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71552U - 一种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71552U
CN209371552U CN201920009733.XU CN201920009733U CN209371552U CN 209371552 U CN209371552 U CN 209371552U CN 201920009733 U CN201920009733 U CN 201920009733U CN 209371552 U CN209371552 U CN 209371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source well
geothermal source
attemp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0973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兵
张斌
汪彦国
李伟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Geological And Min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Geological And Min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Geological And Min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Geological And Min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0973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71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71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715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包括地热源井、支架、弯头、出热管、抽热泵、连通管、支撑箱和支链条,所述支架对称设置在地热源井左右两侧的地面上端,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支架内侧上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左右两侧对称套设有限位环,所述转轴侧壁中部设有多层链条。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设计合理,设置密封圈层,有利于对地热源井进行密封和隔断散热,同时避免低温水入井;设置重量块、链条和电机,有利于支撑箱位置进行固定,便于后期的多个管道进行架设;设置换热机构,有利于对冷水进行热转换,避免热资源流失,节约资源;设置进热管、出热管和弯头,有利于对外部直接通过抽热泵进行抽取地热能,避免热量流失,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地热井,指的是井深3500米左右的地热能或水温大于30℃的温泉水来进行发电的方法和装置,地热分高温、中温和低温三类。高于150℃,以蒸汽形式存在的,属高温地热;90℃~150℃,以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的,属中温地热;高于25℃、低于90℃,以温水、温热水、热水等形式存在的,属低温地热。其中中深层地热能温度为25℃-150℃,埋深一般小于3000m,储存的地热资源含量巨大,开采前景乐观。
而保温是地热钻井施工中的重要工艺,是在热储目的层以上井段植入井管和进行水泥固结,以封隔低温井段及防止低温水入井。但是在地热井的水泥固结保温施工过程中,常出现固结缺陷致尾管上部的低温水入井而影响地热资源参数录取的准确和地热井的使用,需对固结缺陷采取补救技术以彻底封隔阻止低温水入井,但是这种方式由于不清楚固结缺陷位置,过于耗费人力修补工程过于繁重。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包括地热源井、支架、弯头、出热管、抽热泵、连通管、支撑箱和支链条,所述支架对称设置在地热源井左右两侧的地面上端,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支架内侧上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左右两侧对称套设有限位环,所述转轴侧壁中部设有多层链条,位于右侧所述支架右侧壁上部设有电机罩,所述电机罩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穿过右侧支架并通过联轴器连接转轴右端部;所述支撑箱上端四周均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端均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连接支链条的一端,所述支链条的另一端连接链条的端部,位于前后所述支撑柱之间的支撑箱上端均设有重量块,所述支撑柱上端中部设有存热箱,所述支撑箱和存热箱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存热箱内壁设有换热机构,所述存热箱上端中部设有进热管,所述进热管的另一端连接弯头的一端,所述弯头的另一端连接出热管的一端,所述出热管的另一端穿过地热源井并连接抽热泵的进热口,所述抽热泵的出热口连接连通管的一端,所述连通管的中部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进热管、弯头、出热管和连通管外侧均设有保温装置,所述支撑箱下端中部设有进热口,所述支撑箱下端边缘处设有密封圈层,所述密封圈层与地热源井内壁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换热层、循环管、热水管和冷水管,所述换热层设置在存热箱内壁,所述换热层内部设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为螺旋环绕状,所述循环管的一端连接冷水管的一端,所述冷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地面上端,所述循环管的另一端连接热水管的一端,所述热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地面上端,所述冷水管和热水管中部均设有第二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装置包括隔热层、真空隔热层和橡胶垫保温层,所述橡胶垫保温层设置在进热管、弯头、出热管和连通管外侧壁,所述橡胶垫保温层外侧设有真空隔热层,所述真空隔热层外侧设有隔热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热泵为流量泵,所述抽热泵的型号为ZZYP。