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83623U - 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83623U
CN209383623U CN201822196161.9U CN201822196161U CN209383623U CN 209383623 U CN209383623 U CN 209383623U CN 201822196161 U CN201822196161 U CN 201822196161U CN 209383623 U CN209383623 U CN 209383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denitrification pond
pipeline
high ammonia
cir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961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晓冬
王海波
谢春雷
公秀英
袁国奎
刘兴民
孙英
梁予腾
李佳函
白丽
王学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topbang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Xu Ji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Xu Ji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Xu Ji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961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83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83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83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调节池设有出水口,出水口经第一三通阀,其一经厌氧反应器连接至前置反硝化池,另一直接连接至前置反硝化池,前置反硝化池下游依次设置相连接的好氧池、后置反硝化池、二沉池、深度处理单元和回用单元,深度处理单元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高密度沉淀池、一级中间水池、砂滤罐、二级中间水池及臭氧催化氧化塔,二沉池的出水口与高密度沉淀池入水口相连;回用单元包括依次相接的三级中间水池、超滤装置、超滤水箱、反渗透装置及出水池,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出水口与三级中间水池的入水口相连。本实用新型处理性能稳定高效,运行费用低,还能使高氨氮废水直接回用于生产,节约水资源。

Description

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加速发展,废水排放造成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已危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近年来国家加大排放废水的治理力度,对排入自然水体的废水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高氨氮废水;高氨氮废水主要是由无机氨和氨水共同存在造成的,高氨氮废水直接排入水体不仅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还会造成水体黑臭,甚至对人群及生物会产生毒害,因此高氨氮废水需处理达标才能排放。
高氨氮废水一般来源于医药化工、炼油、化肥、肉类加工、饲料生产、畜牧业及垃圾填埋等生产过程;若高氨氮废水直接进生化系统,则会对生化系统产生巨大冲击,对微生物产生严重的抑制和毒害作用;目前高氨氮废水经处理后,出水总氮值往往达不到循环回用生产的处理标准,且运行费用高,造成企业环保压力大、负担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该循环回用处理系统处理性能稳定高效,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还能使高氨氮废水直接回用于生产,并能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所述调节池设有pH调节管路与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经第一三通阀,其一通过调节管道经过厌氧反应器连接至前置反硝化池,另一通过补充管道直接连接至前置反硝化池,所述前置反硝化池下游依次设置相连接的好氧池、后置反硝化池、二沉池、深度处理单元和回用单元,所述好氧池内设有碱液补充管路,所述好氧池末端还设有回流至前置反硝化池前端的混合液回流管路,所述后置反硝化池内设有碳源补充管路,所述二沉池底部设有排泥口,排泥口经第二三通阀,其一通过污泥回流管道回流至前置反硝化池前端,另一通过排泥管道连接至污泥处理单元;
所述深度处理单元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高密度沉淀池、一级中间水池、砂滤罐、二级中间水池及臭氧催化氧化塔,所述二沉池的出水口与高密度沉淀池入水口相连;所述回用单元包括依次相接的三级中间水池、超滤装置、超滤水箱、反渗透装置及出水池,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出水口与三级中间水池的入水口相连。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还包括事故池,所述事故池通过循环泵与调节池形成循环单元。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所述调节管道和补充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一电磁流量计和第二电磁流量计,第一电磁流量计和第二电磁流量计电联于第一三通阀,在所述污泥回流管道和排泥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三电磁流量计和第四电磁流量计,第三电磁流量计和第四电磁流量计电联于第二三通阀。