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8425U - 温控器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温控器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18425U CN209418425U CN201920157099.4U CN201920157099U CN209418425U CN 209418425 U CN209418425 U CN 209418425U CN 201920157099 U CN201920157099 U CN 201920157099U CN 209418425 U CN209418425 U CN 2094184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controller
- overflow
- stick
- overflow stick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控器安装结构,包括发热盘、防溢棒以及温控器,温控器通过螺丝锁紧固定在发热盘底部,温控器包括基部以及设置在基部上端的导热板,基部上端设置有防溢棒安装座,防溢棒插装定位在防溢棒安装座上,导热板上开设有供防溢棒从导热板上方穿出的通孔,防溢棒上端抵设在发热盘底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防水性较好的温控器安装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控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子式电热水壶一般包括有壶体以及设置于壶体底部的底座,壶体底部设置有发热盘,发热盘上设置有加热管、温控器,温控器通过螺丝锁紧固定在发热盘底部,加热管能够通过发热盘的导热作用对壶体中的液体进行加热,发热盘上设置有与壶体容腔连通的小孔,小孔中穿设固定有防溢棒组件,防溢棒组件包括有防溢棒外罩和防溢棒,防溢棒外罩上端穿设在容腔中,其下端通过螺母和防水圈与小孔内缘密封连接,防溢棒由防溢棒外罩下端插装固定在防溢棒外罩中,防溢棒与温控器之间电连接,防溢棒外罩能够用于防溢棒的防水及导热,防溢棒能够对温度进行感应。为了防止防溢棒从防溢棒外罩中向下脱出,通常温控器或发热盘上设置有由防溢棒下端将其向上压紧在防溢棒外罩中的金属定位片。加热管两端连接有导线,且通过接线母端与温控器的电极插片插接电连。
传统的电子式电热水壶由于发热盘需要开设小孔,且防溢棒外罩与小孔之间需要密封连接,防溢棒还需要通过金属定位片将其定位在防溢棒外罩中,结构十分复杂,而且零部件较多,不利于一站式安装,而且具有一定渗漏风险。此外,接线母端与电极插片的插接处容易出现松动,且防潮效果较差,容易出现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防水性较好的温控器安装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控器安装结构,包括发热盘、防溢棒以及温控器,温控器通过螺丝锁紧固定在发热盘底部,温控器包括基部以及设置在基部上端的导热板,基部上端设置有防溢棒安装座,防溢棒插装定位在防溢棒安装座上,导热板上开设有供防溢棒从导热板上方穿出的通孔,防溢棒上端抵设在发热盘底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将防溢棒集成在温控器上,使得在将温控器安装于发热盘上时能够同时对防溢棒进行安装,使防溢棒上端抵设在发热盘底部,通过防溢棒与发热盘导热配合,能够实现温度感应。较现有技术而言,零部件较少,结构更为简单,不需要在发热盘上开孔,加工也更为简单,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利于一站式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溢棒安装座上下限位滑动设置在基部上端和导热板之间,防溢棒安装座和基部之间抵设有弹簧,所述防溢棒在弹簧作用下弹性压紧在发热盘底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使防溢棒和发热盘底部之间能够紧密接触,提高导热性能,同时也提高了适配性,防止因为零部件之间尺寸的细微差异,导致防溢棒在温控器与发热盘底部安装固定时被压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溢棒安装座上端设置有凸台,凸台包括有安装孔,防溢棒插装定位在安装孔中,所述通孔与凸台外缘配合滑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凸台的设置能够起到绝缘作用,防止防溢棒和导热板之间直接接触造成短接,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凸台还能够与通孔构成导向配合,提高防溢棒安装座上下滑动时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部上端设置有由四周侧壁围绕形成的凹坑,凹坑中设置有两个与防溢棒构成电连的信号连接片,凹坑侧壁设置有两个供所述两个信号连接片分别延伸至凹坑外侧的缺口,凹坑侧壁于两个缺口之间的部分构成限位壁,所述凹坑中设置有V形的连接块,连接块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信号连接片上方的延伸臂,两个延伸臂与限位壁三者构成供所述防溢棒安装座上下滑动的导向孔,延伸臂上端开设有连通至信号连接片处的连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两个信号连接片用于与防溢棒的两个接线端电连。