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74037U - 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74037U
CN209374037U CN201822170244.0U CN201822170244U CN209374037U CN 209374037 U CN209374037 U CN 209374037U CN 201822170244 U CN201822170244 U CN 201822170244U CN 209374037 U CN209374037 U CN 209374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pin
control module
connec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702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702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740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74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740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包括设置于第一背光控制模块与第一背光IC之间的第一调相模块;和/或,设置于第二背光控制模块与第一背光IC之间的第二调相模块。第一调相模块对第一背光控制模块输出至第一背光IC的PWM信号进行调相,第二调相模块对第二背光控制模块输出至第二背光IC的PWM信号进行调相,最终使得第一背光IC和第二背光IC接收到的PWM信号不同相,也即存在相位差。与现有技术中两个输出电容产生的声音同相而使得噪声大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实现了两个输出电容产生的声音的部分抵消,降低了噪声,提高了用户体验。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降低了噪声,提升了视听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噪音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插黑技术是LCD常用的一种显示技术,插黑技术的一种方法是在一定时间关闭背光电源,从而达到消除画面拖影的目的。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LCD背光插黑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在实现插黑技术时,第一背光控制模块会输出既定频率的PWM(Pulse 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至第一背光IC U1,第二背光控制模块会输出相同既定频率的PWM信号至第二背光IC U2,以控制U1和U2的调光引脚(也即图1 中的dimming control引脚)按照既定频率及占空比进行高低电平变换,进而实现背光插黑工作。
在调光引脚为低电平时,U1的输出电容C1和U2的输出电容C2承受的电压为发光二极管串(D1和D2)的压降(通常为20V);在调光引脚为高电平时,输出电容C1 和C2承受的电压为电源Vout的电源电压(通常为30V),可见,发光二极管串的压降和电源Vout的电源电压不相等,因此,输出电容C1和C2会承受交变电压,使得输出电容C1和C2产生压电效应(压电效应:当陶瓷电容承受交变电压时,比如在承受一定频率的方波时,会产生机械振动,从而发出响声),进而产生既定频率的声音鸣叫,大概有25分贝。另外,由于第一背光控制模块及第二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是同频率、同相位的,也即U1和U2接收到的PWM信号是同相位的,从而导致输出电容 C1和C2产生的声音也是同相位的,同相叠加,进一步增大了噪声。在该插黑技术应用在可穿戴设备中时,该种现象会导致用户听到可穿戴设备发出的“滋滋”的啸叫声,严重影响视听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及可穿戴设备,实现了两个输出电容产生的声音的部分抵消,降低了噪声,提高了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包括:
输入端与第一背光控制模块的PWM输出引脚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背光IC的PWM 输入引脚连接的第一调相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进行调相;
和/或,
输入端与第二背光控制模块的PWM输出引脚连接、输出端与第二背光IC的PWM 输入引脚连接的第二调相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进行调相;
其中,所述第一背光IC接收到的PWM信号及所述第二背光IC接收到的PWM信号存在相位差。
优选地,所述电路只包括所述第一调相模块,所述第一调相模块为:
与非门;
所述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背光控制模块的PWM输出引脚连接,所述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背光控制模块的PWM输出引脚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二调相模块,所述第二调相模块为RC延时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二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进行延时调相,以使所述第一背光IC及所述第二背光IC同时接收到PWM信号。
优选地,还包括:
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背光IC的使能引脚及用于输出第一使能信号的处理器的使能引脚连接,第二端接地的第一可控开关;
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背光IC的调光引脚连接的第一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背光IC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
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背光IC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闭合,否则,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断开;
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背光IC的使能引脚及用于输出第二使能信号的处理器的使能引脚连接,第二端接地的第二可控开关;
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背光IC的调光引脚连接的第二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背光IC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
