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77660U - 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及自动换膜压脉器 - Google Patents

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及自动换膜压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77660U
CN209377660U CN201821481052.5U CN201821481052U CN209377660U CN 209377660 U CN209377660 U CN 209377660U CN 201821481052 U CN201821481052 U CN 201821481052U CN 209377660 U CN209377660 U CN 209377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torniquet
plate
automatic change
driven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810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徽
高强
张兆东
马兆彬
吕银庄
李浩翔
张浩翔
陈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B Ke Ce (Shanghai)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Kazakhstan Intelligent Robo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Kazakhstan Intelligent Robot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Kazakhstan Intelligent Robo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810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77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77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77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及自动换膜压脉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包括左底板、左侧板、右底板、右侧板和换膜结构,换膜结构包括两组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一组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设置在左底板上,另一组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设置在右底板上,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中一个设置在左侧板或右侧板的外侧的底板上,另一个设置在该侧板的C型槽的下方,每组中的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同步同向旋转,该种换膜结构实现了对压脉器两个C型槽的自动换膜,保证了压脉器的洁净、卫生,避免了采血交叉感染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自动压脉和换膜动作。

Description

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及自动换膜压脉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及应用该自动换膜结构的压脉器。
背景技术
现在医院医疗、检验、输血、抽取静脉血样等都用压脉器,而目前人体静脉采血、输液普遍使用人工扎紧压脉带方式,既增加了采血人员的劳动强度,压脉带、臂垫不经过消毒又重复使用,容易造成被采血者交叉感染。避免采血交叉感染问题,目前市场上推出了一种一次性人工压脉带和臂垫,但是造成了资源和成本的较大浪费;但是若是人为地更换压脉带和臂垫,既增加了劳动强度和时间成本,且易存在漏换、不换的情况。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自动换膜压脉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及自动换膜压脉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扎紧压脉带和换膜造成的不便、劳动强度大及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所述压脉器包括左底板、左侧板、右底板、右侧板和换膜结构,所述换膜结构包括两组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一组所述主动滚筒和所述从动滚筒设置在所述左底板上,另一组所述主动滚筒和所述从动滚筒设置在所述右底板上,所述主动滚筒和所述从动滚筒中一个设置在所述左侧板或所述右侧板的外侧的底板上,另一个设置在该侧板的C型槽的下方,每组中的所述主动滚筒和所述从动滚筒同步同向旋转。
