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1891U -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11891U CN209411891U CN201822143584.4U CN201822143584U CN209411891U CN 209411891 U CN209411891 U CN 209411891U CN 201822143584 U CN201822143584 U CN 201822143584U CN 209411891 U CN209411891 U CN 2094118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er belt
- tank
- rotary shaft
- cleaning conveyer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其包括生态池,所述生态池包括依次排布的上行池、下行池和储水池,所述下行池的上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储水池的上方,还包括若干水板、旋转轴、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清理传送带,所述清理传送带通过第一支架架设在下行池上方,所述清理传送带靠近上行池的一端位于下行池的液面之下,另一端延伸至储水池的上方,所述清理传送带下方固定连接有收集箱;若干所述水板圆周阵列分布在旋转轴上,并且所述出水管的出口朝向驱动水板转动的位置,所述旋转轴通过皮带一与清理传送带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清理生态池中的杂质,提高污水净化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一种人为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其原理主要是利用人工配置湿地中基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途径来净化污水。植物是人工湿地的核心,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重要作用。湿地系统中种植的植物根系为微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并发挥着向根茎周围充氧的作用促进污染物的分解的转化。通过过滤、吸附、共沉、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能够对废水中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积累及水体净化,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促进绿色植物生长并使其增产,实现废水的资源化与无害化。
公告号为CN20583869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用于生物质能利用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上池和下池,上池由上至下依次为上池植被层、进水管、上池沙层,下池由上至下依次为下池植被层、出水管、下池沙层,上池和下池之间设置有隔板,上池和下池通过设置在底部的砾石层连通。
上述这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虽然能够对污水起到净化作用,但是时间久了下池上会落满杂质,如果没有及时清理,会直接沉入生态池内,久而久之便会腐烂,使得生态池中的水体变黑发臭,降低污水净化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可以自动清理生态池中的杂质,降低杂质因沉入生态池底发生腐烂继而影响水体质量的可能性,提高污水净化效率。
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包括生态池,所述生态池包括依次排布的上行池、下行池和储水池,所述上行池和下行池之间设有隔板,所述上行池和下行池之间通过隔板的底部连通,所述生态池的内部填充有填料层;所述上行池的上部设有进水管,所述下行池的上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储水池的上方,还包括若干水板、旋转轴、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清理传送带,所述清理传送带通过第一支架架设在下行池上方,所述清理传送带靠近上行池的一端位于下行池的液面之下,另一端延伸至储水池的上方,所述清理传送带位于储水池上方的一端下方固定连接有收集箱;若干所述水板圆周阵列分布在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通过第二支架架设在储水池上,并且所述出水管的出口朝向驱动水板转动的位置,所述旋转轴通过皮带一与清理传送带传动连接,具有自动清理生态池中的杂质,降低杂质因沉入生态池底发生腐烂继而影响水体质量的可能性,提高污水净化效率的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进入上行池的进水管,然后通过进水管靠近地面一端的出水孔流入上行池,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沉降经过上行池的底部通过隔板的下方流入下行池的底部,污水在下行池中由下至上经过填料层,通过进水孔进入出水管进而被收集,最终流出;当下行池里的水通过出水管位于储水池中的出水口流出时,水流出冲击水板,水板受到水流的冲击继而带动旋转轴转动;因为旋转轴和清理传送带通过皮带一传动连接,旋转轴的转动带动清理传送带顺时针转动;由于清理传送带的一端位于下行池液面之下,另一端位于储水池上方,下行池中的杂质在清理传送带的带动下运动至清理传送带位于储水池上方的一端,然后落入收集箱内。
