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89324U - 一种网线接口、设备接口及网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线接口、设备接口及网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89324U
CN209389324U CN201821918559.2U CN201821918559U CN209389324U CN 209389324 U CN209389324 U CN 209389324U CN 201821918559 U CN201821918559 U CN 201821918559U CN 209389324 U CN209389324 U CN 209389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able
connecting portion
interconnecting piec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185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文渊
周健
刘詟
崔世英
李志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xcellent Joint Holding Group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xcellent Joint Holding Group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xcellent Joint Holding Group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xcellent Joint Holding Group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185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89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89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8932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网线接口、设备接口及网线,网线接口用于与设备接口可拆卸连接,包括第一接口本体、第一信号传输部以及第一连接部,第一信号传输部设于第一接口本体中,至少用于与网线线缆连接;第一连接部设于第一接口本体中,其由磁性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用于与设备接口磁性吸附连接;通过在第一接口本体中设置第一连接部,同时在与网线接口配合连接的设备接口中设置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磁性吸附连接,不仅操作方便、连接稳定,而且在狭小空间或者无法注视设备接口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网线接口与设备接口正确连接且连接稳定,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也避免了网线接口的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网线接口、设备接口及网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网线接口、设备接口及网线。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设施,无论是办公还是娱乐均需要连接至网络。例如人们在工作中需要使用电脑,而电脑通常需要使用网线与网络端口连接。目前人们使用的网线通常均为双绞线,其两端的接口采用RJ45接口,且RJ45接口常采用T568A和T568B两种标准,同时设备(例如电脑)上相应设有与RJ45配合连接的网口插座。当需要将设备与网络连接时,需要将网线的RJ45接口与设备的网口插座准确对接,并卡扣固定。
然而,在一些特殊环境(例如设备的位置固定、而设备的网口位置操作空间狭小,或者设备网口未设置在设备的正面)的使用过程中,在进行网线的连接时无法看到设备网口,从而只能通过摸索进行连接,非常难以对准,操作难度大,连接不够稳定,尤其是在设备密集布置的情况下,通过这种方式来连接网线的操作效率非常低下,且很容易损坏网线接口。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线接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接口连接时操作不便、连接效果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网线接口,用于与设备接口可拆卸连接,包括第一接口本体、第一信号传输部以及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设于所述第一接口本体中,至少用于与网线线缆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接口本体中,由磁性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用于与所述设备接口磁性吸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接口本体的一端或设于所述第一接口本体的中部;
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接口本体的两端均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
仅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外凸连接部;
或者,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为外凸连接部;
或者,
仅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内凹连接部;
或者,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为内凹连接部;
或者,
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外凸连接部,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内凹连接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连接部;
或者,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部;
或者,
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连接部,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线接口还包括由磁性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接口本体的表面,用于与所述设备接口磁性吸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设备接口,用于与网线接口可拆卸连接,包括第二接口本体、第二信号传输部以及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设于所述第二接口本体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接口本体中,由金属材料或磁性材料制成,用于与所述网线接口的第一连接部磁性吸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接口本体的一端或设于所述第二接口本体的中部,且与所述网线接口的第一连接部的位置相适应;
