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73467U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73467U
CN209373467U CN201821912306.4U CN201821912306U CN209373467U CN 209373467 U CN209373467 U CN 209373467U CN 201821912306 U CN201821912306 U CN 201821912306U CN 209373467 U CN209373467 U CN 209373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display screen
lid
touch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123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维宁
陈莉芳
陈逸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l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Compal Electronics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73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734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功能性组件及第二机体。功能性组件配置于第一机体。第二机体连接于第一机体而适于相对于第一机体展开及闭合。第二机体具有视窗,当第二机体闭合于第一机体时,视窗对位于功能性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有助于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视窗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市面上越来越多的电子装置问世,例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使用者可通过电子装置收发信件、下载、上传数据、拍照、观赏影片或欣赏音乐等,因此电子装置的问世,无疑地大幅提升了人类的生活品质。
一般而言,为保护电子装置的功能性组件,例如触控屏幕、触控笔、镜头、触控板或快捷键等,电子装置会利用盖体覆盖于其外侧,然功能性组件被盖体遮蔽会影响电子装置在使用上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有助于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功能性组件及第二机体。功能性组件配置于第一机体。第二机体连接于第一机体而可相对于第一机体展开及闭合。第二机体具有视窗,当第二机体闭合于第一机体时,视窗对位于功能性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视窗邻接第一机体的边缘或与第一机体的边缘之间具有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机体具有镂空区,其中镂空区构成视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机体包括非透明区段及透明区段,其中透明区段连接于非透明区段且构成视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机体包括透明基材及非透明层,其中非透明层配置于透明基材上并暴露透明基材的局部以构成视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功能性组件固设于第一机体或可拆卸地配置于第一机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功能性组件包括显示界面、触控界面、触控显示界面、触控笔、图像获取装置、收音单元或扬声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包括第一主体及第一盖体。第一盖体覆盖第一主体,且功能性组件配置于第一盖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机体包括第二主体及第二盖体。第二盖体覆盖第二主体且连接第一盖体,且视窗位于第二盖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包含第一显示屏幕,且第二机体包含第二显示屏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机体包含第二防撞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防撞元件凸出于第二显示屏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防撞元件嵌入、部分嵌入或紧邻第二显示屏幕,或与第二显示屏幕之间具有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防撞元件的材质为软质,且与第二主体双料射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防撞元件为相斥磁铁,且配置于第二主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防撞元件为保护膜,贴附于第二显示屏幕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包含第一防撞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盖体的边缘凸出于第二主体的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盖体与第一盖体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二盖体的凸出部分的0.85倍,但小于等于第二盖体的凸出部分的1.15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显示屏幕为第一触控显示屏幕,且第二显示屏幕为第二触控显示屏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装置包含前置镜头模块与后置镜头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前置镜头模块用以产生前置图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触控显示屏幕显示前置图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触控显示屏幕显示前置图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当检测到用户手势由第二触控显示屏幕往第一触控显示屏幕的方向移动时,第二触控显示屏幕与第一触控显示屏幕共同显示前置图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后置镜头用以产生后置图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触控显示屏幕显示后置图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当检测到另一用户手势由第一触控显示屏幕往第二触控显示屏幕的方向移动时,第二触控显示屏幕与第一触控显示屏幕共同显示后置图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前置镜头模块包含前置红外线镜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当前置图像符合预设结果时,令第一触控显示屏幕显示预设画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预设结果为预设脸部识别结果时,预设画面为预设登入画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后置镜头模块包含后置红外线镜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当后置图像符合另一预设结果时,令第二触控显示屏幕与第一触控显示屏幕显示另一预设画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预设结果为预设图像识别结果时,根据预设图像识别结果进行数据库检索,且另一预设画面为数据库检索的检索结果。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中,第一机体配置有功能性组件,而第二机体具有视窗。当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闭合时,视窗与功能性组件彼此相对位,使用者可通过此视窗识别或操作视窗所对应的功能性组件。据此,使用者在使用电子装置时并不需要特意将第二机体展开于第一机体,就能够识别或操作功能性组件,故有助于增加电子装置使用上的便利性。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3A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前视示意图;