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背光IC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闭合,否则,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断开;
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均为高电平有效。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流检测模块为第一采样电阻,用于将所述第一背光IC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转换为第一电压;
所述第二电流检测模块为第二采样电阻,用于将所述第二背光IC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转换为第二电压。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为第一差分放大器,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为第二差分放大器;
所述第一差分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一采样端连接,其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二采样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一采样端为所述第一采样电阻与第一发光二极管串的阴极连接的公共端,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二采样端为所述第一采样电阻与所述第一背光IC的调光引脚连接的公共端;
所述第二差分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一采样端连接,其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二采样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一采样端为所述第二采样电阻与第二发光二极管串的阴极连接的公共端,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二采样端为所述第二采样电阻与所述第二背光IC的调光引脚连接的公共端。
优选地,还包括:
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PWM反馈引脚连接的反馈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均输出高电平时输出报警信号至所述处理器,以便所述处理器使能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及所述第二使能信号为低电平。
优选地,所述反馈模块为与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LCD背光插黑控制系统,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
优选地,所述LCD背光插黑控制系统中的第一背光IC的输出电容与第二背光IC 的输出电容的空间距离小于3mm。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包括设置于第一背光控制模块与第一背光IC之间的第一调相模块;和/或,设置于第二背光控制模块与第一背光IC之间的第二调相模块。第一调相模块对第一背光控制模块输出至第一背光IC的 PWM信号进行调相,第二调相模块对第二背光控制模块输出至第二背光IC的PWM信号进行调相,最终使得第一背光IC和第二背光IC接收到的PWM信号不同相,也即存在相位差。
与现有技术中第一背光IC的输出电容和第二背光IC的输出电容产生的声音同相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使得第一背光IC和第二背光IC接收到的PWM信号不同相,进而使得第一背光IC的输出电容及第二背光IC的输出电容产生的声音不同相,也即存在相位差,实现了两个输出电容产生的声音的部分抵消,降低了噪声,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降低了噪声,提升了视听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LCD背光插黑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IC接收到的PWM信号及对应产生的声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及可穿戴设备,实现了两个输出电容产生的声音的部分抵消,降低了噪声,提高了用户体验。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应用场景可以为双屏幕双背光或者单屏幕双背光场景。本申请主要利用声波异相相位可以抵消的原理,又考虑到背光IC的输出电容产生的声音的相位与背光IC接收到的PWM信号的相位相关,因此,本申请从背光IC接收到的 PWM信号的角度来着手,以实现最终噪声的降低。
请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以电路包括第一调相模块1和第二调相模块2为例),该电路包括:
输入端与第一背光控制模块的PWM输出引脚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背光IC U1的PWM输入引脚连接的第一调相模块1,用于对第一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进行调相;
和/或,
输入端与第二背光控制模块的PWM输出引脚连接、输出端与第二背光IC U2的PWM输入引脚连接的第二调相模块2,用于对第二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进行调相;
其中,第一背光IC U1接收到的PWM信号及第二背光IC U2接收到的PWM信号存在相位差。
具体地,第一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和第二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的频率相同,相位也相同。为了使第一背光IC U1接收到的PWM信号和第二背光IC U2 接收到的PWM信号不同相,需要对第一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进行调相,和/ 或,对第二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进行调相。因此,可以只在第一背光控制模块与第一背光IC U1之间设置第一调相模块1,也可以只在第二背光控制模块与第二背光IC U2之间设置第二调相模块2,也可以在第一背光控制模块与第一背光IC U1 之间设置第一调相模块1的同时还在第二背光控制模块与第二背光IC U2之间设置第二调相模块2。其中,第一调相模块1会对第一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进行调相,第二调相模块2会对第二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进行调相,从而使得第一背光IC U1接收到的PWM信号及第二背光IC U2接收到的PWM信号存在相位差。