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2790U - 排泥机构及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排泥机构及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2790U
CN209392790U CN201822077890.2U CN201822077890U CN209392790U CN 209392790 U CN209392790 U CN 209392790U CN 201822077890 U CN201822077890 U CN 201822077890U CN 209392790 U CN209392790 U CN 209392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gment
mud
bucket
nozzl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778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张
徐锋
张钊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 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 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 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 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7789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92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2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2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泥机构及沉淀池,排泥机构包括:泥斗,用于收容污水在沉淀过程中产生的沉积泥;及排泥管,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第一段设于泥斗内,第二段设于泥斗外,第一段和第二段相对泥斗的底壁倾斜或垂直设置,且第一段的入泥管口和第二段的出泥管口朝向下方,第三段的入泥管口和出泥管口分别与第一段的出泥管口和第二段的入泥管口连接,且第三段相对泥斗的底壁倾斜设置。当排泥管停止排泥时,第一段的入泥管口的沉积泥在重力作用下可自动回流至泥斗,第二段的出泥管口的沉积泥在重力作用下可自动流出至泥斗外,从而克服了水平布置的排泥管管口排泥不畅、易堵塞的缺陷,大大提升了泥斗的出泥稳定性。

Description

排泥机构及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泥机构及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的泥斗内的沉积泥排放是否通畅关系到沉淀池的净水效果,当泥斗排泥不畅、沉积泥淤积过多时,将严重影响沉淀池的出水水质。泥斗的最终出泥通常都是采用排泥管排出,现有的排泥管都是水平布置的方式,当停止排泥时,这种水平布置的方式易造成排泥管的管口出现堵塞,从而导致泥斗的出泥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克服排泥管管口排泥不畅、易堵塞缺陷的排泥机构及沉淀池。
一种排泥机构,包括:
泥斗,用于收容污水在沉淀过程中产生的沉积泥;及
排泥管,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所述第一段设于所述泥斗内,所述第二段设于所述泥斗外,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相对所述泥斗的底壁倾斜或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段的入泥管口和所述第二段的出泥管口朝向下方,所述第三段的入泥管口和出泥管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段的出泥管口和所述第二段的入泥管口连接,且所述第三段相对所述泥斗的底壁倾斜设置,所述沉积泥能够依靠虹吸依次经由所述第一段的入泥管口、所述第一段的出泥管口、所述第三段的入泥管口、所述第三段的出泥管口、所述第二段的入泥管口及所述第二段的出泥管口移出至所述泥斗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相对所述泥斗的底壁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段相对所述泥斗的底壁垂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的入泥管口高于所述泥斗的底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段贯穿所述泥斗的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泥斗的侧壁相对所述泥斗的底壁倾斜设置。
一种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上述排泥机构,所述池体用于收容污水,所述泥斗设于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排泥管还包括第四段,所述第四段的入泥管口与所述第二段的所述出泥管口连接,所述第四段的出泥管口延伸至所述池体的外部,所述第四段用于依靠虹吸将所述第二段输出的所述沉积泥移出至所述池体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池体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用于供所述污水流入和流出所述池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填料模块,所述填料模块设于所述池体内,并位于所述泥斗和所述出水口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料模块为斜管或斜板型填料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出水堰,所述出水堰设于所述池体的顶部,并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上述排泥机构,排泥管的第一段设于泥斗内,排泥管的第二段设于泥斗外,第一段和第二段相对泥斗的底壁倾斜或垂直设置,且第一段的入泥管口和第二段的出泥管口朝向下方,第三段的入泥管口和出泥管口分别与第一段的出泥管口和第二段的入泥管口连接,且第三段相对泥斗的底壁倾斜设置,当排泥管停止排泥时,第一段的入泥管口的沉积泥在重力作用下可自动回流至泥斗,第二段的出泥管口的沉积泥在重力作用下可自动流出至泥斗外,从而克服了水平布置的排泥管管口排泥不畅、易堵塞的缺陷,大大提升了泥斗的出泥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沉淀池中排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沉淀池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的沉淀池10包括池体100和排泥机构200。