进一步的,所述清理传送带位于储水池上方的一端设有清扫装置,所述清扫装置包括机架、辊轴一和若干刷毛,所述辊轴一通过机架架设在清理传送带靠近储水池的一端,若干所述刷毛均匀分布在辊轴一上,所述刷毛和清理传送带相抵触,所述辊轴一与清理传送带的转轴通过交叉皮带二传动连接;所述辊轴一的直径小于清理传送带的转轴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辊轴一与清理传送带的转轴通过交叉皮带二传动连接且辊轴一的直径小于清理传送带的转轴的直径,辊轴一随着旋转轴的转动而转动,且辊轴一的转速大于清理传送带的转动速度;当杂质运送至清理传送带位于储水池上方的一端时,辊轴一上的刷毛旋转运动且与清理传送带相抵触,清理传送带上面的杂质随即被清扫下去,具有降低杂质残留在清理传送带上面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箱底部均匀分布有若干滤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入收集箱里的杂质掺杂的水分通过收集箱底部的滤水孔流下去,具有减少杂质掺杂的水分,降低收集箱内杂质的重量继而提高收集箱使用寿命的效果。
进一步的,水板远离旋转轴的一端向水板旋转方向凹陷形成集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管出水口流出的水冲击水板带动旋转轴转动并留在集水槽中,集水槽中的水由于重力作用继续带动旋转轴转动,具有加快旋转轴转动速率,提高清理传送带清理下行池池中的杂质的速率的效果;同时,还能减少因为旋转轴阻力大而导致转不动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水板与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水板靠近旋转轴的一端在水板背离集水槽开口的一侧设有挡板,当所述挡板与旋转轴接触时,所述水板朝向旋转轴圆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水管流出的污水冲击水板时,水板上的挡板与旋转轴接触避免水板转动,当水板转动至远离出水管的一侧时,水板转动降低自然界中的风对水板的阻力,具有提高旋转轴转动速率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上固定连接有防风罩,所述防风罩罩住旋转轴远离出水管的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风罩减少自然界中的风对水板的阻力,降低旋转轴因为风的阻力造成转动速率变慢,继而清理传送带清理杂质的速度降低的可能性,达到提高清理传送带清理杂质速率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设为方形管,所述方形管沿中心线方向设有辊轴二,所述辊轴二与方形管转动连接,所述辊轴二上固定连接有方形拨片,所述方形拨片与旋转轴的轴向平行;所述方形拨片将出水管的出口分为两个相同形状的出水口一和出水口二,所述出水口二位于远离下行池的一侧并在竖直方向不与水板的运行轨迹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清理传送带清理下行池中的杂质时,拨动方形拨片至远离下行池的一侧,此时水从出水管的出水口一流出并冲击水板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和清理传送带传动连接,旋转轴的转动带动清理传送带随之转动,清理传送带清理下行池中的杂质;当不需要使用清理传送带清理下行池中的杂质时,拨动方形拨片至靠近下行池的一侧,此时水从出水管的出水口二流出且与旋转轴上的水板旋转轨迹不重合,旋转轴不转动,继而清理传送带不运行,达到控制清理传送带运转或停止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管出水口侧壁设有旋转方形拨片的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和辊轴二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旋转杆,即可实现方形拨块的转动,继而控制清理传送带运转或停止,而不需要操作者将手伸入到方形管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采用设置清理传送带、收集箱、旋转轴和水板,具有自动清理生态池中的杂质,降低杂质因沉入生态池底发生腐烂继而影响水体质量的可能性,提高污水净化效率的效果;
2.采用设置清扫装置,具有清扫清理传送带上的杂质,降低杂质残留在清理传送带上面的可能性的效果;
3.采用在出水管口设置方形拨片和旋转杆的结构,达到控制清理传送带运转或停止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中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生态池;11、上行池;111、进水管;12、下行池;121、出水管;1211、出水口一;1212、出水口二;122、清理传送带;123、第一支架;13、储水池;131、水板;1311、集水槽;1312、挡板;132、第二支架;1321、防风罩;133、旋转轴;134、皮带一;14、填料层;15、隔板;2、清扫装置;21、机架;22、辊轴一;221、交叉皮带二;23、刷毛;3、收集箱;31、滤水孔;4、辊轴二;41、方形拨片;42、旋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包括生态池1,生态池1包括依次排布的上行池11、下行池12和储水池13,上行池11和下行池12之间设有隔板15,上行池11和下行池12之间通过隔板15的底部连通,生态池1的内部填充有填料层14,在上行池11的上方设有进水管111,下行池12的上方设有出水管121,出水管121的出水口位于储水池13的上方;还包括若干水板131、旋转轴133、第一支架123、第二支架132和清理传送带122,旋转轴133通过第二支架132架设在储水池13上,若干水板131圆周阵列分布在旋转轴133上且与旋转轴133转动连接;第二支架132上固定连接有防风罩1321,防风罩1321罩住旋转轴133远离出水管121出水口的一侧,防风罩1321减少自然界中的风对水板131的阻力,降低旋转轴133因为风的阻力造成其转动速率变慢,继而减小清理传送带122清理杂质的速度降低的可能性;水板131靠近旋转轴133的一端在水板131背离集水槽1311开口的一侧设有挡板1312,水板131远离旋转轴133的一端向水板131旋转方向凹陷形成集水槽1311,当挡板1312和旋转轴133接触时,水板131朝向旋转轴133圆心;出水管121的出水口朝向驱动水板131转动的位置,旋转轴133通过皮带一134与清理传送带122传动连接。