这里的相位差可以为π/2,也可以为其他相位,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在第一背光IC U1接收到的PWM信号及第二背光IC U2接收到的PWM信号存在相位差时,则第一背光IC U1 的调光引脚与第二背光IC U2的调光引脚的高低电平就不完全同步变化(位于同相及反相之间时)或者完全不同步变化(反相时)了,进而也使得第一背光IC U1的输出电容C1与第二背光IC U2的输出电容C2产生压电效应的时间存在偏差,也即第一背光IC U1的输出电容C1与第二背光IC U2的输出电容C2产生的声音的幅值相同、相位不同相,存在相位差,使得两个输出电容产生的声音的部分抵消,降低了噪声。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第一背光IC U1接收到的PWM信号及第二背光IC U2接收到的PWM信号存在相位差,但是该相位差所造成的发光二极管串发光不同步(不同步时间远小于人眼能够分辨出来的30+ms)的影响对于人眼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可见,与现有技术中第一背光IC U1的输出电容C1和第二背光IC U2的输出电容C2产生的声音同相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使得第一背光IC U1和第二背光IC U2 接收到的PWM信号不同相,进而使得第一背光IC U1的输出电容C1及第二背光IC U2 的输出电容C2产生的声音不同相,也即存在相位差,实现了两个输出电容产生的声音的部分抵消,降低了噪声,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电路只包括所述第一调相模块1,第一调相模块1为:
与非门;
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背光控制模块的PWM输出引脚连接,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背光控制模块的PWM输出引脚连接。
请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IC接收到的PWM信号及对应产生的声波的示意图。
具体地,为了最大程度上的降低甚至消除噪声,本实施例提供的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中只包括第一调相模块1且这里的第一调相模块1可以为与非门,与非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背光控制模块的PWM输出引脚及第二背光控制模块的PWM 输出引脚连接,第二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可以理解成是一个参考信号,与非门本质上是对第一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进行反相,使得第一背光IC U1接收到的PWM信号和第二背光IC U2接收到的PWM信号反相,也即第一背光IC U1接收到的PWM信号和第二背光IC U2接收到的PWM信号相差半个周期,进而使得第一背光IC U1的调光引脚的电平与第二背光IC U2的调光引脚的电平反相,进而使得通过两路发光二极管串的电流同样是相位相反的方波,最终使得第一背光IC U1的输出电容C1 与第二背光IC U2的输出电容C2产生的啸叫声反相,也即相位相差半个周期,从而相互抵消,实现了噪声的消除,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当然,第一调相模块1也可以为非门,非门的输入端与第一背光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此时非门也能实现对第一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进行反相,最终实现噪声的消除,只是由于没有第二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作为参考信号,可靠性略低于与非门。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电路还包括第二调相模块2,第二调相模块2为RC延时电路,用于对第二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进行延时调相,以使第一背光IC U1 及第二背光IC U2同时接收到PWM信号。
具体地,考虑到与非门在进行逻辑运算时会产生一定的延时,使得第一背光IC U1和第二背光IC U2不能同时接收到PWM信号,进而使得第一背光IC U1接收到的PWM 信号及第二背光IC U2接收到的PWM信号存在很小的相位差,最终使得两个输出电容的噪声不能被完全消除。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路中还包括第二调相模块2,第二调相模块2具体为RC延时电路,RC延时电路对第二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进行延时调相,最终使得第一背光ICU1及第二背光IC U2可以同时接收到PWM信号,从而实现对两个输出电容的噪声的完全消除,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RC延时电路延时多长时间根据与非门的延时来确定,具体可以通过调整RC延时电路中的电阻和/或电容值来调整RC延时电路的延时时间。此外,这里的第二调相模块2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延时电路,本申请在此不作特别的限定。
可见,由于本申请是对同频率同相位的PWM信号(可以理解成是同一PWM信号) 进行反相处理,因此,本申请采用了纯硬件电路来充分保证对信号传输延时的控制及提高抗干扰能力。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ADC+CPU+DAC构成模拟反相抑制电路,一方面,CPU控制会有延时,另一方面,ADC和DAC会对模拟信号的数字处理产生采样损失,此外,抗干扰能力差。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还包括:
第一端分别与第一背光IC U1的使能引脚及用于输出第一使能信号的处理器的使能引脚连接,第二端接地的第一可控开关Q1;
输入端与第一背光IC U1的调光引脚连接的第一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背光IC U1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
输入端与第一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一可控开关Q1的控制端连接的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一背光IC U1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大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可控开关Q1闭合,否则,控制第一可控开关Q1断开;
第一端分别与第二背光IC U2的使能引脚及用于输出第二使能信号的处理器的使能引脚连接,第二端接地的第二可控开关Q2;
输入端与第二背光IC U2的调光引脚连接的第二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二背光IC U2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
输入端与第二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可控开关Q2的控制端连接的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第二背光IC U2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大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Q2闭合,否则,控制第二可控开关Q2断开;