池体100用于收容污水。排泥机构200包括泥斗220和排泥管240。泥斗220设于池体100的底部。泥斗220用于收容污水在沉淀过程中产生的沉积泥。排泥管240包括第一段242、第二段244及第三段246。第一段242设于泥斗220内,第二段244设于泥斗220外。第一段242和第二段244相对泥斗220的底壁倾斜或垂直设置,第一段242的入泥管口和第二段244的出泥管口朝向下方。第三段246的入泥管口和出泥管口分别与第一段242的出泥管口和第二段244的入泥管口连接。第三段246相对泥斗220的底壁倾斜设置。沉积泥能够依靠虹吸依次经由第一段242的入泥管口、第一段242的出泥管口、第三段246的入泥管口、第三段246的出泥管口、第二段244的入泥管口及第二段244的出泥管口移出至泥斗220外。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242相对泥斗220的底壁倾斜设置,第二段244相对泥斗220的底壁垂直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段242相对泥斗220的底壁倾斜设置,第二段244相对泥斗220的底壁倾斜设置,或者第一段242相对泥斗220的底壁垂直设置,第二段244相对泥斗220的底壁垂直设置,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段246向上倾斜,以使在排泥管240停止排泥时,第三段246中的沉积泥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三段246和第一段242的连接处自动回流至第一段242内。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段246向下倾斜,以使在排泥管240停止排泥时,第三段246中的沉积泥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三段246和第二段244的连接处自动回流至第二段244内。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段246贯穿泥斗220的侧壁。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对第三段246采用绕过泥斗220的开口上方的方式连接第一段242和第二段244,从而可以减小排泥管240的整体长度,降低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段242的入泥管口高于泥斗220的底壁,从而可以给第一段242的入泥管口预留更大的空间,防止因泥斗220的底壁堆积的沉积泥过厚而造成第一段242的入泥管口的堵塞。
在一实施例中,泥斗220的截面呈梯形状。泥斗220的侧壁相对泥斗220的底壁倾斜设置。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从而可以给沉积泥相对泥斗220的流入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以便于提升沉积泥的沉淀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排泥管240还包括第四段248。第四段248的入泥管口与第二段244的出泥管口连接,第四段248的出泥管口延伸至池体100的外部。第四段248用于依靠虹吸将第二段244输出的沉积泥移出至池体100外。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段248贯穿池体100的侧壁。进一步地,第四段248与泥斗220的底壁平行设置,第四段248、第二段244及第三段246两两垂直。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池体100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120和出水口140。进水口120和出水口140分别用于供污水流入和流出池体100。污水首先经过进水口120流入池体100并因重力落入到池体100底部的泥斗220内,随着池体100内的水位不断升高,污水从池体100的底部至池体100的顶部的方向不断向上流动,并最终经过出水口140流出至池体100的外部,同时在此过程中,随着污水在池体100内的不断沉淀,污水在沉淀过程中产生的沉积泥逐步进入到泥斗220内,从而实现对污水在沉淀过程中产生的沉积泥的去除。
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沉淀池10还包括填料模块300。填料模块300设于池体100内,并位于泥斗220和出水口140之间。通过填料模块300的设置,在污水从池体100的底部至池体100的顶部的方向不断向上流动的过程中,填料模块300可以对污水进行二次截流,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沉淀池10的净水效果。在一实施例中,填料模块300为斜管或斜板型填料模块,以提升沉淀池10的沉淀效率,减小沉淀池10的面积,方便沉淀池10的施工建设。
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沉淀池10还包括出水堰400。出水堰400设于池体100的顶部,并与出水口140相连通。出水堰400用于调节池体100内的水位高度,保证出水口140的出水水流均匀。在本实施例中,出水堰400位于进水口120和出水口140之间。
上述排泥机构200,排泥管240的第一段242设于泥斗220内,排泥管240的第二段244设于泥斗220外,第一段242和第二段244相对泥斗220的底壁倾斜或垂直设置,且第一段242的入泥管口和第二段244的出泥管口朝向下方,第三段246的入泥管口和出泥管口分别与第一段242的出泥管口和第二段244的入泥管口连接,且第三段246相对泥斗220的底壁倾斜设置,当排泥管240停止排泥时,第一段242的入泥管口的沉积泥在重力作用下可自动回流至泥斗220,第二段244的出泥管口的沉积泥在重力作用下可自动流出至泥斗220外,从而克服了水平布置的排泥管240管口排泥不畅、易堵塞的缺陷,大大提升了泥斗220的出泥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排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泥斗,用于收容污水在沉淀过程中产生的沉积泥;及