或者,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接口本体的两端均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且与所述网线接口的第一连接部的位置相适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
仅有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内凹连接部;
或者,
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内凹连接部;
或者,
仅有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外凸连接部;
或者,
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外凸连接部;
或者,
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外凸连接部,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内凹连接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部;
或者,
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连接部;
或者,
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磁性连接部,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连接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接口还包括由金属材料或磁性材料制成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接口本体的表面,用于与所述网线接口的第三连接部磁性吸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网线,包括网线线缆以及连接于所述网线线缆两端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所述第一接口为上述的网线接口;
或者,
所述第一接口为上述的设备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口为RJ45接口;
或者,
所述第二接口为上述网线接口;
或者,
所述第二接口为上述设备接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网线接口的有益效果在于:
现有网线的网线接口通常采用RJ45接口,设备上对应设有与RJ45接口配套连接的网口插座,当需要将网线与设备连接时,需要将网线的RJ45接口与设备的网口插座准确对接,并卡扣固定。当设备固定于狭小空间中时,用户进行网线的插拔操作受空间的制约,操作非常不方便,无法将RJ45接口与设备的网口插座准确对接;或者当网口插座设于设备的背面时,用户进行网线的插拔操作时无法看到网口插座,因此只能是通过摸索进行,很难将RJ45接口与设备的网口插座准确对接,而且在反复尝试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将RJ45接口损坏,从而造成网线的损坏而报废。
而本实施例通过对网线接口进行重新设计,完全解决了上述问题,有效拓展了网线的使用场景。通过在第一接口本体中设置第一连接部,同时在与网线接口配合连接的设备接口中设置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磁性吸附连接,因此在将网线与设备连接时,只需要将网线接口靠近设备接口即可,由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之间的吸附作用,网线接口会自动与设备接口磁性吸附连接,不仅操作方便、连接稳定,而且在狭小空间或者无法注视设备接口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网线接口与设备接口正确连接且连接稳定,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也避免了网线接口的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与设备接口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与设备接口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与设备接口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与设备接口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与设备接口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与设备接口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与设备接口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与设备接口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与设备接口的第九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与设备接口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与设备接口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与设备接口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三;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与设备接口的第十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与设备接口的第十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与设备接口的第十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与设备连接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与设备连接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与设备连接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与设备连接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网线与设备连接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网线; 10-网线接口;
101-第一接口本体; 1011-第一表面;
1012-第一侧面; 102-第一信号传输部;
103-第一连接部; 104-第三连接部;
11-网线线缆; 12-RJ45接口;
2-设备; 20-设备接口;
201-第二接口本体; 2011-第二表面;
2012-第二侧面; 202-第二信号传输部;
203-第二连接部; 204-第四连接部;
3-路由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18,一种网线接口10,用于与设备接口20可拆卸连接,包括第一接口本体101、第一信号传输部102以及第一连接部103。第一信号传输部102设于第一接口本体101中,至少用于与网线线缆11连接;第一连接部103设于第一接口本体101中,其由磁性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用于与设备接口20磁性吸附连接。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接口本体101设有用于与设备接口20接触的第一表面1011以及环设于该第一表面上的第一侧面1012;第一信号传输部102设于该第一接口本体101内,其端部设于第一表面1011上或者从第一表面1011向外凸起,从而便于连接稳定。第一连接部103设于第一表面1011上,从而在将网线接口10与设备接口20连接时便于与设备接口20磁性吸附连接。