图13B是图13A的电子装置的后视示意图;
图14A至图14C示出图13A的电子装置其中之一的使用流程;
图15A及图15B示出图13A的电子装置其中之一的使用流程。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100G、100H、100I、100J:电子装置;
110、110J:第一机体;
112、112J:第一主体;
112Ja:边缘;
114、114J:第一盖体;
114a、114Ja:边缘;
116J:第一显示屏幕;
116Ja:第一触控显示屏幕;
118J:第一防撞元件;
120、120A、120B、120C、120D、120I、120J:第二机体;
122、122A、122B、122C、122D、122J:第二主体;
122Ja:边缘;
124、124A、124B、124C、124D、124J:第二盖体;
124Ja:边缘;
126J:第二显示屏幕;
126Ja:第二触控显示屏幕;
128J:第二防撞元件;
130、130E、130F、130G、130H、130I:功能性组件;
140、140A、140B、140C、140D、140I、140J:视窗;
150J:前置镜头模块;
152J、154J:前置图像;
160J:后置镜头模块;
162J:后置图像;
166J:预设画面;
168:另一预设画面;
A1、B1:非透明区段;
A2、B2:透明区段;
C1、D1:透明基材;
C1a、D1a:透光部;
C2、D2:非透明层;
X:镂空区;
Y:收纳空间;
Z: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及功能性组件130。第二机体120连接于第一机体110且可相对于第一机体110展开或闭合。电子装置100例如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更进一步来说,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的第一机体110及第二机体120的其中一者包括具有或不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幕,且第一机体110及第二机体120的其中另一者包括输入模块(例如键盘和/或触控板)。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的第一机体110包括具有或不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幕,第二机体120包括具有或不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屏幕。本实用新型不限制电子装置100的种类与第一机体110及第二机体120的实施方式,端视需求而定。
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正视示意图。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功能性组件130例如是触控笔,且可拆卸地配置于第一机体110。在其它实施例中,功能性组件130也可以是显示界面、触控界面、触控显示界面、图像获取装置、收音单元或扬声单元,在此并不限制功能性组件130的种类,端视需求而定。第二机体120具有视窗140,此视窗140被配置成当第二机体120闭合于第一机体110时对位于功能性组件130,以让使用者可通过视窗140识别或操作功能性组件130。藉此,当使用者在使用电子装置100时,并不需要特地将第二机体120及第一机体110展开,即可识别或操作位于视窗140所对应区域的功能性组件130,有助于增加电子装置100在使用上的便利性。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1及图2,第一机体110包括第一主体112及第一盖体114,第一盖体114覆盖第一主体112,且功能性组件130可拆卸地配置于第一盖体114。第二机体120包括第二主体122及第二盖体124,第二盖体124覆盖于第一主体122,视窗140被配置于第二盖体124。第一盖体114及第二盖体124相互连接,而使第二机体120可相对于第一机体110展开或闭合。电子装置100在第一盖体114及第二盖体124之间可界定出收纳空间Y,此收纳空间Y邻接第一机体110的边缘114a,视窗140相应地被配置于邻接第一机体110的边缘114a。当第二机体12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闭合时,配置于第二盖体124的视窗140的位置将会对应收纳空间Y,使用者可在不展开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机体110的情况下,通过视窗140识别或操作位于视窗底下的功能性组件13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14及第二盖体124例如是用于保护第一主体112及第二主体122的保护套。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可为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的外壳,且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可彼此枢接,在此并不限制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的实施方式。
图3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盖体124可局部挖空成镂空区X,此镂空区X构成视窗140并邻接第一机体110的边缘114a,使用者可通过镂空区X所构成的视窗140识别或操作位于收纳空间Y的功能性组件130。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A相同于前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之处沿用相同的元件符号,在此仅针对电子装置100A与电子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加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体120A包括第二主体122A以及覆盖第二主体122A的第二盖体124A。第二机体120A的第二盖体124A包括非透明区段A1及透明区段A2,透明区段A2连接于非透明区段A1并构成视窗140A。
在本实施例中,非透明区段A1及透明区段A2可通过双料射出成型制作而成,其中非透明区段A1可为任何不具透光性的材质,而透明区段A2可为任何具透光性的材质,在此并不限制非透明区段A1及透明区段A2的材质。藉此,使用者可在不展开第二机体120A与第一机体110的情况下,通过透明的视窗140A识别或操作位于视窗140A底下的功能性组件130。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B中,第二机体120B、第二主体122B、第二盖体124B及视窗140B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于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A中第二机体120A、第二主体122A、第二盖体124A及视窗140A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图5所示实施例与图4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透明区段B2可以是具透光性的装饰件,透明区段B2可利用胶体或热熔的方式组装至非透明区段B2,其中非透明区段B1可为任何不具透光性的材质,而透明区段B2可为任何具透光性的材质,在此并不限制非透明区段B1及透明区段B2的材质。藉此,使用者可在不展开第二机体120B与第一机体110的情况下,通过透明的视窗140B识别或操作位于视窗140B底下的功能性组件130。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请参考图6,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C相同于前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之处沿用相同的元件符号,在此仅针对电子装置100C与电子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加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体120C包括第二主体122C以及覆盖第二主体122C的第二盖体124C。第二机体120C的第二盖体124C包括透明基材C1及非透明层C2,非透明层C2配置于透明基材C1上且暴露透明基材的透光部C1a,此透光部C1a构成视窗140C。
