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88837U - 磁性元器件 - Google Patents

磁性元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88837U
CN209388837U CN201920236662.7U CN201920236662U CN209388837U CN 209388837 U CN209388837 U CN 209388837U CN 201920236662 U CN201920236662 U CN 201920236662U CN 209388837 U CN209388837 U CN 2093888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clamping piece
mouth
card division
magnetic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366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红
陈家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da Electric H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da Electric H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da Electric HK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da Electric H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366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888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88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888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性元器件,包括绕线架、磁性体及夹持件,绕线架包括绕线轴及分别设于绕线轴两端的两个挡板,挡板与绕线轴连接,绕线轴外绕卷有线圈,绕线轴内设有用于容纳磁性体的中空腔,挡板上设有与中空腔连通的通过口,通过口用于供磁性体进入中空腔,夹持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挡板卡接,夹持件的端部覆盖或部分覆盖通过口,使磁性体被限位于中空腔内。上述磁性元器件,可将磁性体通过通过口放入中空腔内,夹持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挡板卡接,夹持件的端部覆盖或部分覆盖通过口,则磁性体被限位在中空腔内。上述磁性元器件,组装方便,同时磁性体能够稳定的安装在绕线轴内,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磁性元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磁性元器件。
背景技术
磁性元器件,可用作电感器、变压器等常见的线圈类产品,在传统的产品结构中,为了固定磁性体,通常会依靠夹具的弹性来初步固定磁性体,然后辅助接着剂作进一步的固定。但这种结构安装不方便,且在高温和震动强烈的如车载等日益苛刻的使用环境下这种结构极容易劣化,导致产品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靠性及稳定性较好的磁性元器件。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磁性元器件,包括绕线架、磁性体及夹持件,所述绕线架包括绕线轴及分别设于绕线轴两端的两个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绕线轴连接,所述绕线轴外绕卷有线圈,所述绕线轴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磁性体的中空腔,所述挡板上设有与所述中空腔连通的通过口,所述通过口用于供所述磁性体进入所述中空腔,所述夹持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挡板卡接,所述夹持件的端部覆盖或部分覆盖所述通过口,使所述磁性体被限位于所述中空腔内。
上述磁性元器件,可将磁性体通过通过口放入中空腔内,此时可利用夹持件夹持绕线架,其中夹持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挡板卡接,夹持件的端部覆盖或部分覆盖通过口,则磁性体被限位在中空腔内。上述磁性元器件,组装方便,同时磁性体能够稳定的安装在绕线轴内,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的端部设有缺口,所述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缺口对应设置的突起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所述挡板上的突起部为至少两个,所述缺口的数量与所述突起部的数量对应设置,其中两个所述突起部分别设于所述通过口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突起部远离所述挡板的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挡板之间的距离沿由上到下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上设有供所述夹持件的端部插入的凹槽,所述通过口及所述突起部均设于所述凹槽内的槽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上远离所述绕线轴的面为外侧面,所述挡板上与所述外侧面连接的一个面为上侧面,所述凹槽分别与所述外侧面及所述上侧面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上设有端子,所述端子用于与线圈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穿设所述挡板,所述端子的两端均穿出所述挡板,所述端子的一端用于与线圈电性连接,所述端子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为U形弹性件,所述夹持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卡部、连接部及第二卡部,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第二卡部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挡板分别为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所述第一卡部设于所述第一挡板远离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第一挡板卡接,所述第一卡部部分覆盖所述第一挡板上的所述通过口,所述第二卡部设于所述第二挡板远离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卡部与所述第二挡板卡接,所述第二卡部部分覆盖所述第二挡板上的所述通过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性体为软磁体或永磁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磁性元器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