参照图2,清理传送带122通过第一支架123架设在下行池12上方,清理传送带122的一端位于下行池12的液面以下,另一端倾斜向上延伸至储水池13的上方,清理传送带122位于储水池13上方的一端下方固定连接有收集箱3,收集箱3底部均匀分布有若干滤水孔31,落入收集箱3里的杂质掺杂的水分通过收集箱3底部的滤水孔31流至储水池13内;清理传送带122位于储水池13上方的一端设有清扫装置2,清扫装置2包括机架21、辊轴一22和若干刷毛23,辊轴一22通过机架21架设在清理传送带122靠近储水池13的一端,若干刷毛23均匀分布在辊轴一22上,刷毛23和清理传送带122相抵触,清理传送带122上面的杂质被刷毛23清扫下去,降低杂质残留在清理传送带122上面的可能性;辊轴一22与清理传送带122的转轴通过交叉皮带二221传动连接,辊轴一22的直径小于清理传送带122的转轴的直径,辊轴一22的转动速度大于清理传送带122转动速度,旋转轴133转动速度等于清理传送带122转动速度,因此辊轴一22的转动速度大于清理传送带122转动速度。
参照图3,出水管121设为方形管,方形管沿中心线方向设有辊轴二4,辊轴二4与出水管121转动连接,辊轴二4上固定连接有方形拨片41,且方形拨片41和旋转轴133的轴向平行;出水管121的出水口侧壁设有旋转杆42,旋转杆42和辊轴二4固定连接,旋转旋转杆42就可以拨动方形拨片41在出水口处转动;方形拨片41将出水管121的出口分为两个相同形状的出水口一1211和出水口二1212,出水口二1212位于远离下行池12的一侧且污水冲出水口二1212流出时不会冲击水板131(参见图2),污水冲出水口一1211流出时冲击水板131带动旋转轴133(参见图2)转动。
具体实施方式:清理下行池12中的杂质时,操作人员转动旋转杆42带动方形拨片41在出水口处转动,当污水从出水口一1211流出时,污水冲击水板131使之转动并聚在集水槽1311中,水板131上挡板(1312)与旋转轴133抵触,水板131的转动带动旋转轴133随之转动;旋转轴133和传送带通过皮带一134传动连接,旋转轴133的转动带动清理传送带122转动,清理传送带122顺时针转动并带动下行池12中的杂质向上运动;杂质运动至清理传送带122位于储水池13上方的一端时,辊轴一22上的刷毛23清扫清理传送带122上的杂质,杂质落入下方的收集箱3内,杂质中掺杂的水分透过收集箱3底部的滤孔流下来,工作人员定时来清理收集箱3内的杂质;当不需要清理下行池12中的杂质时,扭动旋转杆42改变方形拨片41位置,此时污水从出水口二1212流出且不与水板131接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包括生态池(1),所述生态池(1)包括依次排布的上行池(11)、下行池(12)和储水池(13),所述上行池(11)和下行池(12)之间设有隔板(15),所述上行池(11)和下行池(12)之间通过隔板(15)的底部连通,所述生态池(1)的内部填充有填料层(14);所述上行池(11)的上部设有进水管(111),所述下行池(12)的上部设有出水管(121),所述出水管(121)的出水口位于储水池(13)的上方,其特征是:还包括若干水板(131)、旋转轴(133)、第一支架(123)、第二支架(132)和清理传送带(122),所述清理传送带(122)通过第一支架(123)架设在下行池(12)上方,所述清理传送带(122)靠近上行池(11)的一端位于下行池(12)的液面之下,另一端延伸至储水池(13)的上方,所述清理传送带(122)位于储水池(13)上方的一端下方固定连接有收集箱(3);若干所述水板(131)圆周阵列分布在旋转轴(133)上,所述旋转轴(133)通过第二支架(132)架设在储水池(13)上,并且所述出水管(121)的出口朝向驱动水板(131)转动的位置,所述旋转轴(133)通过皮带一(134)与清理传送带(122)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清理传送带(122)位于储水池(13)上方的一端设有清扫装置(2),所述清扫装置(2)包括机架(21)、辊轴一(22)和若干刷毛(23),所述辊轴一(22)通过机架(21)架设在清理传送带(122)靠近储水池(13)的一端,若干所述刷毛(23)均匀分布在辊轴一(22)上,所述刷毛(23)和清理传送带(122)相抵触,所述辊轴一(22)与清理传送带(122)的转轴通过交叉皮带二(221)传动连接;所述辊轴一(22)的直径小于清理传送带(122)的转轴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收集箱(3)底部均匀分布有若干滤水孔(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水板(131)远离旋转轴(133)的一端向水板(131)旋转方向凹陷形成集水槽(13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水板(131)与旋转轴(133)转动连接,所述水板(131)靠近旋转轴(133)的一端在水板(131)背离集水槽(1311)开口的一侧设有挡板(1312),当所述挡板(1312)与旋转轴(133)接触时,所述水板(131)朝向旋转轴(133)圆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支架(132)上固定连接有防风罩(1321),所述防风罩(1321)罩住旋转轴(133)远离出水管(121)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出水管(121)设为方形管,所述方形管沿中心线方向设有辊轴二(4),所述辊轴二(4)与方形管转动连接,所述辊轴二(4)上固定连接有方形拨片(41),所述方形拨片(41)与旋转轴(133)的轴向平行;所述方形拨片(41)将出水管(121)的出口分为两个相同形状的出水口一(1211)和出水口二(1212),所述出水口二(1212)位于远离下行池(12)的一侧并在竖直方向不与水板(131)的运行轨迹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方形管出水口侧壁设有旋转方形拨片(41)的旋转杆(42),所述旋转杆(42)和辊轴二(4)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43584.4U