进一步地,一组所述主动滚筒和所述从动滚筒均与第二驱动结构传动连接,另一组所述主动滚筒和所述从动滚筒均与第三驱动结构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轴上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主动带轮,主动滚筒的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从动滚筒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一从动带轮,所述第一主动带轮和所述第一从动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驱动结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轴上设置有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带轮,主动滚筒的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从动滚筒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二从动带轮,所述第二主动带轮和所述第二从动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主动滚筒和所述从动滚筒中,一个卷存有洁净的卫生膜,另一个卷存有被换下的卫生膜。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滚筒和所述从动滚筒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或所述第三驱动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取模装置,所述取模装置包括弹簧导柱、弹簧、弹簧底座、弹簧导柱支撑块,所述从动滚筒的转轴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一端设置有一转轴连接座,所述弹簧导柱支撑块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底座连接,所述弹簧导柱一端与所述弹簧底座连接,另一端与短转轴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短转轴连接在所述左底板或所述右底板远离第二驱动结构的一端的轴承内,所述弹簧套在所述弹簧导柱上,并压于所述短转轴与所述弹簧底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为压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换膜压脉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还包括底座,所述左底板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左侧板设置在所述左底板上,所述左侧板上开设有所述C型槽;
所述右底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右侧板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右底板上,所述右侧板上开设有所述C型槽;
所述左底板和所述右底板能够相对滑动使得两个所述C型槽能够包裹手臂。
进一步地,所述左底板和所述右底板之间通过第一驱动结构进行相对滑动,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左底板和所述右底板之间通过第一驱动结构进行相对滑动,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包括左底板、左侧板、右底板、右侧板和换膜结构,换膜结构包括两组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一组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设置在左底板上,另一组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设置在右底板上,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中一个设置在左侧板或右侧板的外侧的底板上,另一个设置在该侧板的C型槽的下方,每组中的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同步同向旋转,该种换膜结构实现了对压脉器两个C型槽的自动换膜,保证了压脉器的洁净、卫生,避免了采血交叉感染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自动换膜动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换膜压脉器,包括底座和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左底板可滑动设置在底座上,左侧板设置在左底板上,左侧板上开设有C型槽,右底板设置在底座上,右侧板可滑动设置在右底板上,右侧板上开设有C型槽,左底板和右底板能够相对滑动使得两个C型槽能够包裹手臂,该种结构使得压脉器能够自动开合,方便了患者也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换膜压脉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换膜压脉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中去除左、右底板和左、右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换膜压脉器中的传动底板、左底板、右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换膜压脉器去除底座的结构示意;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换膜压脉器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底座;101-导轨;2-