磁性元器件的斜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磁性元器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磁性元器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绕线架,110、绕线轴,120、挡板,121、通过口,122、突起部,122a、斜面,123、外侧面,124、上侧面,125、第一挡板,126、第二挡板,130、凹槽,200、磁性体,300、夹持件,310、缺口,320、第一卡部,330、连接部,340、第二卡部,400、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磁性元器件,包括绕线架100、磁性体200及夹持件300,绕线架100包括绕线轴110及分别设于绕线轴110两端的两个挡板120,挡板120与绕线轴110连接,绕线轴110外绕卷有线圈,绕线轴110内设有用于容纳磁性体200的中空腔,挡板120上设有与中空腔连通的通过口121,通过口121用于供磁性体200进入中空腔,夹持件3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挡板120卡接,夹持件300的端部覆盖或部分覆盖通过口121,使磁性体200被限位于中空腔内。
上述磁性元器件,可将磁性体200通过通过口121放入中空腔内,此时可利用夹持件300夹持绕线架100,其中夹持件3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挡板120卡接,夹持件300的端部覆盖或部分覆盖通过口121,则磁性体200被限位在中空腔内。上述磁性元器件,组装方便,同时磁性体200能够稳定的安装在绕线轴110内,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选地,可以设置磁性体200和中空腔的长度一致,这时夹持件300同时夹持绕线架100以及磁性体200,以达到最佳的限位效果;也可以设置磁性体200略短于中空腔的长度,此时夹持件300的两端可以设计成具有和通过口121配合的突起,利用该突起顶住磁性体200也可实现较佳的限位效果;当然在使用条件不苛刻的情况下,前述夹持件的两端不设置和通过口121配合的突起,仅仅将磁性体200限位在中空腔内也是可以的。
可选地,绕线轴110与中空腔的形状可相同或不同。例如,绕线轴110为圆柱结构,中空腔可为圆柱腔体结构;或中空腔可为方形柱腔体结构。
可选地,磁性体200的形状与中空腔的形状匹配。具体地,磁性体200与中空腔为间隙配合。此时磁性体200基本充满中空腔同时进出中空腔较为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夹持件300的端部设有缺口310,挡板120上设有与缺口310对应设置的突起部122。在夹持件300夹持绕线架100的过程中,挡板120上的突起部122可卡入夹持件300上的缺口310处,实现夹持件300的端部与挡板120之间的卡接,此时不需要使用辅助粘接剂即可实现夹持件300与绕线架100的稳固装配,夹持件300可更好的对磁性体200进行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个挡板120上的突起部122为至少两个,缺口310的数量与突起部122的数量对应设置,其中两个突起部122分别设于通过口121的两侧。上述结构中,夹持件300的端部与挡板120卡接的位置位于通过口121的两侧,在夹持件300与挡板120卡接的同时可确保夹持件300堵住通过口121,防止磁性件由通过口121从中空腔内脱出,既有效利用了产品的空间有利于低背化的实现,又使上述磁性元器件的整体结构更稳固,产品的品质更好,可用于更加严苛的应用环境。
具体地,如图1及图3所示,突起部1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突起部122沿水平方向分布于通过口121的两侧。由于在安装时,夹持件300位于绕线架100的上方,因此两个凸起部沿水平方向分布于通过口121的两侧时,夹持件300与绕线架100的装配更稳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突起部122远离挡板120的面为斜面122a,斜面122a与挡板120之间的距离沿由上到下的方向逐渐增大。在将夹持件300安装到绕线架100上时,可沿由上到下的方向,使夹持件300的端部沿挡板120滑动,由于斜面122a与挡板120之间的距离沿由上到下的方向逐渐增大,则夹持件300以自身的弹性从突起部122的上端滑落并卡扣在突起部122上,安装方便同时夹持件300的限位效果更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挡板120上设有供夹持件300的端部插入的凹槽130,通过口121及突起部122均设于凹槽130内的槽壁上。凹槽130可容纳夹持件300的端部,在进一步利用空间实现小型化的要求的同时,也方便夹持件300的端部准确的与突起部122卡接。
具体地,凹槽130的宽度略大于夹持件300的端部的宽度。此时可使得夹持件300在一定的范围内方便地进入凹槽130,并准确地和凹槽130的槽壁上的突起部122卡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挡板120上远离绕线轴110的面为外侧面123,挡板120上与外侧面123连接的一个面为上侧面124,凹槽130分别与外侧面123及上侧面124连通。由于磁性体200需要进入中空腔,因此将凹槽130设置的与外侧面123连通,可方便操作,同时也方便在夹持件300的端部与凸起部卡接后,利用凹槽130的空间,将夹持件300的端部掰开,取出磁性体2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挡板120上设有端子400,端子400用于与线圈电性连接。此时端子400的位置固定,方便了将端子400与导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端子400穿设挡板120,端子400的两端均穿出挡板120,端子400的一端用于与线圈电性连接,端子400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此时端子400的不同端与不同的电路或导线电性连接,可方便接线,不易产生混淆,同时可以确保安装后的磁性元器件完全地贴合在基板上,进一步加强了产品的稳定性以及低背化的优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夹持件300为U形弹性件,夹持件3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卡部320、连接部330及第二卡部340,第一卡部320与第二卡部340相对设置,两个挡板120分别为第一挡板125及第二挡板126,第一卡部320设于第一挡板125远离第二挡板126的一侧,第一卡部320与第一挡板125卡接,第一卡部320部分覆盖第一挡板125上的通过口121,第二卡部340设于第二挡板126远离第一挡板125的一侧,第二卡部340与第二挡板126卡接,第二卡部340部分覆盖第二挡板126上的通过口121。由于夹持件300为弹性件,可通过夹持件300自身的弹性对第一挡板125及第二挡板126进行夹持,由于第一卡部320与第一挡板125卡接,第二卡部340与第二挡板126卡接,夹持件300与绕线架100的装配稳固,第一卡部320及第二卡部340可防止磁性件脱出中空腔,使上述磁性元器件的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好。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25或第二挡板126上设有上述通过口121。即其中一个挡板120上设置通过口121,也可实现磁性体200的安装。