,旁路开关件12可以嵌置或间隙配合在PCB板23的框内。PCB板23下表面通过自带的焊接铜片24与两个相邻的汇流段11焊接。PCB板23的厚度为0.4~1.2mm。在两个汇流段11端部之间设有填充材料26,在PCB板23的外表面填涂填充材料26使开关部10形成光滑的坡面。所述几处填充材料26均为绝缘材料。框形的PCB板23通过自带的焊接铜片24与汇流段11焊接,能够抵抗两端的汇流段11产生的拉伸作用,在制作加工或使用过程中有效保护旁路开关件12及焊接部位,既保证牢固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又不会产生突起,使PCB板23与汇流段11贴合相连,使汇流带9形成一个整体。
实施方式二: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每个开关部10中相邻的汇流段11的端部形状为几字型,两个汇流段11的几字型结构27之间嵌置一个旁路开关件12,旁路开关件12为薄片形状,底部通过若干焊接点25与相邻两个几字型结构27的下阶面28焊接,即旁路开关件12作为媒介连接两端的几字型汇流段11。在两个汇流段11端部之间设有填充材料26,在几字型结构27的底部凹口内设有填充材料26。在旁路开关件12两侧的汇流段11上方设有填充材料26,使旁路开关件12两侧上表面形成光滑的坡面,旁路开关件12嵌入在填充材料26中。所述几处填充材料26均为绝缘材料。相邻汇流段11的端部采用几字型结构27,配合填充材料26的使用,使汇流带9的固定和旁路开关件12的连接更加牢固,电路连接更加可靠,旁路开关件12与汇流段11接触更加充分。
旁路开关件12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比如,旁路开关件12采用MOS芯片开关。MOS芯片开关制成薄片结构,架设在每个开关部10的两个汇流段11之间,底部通过两组焊接点25分别与对应的汇流段11的上表面焊接。
再如,旁路开关件12采用集成芯片开关。集成芯片开关采用MOS芯片开关和RFID芯片组成的串联电路。集成芯片开关架设在每个开关部10的两个汇流段11之间,底部焊接在两个汇流段11上。
再如,集成芯片开关采用MOS芯片开关、RFID芯片和检测传感器组成的电路。检测传感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如温度传感器。RFID芯片优选为有源RFID芯片,能够在旁路开关件12导通时向接收器发送ID。有源RFID芯片利用旁路开关件12在导通下的电压进行供电,不需要附加外部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旁路开关件12在内部集成MOS芯片开关,采用芯片开关代替接线盒内的二极管,实现低能耗、高效能、高温反偏能力强、不易击穿等效果。本实用新型在MOS芯片开关的基础上加设RFID芯片形成集成芯片开关,集成芯片开关嵌入在汇流带9中,对双玻光伏组件中的各个旁路开关件12的导通状态进行监测,实时获取各个旁路开关件12的导通状态,具有准确定位、智能监测等功能,解决人工寻查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而且,有源RFID芯片可以巧妙地利用旁路开关件12在导通下的电压,不需要附加外部电池,更加便捷。本实用新型在MOS芯片开关和RFID芯片形成集成芯片开关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功能性扩展,加设一种或多种传感器,实现光伏组件温度、电流、电压等数据的监测,提高光伏电站的管理和维护能力。
参照图2至图14,本实用新型所述双玻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准备N+1个汇流段11和N个旁路开关件12制作汇流带9,旁路开关件12对应焊接在相邻的两个汇流段11上,根据设计规格制作N个电池组6,其中N≥1;
步骤S2:将制成的汇流带9和电池组6的汇流栅条利用焊接机焊接,形成平铺的电路结构;
步骤S3:对背板玻璃2上对应汇流带9的位置进行化学蚀刻加工,制作与汇流带9上的旁路开关件12相对应的凹槽13;
步骤S4:将S2制成的电路结构放在前板玻璃1上,添加光伏用胶,盖上背板玻璃2,利用层压工艺制作多层结构;
步骤S5:对S4中的多层结构进行精封装,在汇流带9两端焊接引线端子17,制成完整的双玻光伏组件。
步骤S1中进一步包括:旁路开关件12架设在相邻的汇流段11的端部上,底部通过若干焊接点25与相邻两个汇流段11的上表面焊接,在旁路开关件12的外周为PCB板23,旁路开关件12可以嵌置或间隙配合在PCB板23的框内,PCB板23下表面通过自带的焊接铜片24与两个相邻的汇流段11焊接。PCB板23的厚度为0.4~1.2mm。在两个汇流段11端部之间设有填充材料26,在PCB板23的外表面填涂填充材料26使开关部10形成光滑的坡面。
步骤S1中进一步包括:相邻的汇流段11的端部形状为几字型,旁路开关件12嵌置在两个汇流段11的几字型结构27之间,底部通过若干焊接点25与相邻两个几字型结构27的下阶面28焊接。在两个汇流段11端部之间设有填充材料26,在几字型结构27的底部凹口内设有填充材料26。在旁路开关件12两侧的汇流段11上方设有填充材料26,使旁路开关件12两侧上表面形成光滑的坡面,旁路开关件12嵌入在填充材料26中。
步骤S1中进一步包括:旁路开关件12采用MOS芯片开关。MOS芯片开关制成薄片结构,架设在每个开关部10的两个汇流段11之间,底部通过两组焊接点25分别与对应的汇流段11的上表面焊接。
步骤S1中进一步包括:旁路开关件12采用集成芯片开关。集成芯片开关采用MOS芯片开关和RFID芯片组成的串联电路。集成芯片开关架设在每个开关部10的两个汇流段11之间,底部焊接在两个汇流段11上。
步骤S1中进一步包括:旁路开关件12采用MOS芯片开关、RFID芯片和检测传感器组成的集成芯片电路。检测传感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如温度传感器等。RFID芯片优选为有源RFID芯片。
步骤S1中进一步包括:汇流带9在电池组6的一端外侧沿边长方向设置,每个电池组6由两个电池串7串联构成,每个电池串7由M个电池片8串联构成,所有的电池片8呈矩阵分布。旁路开关件12与电池组6一一对应设置,旁路开关件12与对应电池组6内的相互串联的两个电池串7形成的串联电路两端相互并联,其中M≥1。