传动底板;201-第一齿条;202-第一滑块;3-手柄;4-左底板;401-第二齿条;5-右底板;501-第三齿条;6-左侧板;7-右侧板;8-C型槽;9-导向杆;10-第二滑块;11-充气泵;12-左支座;13-右支座;14-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连接轴;17-法兰;18-从动滚筒;181-从动滚筒的转轴;19-主动滚筒;191-主动滚筒的转轴;20-第一电机;21-联轴器;22-第一主动齿轮;23-第一从动齿轮;24-第一主动带轮;25-第一从动带轮;26-皮带;27-主驱动轴;28-凸型轴承座;29-转轴连接座;30-弹簧导柱支撑块;31-弹簧底座;32-弹簧导柱;33-短转轴;34-L型轴承座;35-单片机;36-继电器模块;37-电路板隔板;38-电磁铁;39-连接板;40-压齿条;41-第一电机支座;604-凸轮随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换膜压脉器,用于医院对人体静脉采血、输液等医疗措施中,能够实现压脉的自动化和压脉器上卫生膜的自动更换,有效避免采血交叉感染问题。如图1-图3所示,该自动换膜压脉器包括底座1、左压脉结构、右压脉结构和换膜结构,其中,左压脉结构和右压脉结构均设置在底座1上,左压脉结构和右压脉结构上分别开设有C型槽8,左压脉结构和右压脉结构能够相对滑动使得两个C型槽8能够包裹手臂,两个C型槽8相互靠近时,能够实现压脉操作,且该种结构使得压脉器能够自动开合,方便了患者也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换结膜构设置在底座1上的,换膜结构设置在两个C型槽8的下方,且换膜结构能够对两个C型槽8的内外侧进行换膜,该种换膜结构实现了对压脉器两个C型槽8的自动换膜,保证了压脉器的洁净、卫生,避免了采血交叉感染问题。本实施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自动压脉和换膜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C型槽8能够包裹手臂即可,可以是圆形通孔,但不一定要闭合成圆形通孔,也不一定要完全闭合,可以是相对滑动到一定程度,形成圆形或者椭圆形或其它形状的开口,然后气囊充气,对手臂进行压脉等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C型槽相互远离时,手臂可以放入两个C型槽之间,相互靠近时,能包裹手臂。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左压脉结构包括左底板4和左侧板6,左底板4可滑动设置在底座1上,左侧板6设置在左底板4上,左侧板6上开设有C型槽8。右压脉结构包括右底板5和右侧板7,右底板5设置在底座1上,右侧板7可滑动设置在右底板5上,右侧板7上开设有C型槽8。为了实现左侧板6在左底板4上的滑动和右侧板7在右底板5的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在左底板4和右底板5之间的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结构。其中,第一驱动结构包括传动底板2和齿轮组件,传动底板2设置在底座1与左底板4和右底板5之间,齿轮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第一齿轮14和第二齿轮15,第一齿轮14通过法兰17连接在底座1上,在本实施例中法兰17选用双轴承紧凑式法兰,第二齿轮15与第一齿轮14通过连接轴16同轴连接。传动底板2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开孔,第一开孔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齿轮14啮合的第一齿条201,第一开孔的另一侧不与第一齿轮14接触,该种结构使得在传动底板2前后移动的时候,能够带动第一齿轮14旋转。进一步地,左底板4向右底板5下方延伸凸设有左支板,右底板5向左底板4下方延伸凸设有右支板,左支板和右支板平齐间隔设置,左支板朝向右支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二齿轮15啮合的第二齿条401,右支板朝向左支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二齿轮15啮合的第三齿条501,该种结构使得在传动底板2带动第一齿轮14旋转时,能够带动第二齿轮15也同步旋转,与第二齿轮15两侧分别啮合的第二齿条401和第三齿条501同步同向运动,实现了左侧板6和右侧板7的靠近和远离动作,进而实现了两个C型槽8的闭合和打开动作。
为使得传动底板2能够顺利平稳地在底座1上滑动,传动底板2下方通过凸轮随动器604支座安装有四个凸轮随动器604,四个凸轮随动器滚动接触于底座1上端面,传动底板2下方设置第一导向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导向结构包括导轨101与第一滑块202,导轨101为两个相互平行且沿着传动底板2传动方向通过螺钉固定于底座1上的工字钢导轨,第一滑块202通过螺钉固定于传动底板2底部。
为了使得左底板4和右底板5相对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传动底板2与左底板4和右底板5之间还设置有与底座1连接的支座,在本实施例中,支座包括左支座12和右支座13,左、右支座之间留有间隔形成第二开孔,供第一齿轮14和第二齿轮15的连接轴16通过和移动,左、右支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杆9,导向杆9的轴线方向与左底板4和右底板5的滑动方向一致。左底板4和右底板5的下方均设置有第二滑块10,第二滑块10上开设与导向杆9配合的滑动孔,左底板4和右底板5通过滑动孔在导向杆9上滑动,该种结构能够起到很好的定位和导向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传动底板2一端设置手柄3,用于操作人员向前推动或向后拉动传动底板2,当然传动底板2的驱动方式不限于手动驱动,也可以使用电机或气缸等结构,只要使得传动底板2能够带动实现左、右侧板的打开和闭合实现压脉操作即可。左、右支座上还分别通过螺钉连接一拱形安装架,拱形安装架中固定有充气泵11。左、右侧板的C型槽8的内侧设置有魔术贴,魔术贴将气囊与C型槽8内侧粘贴在一起,左侧板6和右侧板7的内部均开有通孔,该通孔可容纳充气泵11的充气管。为实现自动换膜压脉器的压脉检测,左、右支座的一端通过螺钉安装固定有一电路支撑板,电路支撑板上安装固定一有刷电机驱动板,有刷电机驱动板上通过螺柱安装固定一电路板隔板37,电路板隔板37上包括单片机35、继电器模块36,在本实施例中,单片机选用STM32(ST公司推出的基于ARM-Cortex-M3内核的32位单片机)。