限位壁和连接块的两个延伸臂三者构成供所述防溢棒安装座上下滑动的导向孔,防溢棒安装座能够沿导向孔上下滑动,由于延伸臂设置在信号连接片上方,且其上端开设有连通至信号连接片处的连通孔,便于防溢棒与信号连接片之间电连用导线的穿设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坑底内壁设置两个U形槽,两个U形槽的开口与所述两个缺口分别连接,信号连接片一端插装定位于U形槽中,信号连接片另一端从所述缺口伸出至凹坑外侧,所述两个延伸臂下端设置有与两个U形槽分别插接定位的支脚,两个延伸臂的端部分别插装在所述两个缺口中,所述连接块上端与所述发热盘抵触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延伸臂下端的支脚能够插接定位在U形槽中,延伸臂的端部则插装在缺口中,最后通过发热盘对连接块上端进行压紧固定,使得连接块和基部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定位,不容易晃动脱出,同时便于连接块和基部之间的快速拆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溢棒安装座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第一导线槽,所述延伸臂上端朝向防溢棒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与连通孔连通的第二导线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导线一端与防溢棒接线端连接,导线另一端能够依次沿第一导线槽、第二导线槽、连通孔与信号连接片连接,便于导线的布置,导线不容易与导热板出现干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臂上端与防溢棒安装座相反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连通孔连通的第三导线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导线另一端能够依次沿第一导线槽、第二导线槽、连通孔、第三导线槽伸出至连通孔外侧,也可以从连通孔外侧与信号连接片进行电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盘底部设置有加热管,基部设置有两个电极片,所述两个电极片分别延伸至加热管两端处并与之碰焊电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加热管与电极片直接通过碰焊电连,连接处更为稳固,不容易出现松动,具有更好的防潮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温控器的结构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温控器的结构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部上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温控器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温控器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温控器安装结构的实施例如图1-6所示:包括发热盘1、防溢棒21以及温控器3,防溢棒21为感应温度的元件,其能够输出电流信号,发热盘1构成电热水壶容腔底部,温控器3通过螺丝锁紧固定在发热盘1底部,温控器3包括基部31、设置在基部31上端的导热板32以及设置在基部31上的插接头33,插接头33与电热水壶底座的耦合器配合插接,插接头33上设置有若干环形金属圈,导热板32与发热盘1导热接触,基部31上端设置有防溢棒安装座22,防溢棒21插装定位在防溢棒安装座22上,导热板32上开设有供防溢棒21从导热板32上方穿出的通孔321,防溢棒21上端抵设在发热盘1底部。
所述防溢棒安装座22上下限位滑动设置在基部31上端和导热板32之间,防溢棒安装座22和基部31之间抵设有弹簧23,所述防溢棒21在弹簧23作用下弹性压紧在发热盘1底部,基部31上设置有供弹簧23下端插装定位的下定位孔316,防溢棒安装座22下端设置有供弹簧23上端插装定位的上定位孔222。
所述防溢棒安装座22上端设置有凸台24,凸台24与防溢棒安装座22一体成型,凸台24包括有安装孔241,防溢棒21插装定位在安装孔241中,所述通孔321与凸台24外缘配合滑动。
所述基部31上端设置有由四周侧壁围绕形成的凹坑311,凹坑311中设置有两个与防溢棒21构成电连的信号连接片25,信号连接片25与插接头33的一部分环形金属圈相电连,凹坑311侧壁设置有两个供所述两个信号连接片255分别延伸至凹坑311外侧的缺口312,凹坑311侧壁于两个缺口312之间的部分构成限位壁313,所述凹坑311中设置有V形的连接块26,连接块26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信号连接片255上方的延伸臂261,两个延伸臂261各自呈斜向延伸,两个延伸臂261与限位壁313三者构成供所述防溢棒安装座22上下滑动的导向孔,延伸臂261上端开设有连通至信号连接片255处的连通孔263,连通孔263贯通至延伸臂261底端。
所述凹坑311底内壁设置两个U形槽314,两个U形槽314的开口与所述两个缺口312分别连接,信号连接片25一端插装定位于U形槽314中,信号连接片25另一端从所述缺口312伸出至凹坑311外侧,所述两个延伸臂261下端设置有与两个U形槽314分别插接定位的支脚262,两个延伸臂261的端部分别插装在所述两个缺口312中,所述连接块26上端与所述发热盘1抵触配合。
所述防溢棒安装座22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241连通的第一导线槽221,所述延伸臂261上端朝向防溢棒安装座22的一侧设置有与连通孔263连通的第二导线槽264。
所述延伸臂261上端与防溢棒安装座22相反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连通孔263连通的第三导线槽265。
所述发热盘1底部设置有加热管4,基部31设置有两个电极片315,所述两个电极片315分别延伸至加热管4两端处并与之通过碰焊工艺电连。所述两个电极片315与插接头33的另一部分环形金属圈相电连。
实际装配时,防溢棒21和信号连接片25通过导线电连接(如图3所示),根据需求不同可以实现两种布线方式,第一种:所述导线沿第一导线槽221、第二导线槽264、连通孔263布置,导线一端与防溢棒21的相连接,导线另一端穿入连通孔263后与信号连接片25连接(如图3中a所示);第二种:所述导线沿第一导线槽221、第二导线槽264、连通孔263、第三导线槽265布置,导线一端与防溢棒21的相连接,导线另一端沿第三导线槽265伸出至连通孔263外侧,然后与信号连接片25延伸至凹坑311外侧的端部连接(如图3中b所示)。