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调节池还并联连接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与气体热源相连的换热装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好氧池内还设有pH、DO、MLSS在线监测仪,且所述pH在线监测仪电联于碱液补充管路。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污泥处理单元包括污泥浓缩池和与污泥浓缩池相连的压泥装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二级中间水池再通过设置的反冲洗管路与至砂滤罐相连,所述砂滤罐底部通过回流管路连接至高密度沉淀池。
采用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氨氮废水循环回用处理系统,在高氨氮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将高氨氮废水经pH调节后,利用第一三通阀将一部分废水先经厌氧反应器进行处理后,再进入到前置反硝化池,另一部分直接进入到前置反硝化池,还通过混合液回流管路将好氧池末端排出的废水回流至前置反硝化池前端,并通过调控流向前置反硝化池的废水量来控制前置反硝化池的碳氮比;通过调控流向前置反硝化池的废水,避免生化段污泥负荷过高,并防止生化系统的瘫痪,还能充分利用原水中的碳源,增强系统抗冲击力,无需外加碳源;之后向好氧池内补加碱液,维持好氧池内pH值;再经过补充碳源的后置反硝化处理后,完成对高氨氮废水的生化处理;最后利用高密沉淀池除硬、砂滤罐的过滤和臭氧催化氧化塔的深度处理,以及超滤、反渗透的回用处理,从而得到回用于生产的去离子水。本实用新型处理性能稳定高效,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还能使高氨氮废水直接回用于生产,并能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事故池,所述事故池通过循环泵与调节池形成循环单元,当生产出现意外时事故池可作应急使用,且意外解除时再将事故池内的水提升到调节池进行下一步处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调节管道上的第一电磁流量计、在补充管道上的第二电磁流量计,以及在污泥回流管道上的第三电磁流量计、在排泥管道上的第四电磁流量计,同时第一电磁流量计、第二电磁流量计电联于第一三通阀,第三电磁流量计、第四电磁流量计电联于第二三通阀,能更好地调控高氨氮废水经厌氧反应器输送至前置反硝化池的废水量、高氨氮废水直接输送至前置反硝化池的废水量,以及二沉池污泥回流到前置反硝化池前端的回流量、二沉池污泥排放到污泥处理单元的排泥量,从而方便了系统的处理。
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池还连接换热器,在水温较低时,可利用换热器,通过调节调节池的水温,确保生化系统内微生物菌群处于温度适宜的范围内,从而发挥微生物菌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好氧池内还设有pH、DO、MLSS在线监测仪,在线监测仪的设置有利于控制好氧池的pH、DO和MLSS值,从而操作人员根据参数值做出相应的调整,更为具体地pH在线监测仪电联于碱液补充管路,使好氧池内pH值处于可控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泥处理单元包括污泥浓缩池,用来储存二沉池排放的污泥,还包括与污泥浓缩池通过排泥泵相连的压泥装置,可通过排泥泵将污泥浓缩池内污泥输送至压泥装置,从而压缩成泥饼。
本实用新型所述二级中间水池再通过设置的反冲洗管路与砂滤罐相连,通过清洗截留在滤料上的杂质,使砂滤罐尽快恢复过滤功能;同时砂滤罐底部还设有回流管路,并连接至高密度沉淀池,可使砂滤罐的反冲洗水回流至高密度沉淀池,从而反冲洗水能重新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氨氮废水循环回用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节池;101-事故池;102-循环泵;103-换热装置;2-pH调节管路;3-出水口;4-第一三通阀;5-调节管道;501-第一电磁流量计;6-厌氧反应器;7-前置反硝化池;8-补充管道;801-第二电磁流量计;9-好氧池;901-pH在线监测仪;902-DO在线监测仪;903-MLSS在线监测仪;10-后置反硝化池;11-二沉池;12-碱液补充管路;13-混合液回流管路;14-碳源补充管路;15-排泥口;16-第二三通阀;17-污泥回流管道;171-第三电磁流量计;18-排泥管道;181-第四电磁流量计;19-污泥处理单元;20-高密度沉淀池;21-一级中间水池;22-砂滤罐;23-二级中间水池;24-臭氧催化氧化塔;25-三级中间水池;26-超滤装置;27-超滤水箱;28-反渗透装置;29-出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该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1,所述调节池1设有pH调节管路2,用于调节废水pH值,调节池1内还设有出水口3,所述出水口3经第一三通阀4,其一通过调节管道5经过厌氧反应器6连接至前置反硝化池7,另一通过补充管道8直接连接至前置反硝化池7,所述前置反硝化池7下游依次设置相连接的好氧池9、后置反硝化池10、二沉池11、深度处理单元和回用单元,所述好氧池9内设有碱液补充管路12,用于向好氧池9内补充碱液,所述好氧池9末端还设有回流至前置反硝化池7前端的混合液回流管路13,所述后置反硝化池10内设有碳源补充管路14,用于向后置反硝化池10补充碳源,保证后置反硝化池10的碳氮比,所述二沉池11底部设有排泥口15,排泥口15经第二三通阀16,其一通过污泥回流管道17回流至前置反硝化池7前端,形成污泥回流系统,另一通过排泥管道18连接至污泥处理单元19;所述深度处理单元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高密度沉淀池20、一级中间水池21、砂滤罐22、二级中间水池23及臭氧催化氧化塔24,所述二沉池11的出水口与高密度沉淀池20入水口相连;所述回用单元包括依次相接的三级中间水池25、超滤装置26、超滤水箱27、反渗透装置28及出水池29,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塔24的出水口与三级中间水池25的入水口相连。