为使得在左、右侧板相互靠近后保持压脉的状态不变,如图5所示,传动底板2下方的底座1上还设置有止退机构,止退机构包括电磁铁38、连接板39和压齿条40,电磁铁38设置在底座1上,连接板39的一端与电磁铁38过盈配合,另一端与压齿条40连接,电磁铁38选用推拉式电磁铁,通电时,推拉式电磁铁的杆推动连接板39,连接板39推动压齿条40往与传动底板2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直至压齿条40与第一齿条201啮合,防止了传动底板2往回运动,故此避免了因患者在压脉过程中挪动手臂,而造成的左侧板6与右侧板7分开,进而影响压脉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换膜结构包括两组主动滚筒19和从动滚筒18,一组主动滚筒19和从动滚筒18设置在左底板4上,另一组主动滚筒19和从动滚筒18设置在右底板5上,主动滚筒19和从动滚筒18中一个设置在左侧板6或右侧板7的外侧的底板上,另一个设置在该侧板的C型槽8的下方,每组中的主动滚筒19和从动滚筒18同步同向旋转。其中,一组主动滚筒19和从动滚筒18均与第二驱动结构传动连接,另一组主动滚筒19和从动滚筒18均与第三驱动结构传动连接。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20,第一电机20为带编码的直流减速电机,第一电机20通过第一电机支座41安装在左、右支座上,第一电机20通过螺钉与第一电机支座41固定连接,第一电机支座41通过螺钉与左、右支座固定连接,将第一电机20轴通过联轴器21与主驱动轴27连接,主驱动轴27上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22和第一主动带轮24,主动滚筒的转轴191上设置有与第一主动齿轮22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23,主驱动轴27和主动滚筒的转轴191安装在轴承座的轴承内。从动滚筒的转轴181上设置有第一从动带轮25,第一主动带轮24和第一从动带轮25通过皮带26传动连接。其中,轴承座有L型轴承座34与凸型轴承座28两种结构,凸型轴承座28有2个,分别通过螺钉固定于左底板4或右底板5上,L型轴承座34设置有2个,中开有一圆形孔,圆形孔中过盈配合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内圈与从动滚筒的转轴181过盈配合,凸型轴承座28通过螺钉与左底板4或右底板5连接固定,凸型轴承座28开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均过盈配合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外圈与主驱动轴27、主动滚筒的转轴191过盈配合。同样的,第三驱动结构与第二驱动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每组主动滚筒19和从动滚筒18中,一个卷存有洁净的卫生膜,另一个卷存有被换下的卫生膜。本实施例的自动换膜压脉器还包括每一主动滚筒19和从动滚筒18远离各自的驱动结构一端的取模装置,下面以从动滚筒18远离第二驱动结构一端的取模装置来进行阐述,该取模装置包括弹簧导柱32、弹簧、弹簧底座31、弹簧导柱支撑块30,从动滚筒的转轴181远离第二驱动结构的一端设置有一转轴连接座29,弹簧导柱支撑块30一端通过螺钉与转轴连接座29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钉与弹簧底座31连接固定,弹簧导柱32一端与弹簧底座31过盈配合连接,另一端与短转轴33螺纹配合连接,短转轴33连接在左底板4或右底板5远离第二驱动结构的一端的L型轴承座34的轴承内,弹簧套在弹簧导柱32上,弹簧为压簧,压于短转轴33与弹簧底座31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换膜压脉器的工作原理:患者将手臂伸入左侧板6的C型槽8与右侧板7的C型槽8构成的空间中,同时握住传动底板2一端的手柄3向前推,传动底板2带动第一齿条201向前运动,第一齿条201带动第一齿轮14转动,第一齿轮14带动与第一齿轮14连接的连接轴16转动,连接轴16带动与第二齿条401、第三齿条501啮合的第二齿轮15转动,第一齿轮14与第二齿轮15为逆时针转动,因此第二齿轮15带动右底板5上的第三齿条501朝左底板4运动,第二齿轮15同时带动左底板4上的第二齿条401朝右底板5运动,实现左侧板6的C型槽8与右侧板7的C型槽8的闭合;当左侧板6与右侧板7闭合在一起时,充气泵11开始对气囊充气,压脉动作开始。压脉完成后患者向后拉动手柄3,同理,实现左侧板6与右侧板7的打开。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压脉器。具体的,底座1,底座1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有压脉器支座;
压脉器支座,压脉器支座为两块结构相同的直角板块:压脉器左支座12、压脉器右支座13,压脉器左右支座13上分别通过螺钉连接一拱形安装架,拱形安装架中固定有充气泵11;压脉器支座的一端通过螺钉安装固定有一电路支撑板,电路支撑板上安装固定一有刷电机驱动板,有刷电机驱动板上通过螺柱安装固定一电路板隔板37,电路板隔板37上包括STM32、继电器模块36;