以上实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温控器安装结构,包括发热盘、防溢棒以及温控器,温控器通过螺丝锁紧固定在发热盘底部,温控器包括基部以及设置在基部上端的导热板,其特征在于:基部上端设置有防溢棒安装座,防溢棒插装定位在防溢棒安装座上,导热板上开设有供防溢棒从导热板上方穿出的通孔,防溢棒上端抵设在发热盘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棒安装座上下限位滑动设置在基部上端和导热板之间,防溢棒安装座和基部之间抵设有弹簧,所述防溢棒在弹簧作用下弹性压紧在发热盘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棒安装座上端设置有凸台,凸台包括有安装孔,防溢棒插装定位在安装孔中,所述通孔与凸台外缘配合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上端设置有由四周侧壁围绕形成的凹坑,凹坑中设置有两个与防溢棒构成电连的信号连接片,凹坑侧壁设置有两个供所述两个信号连接片分别延伸至凹坑外侧的缺口,凹坑侧壁于两个缺口之间的部分构成限位壁,所述凹坑中设置有V形的连接块,连接块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信号连接片上方的延伸臂,两个延伸臂与限位壁三者构成供所述防溢棒安装座上下滑动的导向孔,延伸臂上端开设有连通至信号连接片处的连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底内壁设置两个U形槽,两个U形槽的开口与所述两个缺口分别连接,信号连接片一端插装定位于U形槽中,信号连接片另一端从所述缺口伸出至凹坑外侧,所述两个延伸臂下端设置有与两个U形槽分别插接定位的支脚,两个延伸臂的端部分别插装在所述两个缺口中,所述连接块上端与所述发热盘抵触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温控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棒安装座顶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第一导线槽,所述延伸臂上端朝向防溢棒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与连通孔连通的第二导线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温控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上端与防溢棒安装座相反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连通孔连通的第三导线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温控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底部设置有加热管,基部设置有两个电极片,所述两个电极片分别延伸至加热管两端处并与之碰焊电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57099.4U CN209418425U (zh) | 2019-01-29 | 2019-01-29 | 温控器安装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57099.4U CN209418425U (zh) | 2019-01-29 | 2019-01-29 | 温控器安装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18425U true CN209418425U (zh) | 2019-09-20 |
Family
ID=67944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157099.4U Active CN209418425U (zh) | 2019-01-29 | 2019-01-29 | 温控器安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18425U (zh) |
-
2019
- 2019-01-29 CN CN201920157099.4U patent/CN2094184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78283A (zh) | 多煎烤模式的煎烤器 | |
CN202723623U (zh) | 一种易清洗的煎烤机 | |
CN206350682U (zh) | 锅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09418425U (zh) | 温控器安装结构 | |
US20030047554A1 (en) | Electric fryer | |
CN107884032B (zh) | 电烹饪器和用于其的防溢出检测装置 | |
CN201318717Y (zh) | 烹调炉具 | |
CN210870888U (zh) | 恒温加热杯及恒温加热组件 | |
CN204427775U (zh) | 温控器组件和电压力锅 | |
CN211049074U (zh) | 带智能限温器的电饭锅 | |
CN203349318U (zh) | 一种电灶 | |
CN202436831U (zh) | 一种内锅集成有发热体的电饭煲 | |
CN205306789U (zh) | 电饭煲发热体安装结构 | |
CN208598174U (zh) | 一种自动加水电茶炉的电热水壶的控制装置 | |
CN208541148U (zh) | 一种电饭煲温控元件 | |
CN206710918U (zh) | 一种电热炊具的温控器 | |
CN210144479U (zh) | 一种新型电加热壶 | |
CN218415277U (zh) | 一种电源线及电火锅组件 | |
CN209153169U (zh) | 一种具有可移动内杯的电热壶 | |
CN209948232U (zh) | 带温控功能的小家电耦合器 | |
CN205748701U (zh) | 一种用于ih 电饭煲的温度传感器 | |
CN213345248U (zh) | 蒸汽传感器及烹饪器具 | |
CN204483827U (zh) | 一种电热锅 | |
CN218850015U (zh) | 一种美规插头直型温控器电源线 | |
CN214378222U (zh) | 一种温控器热敏电阻集成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