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基材C1可利用射出成型的方式制作而成,接着在透明基材C1的表面作局部喷漆,进而构成非透明层C2,未喷涂非透明层C2的透光部C1a即构成视窗140C,其中透明基材C1可为任何具透光性的材质,非透明层C2可为任何不具透光性的材质,在此并不限制透明基材C1及非透明层C2的材质。藉此,使用者可在不展开第二机体120C与第一机体110的情况下,通过透明的视窗140C识别或操作位于视窗140C底下的功能性组件130。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在图7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D中,第二机体120D、第二主体122D、第二盖体124D及视窗140D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于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C中第二机体120C、第二主体122C、第二盖体124C及视窗140C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图7所示实施例与图6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透明基材D1可利用射出成型的方式制作而成,接着在透明基材D1的表面黏贴不具透明性的材料以构成非透明层D2,未黏贴非透明层D2的透光部D1a即构成视窗140D,其中透明基材D1可为任何具透光性的材质,非透明层D2可为皮料、布料、橡胶或其它不具透光性的材质,在此并不限制透明基材D1及非透明层D2的材质。藉此,使用者可在不展开第二机体120D与第一机体110的情况下,通过透明的视窗140D识别或操作位于视窗140D底下的功能性组件130。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请参考图8,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E相同于前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之处沿用相同的元件符号,在此仅针对电子装置100E与电子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加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功能性组件130E固设于第一机体110,功能性组件例如包括显示界面,此显示界面例如可显示邮件、数据下载或上传进度等,使用者可在不展开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机体110的情况下,通过透明的视窗140识别或操作位于视窗140底下的功能性组件130E。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请参考图9,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F相同于前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之处沿用相同的元件符号,在此仅针对电子装置100F与电子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加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功能性组件130F固设于第一机体110,功能性组件例如包括显示界面,此显示界面可显示灯号、收讯或电量等,在其它实施例中显示界面也可包括显示电子装置的运作状态,使用者可在不展开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机体110的情况下,通过透明的视窗140识别或操作位于视窗140底下的功能性组件130F。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0,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G相同于前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之处沿用相同的元件符号,在此仅针对电子装置100G与电子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加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功能性组件130G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或固定的方式配置于第一机体110,功能性组件例如可包括图像获取装置的可拆卸式扩充模块,在其它实施例中功能性组件也可是包括扬声单元的可拆卸式扩充模块,使用者可在不展开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机体110的情况下,通过透明的视窗140识别或操作位于视窗140底下的功能性组件130G。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1,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H相同于前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之处沿用相同的元件符号,在此仅针对电子装置100H与电子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加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功能性组件130H固设于第一机体110,功能性组件例如可包括由触控板所构成的控制列,在其它实施例中功能性组件也可包括由快捷键所构成的控制列,使用者可在不展开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机体110的情况下,通过透明的视窗140识别或操作位于视窗140底下的功能性组件130G。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2,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I相同于前述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之处沿用相同的元件符号,在此仅针对电子装置100I与电子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加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配置于第二机体120I的视窗140I与第一机体110的边缘114a之间具有间距Z。换句话说,视窗140I可配置在第二机体120I的任意位置,端视需求而定。在本实施例中,视窗140I的实施方式可如前述实施例的视窗140、140A、140B、140C、140D,且功能性组件130I的实施方式可如前述实施例的功能性组件130、130E、130F、130G、130H、130I,在此不另赘述。据此,使用者可在不展开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机体110的情况下,通过透明的视窗140I识别或操作位于视窗140I底下的功能性组件130I。