压脉器支座与底座1之间安装有一传动底板2;
传动底板2,传动底板2下方通过凸轮随动器604支座安装有四个凸轮随动器604,四个凸轮随动器604滚动接触于底座1上端面;传动底板2下方设置一滑块导轨结构,滑块导轨结构包括导轨101与滑块202,导轨101为两相互平行的并沿着传动底板2传动方向通过螺钉固定于底座1上的工字钢导轨101,滑块202通过螺钉固定于传动底板2下;传动底板2一端开口,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一握手,开口为矩形开口,矩形开口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一底板齿条;
止退机构,传动底板2的下方设置一电磁铁38,电磁铁38的一端过盈配合一压齿条结构,压齿条包括压齿条连接板39与压齿条;
压脉结构,压脉结构为左右对称的结构,包括压脉右侧底板、压脉左侧底板、压脉右侧板7、压脉左侧板6、齿条传动结构、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杆9、导向杆9右支架、导向杆9左支架、导向杆9右第二滑块10、导向杆9左第二滑块10,导向杆9右支架与导向杆9左支架为T型结构,分别通过螺钉固定于压脉器左支座12与压脉器右支座13上,导向杆9两端分别置放于导向杆9右支架与导向杆9左支架的圆孔中,导向杆9右第二滑块10与导向杆9左第二滑块10为凸型中间开孔结构,通过螺钉固定于齿条传动结构与侧板底座的下方,导向结构有2个,平行设置于压脉右侧底座与压脉左侧底座的下方;齿条传动结构包括压脉右侧板7齿条连接板39、压脉左侧板6齿条连接板39、压脉右侧板7齿条、压脉左侧板6齿条,压脉右侧板7齿条连接板39与压脉右侧板7齿条通过螺钉并排连接,压脉右侧板7齿条连接板39与压脉右侧板7齿条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压脉右侧底板的下方,压脉左侧板6齿条连接板39与压脉左侧板6齿条通过螺钉并排连接,压脉左侧板6齿条连接板39与压脉左侧板6齿条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压脉左侧底板的下方;压脉右侧板7与压脉左侧板6构成压脉部分,压脉右侧板7与压脉左侧板6结构相同,压脉右侧板7与压脉左侧板6通过螺钉分别固定于压脉右侧底板与压脉左侧底板上,压脉右侧板7与压脉左侧板6分别开有C型槽8,C型槽8的内侧设置有魔术贴,魔术贴将气囊与C型槽8内侧粘贴在一起,压脉右侧板7与压脉左侧板6内部开有通孔(通孔可容纳充气泵11的充气管),压脉右侧板7与压脉左侧板6闭合之后形成一整圆通孔,整圆通孔直径(80mm)大于人体手臂直径;
卫生膜换膜结构,卫生膜换膜结构包括换膜主动滚筒19、换膜从动滚筒18、电机、联轴器21、电机支座、齿轮减速装置、皮带26传动减速装置、取模装置、轴承座,电机为带编码的直流减速电机,电机支座为Z型支座,电机通过螺钉与电机支座固定连接,电机支座通过螺钉与侧板底板固定连接;联轴器21将电机转轴与主驱动轴27连接;皮带26传动减速装置包括皮带26、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主动带轮的直径比从动带轮的直径小,主动带轮与主驱动轴27过盈配合,从动带轮过盈配合一从动带轮转轴;齿轮减速装置包括主动直齿轮、从动直齿轮,主驱动轴27与齿轮减速装置的主动直齿轮过盈配合并通过螺钉固定,减速装置的,从动直齿轮过盈配合一从动直齿轮转轴;换膜主动滚筒19包括换膜主动转轴、滚筒、碳带,换膜从动滚筒18包括换膜从动转轴、滚筒、碳带,换膜主动转轴的一端与换从动直齿轮转轴过盈配合连接,另一端与换膜主动转轴连接座29过盈配合连接,换膜从动转轴与从动带轮转轴过盈配合连接,另一端与换膜从动转轴连接座29过盈配合连接;取模装置包括弹簧导柱32、弹簧、弹簧底座31、弹簧导柱支撑块30,弹簧导柱支撑块30一端通过螺钉与换膜主动转轴连接座29、换膜从动转轴连接座29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钉与弹簧底座31连接固定,弹簧导柱32一端与弹簧底座31过盈配合连接,另一端与短转轴33螺纹配合连接,弹簧套在弹簧导柱32上,弹簧为压簧,压于段转轴与弹簧底座31之间;轴承座有L型轴承座34与凸型轴承座28两种结构,轴承座有4个,分别通过螺钉固定于侧板底座上,L型轴承座34中开有一圆形孔,圆形孔中过盈配合一轴承,轴承内圈与从动带轮转轴、端转轴过盈配合,凸型轴承座28通过螺钉与侧板底座连接固定,凸型轴承座28开有两个孔,两个孔均过盈配合有轴承,轴承的外圈分别与主驱动轴27、从动直齿轮转轴过盈配合;
从动直齿轮与凸型轴承座28之间的从动直齿轮转轴轴段部分套有一滑动轴承;
从动带轮与L型轴承座34之间的从动带带轮转轴之间设置有一滑动轴承;
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包括驱动轴、直齿轮、直齿轮,直齿轮与底板齿条啮合,直齿轮与压脉左侧板6齿条、压脉右侧板7齿条啮合,驱动结构通过法兰与底座固定连接,法兰为双轴承紧凑式法兰;
传动底板2的矩形开口的宽度略大于直齿轮的直径加上底板齿条宽度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自动压脉器的传动底板2的传动动力不局限于手推,也可用其他方式产生动力,比如电机。
使用时,患者将手臂伸入压脉器左侧板C型槽8与压脉器右侧板C型槽8构成的空间中,同时握住传动底板2一端的握手向前推,传动底板2带着底板齿条向前运动,底板齿条带动驱动结构的直齿轮转动,直齿轮带动与直齿轮连接的驱动轴转动,驱动轴带动与压脉左侧板6齿条、压脉右侧板7齿条啮合的直齿轮转动,直齿轮与直齿轮为逆时针转动,因此直齿轮带动压脉器右侧板齿条朝压脉器左侧板方向运动,直齿轮带动压脉器左侧板齿条朝压脉器右侧板方向运动。
压脉器右侧板齿条与压脉器右侧板齿条连接,压脉器右侧板齿条与压脉器与压脉右侧底板连接,压脉右侧板7与卫生膜换膜结构连接固定于压脉右侧底板的上方,压脉右侧底板下方与导向结构的导向杆9右第二滑块10连接(导向结构共两个,平行分布于压脉左侧底板与压脉右侧底板的下方)。因此压脉器右侧齿条运动将带动压脉右侧板7朝压脉左侧板6方向运动,同理地,压脉器左侧齿条运动将带动压脉左侧板6朝压脉右侧板7方向运动,实现压脉器左侧板与压脉器右侧板的闭合。
