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2033U - 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2033U
CN209412033U CN201822119669.9U CN201822119669U CN209412033U CN 209412033 U CN209412033 U CN 209412033U CN 201822119669 U CN201822119669 U CN 201822119669U CN 209412033 U CN209412033 U CN 209412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water
sewage
packing lay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196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文捷
董星星
胡林飞
聂晓蜜
左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eng 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eng 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eng 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eng Hu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196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2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2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2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及系统,包括箱体,在箱体内部由堰流板和布水板划分为顺次连通的预处理模块、生化处理模块和再处理模块;所述预处理模块设置在箱体的入口侧,用于对进入设备的污水进行初步过滤节流;所述再处理模块设置在箱体的出口侧,用于对即将排出设备的污水进行再次过滤和二次生化处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系统,能够在同一设备内部实现完整的污水处理过程,在保证出水质量达标的前提下,降低了设备的占地面积和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及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人们对污水处理设备提出了提标改造的要求,这使得设备的污水深度处理能力成为了衡量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现有技术中,人工湿地的污水深度处理能力较为出色,通过水生植物能够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处理,降低水中的氮、磷含量,使水质得以稳定。
在现有的人工湿地中需要设置复杂的管路,保证污水按工艺路线依次通过各反应池。但是这样一来会使得人工湿地的占地面积变大,提升了管理难度,还需要在各个管路上设置水泵和阀门等设备,为污水的流动提供动力支持和流量限制,提升了整个装置的制造成本。若将多个工艺步骤集成在同一反应池中,则容易导致不同的工艺组分互相干扰,这些干扰组分会降低人工湿地的处理能力,使出水水质不达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及系统,以实现在同一设备内执行完整的污水处理过程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由堰流板和布水板划分为顺次连通的预处理模块、生化处理模块和再处理模块;
所述预处理模块设置在箱体的入口侧,用于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和缓冲,其出水通过堰流板形成堰流,以降低生化处理模块承受的冲击;
所述生化处理模块用于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其出水流入再处理模块中;
所述再处理模块设置在箱体的出口侧,用于对污水进行再次过滤和二次生化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生化处理模块包括生化组件和曝气组件,生化组件包括水生植物和膜组件,所述水生植物设置在膜组件的正上方;所述膜组件包括支撑膜和生物膜,所述生物膜包裹在支撑膜上;所述曝气组件向支撑膜内部曝气,使生物膜靠近污水的一侧形成厌氧层,靠近支撑膜的一侧形成好氧层,在所述厌氧层和好氧层之间形成缺氧层。
进一步的,所述生化处理模块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生化处理模块内部划分为至少两个廊道结构,在分隔板上设有连通相邻廊道的过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生化组件包括人工浮岛,所述水生植物种植在人工浮岛上,通过设置人工浮岛能将水生植物进行模块化管理,降低水生植物的管理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膜组件包括金属框架,所述金属框架与箱体底面相固接;金属框架上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撑杆,在支撑杆之间设有支撑膜。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浮岛和膜组件之间存在间距,所述间距用于防止水生植物根系缠绕膜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组件包括主管路、分管路和曝气器,所述分管路的一侧设有曝气器,另一侧与主管路相连,曝气器的另一侧连通支撑膜。