请参阅图2和图19,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与网线接口10配套使用的设备接口20,设备接口20用于连接在设备2上。设备接口20包括第二接口本体201、第二信号传输部202以及第二连接部203,第二信号传输部202设于第二接口本体201中,至少用于与设备21连接;第二连接部203设于第二接口本体201中,由金属材料或磁性材料制成,用于与网线接口10的第一连接部103磁性吸附连接。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接口本体201设有用于与网线接口10的第一表面1011接触的第二表面2011以及环设于该第二表面2011上的第二侧面2012;第二信号传输部202设于盖第二接口本体201内,其端部设于第二表面2011上或者从第二表面2011向外凸起,且其位置与第一信号传输部102的位置相对应,从而便于与第一信号传输部102连接且确保连接稳定。第二连接部203设于第二表面2011上,从而在将网线接口10与设备接口20连接时便于与第一连接部103磁性吸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线接口10的第一连接部103由磁性材料制成,此时设备接口20的第二连接部203由金属材料制成,从而第一连接部103可以对第二连接部203发生吸附作用,使得二者紧密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线接口10的第一连接部103由金属材料制成,此时设备接口20的第二连接部203由磁性材料制成,从而第二连接部203可以对第一连接部103发生吸附作用,使得二者紧密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线接口10的第一连接部103和设备接口20的第二连接部203均由磁性材料制成,但二者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连接部103为北极(N)、第二连接部203为南极(S),或者第二连接部203为北极(N)、第一连接部103为南极(S),从而第一连接部103和第二连接部203可以发生相互吸附,使得二者紧密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线接口10用于与网线线缆11连接,构成网线1;设备接口20设于设备2上。网络接口10和设备接口20的工作原理可以为:当需要将网线1与设备2连接时,只需要将网线接口10靠近设备接口20,由于第一连接部103由磁性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第二连接部203对应由金属材料或磁性材料制成,第一连接部103和第二连接部203发生磁性吸附,从而自动进行连接,此时第一信号传输部102与第二信号传输部202对应连接,实现网线1与设备2的连接。当需要将网线1和设备2断开时,只需要拉动网线1即可,网线接口10在外力的作用下与设备接口20相脱离。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10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现有网线的网线接口通常采用RJ45接口,设备上对应设有与RJ45接口配套连接的网口插座,当需要将网线与设备连接时,需要将网线的RJ45接口与设备的网口插座准确对接,并卡扣固定。当设备固定于狭小空间中时,用户进行网线的插拔操作受空间的制约,操作非常不方便,无法将RJ45接口与设备的网口插座准确对接;或者当网口插座设于设备的背面时,用户进行网线的插拔操作时无法看到网口插座,因此只能是通过摸索进行,很难将RJ45接口与设备的网口插座准确对接,而且在反复尝试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将RJ45接口损坏,从而造成网线的损坏而报废。
而本实施例通过对网线接口10进行重新设计,完全解决了上述问题,有效拓展了网线1的使用场景。通过在第一接口本体101中设置第一连接部103,同时在与网线接口10配合连接的设备接口20中设置第二连接部203,第一连接部103和第二连接部203磁性吸附连接,因此在将网线1与设备2连接时,只需要将网线接口10靠近设备接口20即可,由于第一连接部103和第二连接部203相互之间的吸附作用,网线接口10会自动与设备接口20磁性吸附连接,不仅操作方便、连接稳定,而且在狭小空间或者无法注视设备接口20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网线接口10与设备接口20正确连接且连接稳定,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也避免了网线接口10的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同样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接口20用于与网线接口10配套连接使用,因而也至少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1,进一步地,第一信号传输部102包括八个触点,分别为网线第一触点1021、网线第二触点1022、网线第三触点1023、网线第四触点1024、网线第五触点1025、网线第六触点1026、网线第七触点1027、网线第八触点1028,其分别对应连接网线线缆11中的双绞线,例如其对应关系分别为:网线第一触点1021-白/绿,网线第二触点1022-绿;网线第三触点1023-白/橙;网线第四触点1024-蓝;网线第五触点1025-白/蓝;网线第六触点1026-橙;网线第七触点1027-白/棕;网线第八触点1028-棕。请参阅图2,第二信号传输部202对应包括八个触点,分别为设备第一触点2021、设备第二触点2022、设备第三触点2023、设备第四触点2024、设备第五触点2025、设备第六触点2026、设备第七触点2027、设备第八触点2028,且分别与第一信号传输部102的八个触点相对应。
优选地,第一信号传输部102的八个触点分两行设置,每行设置四个触点,从而可以有效减小网线接口10的体积,使得其可以设计得更小。对应地,第二信号传输部202的八个触点也分两行设置,每行对应设置四个触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信号传输部102的触点的排列方式也可以为其他形式,此处不做限制,例如可以八个触点依次排列为一行,第二信号传输部202的触点也对应依次排列为一行。
请参阅图3和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3的数量为一个,第一连接部103可设于第一接口本体101的一侧(例如设于第一接口本体101的左端或者右端),此时第一信号传输部102的触点位于第一接口本体101的中部;第二连接部203的数量也为一个,第二连接部203对应设于第一接口本体101的一侧(例如设于第一接口本体101的右端或者左端),此时第二信号传输部202的触点位于第二接口本体201的中部且与第一信号传输部202的触点相对应。请参阅图4,第一连接部103也可以设于第一接口本体101的中部,此时第一信号传输部102的触点则位于第一连接部103的两端;第二连接部203则对应设于第二接口本体201的中部,此时第二信号传输部202的触点则位于第二连接部203的两端。
请参阅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部103分别设于第一接口本体101的左右两端,此时第一信号传输部102的触点位于第一接口本体101的中部;第二连接部203的数量对应为两个,分别设于第二接口本体201的左右两端,且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03相对应,此时第二信号传输部202的触点位于第二接口本体201的中部,且与第一信号传输部202的触点相对应。通过在第一接口本体10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第一连接部103,可以有效增强第一连接部103和第二连接部203之间的连接作用力,使得连接更加牢固,触点之间的接触更加稳定。