于所述废水循环回用系统还包括事故池101,所述事故池101通过循环泵102与调节池1形成循环单元,当生产出现意外时事故池101可作应急使用,且意外解除时再将事故池101内的水提升到调节池1进行下一步处理。
为了方便系统的处理,通过设置在调节管道5上的第一电磁流量计501、在补充管道8上的第二电磁流量计801,以及在污泥回流管道17上的第三电磁流量计171、在排泥管道18上的第四电磁流量计181,同时第一电磁流量计501、第二电磁流量计801电联于第一三通阀4,第三电磁流量计171、第四电磁流量计181电联于第二三通阀16,以便更好地调控高氨氮废水经厌氧反应器6输送至前置反硝化池7的废水量、高氨氮废水直接输送至前置反硝化池7的废水量,以及二沉池11污泥回流到前置反硝化池7前端的回流量、二沉池11污泥排放到污泥处理单元19的排泥量。
另外,所述调节池1还连接换热单元,在水温较低时,可利用换热装置103,通过调节调节池1的水温,确保生化系统内微生物菌群处于温度适宜的范围内,从而发挥微生物菌群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好氧池9内还设有pH在线监测仪901、DO在线监测仪902、MLSS在线监测仪903,在线监测仪的设置有利于控制好氧池9的pH、DO和MLSS值,从而操作人员根据参数值做出相应的调整,更为具体地pH在线监测仪901电联于碱液补充管路12,使好氧池9内pH值处于可控范围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处理单元19包括污泥浓缩池,用来储存二沉池11排放的污泥,还包括与污泥浓缩池通过排泥泵相连的压泥装置,可通过排泥泵将污泥浓缩池内污泥输送至压泥装置,从而压缩成泥饼。
此外,所述二级中间水池23再通过设置的反冲洗管路与砂滤罐22相连,通过清洗截留在滤料上的杂质,使砂滤罐22尽快恢复过滤功能;同时砂滤罐22底部还设有回流管路,并连接至高密度沉淀池20,可使砂滤罐22的反冲洗水回流至高密度沉淀池20,从而反冲洗水重新进行处理。
高氨氮废水首先进入调节池1经pH调节均匀水质后,将一部分废水送至厌氧反应器6进行厌氧处理后,再自流进入到前置反硝化池7,另一部分废水直接输送至前置反硝化池7,充分利用原水中的碳源,来维持前置反硝化池7的营养源,之后经前置反硝化池7处理后进入到好氧池9,利用DO在线监测仪902、MLSS在线监测仪903,控制好氧池9处在低溶解氧且高污泥浓度条件,同时补加碱液,使好氧池9pH值控制在特定范围内,经过好氧池9处理完毕后,好氧池9末端的废水一部分可回流至前置反硝化池7前端,其余部分废水进入到后置反硝化池10,向后置反硝化池10补加适量碳源,维持后置反硝化池10的营养源即可;通过调配流向前置反硝化池7的三股废水量来控制前置反硝化池7的碳氮比。
随后经后置反硝化池10的反硝化处理后进入二沉池11,经沉淀后得到上清液,上清液输送至高密度沉淀池20,向高密沉淀池20依次加入除硬剂、PAC和PAM溶液,充分搅拌沉淀后进入到一级中间水池21,并且经pH调节后,然后提升至砂滤罐22,砂滤罐22过滤后经二级中间水池23提升到臭氧催化氧化塔24,经过催化氧化处理后出水自流到三级中间水池25,再提升至超滤装置26,超滤后排出水经过超滤水箱27最后输送至反渗透装置28,经反渗透处理得到可循环回用于生产的去离子水。
二沉池11中的污泥部分通过排泥管道18排放到污泥浓缩池内,从而进行污泥处理,另外一部分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道17回流至前置反硝化池7前端,提高前置反硝化池7的污泥浓度,还能使回流污泥中的亚硝酸盐或硝酸盐进行反硝化,达到脱氮的效果。与此同时调节池1还可连接事故池101,当出现意外时,事故池101做应急处理;此外,该高氨氮废水处理系统中,调节池1还可连接换热装置103,调节调节池1的水温,确保微生物菌群处于温度适宜的范围内,为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保障。本实用新型处理性能稳定高效,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还能使高氨氮废水直接回用于生产,节约水资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所得的技术方案,都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所述调节池设有pH调节管路与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经第一三通阀,其一通过调节管道经过厌氧反应器连接至前置反硝化池,另一通过补充管道直接连接至前置反硝化池,所述前置反硝化池下游依次设置相连接的好氧池、后置反硝化池、二沉池、深度处理单元和回用单元,所述好氧池内设有碱液补充管路,所述好氧池末端还设有回流至前置反硝化池前端的混合液回流管路,所述后置反硝化池内设有碳源补充管路,所述二沉池底部设有排泥口,排泥口经第二三通阀,其一通过污泥回流管道回流至前置反硝化池前端,另一通过排泥管道连接至污泥处理单元;
所述深度处理单元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高密度沉淀池、一级中间水池、砂滤罐、二级中间水池及臭氧催化氧化塔,所述二沉池的出水口与高密度沉淀池入水口相连;所述回用单元包括依次相接的三级中间水池、超滤装置、超滤水箱、反渗透装置及出水池,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出水口与三级中间水池的入水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事故池,所述事故池通过循环泵与调节池形成循环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管道和补充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一电磁流量计和第二电磁流量计,第一电磁流量计和第二电磁流量计电联于第一三通阀,在所述污泥回流管道和排泥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三电磁流量计和第四电磁流量计,第三电磁流量计和第四电磁流量计电联于第二三通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还并联连接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与气体热源相连的换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内还设有pH、DO、MLSS在线监测仪,且所述pH在线监测仪电联于碱液补充管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单元包括污泥浓缩池和与污泥浓缩池相连的压泥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中间水池再通过设置的反冲洗管路与至砂滤罐相连,所述砂滤罐底部通过回流管路连接至高密度沉淀池。