进一步的,所述预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填料层和布水管,所述第一填料层的顶面高度低于堰流板的顶面高度,所述布水管设置在第一填料层内部,通过布水管向预处理模块导入待处理污水。
进一步的,所述布水管上设有布水孔,所述布水孔设置在布水管靠近箱体底面的一侧,且布水孔的轴线与铅垂线存在45°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再处理模块包括第二填料层和第三填料层,当污水进入再处理模块后依次经过第二填料层和第三填料层;所述第二填料层再次过滤生化处理模块产生的悬浮物,第三填料层对污水进行二次生化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布水板上设有连通生化处理模块和再处理模块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至少为两个,单个连接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填料层中填料的最小粒径,且相邻连接孔的孔距为连接孔孔径的1.5-3.5倍。
进一步的,本设备还包括沉降室,所述沉降室通过集水管与再处理模块的相连通;所述集水管位于再处理模块上的管口高度高于第三填料层的顶面,集水管位于沉降室上的管口高度与沉降室的排水孔高度一致,且排水孔与沉降室上的管口错位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串联连接时,前置处理设备的排水孔与后置处理设备的布水管相连通,对污水进行多级处理,提升排水水质;并联连接时,同一污水管道连接多个处理设备,能够提升污水处理量,加快处理速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及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将污水的预处理、生化处理和再处理三个工序集成在同一箱体内部,各工序之间无需设置水泵和阀门,降低了整个装置的管理难度和制造成本,同时,本装置中的多个工序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干扰,能够确保处理后的污水符合排放标准。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通过预处理模块对进入设备的污水进行过滤和节流,降低污水对本设备的冲击:其内部的第一填料层能够将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滤除,防止固体污染物堵塞或占据生化处理模块内部空间。同时,用于分隔预处理模块和生化处理模块的堰流板能够降低污水进入生化处理模块的速度,避免因处理量过大导致的处理效果降低。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通过生化处理模块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其内部的生物膜能够对富营养化污水进行初步降解,使污染物变为利于水生植物吸收的营养物质,以便水生植物直接吸收。同时,曝气组件能够提升生物膜和水生植物的活性,提升生化处理模块的处理效率。此外,由于膜组件采用内部曝气的方式,使得生物膜上形成由内向外分布的好氧层、缺氧层和厌氧层三个部分,高浓度的污水先由厌氧层进行处理,经过厌氧层处理后的污水依次通过缺氧层和好氧区,这样设置能够通过厌氧层将大分子的污染物降解或分解为小分子,降低缺氧层和好氧层处理负荷。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通过再处理模块对生化处理模块的处理后污水进行再次过滤和二次生化处理:其内部的第二填料层能够对生物膜或水生植物脱落下的物质拦截,避免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同时,第三填料层中能通过附着在填料颗粒表面的微生物对污水进行二次生化处理,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通过沉降室对再处理模块的出水进行沉降,避免掺杂在出水中的填料颗粒对出水水质形成污染。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能根据污水的富营养化程度以及污水总量进行调整,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时,选用串联型处理系统,当待处理污水总量较高时,选用并联型处理系统。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沿堰流板方向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布水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膜组件的局部剖切内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2-预处理模块;21-第一填料层;22-布水管;221-布水孔;23-堰流板;3-生化处理模块;31-人工浮岛;32-水生植物;33-膜组件;331-金属框架;332-支撑膜;334-生物膜;335-厌氧层;336-缺氧层;337-好氧层;341-主管路;342-分管路;35-分隔板;4-再处理模块;41-布水板;42-第二填料层;43-第三填料层;5-沉降室;51-集水管;52-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其内部结构可由附图1进行示意,如图所示,该处理设备包括箱体1,在箱体1的内部设有堰流板23和布水板41,其中堰流板23的顶面与箱体1的顶面之间留有空隙,布水板41上开设有方便污水流通的通道,因此箱体1的内部由堰流板23和布水板41划分顺次连通的预处理模块2、生化处理模块3和再处理模块4。
所述预处理模块2设置在箱体1的入口侧,用于对进入本设备的污水进行初步过滤节流,通过预处理模块2的过滤能够将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滤除,防止固体污染物占用生化处理模块3的内部空间。此外,堰流板23的存在能够使污水先蓄满预处理模块2后再通过堰流作用进入生化处理模块3,这样设置能够降低污水在本设备中的流动速度,避免单位时间内进入生化处理模块3中的污水超出其处理负荷。