请参阅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连接部103依次设于第一接口本体101的左端、中部和右端,此时第一信号传输部102的触点设于位于第一接口本体101中部的第一连接部103的两端;第二连接部203的数量对应为三个,依次设于第二接口本体201的左端、中部和右端,且第二信号传输部202的触点与第一信号传输部102的触点位置相对应。通过设置三个第一连接部103,可以进一步增强网线接口10与设备接口20之间的连接效果,确保连接更加稳定牢固。应当理解的是,三个第一连接部103的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其他形式,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情形,此处不做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3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以上,此时第一接口本体101的两端均至少有一个第一连接部103;第二连接部203的数量和位置与第一连接部103相对应。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连接部103和第二连接部203,可以进一步增强网线接口10与设备接口20之间的连接效果,确保连接更加稳定牢固。
为了确保网线接口10与设备接口20连接紧密,可对第一连接部103和第二连接部203的结构进行设计。第一连接部103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分别设于第一接口本体101的左右两端;第二连接部203的数量对应为两个,分别设于第二接口本体201的左右两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线接口10中仅有一个第一连接部103为外凸连接部,即该第一连接部103向外凸起;与该第一连接部103相对应的第二连接部203则为内凹连接部,即该第二连接部203向内凹陷,从而两者连接时,外凸连接部可与内凹连接部配合连接,确保了二者连接紧密。此时另一个第一连接部103的形态不做限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请参阅图12,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线接口10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03均为外凸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103相对应的两个第二连接部203则均为内凹连接部,从而两者连接时,外凸连接部可与内凹连接部配合连接,确保了二者连接紧密。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线接口10中仅有一个第一连接部103为内凹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部103相对应的第二连接部203则为外凸连接部,从而两者连接时,外凸连接部可与内凹连接部配合连接,确保了二者连接紧密。此时另一个第一连接部103的形态不做限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请参阅图13,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线接口10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03均为内凹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103相对应的两个第二连接部203则均为外凸连接部,从而两者连接时,外凸连接部可与内凹连接部配合连接,确保了二者连接紧密。
请参阅图14,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线接口10的一个第一连接部103为外凸连接部,另一个第一连接部103为内凹连接部;设备接口20中与外凸连接部对应的第二连接部203为内凹连接部,与内凹连接部相对应的第二连接部203则为外凸连接部。通过该非对称设计,一方面可以确保第一连接部103和第二连接部203配合连接紧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用户在使用时能够很好地判断网线接口10的方向,避免在与设备接口20连接时连接错误,造成第一信号传输部102的触点与第二信号传输部202的触点对接错误。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3和第二连接部203也可以设计为其他结构,只要确保两者能紧密连接即可,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情形。
请参阅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线接口10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03均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连接部,此时设备接口20的两个第二连接部203均为由金属材料(例如可以为铁质材料)制成的连接部,从而第一连接部103可以对第二连接部203发生吸附作用,使得二者紧密连接。
请参阅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线接口10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03均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部,此时设备接口20的两个第二连接部203均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连接部,从而第一连接部103可以对第二连接部203发生吸附作用,使得二者紧密连接。
请参阅图8,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线接口10的一个第一连接部103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部103对应的第二连接部203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部;另一个第一连接部103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部103对应的第二连接部203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部;从而第一连接部103可以对第二连接部203发生吸附作用,使得二者紧密连接。
请参阅图9和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线接口10的两个第一连接部103均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连接部,且设备接口20的两个第二连接部203也均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连接部,且对应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03和第二连接部203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连接部103为北极(N)、第二连接部203为南极(S),或者第二连接部203为北极(N)、第一连接部103为南极(S),从而第一连接部103和第二连接部203可以发生相互吸附,使得二者紧密连接。
请参阅图15,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网线接口10的非对称性,便于用户在使用时能够很好地辨认网线接口10的方向,避免网线接口10与设备接口20接错,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线接口10还包括第三连接部104,第三连接部104设于第一接口本体101的第一侧面1012且向外凸起;对应地,设备接口20的第二侧面2012上也设有第四连接部204且向外凸起,第三连接部104和第四连接部204的位置相对应,二者通过磁性吸附连接。