CN201822196161.9U 2018-12-26 2018-12-26 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 Active CN209383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6161.9U CN209383623U (zh) 2018-12-26 2018-12-26 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6161.9U CN209383623U (zh) 2018-12-26 2018-12-26 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83623U true CN209383623U (zh) 2019-09-13

Family

ID=67873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96161.9U Active CN209383623U (zh) 2018-12-26 2018-12-26 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836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77679A1 (zh) 基于能源循环利用的菌藻耦合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451721A (zh) 一种垃圾焚烧厂渗滤液除碳脱氮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1224937A (zh) 化工增塑剂废水的回用处理方法
CN106315977B (zh)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CN104649521B (zh) 一种泥水强化内循环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CN110642474A (zh) 一种厌氧-ao-sacr组合式高氨氮污水深度脱氮系统及工艺
CN211570398U (zh) 一种nmp废水生物处理装置
CN105481092A (zh) 一种通过监测n2o自动控制的污水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6365373A (zh) 处理市政污泥厌氧消化液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7473514B (zh) 一种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及工艺
CN207108747U (zh) 一种纺织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CN102390905B (zh) 微污染有机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9383623U (zh) 高氨氮废水的循环回用处理系统
CN115477388A (zh) 一种硝酸铵废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214299762U (zh) 一种聚酯纤维废水中水回用装置
CN209619115U (zh) 高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CN103991962A (zh) 污水就地回用的icast处理方法及其自控与监测装置
CN209383624U (zh) 高氨氮废水的深度处理系统
CN110002681B (zh) 一种基于亚硝酸盐强化污泥发酵的污泥侧流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2148211U (zh) 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纳滤、反渗透膜产生的浓水的处理装置
CN205472940U (zh) 一种通过监测n2o自动控制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5170596U (zh) 处理市政污泥厌氧消化液的设备
CN216039157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超浓浓缩液固化设备
CN212713182U (zh) 一种多级多段复合式化工高难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CN220951410U (zh) 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14

Address after: 050000 room 602, block B, white Business Plaza, 105 Huai'an East Road, Yuhua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topbang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050000 Shijiazhuang Province, West Bridge, Ping An South Street, No. 116

Patentee before: HEBEI XUJI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