所述生化处理模块3用于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当污水进入以较低的流速进入生化处理模块3后,生化处理模块3的内部组分将会对污染水质的有机物进行降解或分解,降低出水的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含量和总氮含量,保障出水符合排放标准。示例性的,生化处理模块3内部执行生化处理的部件可以是膜生物反应器,通过附着在膜上的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
所述再处理模块4设置在箱体1的出口侧,用于生化处理模块3的出水进行再次过滤,保证出水水质达标。通过再处理模块4能够将生化反应产生的悬浮物质进行过滤,防止对水质进行二次污染。此外,由于预处理模块2和生化处理模块3的存在,因此再处理模块4内部的液体流动速度很慢,长期与液体接触的再处理模块4中会形成微生物附着,这些微生物能在液体排出前进行二次净化,确保出水水质达到标准。
下面对上述方案进行效果说明: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在同一设备内部执行污水净化的多个处理步骤,其预处理模块2、生化处理模块3和再处理模块4均设置在同一箱体1中,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安装和管理。其中,预处理模块2能够实现过滤节流效果,在降低污水流速的前提下过滤固体污染物;其中,生化处理模块3能够对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确保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其中,再处理模块4能够在污水排出本设备前进行再次过滤和二次生化处理,避免了出水二次污染的情况。通过上述三个模块能够对污水进行快捷有效的深度处理,满足了人们对污水处理设备的提标改造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2和附图3对本设备进行进一步说明。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预处理模块2需要承担污水的初步过滤和节流工作,可选的,所述预处理模块2包括第一填料层21和布水管22。所述布水管22设置在第一填料层21内部,且布水管22通过管道与污水管路相连。
具体的,所述第一填料层21中的填料可以是鹅卵石、碎石和沸石中的一种或几种,且填料粒径介于10-20mm之间。若第一填料层21中采用不同种类的填料,则不同的填料可混合或分层布置在预处理模块2内部。所述布水管22可设置在第一填料层21的中下部,以保证布水管22的上方存在足够实现过滤目的的填料。
可选的,为保证布水管22导出的污水在第一填料层21中均匀分布,在布水管22上设有布水孔221,布水管22的横截面示意图为图4。具体的,所述布水孔221的孔径为3-7mm,沿布水管22长度方向上的孔间距为100-150mm。此外,为避免布水孔221被填料或固体污染物堵塞,所述布水孔221设置在布水管22靠近箱体1底面的一侧,且布水孔221的轴线与铅垂线存在45°夹角,这样设置能够在避免布水孔221堵塞的前提下提升布水孔221的数目,提升布水管22的布水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为提升预处理模块2的污水节流效果,充分降低污水进入生化处理模块3的流速,可选的,所述堰流板23的顶部为齿形堰,且齿形堰的齿底高度高于第一填料层21的顶面高度。在预处理模块2内部,待处理污水通过第一填料层21后会在填料的顶部产生堰塞现象,随着布水管22的持续供水,堰塞液面将逐步上升。当液面高度超过齿形堰的齿底高度时,在堰流板23顶部会发生堰流现象,以堰流状态进入生化处理模块3的污水流速非常缓慢,且不易发生水锤现象,降低了生化处理模块3承受的冲击负荷。
可选的,所述堰流板23与箱体1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堰流板23顶部到箱体1顶面之间的空隙高度为300-500mm。一体式设置的箱体1和堰流板23能够降低整个处理设备的安装难度,保证预处理模块2内部具有固定的堰流高度。另一可选的,所述堰流板23与箱体1设置为分体结构,在安装时根据设备的处理量选择不同高度的堰流板23。上述设置使预处理模块2内部的堰流高度能够根据工作量进行调节,同时也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及时对堰流板23的顶面进行调平。
当污水进入生化处理模块3后,本设备将利用生化处理模块3中的各组件进行污水的生化处理工作。
所述生化处理模块3包括生化组件和曝气组件,生化组件包括水生植物32和膜组件33,所述水生植物32设置在膜组件33的正上方。所述膜组件33包括支撑膜332和生物膜334,其结构可由图5进行示意,其中,支撑膜332作为生物膜334的支撑骨架,保证生物膜334能够在生化处理模块3内部完整的展开,充分利用生物膜334上附着的细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示例性的,支撑膜332可以是透氧型支撑膜,也可以是允许气体通过、形状类似纤维状且具有支撑作用的薄膜。
所述曝气组件用于向生化组件内部提供氧气,在进行曝气时氧气先进入支撑膜332内部,随后通过支撑膜332上的膜孔与生物膜334接触。以使得生物膜334形成好氧层337、缺氧层336和厌氧层335,其中好氧层337与支撑膜332相接触,厌氧层335与待处理的高浓度污水相接触,在好氧层337和厌氧层335之间存在缺氧层336。现有技术中,MBR组件的曝气方法常为外部曝气,即曝气口设置在MBR组件外侧,这样一来会导致氧气的利用率偏低,大部分氧气没有被生物膜所利用。此外,现有曝气方法会导致生物膜靠近污水的一侧变为好氧区,因此生物膜对污水的降解工作将完全依赖好氧区进行,不能完整利用全部的生物膜。