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部320上设有上述缺口310,第一挡板125上设有上述突起部122,第二卡部340与第二挡板126通过其他方式卡接,例如第二卡部340上设有凹槽,第二挡板126上设有与凹槽匹配的安装部,通过安装部装入凹槽内,也可实现夹持件300与挡板120的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磁性体200为软磁体或永磁体。此时可根据使用要求使用不同的磁性体2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磁性元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架、磁性体及夹持件,所述绕线架包括绕线轴及分别设于绕线轴两端的两个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绕线轴连接,所述绕线轴外绕卷有线圈,所述绕线轴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磁性体的中空腔,所述挡板上设有与所述中空腔连通的通过口,所述通过口用于供所述磁性体进入所述中空腔,所述夹持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挡板卡接,所述夹持件的端部覆盖或部分覆盖所述通过口,使所述磁性体被限位于所述中空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的端部设有缺口,所述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缺口对应设置的突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元器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挡板上的突起部为至少两个,所述缺口的数量与所述突起部的数量对应设置,其中两个所述突起部分别设于所述通过口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远离所述挡板的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挡板之间的距离沿由上到下的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上设有供所述夹持件的端部插入的凹槽,所述通过口及所述突起部均设于所述凹槽内的槽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性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上远离所述绕线轴的面为外侧面,所述挡板上与所述外侧面连接的一个面为上侧面,所述凹槽分别与所述外侧面及所述上侧面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上设有端子,所述端子用于与线圈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性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穿设所述挡板,所述端子的两端均穿出所述挡板,所述端子的一端用于与线圈电性连接,所述端子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磁性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为U形弹性件,所述夹持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卡部、连接部及第二卡部,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第二卡部相对设置,两个所述挡板分别为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所述第一卡部设于所述第一挡板远离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第一挡板卡接,所述第一卡部部分覆盖所述第一挡板上的所述通过口,所述第二卡部设于所述第二挡板远离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卡部与所述第二挡板卡接,所述第二卡部部分覆盖所述第二挡板上的所述通过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磁性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为软磁体或永磁体。
CN201920236662.7U 2019-02-25 2019-02-25 磁性元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888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6662.7U CN209388837U (zh) 2019-02-25 2019-02-25 磁性元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6662.7U CN209388837U (zh) 2019-02-25 2019-02-25 磁性元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88837U true CN209388837U (zh) 2019-09-13

Family

ID=67854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3666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88837U (zh) 2019-02-25 2019-02-25 磁性元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888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9295B (zh) 蓄电装置、蓄电系统、电子装置、电动车辆和电力系统
CN206402080U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14094403A (zh) 滤波连接装置及滤波方法
CN209030008U (zh) 一种绝缘骨架及定子
CN110380289A (zh) 板对板插座、插头及组件
CN209388837U (zh) 磁性元器件
CN209133326U (zh) 电感器
CN108682543A (zh) 平面变压器
CN208674504U (zh) 一种嵌入式磁吸连接器
CN211958172U (zh) 数据线
CN205847206U (zh) 叠层网络滤波器
CN208240464U (zh) 可拆卸电感器
CN217134126U (zh) 一种电磁线圈结构
CN106654665B (zh) 用于电动压缩机的连接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动压缩机
CN213585292U (zh) 结构件、磁性件、无线充电装置
CN210607757U (zh) 电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0404088U (zh) 一种组合式接线装置
CN105634162B (zh) 一种定子绝缘骨架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12587279U (zh) 线圈接线端子
CN205231993U (zh) 一种无pcb板爪极式永磁步进电机
CN2214719Y (zh) 简易电话机械铃
CN218732267U (zh) 一种新型充电转接头
CN216772965U (zh) 集成式网络变压器及电子设备
CN217589483U (zh) 防水连接器
CN209571314U (zh) 电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