图13A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前视示意图。图13B是图13A的电子装置的后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3A及图13B,在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J中,第一机体110J包含第一显示屏幕116J,且第二机体120J包含第二显示屏幕126J。第一显示屏幕116J容置于第一主体112J中,且第一显示屏幕116J包含但不限于第一触控显示屏幕116Ja。第二显示屏幕126J容置于第二主体122J中,第二显示屏幕126J包含但不限于第二触控显示屏幕126Ja。
第一机体110J包含第一防撞元件118J,第二机体120J包含第二防撞元件128J。第一防撞元件118J及第二防撞元件128J配置用以避免第一机体110J及第二机体120J闭合时,第一显示屏幕116J与第二显示屏幕126J产生碰撞。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撞元件118J凸出于第一显示屏幕116J。第一防撞元件118J的材质包含但不限于软质,且第一防撞元件118J与第一主体112J双料射出。第一防撞元件118J可嵌入、部分嵌入或紧邻第一显示屏幕116J,或与第一显示屏幕116J之间具有间距。
相似地,第二防撞元件128J凸出于第二显示屏幕126J。第二防撞元件128J的材质包含但不限于软质,且第二防撞元件128J与第二主体122J双料射出。第二防撞元件128J可嵌入、部分嵌入或紧邻第二显示屏幕126J,或与第二显示屏幕126J之间具有间距。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防撞元件及第二防撞元件分别可为相斥磁铁,第一防撞元件配置在第一主体上,且第二防撞元件配置于第二主体上。当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闭合时,第一防撞元件及第二防撞元件可提供磁斥力,以避免第一显示屏幕及第二显示屏幕产生碰撞进而造成损伤。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防撞元件及第二防撞元件分别可为保护膜,第一防撞元件贴附于第一显示屏幕上,且第二防撞元件贴附于第二显示屏幕上。当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闭合时,第一防撞元件及第二防撞元件可作为缓冲,以避免第一显示屏幕及第二显示屏幕产生碰撞进而造成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盖体124J的边缘124Ja凸出于第二主体122J的边缘122Ja。第二盖体124J与第一盖体114J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二盖体124J的凸出部分的0.85倍,但小于等于第二盖体124J的凸出部分的1.15倍。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J包含前置镜头模块150J与后置镜头模块160J。前置镜头模块150J例如但不限于设置在第二机体120J,且后置镜头模块160J例如但不限于设置在第一机体110J。
图14A至图14C示出图13A的电子装置其中之一的使用流程。请参考图14A、图14B及图14C,如图14A所示,前置镜头模块150J可产生前置图像152J并显示于第二触控显示屏幕126Ja。后置镜头模块160J可产生后置图像162J并显示于第一触控显示屏幕116Ja。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触控显示屏幕126Ja可显示后置图像162J,第一触控显示屏幕116Ja则可显示前置图像152J。反之亦然。
如图14B所示,当电子装置100J检测到由第二触控显示屏幕126Ja往第一触控显示屏幕116Ja的方向移动的用户手势时,第二触控显示屏幕126Ja与第一触控显示屏幕116Ja共同显示前置图像152J。
如图14C所示,当电子装置100J检测到由第一触控显示屏幕116Ja往第二触控显示屏幕126Ja的方向移动的另一用户手势时,第二触控显示屏幕126Ja与第一触控显示屏幕116Ja共同显示后置图像162J。反之亦然。
图15A及图15B示出图13A的电子装置其中之一的使用流程。请参考图15A及图15B,前置镜头模块150J包含但不限于前置红外线镜头,且后置镜头模块160J包含但不限于后置红外线镜头。如图15A所示,当前置图像154J符合预设结果时(例如预设脸部识别结果),令第一触控显示屏幕116Ja或第二触控显示屏幕126Ja显示预设画面166J。
如图15B所示,当后置图像符合另一预设结果(例如预设图像识别结果)时,根据另一预设结果进行数据库检索,并令第二触控显示屏幕126Ja与第一触控显示屏幕116Ja显示另一预设画面168J(例如为数据库检索的检索结果)。在本实施例,另一预设画面168J不包含后置图像的全部或局部,而是显示与后置图像相关的其它显示。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另一预设画面包含后置图像的全部或局部。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中,第二机体具有视窗,视窗被配置成当第二机体闭合于第一机体时对应地对位于功能性组件,以让使用者可通过视窗识别或操作功能性组件。藉此,当使用者在使用电子装置时,并不需要特地将第二机体及第一机体展开,即可识别或操作位于视窗所对应区域的功能性组件,有助于增加电子装置在使用上的便利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33)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体;
功能性组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机体;以及
第二机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机体而适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展开及闭合;
其中,所述第二机体具有视窗,当所述第二机体闭合于所述第一机体时,所述视窗对位于所述功能性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窗邻接所述第一机体的边缘或与所述第一机体的边缘之间具有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体具有镂空区,所述镂空区构成所述视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体包括非透明区段及透明区段,所述透明区段连接于所述非透明区段且构成所述视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体包括透明基材及非透明层,所述非透明层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材上且暴露所述透明基材的局部以构成所述视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组件固设于所述第一机体或可拆卸地配置于所述第一机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组件包括显示界面、触控界面、触控显示界面、触控笔、图像获取装置、收音单元或扬声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包括第一主体及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覆盖所述第一主体,所述功能性组件配置于所述第一盖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体包括第二主体及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覆盖所述第二主体且连接所述第一盖体,所述视窗位于所述第二盖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包含第一显示屏幕,且所述第二机体包含第二显示屏幕。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体包含第二防撞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撞元件凸出于所述第二显示屏幕。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撞元件嵌入、部分嵌入或紧邻所述第二显示屏幕,或与所述第二显示屏幕之间具有间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撞元件的材质为软质,且与所述第二主体双料射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撞元件为相斥磁铁,且配置于所述第二主体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撞元件为保护膜,贴附于所述第二显示屏幕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包含第一防撞元件。