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型号为YD160L-4/2,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型号为ZCB-1/200Hz。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设计合理,设置密封圈层,有利于对地热源井进行密封和隔断散热,同时避免低温水入井;设置重量块、链条和电机,有利于支撑箱位置进行固定,便于后期的多个管道进行架设;设置换热机构,有利于对冷水进行热转换,避免热资源流失,节约资源;设置进热管、出热管和弯头,有利于对外部直接通过抽热泵进行抽取地热能,避免热量流失,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中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地热源井1、弯头2、换热机构3、循环管301、换热层302、热水管303、冷水管304、第二电磁阀305、进热口4、进热管5、存热箱6、支链条7、链条8、限位环9、转轴10、支架11、电机12、电机罩13、抽热泵14、保温装置15、1501隔热层、1502真空隔热层、1503橡胶垫保温层、出热管16、固定环17、支撑柱18、重量块19、支撑箱20、密封圈层21、第一电磁阀22、连通管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包括地热源井1、支架11、弯头2、出热管16、抽热泵14、连通管23、支撑箱20和支链条7,所述支架11对称设置在地热源井1左右两侧的地面上端,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支架11内侧上部设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左右两侧对称套设有限位环9,所述转轴10侧壁中部设有多层链条8,位于右侧所述支架11右侧壁上部设有电机罩13,所述电机罩13内部设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电机轴穿过右侧支架11并通过联轴器连接转轴10右端部;所述支撑箱20上端四周均设有支撑柱18,所述支撑柱18上端均设有固定环17,所述固定环17连接支链条7的一端,所述支链条7的另一端连接链条8的端部,位于前后所述支撑柱18之间的支撑箱20上端均设有重量块19,所述支撑柱18上端中部设有存热箱6,所述支撑箱20和存热箱6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存热箱6内壁设有换热机构3,所述存热箱6上端中部设有进热管5,所述进热管5的另一端连接弯头2的一端,所述弯头2的另一端连接出热管16的一端,所述出热管16的另一端穿过地热源井1并连接抽热泵14的进热口,所述抽热泵14的出热口连接连通管23的一端,所述连通管23的中部设有第一电磁阀22,所述进热管5、弯头2、出热管16和连通管23外侧均设有保温装置15,所述支撑箱20下端中部设有进热口4,所述支撑箱20下端边缘处设有密封圈层21,所述密封圈层21与地热源井1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换热机构3包括换热层302、循环管301、热水管303和冷水管304,所述换热层302设置在存热箱6内壁,所述换热层302内部设有循环管301,所述循环管301为螺旋环绕状,所述循环管301的一端连接冷水管304的一端,所述冷水管304的另一端延伸至地面上端,所述循环管301的另一端连接热水管303的一端,所述热水管303的另一端延伸至地面上端,所述冷水管304和热水管303中部均设有第二电磁阀305。
所述保温装置15包括隔热层1501、真空隔热层1502和橡胶垫保温层1503,所述橡胶垫保温层1503设置在进热管5、弯头2、出热管16和连通管23外侧壁,所述橡胶垫保温层1503外侧设有真空隔热层1502,所述真空隔热层1502外侧设有隔热层1501。
所述抽热泵14为流量泵,所述抽热泵14的型号为ZZYP。
所述电机12型号为YD160L-4/2,第一电磁阀22和第二电磁阀305的型号为ZCB-1/200Hz。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将左右两侧的支架11分别架设在地热源井1的井口左右两侧,位于左右两侧的支架11中部设有转轴10,转轴10外侧中部设有多层链条8,链条8的一端端部连接四个支链条7的一端,支链条7的另一端连接各个位置的固定环17,固定环17设置在支撑柱18上端,支撑柱18下端设有支撑箱20,支撑箱20上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重量块19,使支撑箱20沿着地热源井1向下移动,由于转轴10与电机12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相互连接,从而对支撑箱20的位置进行固定,而支撑箱20下端设有密封圈层21,有利于对地热源井1进行密封和隔断散热,同时避免低温水入井;当支撑箱20通过电机12的作用固定在某一位置时,将进热管5、弯头2、出热管16和流通管23进行架设,且进热管5、弯头2、出热管16和流通管23外侧均套设有保温装置15,保温装置15由隔热层1501、真空隔热层1502和橡胶垫保温层1503组成,有利于对地热源进行保温隔热和开采,避免热量流失;同时存热箱6内壁设有换热机构3,有利于通过外部通入的冷水经过换热机构3的冷水管304,流入换热层302内部的循环管301,最后由热水管303流出,通过热转换,便于当地进行热水资源的使用,同时避免过度开采地热能源,便于节省能源,节约环保。