步骤S3中进一步包括:背板玻璃2上的凹槽13为一个条形的连通槽14,或者由N个彼此独立的凹坑15组成,或者由一个条形的连通槽14和槽底的N个彼此独立的凹坑15组成。凹槽13的深度和槽型与汇流带9上表面高出电池层3形成的凸起结构相适配。
步骤S3中进一步包括:根据汇流带9的厚度等因素在前板玻璃1上对应汇流带9的位置处开设一个条形辅助槽16,汇流带9的底表面可以容置在辅助槽16内,辅助槽16用于辅助背板玻璃2合适的容纳汇流带9。前板玻璃1上的辅助槽16通过化学蚀刻工艺制成。
步骤S3中进一步包括:化学蚀刻的蚀刻液采用氢氟酸溶液。
步骤S5中进一步包括:汇流带9两个外端的引线端子17为相互配合的一对插接件18。
步骤S5中进一步包括:引线端子17为转接件19,转接件19包括防护盒21和内部的电插座20,电插座20与汇流带9的端部焊接,电插座20贴靠在前板玻璃1和背板玻璃2的侧壁上,插口朝上或朝下。两个转接件19通过一个电连接件22连通。电连接件22为内部串设电线、两端为金属头的U型结构或弯曲的Z型结构。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前板玻璃(1)和背板玻璃(2)之间设置电池层(3)和胶接层(4),胶接层(4)将前板玻璃(1)、电池层(3)和背板玻璃(2)粘接成一个多层结构整体,电池层(3)包括铺设在前板玻璃(1)内表面的N个电池组(6)和电池组(6)一端外侧的汇流带(9),汇流带(9)具有N个与电池组(6)对应并联的开关部(10),N个开关部(10)连接N+1个汇流段(11)构成汇流带(9),在开关部(10)中相邻汇流段(11)之间焊接旁路开关件(12),旁路开关件(12)为单向导通器件,汇流带(9)上表面高出电池层(3)的凸起结构对应容纳在背板玻璃(2)上的凹槽(13)内,凹槽(13)的深度和槽型与凸起结构相适配,其中N≥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凹槽(13)为一个条形的连通槽(14),或者由N个彼此独立的凹坑(15)组成,或者由一个条形的连通槽(14)和槽底的N个彼此独立的凹坑(15)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凹坑(15)分布的位置与凸起结构的形状相互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前板玻璃(1)在对应汇流带(9)的位置处开有一个条形辅助槽(16),汇流带(9)的底表面容置在辅助槽(16)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汇流带(9)的两个外端分别设置一个引线端子(17),两个引线端子(17)为相互配合的一对插接件(18),或者两个引线端子(17)均为转接件(19),两个转接件(19)通过一个电连接件(22)连通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转接件(19)包括防护盒(21)和内部的电插座(20),电插座(20)与汇流带(9)的端部焊接,电插座(20)贴靠在前板玻璃(1)和背板玻璃(2)的侧壁上,插口朝上或朝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电连接件(22)为内部串设电线、两端为金属头的U型结构或弯曲的Z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旁路开关件(12)嵌置或间隙配合在框形的PCB板(23)内,PCB板(23)下表面通过焊接铜片(24)与汇流段(11)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开关部(10)中相邻的汇流段(11)端部为几字型,旁路开关件(12)嵌置在两个几字型结构(27)之间,底部通过若干焊接点(25)与相邻两个几字型结构(27)的下阶面(28)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旁路开关件(12)采用MOS芯片开关,或者是MOS芯片开关和RFID芯片组成的串联电路,或者是MOS芯片开关、RFID芯片和检测传感器组成的电路。
CN201920476913.9U 2019-04-10 2019-04-10 双玻光伏组件 Active CN209418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76913.9U CN209418520U (zh) 2019-04-10 2019-04-10 双玻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76913.9U CN209418520U (zh) 2019-04-10 2019-04-10 双玻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8520U true CN209418520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45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76913.9U Active CN209418520U (zh) 2019-04-10 2019-04-10 双玻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85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0348A (zh) * 2019-04-10 2019-06-28 江苏禾木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双玻光伏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0348A (zh) * 2019-04-10 2019-06-28 江苏禾木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双玻光伏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70216B (zh) 一种具有透明电极晶体硅光伏电池的连接结构