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均为高电平有效。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背光IC U1和第二背光IC U2若要正常工作,处理器将第一使能信号变为高电平并输出至第一背光IC U1的使能引脚,同时,处理器还会将第二使能信号变为高电平并输出至第二背光IC U2的使能引脚,从而实现第一背光IC U1及第二背光IC U2的使能引脚在接收到高电平时开始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当背光IC由于某种短路使得经过发光二极管串的电流猛增时,虽然背光IC中通常设置有过流保护,但是当过流保护后,背光芯片控制部分还是在处理器的使能控制下工作,此状态如果时间过长会使背光IC的控制部分永久损伤。
基于此,本实施提供的电路中还包括第一电流检测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及第一可控开关Q1;还包括第二电流检测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及第二可控开关Q2。以第一背光 IC U1为例,第一电流检测模块会检测第一背光IC U1的调光引脚也即发光二极管串 D1的电流,第一控制模块判断第一背光IC U1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是否大于预设值,如果是,则控制第一可控开关Q1闭合,否则,控制第一可控开关Q1断开。在第一可控开关Q1闭合时,此时第一背光IC U1的使能引脚被强制拉到0V,此时第一背光IC U1 会停止工作,从而实现了对第一背光IC U1的保护,提高了第一背光IC U1的工作安全性。第二背光IC U2的电流检测机制同理,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第一电流检测模块为第一采样电阻R1,用于将第一背光IC U1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转换为第一电压;
第二电流检测模块为第二采样电阻R2,用于将第二背光IC U2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转换为第二电压。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第一控制模块为第一差分放大器A1,第二控制模块为第二差分放大器A2;
第一差分放大器A1的正相输入端与第一采样电阻R1的第一采样端连接,其反相输入端与第一采样电阻R1的第二采样端连接,其中,第一采样电阻R1的第一采样端为第一采样电阻R1与第一发光二极管串D1的阴极连接的公共端,第一采样电阻R1 的第二采样端为第一采样电阻R1与第一背光IC的调光引脚连接的公共端;
第二差分放大器A2的正相输入端与第二采样电阻R2的第一采样端连接,其反相输入端与第二采样电阻R2的第二采样端连接,其中,第二采样电阻R2的第一采样端为第二采样电阻R2与第二发光二极管串D2的阴极连接的公共端,第二采样电阻R2 的第二采样端为第二采样电阻R2与第二背光IC的调光引脚连接的公共端。
具体地,电流检测模块可以为采样电阻,在背光IC的调光引脚上有电流时,采样电阻两边会存在压差,具体地,第一采样电阻R1的压差也即这里的第一电压,第二采样电阻R2的差压也即这里的第二电压。后续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便对对应采样电阻的压差做判断,在压差大于相应电压预设值时控制相应地可控开关闭合,否则,控制相应地可控开关关断。
进一步地,这里的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具体可以为差分放大器,且第一差分放大器A1的正相输入端与第一采样电阻R1的第一采样端连接,其反相输入端与第一采样电阻R1的第二采样端连接;第二差分放大器A2的正相输入端与第二采样电阻R2的第一采样端连接,其反相输入端与第二采样电阻R2的第二采样端连接,第一可控开关Q1和所述第二可控开关Q2均在高电平时导通。
以第一采样电阻R1的第一采样端电压为V1、第一采样电阻R1的第二采样端电压为V2为例,第一差分放大器A1的输出电压V=A(V1-V2),其中,A为放大增益,A的具体数值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在流过第一采样电阻R1上的电流较小时,则第一采样电阻R1两端的压差V1-V2也比较小,此时第一差分放大器A1的输出电压A(V1-V2)小于第一可控开关Q1的开启电压,第一可控开关Q1断开,第一背光IC U1的使能引脚仍为高电平;在流过第一采样电阻R1上的电流较大时,则第一采样电阻R1两端的压差V1-V2增大,此时第一差分放大器A1的输出电压A(V1-V2)大于第一可控开关Q1 的开启电压,第二可控开关Q2闭合,第一背光IC U1的使能引脚被强制拉到地。在流过第一采样电阻R1上的电流为零也即V1-V2=0(由于故障断路时)时,第一差分放大器A1的输出会异常钳位到差分放大器的电源VCC电压,此时也同样会使第一可控开关 Q1打开,关闭使能。第二差分放大器A2的控制机制同理,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检测模块及控制模块的电路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当然,这里的电流采样模块及控制模块均还可以为其他类型或者结构,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第一可控开关Q1和第二可控开关Q2均可以但不仅限为NPN型三极管。
则具体地,以A=10、第一采样电阻R1为1Ω为例,由于背光电流一般为30mA(20mA-50mA),则V1-V2=0.03V,则正常时候第一差分放大器A1的输出电压V =A*(V1-V2)=10*0.03=0.3V,则不能驱动NPN型三极管打开,则第一背光IC U1正常工作,其使能引脚仍为高电平(1.8V),如果有大电流出现时,第一差分放大器A1的输出电压V会迅速超过NPN型三极管的开启门限0.7V,从而使第一背光IC U1的使能引脚被强制拉到0V。在调光引脚所在电路断路也即V1-V2=0时,差分放大器的输出会异常钳位到差分放大器的电源VCC电压,此时也同样会使NPN型三极管打开,关闭使能,此方法安全可靠;第二可控开关Q2的工作机制同第一可控开关Q1一致,本实施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还包括:
第一输入端与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二控制模块连接、输出端与处理器的PWM反馈引脚连接的反馈模块3,用于在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均输出高电平时输出报警信号至处理器,以便处理器使能第一使能信号及第二使能信号为低电平。
具体地,上述实施例实现了第一背光IC U1接收到的PWM信号及所述第二背光ICU2接收到的PWM信号反相,但是没有相应地闭环检测机制,一方面,如果某路出现故障(例如出现短路)导致采样电阻上流过大电流,处理器会完全不知情,导致处理器仍然使能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为高电平,如果此时可控开关故障失效,则仍然可能会损坏背光IC且仍然会导致两个输出电容产生的声音无法完全抵消;另一方面,由于器件老化等原因,可能会出现PWM相位漂移的情况,也即此时两个输出电容产生的声音不是完全反相,仍然会导致两个输出电容产生的声音无法完全抵消。