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包括地热源井(1)、支架(11)、弯头(2)、出热管(16)、抽热泵(14)、连通管(23)、支撑箱(20)和支链条(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对称设置在地热源井(1)左右两侧的地面上端,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支架(11)内侧上部设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左右两侧对称套设有限位环(9),所述转轴(10)侧壁中部设有多层链条(8),位于右侧所述支架(11)右侧壁上部设有电机罩(13),所述电机罩(13)内部设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电机轴穿过右侧支架(11)并通过联轴器连接转轴(10)右端部;所述支撑箱(20)上端四周均设有支撑柱(18),所述支撑柱(18)上端均设有固定环(17),所述固定环(17)连接支链条(7)的一端,所述支链条(7)的另一端连接链条(8)的端部,位于前后所述支撑柱(18)之间的支撑箱(20)上端均设有重量块(19),所述支撑柱(18)上端中部设有存热箱(6),所述支撑箱(20)和存热箱(6)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存热箱(6)内壁设有换热机构(3),所述存热箱(6)上端中部设有进热管(5),所述进热管(5)的另一端连接弯头(2)的一端,所述弯头(2)的另一端连接出热管(16)的一端,所述出热管(16)的另一端穿过地热源井(1)并连接抽热泵(14)的进热口,所述抽热泵(14)的出热口连接连通管(23)的一端,所述连通管(23)的中部设有第一电磁阀(22),所述进热管(5)、弯头(2)、出热管(16)和连通管(23)外侧均设有保温装置(15),所述支撑箱(20)下端中部设有进热口(4),所述支撑箱(20)下端边缘处设有密封圈层(21),所述密封圈层(21)与地热源井(1)内壁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构(3)包括换热层(302)、循环管(301)、热水管(303)和冷水管(304),所述换热层(302)设置在存热箱(6)内壁,所述换热层(302)内部设有循环管(301),所述循环管(301)为螺旋环绕状,所述循环管(301)的一端连接冷水管(304)的一端,所述冷水管(304)的另一端延伸至地面上端,所述循环管(301)的另一端连接热水管(303)的一端,所述热水管(303)的另一端延伸至地面上端,所述冷水管(304)和热水管(303)中部均设有第二电磁阀(3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装置(15)包括隔热层(1501)、真空隔热层(1502)和橡胶垫保温层(1503),所述橡胶垫保温层(1503)设置在进热管(5)、弯头(2)、出热管(16)和连通管(23)外侧壁,所述橡胶垫保温层(1503)外侧设有真空隔热层(1502),所述真空隔热层(1502)外侧设有隔热层(15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热泵(14)为流量泵,所述抽热泵(14)的型号为ZZYP。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2)型号为YD160L-4/2,第一电磁阀(22)和第二电磁阀(305)的型号为ZCB-1/200Hz。
CN201920009733.XU 2019-01-03 2019-01-03 一种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71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09733.XU CN209371552U (zh) 2019-01-03 2019-01-03 一种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09733.XU CN209371552U (zh) 2019-01-03 2019-01-03 一种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71552U true CN209371552U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29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0973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71552U (zh) 2019-01-03 2019-01-03 一种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71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1517B (zh) 单回路地热井下换热器热泵系统
CN206478882U (zh) 一种u型井深层地热热传导系统
CN104713259A (zh) 一种提取干热岩热能的方法及系统
CN109403917A (zh) 提高地热井产热能力的工艺
CN107763712A (zh) 新型单井地热联合太阳能供暖系统
CN105674608A (zh) 一种提取利用地热能的装置及方法
CN109826595A (zh) 一种多能联合干热岩储能供暖系统
CN106839478A (zh) 一种深层地热热传导根系的建造方法
CN107228397A (zh) 一种基于跨季节土壤蓄热的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
CN207113272U (zh) 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间接供热系统
CN209371552U (zh) 一种中深层地热源井用保温装置
CN207113273U (zh) 一种中深层地热能直接供热系统
CN108954878A (zh) 一种中深层地埋管水平井换热结构及方法
CN112197447A (zh) 油井热能循环利用系统
CN208765297U (zh) 一种中深层地埋管水平井换热结构
CN201066219Y (zh) 井下换热器热泵系统
CN209025658U (zh) 一种油田矿井余热利用系统
CN209084870U (zh) 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
CN207194865U (zh) 一种用于深层地热开采的大跨度水平对接u型井
CN107606819A (zh) 抽灌井布置方法及其抽灌模式
CN108120038A (zh) 地热深井近零温降换热系统
CN207988976U (zh) 一种多功能蓄热供热洗井车
CN108088102A (zh) 一种不锈钢波纹管地热源换热系统及其设置方法
CN209341611U (zh) 利用太阳能补给减少中深层换热土壤热损失的系统
CN207245892U (zh) 一种实现钻井柴油机冬季用0号柴油的加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0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