本实施例中厌氧层335的存在能够降低缺氧层336与好氧层337的处理负荷,提高处理效果。此外,通过本生物膜334能够在生化处理模块3中同时实现有机物的厌氧、缺氧和好氧处理,无需单独设置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在同等处理效果下有效减少设备占地。具体的,所述厌氧层335主要用于将大分子污染物分解为小分子,提升污水的可生化比,降低其余组分的处理难度;所述好氧层337能够对污水中的氨氮氧化物进行处理,同时去除含碳的污染物;所述缺氧层336能够对污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进行处理,进一步提水质。此外,利用厌氧层335和好氧层337的配合,还能够去除水体中的含磷有机物,降低污水富营养化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生物膜334上培殖氧需求量不同的微生物可通过调节曝气组件的气体通入量实现。具体的,当曝气量较大且气压较高时,通入的氧气完全穿过生物膜334,则整个生物膜334处于有氧环境中,因此生物膜334上均为好氧菌;当曝气量较小且气压较低时,通入的氧气不能与生物膜334发生接触,则整个生物膜334处于无氧环境中,因此生物膜334上均为厌氧菌。由此可知,通过对曝气量的调节,可以使靠近支撑膜332的生物膜334处于有氧环境中,靠近污水的生物膜334处于无氧环境中,即可形成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生物膜334结构。
具体的,生物膜334能够同步对有机物进行厌氧、缺氧和好氧处理,无需单独设置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在同等处理效果下有效降低了设备占地。其中厌氧层335能够将大分子污染物分解为小分子,提升污水的可生化比,进而降低缺氧层336与好氧层337的处理负荷,将提高处理效果;所述好氧层337能够对污水中的氨氮氧化物进行处理,同时去除含碳的污染物;所述缺氧层336能够对污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进行处理,进一步提水质。与此同时,厌氧层335中的厌氧菌和好氧层336中的好氧菌还能够进行配合作用,对污水中的含磷污染物进行处理,降低水体的营养化程度。
此外,将水生植物32与膜组件33设置在同一模块内部还能产生协同配合作用。具体的,设置在上方的水生植物32能够降低生化处理模块3内部的光照程度,进而抑制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光和作用,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同时,水生植物32的根系能够吸收污水中的盐分和重金属物质,避免对生物膜334上的微生物造成损伤。此外,由生物膜334的降解或分解作用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更利于水生植物32吸收,提升了水生植物32对污水的处理速度。
可选的,所述生化组件包括人工浮岛31,所述水生植物32种植在人工浮岛31上。具体的,所述人工浮岛31可以是边长为1000mm组件,相邻的人工浮岛31间隔50-100mm布置,种植在人工浮岛31上的水生植物32可以是菖蒲、美人蕉、水烛和灯芯草中的一种或几种,也可依据具体水质的需求选择特定植株,依据植株体积的不同单个人工浮岛31种植4-9株水生植物32。利用人工浮岛31将水生植物32进行模块化的种植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同时也能在秋、冬季节通过更换人工浮岛31来降低水生植物32的更换难度。
可选的,在所述生化处理模块3中还包括分隔板35,通过分隔板35能将生化处理模块3内部划分为至少两个廊道结构,在分隔板35上设有连通相邻廊道的过水孔。
在生化处理模块3内部的拐角位置处,待处理的污水会因水流流态的问题而在同一区域进行循环流动,这个区域被称作死水区,位于死水区中的污水不容易与生化组件发生接触。通过设置廊道和过水孔能够降低死水区的产生概率,与此同时,过水孔的设置能够使死水区的污水进入相邻的廊道内部,提供污水与生化组件接触的机会。
作为生化处理模块3内部的核心工作组件之一,所述膜组件33需要在曝气环境中维持结构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膜组件33包括金属框架331,所述金属框架331与箱体1的底面相互固接,在金属框架331上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多根支撑杆,以支撑杆作为支撑膜332支撑骨架,能够避免膜组件33的变形和脱落。
同时,为避免水生植物32的根系破坏膜组件33的完整性,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所述人工浮岛31和膜组件33之间存在的间距。示例性的,人工浮岛31的底部与膜组件33的顶部存在300-500mm的间距。
此外,为了简化生化处理模块3内部的曝气组件结构,提供更大的污水处理空间,可选的,所述曝气组件包括:主管路341、分管路342和曝气器。所述分管路342的一侧设有曝气器,另一侧与主管路341相连,所述曝气器的进气口与分管路342相连,出气口与支撑膜332相连通,通过曝气器能够将曝气组件中的气体导入支撑膜332内部,并通过支撑膜332上的膜孔导向生物膜334。示例性的,所述曝气器可以是管式曝气器、膜片式曝气器或盘式曝气器。
当污水经过生化处理过程后,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均被降解吸收,此时污水将通过设置在布水板41上的通道进入再处理模块4进行进一步处理。
可选的,所述再处理模块4包括第二填料层42和第三填料层43,当污水进入再处理模块4后依次经过第二填料层42和第三填料层43。所述第二填料层42用于过滤生化处理模块3产生的悬浮物,具体的,第二填料层42可选用鹅卵石、沸石和碎石中的一种或几种,其填料粒径为25-30mm,填料层高度为400-700mm,当第二填料层42选用不同种类的填料,不同的填料可进行混合或分层布置。所述第三填料层43用于对污水进行二次生化处理,具体的,第三填料层43可选用陶粒、活性炭、沸石和无烟煤中的一种或几种,其填料粒径为6-8mm,填料层高度为1500-2500mm,当第三填料层43选用不同种类的填料,不同的填料可进行混合或分层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填料层43选用的填料颗粒均为表面多孔的材料,生物膜334脱落的细小碎片容易进入材料内部的孔隙当中,因此这些颗粒上将附着生长有一定数目的微生物。而附着有微生物的填料颗粒可充当简单的生物膜反应器,对经过第二填料层42过滤后的污水进行二次生化处理,提升污水的处理效果。