压脉器左侧板与压脉器右侧板闭合在一起时,充气泵11开始对气囊充气,压脉动作开始。
为了防止患者在在压脉过程中挪动手臂,造成压脉器左侧板与压脉器右侧板分开,影响压脉效果,在传动底板2下方设置一止退机构,直推机构包括推拉式电磁铁38、压齿条、压齿条连接板39,压齿条连接板39一端与压齿条连接,另一端与推拉式电磁铁38连接,推拉式电磁铁38安装于底座1连接固定(通电时,推拉式电磁铁38的杆推动压齿条连接板39,压齿条连接板39推动压齿条往垂直于传动底板2运动方向的方向运动,直至压齿条与底板齿条啮合,防止了压脉器底板往回运动,故此避免了患者在在压脉过程中挪动手臂,造成压脉器左侧板与压脉器右侧板分开,影响压脉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脉器包括左底板、左侧板、右底板、右侧板和换膜结构,所述换膜结构包括两组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一组所述主动滚筒和所述从动滚筒设置在所述左底板上,另一组所述主动滚筒和所述从动滚筒设置在所述右底板上,所述主动滚筒和所述从动滚筒中一个设置在所述左侧板或所述右侧板的外侧的底板上,另一个设置在该侧板的C型槽的下方,每组中的所述主动滚筒和所述从动滚筒同步同向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主动滚筒和所述从动滚筒均与第二驱动结构传动连接,另一组所述主动滚筒和所述从动滚筒均与第三驱动结构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轴上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主动带轮,主动滚筒的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从动滚筒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一从动带轮,所述第一主动带轮和所述第一从动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结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轴上设置有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带轮,主动滚筒的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从动滚筒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二从动带轮,所述第二主动带轮和所述第二从动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主动滚筒和所述从动滚筒中,一个卷存有洁净的卫生膜,另一个卷存有被换下的卫生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滚筒和所述从动滚筒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或所述第三驱动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取模装置,所述取模装置包括弹簧导柱、弹簧、弹簧底座、弹簧导柱支撑块,所述从动滚筒的转轴远离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一端设置有一转轴连接座,所述弹簧导柱支撑块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底座连接,所述弹簧导柱一端与所述弹簧底座连接,另一端与短转轴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短转轴连接在所述左底板或所述右底板远离第二驱动结构的一端的轴承内,所述弹簧套在所述弹簧导柱上,并压于所述短转轴与所述弹簧底座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压簧。
8.一种自动换膜压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还包括底座,所述左底板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左侧板设置在所述左底板上,所述左侧板上开设有所述C型槽;
所述右底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右侧板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右底板上,所述右侧板上开设有所述C型槽;
所述左底板和所述右底板能够相对滑动使得两个所述C型槽能够包裹手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换膜压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底板和所述右底板之间通过第一驱动结构进行相对滑动,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换膜压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底板和所述右底板之间通过第一驱动结构进行相对滑动,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CN201821481052.5U 2018-09-10 2018-09-10 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及自动换膜压脉器 Active CN209377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1052.5U CN209377660U (zh) 2018-09-10 2018-09-10 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及自动换膜压脉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81052.5U CN209377660U (zh) 2018-09-10 2018-09-10 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及自动换膜压脉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77660U true CN209377660U (zh) 2019-09-13