排泥管,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所述第一段设于所述泥斗内,所述第二段设于所述泥斗外,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相对所述泥斗的底壁倾斜或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段的入泥管口和所述第二段的出泥管口朝向下方,所述第三段的入泥管口和出泥管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段的出泥管口和所述第二段的入泥管口连接,且所述第三段相对所述泥斗的底壁倾斜设置,所述沉积泥能够依靠虹吸依次经由所述第一段的入泥管口、所述第一段的出泥管口、所述第三段的入泥管口、所述第三段的出泥管口、所述第二段的入泥管口及所述第二段的出泥管口移出至所述泥斗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相对所述泥斗的底壁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段相对所述泥斗的底壁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入泥管口高于所述泥斗的底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贯穿所述泥斗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斗的侧壁相对所述泥斗的底壁倾斜设置。
6.一种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泥机构,所述池体用于收容污水,所述泥斗设于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排泥管还包括第四段,所述第四段的入泥管口与所述第二段的所述出泥管口连接,所述第四段的出泥管口延伸至所述池体的外部,所述第四段用于依靠虹吸将所述第二段输出的所述沉积泥移出至所述池体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用于供所述污水流入和流出所述池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料模块,所述填料模块设于所述池体内,并位于所述泥斗和所述出水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模块为斜管或斜板型填料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水堰,所述出水堰设于所述池体的顶部,并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CN201822077890.2U 2018-12-11 2018-12-11 排泥机构及沉淀池 Active CN209392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77890.2U CN209392790U (zh) 2018-12-11 2018-12-11 排泥机构及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77890.2U CN209392790U (zh) 2018-12-11 2018-12-11 排泥机构及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2790U true CN209392790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94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77890.2U Active CN209392790U (zh) 2018-12-11 2018-12-11 排泥机构及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9279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7485A (zh) * 2021-01-27 2021-04-30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2717487A (zh) * 2021-01-27 2021-04-30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的导泥管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7485A (zh) * 2021-01-27 2021-04-30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2717487A (zh) * 2021-01-27 2021-04-30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的导泥管结构
CN112717487B (zh) * 2021-01-27 2024-04-09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
CN112717485B (zh) * 2021-01-27 2024-05-28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92790U (zh) 排泥机构及沉淀池
CN204781084U (zh) 一种带自清洗功能的初雨收集处理系统
CN102102392A (zh) 一体化初期雨水弃流井及雨水弃流的方法
CN108423788A (zh) 无药剂二次水力强化混凝沉淀池
CN111173117A (zh) 虹吸流水系统及引流方法
CN103288229B (zh) 一种用于污水三相分离的沉淀装置
CN110478978B (zh) 一种圆形自排沙式重力沉沙过滤池
CN208726822U (zh) 前期雨水净化系统
CN110156123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沉降罐
CN208577484U (zh) 无药剂二次水力强化混凝沉淀池
CN210078926U (zh) 用于江、河、湖、库、海排污口的雨污水过滤沉淀装置
CN207667208U (zh) 一种能够提升沉降效率的竖流式沉淀池
CN209392791U (zh) 沉淀池
CN208626699U (zh) 高效沉淀池及污水处理系统
CN109331506A (zh) 竖流沉淀池
CN208151112U (zh) 分层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03291567U (zh) 均匀布水均匀收水的斜板沉淀池
CN203281084U (zh) 防堵沉淀器
CN205455419U (zh) 虹吸式过滤装置及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9679570U (zh) 一种竖流沉淀池
CN211611734U (zh) 折流连体沉降池装置
CN209270898U (zh) 滤汁快沉装置
CN210751437U (zh) 一种沉淀池斜管区水平整流装置
CN208760583U (zh) 一种汽车洗轮机的污水循环系统
CN210522003U (zh) 施工现场简易复合式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