CN203277411U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4617169A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109509805A (zh) 叠瓦组件及用于制造叠瓦组件的方法
CN203521441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108023537A (zh) 一种彩钢瓦屋顶光伏组件结构
CN109950348A (zh) 双玻光伏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209418520U (zh) 双玻光伏组件
CN2924794Y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Gee et al. Simplified module assembly using back-contact crystalline-silicon solar cells
CN114335219A (zh) 一种bipv智能芯片光伏组件及其封装工艺
US9698290B2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206610817U (zh) 一种耐热斑效应的双面光伏组件
CN109861639A (zh) 加固型智能光伏组件结构
CN109904240A (zh) 集成化智能光伏组件结构
CN209199948U (zh) 集成化智能光伏组件结构
CN207588802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0957977A (zh) 一种磁吸连接的新型光伏组件
CN109244161A (zh) 一种半刚性太阳电池模块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209418519U (zh) 无引线光伏组件结构
JP200013383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40332062A1 (en) Solar cell apparatus
CN209402476U (zh) 加固型智能光伏组件结构
CN110313074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CN208674150U (zh) 太阳能电池互联结构及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602, 16 / F, financial business street, Taihu new town,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Valentin (Wuxi)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602, 16 / F, financial business street, Taihu new town,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Hemu Electric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602, 16 / F, financial business street, Taihu new town,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Hemu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602, 16th Floor, Financial and Business Street, Taihu New Town,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HEMU SENSI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25

Address after: Room 1603-1, No.8, financial Second Street, Wux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Patentee after: Wacker electric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602, 16 / F, financial business street, Taihu new town,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Valentin (Wuxi) Power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203-1, No. 19 Financial Seventh Street, Wux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Patentee after: Wako Electric(Jiangsu)Co. 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1603-1, No.8, financial Second Street, Wux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Patentee before: Wacker electric (Jiangs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