Family

ID=67869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81052.5U Active CN209377660U (zh) 2018-09-10 2018-09-10 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及自动换膜压脉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776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4466A (zh) * 2018-09-10 2018-12-21 江苏哈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换膜压脉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4466A (zh) * 2018-09-10 2018-12-21 江苏哈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换膜压脉器
CN109044466B (zh) * 2018-09-10 2024-04-30 磅客策(上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换膜压脉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44465A (zh) 压脉机构及压脉器
CN209285616U (zh) 自动换膜压脉器
CN209377660U (zh) 压脉器的自动换膜结构及自动换膜压脉器
CN109620636B (zh) 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
CN108159454A (zh) 一种带有消毒功能的医疗器械放置柜
CN111975792A (zh) 一种防疫用注射型机器人
CN110720932B (zh) 一种设置有多针头结构的血液检测用穿刺装置
CN209404864U (zh) 压脉机构及压脉器
CN213465744U (zh) 一种妇产科用肢体辅助锻炼装置
CN209285617U (zh) 支撑结构及压脉器
CN109044466A (zh) 自动换膜压脉器
CN208990037U (zh) 骨科护理消毒装置
CN208865031U (zh) 一种医用妇产科涂抹装置
CN209315961U (zh) 止退机构
CN208693749U (zh) 一种用于小腿按摩机的行走装置
CN215688322U (zh) 一种麻醉科穿刺用固定装置
CN214414892U (zh) 一种血管介入治疗装置
CN114404180A (zh) 一种重症科用护理交接装置
CN113662683A (zh) 一种肝胆外科微创手术用辅助装置
CN110368002B (zh) 一种感染性疾病科防传染静脉采血辅助装置
CN211244313U (zh) 心血管介入护理用托盘
CN210872813U (zh) 外科术后预防血栓床上活动装置
CN209713035U (zh) 一种心内科急诊用止血压迫器
CN108392351B (zh) 一种医疗精神病人吃药护理设备
CN115501405A (zh) 一种腹膜透析外管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1

Address after: 314400 Building 5, no.6, Xinzhong Road, Hai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ini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ining Harbin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4000 No.15 Shuangliang Road, Lingang street, Jiangyin City,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HAGONG INTELLIGENT ROBO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2

Address after: 201700 block D, room 116, area C, building 6, No. 500, Huapu Road,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LB Ke Ce (Shanghai) Intellig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400 Building 5, no.6, Xinzhong Road, Hai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ini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ining Harbin Machiner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