请参阅图1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104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连接部,第四连接部204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部,从而第三连接部104可以对第四连接部204发生吸附作用,使得二者紧密连接。
请参阅图1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104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部,第四连接部204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连接部,从而第三连接部104可以对第四连接部204发生吸附作用,使得二者紧密连接。
请参阅图1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104和第四连接部204均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连接部,二者的极性相反(一个为N极,一个为S级),从而可以相互吸引,使得二者连接紧密。
请参阅图18,本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网线1,包括网线线缆11以及连接于网线线缆两端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请参阅图18和图1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网线131的第一接口为上述的网线接口10,对应的设备2上也设有设备接口20,网线接口10与设备接口20配合连接。第二接口为RJ45接口12,RJ45接口12可以与路由器3的网口插座连接,从而设备2可以通过该网线1与路由器3连接。当然,设备2可以是任何需要连接网线的设备,路由器3也可以是设备2的一种,此处将路由器3与设备2分开,仅是为了描述方便,并不表示设备2中不包含路由器3。
请参阅图20和图2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类网线132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为上述的网线接口10,对应的设备2和路由器3上均设有设备接口20,当需要进行连接时,网线1的一个网线接口10与路由器3的设备接口20连接,网线1的另一个网线接口10与设备2的设备接口20连接,从而实现设备2与路由器3的连接。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虽然均为网线接口10,但是其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可以按照需要设计成上述的不同类型的网线接口10,此处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22和图2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类网线133的第一接口为上述的设备接口20,第二接口为RJ45接口12,此时设备2上也可以设有网口插座,当需要将该网线1与设备2连接时,可以首先采用上述第一类网线131的RJ45接口12与设备2的网口插座连接,然后将该第三类网线133的设备接口20与第一类网线131的网线接口10连接,再将第三类网线133的RJ45接口12与路由器连接,从而实现设备2与路由器3的连接。
请参阅图24和图2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类网线134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为设备接口20,对应的设备2和路由器3上均设有网口插座,当需要将该网线1与设备2连接时,可以首先采用上述第一类网线131的RJ45接口12与设备2的网口插座连接,然后采用另一第一类网线131的RJ45接口12与路由器3连接,再将第四类网线134的两个设备接口20分别与两个第一类网线131的RJ45接口12连接,从而实现设备2与路由器3的连接。
请参阅图26和图2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五类网线135的第一接口为网线接口10,第二接口为设备接口20,此时设备2上对应设有设备接口20,路由器3上设有网口插座,当需要将该网线与设备2连接时,首先将该第五类网线135的网线接口10与设备2的设备接口20连接,然后采用第一类网线131的RJ45接口12与路由器3连接,再将第五类网线135的设备接口20与第一类网线131的网线接口10连接,从而实现设备2与路由器3的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网线1还可以为其他形式,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情形,此处不做限制。同时,在将网线与设备2和路由器3连接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形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线1可以根据具体场景设计多种多样的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同时通过对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设计,在与设备2连接时,不仅操作方便、连接稳定,而且在狭小空间或者无法注视设备接口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网线1与设备2正确连接且连接稳定,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也避免了网线1的损坏,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网线接口,用于与设备接口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口本体、第一信号传输部以及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设于所述第一接口本体中,至少用于与网线线缆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接口本体中,由磁性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用于与所述设备接口磁性吸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线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接口本体的一端或设于所述第一接口本体的中部;
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接口本体的两端均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线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
仅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外凸连接部;
或者,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为外凸连接部;
或者,
仅有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内凹连接部;
或者,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为内凹连接部;
或者,
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外凸连接部,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内凹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线接口,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连接部;
或者,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部;