可选的,设置在布水板41上的污水流通通道可以是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至少为两个,单个连接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填料层42中填料的最小粒径,且相邻连接孔的孔距为连接孔孔径的1.5-3.5倍。
具体的,连接孔设置在布水板41下端400-700mm的位置处,其开孔孔径为15-25mm,孔间距为35-55mm。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本设备的出水水质,在再处理模块4的出口侧设有沉降室5。所述沉降室5通过集水管51与再处理模块4相连通,所述集水管51位于再处理模块4上的管口高度高于第三填料层43的顶面,集水管51位于沉降室5上的管口高度与沉降室5的排水孔52高度一致,且集水管51的管口与排水孔52错位设置。
设置沉降室5能够对再处理模块4的出水进行沉降处理,使得出水中可能存在的固体杂质下降到沉降室5底部。连通再处理模块4和沉降室5的所述集水管51作为连通再处理模块4和沉降室5的通道,其两侧的管口高度限定了液体进入沉降室5的条件:位于再处理模块4上的管口高于第三填料层43能够保证进入沉降室5的污水完整经过第三填料层43的处理,位于沉降室5上的管口与排水孔52高度一致能够避免发生液体回流或过早流出,同时管口与排水孔52错位设置能够降低液体不经过沉降而直接流出的可能性。
下面对上述方案进行效果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由放置在同一箱体1内的预处理模块2、生化处理模块3和再处理模块4构成,在箱体1外部再处理模块4的出口侧还连接有沉降室5。通过预处理模块2中的布水管22能够实现污水的均匀分布,第一填料层23能够滤除固体污染物,齿形堰能够降低污水进入后续模块的流动速度。通过生化处理模块3中的廊道和过水孔能够避免死水区域的产生,保障全部污水均能通过生化组件进行深度处理。通过再处理模块4中的第二填料层42能够对生化组件脱落的悬浮物进行阻截,并能通过第三填料层43中的微生物对污水进行二次生化处理,进一步提升水质。通过沉降室5能够使本设备的处理产物在流出前进行沉降处理,避免出水中含有细小的颗粒杂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所述污水深度处理系统由至少两个上述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经串和/或并联而成。
具体的,当污水处理量较大时,单个的处理设备无法快速完成处理任务,此时可将多个处理设备进行并联连接,即在同一个污水管路上通过多个支路并联连接不同处理设备的布水管22,同步进行污水处理工作。当污水的污染程度较高时,单个处理设备净化能力有限,不能通过单次净化满足排放标准,此时可将多个处理设备进行串联连接,即后置位处理装置的布水管22与上一个处理设备的出水孔52相连,使得前置位处理装置的出水再次经过后置位处理装置的净化,确保系统的出水满足排放标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1)内部由堰流板(23)和布水板(41)划分为顺次连通的预处理模块(2)、生化处理模块(3)和再处理模块(4);
所述预处理模块(2)设置在箱体(1)的入口侧,用于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和缓冲,其出水通过堰流板(23)形成堰流,以降低生化处理模块(3)承受的冲击;
所述生化处理模块(3)用于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其出水流入再处理模块(4)中;
所述再处理模块(4)设置在箱体(1)的出口侧,用于对污水进行再次过滤和二次生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模块(3)包括生化组件和曝气组件,生化组件包括水生植物(32)和膜组件(33),所述水生植物(32)设置在膜组件(33)的正上方;所述膜组件(33)包括支撑膜(332)和生物膜(334),所述生物膜(334)包裹在支撑膜(332)上;所述曝气组件向支撑膜(332)内部曝气,使生物膜(334)靠近污水的一侧形成厌氧层(335),靠近支撑膜(332)的一侧形成好氧层(337),在所述厌氧层(335)和好氧层(337)之间形成缺氧层(3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模块(3)包括分隔板(35),所述分隔板(35)将生化处理模块(3)内部划分为至少两个廊道结构,在分隔板(35)上设有连通相邻廊道的过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模块(3)包括人工浮岛(31),所述水生植物(32)种植在人工浮岛(3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模块(2)包括第一填料层(21)和布水管(22),所述第一填料层(21)的顶面高度低于堰流板(23)的顶面高度,所述布水管(22)设置在第一填料层(21)内部,通过布水管(22)向预处理模块(2)导入待处理污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22)上设有布水孔(221),所述布水孔(221)设置在布水管(22)靠近箱体(1)底面的一侧,且布水孔(221)的轴线与铅垂线存在45°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再处理模块(4)包括第二填料层(42)和第三填料层(43),当污水进入再处理模块(4)后依次经过第二填料层(42)和第三填料层(43);所述第二填料层(42)用于过滤生化处理模块(3)产生的悬浮物,第三填料层(43)对污水进行二次生化