CN209411891U (zh) | 2018-12-19 | 2018-12-19 |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43584.4U CN209411891U (zh) | 2018-12-19 | 2018-12-19 |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11891U true CN209411891U (zh) | 2019-09-20 |
Family
ID=67939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14358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11891U (zh) | 2018-12-19 | 2018-12-19 |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1189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34102A (zh) * | 2019-11-11 | 2020-01-31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一种污水漂浮物清除装置 |
CN113475380A (zh) * | 2021-07-30 | 2021-10-08 | 浙江园冶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水生植物的种植装置及方法 |
-
2018
- 2018-12-19 CN CN201822143584.4U patent/CN20941189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34102A (zh) * | 2019-11-11 | 2020-01-31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一种污水漂浮物清除装置 |
CN113475380A (zh) * | 2021-07-30 | 2021-10-08 | 浙江园冶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水生植物的种植装置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82745B (zh) | 一种黑臭水体修复治理的生态浮岛 | |
CN100497207C (zh) | 反冲洗、曝气型潜流湿地水体净化设备及水体净化方法 | |
CN209411891U (zh) |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 |
CN105688504B (zh) | 一种可以延长使用寿命的水净化装置 | |
CN102225304A (zh) | 双子废气净化塔 | |
CN107746153A (zh) | 一种虾养殖的水质分段净化过滤装置 | |
CN116422060A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及其雨水收集处理方法 | |
CN110821767A (zh) | 一种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水车景观系统 | |
CN115559409A (zh) | 一种智慧海绵城市用雨水高效收集净化回用工艺、装置 | |
CN208121732U (zh) | 一种水面浮油收集装置 | |
CN207412946U (zh) | 一种旋筛式养殖污水预处理装置 | |
CN214994274U (zh) | 一种园林植被灌溉及园林水体一体化综合循环控制系统 | |
CN106348544A (zh) | 一种生物与生态相耦合的黑臭水体自复氧修复系统 | |
CN111350234B (zh) | 一种市政雨水收集系统 | |
CN107079801A (zh) | 一种多功能蔬菜气雾栽培设备 | |
CN207047057U (zh) | 一种具有生态休闲功能的水体循环净化系统 | |
CN217895257U (zh) | 一种多功能的水生植物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0419454U (zh) | 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装置 | |
CN213062304U (zh) | 一种海绵城市蓄水循环系统 | |
CN201003011Y (zh) | 反冲洗、曝气型潜流湿地水体净化设备 | |
CN216276064U (zh) | 一种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 | |
CN211004658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用吸附过滤装置 | |
CN109362405B (zh) | 聚氨酯绿岛垂直绿化系统 | |
CN111170466A (zh) | 一种畜牧养殖废水处理植物净化装置 | |
CN112110619A (zh) | 一种养殖场污水生态处理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