基于此,在背光IC工作过程中,本实施例考虑到在第一背光IC U1接收到的PWM 信号及第二背光IC U2接收到的PWM信号反相时,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应该输出的是相反的电平,但是如果一路出现故障导致采样电阻上出现大电流,另一路正常,则此时故障路所对应的控制模块会一直输出高电平,而另一路控制模块会按照PWM 信号输出正常的高低电平,则反馈模块3会出现同时接收到高电平的情况,反馈模块 3在同时接收到高电平时会向处理器发出报警信号。如果两个采样电阻上均出现大电流,则此时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会均输出高电平,此时反馈模块3同样会发出报警信号。如果出现PWM相位漂移导致第一背光IC U1和第二背光IC U2接收到的 PWM信号不反相时,此时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仍然会同时输出高电平,则反馈模块3同样会发出报警信号。
处理器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会将第一使能信号及第二使能信号变为低电平,从而控制背光IC停止工作,提高了背光IC的工作安全性。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第一可控开关Q1和第二可控开关Q2均在高电平时导通;
反馈模块3为与门。
具体地,这里的反馈模块3可以为与门,正常情况下,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应该输出的是相反的电平,此时与门输出低电平,如果出现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均输出高电平的情况,则此时与门会输出高电平,这里的高电平便是报警信号,处理器在接收到高电平时使能第一使能信号及第二使能信号为低电平。
当然,这里的反馈模块3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反馈模块3,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LCD背光插黑控制系统,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
具体地,LCD背光插黑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也即图2中的CPU)、LCD模组、第一背光IC U1、第二背光IC U2、第一背光IC U1的输出电容C1及第二背光IC U2的输出电容C2,其中,LCD模组包括第一背光控制模块和第二背光控制模块。
LCD工作模块工作后会发出TE信号至CPU,CPU在接收到TE信号后会通过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的LP(low powerconsumption,低功耗)模式会控制信号至LCD模组,同时还会发送第一使能信号至第一背光IC U1,发送第二使能信号至第二背光IC U2,LCD模组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会控制第一背光控制模块和第二背光控制模块同时发出PWM信号至相应地的背光IC,然后背光IC工作驱动发光二极管串。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的介绍请参照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可穿戴设备可以但不仅限为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或者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设备等。
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除了包括LCD背光插黑控制系统,还包括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可以减小甚至消除插黑技术导致的“滋滋”声,提升了视听效果,大大增加了可穿戴设备的实用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LCD背光插黑控制系统中的第一背光IC U1的输出电容C1与第二背光IC U2的输出电容C2的空间距离小于3mm。
具体地,为了保证声音抵消效果,在PCB latout布局上可以将第一背光IC U1 的输出电容C1和第二背光IC U2的输出电容C2摆放的尽量进一些,具体可以不大于 3mm,如果是输出电容是圆片型的,则还可以将两个输出电容并列摆放,也即两个圆片相对,从而使得声波相位抵消的更加彻底,消除声音外泄的问题。本实施例对于两个输出电容之间的具体距离不作特别的限定,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端与第一背光控制模块的PWM输出引脚连接、输出端与第一背光IC的PWM输入引脚连接的第一调相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进行调相;
和/或,
输入端与第二背光控制模块的PWM输出引脚连接、输出端与第二背光IC的PWM输入引脚连接的第二调相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进行调相;
其中,所述第一背光IC接收到的PWM信号及所述第二背光IC接收到的PWM信号存在相位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只包括所述第一调相模块,所述第一调相模块为:
与非门;
所述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背光控制模块的PWM输出引脚连接,所述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背光控制模块的PWM输出引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二调相模块,所述第二调相模块为RC延时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二背光控制模块输出的PWM信号进行延时调相,以使所述第一背光IC及所述第二背光IC同时接收到PWM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背光IC的使能引脚及用于输出第一使能信号的处理器的使能引脚连接,第二端接地的第一可控开关;
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背光IC的调光引脚连接的第一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背光IC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
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背光IC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闭合,否则,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断开;
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背光IC的使能引脚及用于输出第二使能信号的处理器的使能引脚连接,第二端接地的第二可控开关;
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背光IC的调光引脚连接的第二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背光IC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