或者,
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连接部,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网线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线接口还包括由磁性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接口本体的表面,用于与所述设备接口磁性吸附连接。
6.一种设备接口,用于与网线接口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接口本体、第二信号传输部以及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设于所述第二接口本体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接口本体中,由金属材料或磁性材料制成,用于与所述网线接口的第一连接部磁性吸附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接口本体的一端或设于所述第二接口本体的中部,且与所述网线接口的第一连接部的位置相适应;
或者,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接口本体的两端均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且与所述网线接口的第一连接部的位置相适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
仅有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内凹连接部;
或者,
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内凹连接部;
或者,
仅有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外凸连接部;
或者,
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外凸连接部;
或者,
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外凸连接部,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内凹连接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接口,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部;
或者,
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连接部;
或者,
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磁性连接部,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连接部。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接口还包括由金属材料或磁性材料制成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接口本体的表面,用于与所述网线接口的第三连接部磁性吸附连接。
11.一种网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线线缆以及连接于所述网线线缆两端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所述第一接口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网线接口;
或者,
所述第一接口为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接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为RJ45接口;
或者,
所述第二接口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网线接口;
或者,
所述第二接口为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设备接口。
CN201821918559.2U 2018-11-20 2018-11-20 一种网线接口、设备接口及网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89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18559.2U CN209389324U (zh) 2018-11-20 2018-11-20 一种网线接口、设备接口及网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18559.2U CN209389324U (zh) 2018-11-20 2018-11-20 一种网线接口、设备接口及网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89324U true CN209389324U (zh) 2019-09-13

Family

ID=67865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1855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89324U (zh) 2018-11-20 2018-11-20 一种网线接口、设备接口及网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893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52698A1 (zh) * 2020-09-09 2022-03-17 上海圣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52698A1 (zh) * 2020-09-09 2022-03-17 上海圣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81327U (zh) 一种磁吸式正反插数据线连接结构
CN104505679A (zh) 一种连接器和一种连接器的实现方法
CN108448347A (zh) 一种磁吸连接器
CN204793526U (zh) 磁吸数据线以及磁吸连接头
CN209389324U (zh) 一种网线接口、设备接口及网线
CN108736281A (zh) 一种三合一多媒体线和电子画板系统
CN204088648U (zh) 双面插口的usb母座连接器
WO2019140791A1 (zh) 数据线连接结构、连接头、连接座、数据线及usb插接头
CN208690684U (zh) 一种模块化可转接数据线
CN205960358U (zh) 一种可拓展数据线
CN205070094U (zh) 无线充电组件
CN204424605U (zh) 一种防呆结构连接器
CN202797553U (zh) 一种转换接口卡
CN203722015U (zh) 电源接插组件
CN207691076U (zh) 一种母座和公头配合结构
CN205509171U (zh) 一种插座系统及采用该插座系统的便携终端
CN202602023U (zh) 全球家电接地插座
CN205693079U (zh) 一种加耳扣简易牛角连接器
CN204376141U (zh) 电源适配器
CN202797416U (zh) 具移动功能的插座
CN204333510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8334421U (zh) 一种可转换接头的type-c接口数据线
CN203205574U (zh) 一种新型usb母座
CN208955367U (zh) 新型磁吸式数据线
CN219067414U (zh) 一种可扩展式电源适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3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