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的边缘,凸出于所述第二主体的边缘。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凸出部分的0.85倍,但小于等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凸出部分的1.15倍。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幕为第一触控显示屏幕,且所述第二显示屏幕为第二触控显示屏幕。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前置镜头模块与后置镜头模块。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镜头模块用以产生前置图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显示屏幕显示所述前置图像。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用户手势,由所述第二触控显示屏幕,往所述第一触控显示屏幕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触控显示屏幕与所述第一触控显示屏幕,共同显示所述前置图像。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镜头模块用以产生后置图像。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显示屏幕显示所述后置图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另一用户手势,由所述第一触控显示屏幕,往所述第二触控显示屏幕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触控显示屏幕与所述第一触控显示屏幕,共同显示所述后置图像。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镜头模块包含前置红外线镜头。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置图像符合预设结果时,令所述第一触控显示屏幕显示预设画面。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结果为预设脸部识别结果时,且所述预设画面为预设登入画面。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镜头模块包含后置红外线镜头。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后置图像符合另一预设结果时,令所述第二触控显示屏幕与所述第一触控显示屏幕显示另一预设画面。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结果为预设图像识别结果时,根据所述预设图像识别结果,进行数据库检索,且所述另一预设画面为所述数据库检索的检索结果。
CN201821912306.4U 2017-11-20 2018-11-20 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7346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88903P 2017-11-20 2017-11-20
US62/588,903 2017-11-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73467U true CN209373467U (zh) 2019-09-10

Family

ID=66997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1230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73467U (zh) 2017-11-20 2018-11-20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73467U (zh)
TW (1) TWM576672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7458B (zh) * 2021-05-06 2023-10-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6672U (zh) 2019-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5611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xterior hou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07180599B (zh) 显示屏幕、显示装置和移动终端
US10198131B2 (en) Touch control device
CN104935686B (zh) 移动终端
CN105100389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20180072614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glass cover
CN103385591B (zh) 护套和接纳在其中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4808784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85278B (zh) 窗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窗的移动终端
US829405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as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60224142A1 (en) Touch device
CN105933474B (zh) 外盖
CN104777896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KR101663517B1 (ko) 이동 단말기
US20140267945A1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WI573064B (zh)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with concealed blind hole and its making method
CN108476249A (zh) 用于便携式装置的附件装置
US961494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openable cover
KR102419181B1 (ko) 표시장치 및 윈도우 부재 제조방법
US1122371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decorativ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06527785A (zh) 移动终端和用于该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TW200844809A (en) Display apparatus
KR101553606B1 (ko) 커버글라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9373467U (zh) 电子装置
US9291827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image module provided there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0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