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背光IC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闭合,否则,控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断开;
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和所述第二使能信号均为高电平有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检测模块为第一采样电阻,用于将所述第一背光IC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转换为第一电压;
所述第二电流检测模块为第二采样电阻,用于将所述第二背光IC的调光引脚上的电流转换为第二电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为第一差分放大器,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为第二差分放大器;
所述第一差分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一采样端连接,其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二采样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一采样端为所述第一采样电阻与第一发光二极管串的阴极连接的公共端,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二采样端为所述第一采样电阻与所述第一背光IC的调光引脚连接的公共端;
所述第二差分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一采样端连接,其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二采样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一采样端为所述第二采样电阻与第二发光二极管串的阴极连接的公共端,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二采样端为所述第二采样电阻与所述第二背光IC的调光引脚连接的公共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PWM反馈引脚连接的反馈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均输出高电平时输出报警信号至所述处理器,以便所述处理器使能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及所述第二使能信号为低电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为与门。
9.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LCD背光插黑控制系统,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LCD背光插黑控制系统中的第一背光IC的输出电容与第二背光IC的输出电容的空间距离小于3mm。
CN201822170244.0U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093740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70244.0U CN209374037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70244.0U CN209374037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74037U true CN209374037U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30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70244.0U Active CN209374037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740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0531A (zh) * 2018-12-21 2019-02-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0531A (zh) * 2018-12-21 2019-02-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60531A (zh) 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CN101373388B (zh) 调整装置
CN205490115U (zh)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CN209374037U (zh) 一种消除lcd背光插黑噪音的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CN108008322A (zh) 多路电源的检测方法和电路
CN109213713A (zh) 一种实现网卡热插拔的系统
CN107608847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7222738A (zh) 一种视频制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TWI630591B (zh) 顯示裝置及其保護電路
CN109360535A (zh) 显示驱动电路的斜插保护系统及斜插保护方法
CN106849638B (zh) 一种电源电路及液晶显示器
CN101308630B (zh) 液晶显示器
CN109712590A (zh) 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1276074A (zh) 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及其光源驱动控制装置
CN107317686A (zh) 一种供电设备pse
CN104503560A (zh) 具有电源保护系统的服务器及电源保护方法
TWI525330B (zh) 電池模擬裝置
CN103715649B (zh) 一种直流防护电路及网络设备
CN108879594A (zh) 一种服务器及其pol的过电流保护电路
CN108649778A (zh) 一种pwm脉冲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
CN108320713A (zh) 背光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426524A (zh) 输出电路与检测连接端口接于负载的方法及影像输出电路
CN208315170U (zh) 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209250236U (zh) 浪涌保护电路、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8572935B (zh) Usb接口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