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板(41)上设有连通生化处理模块(3)和再处理模块(4)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至少为两个,单个连接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填料层(42)中填料的最小粒径,且相邻连接孔的孔距为连接孔孔径的1.5-3.5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本设备还包括沉降室(5),所述沉降室(5)通过集水管(51)与再处理模块(4)的相连通;所述集水管(51)位于再处理模块(4)上的管口高度高于第三填料层(43)的顶面,集水管(51)位于沉降室(5)上的管口高度与沉降室(5)的排水孔(52)高度一致,且排水孔(52)与沉降室(5)上的管口错位设置。
10.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
CN201822119669.9U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209412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9669.9U CN209412033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9669.9U CN209412033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2033U true CN209412033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38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19669.9U Active CN209412033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2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1155B (zh) 一种用于污水净化和回用的生物生态组合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38703A (zh) 一种利用生物滤器-人工湿地进行循环水水产养殖的系统
CN102531187B (zh) 一种层叠式垂直流-水平潜流组合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
CN103936148A (zh) 一种恒定出流变负荷svbr污水处理工艺
CN106336091A (zh) 一种基于蚝壳‑碳纤维‑人工湿地的水体净化系统和方法
US11827539B2 (en) Near-zero maintenance membrane-based integrated purification device for drinking water supply of villages and towns and a method for treating source water thereof
CN106007181A (zh) 一种潮汐混合流人工湿地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0143719A (zh) 一种抑堵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及其净化污水的方法
CN113754210A (zh) 一种全地埋式钢筋砼结构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8362108U (zh) 一种利用生物滤器-人工湿地进行循环水水产养殖的系统
CN103613255B (zh) 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与处理方法
CN107986435A (zh) 一种高效的升流式生物反应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和应用
CN210438573U (zh) 一种抑堵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
CN209412033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设备及系统
CN105366892A (zh) 浅层式生物滤盘及其组成的过滤系统
CN215975459U (zh) 一种全地埋式钢筋砼结构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CN101759331B (zh) 前置活性污泥-廊道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0419659U (zh) 一种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尾水集中处理的系统
CN212024894U (zh) 一种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联合废水处理装置
CN210620531U (zh)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无膜一体化处理系统
CN105923933A (zh) 一种污水净化槽及污水净化方法
CN208532384U (zh) 一种多级多段集成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6219400U (zh) 一种基于蚝壳‑碳纤维‑人工湿地的水体净化系统
CN106430582A (zh) 斜板式膜‑生物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7903981U (zh) 一种高效的升流式生物反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